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汇报范例6篇

成本汇报

成本汇报范文1

一、2018人工成本管控汇报

1、完善与岗位相适应的薪酬配置

人力资源部坚持效益效率导向,强化用工总量控制,加大人工成本挖潜力度,完善与深化用工制度改革相配套、建立与项目部效益相联动的薪酬福利制度。研究制定了井队现场岗位人员配置标准,并督促各井队对照该标准在综合平衡岗位需要、人员素质、工作意向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梳理、优化、整合,推进各井队落实定岗定员。同时,响应国内二级单位要求,向国内二级单位和其他海外项目输送了21名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和丰富海外经验的现场管理、技能操作人才,进一步优化压缩项目部中方人员编制,实现与国内人力资源共享与联动。

2、合理规范薪酬分配体系

根据胜利工程公司的相关文件要求,充分发挥薪酬分配机制的杠杆调节作用,不断完善项目部薪酬分配体系。突出关键岗位的重要性、提升关键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修订完善了井队各岗位奖金分配指导系数:平台经理、带班队长、安全官、司钻、副司钻、场地工长、钻工的岗位序列,设置逐次递减的岗位系数,平台经理和钻工之间的绩效奖金由之前的3倍提高至4倍,同时修订完善了总监岗位的奖金考核分配办法,将原有的平均分配绩效奖金改为将出勤天数、分管井队数量、队伍日费获取率,搬迁时效等多重因素考虑到奖金分配当中,真正拉开了绩效奖金的收入差距,实现了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

3、做好考勤和薪酬发放管理

按照项目部中方薪酬管理工作的思路和要求,严格落实《胜利工程公司派驻海外工作员工薪酬福利实施细则》,进一步修订完善《胜利某某项目部中方员工岗位补贴管理办法》,不断探索、完善中方考勤填报、薪酬制表、公示、发放的工作流程,保证了项目部薪酬分配体系有效运行,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每月将薪酬相关数据在项目部内部进行公布排名,同时帮助人工成本长期偏高的井队规范岗位设置和中方员工倒休班减少人员比必要重合,在节省机票费用的同时,2018年实际发放海外补贴较2017年节省178万元。

4、做好外籍员工定员,定岗工作

为了保证项目的沙化比例,优化外籍员工比例结构,降低用工成本,按照压减非某某籍用工,控制劳务公司用工,鼓励使用自雇某某籍员工的思路,人力资源部参照某某阿美石油公司合同规定的岗位人员配置标准和中方人员配备情况,编制井队外籍员工岗位标准配置表。同时对外籍高岗的合同期限进行梳理,凡是合同到期,井队不再需要的,将不再续签劳务合同;对于合同尚未到期,但在井队已经起不到核心作用的外籍高岗,则采取协议解约或转至其他项目的方式,进行人员的清退。全年共释放外籍高岗3人,压缩非沙籍低岗7人,月度节省人工成本17万元。通过外籍员工定员,定岗工作,进一步盘活人力资源,优化人力资源效率,降低项目部人工成本。

二、2019年人工成本管控措施和思路

某某项目部2019年将在2018年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持续优化人工成本管控,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打算:

1、继续根据胜利某某项目部2019年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加强人工成本考核。持续推行完善薪酬浮动制度,增加浮动范围,加大薪酬浮动总量。将海外岗位工资、风险补贴、家庭补贴、野外补贴、地区补贴等部分薪酬纳入绩效考核,根据各井队生产运行可控成本控节超情况、日费获得率、搬迁时效等考核结果,挣得绩效工资,从而激发各基层井队工作活力,增强成本管控意识;

