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的预防措施范例6篇

流感的预防措施

流感的预防措施范文1

【中图分类号】R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69-01

人禽流行性感冒(humanavianinfluenza)简称人禽流感,是指禽流感病毒由于种种原因突破种属屏障而感染人,表现一定临床症状,称为人禽流感[1]。高致病性禽流感危害严重,它不仅能引起家禽的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常常引起人发病。目前针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至今尚未有特效药物,临床上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本文主要对人禽流感的社区预防、个人防护的问题进行探究。

1禽流感的病毒特点及流行病学特点:

1.1 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报道的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

1.2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

1.3传染源人禽流感传染源为病禽或表面健康携带流感病毒的禽。[1]

1.4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2]。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2 人禽流感的社区预防措施:

2.1有效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社区居民尤其是经常接触禽类的高危人员了解并掌握预防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的核心信息,提高认识和技能,降低病毒传播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风险.发放预防禽流感的宣传材料,如:折页、小册子、宣传画等。形成一致的行动倡议,所学知识传播给家人、邻居、朋友,动员妇女做宣传栏、广播、黑板报、墙体标语等。

2.2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的禽鸟,立即向当地兽医或卫生部门报告。

这是对大众进行预防控制禽流感教育的首要内容。动物感染禽流感后出现明显症状,群众易于辨认。及时报告动物疫情可以使政府及时采取扑杀、消毒等措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避免人类(及其它哺乳动物)感染禽流感病毒。

2.3不宰杀、不买卖病死禽;死禽要深埋.

2.4禽类养殖和售卖人员要经常清洗衣物、清洁禽舍及运输设备。

禽流感病毒怕光、怕热,普通消毒剂很易将其杀灭。保持衣物、禽舍及运输设备的清洁可以有效阻止禽流感病毒在动物间及动物与人间传播。

3 个人防护:

3.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尤其在接触禽类后及饭前要用肥皂和清洁水洗手

3.2接触病,死禽后出现发烧及咳嗽,要立即就医。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短,发病急剧,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及时就医,可以使其尽早得到有效救治。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及早发现可疑病例,采取措施,也维护了周围其他人的安全,还可减少因病毒变异导致

3.3不随地吐痰,如要吐痰应将分泌物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内。

3.4春为四时之首,万物更新之始。应当遵循“早睡早起,天人相应”规律,以适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要保暖防寒,避免受寒吹风。

3.5户外运动锻炼,调畅情志:适度增加户外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正气,多晒太阳,多听音乐,保持乐观愉快心情。

3.6外出踏青时,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

3.7合理饮食 勿食寒凉之物,清淡为易:“消春火”,可吃一些降火食物 春季少食酸性食物,既防阳气生发太过,又能养肝,提高抗病能力。禽肉、禽蛋煮熟煮透后再食.

3.8年老体弱者、特别是患有基础病的居民,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应尽量减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拥挤的场所。到医院就诊时应戴口罩.

3.9中药香囊佩戴法组成:藿香、佩兰、艾叶、苍术等各等量。功效:芳香辟秽解毒。

3.10中药茶饮方法。用桑叶9克、6克、生甘草3克,沸水适量冲泡,代茶饮。

3.11中成药:板蓝根冲剂、玉屏风散颗粒等。中药煎服法组成:金银花、连翘、黄芪、防风、白术、板蓝根等。

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病情大多比较严重,容易出现病毒性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心衰及肾衰等多器官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预后较差,发病后死亡率可高达60%.禽流感的人用疫苗还处于实验和临床阶段,所以社区预防和个人防护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流感的预防措施范文2

关键词: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护理干预;前瞻性监测

据研究报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与导管的护理技术密切相关,如消毒液的选择、最大无菌屏障化及手卫生等执行措施。为降低CRBSI的发生率,我院重症医学科将预防CRBSI标准规程的执行率作为科室护理品质指标,执行目标率为95%,将2014年8月~2015年2月ICU内留置动静脉导管患者采用专门的核查表对关键护理措施的执行率进行前瞻性的监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8月~2015年2月入住ICU带有动静脉导管>48h和携带动静脉导管转出ICU≤48h的患者。共监测154例,其中肺部感染、呼吸衰竭37例,多发伤16例,脊髓损伤10例,重症胰腺炎18例,其他疾病73例。

