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技术论文范例6篇

防雷技术论文

防雷技术论文范文1

220kV枫河线北起枫树坝电厂、南至河源变电站,全长115.9km,全线基本上沿东江顺流而下,90%线路经过雷电多发的高山、丘陵地区。1974年建成投运时,全线共有杆塔315基,其中耐张塔36基、直线塔19基、钢杆148基、水泥杆112基,全线采用GJ-50钢绞线单避雷线保护。投运后,由于线路雷击故障频繁以及多方面的原因,多年来,对这条线路进行了多项技术改造,其中主要有以下几项:

a)1981年至1985年分4期将全线的单避雷线改为双避雷线(均为GJ-50钢绞线);

b)1988年底对卓峰山段进行防雷改造,在其中6基(100号、102号~106号)杆塔加装某公司生产的半导体消雷器,并进行杆塔接地网改造(加降阻剂);

c)1993年至1995年分3期对早期的一根避雷线进行全线更换;

d)1995年11月和1996年6月分2期对全线315基杆塔接地网进行改造;

e)1997年分2期对6基水泥杆和10基钢杆进行了改造。

1雷击故障统计

枫河线自1974年9月投运至1998年10月共运行了24个雷雨年度,期间共发生了有明显故障点的雷击故障31次,发现44处故障点。为便于统计,将同一时间的故障作为线路一次故障,将同一时间在1基杆塔上产生了故障点认为该基杆塔发生了1次故障。表1和表2分别为按年度和按线段统计的故障次数。

2防雷问题

从表1可以看到,枫河线投产后雷击故障频繁发生,至1981年共发生雷击故障14次,平均雷击故障率高达1.73次/(102km.a),大大超出允许值。其主要原因是:架空线路全线仅使用单避雷线作防雷保护,防雷保护角偏大;线路经过雷电活动异常剧烈的卓峰山段。为此进行了多次防雷技术改造。

2.1避雷线改造

为了解决线路防雷保护角偏大问题,1981年至1985年分4期将枫河线的防雷保护由单避雷线改造成双避雷线,使全线的水泥杆、钢杆和直线铁塔的防雷保护角分别由20.6°,20.6°,23.5°降至12.5°,15°,14°(耐张塔的保护角未改造)。改造后的运行情况表明,线路的防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全线多年平均雷击故障率由改造前的1.65次/(102km.a)下降至0.78次/(102km.a)。但是,双避雷线改造后卓峰山段的雷击并没有减少。

表1枫河线各年度雷击故障统计表

年度197519761977197819791980

雷击故障/次

雷暴日/d5

—3

—1

—3

—0

—0

年度198119821983198419851986

雷击故障/次

雷暴日/d2

752

863

1121

722

750

62

年度198719881989199019911992

雷击故障/次

雷暴日/d4

680

640

520

530

501

83

年度199319941995199619971998

雷击故障/次

雷暴日/d0

—1

—3

—0

—0

1050

表2枫河线杆塔雷击故障次数统计表

杆号352633808892

雷击故障/次1121111

杆号93949899100102103

雷击故障/次1111113

杆号104106113120122123134

雷击故障/次1421111

杆号138140217218224226260

雷击故障/次1121111

杆号261293302

雷击故障/次111

2.2卓峰山段防雷综合改造

枫河线卓峰山段是从枫河线97号杆起,至110号杆止,线长约5km,雷击故障情况见表2。在1981年进行双避雷线改造后,这段线路的雷击问题还相当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它的所有杆塔均处于高程320~380m的山顶或山腰上,线路基本是布置在山上或跨越山谷,地形条件复杂,雷电活动相当频繁并容易产生畸变;杆塔所处位置地质条件较差,降低杆塔接地冲击电阻比较困难而使它的耐雷水平较低。因此,在1988年底对卓峰山段再次进行了防雷改造。这次改造主要是在其中6基杆塔顶部加装半导体消雷器,并将杆塔接地网加降阻剂进行降低接地电阻。从改造前后基本相同运行条件(从1981年至1995年)的运行记录来看,它的雷击故障率由改造前的7.5次/(102km.a)仅下降至5.7次/(102km.a),其中在1992年3月21日104号杆受雷击时,虽然线路重合成功,但这次雷击造成安装在该杆上的半导体消雷器损坏。在1995年全线杆塔接地网开挖检查改造时发现,这些使用了降阻剂的地网接地体腐蚀严重,说明这次改造还是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2.3杆塔接地网改造

