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主要内容范例6篇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范文1

一、挖掘教材,强化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每篇文章都蕴含着深刻的思维训练内容,只要善于挖掘,就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抓关键词语训练思维。每篇课文,甚至每个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往往就是课文的重点,它最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强化学生思维训练的地方。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课文,我觉得诸葛亮是用欺骗的方法得到十万支箭的,可题目中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从而使学生知道“借”字更幽默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智慧:从敌人那里借武器,还击敌人,同时告诉学生借东西是要还的,诸葛亮攻打曹军是不是还把他借来的箭还给曹军呢?通过启发,学生懂得了“借”比“骗”更能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精心设计板书,强化思维训练。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把清晰、精巧的板书呈现给学生,这样总能对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可设计这样的板书:用“草船”向?“借箭”?,要求学生回答两上“?”。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陡然活跃起来,学生通过读书、深思、讲座,经过教师启发,明白了这个问题。也就是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维,提出系列问题。“诸葛亮为什么借箭?诸葛亮借箭是否成功?诸葛亮采用什么办法借箭?”学生经过思考和商讨,很快弄懂了这些问题。

利用课后问题,强化思维训练。处理课后问题,也应以思维训练为中心,达到强化思维训练的目的。如《草船借箭》课后第二题:周瑜为什么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围绕诸葛亮“神机妙算”这一教学重点,可设计如下问题:1、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军令状?2、诸葛亮为什么请鲁肃帮忙?3、诸葛亮为什么叫船上的军士擂鼓呐喊?问题不多,但答案都不能从文中直接找出。学生必须认真阅读,仔细体会,通过分析、概括,才能做出正确回答。这样,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观察事物,激发思维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片面性的特点,应引导学生有重点、有顺序地观察,让他们眼看、耳听、鼻闻、手摸、口尝,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使被观察事物在他们头脑中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同时还启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事物之间的异同,从而加深对被观察事物的认识。如我在教学观察“鲜花”的时候,首先带领学生来到了花园,孩子们来到这里,就像来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五颜六色的花朵很快就把他们吸引住了,孩子们大开眼界,兴致勃勃。这时,我又适时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与他们自由地交谈。回来后,我又如此进行引导:1、参观花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2、印象最深的是什么?3、每人给大家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鲜花,要从色、味、姿多方面进行描述。等等。

三、改进教法,引发思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法,引发学生思维。巧妙设疑,启迪思维。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发问技巧。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船接近水寨时,“为什么要一字摆开?为什么叫船上的军士擂鼓呐喊?后来为什么要调转船的方向?这些问题要回答好,除了认真读书和思考外,还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

引发想象,发散思维。想象是工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草船借箭》一文,结尾写到:“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样的结尾处,可通过有表情朗读让学生想象,并亲自体会周瑜当时的心态。其中有一位学生表演得非常形象,把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简直一位活生生的周瑜再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四、分析人物,引发思维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范文2

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周瑜问诸葛亮,与曹军交战用什么兵器好。诸葛亮说,用箭好。于是,周瑜提出让诸葛亮造制十万支箭。没想到诸葛亮答应了下来,并立下军令状,说三天内一定造好十万只箭,如果完不成,甘愿受罚。

周瑜很想知道诸葛亮怎么造箭,便派鲁肃去侦察和阻挠诸葛亮造箭。

诸葛亮见到鲁肃后,向他要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载着三十名士兵,还将船体用青布幔子遮了起来,又扎了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诸葛亮请鲁肃不要将准备了这些东西的事告诉周瑜,鲁肃答应了。

第三天四更时,天还没亮,诸葛亮便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江上大雾弥漫,面对面都看不清人。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士兵们擂鼓呐喊。对岸的曹操以为有敌军进攻,赶紧来到江边查看。江面上雾大,看不清虚实,曹操不敢轻举妄动,只好叫来弓弩手朝船射箭。诸葛亮这边的船越来越多,呐喊声越来越大,曹操慌了神,不停地下令射箭。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船两边的草靶子上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船队回师,曹操发现自己上当了,可这时想追也来不及了。

十万支箭就这样被诸葛亮“借”到手了。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缩写就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这看似简单,但是要将缩写文章写得和原文一样精彩就不容易了。