1.2 CRBSI的诊断标准[3] ①有动静脉置管史,插管>48h后出现发热,体温>380C,除外其他部位的感染,导管细菌培养阳性,拔管后,体温恢复正常。②导管和外周血或成对血培养均培养出同种细菌。

1.3 监测方法与指标 监测采用《国际医院感染控制协会》提供的"预防医院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患者护理核查表"。该监测表涵盖内容即目前公认的各项CRBSI的预防措施,[5](选择合适的皮肤消毒液、置管时无菌屏障最大化、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及导管的正确维护)。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方法,由培训合格的感控护士每日随机调查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执行率:正确执行了预防措施的患者数/进行了动静脉导管置管的所有患者;感染率:重症医学科内患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患者人数/重症医学科内患者留置动静脉插管的总天数)。填写动静脉置管患者监测日志及核查表并根据CRBSI的诊断标准判定患者是否发生CRBSI。监测半年共获得有效监测数据834份。

2 结果

2.1 154例监测期间CRBSI发生情况 监测期间发生CRBSI 10例,10例中体温均>380C,其中5例血培养中有鲍曼不动杆菌,3例血培养中有屎肠球菌,另两例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和洋葱分支杆菌。CRBSI发生率平均为4.85‰。后续跟踪随访结果,本组因感染CRBSI延长ICU住院时间平均为15.6d。

2.2预防CRBSI相关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与感染率对比 见表1。

3讨论

3.1 护理措施执行不力对CRBSI发生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该院预防CRBSI相关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不佳,6项护理措施执行率为58.3%-97.9%;ICU中CRBSI发生率较高,给患者预后及医疗费用带来不利影响,可见落实相关的护理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CRBSI发生率。统计预防CRBSI相关护理措施落实情况结果显示,手卫生措施执行率仅占58.3%,说明手卫生制度仍是临床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良的手卫生会大大增加接头污染的机会。敷料不能及时更换也是引起CRBSI发生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5]皮肤定植菌80%分布在皮肤的角质层,20%分布在毛囊和皮脂腺。若敷贴潮湿或污染后不及时更换,置管部位潮湿不但有助于细菌繁殖,且易导致细菌通过毛细血管反应扩散入导管,同时外渗的血液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敷料可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减少细菌繁殖,固定导管。为便于观察常使用透明敷料。2002年美国疾控中心的指南指出一旦发现敷料存在潮湿、污染、松动,应立即更换。在成年人中使用透明敷料更换时间一般为7d,纱布敷料为2d[5]。而本研究调查结果示,及时更换敷料仅占71.3%。另外,定时用≥0.5%氯已定溶液擦拭接头可显著降低CRBSI的发生率,氯已定主要破坏细胞胞膜的完整性,大多数研究都认为,氯已定能更好的预防CRBSI。

3.2护理策略

3.2.1 手卫生 手卫生是预防患者与患者之间及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是控制包括CRBSI在内的院内感染的基础。但常因工作量过大、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而被忽视。针对发生感染的10例患者分析,对ICU人员定期针对手卫生进行强化教育和培训是首要举措。具体措施:洗手池上方贴宣传画图,包括七步洗手法和参照国内和国际标准收卫生指南制定的洗手指征,提醒医护人员随时洗手,专职人员针对洗手依从性较差的医护人员进行重点监控。并在探视通道入口贴有洗手的宣传画和配有洗手液,提醒探视人员洗手,改进洗手条件和营造洗手的氛围。同时要做好护工和保洁人员的手卫生监督工作,定期进行手卫生细菌学监测,对不合格的进行分析整改,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洗手依从性。每月手卫生执行率与免洗手消毒液的出库数量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3.2.2统一维护标准 参照标准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统一透明薄膜并标明更换时间,换药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堵塞,每次操作时用≥0.5%氯已定溶液擦拭;采用密闭系统进行输液,输血及输注营养开设专用通路,采用正压封管技术。

3.2.3 开展教育培训 设定感染控制专职护士,主要职责是评估导管风险;监控置管与维护的操作过程;定期员工的培训及考核;监督工作人员规范洗手及培养标本的留取;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采用集束化方案并贯彻实施[4]。