由于枫河线的杆塔接地网在建设时使用的材料质量差、截面小和埋设深度不够等原因,接地电阻值长期以来偏大,特别是经历了多年的运行,大部分接地体锈蚀严重,降低了线路的耐雷水平。因此在1995年和1996年分2期对全线所有杆塔接地网进行改造,使所有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大幅度降低,从而使线路的耐雷水平从理论上得到大大提高,在改造后的3个雷雨年度里未发生过雷击故障。这次改造是很成功的,也说明了降低地网接地电阻是防雷最有效的措施。

3结论

a)枫河线24a的运行记录表明,单避雷线是不能满足它的防雷保护要求的,仅靠双避雷线也不能完全满足处于高山大岭上的输电线路的防雷要求。

b)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最有效的措施,而且它比其它措施更节省资金,便于维护。

c)枫河线上使用的半导体消雷器的性能和质量不能达到预期要求,不能完全依靠它来保护线路,但也未给线路带来不良后果。

防雷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工作;技术水平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287-01

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高大建筑物的不断增加,给气象防雷工作增加了工作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为此相关部门在防雷减灾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防雷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其中提高防雷技术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并且雷电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预防不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灾害,所以,我们一定要及时、有效的做好气象防雷工作。尤其是在雷电频发的季节,气象防雷工作要提前做好预防。

一、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工作中的问题

防雷工作的宗旨就是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由于人们对雷电频发季节的防雷意识还不是很高,和各种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防雷工作还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政府在近几年来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社会经济发展上,而忽视了气象防雷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防雷工作的发展受到了影响。防雷工作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是需要社会各界和全民总动员的大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否则发展将会辞缓。传统的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工作仅仅依靠的是企事业单位的实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有违规操作和安装不规范等问题,甚至有些单位或个人并没有去开展气象防雷工作。这种在工作中不负责任的态度,抱有侥幸心理的单位或个人,需要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清查,否则将影响气象防雷工作的开展和实施的效果。

二、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的重点

1.对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技术的定位

近年来,由于雷击事件频繁发生,致使社会各界对防雷工作得以重视。气象防雷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工作,所以,一定要用科学的技术理念对防雷监测机构进行有效的定位,其中技术定位是开展防雷工作的主要环节。气象防雷工作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保障社会生产力的生产。因此说,气象防雷技术的定位,直接影响着各项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气象防雷部门作为具有社会职能的功能性部门,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任务和职责,进而更好的保障气象防雷工作的顺利发展。

2.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技术的投入

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技术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气象防雷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作,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正常运作,这就需要在前期投资时,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考察,以至于资金的有效性和经济性,确保防雷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需要依据防雷工作的具体特点合理的安排,使气象设备的精密性得到最大化的提升,保障防雷信息的准确率,避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害。气象防雷工作人员要定期的进行学习和培训,与时俱进,运用科学的、有效的、先进的技术做好防雷工作,保障防雷工作的顺利落实,有效发展。

三、雷电频发季度做好气象防雷工作的措施

雷电的种类有很多,其中对我们危害最大的是直击雷和球形雷,直击雷的特点是可以在一瞬间把人或动物击伤或是击毙;球形雷是一种带有红光或是极亮白光的火球,它可以从门、窗、烟囱等位置进入屋里,破坏性极强。因此,一定要提高防雷意识,做好防雷工作。

1.提高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意识

防雷工作人人有责,要想加强防雷工作的进度,离不开社会大众的鼎立支持。气象部门的领导层,要抛开传统的管理理念,注入新鲜的、科学的、有效的先进管理理念开展防雷工作,对下属要严格要求,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和理念更新。对社会广大群众进行防雷教育普及,通过媒体、报纸电视等渠道的广泛宣传,在有灾情发生时,及时的进行对外公布,作为实事教育版本,使人们了解灾情,当遇到紧急情况时,会自行处理。

2.加强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法规的建设工作

要在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度之内,切实开展防雷工作,在每个工作人员心中树立执法意识,发挥自己的权利和职责,自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加强防雷工作的监督力度,使防雷工作者及时有效的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升气象防雷工作的效率,为防雷工作的宣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例如: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安检部门等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应急机制,针对防雷监测、部署规划和建立工作制度等,从根源上解决安全防范问题。

