实习药企工作总结范例6篇

更新时间:2023-02-16 10:51:09

实习药企工作总结

实习药企工作总结范文1

关键词:中专药剂 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

药剂专业中职教育是医药生产、流通、营销大发展中产生的新的较热门的专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职教育如何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药品生产、营销、管理等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药剂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急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提学生技能水平的措施

调查表明,中等医学职业学校药剂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很好地适应药店或药厂等医药类企业的生产、营销或仓储管理等工作。近几年,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医药企业对中专药剂专业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药剂专业中职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

在药剂专业中职教育中,规范完整的理论教育是基础,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它可以使学员学以致用,把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以便今后能够胜任医药行业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岗位,更好地服务于医药企业的生产第一线。同时,实践证明中专药剂学生专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地方制药企业的发展水平。因此,以实训基地为载体来切实提高中专药剂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中专药剂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笔者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努力增加校内实训室的设备,改善校内实训条件,增加实训课在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等。尽管如此,培养的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满足医药企业的需求。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与医药企业多角度多层次的沟通,逐步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在对医药企业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需求状况展开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课程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内容针对性更强,按照企业用人标准,为企业“量身订制”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尽量使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适应,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适应,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适应,有效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重要特点是学生能够顶岗实习,即学生在实习期可以到企业具体岗位上工作,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工作实践。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习不同,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工作期间有正式的工作岗位,像正式员工一样承担一线的岗位职责,这是顶岗实习的重要特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接受学校教师的指导,还要接受企业委派的具有专业技能和经验的师傅的指导,在企业又像在学校,是师傅又像教师,是学生又像员工,是车间又像课堂。同时企业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学校则根据企业实际要求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工作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助于学生的快速成长和增强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认识职业岗位,促进学生就业。

二、强化学生专业技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经过实践,校企合作以及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种“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期,使他们到企业后能够迅速进入角色,熟练承担相应岗位的工作,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对企业而言,相比从社会上招收的工人,学生素质高、接受能力强、管理难度小,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企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对学校而言,降低了学生的教学成本,使学校成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基地,提高了办学效益。

但是,目前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还不是很成熟,在校企合作以及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需要不断地完善。

1.学校方面

学校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的符合顶岗实习要求的岗位数量不足。大部分实习岗位单一、层次较低,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影响了顶岗实习的规模和效果。

2.企业方面

由于部分实习企业规模较小,师傅学历低且无带教经验,也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3.学生方面

由于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协调不够,导致对顶岗实习的学生管理不到位,对个别顶岗实习生放任自流。另外,学生由于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到位,实习目标不明确,怕苦怕累,缺乏学习动机和毅力。在从事紧张、繁忙、辛苦的顶岗实习工作时,很容易产生厌烦和畏难情绪。还有部分学生过分高估自己,眼高手低,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和上进心,工作态度恶劣,从而被企业辞退,严重影响了顶岗实习的质量。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首先可以通过多途径、多渠道拓展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且选择的企业最好是理念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和社会声誉好的知名企业。同时学校应更新理念,主动与医药企业联系,开发顶岗实习岗位群,以便有效增加对口顶岗实习岗位;其次密切校企合作,把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与生产实践的现场教学方式密切结合起来,发挥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共同构建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如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校外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医院根据学生平时的工作表现对其进行考评,给出技能评估的成绩,校方根据企业的评定结合学生的实习手册进行总结,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将其计入毕业成绩,不达标会影响学生获取毕业证书。这样就使学生对顶岗实习的各个环节更加重视,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措施,校企共同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使顶岗实习真正成为学生到医药企业工作的岗前培训。另外,在顶岗实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实习前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顶岗实习,明确实习目的是使他们能够尽快地走向工作岗位,而不仅仅是应付考核。考核只是一种手段,对学生掌握技能起到促进作用,学生不能仅仅为通过考核而去突击学习,而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训练自己在操作技能、卫生意识、安全意识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使顶岗实习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就业的目的。

总之,成功的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与所需的岗位很好地适应,还可以使学校和企业获得双赢。

参考文献:

[1]闫世杰.论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与模式的形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

[2]孙宏伟.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4).

