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专业论文范例6篇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注册岩土工程师;勘查技术与工程;教学改革;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046-02

从2002年起,针对从事岩土工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施行了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注册岩土工程师从事岩土工程工作即执业的前提是:不仅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而且还得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证书》。

一、注册岩土工程师资格考试分析

目前,我国的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分两个阶段。首先进行基础考试,然后进行专业考试。基础考试合格,且符合工程实践的年限后,才能参加专业考试。

1.基础考试。基础考试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上午4小时、下午4小时,共180道选择题,总分240分。上午的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有120道单选题,每题1分,涉及11门课程:数学基础24题,理论力学基础12题,物理基础12题,材料力学基础12题,化学基础10题,流体力学基础8题,电气技术基础12题,计算机基础10题,信号与信息基础6题,建筑经济8题,工程法律法规6题。下午的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地下工程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有60道单选题,每题2分,涉及8个课程:建筑材料7题,土木工程测量5题,职业法规4题,地下工程施工5题,结构力学及设计12题,岩体力学与土力学7题,工程地质10题,岩体工程与基础工程10题。

2.专业考试。专业考试分2天进行,分别为专业知识考试和案例分析考试,考试时间均为6小时,即上、下午各3小时。专业知识考试的上、下午试卷均由70道选择题组成,其中单选题、多选题的题目数分别为40道和30道,分值分别为40分和60分,试卷满分为200分;专业案例考试的上、下午试卷各由30道单项选择题组成,考生从上、下午试卷的30道试题中任选其中的25道题作答,每题2分,案例分析试卷满分为100分。专业知识试卷包含8个课程,分别为:岩土工程勘察,浅基础,深基础,地基处理,土工结构、边坡与地下工程,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地震工程,工程经济与管理;案例分析试卷包含7个课程,分别为:岩土工程勘察,浅基础,深基础,地基处理,土工结构、边坡与地下工程,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地震工程。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为非滚动管理考试,属于开卷考试,考试时考生可以携带工程规范、教程等工具书进入考场。

二、现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参加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的考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二是勘察、地质类专业的毕业生,其中以后者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从人才培养前景出发,把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作为导向,改革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是必要的。

1.在现有的专业培养模式下,课程设置不够全面,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有限,达不到注册岩土工程师要求的知识面的宽度,造成学生的地质课程有所欠缺。

2.在现有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工程意识不强,实践动手能力偏弱,对毕业后从事岩土工程工作,快速适应注册执业制度非常不利。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生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的时间有限,实习安排不太合理,过程也不规范,造成实习效果不好,不能将专业理论与实际工程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1.调整专业培养方案。针对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要求的科目,调整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不仅要设置充足的地质学系列课程,让学生系统掌握充足的地质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力学课程的设置,例如:适当增加三大力学的课时,必要时增加适当的课程设计;专业课方面,在保证岩土工程勘察系列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地下结构工程、原位测试与检测、边坡及基坑工程、地震工程等课程。其次要拓宽专业知识面,报考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的相近专业包括煤田地质勘查、地质矿产勘察、采矿工程、矿井建设、应用地球物理及环境工程等,部分其他工科专业人员也可以报考。既然这么多相近专业都可以报考,那么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课程就可以设置一些相近专业的专业课,从而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2.注重工程实践。通过分析得知注册岩土考试特别是专业考试更重视岩土工程实践,因此有必要把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进一步向工程一些倾斜,完善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使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规范化、合理化,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在核心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中的案例分析真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分析、工程实践能力,既为以后的注册工程师考试打下良好基础,又可以增加实践环节,达到学以致用。也就是说,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的相关真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加强相应工程规范与职业道德法规的教育。应尽可能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相关的最新国家规范、地方规程及执业管理制度的课程或者讲座,对关键的条文要进行分析、解读。例如: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中,引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在基坑工程教学中,引入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在讲解教材的过程中,进一步给学生穿插讲解相应的工程规范,使得学生既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将工程规范应用于实际工程,培养学生养成设计计算时参照规范的习惯。此外,要开设一些重要的职业道德、职业法规课程,例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规定,给学生讲解一些职业法规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4.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有重大作用,应该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中,使专业课教师不仅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而且工程实践经验丰富,既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又具有注册岩土工程师的执业资格。通过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合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发挥其工程经验丰富的优势,提高教师的教学实习效果,大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的实施使得岩土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等工作更加规范,能更好地与国际岩土工程市场接轨,同时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通过对注册岩土工程师资格考试的分析研究,结合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现行培养模式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包括: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工程实践,加强工程规范及职业道德法规教育,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等等,从而为注册岩土工程师的培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人事部,建设部.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Z].2002-04.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地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内容;实习基地;实习考核