3.提升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队伍的技术水平

气象防雷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需要防雷队伍要有过硬的技术水平,才能顺利的开展工作。提升气象防雷队伍的技术水平,需要对气象防雷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学习,增强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的培养。气象防雷工作人员要全面的掌握防雷知识,及时的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和操作能力,保障防雷工作的正常进行。

运用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方法,对气象防雷工作进行开展,以此为基础,来扩大气象防雷的业务。设置专门的监测系统,对防雷区域进行布网控制,以最快捷的监测方式,对监测区域内的隐患进行监督和管理,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患于未然。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仍然不够完善,要想填补防雷工作的不足之处,就需要气象防雷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各界人士的总动员,为防雷事业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防雷事业的重视,通过防雷工作的法规建设,防雷工作的技术水平,和防雷工作的范围等开展工作,为更好的发展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常国刚.加强气象灾害防御 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为建设和谐平安江西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在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大会、全省气象局长会议上的工作报告[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8(5).

[2] 成海民,王跃峰,薛玉敏.谈气象防火减灾知识的普及[J].中国科技信息,2010(3).

[3] 侯润兰,李芬,贾素贞.基于科技服务的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建设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3).

防雷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 防雷技术;对策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4-0105-01

雷电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危害越来越大,如何有效预防是很多专业防雷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课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现代防雷包含防直接雷击、防止雷电电磁脉冲产生危害等多项内容,在现代防雷技术中,实施拦截、引流入地、均衡连接和金属屏蔽是最佳的技术选择。以上防雷方式存在于现代防雷工程的所有环节,能够有效指导现代防雷工程设计。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认识谈谈现代防雷技术的有关对策。

1 实施拦截

实施拦截是优化现代防雷技术的第一大对策。顾名思义,实施拦截指的是把雷电予以有效拦截,依据防雷专家设置的渠道引流到大地里。人们经常使用的避雷针就是采取上述原理将雷电传导入地。实施拦截这项避雷方式即是通过避雷针以及与此原理相同的避雷线及避雷带等方式实施拦截。为了最大限度地将雷击发生点有效控制,以便把雷电磁脉冲的危害降到最低,从前沿阵地把防雷工作做好,防雷专家根据防雷原理研究出了各种性能优化的避雷针。总的来说,包括先导放电和阻抗限流两类形式。提前放电避雷针以及主动避雷针都是通过并利用前项技术发明创造的。这些避雷针主要通过电场或者电子相关技术,于结构方面实施加工及其处理,让它引发上行雷闪放电,最终让放电电压变小,让雷电流的辐度变小,管理雷击点,让雷电的侧击几率变小。后项技术主要利用阻抗限流这一技术创造的避雷针,有时被叫做优化避雷针,也能被叫做限流避雷针。这项技术的特征在于在避雷过程中不断提升其感抗或阻抗,以此手段来不断减少雷电流的辐度和陡度,最终减少雷电脉冲产生的危害。下一步,在防雷工程的具体设置中,有必要对各种性能的避雷针予以大力优化,要依据其具体保护的对象以及具体的环境做出科学有效的选择,最终达到避雷针效果的最优化应用。

2 引流入地

引流入地是优化现代防雷技术的第二大对策。所谓引流入地指的是将从房屋外连接的电线、网线等传到设施和接地线予以有效连接的避雷泄流装置。此种装置在外部环境没有雷电的干扰时不对传导线路产生任何影响。当外部环境存在直击雷电或感应雷电时,相关的电波会随同这些导体流入室内。为有效规避危害,避雷设置会尽快启动,致使电阻陡降,使其呈现出短路状态,可以把闪电有效分流,并引入大地,最终确保室内设备安全有效。因此,引流入地的根本途径是各式各样的避雷设施,在防雷方法和防雷技术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行之有效地做好电子设备和电气设备的保护工作。

具体而言,防雷过程中要依据各种电子通信设备的忍受水平,对其开展多个层面、多种方式的分流。经过逐级分流的方式,不断促使残压降低,最终实现电子通信设备承受绝缘耐压值的目标。

对低压配电系统防雷设计与安装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当采取多级分流设计的方法做好低压配电工作。大体而言,应该采取三级防护的方式。在主配电箱,二次配电箱以及用电设备前安装电源避雷器。