一、要认真阅读原文

缩写的第一步就是阅读理解原文,边读边思考:文章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再综合起来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中心思想。

二、运用正确的方法缩减

1.留。留下事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留下人物的主要表现、重要心理活动和语言描写;留下文章中精彩的词、句、段。

2.删。把原文中次要的内容、作者的插叙部分、次要人物和景物的描写删去。

3.缩。次要的段落与主线有关联不能全部删去时,可以用概括段意的办法一句带过。缩写人物的对话时,可以把具体的对话内容概括来写。较长的句子可以用缩句的方法概括其大意。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范文3

《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在东汉末年,汉灵帝因昏庸无能,导致天下大乱,战争开始起。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逐渐变强,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中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能使我们了解古今中外发生的趣事;好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好书还能使我们明辨生活中的是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也证明了读书的重要性。

这不,暑假我就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它的作者是罗贯中。它与我国的《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合称为四大名著。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三国演义》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代表人物。

这本书中最令我佩服的是诸葛亮。从“草船借箭”这一章就可以体现出来:因为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智,假装商议军事时,周瑜问诸葛亮,与曹兵交战,用什么兵器比较好。“用弓箭最好”诸葛亮答,周瑜说:军中正缺弓箭,麻烦先生制造十万支弓箭,这等是公事,还请先生不要推脱。诸葛亮答应后,并问有多长期限,周瑜则问十天可以吗?诸葛亮有把握的说,三天就行了,到时候如果没完成,甘愿受处罚。周瑜自然高兴,用酒席招待他,诸葛亮喝了点酒便告辞了。之后诸葛亮请鲁肃把二十只船全盖上青布挡起来,再在船两边扎上千个稻草人,每只船里还要有三十人。雾出来了,越来越大,即使是面对面也不容易发现,诸葛亮催促船快速前进。忽然开始打鼓,曹军开始射箭,只见雾中弓箭如同雨点般向二十只船袭来,过了不一会儿,诸葛亮让士兵把船掉头,头朝北,尾朝西。诸葛亮又命船上士兵大喊:“多谢丞相赐箭!”曹操知道后火冒三丈,诸葛亮对鲁肃说:“每条船上约有五六千支箭,不费我们一点儿力量,就得到十万多支箭。周瑜知道此事后非常惊讶、嫉妒。此外可以表现出诸葛亮聪明的章节还有很多,例如:空城计、反间计等等。

书就像是一盏灯照亮着我们前进的路,书就像是一本本字典让我们了解我们不会的知识,书就像是一场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书就像是一位老师细心地辅导着我们。所以,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这句话。

中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2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全书以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与衰亡为中心,描写了诸多战争场面。全文构思宏伟、跌宕起伏,读起来惊心动魄,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闪烁着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给我留下了深夜的印象。另外还有张飞、赵云、吕布、司马懿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情节生动。

我最喜欢关羽,因为他神勇无比,威风凛凛。在虎牢关的时候,关羽请战去斩华雄的头。曹操端来一杯热酒,让关羽饮酒壮胆,关羽却说:“酒先放在这儿,我迎战归来再喝此庆功酒”,说完就提刀上马,迎战华雄去了。袁绍刚要派人出去打听战果,只见关羽手提华雄的头,凯旋归来。关羽将人头扔在地上,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此时那杯酒还是热的呢!关羽何等的神速和勇猛,让人叹服!

关羽的勇气和果敢正是我们这些养在温室的孩子身上缺乏的品质。这让我想起了那次玩疯狂大风车的惊险和刺激。当爸爸怂恿我去体验的时候,听着传来的阵阵尖叫声,我心生恐惧,吓得腿都软了。后来家人一直鼓励我,我也有了勇气,准备接受挑战。一开始还好,后来到了三百六十度大旋转,心里还是胆怯的,我不由自主地大叫起来,双手紧紧抓住护杆,紧闭双眼,任它来回翻转,内心不断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勇敢。终于结束了,想起那时的惊险,虽然头发晕,腿发软,但是我勇敢地克服了恐惧,家人都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阅读一本好书,犹如夏日里的一股凉风,让人神清气爽,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中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雨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就会想起最近我看的一本书,名叫《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被誉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不仅是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宝,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传统历史宝贵的资料,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龙吟虎啸的三国传奇,无疑是千年传奇,百世经典。数百年以来,一直深受我国乃至全世界各国的人民群众所喜爱。说起其中的故事和人物,无不令人口齿生香。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各方豪强扩充武力,抢夺地盘,造成了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惨烈社会局面。乱世枭雄,谁忠谁奸,孰成孰败。蜀有:刘备、诸葛亮。魏有:曹操、司马懿。吴有:孙权、周瑜。他们为了争夺天下,统一天下,用尽心机,机关算尽。

