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授课工作方案范例6篇

网上授课工作方案

网上授课工作方案范文1

关键词 电工学 课程建设 航海院校

0 引言

电工学课程是各航海院校轮机工程技术和电子电气员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提高电工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提高船舶电气科目的考证通过率,以及提高学生以后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可以从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采样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水平等方面入手进行本课程的课程建设。

1 整体规划电工学课程的建设

为了做好电工学课程的建设,就要应对专业特点、岗位群需求等明确电工学课程的建设目标:通过课堂讲授、网络教学、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课程教学体系,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能熟悉电工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掌握电工学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和应用船舶电气设备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针对上述这一目标,我们确定如下电工学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12号)的要求,结合轮机工程技术和电子电气员专业考证大纲统一讨论修改各专业的教学大纲,做到明确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其次,依据教学大纲的整理进行各专业电子教案的编写,结合电子教案的编写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采用分工完成的形式,完成多媒体制作,在整个过程中进行统一组织并实时探讨、修改,最后完成所有课件的制作;再次,结合本校本专业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以及评估考试的要求,组织相关教师完成课程实验指导书的修改及实验仪器设备的更新,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得到进一步改进,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 电工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建设

第一,电工学课程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是使学生获得电路、电子技术及电气控制等领域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该课程具有概念多、知识点多、理论性强的特点,加之有些概念、定律又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所以对于高职的学生学习起来自然就感到枯燥乏味,再加上此门课程课时较少(电工学(上下册)只有70多学时)等方面的因素,学生也都普遍反映该课程不好学、不易懂,可想而知我们的教学难度得有多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始终注重与专业的需要、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自身素质等方面的综合情况来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中摸索并总结出教学心得。

2.1 教材建设

电工学课程的学生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秦曾煌主编的电工学(上、下册),结合教学及专业的实际情况,轮机工程技术和电子电气员专业的主要讲授内容有所不同。选择此教材的原因是:轮机工程技术和电子电气员专业的学生都要参加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证书的考试,本教材内容既可满足学生考证的需要,同时也满足未来工作过程中的需要,部分内容也可做学生自学用。

2.2 课程教案及多媒体课件建设

电工学课程面对轮机工程技术和电子电气员专业进行授课,这两个专业对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要求是有所区别的,如电子电气员专业一方面注重考证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也要结合专业实际应用,从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维修等方面注重船舶电气设备性能及应用的掌握。因此,就需要针对这两个专业进行讲授内容的细化确定,明确这两个专业各自所授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所以首先要结合考证大纲对这两个专业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和完善,最终确定不同专业授课要点。

为了能够高效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传授给我们的学生,采用多媒体授课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如文字、声音、图片等)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多方面的阐述,而且也可以有效地调动现代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至少达到吸引学生的眼球的目的,综合电工学课程内容和学生的这些特点,使用多媒体授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3 课程的实验教学建设

电工学课程不仅要掌握很多电路、电子器件的性质,还要对电路、电子器件的性能进行测试等,所以说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只是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强调实践操作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胜任以后船舶上的工作。因此,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建设在整个的课程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航海院校电工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方面是不同专业对实验教学内容的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如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学时较少,而电子电气员专业的实践学时则较多。所以,这两个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是有很大差异的;另一方面是学生班级多、人数多,特别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每年大约都在8个班左右,这就对实验指导老师的数量有要求,而现有各航海院校,专职实验指导教师有限,只依靠理论授课教师来完成实验教学内容就比较困难了;第三就是实验教学的内容及相应的仪器设备也在不断更新等。这就要求航海院校结合本校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考证要求的实验内容的仪器设备进行保障。

3 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建设的操作者是教师,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电工学课程的任课教师既要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都要很合理,又要有船上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要有青年教师;既要有电子电气员资格的教师,也要有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优秀教师;既要有教授或副教授,也要有讲师、助教,这为该课程的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另外,积极提供各种机会对教师进行国内外培训、挂职锻炼,这也是有效提高师资力量的重要途径。

4 课程网站建设

网上授课工作方案范文2

一、个性化教学是远程教育的必然要求

所谓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为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目的,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个性化教学包含三个因素,即教育者、教材、受教育者。“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个性化教学的具体体现,个性化教学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受教育者当前掌握的知识和所达到的能力水平等智力因素及其性格特点、学习动机类型、认知风格等非智力因素千差万别。针对不同受教育者,教育者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电大开放教育招生专业不断增多,地方中小学教师学历不断达标,政府公务员学历持续提升,但汉语言文学专业却出现了招生人数递减的情况,很难形成传统意义上的班级规模。学生人数过少的现象,给开放教育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汉语言文学专业迫切需要个性化教学以适应目前的现实。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远程教育个性化教学特点