3.2.4 加强留置动静脉导管患者的前瞻性目标性监测 通过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显示,科学有效的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尤为重要。医疗机构相关感染的监测,特别是在高危病区监测可以了解不同间隔时间的感染发生率,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高发因素并进行干预。降低CRBSI的发生率是ICU内感染控制的重要目标,监测则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前提。同时感染控制人员通过现场前瞻性监测,可以促进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增加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了解和依从性,从而提高执行力。

总之,ICU患者中CRBSI的发病率较高,预防CRBSI相关护理措施落实不佳。只有提高护士对CRBSI防控重要性认识,采取正确的护理技术,并实施科学的监测,才能提高护理干预的执行力,最大程度的预防CRBSI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丽英,季俏.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干预措施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695-1697.

[2]陈玉平,罗桂芝,高丽娟,罗霞娟,万虹,刘雪琴.感染控制专科护士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895-897.

[3]袁咏梅,周慧珠.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2857-2859.

流感的预防措施范文3

本方案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以及各部门举办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学生夏令营和冬令营等。

一、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

在学校内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

(二)学校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

在学校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但传播链清晰,病例感染来源为学校外部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其污染的环境,疾病危害尚不严重。

(三)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

第一类情况,在学校一个班级内发现散发的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二代病例。

第二类情况,在学校内出现多起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形成学校局部疫情暴发,且有流行趋势。学校局部疫情暴发,指在同一学校同一个年级两至三个班级,14天内,出现多个甲型h1n1流感校内感染病例的确诊病例,且病例呈现明显的聚集性。

第三类情况,在学校内出现甲型h1n1流感流行,疫情迅速在全校扩散,且有波及学校周边地区的趋势。学校流行,指在14天内,在同一学校不同年级或同一年级三个班级以上,出现多起甲型h1n1流感学校局部疫情暴发,且有持续传播现象。

二、职能分工

按照属地化管理、联防联控的原则,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教育、卫生行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督导和指导所辖学校、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格局。

(一)卫生行政部门

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完善防控预案;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指导;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报全国及行政区域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根据疫情变化情况,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

(二)医疗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负责辖区内学校疫情分析报告、病例诊治、流行病学调查;协调和指导学校落实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按照卫生部相关防控方案和技术文件,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负责指导学校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

(三)教育行政部门

与卫生等部门配合,共同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对策、措施及应急预案;督促落实学校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人并及时上报相关信息;配合卫生部门,严密监测行政区域内学校甲型h1n1流感发生情况,并适时做出预警;指导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紧急应对和处置甲型h1n1流感疫情;检查督促行政区域内学校落实各项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协调解决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所需的物质、经费等保障;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四)学校

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本校的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并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人;具体落实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各项措施;保障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必须的物质、场所、人员与经费;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五)其他相关部门

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依据各自职责,全力支持和做好相关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三、防控措施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

1.制订应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案、工作方案。

2.组织校医院、校医或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员参加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和演练。

3.加强疫情应对物资准备。

4.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倡导环境卫生、科学洗手等卫生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6.落实晨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发现流感样疫情要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7.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当地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8.建立与卫生部门信息联动机制,及时收集所在地区甲型h1n1流感发生信息,及时准确地进行预警。

(二)学校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

在强化上述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需采取以控制传染源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及时发现输入病例,追踪和管理密切接触者,严防疫情传播。

卫生防控措施

1.病例应按照当地卫生部门的要求,及时接受隔离治疗。

2.卫生部门在学校的配合下,开展对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并实施集中医学观察或居家医学观察。中小学生中的密切接触者原则上以居家医学观察为主,高校学生中的密切接触者原则上以集中医学观察为主。

病例所在学校建立与居家医学观察者的联系,及时了解其每日健康状况,并将密切接触者健康状况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每日对集中医学观察者实行随访、报告。

3.卫生部门指导、协助学校加强当地学校晨午检工作,加强学校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样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诊治可疑病例。

4.卫生部门指导学校对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场所进行消毒。采取消毒、感染控制等措施,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5.卫生部门及时公布疫情和防控措施信息,加强区域内的信息公布和通告工作,稳定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情绪。教育和卫生部门共同做好媒体沟通工作,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学校防控措施

1.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对出现病例的托幼机构实施全园停课7天(或7天以上)的措施。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儿童的

校外管理,避免其在学校外的相互接触和聚集。

托幼机构复课后,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部门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至少持续14天。