地质工程专业是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地质环境条件,并分析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形式,进而研究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的一门科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地质工程专业是地质学中的工科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野外实践教学在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防灾科技学院2003年设置工程勘察与工程地震专科专业,2006年设置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2013年设置地质工程专业。2008年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并与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一起以专业群的形式被批准为“河北省高等学校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力学、地质学和工程学专业基础,掌握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系统掌握工程勘察、工程地震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获得岩土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以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等领域相关工作岗位工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根据地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学生在大学期间要进行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相应的时间分别安排在大一、大二、大三的暑期和大四的第二学年。地质工程专业三年级的生产实习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在学习完“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动力地质学”“工程地震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基础工程”“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地下结构工程”“强震观测”“工程物探”“岩土工程设计”等专业课程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专业技能,把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重要实践。以下就地质工程生产实习教学内容进行介绍。

1.生产实习教学内容

地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本专业的一门集中综合实践课。该实习由地下结构与工程地质实习模块(2周)、岩土工程勘察实习模块(1周)、地震安全性评价实习模块(1周)、工程物探实习模块(2周)、基础工程设计实习模块(1周)和岩土工程设计实习模块(1周)组成。

地下结构与工程地质实习内容包括土体原位直剪试验、锚杆抗拔试验、混凝土与岩体模拟直剪试验、岩体承压板法静载试验、岩体点荷载实验、岩体平探头声波测试、岩体回弹试验、岩体松动圈声波测试、隧道净空相对位移测试及拱顶下沉量测、隧硐周边土压力检测、衬砌混凝土内力和变形监测、衬砌中钢筋应力检测、锚杆拉力量测、锚索拉力量测、土体分层沉降监测、隧硐周边土体内部位移量测、深部土体侧向变形监测、孔隙水压力量测、地下水位监测,使学生掌握原位测试的原理、方法、数据处理和工程应用。

岩土工程勘察实习模块实习内容包括岩土工程原位测试、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勘察报告编写。通过实习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方法、程序与步骤,并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震安全性评价实习模块内容包括使用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程序,通过划分潜在震源区、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选用合适的概率模型和衰减关系,通过分析计算,确定工程场地的抗震设防地震动参数。

工程物探实习模块要求掌握地震勘探和电法勘探的外业和内业的方案设计、现场实验和资料分析处理各项工作,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地震法、电法勘探各项工作的基础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并具备开展相关工作基本能力。实习内容包括地震勘探、地基常时微动、波速测井、小应变测桩、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的现场测试与资料处理。

基础工程设计实习模块要求学生在学完了理论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独立完成工程建筑物(构筑物)基础设计,以及对于承载能力不够的地基提出地基处理方案并完成方案设计。

岩土工程设计实习模块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解决基坑、挡土墙或边坡支护等岩土工程项目的分析与方案设计。

2.生产实习基地建设

地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中地震安全性评价实习模块、基础工程设计实习模块和岩土工程设计实习模块一般在机房(利用专业软件)和教室完成;地下结构与工程地质实习模块、岩土工程勘察实习模块、工程物探实习模块大部分试验需要在野外开展。考虑到每年生产实习依托工程项目不确定,以及实验设备远距离搬运安装困难特点,防灾科技学院在校园内自行设计并建设了大型地下结构与工程地质试验场,从而满足了生产实习的需求。该试验场在国内并不多见。该试验场包括地下和地上两部分,地下隧硐长50米,宽10米,设计了22个支硐供不同的试验项目使用,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地上部分的试验场地占地面积300余平方米;在试验场内设计了共5大类43项试验项目。这些试验项目能够满足“土力学”“岩体力学”“基础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地下结构工程”“地震工程学”“强震观测”和“工程物探”等课程野外实验的要求。同时,也能满足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和地质工程专业的部分生产实习实践教学要求并能开展地下结构的抗震试验和岩土体原位试验研究工作。

本试验场2010年着手设计,201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设计的试验项目如下。

(1)土体与地基基础试验项目:①土体静载试验;②土体原位直剪试验;③基桩低应变测试;④桩基静载试验;⑤波速测井;⑥复合地基静载试验;⑦标准贯入试验;⑧锚杆抗拔试验;⑨钻孔旁压试验;⑩动力触探试验;11静力触探试验;12地脉动测试。