2、薪酬分配向高岗和关键岗位倾斜,拉开差距。不断完善部薪酬激励约束机制,配合修订项目部考核办法,进一步拉开井队间、队内岗位间薪酬差距。积极适应工程公司薪酬考核发放思路,优化海外补贴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减少固定部分补贴薪酬,增加薪酬中考核兑现的比例,修订完善分配系数,体现分配上向一线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向有突出贡献人员倾斜,使收入多少更能体现贡献大小。对基层队司钻以上岗位,实行择优晋档考核机制,打破两年一晋档的常规做法,司钻以下岗位,不在实行两年一晋档,目的为鼓励低岗人员积极主动向高岗提升。

成本汇报范文2

上二村是汉藏族混居的自然村,距乐都区碾伯镇23公里,距乡政府3公里,属于脑山地区,有4个社,共180户667人,少数民族137户330人,党员25人,劳动力310人,全村耕地面积2730亩,人均4.3亩,退耕还林1500亩,林地面积1230亩,主要种植洋芋、油籽、小麦、青稞等农作物。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79元。

2015年确认建档立卡户55户207人,一般贫困户(三档)37户,134人,低保贫困户(二档)16户,68人,低保兜底户(一档)2户,5人。其中因缺技术致贫的20户、因病致贫的11户、因残和因学致贫的各6户、因缺劳力致贫的5户、因缺资金致贫的3户、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的2户、因缺土地致贫的1户。

经几年人口自然增减变化、对标整改,2016年为55户207人,增加2人,减少2人;2017年为55户204人,增加3人,减少6人;2018年为55户201人,增加3人,减少6人;2019年为55户200人,增加2人,减少3人。

上二村于2016年人均收入达到3316元的标准,实现户脱贫、村退出。

二、工作成效

(一)“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进展情况:

1.产业扶贫。2016年,为上二村53户202人共投资109万元,安装分布式光伏共196.5KW。每千瓦年平均发电1500度左右,年人均收益810元左右,截止目前光伏发电运行正常,光伏产业为贫困户带来了稳定收入;2016年实施国际农发项目,建档立卡户55户达到全覆盖,贫困户户均投资10384元。通过产业的帮扶,有效的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为他们实现“不愁吃、不愁穿”的脱贫目标奠定好了基础。               

2. 医疗保障和救助。有效的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大病医疗保险报销,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等,2019年医疗住院16人次,医药费报销比例达90%以上,解决了贫困户看病难、吃药难、住院难的问题。

3. 危旧房改造。2016年至2018年,全村危房改造共计25户,享受补助资金4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户7户,享受补助资金31.5万元,为贫困户住房安全提供有力的有保障。2016年建档立卡户代东曲1户5人村内搬迁自主安置,享受建房补助资金10万元,旧宅基地已全部复垦。   

4. 发展教育。紧紧围绕“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要求,实施教育脱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截止目前,全村无因贫辍学的学生,大学生“雨露计划”教育补助四年累计发放22人次共计10.4万元。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交通、水利、电力及通信四项扶贫。全村道路修建畅通,农户饮水安全达标,均有安全用电,已实现通信全覆盖。

2.医疗卫生扶贫。有标准化的60平方米村卫生室,配具有职业资格的村医一名,并与贫困户签定医疗服务协议。

3.低保兜底。2016年底全村共有低保兜底户2户5人,2019年7月份属性调整后,现有2户2人。低保兜底脱贫的实施,为孤寡老人保障生产、生活正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6年低保发放16户68人,资金共计12.5万元。

4.文化惠民扶贫。2017年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190万元修建村级活动场所60平方米,文化广场1处,村级文化活动室1处,60平方米医疗室1处,更新农户大门,修缮围墙等。

5.转移就业。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鼓励扶持自主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工作,截止目前,职业技能培训人42人次,劳动力转移就业223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就业78人次,致富带头人培训1人次,公益性岗位安置1人次。

6.生态保护与服务。截至目前,全村生态公益林护林员共8人,每年人均收入1-1.2万元,全部为建档立卡户贫困人口。

7.金融扶贫。截止目前,全村互助资金借贷50万元,25人(贫困户8人),到期还贷28万元,其余均未到期;“530”扶贫小额信贷贷款43万元,还均未到期。金融扶贫对贫困户稳发展、促产业方面提供了资金上的保障和支持。