实习药企工作总结范文2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Lesh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s pharmacy specialty "Culture of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 Culture" cour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plans to discuss project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situation, project teaching mode overview and curriculum design proc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in order to change the teaching method 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level highlight the "learning in doing, doing in learning, teaching in do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solve problems, and let students better integrate into enterprises in future jobs..

Keywords project teaching;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mode

1 高职院校教学现状概况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几次大规模改革,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未突破教学瓶颈――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所需严重脱节。据调研,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授课方式仍旧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透彻、系统讲授知识点,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下,能比较深刻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但常呈碎片化存在,不能将其有机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当下社会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职业技能人才,强调分析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能力,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点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服务产业之需求。因此如何将高职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工匠,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因此,本文以药学专业“医药企业文化汇编”课程为例,探索综合实践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应用。

2 项目化教学模式概述

项目化教学法的提出来源于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专门针对注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典型的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以任务为载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点,将传统教学模式中零碎的知识点打乱重排,将理论融于实践教学中。然而,项目化教学需要找到合适的项目任务,最好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实际项目相结合,设定完成任务的能力目标和实现能力对应的知识目标。[1]将教学内容项目化,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自觉合作的意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项目计划中,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第三,通过组间互评,以培养部分学生的传授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今后的实践操作中都能够独立自主完成。[2]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企业所用。

3 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过程――以“医药企业文化汇编”课程为例

3.1 课程目标

“医药企业文化汇编”是医药卫生类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药学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了解未来工作环境及其岗位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旨在使学生能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未来就业岗位,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使之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和执业资格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企业文化核心要素,融入工作团队,提高职场社交礼仪能力。

本课程教学内容载体的选取是项目化教学的关键,结合实际教学条件以及与前导课程知识的衔接,选取医药企业、医院、药品经营企业、药品检测单位为总的贯穿项目,对制药企业管理制度制定、医院药房流程等为若干子项目,再以医药企业文化建设及医药职场社交礼仪为补充项目,完善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项目为导向,同时以训练任务为驱动,突出实践教学,将学生被动学转变为“学生学,教师导,学生导,教师编”,使教学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3.2 课程过程

实现项目化教学宏观上采用五步开展教学:问题提出―分析问题―给出工作任务―实施任务过程―评价总结,这一过程来展?_教学。首先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组完成每一项任务。然后抛出问题,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挥其自身的智慧和才能,从而主动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完成整个项目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同时建立自己的学习经验、工作经验和职业能力体系。

基于项目化教学任务实施为主线,理论联系实际,学做合一,融“教、学、做”为一体。在教学过程强调任务实施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并要求按照“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课上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课后巩固提升”安排各教学环节,以实现学生素质技能全面发展。现以《医药企业文化汇编》中医药企业这一章节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如图1所示)。

3.2.1 提出问题

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挑选几家比较知名医药企业,供学生选择。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询资料阐述该医药企业理念、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及如何建设企业文化,以培养学生组织、分析能力。

3.2.2 分析问题

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针对项目任务进行小组头脑风暴讨论,拟定方案及小组成员任务安排。这一环节主要考查学生逻辑思维、组织分析、团队协作能力。

3.2.3 布置任务

通过前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要求学生以PPT形式为大家展示讲述她们眼中的医药企业。此过程要求教师向学生表明此任务合作的目的,增强其自觉合作的意识。

3.2.4 实施任务[3]

采用有效的激?畲胧┖推兰刍?制,各组之间开展互评。同时要求PPT内容中应该包含该医药企业发展史、现状、医药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未来发展、企业管理制度及人员组织机构。然后针对这些内容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阐述,其他同学通过听他们讲述医药企业,进行对比,选择自己认为比较理想的医药企业投递简历。这一环节主要考查学生组织、分析能力,也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企业文化内涵,如何将自己真正融入到医药企业中工作,同时也给予学生提供了“双选会”的模拟平台,能更好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企业招聘对人才的需要以及应聘者在简历、面试环节需要注意的事项。

3.2.5 项目评价

以评分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完成项目情况,项目总体成绩由以下四部分构成,前期资料查询搜集环节15% ,PPT演示环节30%,内容阐述40%,小组完成项目15%。

3.3 课程评价

整个课程主要从学习目标、学习素养、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三个方面, 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和评价机制的考核办法,进行考核评价。其中:学习目标占15%(包括前期搜集资料、分组讨论等);学习素养约占30%(包括考勤、按时完成课外学习任务、按时完成作业、课堂表现、学习诚信等);学习能力占35%~40%(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评与互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表达展示能力等);学习效果15%~20%。[4]