在这书中,我佩服刘备的善于用人,我佩服关羽的忠心耿耿、义字当头,我还佩服张飞的威猛雄壮,我更佩服赵云的浑身是胆和周瑜的巧设计谋。曹操的诡计多端、疑心重重让我不得不感叹万千。但我最崇拜的还是诸葛亮。他未出茅庐已知天下大势,既出茅庐天下震惊。他料事如神,神机妙算。借东风、空城计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等都让我赞叹不已。

在诸葛亮众多计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草船借箭”。周瑜想方设法要置诸葛亮于死地,就逼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不然就要杀掉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化解了周瑜的刁难。他只用了二十艘船、三十名士兵、一千多个草把,趁着漫天大雾,慢慢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叫船上军士一齐擂鼓呐喊,曹操怕中埋伏,不敢出兵,只是命令一万多名弓弩手一起向江中放箭。太阳出来了,二十只战船两侧的草把上都插满了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草船借箭”。还有“空城计”也是我喜欢的一计。由于马谡不听劝告,自作主张,导致街亭失陷,蜀军失去了重要的战略要地,不得不全军撤退。诸葛亮在万般无奈之下,做出冒险的举措,巧唱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这些计都充分的说明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遇事冷静,临危不乱,实在是让我佩服。

这些历史也让我看到了那时候老百姓生活的艰难和困苦,更让我感受到现代生活的幸福。那时候老百姓的流离失所,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安定。这些又都让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云南的旱灾、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等等无情的天灾。要是放在三国时期,那肯定是世界性的毁灭。而在现在,正是因为国家的强大,人民的无私,让大家互相团结、帮助,很快的度过了难关,建起了新的家园。

所有的这些感想,都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加爱我的祖国,爱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中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4什么是智慧?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很难回答。我先来给大家说一个人吧,他可是智慧的化身。猜出来了吗?对,他就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提起诸葛亮,大家应该很熟悉吧?就是那个羽扇纶巾、手摇鹅毛扇的军师。

话说《草船借箭》中,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十万支!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哦!可诸葛亮却只用了三天时间按时交了差。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原来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这十万支箭是从曹操那里“借”来的。哈哈,诸葛亮聪明吧?佩服!佩服!

再来说《空城计》吧!诸葛亮听说司马懿的浩浩大军向西城杀来,而自己守城的将士不足三千。于是,他传令把全城旌旗藏起来。司马懿见城中空无一人,怕诸葛亮又有什么鬼把戏,慌忙下令撤军,退回汉中。你看,一场“空城计”就吓退了敌军。这等胆识,这等智慧,何人能及?实在佩服啊!

我虽是一名女生,可我却非常喜欢看《三国演义》,特别喜欢诸葛亮这个人。我多想有一把诸葛亮的鹅毛扇,鹅毛扇一摇——计上心来,我多想像诸葛亮一样聪明能干!于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也一次次地上演着现实版的“女诸葛亮”!哈哈!

有一次,我和姐姐一块儿下棋。下着下着,眼看姐姐就要吃了我的“老帅”了,怎么办?怎么办?我灵机一动:“哎呦,姐,我的肚子痛!”“啊?你不要紧吧?”姐姐俯下身子,关心地问我。我趁机撞了一下桌子,棋子散了。“哟,姐姐,我的肚子好像又不疼了。不过,这棋盘已经乱掉了,我们重下吧!”姐姐看了看我狡黠的眼神,明白了:“你个小狡猾的,不过这次不能赖皮哦!”我笑了,原来姐姐早就知道了我的“小阴谋”,哎!