1.网上辅导多于面授辅导课时随着远程开放教育模式的改革和探索,教师面授课程已经逐渐为网络教学所替代。传统的教师面授课时正在大幅度地减少。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电大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和虚拟空间社区的师生交流被提上日程。

2.教师一专多能在电大远程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已经有了新的内涵。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者,要“授之以渔”,而且是知识载体的创建者,教师要运用现代化手段完成网上教学资料整理更新以及课程资源建设任务。电大课程责任教师既要熟悉教学理论内容,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其教学工作量不是减轻了,而是比以前更重了。事实上,开放教育教师往往要负责很多门专业基础课程或对多门课程进行教学辅导。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电大远程教学要优于传统教学,各专业教师基本会制作或参与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

3.个性化教学的核心———创新性每年专升本的学生中都有在专科阶段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在基础知识衔接上比较困难。学校针对这部分学生要开补修课。教师教的学生人数每届总量并不多,但辅导学生的课程数量却很大。每一个教师精力是有限的,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出现,旧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要把工作做好,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创新,挑战自我。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远程教育个性化教学实践探索

1.灵活的授课机制电大学生多数是成年在职人员,学生上课出勤率受到一定影响。当某届学员本身人数少而又出现严重缺勤时,大班授课方式就很不合适。经过探索,我们认为出勤率较高时在教室授课较好,因为有多媒体大投影,可以方便学生边听边看课件,可以提问或集体讨论。而出勤率较低时,采取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座谈交流方式比较好,或与学生一起浏览课程网页,营造出教和学的和谐氛围。

2.根据教材设计不同的授课方式对于文学性较强的课程,比如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和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学生兴趣较浓厚,教师以讲课为主,提问和课堂讨论为辅;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性课程,比如中国古代文化要籍导读和西方文论等学生不太感兴趣的课程,可采用师生共同参与、合作讲课的方式,即教师给学生示范讲解后,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每人讲一个作家或作品,难理解的地方教师在讲台下配合解释。学生参与式教学,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台上学生讲得认真,台下学生听得注意力集中;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比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则是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学生,多数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让这些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讨论发言或讲解课程设计方案,非常贴近教学实际,来自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3.进行多样化的网上教学辅导网上教学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在网络远程学习环境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具有可操作性、有明确学习目标的课程资源。网上教学辅导的内容包括自主学习指导、电子教案、课程BBS论坛、期末复习指导、历年考试真题分析及答案、形成性考核作业指导等。自主学习指导内容包括公布上课的时间和地点、预习上课的主要内容、课程的重难点提示、思考题。电子教案是对全书内容框架的梳理,以及对每个章节重难点的详细分析。课程BBS论坛是网上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考试重点定期专题讨论题和小组讨论题,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可非实时提问。期末复习指导侧重各章复习重点训练并给出参考答案。历年考试真题分析及答案,是让学生熟悉课程的考试题型及解题思路。形成性考核作业指导,是学期临近结束时网上公布作业参考答案,便于学生反思自己的答题方式是否准确。

网上授课工作方案范文3

所谓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为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目的,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个性化教学包含三个因素,即教育者、教材、受教育者。“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个性化教学的具体体现,个性化教学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受教育者当前掌握的知识和所达到的能力水平等智力因素及其性格特点、学习动机类型、认知风格等非智力因素千差万别。针对不同受教育者,教育者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电大开放教育招生专业不断增多,地方中小学教师学历不断达标,政府公务员学历持续提升,但汉语言文学专业却出现了招生人数递减的情况,很难形成传统意义上的班级规模。学生人数过少的现象,给开放教育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汉语言文学专业迫切需要个性化教学以适应目前的现实。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远程教育个性化教学特点

1.网上辅导多于面授辅导课时

随着远程开放教育模式的改革和探索,教师面授课程已经逐渐为网络教学所替代。传统的教师面授课时正在大幅度地减少。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电大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和虚拟空间社区的师生交流被提上日程。