4 总结

实习药企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职 药品营销策划 工学结合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8-0056-02

[收稿时间]2013-05-28

[基金项目]2013年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2013YB23)。

[作者简介]张自英(1986-),女,浙江台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药品经营与管理。

一、引言

台州作为中国股份合作制的发源地,其医药企业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原料药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聚群效应,像海正、海翔、新东港、仙琚、司太立等药企,且这些药企都是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单位,学好药品营销策划课程后,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应该是很有前景的。但是通过对学生、教师和相关企业的调研,发现学生毕业后遇到一个具体的任务便无所适从,很难一下子投入到工作当中,适应岗位的需要。基于这些反馈,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如何让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使我们的药品营销策划的教学改革必须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即以课本授课为中心转变为以课本与实训相结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经验为中心。这种模式的应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真正参与营销的全过程,从而解决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的问题。因此,工学结合在药品营销策划教学改革中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理论教学的改革探索

药品营销策划是以医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医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实现企业盈利为目标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的应用性学科,也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因此,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对学生以后的就业来说尤为重要。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探索中,对于理论教学的改革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

(一)教师队伍的双师型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可以为教学改革的成功进行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课程的改革首先从教师队伍着手。目前,学院的教师虽然学历很高,理论知识很丰富,但实践营销经验匮乏,很多教师都没有企业任职的经历,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构建复合的双师型队伍结构。一方面,加强自身教师的实践能力,将教师送入医药企业的管理部门、营销部门锻炼,参与企业的营销活动的全过程,增强实践能力和实战经验;另一方面,请营销专家对自身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了解医药企业的发展动向及运作方式。通过实践的学习,更新知识,使知识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丰富了教学素材,并为其提供了实践技能训练的平台。

(二)教学内容的实用型

医药营销策划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不能局限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等,要注重学生市场调研资料收集的能力、高效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地预测决策分析能力的培养。市场上的教材并不是很贴近我们学校的教学目标,根据实际需要,我们逐步探索,采用自编教材的形式进行讲授,并在实训理论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实训操作模块。如医药市场调研模块、医药市场定位模块、医药市场推销模块、医药市场商务谈判模块等,以实训模块为中心,理论知识围绕实训模块有目的性地讲解,扩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水平。

(三)教学方式的多元型

改变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演练的重要阵地。1.互动式教学:课堂互动才能很好地相互沟通。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参与部分章节的讲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教案、制作ppt,进行课堂讲解,总结自己的体会,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的课题教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案例法教学,通过经典案例讲授、分析,结合学生所学知识,展开小组讨论并代表发言,最后任课老师评价总结。通过此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3.聘请式教学,聘请学校的合作企业及当地一些知名企业的销售经理和医药代表做兼职教师,亲临课堂、现身说法,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理解,真正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对接。

三、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

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学以致用。在我们药品营销策划的实践教学中,以校内实践为例,运用校内的社会环境,模拟地将学生放置在真实的医药营销环境里,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药品营销策划的能力。

(一)实践方案的流程设计

将目标教学班86人,学生自愿组合分为8人左右一组确定小组组长、完成组内分工制定调研方案、设计问卷、实地调研确定小组实践营销药品定位寻找医药企业、洽谈医药营销项目合作制定药品营销策划方案、促销方案校内实践撰写实践总结、ppt汇报师生参与评价并建议。

(二)实践过程的内容要点

每组根据各自的营销策划方案,在校内某个点进行设摊销售。教师、企业的营销专家适时地进行现场指导,在校内实践活动中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全部工作由学生自己完成。在调研阶段,学生自己设计问卷、发放问卷、整理问卷,整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与陌生人交流沟通的技巧;在药品定位阶段,学生主动是了解医药企业、医药产品,从理性的角度,增加对医药产品知识及市场竞争情况的认识,并有企业的参与,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教学的“对接”;在最后的汇报总结阶段,先由学生自评,然后教师及企业营销专家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这对以后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工作都有帮助。