8.科技扶贫。每年以“科技活动周”、“科普日”及传统节日为载体,通过开展科技知识宣传活动,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理念,让“学科学、懂科学、讲科学”的理念深入人心。

9.电子商务扶贫。设立“乐村淘”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进一步拓展村内电子商务的运用,多元化促进生产生活发展。

成本汇报范文3

汇报工作,简言之就是把本单位的工作情况向上级领导和机关及时、准确、详细、全面地进行反映。汇报是机关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机关干部必备的能力和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汇报工作有没有规律可循,怎么才能搞好汇报,这里结合一些同志的体会和经验,介绍一些搞好工作汇报的基本方法。

一、工作汇报的分类

机关的工作汇报,从体裁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综合性汇报。多见于半年或年终工作总结前后。综合性汇报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民生等工作的全面情况。主要应讲清全年或阶段内的工作思路,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进步,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的打算等。

二是专题性汇报。多见于办完一件事情或干完一项工作以后,就这一件事、一项工作所作的汇报。专题性汇报,要求主题明确,内容单一,不涉及其他无关的内容。

三是随机性汇报。是指在上级领导和机关领导下部队期间,机关干部在陪同上级领导实地检查工作时或散步、聊天过程中随机所作的汇报。随机性汇报与专门安排的汇报相比,没有预定的内容,没有限定的时间,没有固定的地点。通常情况下,应汇报领导最为关注的问题和本单位急需领导和上级机关掌握了解的情况。

四是提示性汇报。多见于在上级机关召开的座谈会或领导实地视察工作期间,领导想到了某一问题或看到了某一情况,需要进一步了解时,要求就某事或某项工作所作的汇报。提示性汇报,要严格按照领导所提出的问题,准确详细地说明情况。

机关的工作汇报,从内容上也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情况汇报。主要包括工作的进展情况,主要特点,收获提高,存在问题等。基本要求是,工作的过程要反映清楚,主要内容都要讲到,特点要鲜明。

二是经验汇报。以做法或体会为主,不过多地涉及工作情况和工作过程。

三是问题汇报。即专门就某一问题所作的汇报。应着重讲清问题的表现及发展的程度,发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应接受的教训,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等。

四是计划打算汇报。是指某项任务下达以后或某项工作展开之前,就完成任务或开展工作的具体安排,向上级机关所作的汇报。

二、工作汇报中常见的问题

当前,机关在工作汇报中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散”。即汇报的主题不突出,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本来是了解一个方面的工作,却汇报了诸多方面的情况;汇报的内容都是工作过程与事例的堆积,缺乏用主线穿引。

二是“偏”。汇报人没有把握住要汇报的主题,过多过细地讲了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

三是“乱”。缺乏梳理和归纳,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往往这个内容没讲完,又讲到了那个问题上,使听汇报的人无从下笔,甚至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天,自己也不清楚讲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四是“空”。不是紧紧把握住本单位的特色汇报,而是大话、套话、官话、空话连篇。

五是“浅”。缺乏分析、提炼和升华,就事论事,说了就了,谈完就完,不善于从工作中总结和提炼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和给人以启迪的经验。

六是“假”。不是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客观公正地评价工作,而是有意拔高、掺水分、说假话;甚至把点上的成绩说成是面上的工作,把个别人的成绩说成是单位的普遍水平,把工作设想说成是已做过的工作等。

三、工作汇报的基本要求

汇报工作没有固定模式,但有些基本要求必须掌握。根据一些同志的经验体会,要搞好工作汇报,必须做到以下十点。

1.身份要明确。首先要明确是谁的汇报。也就是说,汇报人是代表党委,还是代表行政单位作汇报。其次是向谁汇报。即听汇报的人是哪个领导。通常情况下,向直接上级汇报,应尽量具体;向高级领导机关汇报,应相对概括。