这些“雕虫小技”说出来真是难为情,太不光彩了!不过,我下定决心,要多看书,因为“书是全世界最好的营养品”嘛!我现在经常把零用钱攒起来,一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就会买下来,然后一头扎进书本,看个昏天暗地。我家里的书已经有很多很多了,可我百看不厌。因为我心中有个愿望:多读书,成为像诸葛亮一样充满智慧的人!加油哦!

中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5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三国演义》,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罗贯中。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人物:刘备、诸葛亮、孙权、曹操等等。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胸怀大志,现在让我给你讲讲《草船借箭》的故事。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范文4

教学内容:《草船借箭》

背景:长久以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展示教案的精彩设计,常常去赶环节,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我们可能更会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但是难道顺畅的教学流程、先进的教学手段、热闹的教学气氛,就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吗?答案是应该是否定的。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正确对待“意外”,妥善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意外”使我们的课堂“出彩”。

故事情景:记得去年我向全校语文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草船借箭》,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引发了我的思考。

在这节课上,我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大刀阔斧,对教材作了独到的处理,教学按照我的预想很顺畅。当我总结完诸葛亮能借箭成功的原因是神机妙算时,不料,我们班的“调皮鬼”陈鑫举手说:“诸葛亮能借箭成功,我认为并不完全是他的神机妙算,其中也隐含着很多侥幸的因素。”这个问题使我的脸“唰”的一下变得火辣辣的。但是我马上调整了情绪,说:“好!既然你怀疑连周瑜也不得不佩服的诸葛亮,足见你有胆识,有勇气。说说看法。”“诸葛亮的20只快船上装的是易燃的青布幔子和草把子,曹操一旦射来火箭,岂不船毁人亡。你说,这不是侥幸吗?”这时候,有部分学生也赞成这种看法。我转向全体学生,笑着说:“陈鑫同学不简单,说得有理有据。现在有了两种不同的看法,我建议大家再把课文读一读,看看诸葛亮借箭成功靠的是神机妙算还是偶然和侥幸。”我刚说完,学生们便迫不及待地读文、思考、讨论、交流。随后,我把学生分成正、反两组进行辩论。正方组代表张慧说:“我同意诸葛亮借箭成功隐含着侥幸因素的说法。因为,船上不但装满易燃物,而且20只船还用绳索连接起来,一旦着火,根本无法散开。”反方组代表张小燕马上反驳说:“我认为,说诸葛亮借箭成功靠侥幸是不对的。因为诸葛亮的船与曹军水寨仅相距一箭之遥,曹操如果真用火攻,岂不是自取其害?”“我认为曹军若用火攻,对自己的威胁并不大。诸葛亮借箭成功后顺水顺风返回南岸,这说明风向是由北而南,火苗不会自动烧到北面的水寨。”“曹军是不会放火箭的。你想,如果诸葛亮的船果真着了火,船上的军士一定会抱定与曹军同归于尽的决心,这么近的距离,就是推,几百个军士也能把火船推到曹军水寨。到那时,曹操的损失更大。”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很精彩,但争论的结果已经很清楚了。于是,我转向陈鑫说:“现在,林老师打算再次听听你的看法。”“老师,听了大家的辩论我认为诸葛亮借箭成功靠的并不是偶然和侥幸,完全在于他的神机妙算。他知道连在一起并布满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的船很容易着火,但他更知道敌我双方近在咫尺,曹军是不敢用火攻的。诸葛亮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真是神机妙算。”陈鑫一讲完,同学们都鼓起了掌。

课后进行评课,大家对我的课,特别是在处理陈鑫同学提出的问题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是一堂“意外的精彩。”课后,我自己也进行了反思,之所以出现“意外的精彩”,是因为采用了“导”的方法,当学生鼓足勇气向教材、向诸葛亮“挑战”的时候,教师将它视为可贵的教学资源大做文章。既不立即肯定,也不立即否定,而是极力赞赏学生的勇气和胆识。然后,引领全体学生围绕该生的话题展开读文、思考、讨论、争辩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课堂上,我做了学生的知心人,对学生的学习信息,有敏锐的感觉,作出了准确的判断,并能作出恰当的反馈。充分利用了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把学生个体的思考转变成班内共享的资源,及时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共鸣”,把个体的声音融入群体,从而形成班内学习的“共同体”。