四、总结

我们总共运用了150课时一学年的时间,在药品营销策划的课程教学中,以工学结合的思路,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说明我们的初步探索是有效的,让我们备受鼓舞。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能大大减少学生对课程的抵触心理,调动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校内的实践活动,综合训练了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应急应变能力等。这些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改革,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医药营销策划的教学现状,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实习药企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双嬴;跨越式发展

一、校企合作的基本涵义

校企合作是技工学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高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它实际上指的是职业教育为满足企业人才质量需要而进行的实践办学的一种发展样式,是在社会教育和培训合格劳动者的目标下,开展的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合作的标准样式,其基本要义是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通过这些样式,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在于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双赢”局面;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最终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校企合作形式的多元化

学校要发展、教育质量要提高,都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

(一)定向招生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用工的专业技能要求和企业发展的人员需求,学校和企业可共同研究制定招生计划、教学计划、教学目的以及学生就业等诸多方面,共同达成合作协议。我们西安利君技工学校能充分发挥我校的专业优势,大胆创新,以企业所需的实用技术为目标,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优化课程设计,增加能学以致用的课程内容,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职业技能、有纪律能吃苦耐劳的高素质劳动者。如2002年我校与渭南中药厂合作,定向为企业招生培养了一批“药物制剂”专业的人才;2003年我校与西安利君制药有限公司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为该企业培养了一批“生物化学”专业的人才;我校逐年为九州通公司培养医药物流人才。

(二)市场化的培养模式

我校多年来一贯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尤其是在职业教育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今天,在科技飞速发展、各企业急需大量高技能人才的今天,我校进一步加强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充分发挥了我校的专业优势,更进一步为制药企业、医品销售企业、医药物流企业培养出了大量的药品生产和检验人才、医药经营销售人才、医药物流人才。

(三)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根据企业对自身员工技能提高及从业需求,我校与医药生产经营企业持续不断地举办了灵活多样的在岗员工技能培训。

1.加强校企合作,做好企业特殊工种员工的培训、取证、换证工作。

2.加强校企合作,做好医药企业员工初级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证书的培训及取证工作。

3.根据国家GSP对医药营销从业人员的要求,与陕西省药监局合作,对全省的医药营销从业人员进行从业资格上岗证培训。

4.从业药师、执业药师的培训取证和继续教育。

三、校企合作的举措

我校在加强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一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资源共享”的原则。例如,我校根据企业需求所开设的“药物制剂、药物分析、医药营销、医药物流、生物化学”等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开设课程及培养目标时,充分根据企业用工的需求而进行调整。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校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如聘请多名有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我校的专业课兼职教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特聘请企业设备员讲授“药物制剂工艺及设备”;聘请车间工艺员、工程师讲授“药剂学”“药品生产工艺”;聘请医院医生讲授“中药学”“病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聘请企业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讲授GMP、GSP及生产安全知识。这样,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结合自己的生产经验、车间生产工艺的要求,再结合所讲授的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及教学目的进行传授,降低了课程的理论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质量,更能适用企业所需的实用人才素质的要求;在教学中尽量多为学生提供多看、多练的机会,例如在讲解压片设备时,教师会带压片的冲头等小部件到课堂中或组织学生到生产车间进行现场教学。教师应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根据不同课程、不同章节的实际,与企业协作适时安排学生到车间进行生产操作,一周、两周、一月后再返回课堂学习,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学习“医药销售技术”的过程中,我们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实训课程的比重,经常带学生去利君物流公司、华远医药集团、天士力医药公司、怡康大药房等众多的药品零售及批发企业去学习。

学生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我校安排有专人负责,我校坚持对在省内实习的学生,每月至少两次到企业去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与企业及学生进行沟通;对在省外实习的学生,每月至少两次电话与企业及学生进行沟通,至少三个月一次去企业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这样做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及时反馈用工信息,并使学校能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如加强专业课、GMP、GSP、药事管理与法规的学习等,能更好地实现为企业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四、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企业的共同发展

校企合作使我校在跨越式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使我校的招生规模大幅提高,招生人数逐年上升,特别是在近两年生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校的招生人数还有所增加。我校在加强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使我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充分体现了行业办学的特点,充分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及各企业的认可,使我校由普通技工学校升格为省级重点技工学校,我校的“制药专业”被授予名牌专业。在坚持加强校企合作过程中,我校为企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如连续多年为省内外的医药生产及经营企业培养的学生,大部分已成为主操、生产骨干、采购能手、销售能手、报税员、车间工段长、车间技术员、车间主任、生产总监、企业法人等。总之,在加强校企合作过程中,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实习药企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技工学校 实践技能 方法 途径