2.主题要突出。汇报的内容都要紧紧围绕主题而展开,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不宜涉及。

3.情况要准确。要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全面准确地掌握情况。特别是涉及数字、比例、评价之类的内容,要恰如其分、准确无误。

4.结构要严谨。要把准备汇报的内容进行认真组合排列,或围绕横向到边,或沿着纵向到底。

5.层次要清楚。准备讲几个问题、先讲哪个问题、后讲哪个问题,要心中有数,切忌交叉混乱、重复颠倒。为便于听汇报的记忆,每个问题最好都提炼出一个比较鲜明的观点,或者先讲一个中心句。

6.事例要典型。要紧紧围绕主题或要表达的意图选择事例。所用事例要有典型性,使人听了能够引起关注或留下深刻印象。

7.详略要得当。一般说来,对有本单位特色的内容要尽量具体讲,共性的东西可以从简讲;对上级特别关注的内容要尽量具体讲,一般性的工作可以从简讲;对别人没有讲到的内容要尽量具体讲,别人已经讲过的内容可以从简讲;对上级不了解的情况要尽量具体讲,上级基本掌握了的情况可以从简讲。

8.评价要客观。既要讲成绩,也要讲问题;既要讲经验,也要谈教训。做到讲成绩不拔高、不扩大,讲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讲过头话,不用过激言词。

9.语言要简练。口齿要清楚伶俐,除标题观点外,不要重复,不要啰嗦,不要带口头语,多用一些群众的语言和生动的词汇来表达。

10.时间要适中。当听汇报人有具体要求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汇报;没有具体要求时,也要根据领导在本单位总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的内容来把握好汇报的时间;当多人共同向上级汇报时,作为主汇报人要留出一定时间,让其他同志予以补充;还要注意留出一定的时间,请上级领导作指示。

四、搞好工作汇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采取多种形式把情况掌握准。掌握情况是搞好汇报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对情况的控制和掌握。要根据汇报的内容决定调查了解情况的形式。对于涉及单位全面建设或重要工作方面的汇报,要经集体研究讨论;对于单项性的汇报,要与分管的同志交换意见,对一些把握不准或掌握不清的内容,可以采取个别交谈、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把基本情况准确全面地掌握。

2.反复思考,把汇报提纲准备细。能否汇报好,很重要的是准备得充分不充分。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一些重要工作和综合情况的汇报,最好能写出汇报稿。如果时间不够充足,也要列出详细汇报提纲,把汇报中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典型事例、有关数据等一一列出来。如果因时间紧、来不及准备汇报提纲时,也要静下心来,认真打好腹稿,切忌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

3.注意从听汇报人的言行表情中捕捉信息,努力把汇报的重点把握准。要汇报好,首先要符合上级了解情况的总意图。做到这一点,既要靠汇报前的认真准备,也要靠汇报过程中的见机调整。通常情况下,听汇报的人对上级机关比较关注的问题,听起来认真,记得仔细,问得具体,遇到这种情况,作为汇报人,就要在原来准备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把问题尽量讲得详细具体。属于上级机关已经掌握了的内容或与本次汇报关系不大的内容,一般引不起听汇报人的兴趣。其表现是,听起来精力不那么集中,问的话少、记录也少。这种情况下,作为汇报人就要尽量从简说起,必要时可以不讲这方面的内容。

4.采取多种形式配合,力求把汇报的效果保证好。为了增强汇报的效果,必要时可以采取一些配合形式。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一是图表讲解。如汇报单位完成任务等情况时,在口头汇报的基础上,再看一看图表和有关数字统计,听汇报人会记得更清楚。二是检验实物。如汇报党建时,可以让听汇报的人检查一下笔记、心得体会等。三是实地观察。如汇报试点打造情况时,可以结合看一下现地等,更容易加深人们的印象。