另外针对设置于主配电箱的一级保护电源避雷器而言,需要使用如下的避雷器:不仅通流量要大,同时限制电压要低于6 kV。设置于二次配电箱的二级保护电源避雷器要使用具有比较大的通流容量,最好不要使用电压小于4 kV的避雷器。

3 均衡连接

均衡连接是优化现代防雷技术的第三大对策。所谓均衡连接指的是为了杜绝雷电高电位反击,确保导体闪络没有风险的具体措施。如果遭受发生的雷击,需要针对避雷器非线性电阻效应,将所有线路与接地系统瞬间这些电位进行相连。因此进行防雷工程设计过程中,针对建筑物里外敷设的所有金属安装的不同种类电气电子设备应该和引下线存在安全有效的绝缘间距。进行的设置一旦达到不了要求的安全间距,应当把这类设备上的金属部件与防雷的接地系统相连,倘若一些金属装置难以直接和接地系统相连,就能通过电位平衡器的方式相互连接。

4 金属屏蔽

对于金属屏蔽,其属于优化现代防雷技术的第四大对策。进行屏蔽时候,主要利用金属网、箱或者管这些导体将要求保护的对象实施包围,将雷电产生的脉冲电磁场通过空间入侵的路径切断。屏蔽属于避免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就电子设备产生影响的非常合理的措施。具体而言,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在许多的现代建筑物中,均把建筑物之中的钢筋当成引下线使用,电流本身产生的集肤效应,导致屏蔽效果比较良好。进行主机房设置的时候,没有必要建立金属屏蔽室。要用的措施为:不应将机房设于没有靠墙的楼宇中间地方。针对楼宇边缘地方的房间来说,确保核心设备处于窗口较远的地方,进而减少雷电电磁脉冲产生的辐射。针对电线要使用对应的屏蔽电缆,没有屏蔽层的电缆要穿到金属管之中,同时于电线二端部把金属管、屏蔽层和地线进行连接。不然,屏蔽效果不会明显。

防雷工程中的接地设置不能随意,而要考量以下因素:一者,防雷工程设置中不宜通过单独的方式进行接地,而要将接地设置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必须把防雷地、保护地、直流地等各类防雷系统统一接到一个地网。这对电阻的要求也较高。一般来说。接地电阻做到最小化,那些高层智能楼宇接地电阻不能大于1欧姆。如某种设备通过地网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可将这种设备单独接地,再用地电位平衡器与共用地网相连。

综上,雷电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危害越来越大,如何有效预防是很多专业防雷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课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现代防雷包含防直接雷击、防止雷电电磁脉冲产生危害等多项内容,在现代防雷技术中,实施拦截、引流入地、均衡连接和金属屏蔽是最佳的技术选择。

参考文献

[1]桑建平,刘志强.浅谈低压防雷及检测SPD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2006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2]李宁.浅谈矮层建筑物被雷击的一些因素[A].2004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

[3]纪伟.浅析智能建筑防雷系统[A].天津市自动化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防雷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 防雷产品;检测;实验室;需求

中图分类号 TU8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2-0244-01

1 背景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进入辽宁省的电涌保护器产品达几千种,年均使用量十万余套,由于受到当前测试能力和手段的限制,相关职能部门无法对进入市场的SPD进行必要的抽检,辽宁省内SPD供应商只需提品的型式检测报告就可使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SPD使用多年或遭雷电流冲击后,不可避免地出现性能劣化,甚至丧失防雷性能,而目前在常规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服务中针对SPD仅仅测试直流参考电压和泄漏电流两个参数,这对于表征SPD性能的好坏远远不够,面对即将投入使用或正在使用的大量的SPD,其性能状况究竟如何,我们无法进一步测试,也束手无策。

除此之外,近几年来各种新型材料、新型防雷产品的广泛使用对防雷技术也提出了很多新课题,迫切需要我们各级主管部门和服务机构能够及时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相关的高电压冲击试验、电流冲击试验、电磁屏蔽试验、接地网性能试验等研究或技术服务业务。

为了加强辽宁省内防雷产品的质量管理,提升防雷检测技术服务质量,急需考察已有防雷产品试验室建设的需求性、适用性及社会效益,研究建设我省防雷产品检测实验室的可行性。

2 各省建设情况分析

2015年3月,笔者带领调研小组赴青岛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该公司是专业的高电压试验电气装置生产的厂家,主要从事以冲击电流和冲击电压为主的脉冲功率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在青岛建有防雷产品测试中心,主要测试设备有冲击电压、冲击电流、高压电源和EMC测试设备等4个系列30多个型号产品。