实践技能是技工院校教学工作的核心,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工院校人才的客观需要,决定了技工院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在社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技术人才不仅要在从事自己的职业领域具有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求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确保培训学生的实践技能。一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实训场所,购进大量的实训设备器材,从资金上保障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修订了传统的教学计划,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制定技能训练目标,坚持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学校专业特点,把专业对准职业岗位群,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修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不断优化课程结构,重点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三是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连接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

一、提高实践技能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

1.建设实训场所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笔者所在学校十分重视实验、实习(实训)教学,不断加强实习场地的建设,每年投入资金,改造更新增添校内实习实验设备。近几年来,学校每年投入数百万元购置实验实训设备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不断完善实验实训场所,到目前为止,实验实训场所面积合计为16743.43平方米。校内建有制药实训基地、中药综合实训基地、8个模拟西药房、1个制剂实训室、2个药物分析检验实训室、2个模拟中药房、2个认药室、1个前处理实训室、2个零售系统实训室、1个礼仪实训室、1个标本室、1个炮制实训室,还有微生物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药理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人体解剖生理实验室、药物化学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等,实训设施与设备价值累计有1000多万元,而且主要设备设施均达到国内或省内先进水平,能满足已开设所有专业的实训要求。

中央财政支持加上自筹资金400多万元,笔者学校建设了制药实训基地,购置了液体制剂和固体制剂两条生产线的设备,设备和工艺先进,国内领先;该实训基地是药剂、制药技术、中药制药等专业开设主要核心课程的必需场所,能满足校内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另外,一个国家支持加上自筹资金400多万元的中药实训基地也即将在学校竣工,该基地将成为集中药植物园、中药标本馆、中药前处理实训室、中药传统炮制室、大型药店等为一体的适应各专业发展要求的综合实训基地,这批实训基地落成后将全面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将真正与岗位接轨。

2.校外实习场地建设

笔者所在学校除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校内实训场所外,还开辟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每个专业至少有两个实习基地。这些基地分别是汇仁堂医药连锁公司、开心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液体车间、江西仁和闪亮制药有限公司、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固体制剂车间、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固体制剂车间等。这些企业大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先进的设备技术工艺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能很好地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1.师资队伍建设

质量是学校立校之本。要建设一支能培养学生高素质操作技能的师资队伍,笔者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培养与引进并重。根据学校发展及专业建设的需求,优先引进高学历的短缺人才及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教师,充实到教学、实训一线;积极鼓励教职员工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参加提高学历层次的教育,积极鼓励教职员工参加生产实践活动,积极鼓励教职员工参加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不断扩充师资队伍,改善师资结构,实现人才的合理利用及优化配置,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2008年至2011年引进14名专业人才,其中7名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2.立足本校,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取得技能证书

学生操作技能主要通过专业理论课、专业技术课、实习等教学环节获得,因此技工院校除了配备高素质的文化课教师外,尤其要注重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实习指导三类教师的配备,即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双师型”教师人数为205人,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92%;达到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80%以上的要求;兼职教师为学校从企业聘请的高技能人才,人数为61人,占专任教师的21.5%,符合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10%~25%的要求。

(1)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笔者学校重视师资培训工作,制定了较完善的师资培训规划及相关制度,制定《江西省医药学校教师培训制度》管理文件,每两年制定一次《江西省医药学校师资队伍培训规划》,有计划地对各专业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从2006年起,就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部级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班,分批送教师前往武汉和常州的培训基地接受两个月的脱产培训。除参加部级培训外,学校每年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一个月的不同专业的省级师资培训、德育教育培训、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计算机培训、下企业实践培训、专家讲座培训等,收集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如中职骨干教师培训资料、企业文化培训资料、专业课程资料、新技术课程资料、行动导向培训资料、如何说课讲座资料等。另外,我校还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制度及教学方法培训,有机地进行教学改革,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说课比赛等活动,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及整体素质。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教师人数达112人,占全体教师总数(307人)的36.48%,其中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的教师达35人,占全体教师总数(307人)的11.4%,每人每年培训最短时间为10天,课时为60个课时。

