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课程总结范例6篇

版式设计课程总结

版式设计课程总结范文1

热词:注册责任编辑 继续教育 在线学习 课程设置 考试设置

新闻出版总署2002年6月3日颁布《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暂行规定》,全国首次编辑职业资格考试于2002年9月举行。开始了我国出版专业技术从业人员管理规范化的进程。2008年2月21日,总署《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规定》第四条明确规定了出版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注册的准入制度,第七条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2010年11月25日,总署《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小时。其中,接受新闻出版总署当年规定内容的面授形式继续教育不少于24小时。其余48小时可自愿选择参加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可的继续教育形式。这一规定具体明确地提出了注册责任编辑参加继续教育时间和形式的要求,为继续教育取得实效提供了政策保障。

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可供学员在线选择的课程有14类共372门,涉及从编辑基础知识、选题策划、编辑出版以及新兴的网络出版、数字传媒到出版法律法规、国家大政、个人素养等与编辑从业相关的各个方面。表1是某省32学时的线下培训课程,有17个授课单元。课程范畴也涉及编辑出版法律法规,编辑基本知识、规范,编辑素养,数字出版,媒介发展等方面。从大类上看,与总署培训中心的课程设置基本一致。基本涵盖了编辑继续教育须强调的各个方面。在17个授课单元中,有5项内容与上一年度的培训内容相同。表2是中国期刊协会2015年第二期培训班课程安排。此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质检中心、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部级机构也举办了注册责任编辑培训。总体上看,部级机构举办的培训课程授课专家层次高,课程内容广受学员欢迎。总署培训中心在线课程资源丰富、授课教师来源面广、层次高;省里的授课人主要是本省相关专家,信息量相对较少。

二、注册责任编辑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方式的限制不够合理

《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小时。其中,接受新闻出版总署当年规定内容的面授形式继续教育不少于24小时。这一规定使注册编辑不得不选择部分或全部线下面授。一方面,与《暂行规定》第四条基本原则之“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原则存在矛盾。另一方面,也使培训存在浪费与低效的风险。组织线下培训的人力、物力耗费大,培训人数有限。

(二)在线培训课程与考试设置欠合理

1.课程学时赋值不合理。培训学时设置与视频时间不是正相关,与课程重要程度也不是正相关。比如,语言文字规范对不论从事何种媒体工作的任何一个编辑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近年来,包括电视、网络在内的各种媒体病句、错别字频出的现象,都充分地说明必须重视编辑汉语言文字规范的学习。总署培训中心安排两个多小时的学习视频,分上下两部分设置课程,体现了对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视,但各配置1学时、5个考题,则对其重要性体现不足。

2.课程结构失当。我国的编辑资格考试从2002年开始,已经进行了14次。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设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和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两科。满分200分,达120分即可通过。从合格门槛看,要求并不算高,但参考者的通过率并不高。我国现行的编辑职业资格考试参考者仅限于出版从业人员。由此不难看出,大量的从业编辑的编辑专业基础知识和编辑理论与实务方面的修养亟待提高。注册编辑培训是对通过编辑职业资格考试者的培训,应该说是已经达到、超过专业资格考试120分的水准了。但是,编辑出版从业者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出版专业学习,这一现状要求取得编辑资格者仍需加强编辑理论与实务的学习。从总署培训中心投放的课程来看,种类、数量都不少,但真正能解编辑工作之困的课程还显不足。现有课程的结构有待进一步合理化。

3.在线考试设置不够合理。从表1可以看出,考试题量总体偏少。由于学习权限制约,课程视频时间、考试题量仅以笔者所选19门课程为研究对象,其余课程的情况不得而知。从表l的统计情况看,有8门课程设置了5道考题;4门课程设置了8道考题;6门课程设置了10道考题;1门课程设置了15道考题。比如,领导变革与组织创新,上、下两部分各有将近两小时的视频内容,而检测学习效果的试题仅有5个选择题,显然,试题覆盖度严重不足。