2.中小学校和高校等教育机构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3.如疫情传播风险较大,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中小学校和高校可按照由班级到年级的原则采取临时停课措施。

4.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三)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

及时调整防控策略,采取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链、保护高危人群等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防止或减缓疫情扩散,减少病例,减轻疫情危害。

出现第一类情况时,在加强非校内感染病例的卫生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卫生防控措施

1.卫生部门指导、协助当地所有学校开展晨午检和疫情日报、零报告。

2.卫生部门指导学校加强校内环境消毒。

3.卫生部门指导学校加强居家隔离观察者的管理,要求其主动接受监测,每日定时报告身体状况。

4.按卫生部门要求,对重点或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

学校防控措施

1.学校停止举办校内各种大型师生集会和会议等活动。

2.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学校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3.根据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决定,学校采取临时停课或暂时关闭措施。

(1)原则上,停课的范围应根据疫情波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由小到大,如由班级到年级,由年级到全校,由一个学校到多所学校等。

(2)如果14天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该班级可停课;如果14天内,同一学校有2个及以上班级需要停课时,该班级所在年级可停课;如果14天内,同一学校有2个及以上年级需要停课时,该学校可以全体停课。

(3)停课前,除应告知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外,应让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与学校保持联系,报告其是否出现流感样症状。学校应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

(4)停课时间不少于7天,自最后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被隔离或离校之日算起。可根据放假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随时调整放假期限。

(5)中小学校停课放假后,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学生校外管理,避免其在学校外的相互接触和聚集。高校停课后,要加强停课学生的在校管理。

(6)复课前,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因甲型h1n1流感暂时停课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出具有效的复课证明后方可复学。

(7)复课后,未痊愈的学生应继续居家隔离治疗,至其病后7天或症状完全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方可上学。

(8)复课后,学校或托幼机构还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至少持续14天。

4.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出现第二类情况时,强化病例诊治、校内环境消毒、隔离医学观察者管理,加强当地学校疫情监测、对重点或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等卫生防控措施。

重点加强相关学校防控措施的实施。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对出现病例的中小学、幼儿园等实施全校(园)停课措施;对出现病例的高校实施学生停课不离校,在校进行观察措施。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学生的校内外管理,避免学生聚集活动;并做好被隔离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保障。

学校复课后,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部门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至少持续14天。

出现第三类情况时,重点加强医疗救治工作,尤其是重症病例的诊疗救治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治,降低病死率。对重点或高危人群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措施;合理调配医疗卫生资源,确保防控工作科学、有序、有效。

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对当地所有学校实施停课措施。强化放假学生的校内外管理,避免学生聚集活动,并重点做好被停课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保障。

教育、卫生和相关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强化风险沟通工作,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维护社会稳定。

四、停课、放假的实施程序

当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如需要采取停课、放假等疫情防控措施,应按下列程序组织实施:

1.当地卫生部门在当地教育部门配合下,组织调查,核实疫情情况。

2.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对疫情风险进行评估。

3.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会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向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提出停课、放假的建议。

4.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审核批准后,宣布执行。

5.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及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并争取相关工作指导和技术支持。

6.停课期间,如有新病例发生,可适当延长停课时间。

流感的预防措施范文4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医院感染 预防措施 产科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265―02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的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人类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缺乏免疫力,普遍易感。【1】目前,甲型H1N1流感正在全球传播蔓延,我国已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制定了该病的诊疗标准。我院作为传染病专科医院,是宜昌市指定收治甲型H1N1流感的定点医院,从今年六月收治来自美国旅游团的八名患甲型H1N1流感的游客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我院已收治甲型H1N1流感确诊和疑似病人上百例,特别是近期每天到发热门诊就诊的疑似病例约二十余人次。而产科作为传染病医院中的特殊科室,孕产妇是甲型H1N1的高危人群。为了保证在院分娩的母婴安全,我科根据疫情特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控制对策。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定相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

虽然医院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特点制定了应急预案和相关的制度,但产科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医院的制度又详细的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如“病人入科甲流健康教育制度”、“病房消毒隔离和甲流病房管理制度”、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甲流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指导”“病人入院、出院通道管理”等。在医院甲流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科室成立了以科主任为责任人的甲流防控小组,把甲流的防控工作放在首位。