成本汇报范文4

【关键词】个人外汇 跨境资金 流入

一、案例情况

案例一:2010年,境内居民向境外转让了北京J公司股权,并于6月1日、23日收到了外方新股东汇入的股权转让对价款,金额共计1,500万日元,汇款报文中交易附言为“buyout the J”。境内居民申报时将资金填写为“商务咨询费收入”。经办银行未经准确核实即按照商务咨询费办理了国际收支申报,并为其办理了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的入账和结汇手续。

案例二:2009年,境内3位居民向日本某会社转让公司股权,并于11月30日及12月21日分别收取了2笔境外汇入的股权转让对价款,金额共计10,928,400日元,6笔境外汇款报文汇款附言均为“PURPOSE FOR INVESTMENT”(投资项下),银行将上述资金划入3人的个人储蓄账户并为其办理了结汇手续。

案例三:2名境内居民于2010年1月15日分别收取1笔境外汇款,金额共计840万日元,汇款报文汇款附言均为“PURPOSE CAPITAL FUND”(资本项下),经办银行将上述资金划入2人的个人外汇储蓄账户并为其办理了结汇手续。

上述案例中经办银行均以国际收支申报错误、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等行为被处罚,而涉案个人由于联系不到、无法取证、继续检查成本较高等困难而未被处罚。

二、案例分析

上述三个案例均为个人资本项下资金通过经常项目账户办理了收、结汇业务。在当前外汇管理模式下,资本项目资金从开户、收汇到结汇均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绕道经常项目账户即可实现在个人年度额度内从入账到结汇的畅通无阻,即使违规行为被发现,所面临的处罚也偏轻。此类案件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个人外汇资金跨境流入中入账、申报、结汇管理割裂

在现行的外汇管理模式下,个人外汇资金跨境流入主要采用先入账后申报的程序,银行为客户解付入账时主要根据收款报文信息,进行国际收支申报时主要参照个人申报内容,结汇时需要审核协议、合同等证明资料。三个环节的管理自成体系,相互之间并无交叉,在确保每一步业务审核都不存在错误的情况下,确实可以保证业务准确无误,但若其中一步错误,在银行后续的业务操作中无法觉察并修正。实际上受工作量的影响,银行对个人外汇资金跨境流入的入账与申报环节均未严格设置真实性审核的程序,若个人有意改变资金性质进行申报与入账,将导致后续结汇时外汇管理处于被动局面。

(二)个人项下外汇业务违规成本偏低

1.受外汇检查手段制约,个人处罚难度较大。作为外汇业务经办及代位监管机构,银行承担着宣传外汇政策与合规经营外汇业务的职责,因此银行在外汇违规中应承担更重大的责任。个人虽为业务交易主体,但受自身外汇知识制约,在办理外汇业务时经常处于被指导地位,在业务违规时无法辨别是否处于其自身意愿。同时,受检查手段限制,外汇检查部门经常面临无法联系到个人、无法检查取证的困难,因此外汇业务中个人责任的追究一直属于难点,个人违规成本极低。

2.此类违规对银行定性偏轻。根据《外汇管理条例》,国际收支申报错误、违反账户管理规定两项违规行为均可对机构可以处30万元以下的罚款,而违反规定办理结售汇行为可对机构处以20~100万元的罚款。从处罚幅度看后者重于前者,但在案例中却无法以较重的违规办理结售汇行为对银行进行定性处罚。主要原因主要由以下方面:一是在业务办理中共包括了资金解付入账、国际收支申报、结汇三个步骤,结汇是最终结果,而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的行为在次序上靠前;二是即使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的行为从报文上无法认定,国际收支申报错误在次序上仍处于结汇之前;三是违规行为之间确实存在相互联系,但无法证实先行违规是手段、最终结汇为目的的辩证关系,不能套用吸收犯或合并犯的法则采用最重的定性方式。因此从整体上看对银行此类违规行为的定性处罚偏低。