考试设计允许学习者最多考十次,充分体现了编辑继续教育提高性学习的本质特点,允许学习者多次学习最终通过考试获取学分。学习者通过考试后即不能再次进入答题环节,且不给出正确答案,则不够合理,不利于学习者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素质。

(三)培训市场混乱

2015年,除各省相关机构的培训外,至少有5个部级机构组织了编辑培训。在这一年中,笔者先后收到上述5个机构不计其数的电话、邮件。以某一个培训班为例,笔者收到通过各种渠道发来的通知多达13次。接过某一机构不同人员的培训邀请电话不下10次。这些现象反映出我国注册编辑培训市场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培训市场的混乱,加上较高的收费,难免不会导致腐败。

(四)浪费严重

组织编辑培训的部级机构给出的培训课程多少不一,一般都有8位以上授课专家。从课程名称和授课专家看,都是十分有价值的。笔者所在单位有4名编辑参加过部级机构组织的不同的培训班,他们一致认为,这些培训课程对自己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有很大价值。他们参加的培训班一般都有四五百人的规模。这样规模的培训班人数已经是很多了,但是,这些宝贵的课程资源也只能是这几百人一次性的“消费”,即使有专家的PPT,也只有提纲性内容,没有授课的真实情境供学习者再“消化”回味。造成了优质课程资源的巨大浪费。再一方面看,参加培训的学费一般都在2000元至2300元,参训单位还要支付参训编辑的食宿等差旅费,平均每个参训编辑所需培训费用约6000元。仅以期刊来看,我国有近1万种期刊,以每种期刊5名编辑计算,仅此一项培训就需要支出3亿元。此外,我国还有五百多家出版社和两千种报纸,全国从业人数超过百万。编辑线下培训的支出是巨大的,这项支出不是由国家财政负担,但落在了各出版单位身上。不管出资主体是谁,都是国家财富的过度消耗。

(一)全面推行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可以暂停,可以回放,听一遍没有理解、没听清的内容可以反复学习理解,不用担心做不全笔记。更重要的一点,在线学习是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自主学习,可以利用平时工作间歇学习,也可以利用休假时间集中学习;一门课程可以一次学完,也可以分几次学完。怎么学习完全可以依照个人的情况而定。另一方面,在线学体投入大大减少,以2015年的课程收费情况看,在线学习1个学时20元,如果72学时全部在线学共需1440元。出版单位编辑培训的支出会大幅减少。全面推行在线教育,以总署培训中心为培训主体,也可解决目前培训市场混乱的问题,使培训工作走向规范。

(二)丰富课程资源库

用思想推动社会进步是我们出版人的职责。出版工作是影响人的灵魂的事业,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堪比教育工作。出版是另一种形式的教育,它与学校教育方式不同,甚至可能比学校教育拥有更广阔的天地,拥有更宏大的诉求。从培训课程设置看,缺失了编辑职业道德的内容。这是一个亟待弥补的缺漏。编辑的职业道德关系到出版物的盛衰,编辑必须把职业道德规范放在编辑规范的首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些媒体缺乏社会道德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编辑职业道德建设,强化编辑职业纪律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暂行规定》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许多出版单位的编辑登记注册是在近一两年内完成的。注册编辑的继续教育工作属于起步阶段。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从事编辑工作的人都没有经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学习。这种现状客观要求总局的培训课程要有阶段性重点和层次性梯度,以满足不同层次编辑的实际需求。针对编辑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编,第二境界编、撰,第三境界编、撰、研,开发满足不同境界编辑学习需求的课程,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的作用,提高编辑素质。