本次调研主要考察其实验室相关试验设备的建设条件、操作需求、测试结果的实用性等,对调研结果按实验室测试内容、建设条件、建设效益3方面进行总结。

3 建设需求分析

3.1 实验室主要测试内容

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要能够按国家标准中规定的SPD产品“型式试验”项目中的关键性能指标及“验收检测”项目和“常规检测”项目中SPD产品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测试或试验,具体设备可根据我省实际需要进行定制。

3.2 实验室建设条件

一要完成实验室环境改造,鉴于电流冲击试验平台对房屋的空间、高度和门窗等有特殊要求,动力负载试验及TOV试验主要是对平面空间有要求,并对供电要求较高,其它则主要是对电磁环境有要求。如高电压冲击试验设备:150kA的8/20ms和50kA的10/350ms输出的冲击电流发生器配置单独的房间布置,要求房间面积大于60m2,试验室净高不低于4m,冲击试验操作间需单独隔出。

二要提供一个平台,能满足低压配电系统SPD和电信与信号网络SPD等防雷产品的主要性能测试和鉴定,具体内容包括电源SPD的I、II、III级冲击电流试验、动作负载试验、TOV试验以及II级和III级组合波等试验要求,信号SPD的传输特性测试、限制电压试验、高电压冲击试验等。

3.3 实验室的建设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省内一流的低压电源及信号SPD产品测试中心,能进一步提升辽宁省防雷技术服务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手段。

可以承担全省雷电防护产品(SPD)的测试,确保进入辽宁市场的低压电源和信号SPD产品的质量安全有效,为防雷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检测技术服务及雷电灾害技术鉴定、风险评估工作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可以作为第三方公证机构,能为社会开展防雷产品(低压电源及信号SPD)测试技术服务,提供检测报告。

可以为开展雷电防护技术研究、雷电防护标准的制定、雷电防护工程设计以及人才队伍培养等提供检测平台和科技支撑。

4 风险分析

4.1 项目建设中的风险分析

该项目涉及强电流、高电压、强电磁脉冲等问题,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施工,并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聘请专家合作调研论证实验室的建设方案,重点考虑项目建设中地网、屏蔽等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招标具有相应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在价格风险方面的应对措施是对设备市场价格做充分调研,了解产品在未来一年是否会有较大波动,并在预算中留有适当余量应对价格波动。

4.2 项目运行中的风险分析

该项目运行过程中需要解决实验室管理和设备操作安全方面的问题。

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应全面负责管理实验室,安排技术骨干参加系统的培训学习,并安排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实验室的运行。同时制定防雷产品检测实验室安全守则、设备操作指南等一系列相关文件,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操作安全。

5 结论

该项目的建设能够为SPD的质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有效确保安全,可以切实提高省级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可以锻炼、培养一支队伍,有良好的建设前景。

在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能够较方便的得到各大院校、各省SPD测试中心等专家的帮助、指导和技术支持。同时,在目前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省份和城市的SPD测试中心里,都能够与其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技术人员保持较好的联系,可以及时沟通项目的建设问题。

建设单位需要拥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科研经费基础,有一个学习、实践、工作能力强的团队,能担当起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和建成之后的设备操作、SPD数据测试等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彦.雷电业务综合应用平台建设[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

防雷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 防雷检测;雷击隐患;认识;误区

中图分类号TN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58-0020-02

0 引言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其造成的建筑、设备损毁、人畜伤亡等事故损失惨重。白山市地处长白山山脉,平均海拔1 000m以上,雷电活动频繁,属我国气候脆弱区,年平均雷暴日数35d,最多年份可达50d,6月份~7月份平均7d就会发生一次雷暴天气,超出全国平均数。近年来,白山市经济发展迅速,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各类电子设备和通讯器材以及家用电器的广泛普及,导致诱发雷电灾害的因素越来越多,重大雷电灾害的危险性也不断攀升,实施防雷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由于防雷产品和防雷工程市场监管力度较差,加之防雷装置设计不规范或安装不科学等,使得防雷装置的检测工作成为雷电灾害防御体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白山市气象部门在多年防雷检测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一些岗位人员在从事防雷检测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片面理解,制约着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结合多年防雷检测工作实际过程,对防雷检测工作中的几点认识误区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个人建议作为参考。