(三)真正的事后管理模式、主体监管模式尚未成型

为转变政府职能,外汇局提出了“五个转变”的重要思想,强调“从重事前监管转变为强调事后管理,从重行为管理转变为更加强调主体管理”,但目前尚未真正成型。目前的管理模式仍较大程度上依赖业务办理中的银行代位监管职能,在银行业务量日益增多营销压力不断增加的形势下,代位监管处于越来越困难的境地。而目前的事后管理主要以数据分析为主,对数据准确性缺乏辨别手段。主体管理方面,在个人结售汇交易中,交易主体之一的个人对于交易信息准确性的义务并未明确,而另一主体银行在办理外汇业务中以少违规、业务高效为第一工作原则,并无对一项业务经过前后对比印证再办理的动力。

三、建议

(一)调整个人外汇资金跨境流入的管理模式

调整对个人外汇资金流入的监管政策,避免资金入账、申报与结汇环节的相互割裂,从资金入账、申报环节开始加强资金真实属性审核,防止资金入境时及入账后改变属性逃避监管。同时,督促银行加强对入账、申报、结汇三个环节的资料印证审核,防止资金中途改变属性。

(二)明确结售汇业务中个人的责任

在《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3号)及《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汇发[2007]1号)中明确了个人业务的各项分类及审核要点,但并未对结售汇业务中个人如实反映资金性质的义务加以明确。应尽快完善外汇制度,界定清晰银行与个人在业务办理中的职责界限,并制定相应的惩戒制度,将事后监管落在实处。

(三)做好“五个转变”,将事后管理、主体监管落到实处

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境资金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日益多样,事前监管不仅已无法满足监管需求,也会对市场经济带来干预的不良后果。而将管理“关口”由企业和个人办理业务前后搬至办理业务后,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外汇管理中基础作用的需要。同样,主体监管能够以单位进行集中管理,有利于节约政府监管资源,也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全面掌握、分析市场主体的行为,更好地促进涉外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建议外汇局充分利用金宏系统、非现场检查系统、资本项目管理系统、账户管理系统等各个系统,实现后台系统数据的自动检测,并设置检测指标,自动提醒违规信息。此外,建立外汇违规信息数据库,将个人、银行违规行为纳入征信体系,通过针对主体的管理模式达到掌控北京地区全部外汇业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西省分局经常项目管理处课题组.从法律角度论个人外汇管理改进之必要[J].金融与经济.2015,01:84-87.

成本汇报范文5

外币报表折算是将以某一种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按照一定的汇率折算为以另一种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的行为。需要进行外币报表折算的情况一般有:①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为了在年末编制集团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必须首先将以外币反映的子公司财务报表折算为与母公司整体财务报表相同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②采用外币分账制核算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将外币财务报表折算为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财务报表。③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可见,外币报表折算不仅在跨国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需要应用,而且在跨国经营,以及国内经营但涉及外币业务时也需要应用。对某些跨国公司来说上述三种情况可能同时存在,外币报表折算更是不可回避。

外币报表折算不是简单的币种间的换算,从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来看,它与外币交易有密切的关联。可以说外币报表折算多数是由外币交易引起的,上述第二种外币报表折算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与外币交易会计处理方法有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既要做到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与外币交易会计处理方法相互衔接、一致,又要做到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在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上保持衔接、协调、一致。否则,不仅会破坏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内在逻辑,而且会使财务报表丧失可比性和有用性。

二、对现行汇率法的评论

按照现行汇率法,外币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资产、负债项目均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按照利润和利润分配表的年末未分配利润项目折算后的金额填列,其他项目如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按照交易或事项发生日的历史汇率折算;因折算汇率不同而形成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作为一个单独项目列示于所有者权益中,并作递延处理;利润和利润分配表各项目按照交易或事项发生日的汇率折算。根据这一方法的原则,为了简化核算,收入、费用类项目可以采用会计期间的平均汇率(简单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折算。