吸纳各部级机构编辑培训以及各省区地方培训的优秀课程,形成种类、数量海量的在线培训课程资源库。

(三)合理配置课程资源

目前,注册责任编辑培训课程资源结构还不够合理,要提高编辑理论与实务课程、出版相关法律法规课程的比例,增设编辑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形成在课程数量上以编辑出版相关理论、实务,国内、国际出版法规公约为主体,国内、国际形势,提高个人素养等课程为补充的课程结构。学时赋值应该与课程重要程度呈正相关,以此引导编辑提高该课程的选择率。当然,处于不同状态的编辑的学习需求是不一样的,对课程重要程度的主观判断是不同的,需要培训中心采用大数据分析,判断主流需求,合理地设计学时赋值。

(四)推行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选课机制

在线培训课程十分丰富,注册责任编辑在线学习课程选择没有限制,不管什么课程只要完成规定学时即可。这样宽泛的选择不利于编辑培训实效的提高。建议在线学习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选课机制。

一是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相结合。可以设置一定比例的必修地方课程,以满足各省区对本地出版管理的需要。二是编辑专业课程、法律法规与综合素养等课程相结合。设置一定比例的编辑理论与实务、出版法规等方面的必修课程,以确保编辑培训的专业性。三是依据书报刊等不同的出版形式确定一定比例的本行业的必修课程。四是依据社科、科技大类确定一定比例的本大类的必修课程。五是依据不同职称层次确定一定的必修课程。尽量使在线学习更具针对性,切实提高编辑继续教育的学习效果。避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而收效甚微的现象。

(五)优化在线考试设置

考试是考查学习效果的手段,更是帮助学习者有效学习的手段。在线学习培训考试的目的是让参训者尽可能地理解领会所学内容。因此,考题数量的设置就应该体现课程的核心内容,尽量覆盖课程内容,增大试题量。加大考题的内容覆盖度将有助于在线学习效果的检测。当然,命题要体现目的性,根本目的是提高培训学习的实效。

在考试权限方面,要给参训者在通过考试后无限制的考试权和正确答案知晓权限。一方面,培训考试的目的是提高编辑素质,不属选拔性考试,对试题不须保密,不管学习者以怎样的方法答题,只要他把体现课程核心内容的试题做对、学会,就达到了培训目的。另一方面,从反映记忆规律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刚学完保留100%的记忆,20分钟后,只有58%的记忆存留;一天后,留存34%;6天后留存25%。这个规律提醒学习者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习结束后短时间内重复学习,即温习。经过及时复习再现后,短时记忆即可转化为永久记忆,内化为学习者已有知识。在线学习通过考试就不能再进入考试环节再现答题内容的设计不利于学习效果的巩固。虽然课程学习有效期一般都在200天以上,可以反复去学习,但是,如果能借助反映课程核心内容的十几道题,只用几分钟就唤醒记忆的话岂不更好?

(六)丰富培训学习方式

注册责任编辑继续教育是编辑需要常态化开展的一项工作,也是关涉我国出版事业繁荣与发展的系统工程。要立足真实学习、有效学习,因此,也可以有条件开展自我研修、社本培训等方式。比如,允许编辑以撰写高水平编辑专业论文、论著,承担出版课题等研究性任务顶替一定学时的培训;获得一定学术荣誉或奖励的出版单位,可以开展一定学时的社本培训。这样,培训形式多样化,更贴近出版单位与编辑个体的实际需要,编辑继续教育将更加有成效。

版式设计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网络;中职教育;平面设计;教学应用

1传统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不足

平面设计课程实践性强,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较大不足。一是对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不够,多围绕教师来编写课程大纲,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目标及学生职业能力上缺乏明确和细化,学生不了解教学任务,难以主动构建知识;二是教学纲要成为教学内容编写的主要框架,忽视了平面设计课程本身的性质,使得教学缺乏专业指导,学生实践性差,教学资源相对狭窄;三是教学过程缺乏师生交互,特别是以单元授课模式,未能将平面设计与现展实际相结合,与实际运用脱节严重。

2基于网络中职教育平面设计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网络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需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环节,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动手实践和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