2.教师一专多能

在电大远程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已经有了新的内涵。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者,要“授之以渔”,而且是知识载体的创建者,教师要运用现代化手段完成网上教学资料整理更新以及课程资源建设任务。电大课程责任教师既要熟悉教学理论内容,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其教学工作量不是减轻了,而是比以前更重了。事实上,开放教育教师往往要负责很多门专业基础课程或对多门课程进行教学辅导。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电大远程教学要优于传统教学,各专业教师基本会制作或参与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

3.个性化教学的核心———创新性

每年专升本的学生中都有在专科阶段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在基础知识衔接上比较困难。学校针对这部分学生要开补修课。教师教的学生人数每届总量并不多,但辅导学生的课程数量却很大。每一个教师精力是有限的,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出现,旧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要把工作做好,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创新,挑战自我。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远程教育个性化教学实践探索

1.灵活的授课机制

电大学生多数是成年在职人员,学生上课出勤率受到一定影响。当某届学员本身人数少而又出现严重缺勤时,大班授课方式就很不合适。经过探索,我们认为出勤率较高时在教室授课较好,因为有多媒体大投影,可以方便学生边听边看课件,可以提问或集体讨论。而出勤率较低时,采取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座谈交流方式比较好,或与学生一起浏览课程网页,营造出教和学的和谐氛围。

2.根据教材设计不同的授课方式

对于文学性较强的课程,比如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和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学生兴趣较浓厚,教师以讲课为主,提问和课堂讨论为辅;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性课程,比如中国古代文化要籍导读和西方文论等学生不太感兴趣的课程,可采用师生共同参与、合作讲课的方式,即教师给学生示范讲解后,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每人讲一个作家或作品,难理解的地方教师在讲台下配合解释。学生参与式教学,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台上学生讲得认真,台下学生听得注意力集中;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比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则是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学生,多数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让这些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讨论发言或讲解课程设计方案,非常贴近教学实际,来自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3.进行多样化的网上教学辅导

网上教学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在网络远程学习环境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具有可操作性、有明确学习目标的课程资源。网上教学辅导的内容包括自主学习指导、电子教案、课程BBS论坛、期末复习指导、历年考试真题分析及答案、形成性考核作业指导等。自主学习指导内容包括公布上课的时间和地点、预习上课的主要内容、课程的重难点提示、思考题。电子教案是对全书内容框架的梳理,以及对每个章节重难点的详细分析。课程BBS论坛是网上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考试重点定期专题讨论题和小组讨论题,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可非实时提问。期末复习指导侧重各章复习重点训练并给出参考答案。历年考试真题分析及答案,是让学生熟悉课程的考试题型及解题思路。形成性考核作业指导,是学期临近结束时网上公布作业参考答案,便于学生反思自己的答题方式是否准确。

4.富有特色的形成性考核方案

网上授课工作方案范文4

关键词:智能建筑;信息设施;教学改革

“智能建筑信息设施系统”课程是笔者所在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专业核心技术课程之一,主要教授智能建筑中的主要信息类模块和设施,以及与整个建筑有机结合的构筑方法。目前该课程的学时是40课时,包含34理论课时和6个时间课时。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教学效果对学生整个四年的培养过程意义重大。

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该门课内容相对较多、涉及面很广。授课方式主要是讲授为主,提问及讨论为辅。实验能使学生获得直观概念,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有以下这些方面。

1.知识点更新不及时

可选用教材较少,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跟不上产业需求。现有的知识体系受客观条件制约,对知识点的选择和安排仍保留在传统教学思维上。对新技术、新框架的知识点增加较慢,与建筑信息施工生产的实际需求存在距离。

2.工程实践内容不足

由于课程教学内容较多又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学校难以将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讲授内容贯穿成一体。很多建筑施工公司和网络施工公司出于自身运营、安全以及成本等方面的考虑,不能接收大批学生到现场实习。课程教学大纲目前安排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受实验环境的限制,实验内容与实际工程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学校只能通过实习安排有限的现场观摩。学生能看到一部分设备以及施工现场,但不能看到整栋建筑中所有信息类模块的具体情况和施工过程,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产生脱节,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

3.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课程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很多知识点涉及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在有限的授课学时上,教师有时为将内容讲明白,不得不牺牲课堂讨论时间。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少,加上实践教学内容跟不上,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

4.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反映教学效果

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能鼓励学生主动接触行业新动态。当前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期末笔试试卷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中出勤占比10%、作业占比10%。学生主动思考、回答课堂提问,可以获得额外加分。期末试卷题型包括填空、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以及综合设计题目。