有不少教科书认为,现行汇率法可称为单一汇率法,其他三种折算方法(流动性与非流动性项目法、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时态法)可统称为多种汇率法。其实,这种划分方法是不科学的。在现行汇率法下,不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和利润分配表各项目所用的折算汇率不同,而且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所用的折算汇率也不同,正因为所用汇率不同,才产生了折算差额。若真正采用单一汇率折算,是不会出现折算差额的。可见,没有纯粹的单一汇率(如现行汇率)的折算。

赞同现行汇率法的人认为这种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而且由于采用单一汇率对各资产、负债项目进行折算,等于是对各项目乘上一个常数,所以折算后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仍能保持原外币报表中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让我们分析一下这个被教科书反复引用的“优点”。外币报表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权益比例、净资产收益率等,完全可以通过未折算的原外币报表得到。按照现行汇率法折算后的外币报表,是否真正保持了原外币报表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呢?事实并非如此,负债权益比率变了,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也变了,原比例关系必然也会发生变化。外币报表折算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从而反映整个跨国公司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用现行汇率法看不出其与实现这一目标有多少相关度,更看不出其优点。

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现行汇率法,即它衡量的是母公司在子公司净资产上的汇率变动影响(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其实,按照现行汇率法折算,等于确认了汇率变动对各资产、负债项目的影响,即按照汇率变动的影响额,调增(或调减)了各资产、负债项目,只是没有同时将该影响额确认为当期损益而已。那么,国内母公司的外币交易或外币报表折算是否也按照同样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呢?至少我国不是,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也没有这样的规定。这就是说,连各股东在母公司中拥有的净资产都没有完全反映汇率变动的影响,为什么要求反映汇率变动对母公司在子公司中拥有的净资产的影响呢?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逻辑上的一致性和会计上的一致性原则。现行汇率法也并非那么“简便易行”。若仅仅从“简便易行”角度去设计外币报表折算方法,最简单易行的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和利润分配表各项目采用完全相同的汇率(如现行汇率或平均汇率)折算。这才是真正的“单一汇率法”,并能真正地保持原外币报表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但是,这种折算方法同样不能实现与外币交易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

学术界对现行汇率法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甚至提出了批评意见。持不同意见者认为,将外币报表上以历史成本表示的资产项目按照编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其结果既不是资产的历史成本,也不是资产的现行市价,而是其历史成本与报表编制日现行汇率两个不同时点数字的乘积,这样折算后的资产价值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从上述对现行汇率法的正反不同意见来看,持否定意见的颇有道理。因此,现行汇率法不是应当被发扬,而是应当被改造或干脆放弃而转向其他方法。

三、对流动性与非流动性项目法的评论

成本汇报范文6

关键词:词汇分类标准;信息机制文件;链接库;元素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7月17日

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简称XBRL)是一种基于XML的信息技术。它自上世纪末产生以来,以自身的优势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也正在积极研究这一技术的具体应用。而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词汇分类标准(本文简称“词汇分类标准”)则是这一技术应用的关键。

“词汇分类标准”以特定国家的会计准则和法规为依据,定义财务报告中使用的各个元素,确定其各自在报表中的名称、类型、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等。计算机根据这些定义识别财务数据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从而在确保企业按照公认会计原则输出财务报告同时,使财务信息使用者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高效地收集、处理财务数据。所以,“词汇分类标准”不仅是财务报告词汇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它还包含着相关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

一、“词汇分类标准”的组成

我们主要从技术构成和元素应用范围两个方面来分析“词汇分类标准”的组成。

(一)“词汇分类标准”的技术构成。从技术构成上分析,“词汇分类标准”是一组技术文件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主要包括词汇分类标准信息机制文件和链接库文件两类。

“词汇分类标准”信息机制文件是可扩展企业报告词汇分类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按照XML信息机制定义提供财务报告所需要的各项元素,如与报表各个项目对应的元素名称、元素属性、数据类型以及这些元素与期间和实例文档的关系等,从而使XBRL实例文档在语法上受到相应的约束。