反思: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过分地强调课前教学预设,完全按部就班地执行、操作预先设定的教学计划,而无视教学活动中的变化因素,使教学过程走向静止和封闭,使得教学效率低下,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这样的课堂,又如何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新课程改革倡导了课堂生成的重要性,新的课堂观认为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系统,课时目标的实现并非只是一条单轨道的运行路径,而应是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

上述案例中,因为一个学生的“节外生枝”,教学离开了我课前精心预设的轨道。面对学生的“问题”,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将学生抛过来的“球”,再“反击”给学生。正是学生的质疑,恰恰达到“投石冲破水中天”的功效。学生们共同享受了这位同学独特的思路,这是课堂中意外的生成,是老师预设之外的,老师放弃了原有的教案,顺应了学生的实际,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也使得课堂生成一步一步地走向深入。教学中正是由于巧妙地抓住了课堂的这一“意外”,才使得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有效地开发。

感悟一:生成的课堂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新课程中新的知识层出不穷,作为教师所掌握的不一定面面俱到,而且也不可能永远都是最新资讯,而学生又各有兴趣点。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课堂的组织者。相对的现在各种媒体如此发达,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是:老师被学生问住,学生会的小技巧、小知识老师不会。而且学生在信息知识方面的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是令人吃惊的,这就造成教学的一个特点――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个交流的关系,互通有无的关系。对于这个学科,可能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独特的,应该尊重他们,而且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也愿意去探索、去发现。

感悟二:生成的课堂应欢迎意外的产生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虽然执教前我们可以在头脑中对学情、学法作充分地预演,但很难穷尽课堂万千的变化。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要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使课堂因生成而变得更加美丽。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学会随时地调整教学环节,动态生成学习内容,虽然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学生也才会在这样的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得到发展。

感悟三:生成的课堂需要我们提升教育智慧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范文5

关键词:中国当代;雕塑材料;个性艺术语言;重新解构

一、中国当代雕塑的兴起

八十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其经济和文化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自然,雕塑艺术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使得中国雕塑写实传统风格与西方现代雕塑在内容、形式、观念上产生冲突。在剧烈的冲突下,引发了中国年轻艺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中国当代艺术的首场运动“85”美术新潮。在这股新潮的趋势下,中国雕塑受到极大的影响,年轻的雕塑家开始不断地学习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对材料的尝试和运用方法。而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中国工业技术的发展,客观上为雕塑家提供了更多的新材料。进入90年代,中国的雕塑作品开始由单纯的模仿西方现代主义雕塑,进而转变为有明显中国文化特点的实验雕塑。这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雕塑家,如项金国、展望、王强等。他们在学习西方先进观念、材料技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找个性化的方法,并且把中国独有的本土文化带入到他们的作品中。

二、中国当代雕塑中的材料运用

工业技术的提高,使得同样的一种材料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观者眼前。中国当代雕塑对材料的运用,不论是从种类、工艺、还是功能上都是在不断地寻求创新。因此当代雕塑对材料的运用不再仅仅是泥、石、土、铜等,而向一切可被雕塑家利用的资源。这样雕塑家才能从不同的材料上寻求灵感,创作出更多风格各异的作品。

(一)当代雕塑对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

在中国当代艺术家中,展望是具有重要代表性的人物。他很早就开始了对雕塑创作的思考,不断通过新的技术、材料和观念来进行雕塑创作。展望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是不锈钢假山石。以不锈钢来表现假山石,使得观者感受到与传统假山石带来的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效果。不锈钢的光滑、反光的表面,使得自古就有的假山石艺术形式在当今的社会氛围中,重新被人们认识且带有强烈的现代感。这也形成了展望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此外,他以不锈钢为材质还创作了如“公海浮石”、“珠峰计划”等系列作品。展望通过不锈钢这种坚硬、光滑的材质,来构建出一个其对社会所期望的精神层面,并通过其对传统的园林等进行包装改造,使其富有工业时代美感。该作品在揭示人文精神含义的同时,也显得与现代工业城市的建筑更加和谐。