2.1课程设计与分析

从网络教学实践来看,在构建平面设计网络课程时要明确教学任务、做好课程资源的准备工作。基于网络的平面设计其内容是广泛的,要结合学生知识技能实际来设定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材料。如结合抽象理念转换为易学易记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从动手操作中来理解和认识软件设计功能,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平面设计教学策略的确立,要强化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要能够从问题情境创设上,激发学习兴趣,增进探究思考积极性,并通过分组协同、竞争来促进合作教学。

2.2课程教学模块划分

通常情况下,各模块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协同。对于课程介绍与内容,主要构成本节课程的基本内容,可以将之划分为课程知识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考核标准等内容;如PhotoshopCS5中的各类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组织方式及网状结构呈现等。对于师生互动模块,主要针对课程探讨、QQ群、电子邮箱等,来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同步、异步交流,在课程资源模块,主要结合课程教学任务来整合各类学习资料,包括电子教案、网站素材、精品欣赏等,学生可以根据课程需要来选择合适的素材和学习课件,来提升自我实践能力;测评模块主要是由作业、测试评价等构成,便于学生上传、下载,对相关作业,以及学生作品进行在线点评,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作品来查漏补缺,开展针对性教学指导。

2.3以“图层蒙版”为例来编写Web课程设计

(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知识点学习,了解图层、通道、蒙版等重点内容,并结合前期基础知识来制作简单的平面设计作品,掌握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会制作宣传海报。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观察、积极思考,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于分组任务要强调与人合作;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坚持科学态度,遵守设计行为规范,提升创新意识和审美理念。(2)课程导入:针对本节内容,通过观看足球比赛视频,营造教学情境,导入教学知识点,制作某足球俱乐部夺冠宣传海报。学生在观看比赛中,激活了课堂氛围,结合本节图层蒙版来明确学习任务;接着,结合相关海报和素材内容,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并对比差异。哪一张海报的视觉效果更突出?由此来引入本节的教学主题:为海报增加图层蒙版。(3)认识基本知识点、分解教学任务:在第二环节,教师带领学生打开本节的软件,来认识各基础知识点。如认识图层、蒙版,让学生自主学习;期间,教师通过提问来启发教学,如图层蒙版是否可以控制当前层中不同区域的隐藏和显示方式?另外,在Flash互动拼图练习中,结合图层蒙版的改变,对于图层本身是否可以应用各种特殊效果?在完成基本知识后,要引导学生动手创建图层蒙版。在本节中,教师要结合自我演示,让学生能够从动手体验中练习并巩固理解。划分任务环节,任务1:如何添加图层蒙版。通过教师演示来展示两种方法,并鼓励学生从操作训练中来比较差异。在探讨图层与图层蒙版的差异性上,设置操作陷阱,结合交互工具来探讨,加深学生对两者的理解与认识;在教学中,对于背景图层能否添加图层蒙版进行探讨,教师要结合本节内容做好知识点讲解、具体操作的演示,突出教师在启发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任务2:如何创建渐隐效果的图层蒙版。对于渐隐效果,可以利用“画笔工具”进行处理,让学生进行分组探讨,并归纳出“黑透、白不透,灰色为半透”的结论,引导学生能够从已有知识中来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练习操作上,结合图例来进行制作渐变效果的图层蒙版,并完成小组竞争制作,借此来开展师生交流。任务3:制作叠加效果图层蒙版。叠加效果在教师演示过程中,要对难点进行讲解,鼓励学生自主创建中来把握变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进行小组对照及辅导上,要结合学生的疑问进行梳理,共有难题进行集体解决,单个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并进行阶段性总结。(4)学生基本训练及操作:在第三环节,根据教师之前的演示、指导和说明,引导学生从教学视频中来探讨本节所涵盖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方法,并为拓展训练做准备。如针对图层蒙版教学,要让学生能够根据海报制作需要来选择形状、样式,并渗透滤镜功能,结合学生网络自选素材来制作不同的宣传海报效果。在本节训练中,结合分组探讨和教师观摩,对学生训练中的问题展开归纳,突出训练难点问题,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5)教学回归与反思:第四环节为课堂教学总结,通过对本节图层蒙版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从回顾中来梳理操作步骤,完成课程教学思维训练,特别是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来进行点评,并对学生的知识反馈进行反思。最后是结合本节综合练习和网络资源,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结合本节图层蒙版实例,来反思练习,并重新构思新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结语