(2)岩体与硐室检测试验项目:①承压板法静载试验;②狭缝法岩体变形试验;③混凝土与岩体直剪试验;④混凝土平探头声波测试;⑤模拟围岩松动圈测试;⑥岩石点荷载试验;⑦模拟岩体平探头声波测试;⑧隧硐超前地质预报;⑨岩体回弹测试;⑩混凝土回弹测试;11衬砌完整性检测。

(3)硐室与土体监测测试项目:①隧道净空相对位移测试及拱顶下沉量测;②隧硐周边土压力检测;③衬砌混凝土内力和变形监测;④衬砌中钢筋应力检测;⑤锚杆拉力量测;⑥锚索拉力量测;⑦地表面土体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⑧土体分层沉降监测;⑨隧硐周边土体内部位移量测;⑩深部土体侧向变形监测;11孔隙水压力量测;12地下水位监测。

(4)地下结构检测与强震观测项目:①地下结构完整性检测;②地下结构动力响应测试;③地下结构抗震性能检测;④强震竖井观测台阵;⑤ 强震地下结构观测台阵。

(5)硐室地质现象观测:①断层观测;②硐室节理裂隙统计;③硐室素描和硐室展示图绘制。

3.教师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防灾科技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现有专职教师 22 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5 人。返聘工程地质专业退休老教授为实习教师和青年教师导师。老教授一方面审定生产实习的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和教学任务书等教学文件,另一方便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培养,促进以老带新。学校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定期选派教师到知名高校和企事业单位进修和实践,掌握相应岗位实践技能。学校与多家生产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为兼职教师,参与实习工作的指导,充实加强实践师资力量。

4.考核机制

第一,实习纪律考核,是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出勤率、实习态度、动手操作等的考核,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只有亲自动手操作仪器、记录数据、处理数据,才能真正掌握整个实验各个环节。通过实习纪律考核可以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实习。

第二,实习图件和报告考核,即对学生每一模块实习结束后,完成的实习图件和实习报告给出成绩。

第三,答辩考核,即在生产实习结束后,学生针对实习内容进行总结汇报。通过答辩考核,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系统掌握生产实习内容的程度,以及应用专业知识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另外还可以锻炼学生理清思路、总结汇报、讲演的能力。

5.结语

本文从生产实习教学内容、实习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实习考核机制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防灾科技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三年级生产实习教学内容。根据2014年、2015年的生产实习情况,表明教学效果良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学生感性接触各个试验环节, 理论联系了实际;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③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学生根据试验数据开展分析,又一次运用理论知识,又一次从实践到理论,完成了理论―实践―理论知识体系循环,学生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虎杰,易发成,高德政.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0(04).

[2]巩 伟,张 生,陈 松,等.应用型示范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宿州学院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4(02).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岩土勘察;岩土工程技术;现状;应用

伴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各类岩土工程项目飞速发展,在技术和管理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岩土工程技术而言,岩土勘察在技术上存在着显著的优势,意义和作用重大,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面临着相应的挑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的深入研究和解决。

1岩土勘察的重要性

在我国,地势广阔,岩土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也使得岩土工程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问题。在岩土工程建设中,岩土勘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针对一些常见的地质问题,如滑坡等进行预防,减少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减少地质灾害的影响和危害。同时,也可以为岩土工程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确保资金到位,工期合理,质量可靠。通过施工前的岩土勘察,可以对施工的难度进行准确判断,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应影响,从而确保岩土工程的按期保质完成[1]。

2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现状

(1)技术落后勘察技术落后是当前岩土工程技术中存在的最为关键的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黯淡,因此高校中专业录取人数少,许多学生在报考时也刻意避开,加上相关部门对于勘察人才不够重视,使得岩土勘察工作缺乏活力和人才的补充;二是关注度不够,当前,相关部门对于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缺乏足够的重视,资金投入少,导致岩土勘察技术存在很大的滞后性,无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勘察需求。

(2)人才缺乏从目前来看,在许多高校,都没有设置岩土勘察相关的专业,或者即使设置有相应的专业,也没有重视,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实践,导致学生往往只是了解一些岩土工程勘察的皮毛,缺乏实践能力,导致了就业困难,而就业难度大又成为学生不愿意选择相应专业的主要原因。对此,应该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改变专业课程设置,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2]。同时,相关部门也可以对员工进行进一步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通过更具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策略,实现人才储备,推动岩土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3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当前,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有一些比较先进高效的勘察技术,这里对其进行简单分析。