(二)中国当代雕塑对综合材料的运用

“综合材料雕塑”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被提出来的,指的是以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材料同时运用于一件雕塑作品中。其主要特点在于使用材料的特性,是由材料本身具有的材质特点来构成雕塑的形式美。这时起,中国雕塑家开始突破传统写实为主的手法,使材料性雕塑成为与时代相呼应的艺术语言。当时的代表人物有隋建国、项金国、许正龙等。

如在90年代初,隋建国通过对石、铁、木等材料的反复尝试,从中发现了沉稳、厚实的内在材质特点。其代表作品为《地罡》,在作品形式上采用将钢筋或者螺纹钢与天然的石块镶嵌结合,把自然形态的石头和现代工业社会产生的钢铁紧紧的束缚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生既如此的感觉。

时下的雕塑语言表达方式上,呈现出来的多样化使得艺术界对雕塑的界定越来越模糊。在当代更多的艺术家通过使用综合材料来创作出装置艺术、观念雕塑,来表达对当代社会的看法和思考。如今欧洲装置艺术已经是一种普遍的表达雕塑家个性语言的途径。而在中国当代雕塑家对综合材料的运用中,也不断地在作品中加入中国民族特色元素。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蔡国强、黄永f、艾未未等,他们的作品中融合了强烈的民族元素和表达了对中国当代社会的独特看法与理解。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范文6

重点;思路;中心;提纲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4—0077—0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传道授业的起步、过程和终结,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学能力。众所周知,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的就是课前自学和课后巩固的道理。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既教给了学生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又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抓住重点,理解课文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中的某个重点段落,然后集体讨论,最后教师深化指导,以“主”带“次”,理解全篇。

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可以通过以下设计帮助学生完成自学:

1.从解题入手,抓住重点。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课题《詹天佑》中,猜测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编列提纲,理清层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课文开头交代了什么,是用哪些事例加以说明的。

3.出示习题,指导练习。围绕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课文重点:(1)詹天佑是我国( )的( ),( )铁路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的。(2)当时社会环境如何?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如何?(3)这篇课文的重点段落是哪一部分?这一部分说明了什么?

4.自学课文,尝试讲析。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按自学要求自学课文。然后分小组或同桌讨论,排疑解难,互相补充,准备作尝试性的讲解分析。最后让学生尝试分析课文重点,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学生评析时,教师应相机点拨,以加深拓宽,落实训练。

二、抓住思路,理解课文

对思路较明显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文章思路的方法,去分析和理解课文。

如,在教学《渔夫的故事》一课时,笔者通过以下安排引导学生自学课文:

1.审题,预测思路。(1)引导学生通过审题,猜测文章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2)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说出想通过文章知道的内容。

2.感知课文,理清思路。通过练读,理清文章脉络。(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的写作顺序。(2)引导学生说出对“阅读练习与探究(三)”的看法。

3.阅读分析,理解思路。教师激情朗读,学生自读体会,教师在教学时渗入必要的词句分析,提升学生的品味能力。

三、抓住中心,理解课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中心词或中心句,以此统揽全篇,读懂课文。

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可以通过以下设计帮助学生完成自学:

1.初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思考“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及结果。

2.找出中心词,统揽全篇。明确“草船借箭”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直接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词语——神机妙算,并理解“神机妙算”的意思。

3.细读课文,抓住主线。引导学生思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自学“借箭”一段时,启发学生找出第三天四更时的景色描写、诸葛亮与鲁肃的对话、借箭的巧妙调度等,还可以引导学生勾划出受箭时船头船尾的方向变化。当堂讲解,集体评议。

4.反复诵读,深挖开拓。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体味诸葛亮成竹在胸、足智多谋的气度和周瑜妒贤忌能、心胸狭窄的性格。

四、抓住提纲,理解课文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列出课文的详细提纲,使学生凭借提纲深入理解课文,在学生讨论评议时相机诱导。

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设计帮助学生完成自学:

1.初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编拟提纲。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提纲,后根据提纲写出段意,比较提纲和段意的区别,再交流讨论,充分评议、修改。教师从中点拨,归纳学生反馈的信息,做针对性的重点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