1 防雷检测工作中的几点认识误区

1.1 对防雷检测概念的误解

遵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及《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等国家和行业防雷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防雷检测不仅要对现存防雷装置进行检测,还要对检测单位或民用的防雷设施是否完整配套作出全面评估。而通常情况下,防雷检测技术人员只是把对避雷针、避雷带和防静电接地等防雷设施的检测称为防雷安全检测,忽略了防雷技术措施的安全,可见,对防雷检测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保障防雷安全。

1.2 对防雷检测依据的误解

由于雷电防护涉及面广,针对各行业的防雷规范存在也较多,不同规范之间的技术规定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有时还会相互冲突,而且防雷规范中有限的内容不能满足多样化的防雷安全服务现实情况,有关技术实施要求的不具体性造成了部分防雷检测依据的模糊。这就导致了检测技术人员在实际检测工作中,不能完全依据规范来评估检测结果,如果实际操作经验不足的新手检测人员,仅按规范标准进行评判检测,尽管判断有理有据,仍难以避免出错。

1.3 对防雷检测工作性质的误解

防雷检测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技术工作,要求检测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科学素质与工作态度向单位或用户提供防雷安全技术服务,属于工作量大、工作辛苦的有偿服务。一些防雷检测项目都有明确的收费标准,但也有一部分依照防雷规范要求应检测的项目却没有收费标准。在某些时候,检测员就会只重视检测有收费标准的项目,而推后或干脆不进行无收费标准的防雷项目,这样一些雷击隐患就保存下来,一旦漏检项目发生雷灾,防雷检测单位和人员就要负不可推卸的责任。

1.4 对防雷检测工作目的的误解

防雷检测工作目的是对检测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在保证检测工作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为被检测方出具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和有效的检测报告。在防雷检测工作中,检测员往往找到几点不符规范处,就急于下雷击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求被检单位或个人采取整改措施。这种做法是对真正意义上的防雷安全工作目的的误解,要想维护被检单位或个人防雷安全,就要全面排查被检单位或个人的所有雷击隐患,并提出详细的系统整改方案,督促其尽快改善。

1.5 对防雷检测项目的误解

按照防雷规范要求,防雷检测的重点为检测雷电防护对象抗雷能力的强弱,通过对被检单位雷电保护对象及其雷电磁环境和抗雷能力的观察了解,确定保护对象有无防雷装置,最后再对这些防雷装置安全性能进行检测,这样才能达到保护被检单位人员和财产安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防雷检测人员却习惯于先对现有防雷装置进行检测,把防雷装置的防雷性能的好坏作为判断其保护对象抗雷能力的依据,这属于对防雷检测项目的误解,是不能完全体现被检单位整体的防雷安全状况。

1.6 对防雷检测内容认识不足的误解

对于一些年年检测的被检单位和个人,在年检过程中总有不少单位和个人提出防雷装置不是易损品没必要年年检测,检测人员也就容易养成了当年照搬上一年检测内容的习惯,这样很容易造成新增项目的漏检。当前,科技发展更新速度很快,很多单位设备设施不断扩展,若只是按照上年固定内容去检测,遗漏下雷击隐患,一旦发生雷灾,防雷检测单位难以推卸责任。

2 正确认识防雷检测工作中的重点问题

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检测应每年进行一次。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主要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中列入国家防雷规范内的三类建筑物检测工作,还需将防雷原理和实际操作经验贯穿于防雷技术标准规范中灵活运用,工作集中于防直击雷的避雷装置和不断加强的各类机房检测和LEMP检测,不仅做到检查是否具备防雷装置,还要检测防雷设施的接地电阻、方式,以及全部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状况,实现真正的防雷安全检测概念。

防雷技术服务是气象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国家赋予气象部门的一项社会行政管理职能,因此,在开展防雷检测工作时,务必要把服务摆在第一位,认真对待所有规范内的检测项目,切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把创收置于服务之上,只讲效益不顾责任,出了雷灾事故,不但造成大的损失,还导致检测单位失去威望和信誉。尽可能的避免灾害发生,确保单位和个人的防雷安全。