二、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内容的调整

为使教学内容符合实际需要,学校深入行业进行调研,走访考察多家建筑设计公司和通信工程公司,重新总结划分、调整当前课程教学内容,使其符合行业现状。(1)调整讲授内容。学校简略原有的数字会议设备和视频会议,在增加VoIP和IP视频技术的基础上讲解新型视频和会议网络。学校增加局域网、无线网络技术内容以及综合布线技术知识点的比重。综合布线就像建筑的血管,各种应用信息设备就像器官,这能给学生一个全面的有机的整体观。教师要教授给学生建筑网络的整体规划与布局方法,通过商务写字楼的网络规划与布局案例将其贯穿到一起进行整体分析,以此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利用视频片段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现场的认知。(2)调整重点。课程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前期有计算机网路课程作为基础,重点讲授无线网络和IP承载技术。(3)实践课程增加综合布线实践环节和应用服务器搭建实验。模拟建筑中的真实网络构建过程,形成直观认识。

2.重新安排教学环节

(1)课前预习。学校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辟“建筑信息设施系统”的“课程讨论区”,供学生自习复习一级讨论使用。通过QQ群、微信等,教师使用网络上传讲义、多媒体课件,供学生下载,以便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和互动讨论效果。(2)引入案例教学,将知识点融于案例中,辅以多媒体视频教学与课堂讲解及互动讨论等方式完成教学。教师根据每次课堂讲授的内容,事先安排相应的工程或实践案例,先针对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案例,然后回答问题,针对重点难点集中讨论和讲解。(3)课后巩固,课后布置任务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对实际问题给出解答或解决方案,完成报告并计入总评成绩。整个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课程讨论区”或QQ群,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交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思考能力。

3.实践教学改革

(1)增加课程设计。理论教学完成后的增加知识总结和综合运用训练项目,能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检验前期理论教学效果,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手段。目前课程设计的选题:住宅小区的公共信息系统设计和写字楼基础网络设计。学生自主选题,分组完成,形成实物成果并进行答辩。课程设计环节可以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2)企业实践教学,包含企业参观和企业专业实习。企业参观与调研的主要方式是带学生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参观。参观结束后,学生要提交考察日志和学习报告。企业专业实习的主要方式是在大四下学期让学生作为企业的工程师助理等职务,实地参加工作,深入了解企业,学习相关工程和管理知识。学生在工程实际中了解一线,提高团队合作意识。(3)考核方式改革。考核是对学习效率的评定,是非常有效的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工具。课程考核实行多元化考核方式,不单考核理论知识,还要考核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职业素质等。课程考核环节应由笔试、平时作业、课程设计答辩、实验项目验收等方面加平均分得到总成绩。这样的多元考核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将所学内容贯穿理解,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智能建筑与电气化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专业,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并不多。作为一个跨领域的新专业,其需要教授的专业知识范围比较广,包括建筑学、自动化、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环境学等多个学科。“智能建筑信息设施系统”是信息网络技术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培养计划中占较重比重。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整个专业建设有重要意义。每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寻找最新案例,设计更符合实际需要的课程设计项目,使学生能储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及时掌握新技术,紧跟最新的行业动态,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娜.智能建筑信息设施系统[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罗国明.现代网络交换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网上授课工作方案范文5

对于民办学院的“现代通信技术”的授课对象来说,涵盖的专业非常广泛,不仅有理科出身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通信)、通信工程(嵌入式系统开发),还包括文理兼有的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及纯文科的英语,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物流),且包括每年专升本的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这两个经管类文科班。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课程组教师由于具备较深的数学基础知识,往往在讲授的时候觉得授课内容非常简单,而实际上,很多同学采用文科的“抄背记”的机械方法,往往对一些看起来非常简单通信知识都无法理解,在最终的考试中都全部暴露。由此,课程对经管类专业的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教师过于主要技术细节的教学法之间产生了较大的隔阂。

二、东西方教学模式的对比

笔者由于长期在纽约理工大学(NYIT-NUPT)从事计算机通信的教学,对东西方的教学之间的不同有深刻的感受。主要差异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生、教师、环境。学生差异:东方的学生更害羞、更“内敛”,不爱发言,不爱提问题;西方的学生活泼、主动、希望能发言、爱当场提问题。教师差异:西方的教师由于是雇佣制,除非是终身教授,都需要经过学生的综合评估(Evaluation),才能获得每个学期(Semester)的职位,东方的教师大都没有这个问题。环境差异:西方的行政人员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行政人员会主动完成许多冗余的事务,让教师和学生更专注与教学内容本身;东方的行政人员主要是用来完成“管理”功能,教师和学生需要处理的表格和文档比较多,在形式和格式上要求更“严格”。