(2)鼓励教师到生产一线实践。针对职业学校教学以技能为核心的特点,学校制定了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实践的制度,每位实习教师必须每两年于暑假下厂实践两个月,寒假期间实习半个月,并采取按时间计算课时、发放出差补贴的方式,把到生产一线实践作为评定高级实习教师必备条件之一,以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学校提前联系好合作企业,轮流派送教师进入企业,集中一段时间顶岗工作,以提高教师的技能型创新水平。同时,还对下企业实践活动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每次下厂人员都组成一个小组,有小组长进行管理、登记,并每人填写工作记录,厂部填写顶岗工作表现等。实践教师通过实习鉴定表接受企业的建议,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进实践技能,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专业教师共计222人,每年有178人到20多个厂家进行实践,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0.18%。通过进入企业实践,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

为适应企业生产实际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我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省内各工业园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多个医药企业进行专业需求调研。并对药剂、中药、制药工艺、药物分析检验、中药制药等专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及可行性方案的论证,结合调研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确立设置药剂、中药、制药工艺、药物分析检验、中药制药五个专业作为学校常设高级技工专业。我们还根据培养目标制定了各专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实施方案、实习计划及课程大纲,针对高级技工学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核心的特点,突出技能训练,制定了各专业技能标准,开设了问病荐药实训、营运管理实训、中药调剂实训、中药认药实训、礼仪实训、医药零售系统实训、制药实训、分析检验实训、制图实训等实训课程,实训实习课程达到总课时的60%以上,并对各专业分别制定了技能训练目标,严格按照此目标进行课程安排及实习。

1.制定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教学计划

培养计划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作为技工类学校,我们必须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使我们的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要,课程内容设置针对性强,采用适当教育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1)在制定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前,应重点对每一个专业进行系统的职业岗位技能分析。把岗位技能分解为若干“综合能力”,把综合能力分解为若干“专项能力”。以这些能力为基础列出某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操作技能结构,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2)在制定技工院校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时,以培养实践技能为目标,制定与教学计划相契合的实践技能培养计划。将实践教学计划贯穿整个计划之中,从新生入学开始的认识性实践,到各门课程的课内实践,从每学期的阶段性实践,到学期综合实践以及毕业前实践,都要作好严密的计划、准备,以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通过依托行业、校企联合、产教结合来培养操作技能

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结合企业和市场需求,搭建多功能、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学校和多家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合作,分别开办了“汇仁医药班”“开心人特训营”,定期聘请企业专家级高级管理人员对班级学员进行培训,得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在以后的工作中,学校仍将校企合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进行,不断探寻新的合作企业、合作方式、开展各项活动。既提高教学质量,也提高生产效益,互惠互利,双方共赢。

(1)依托行业。技工院校教育应逐渐脱离教育部门的独家管理,转向依靠社会各方面,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力量,行业部门的作用将更为重要与突出。因为教育部门有能力对行业所需职业人才的技能结构培养进行科学设计,正确指导和精心组织,行业部门则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协调各方关系,为中职人才操作技能培养创造实习等方面的条件。

(2)订单培养。学校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企业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生实习。根据学校各专业人数情况与合作企业签订定单和定向培养协议,制定订单培养招生计划、教学计划,设置有企业特色的课程,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实现双赢。如在学校二年级学生中选拔人员组建成“汇仁医药班”“开心人特训营”“药房培训班”“南华医药班”“江中制药班”“长江制药班”“汇仁制药班”“江西制药培训营”“江西国药班”等,有助于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深入了解企业文化,明确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大提高了就业率和稳定率。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仅有的几家生物合成冬虫夏草的企业之一,其生物制药技术全省领先,江西制药厂各种生产剂型比较齐全,学生实习能熟悉和掌握各种剂型的生产工艺。江中药业设备先进,大多为进口制药设备,学生实习能熟悉和掌握先进设备的操作。黄庆仁栈华氏饮片厂是专门从事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学生实习能熟悉和掌握各种中药饮片加工和炮制方法等等。充分表明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体现了校企合作之路的优势。

3.积极推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手段,是连接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的纽带。技工院校应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制度相适应,职业能力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协调,积极推行两种证书制度。两种证书制度的推行,可以促进学生职业操作技能的提高,增强其就业能力。