在网络环境下对平面设计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突显学科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特别是在章节知识点梳理上,通过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引导学生从自我动手操作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技能和技巧。由于学生层次差异性较大,在构设网络教学课程时,要突显任务的层次想ing,力求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要强化师生、生生交互教学,引入分组竞争与协作,来强化学习探究能力,增进学生快速掌握并灵活运用设计技能。

参考文献:

[1]马博.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的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15(s1):183~184.

版式设计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实践行动

引言

我国在最新的课程改革当中提出教育教学需要注重实践性,特别是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各行各界急需大量应用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背景之下,广大高校越来越注重开设应用类的计算机课程。为了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提升整体计算机教学质量,教师经常会选择使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完成计算机教学,本文将在此基础之下,探究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行动。

一、项目化教学的简要概述

(一)具体内涵

所谓的项目化教学具体来说指的就是将工作项目的概念融入进传统教学课程当中,彻底摒弃传统单一的理论式概念教学,反而利用引导学生设计、完成具体项目的方式将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贯穿其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在项目化教学当中,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完成项目任务,从而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充分结合,成为应用型人才[1]。

(二)实际作用

项目化教学彻底颠覆了传统枯燥无味的理论式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目标,在结合所需岗位以及职业能力的基础之下提出项目任务,利用小组合作以及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等方式,使之能够对项目任务进行个性化创造,最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全面提升其综合职业技能。

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行动

Office办公软件是当前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当中最为基础的课程,占据了较大的课程比重,无论学生日后从事何种职业,走向何种工作岗位均需要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因此教师需要充分重视Office办公软件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当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将以其中的Word文档排版为例,简要分析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行动。

(一)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在使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之前需要教师充分结合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以及实际学习需求等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在Word文档排版一课当中,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设置通过布置项目任务,模拟现代化职场场景,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文档排版的意义及功能,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对各类文档进行排版格式化的能力,例如熟练设置页眉页脚、项目符号、字符段落等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创设相应教学情境

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得学生对项目任务产生实感,激发学生对完成项目任务的积极性,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最好能够模拟出真实的工作情境,使得学生能够站在具体职业岗位的角度对工作任务进行深入体会,进而有效消除学生与工作任务之间的距离感,并且帮助学生快速找准工作感觉,使其能够尽快适应工作需求,早日走向工作岗位。在Word文档排版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丰富的想象能力,将计算机室联想成出版社编辑部,每一位学生的工作职务为负责组稿和审查的普通编辑,教师的工作职务为总编辑,需要带领各编辑即学生编排某网络热门小说的版面[2]。

(三)确定项目工作任务

创设教学情境之后需要进入到确定项目工作任务的环节,这也是项目化教学模式当中的关键一环,在确定项目任务的过程当中,计算机教室需要始终围绕现有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教材,对构成一本书籍的组成要素、版面要素以及对于排版的基本要求等进行细致讲解,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文档排版的概念,基本了解项目工作任务内容。其次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结合现有计算机应用课程教材,制定详细的项目工作任务。在Word文档排版一课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项目工作任务安排为完成一本书籍的版面设计,包括设计封面封底、安排扉页、前言等内容,插入目录与后记等,以及编排和设计全部书籍的正文格式,如标题与正文字体设计、字符段落安排、行距设计分析等等。

(四)组织学生完成项目

为了方便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教师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事先了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以及任务完成能力,将学生按照“以强带弱”的原则进行合理分组,同时要求学生自行推选出组长,并且将项目任务拆分成若干细小任务并分配至给一位学生手中,所有学生需要在小学内就如何完成项目任务展开讨论,研究出最为合适的完成方案,最后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在Word文档排版当中,教师可以以四至六人为单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一半小组完成设计一本书籍的版面,另一半小组完成设计编排书籍正文格式。同时教师需要对排版文档中的各项功能及其使用方法进行统一细致讲解,之后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自行讨论完成项目,教师不再对任务进行过多干预,只在必要时为学生提供适当指点。