三、构建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历经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中,伴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多煤机技术、实验设备的引入。对“现代通信技术”的授课建设了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理念是“立足课堂,素质培养”。具体分为三大建设模块。

(一)充满人文特色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中最具面对面特色的一部分,“现代通信技术”首先将“生动第一课”作为授课内容,将当前最新的技术以多媒体的方式播放出来,以同学们身边使用的通信产品终端入手,极大提高了同学们对后续课程的兴趣。在日常授课中,鼓励教师“走下讲台,走入学生”,以丰富的语言、特色的表情将知识点演绎。选择具有人文功底的青年教师,将教材上枯燥的文字变成生活中可以比喻的案例。授课内容上也做了较大的删减,比如光纤通信中删去光纤等物理理论,卫星通信中删除多种调制方式,移动通信中的无线信道特性等等,以及3G、4G技术中的扩频、跳频等原理。注重在系统整体应用和应用前景。图1立体化教学培养体系要求课堂设置主题讨论,比如“传感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无线身体网”,指定学生实现做好主题研究,完成主题讲座(Presentation),不注重技术细节,主要从应用和接口的角度讨论对将来社会的作用,社会的推动。互动性的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当场的即时提问和评点打分激发了学生的竞争的斗志。

(二)以应用验证体验为主的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时最能将理论与技术结合起来的,“现代通信技术”将课内实验方案设计为操作性强、体验感高的验证型实验,比如对“SIP交换机的通信”,“基于中间件的呼叫中心平台”,“3G通信过程”,避免的过多技术细节的干扰,给文科基础的经管类学生以感性直接的体会;同时,在实验报告的文档撰写上,引入“华为公司”的文档规范格式,强调文案处理的标准化。为将来大部分可能从事通信行业项目助理的同学打好严谨细致的行为习惯。

(三)以网络课堂视频的在线式教学

手机网络时代无法避免,在无法劝阻经管专业学生少用不用手机上网之后。课程组将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做成主题视频,并配置重要知识点的讲解。对于一些脱课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弥补缺课的损失,对应要求上进的同学,将知识点的精要可以巩固提高。实时在线的网络课堂提供了论坛,完成在线答疑(学生和教师都可以代为回答),模拟测试题,一些无法用实际设备操作的技术通过制作的Flash课件展示给同学。从实践结果看出,网络课堂的点击量通常在授课人数的6~10倍左右。由此,以课堂、实验、网络课堂三大主体的立体化教学建设中,“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实践取的较好的效果,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从内心不再排斥这个“专业”课,督导组和专家旁听也得到了很好的响应。

四、引入创新型的过程考核标准

网上授课工作方案范文6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132-02

为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即“高教三十条”)。在该文件中,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而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首先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过去的30年中,法学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法治建设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但是,也应当看到,法学学科本身的理论性强,因此其课程定位主要为理论教学,对于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反映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就显得相对单一,学生实践机会少,实践能力不够强,直接导致了育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因此,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法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行政法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传统上属于行政权庞大的国家,行政权的运作与每位公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社会发展过程中,行政权运作方式的转型更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转型、司法权的转型等多个方面,对于国家的未来生活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重大。因此,在诸多的法学课程中,行政法学课程对于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系统的法治理念显得尤为重要。行政法学课堂教学不仅要体现行政法学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更应结合具体行政工作尤其是行政法制工作实践,加强行政法学课程的实践特色,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法律知识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法律思维,深化依法办案、依法行政意识,以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因此,只有在行政法学课堂教学中改革单一的理论讲授式教学方式,增加案例式、启发式教学比重,加强实践教学,探索多渠道、多方位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开拓课堂教学拓展平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才能真正适应培养高素质法律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行政法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行政法学》课程是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一直较高。但是,由于行政法学本身理论体系较为庞杂,行政法法律法规的数量又极为庞大,缺乏统一法典,内容较多,现实生活中行政权运作实践又千变万化,这就对行政法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提出了挑战。因此,《行政法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