2 大力开展甲型H1N1流感知识培训,制定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工作流程

科室工作人员除参加医院组织甲型H1N1流感知识培训外,科室又组织全科人员学习甲型H1N1流感知识,充分认识该病的病因和生物学特点、疾病的传播途径、防护要点。编写健康教育处方,举办甲型H1N1流感知识宣传栏。病人入科时除按常规程序执行外,要详细询问病史,特别要问近期是否有发热、咳嗽等“感冒”等症状,查体温,每四小时一次,若

体温大于和等于摄氏37.5度应住单独房间,对入院病人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进行专科和甲型H1N1流感的健康教育,出院要作出院指导。

3 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3.1 病房的消毒措施 病房每天开窗通风二次,每次半小时。病房的床头柜、床挡和椅等物品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二次,地面用84消毒液拖地二次,病房空气每天用医用空气消毒机消毒一次,每次二小时。病房的垃圾由工人定时收集,用双层黄色垃圾袋装好,防漏防渗,集中统一焚烧。

3.2 产房、接种室和洗婴室的管理

产房、接种室和洗婴室物表每天用84消毒液擦拭一次,地面用84消毒液拖地一次,空气每天用臭氧消毒器照射二小时,工作人员进入这些房间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和鞋,带好工作帽、口罩,口罩须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专用口罩,即N95口罩。接生、给新生儿预防接种和沐浴后须再次对房间进行消毒。

4 认真落实健康教育,严格探视制度

对在院的病人和家属讲解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知识,告诉他们该病是可防可治的,只要预防得当,可减少得病的机会。勤洗手,适时佩戴口罩,尽量固定陪伴人员,陪伴人员进出医院要走安全通道。控制探视人员的次数和数量,对探视者要求戴口罩进病房,对有“感冒”症状和发热者禁止探视。产妇喂奶前要洗手,若产妇体温高于摄氏37.5度者或有咳嗽、鼻塞等症状给新生儿喂奶时需戴口罩 。体温大于38.50C暂停哺乳。发热的产妇须住单独病房。作甲型H1N1的相关辅助检查,对孕产妇要争取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5 工作人员注意手卫生和个人防护

医护人员双手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往往较其他人群多,即通过医务人员的手污染不同的物体表面,患者再去接触这些物体,且通过这样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比空气传播更具有危险性,因此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2】据报道,【3】甲型H1N1病毒对乙醇、聚维酮碘敏感;对热敏感,560C30分钟可灭活。可见该病毒对常规的物理和化学消毒方法敏感,消毒效果好。而甲型H1N1流感主要是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所以工作人员在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前后都要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在为一个病人处置完后须用健之素牌手消毒剂消毒双手,然后再进行另一个操作。进病房和进行任何操作均应戴N95口罩。要求医务人员实行标准预防。

6 加强监督管理,落实工作责任

科室主任和护士长配合医院院感专职人员对科室院感工作进行督导,经常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证各项制度和措施的全面实施。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加强“慎督”修养,严格按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工作流程进行工作。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的、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传染病,随着冬天的到来,该病的蔓延范围越来越大,发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而孕产妇是甲型H1N1流感的高危人群,极易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旦感染极易成为重症病例。我们通过上述综合预防措施和完善各项制度,我院产科没有发生甲型H1N1流感的医院感染,这对今后甲型H1N1流感在传染病医院中的产科病房的防控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万彬,陈萍,付莉,等.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997-998.

流感的预防措施范文5

一. 在发现本场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之后我院立即行动,启动甲型h1n1流感防控预案,做好防控工作.

二.提高认识健全组织.

根据农场党委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会议精神我院领导迅速召开全员及基层医务人员工作会议.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及村卫生室疫情联络员.采取以加强疫情监测、重症病例发现和转诊、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在场散发病例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布置启动甲型h1n1流感防控预案的相关工作.