(五)验收评价最终结果

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之后,教师需要验收每组的项目结果,并且对结果以及学生的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进行点评,使其能够正确认识自身在完成项目任务和学习计算机应用课程当中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和改善。在Word文档排版当中,教师需要严格基于出版行业的规范要求对项目结果进行验收,同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评价,对在完成任务当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法等进行讨论和交流,强化学生对文档排版的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当中融入项目化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以完成项目任务的方式亲身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师在布置项目任务以及监督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将学生真正打造成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曾明星,周清平,蔡国民,王晓波,颜一鸣,黄云,杨燕萍.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02:203-209.

版式设计课程总结范文4

关键词:小学;低段;牛津英语;课堂活动;有效性;趣味性;行动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一、英语课堂活动有效性的行动研究是英语教师自身发展内存的必然要求佳途径

教师的积极主动的个性化教研就来源于课堂活动,教师不仅要学习前沿教育理论,掌握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注重学科整合,教师个人要积极投身到有效性课堂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因此,英语教师要以以下目标为研究方向:转变传统的以教材、教师为主的观念,要以生为本,使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探索小学低段牛津英语学习方法,设计符合低段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环节,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验成功的快乐;按照完整性、真实性和情景性的要求进行活动设计,在不改变牛津英语教材原汁原味语境的前提下,设计出能有效吸引低段孩子注意力、高效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对典型的高效教学活动进行分析,记录一些课堂教学中比较成功的案例并且进行分析。立足于教材,充分考虑低段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从教学活动的系统性、真实有趣性、情景连贯性三要素出发,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研究小学低段牛津英语教学有效性的课堂活动

(一),要确定低段牛津英语教学课堂活动中的板块顺序,这就要求英语教师研究以下内容:对话、词汇、句型、活动、歌曲歌谣五个板块之间的有机联系;英语课堂活动设计有效性的要求;小学低段英语教学模式;低段学生的英语认知水平。

(二),教师需要研究小学低段牛津英语有效性教学活动的参考依据:PEP低段教材相关单元的教学活动设计;剑桥英语低段教材相关单元的教学活动设计;新概念英语教材相关单元教学活动设计;低段英语绘本相关内容教学活动设计;高效课堂活动的课堂实录、教案及反思等。

基于以上理论研究的学习、讨论以及平时课堂常态课的听课评课、互相学习,外语实验小学的全体英语教师策划了一次大型的高效英语课堂展示活动。2013年5月29日,拱墅区高效课堂优秀项目展示研讨活动之英语专场活动在外语实验小学报告厅拉开帷幕,充分展现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果,以及由此带来的英语团队在高效课堂建设中近两年的研究成果。外语实验小学把智能点读笔引入英语课堂,开发教材资源,让每一本书本说话,让学校的墙面、地面、书本、物品都能说话,营造智能点读校园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人人参与的听、说、读、写专业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语音教学功能,为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服务。本次“话题引领”高效课堂分两个板块。首先是全体嘉宾在报告厅观摩英语教研组长潘老师带来的《Fire》。然后是全体英语教师的开放展示课,分别由刘老师执教《Rob and Bob》,吴老师执教《The Odd Pet》,王老师执教《We’re Going To A Bear Hunt》,余老师执教《Spike Says》,全方位展示英语组课堂活动有效性研究的成果。学校教研组趁着学校英语课程改革的时机,提出深度解读文本,确立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话题,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扬个性,从快乐的英语学习氛围中构筑学校独特的高效课堂模式。通过这次展示,英语教师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教师们进行了集体备课、上课和交互式评课,虽然真实的课堂活动存在或多或少的缺点,但这些都真实地体现课堂教学是否高效、有效。同一个主题,但每堂课的上法各有千秋,都有其亮点与不足之处。通过分析他人之课,改进自己之课,再去以后的课堂中加以完善,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也在不断的改进之中,对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起着很大的帮助。集体教研是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有力平台。每一次的授课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冥思苦想,成为了众多教师智慧的结晶。笔者认为,惟有真实的课堂教学,才会有扎实、有效的教学质量,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性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因此,课堂活动有效性的研究是提高教学水平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途径。