链接库是XBRL技术规范中的另一组成部分。它使用XML XLink技术,提供信息机制文档中定义的各种报表元素的参考文献、应用背景等各种关系的信息。这组文件主要由计算、表达、定义、标签、参考等链接库组成。

计算链接库,保存有财务报告内各个元素的各种计算关系。这些计算关系用于检查XBRL实例文档相应计算操作的正确性,保证信息机制文件中确立的报表项目之间的运算能够顺利实现。尽管当前的XBRL规范中提供的计算能力有限,但已能够满足财务报告中各种计算的需要。

表达链接库,提供财务报告中各项目对应元素的组织层次,以便“词汇分类标准”使用者能够顺利地查找各种元素之间关系。尽管表达链接库中列示的元素层次关系与财务报告的组织结构一致,但这一链接库只是列示财务报告的抽象组织结构,而并不包含诸如元素的字体、字型、字号等显示风格信息。

定义链接库,主要定义“词汇分类标准”信息机制文件中各元素的树形结构,其主要作用在于表明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亲子关系、等价关系等等。它在结构上类似表达链接库。

标签链接库,提供财务报表中各个元素与其对应的人们能够识别的标签之间的连接方法。

参考链接库,提供财务报表中各个元素与其相应参考文献之间的连接方法。

(二)“词汇分类标准”中元素的应用范围层次。目前,发达国家的“词汇分类标准”一般依据财务报告所含元素的应用范围特征,将其划分为一般公用元素、行业元素和独立的附加元素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包含有相应的信息机制文件和链接库文件。

1、一般公用元素。这部分内容属不同行业的财务报告都使用的共同元素,可将其理解为“词汇分类标准”中基本元素,而行业元素是这些基本元素的扩展。把这一部分元素单独列示,一方面是为了财务报告的可比性最大化;另一方面是为了“词汇分类标准”便于维护。它具体包括两部分内容:财务服务元素和基本元素,前者提供财务报告中涉及到的财务服务部门通用的独立元素,后者提供财务报告中不同行业共同使用的元素。

2、行业元素。因不同行业财务报告的具体要求不同,需要的报告元素并不一样,这就需要依据行业特征分门别类的定义元素,并且这一内容包含对财务报告中各种项目的表达和计算关系的定义。企业通常以其所处的具体行业的“词汇分类标准”为主要依据,创建财务报告的实例文档。如,美国的行业“词汇分类标准”,按工商、银行服务和金融保险分别制定。

3、独立的附加元素。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描述国际通用文档的元素,如文档标题、创建人、版本、实体名称及其适用的行业等;描述独立会计师审计报告的元素,如独立会计师签名等;描述企业管理当局分析的元素,如年度财务报告中企业管理层对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问题进行分析等;描述管理报告的元素,如特定企业对其财务报告稽核审查的管理报告。

二、创建“词汇分类标准”的技术依据

XBRL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财务报告处理技术的改进,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效率,而对财务报告现有的编报要求和依据并不产生丝毫的影响。换而言之,应用XBRL技术的国家都应依据本国的会计准则、法规制度等具体情况创建自己的“词汇分类标准”。而创建“词汇分类标准”的技术依据,是XBRL国际组织公布的《财务报告词汇分类标准构架》,其最新版本是2004年11月2日的1.0版。这一技术文件实际是“词汇分类标准”的创建指南。

(一)《财务报告词汇分类标准构架》的体系。这一技术文件描述了“词汇分类标准”自底层起的层次结构,它主要包括:

1、概念层,指明诸如元素、概念、连接等XBRL表达结构的控制规则;

2、关系层,指明连接应用规则,以及如何利用诸如定义、计算、表达的连接类型来捕捉各种关系;

3、披露内容分类协议层,定义形成披露内容分类协议的各个文件组织规则;

4、扩展层,处理创建扩展“词汇分类标准”规则和控制模式的一般原则。

上一篇课程汇报

下一篇考核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