三.设立发热门诊,强化预检分诊制度。

认真贯彻《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设立发热门诊,做好门(急)诊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症状监测。预检分诊工作实行首诊负责制,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经过传染病知识培训的医师担任预检分诊工作。医生在接诊病人过程中,除询问病史、症状和进行相关检查外,还特别注意询问与疾病有关的流行病学资料,防止甲型h1n1流感流感病例的漏诊、误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按要求做好

个人防护及必要的消毒隔离。

四.加强人员培训

进行全员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使临床一线人员掌握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标准及救治原则,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医生传染病商情报告意识,杜绝迟报瞒报、漏报现象。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诊断治疗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切实增强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防控意识。

五.加强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积极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知识,在卫生院设立咨询台接受群众咨询,在农场、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粘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通过宣传增强了群众自我防护意识,消除广大人民群众对甲型h1n1流感的恐惧感,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抓好落实、控制疫情

1.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农场医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按照卫生部下发的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要求,发现流感样病例后,立即向场卫生院或防保科报告。场卫生院或防保科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医生会诊,不能排除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立即向场政府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于流感样重症病例,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高危病例,以及治疗期间发现的病情加重病例立即向场政府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病例救治:对于高危的病人,采取紧急的救护措施。做好重症病例早期发现和及时转诊的准备工作。

3.密切接触者管理: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居家医学观察,我院、防保科和村卫生室组织医务人员做好医学随访和体温测量。自10月20日**小学的**被确定为临床病例后,我院抽调专人到**小学,中学早晚两次进行体温监测,对出现的疑似症状坚持先隔离再确认的原则及时上报县疾控中心,由专家组进行诊断治疗。

4.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下,我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以及负责卫生防疫工作的人员积极参加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

5.我院、防保科指导本场内中小学、托幼机构等单位加强疫情监测和晨午检工作,对其他集体单位加强疫情监测工作。

6.我院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当地群众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六.积极发挥本院的专业能力,协助相关部门搞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工作。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做好医疗救治应急工作所需设施、药品器械、防护用具等物资的储备工作。在第一时间将药品送到发病的单位。共发放连花清瘟胶囊517盒,消毒液20箱、隔离衣11套、体温计100支,为疫情防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以上药品的使用进行了有效的追踪和指导。

七.控制医院感染,加强保护措施

严格执行传染病管理的规定,做好传染病报告和发热病人的监测,作到早发现、早报告、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根据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加强门诊病人管理,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流感的预防措施范文6

关键词:护理管理; 控制与预防; 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01-01

近几年来,我院医院感染科与护理部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加强护理管理,使医院感染得以有效预防与控制。现报告如下:

1加强领导,建章立制

1.1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我院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医院感染的监控管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领导下,建立护理部、护士长和各科监控护士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责任,充分调动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得以具体实施和顺利执行。

1.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内窥镜器械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法规和我院的具体情况,我院制定了适合本院实际的各项消毒、隔离、无菌制度等一系列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如手术室、产房、供应室等重点部门、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保洁监控措施、医疗废物管理细则等,并且根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上级有关文件要求不断完善。同时,制定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定期检查、监测、培训等制度。

2严格落实各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2.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考试培训根据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培训制度和护士培训计划,将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纳入护理人员“三基”培训中,对新调入护士、合同护士进行严格的岗前教育培训,并且每年对在职护士进行严格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复训。通过学习、考核,不断强化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提高护士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熟练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能力,以保证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2.2加强重点科室和人员的管理根据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制度,我院把手术室、供应室列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重点科室,产房、换药室、治疗室、ICU、新生儿病房、洗衣房等人员列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重点人员。在重点科室,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与区之间有实际屏障,人流、物流由污到洁不能逆行。对重点人员,加强培训与检查频度与力度,保证整体预防措施的实施。

2.3加强对高危因素的干预根据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制度,我院对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及消毒药剂及器械建立审批登记制度,必须购入和使用具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许可证并经卫生防疫部门监测消毒效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产品;定期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设施进行监测,确保各类消毒灭菌设施完好有效。确保各类无菌物品的灭菌效果。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做好外环境及医疗用品的消毒工作,一次性物品使用后,严格规范操作,及时毁形消毒,进行无害化处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处理,由专人携出病房进行集中终末处理,并交有关部门统一回收处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监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切断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2.4开展监督监测工作根据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定期检查、监测制度,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各项措施实施情况,定期检查,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改进工作,并督促各项制度的执行;护士长和监控护士每月进行消毒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科室感染质量控制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与处置,保证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确有成效。护理部每月对护士进行护理理论知识考试和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其中包括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医院感染等内容,考试成绩与奖惩挂钩,增强护士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意识,使护士能自觉参与医院感染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