(三),在这一系列活动研究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有效性课堂活动设计的研究方向:低段英语话题的定制的有效性研究;多媒体能多种学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游戏环节的有效性设计;教学各个环节的顺序、整合方式的有效性设计、教师评价语言与过渡语言有效性研究等。有效课堂活动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紧扣目标层层深入,关注孩子的语音,材料选择恰当,有利于学生学习。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使教学气氛和谐,学生敢说,孩子学习得很快乐。

总之,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课堂活动有效性的研究,除了备课、上课和评课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写教学反思和总结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是研究课堂活动有效性的好办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英语教学课例――实录与评析》,浙江教育出版社;

[3]《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4]《语言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5]《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好用的英语教学游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式设计课程总结范文5

 

一、教材分析本课通过一个完整作品案例,帮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到电子相册的常见结构,为后面教学的开展明确目标。学生打开PowerPoint软件,利用“格式-背景”,“插入-艺术字”等操作来设计完成一个切合主题的封面制作。

二、学情分析PowerPoint软件在小学教材中有着较大的篇幅,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所以这节课的练习任务采用分层式。电子相册的多媒体效果也比较能够吸引学生注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对于已经有基础的学生,则侧重于知识的整合和具体应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白版式的设置方法。

(2)学会通过“格式-背景”来设置幻灯片背景图片。

(3)掌握艺术字的插入,并能够设置艺术字的填充效果。

2.过程与方法 (1)欣赏和分析完成品,了解电子相册的常见结构,明确学习目标。

(2)阅读课文,自主探究空白版式、格式背景以及艺术字的设置,然后给老师提供的素材设计并制作合适的封面。

(3)展示点评学生作品,并总结空白版式、格式背景以及艺术字设置的具体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分析现有作品,构思创新。

(2)通过对电子相册的分析,找出适合主题的背景和艺术字格式设置。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1)明确电子相册封面作用。

(2)格式背景的设置。

(3)艺术字的插入及格式设置。

2.教学难点 (1)学会分析电子相册,制作切合主题的封面。

(2)艺术字的格式设置。

五、设计思想1.情境创设欣赏电子相册作品,请学生分析和讲述电子相册的内容,来明确封面的作用。解析电子相册的常见结构,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教法学法本课的重点将放在学生的操作上,学生自主探究版式、背景、艺术字的设置方法,然后利用老师给的素材进行拓展练习,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3.练习设计(1)根据课本,完成“加工坊”内容。

(2)根据电子相册内容设置合适的封面。

(3)为每张幻灯片设置合适的艺术字标题。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范例导入

激发兴趣

展示:电子相册《家庭旅游相册秀》,请同学讲述内容。

师:引出封面的作用。

分析电子相册的一般结构。

观看内容。

分析讲述。

通过多媒体展示引起学生兴趣,分析过程引发学生思考,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新知讲解

师:在制作电子相册封前,认识软件。

认真听讲,操作感受

帮助同学们熟悉软件操作界面。

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65-68页加工坊内容,完成空白版式设置、格式背景设置、插入艺术字及格式设置。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演示解决:

(1)空白版式的设置。

(2)添加新幻灯片。

(3)格式-背景和插入-图片设置背景的区别。

(4)配色问题。

(5)注意及时保存文件。

选取一名同学,进行展示。

阅读课本,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小组讨论,教师解答。

让学生们先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解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意识。

拓展任务

巩固新知

任务一:

   根据老师提供电子相册的内容,制作合适的封面。

任务二:

   为每张幻灯片添加合适的艺术字标题。

 

 

学生自主探究操作

 

有能力的同学完成拓展任务,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作品展示

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展示和比评,比较作品的差异和最终效果。

欣赏,评价

直观感受背景和艺术字设置差异所产生的效果。

知识总结

   带领学生总结空白版式、格式背景、插入艺术字及艺术字格式设置。

回顾总结

巩固新知。

版式设计课程总结范文6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多媒体教课件的分类及其制作的过程、方法与技巧,并提出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件,分类,制作,

多媒体技术则是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传播技术融为一体,综合处理、传送和贮存多媒体信息的数字技术,多媒体课件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中,使课件内容表现形式更加多姿多彩。

1 多媒体课件的分类

多媒体课件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结构类型、生成型结构、智能性结构三类,根据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多媒体网络课件可分为:

(1)课堂演示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形象具体的动画等方式表现出来。

(2)学生自主学习型。在多媒体CAI网络教室环境下,学生利用学生工作站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如目前流行网络课件多数就是这种类型。

(3)专业技能训练型。主要通过问题的形式来训练、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课外学生检索阅读型。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进行资料的检索或浏览,以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如各种电子工具书、电子字典及各类图形、动画库等。

(5)教学游戏型。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的形式,教会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并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6)模拟型。用计算机来模拟真实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

2 多媒体课件的跳转关系

课件常见的内容组织结构方式有:线形结构:学生顺序地接受信息;树状结构:学生沿着一个树状分支展开学习活动,该树状结构由教学内容的自然逻辑形成;网状结构:也就是超文本结构,学生在内容单元间自由航行,没有设置路径的结束;复合结构:学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地航行,但同时受主流信息的线形引导和分层逻辑组织的影响。

线形结构组织信息的课件就像传统的教科书,是按单一的顺序编排的,阅读时顺序性强,灵活性差。多媒体采用非线形的网状组织结构,可以通过导航系统任意地跳转到某个单元内,也可以进行联想检索,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目前的课件多是以这种网状组织结构来组织信息的。

3 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

多媒体课件总体要求内容简洁明了、交互性好、具有良好的艺术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1)布局要简洁明快、突出主题;(2)颜色的搭配要合理;(3)对象的逼真程度、科学性要高;(4)配音的选择要恰到好处;(5)根据课章内容需要适度运用动画;(6)内容的呈现适度直观 根据学生的思维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余地。

4 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制作流程

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软件的一个特例,多媒体软件开发的通用模式是由多媒体专家 Brian Blum提出的,是一种以分析、设计(指导设计与交互设计)、测试与评价四个层次的开发模型,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总体方案设计

一个教学课件的开发决策制定之前,要对需求、课件所实现的目标及制作课件的物资条件有一个系统的分析,以解决是否开发,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开发后是否易于普及和提广。分析之后,就要做出总体方案的设计。总体方案的设计是确定教育思想能否用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的问题。因此,总体方案的设计在整个课件的设计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课件的总体方案的设计中,应尽量发挥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有机地集成,来形象、生动地反映教学内容和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件的设计

多数的课件仍按照传统教学的节,将课件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又分成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各知识点采用的媒体素材形式,页面的设计等也属于课件的设计范畴。课件设计的结果为课件脚本,在后面还要具体地讨论。

(3)课件的制作

在脚本设计好后,就可以制作课件了,其步骤如下:

①素材的选择与设计;②选择开发工具;③制作多媒体课件;④多媒体课件的网上;

④测试评价。

课件测试、评价和修改是课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该项工作实际存在与课件开发的环境分析、教学实际、脚本设计和软件编写的每一个阶段。课件评价基本从信息呈现、人机交互、教学过程控制、文档提供等方面提出课件评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指标。

(5)出版发行

课件的推广与使用是很重要的。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开发出的软件不使用或使用范围小,无疑是对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s],2000.5

【2】蔡自兴,徐光,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