防雷装置性能好坏仅是判断雷电防护对象防雷安全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行防雷检测时,要把防雷装置、防护对象特点及其处于的雷电磁环境都列为防雷检测的项目,由保护对象自身特点、雷电磁环境和其配置的防雷装置性能等防雷技术是否到位的几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后得出的结论才是准确完整的结论。随着建筑物规模扩大和设备设施的维修、改造、更新等,原有的防雷设施可能已无法适应新的要求或需要增添新的装置,防雷检测人员应密切关注被检单位雷电防护对象的变动、增加情况,以防漏检和误判,只有坚持认真负责的检测态度和做法,才能杜绝雷击隐患的漏网,赢得社会各界的信任,使被检测方真正认识到年年接受防雷检测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防雷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 雷击安全 风险评估 快捷方法 操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最严重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0―100亿人民币,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防雷减灾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雷击风险评估就是为安全、合理、经济的选择雷电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是科学防雷和全面防雷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国已有了一套雷击风险评估体系,我所正是在多年从事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总结出此方法。

1风险评估概述

风险评估就是对构成风险的各个要素和潜在损失的水平赋予数值或货币金额,当量度风险的所有要素(资产价值、威胁频率、弱点利用程度、安全措施的效率和成本等)都被赋值,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都可以被量化了。简单地说,定量分析就是试图从数字上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的一种方法。

2雷击风险评估的理论基础

2.1雷击风险评估的基准法(IT Baseline)

适用范围:使用广泛的基准法(IT Baseline)。对保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为一般要求。在基础设施、组织、人员、技术及权宜安排方面可采取标准安全措施。包括建筑物的深度鉴定和估价,对这些建筑物的威胁评估和设施脆弱性评估。结果用于评估风险及选择合理的安全设施。

2.2非正式的雷击风险评估方法(FRAP,OCTAVE-S)

详细雷击风险评估分析的简化方法。评估前期的预备工作,协议讨论,风险分析报告撰写,总结结论。建立基于评估的技术档案,识别技术设施脆弱性;开发安全策略和计划。

3雷击风险评估的操作和优点

3.1操作

(1)工具:雷击风险评估操作中必须的设备和设施;(2)雷击风险趋势调查分析;(3)题库:雷击风险评估中必须运用的计算公式输入;(4)涉及内容:包括项目、设施的系统设计、环境、气候条件等;(5)雷击风险概况:包括国际、国内的评估方法、标准等;(6)项目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安全;(7)应用程序安全:包括商业运作的保密措施等;(8)操作安全:包括项目进行中的雷击保护措施等;(9)人员安全:主要涉及项目在进行中和竣工的雷击防护措施。

3.2优点

本雷击风险评估的操作优点主要是具有:标准化;权威性。

4雷击风险评估实践(典型事例)

4.1操作

(1)已知项目的雷击安全调查,对现场进行取证;(2)雷击风险威胁的监控;(3)潜在的雷击风险分析。

4.2从目标看评估量度

(1)确定最基本的防雷安全基线,确保当前不存在高雷击风险;(2)为建立动态雷击安全防护和纵深防御提出思路;(3)为配置防雷安全管理和人员管理提出思路;(4)指导未来五至十年内的防雷安全发展。

5信息系统风险评估

5.1确认阶段

(1)召开项目启动会、甲方介绍信息系统业务要求;(2)雷击风险评估方法确认、评估详细的实施计划;(3)签订雷击风险评估协议;(4)绘制文档。

5.2雷击风险评估现场操作

(1)雷击风险趋势调查、投资额、业务流程;(2)事件调查访谈、监控;(3)甲方的业务要求取证;(4)现场测试数据。

5.3报告阶段

(1)雷击安全风险现状报告整理汇总;(2)雷击安全风险分析;(3)信息系统技术风险综合分析、业务风险关联分析;(4)雷击安全风险解决方案、阶段总结;(5)正式提交雷击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雷击风险评估是个综合、复杂的工程,它以大量繁杂的数据资料为基础,既包括项目原始数据,也包括相当数量现场检测、勘察、核实的数据来编制雷击安全风险解决方案,因此,对于其中的结论、观点,欢迎各方面专家指正,并进行研究、讨论。

在此应当声明的是,考虑到经济与技术结合的最大效益,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规定了防雷项目允许落闪频率和可接受的最大危险度,以上雷击安全风险评估操作方案和典型实例就是为了避免或减少雷击所造成的损失,评估中超出规范规定值的雷击损坏是可能存在的。

参考文献

[1] IEC61024-1.建筑物防雷[S].

[2] IEC61662.雷击损害风险的评估[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