一是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法学类课程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教学始终是法学类课程的薄弱环节,但是法制实践却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立法活动、行政执法、司法裁判无一不是法学实践的生动体现。面对公民日益高涨的权利意识,在广泛的行政执法活动中,各行政机关均越来越重视执法活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大量采用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等措施来促进行政执法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无论学生将来从事律师工作,还是进入行政机关工作,抑或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都会直接面对行政执法活动实践。行政法学课程就必须直面这一现实,加强实践类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入领会行政法治精神,掌握相关知识,提高用法律思维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促使高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为此,就要通过整合现有的课堂教学资源,开展课堂教学。传统的法学课堂教学主要是一位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教学方法也主要是满堂灌行政法学。这种授课方式的优势在于单位时间内传授知识点的效率高,课堂信息量较大。问题在于:如果这些知识点不能让学生有效地进行接收,高产量的课堂教学会以低收益结束。实践反复证明,知识点的有效掌握吸收、融会贯通,都有赖于学生自身的知识再造过程。互动教学、实践教学等可能会在单位时间内降低课堂效率、减少信息量,但是,由于学生的充分参与和积极思考,知识再造过程就更为扎实,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会得到锻炼和巩固,反倒有利于提高单位课堂时间内的收益率。为实现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就应将现有的教学资源充分整合利用起来,将实务教官授课与专业教师授课、网络教学媒介与传统教学媒介、课堂听讲教学模式与法律诊所式教学模式等进行组合,也可以考虑将《行政法学》课堂教学作为主课堂教学,辅之以《行政执法实务》等辅助课程,实现课程群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功能互补。

二是要通过延伸和拓展传统的课堂内涵,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使课堂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中的课堂。现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室课堂,而是向网络等“空中课堂”延伸和拓展,通过“空中课堂”、“实践课堂”的引入等课堂教学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作用,争取实现网络交流、网络作业、网络法律法规知识考试、网络案例讨论等多项网络功能,促使学生变授课课堂时段的学习为全时段学习;另一方面,要充分展开讨论教学、诊所教学等一系列实践性学习,启发学生自主思维,培养学习兴趣,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三是要将课堂学习与行政执法工作结合起来。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师的服务社会、课题研究等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比如,参与学校法律诊所网站的网上答疑等工作,让学生能在“学中练”、“练中学”,迅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果,并在工作中促进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学团队的成长。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的原有授课方式构成了冲击,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积极应对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如何选择案例和设计案例,如何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等一系列问题,由此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获得提高。同时,由于整合教学资源,教师单打独斗的局面也会改变,由此整个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都会得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与教学团队整体水平的提高,最终又将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行政法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教学内容方面

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是要将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知识体系与了解行政管理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现有的行政法学授课以知识点的逻辑排列为线索,在知识体系上较为完整,但也存在着与学生现有知识结构亲缘性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教学内容上的变革主要在于:一是重视行政法学基本观念的建立,使学生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确立行政法学知识体系和观念体系的逻辑前提。二是在行政法具体制度教学中,解构传统的授课教学方式,直接通过模拟案件评判等实践教学切入使学生直观感受行政案件办理实践,学习运用法学和法律知识认识和处理实际问题,掌握行政处罚、许可、强制的基础知识,具备办理行政案件的能力。三是通过理论与实践进一步结合的方式,以行政法救济体系知识回溯整个行政法系统理论知识,并通过模拟法庭等实践演练课程,使学生初步具备处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提供法律服务的能力,并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的基本观念。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

《行政法学》课程应立求突破传统法学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转为强调由传统课堂向“空中课堂”、“实践课堂”的延伸,由讲授向操作的拓展两个层面。在传统讲授课以外,采用讨论式教学和诊所式教学的方式开展行政案件审核评判、模拟法庭等实践教学,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拓展更要依托网络平台的交流来进行。

(三)教学组织形式方面

教学组织形式分为三大部分:一是课堂讲授内容除反映行政法学知识体系外,亦将突出实战性和应用性。可以延请兼职实务教官等校外专家参与部分授课任务,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是模拟行政案件评判。教学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通过小组共同评议案件和审核案件,形成对于实务操作的初步印象,熟悉基本规程和操作要求,并经过与主讲教师的交流与探讨,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度挖掘。为提高该实践教学效果,还要组织学生先期开展行政法知识竞赛等活动,做好知识积淀。三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实时在线交流和论坛交流,共同探讨实务难题,及时检验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