4.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改革传统是指改变教师在课堂单一讲授的教学模式,以人为本,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加强动手能力入手,知识结构以能力为核心,够用为度。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以训练为主体,营造教、学互动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在全面建立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基础上,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出具有“实际、实用、实践” 为特色的实习、实训教学方案和实用教材讲义,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并不断加大实习、实训教学比重,将实习、实训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实习药企工作总结范文6

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药学理论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到药厂进行实习,理论联系实践,使学生对学科全面了解是必不可少的。我厂是个校办企业,多年来承担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学生的实习任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在此我谈一谈目前学生下厂实习的情况和一些设想,作为学生实习指导老师和有关部门的参考。

1 当前学生下厂实习情况

当前学生下厂实习总的情况是比较好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下厂实习,不仅加深了所学理论的理解,同时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个较全面的了解,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1 学生对下厂实习在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新时期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富于理想,这是优点。但是对知识寓于平凡的劳动中往往了解不够,以致出现下列情况:学生初到药厂时实习比较认真,问问题,和工人一起生产操作。但是过了几天,部分学生对实习就不象初时那样认真,随便缺课,脱离岗位时常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和生产秩序。

1.2 药厂对于接纳学生下厂实习存有一定的疑虑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作为一种有价商品为各个企业所重视,在目前医药行业的专利和知识产权不是很规范的情况下,企业对接纳学生实习存在着疑虑。我厂是校办企业,接纳学生实习是我厂的一项工作,但是对于社会上的药厂则不然。为了药厂自身的利益一般不愿接纳学生实习,以致目前学生实习局限在校办企业,学生实习空间较之以往已大大减小。而大部分校办企业由于资金缺乏,在规模上和技术、设备先进性上较之社会上的企业相差一定的距离。这对学生实习无论在专业心理上和实习效果上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 提高学生实习质量的一些想法

2.1 在下厂前对实习学生做好思想工作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下厂实习的意义,明确下厂实习的任务,使学生理解它不仅是为了充实所学药学理论知识,而且也是体验工厂的生活了解企业生产管理的课目。因为学生毕业后有一部分人会成为企业的生产管理干部,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药学知识,而且要懂得管理、经营等,而这些往往体现于日常生产劳动中和日常事务管理中。同时也要使学生理解到知识寓于平凡的劳动中和一点一滴的生产积累中,而这些知识在书本中是学不到的,必须要到生产实践中去体验。过去学生毕业分配到工作单位后必需到基层岗位劳动一年确实有一定的好处,但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项制度日益淡化,所以学生下厂实习,亲身体验一下生活,时间虽短,显得比过去更为重要。如果学生们能真正理解以上道理则下厂实习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

2.2 提高实习指导老师的素质

随着学生实习空间的减少,要求实习指导老师知识空间增大,就需要指导老师所具有的知识比过去更广泛,不仅对专业知识有较深的造诣,同时对相关专业的知识要有所了解;不仅对实习工厂有所了解,而且对国内其他药厂水平也要有一般的了解。指导老师把这些知识灌施于学生的实习生活中以弥补实习工厂的不足之处。

2.3 实习药厂应该把学生实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具体做法可以是:①人员配备:实习厂指派一名厂级干部抓学生实习工作,把学生实习质量作为考核该负责人的一项工作业绩。此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药学专业知识和开阔的思路和处理学生实习问题的能力。各实习班组必须挑选培训一名中专以上文化水平的技术人员作为带教人员。此人对本岗位生产通则应该有较全面的了解,能解答学生本岗位的专业知识问题,使学生到生产班组后有人负责指导。②学生实习应做到有计划,有步聚,有考核。学生进厂时首先由实习厂负责人介绍本厂的基本情况,同时通过座谈了解学生们的要求和想法,再进行分组实习。

实习期间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座谈小结,交流探讨实习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实习安排进行调整。实习结束后由学生写出实习总结,进行考评。另外,应该不断地摸索和总结,逐步总结出一套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和方式。

2.4 处理好企业技术保密和学生实习效果之间的矛盾

学生下厂实习和药厂内的技术保密是长期困扰学生实习工作的大问题。处理得好能扩展学生的实习空间,处理得不好学生的实习空间将越来越小。笔者认为处理好这个问题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