(1)浅层分辨反射波技术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的介质波存在不同的阻抗差异度,因此,当反射波进入地下介质面后,会出现显著变化,尤其是在遇到强度相对较大的介质时,反射波的振幅将会大大降低,结合相关资料,对波幅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确定各个标准反射层的层次。在向下传播时,波会存在相应的层次分解,从而产生反射,反射波可以被专业的勘察仪器接受和记录。在经过不同的介质时,反射波的传播路径、波形以及强度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可以由此对地层以及岩石的性质进行判断,达到预期的岩土勘察目标。与其他技术相比,浅层分辨反射波技术的优点在于波长短、横波波速低、分辨率高,而且在不同的介质上也不会出现巨大的转化。

(2)多道瞬态面波法多道瞬态面波法主要是利用波的特性,进行相应的勘察工作,其基本原理是结合岩土物理性质与波的扩散和速度的相关性,对岩土的各种参数进行判断,从而得到相应的勘察数据,为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参考。相比较而言,多道瞬态面波法的优点众多,不仅不需要钻孔,也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适用范围非常广。实际上,多道瞬态面波法与浅层分辨反射波技术存在很多的相似点,都是以波的特性为基础,前者能够获得岩土的物理性状,分析岩土本身,后者则可以从波的层面上对岩土参数进行计算,各自都存在相应的优势[3]。

(3)高密度电阻率法这种勘察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大量信息的存储,可以实现信息采集的自动化以及信息处理的高效化,还可以利用图像,将信息直观地显示出来,结合专业的计算机软件,能够确保图像的成功合成。在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岩土勘察时,应该大致了解勘察现场的具体情况,以确保勘察的有效性和勘察结果的准确性。结合外业勘察得到的各种数据资料,利用电阻率成像,可以对现场岩土地质的剖面图进行绘制,结合岩石起伏的电阻率曲线以及岩土层的电性差异,可以得到岩土的整体形态布局。

4结语

总而言之,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能够为岩土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推动岩土工程的快速发展,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对岩土勘察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持续创新,促进我国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魏以顺 单位: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油田工程服务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赵福滨.浅析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现状与发展[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4,(7):300-301.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监督、岩土工程

1 任何岩土工程设计和治理必定有多个“过程"

岩土工程设计和治理必须经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等阶段。那么岩土工程的每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到底应该由谁来对岩土工程设计和治理负起“全过程”的监督工作呢?按照目前的建设管理体制,似乎都是托付给整个工程建设项目(或分部项目)的经理和总工来完成的,尤其是总工难辞其咎,担子实在很重。

因为,项目总工不一定对岩土工程十分精通。岩土工程的勘察是交给勘察单位进行的,但设计是由建筑设计部门完成,可设计部门又往往缺乏专业岩土工程师,这样岩土工程设计一般就只能由设计单位自己组织力量来完成。至于后续的岩土工程施工、监理、运行管理则更是没有固定的岩土专业人员贯到底来负全责。这种体制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弊病和不良后果。因为,岩土工程的每个实施阶段中,主管的总工程师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个接着一个的“过程”的产生、发展和转化。大量的勘探、试验、现场测试、观察、理论探索、分析计算、设计、对施工跟踪监督,掌握动态和实践效果,工程检测、工后监测、运行管理中的反馈分析和总结等均是十分庞大、复杂、丰富的系统工程,设计总工和手下的设计人员不可能都身临其境,实际参与。因此,贯穿于整个工程各分阶段的过程中的岩土工程有关问题就可能缺失一个人或一个小组的始终监督了。

这一体制可能导致这样的一种状况:勘察单位的岩土工程师不能参加岩土工程设计真刀真枪的实践,仅仅在岩土工程勘察研究报告中提出某些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而设计单位的主管总工要全责地负起整个工程中有关岩土部分的设计计算工作。当然,设计单位有少量的结构工程师特别爱好岩土工程专科的理论和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比较普遍的情况下,大都是由结构工程师兼搞岩土工程设计了,偶然咨询一下岩土专业人员,以满足设计文件的完善为限度,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监督岩土工程各阶段的全过程。往往从施工阶段开始后,现场不出什么大问题,设计总工是不大会过问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的。现有的监理制度又没有要求对岩土工程专业内容专门设置岩土人员的岗位,大都是全专业兼职的。

所以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目前的体制对岩土工程设计和治理来说是有缺陷的。它导致对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治理的“全过程”缺失监督。

2 岩土工程实施过程中任何程序、任何步骤都不能忽视监督

人类对岩土材料的工程力学性质认识深度还很有限,存在着大量定性的问题,悬而未决。企图越过“定性”阶段而直接进行“定量计算”,其结果往往差强人意(即往往算不准,有的计算实际上是马后炮-一后注)。我认为,岩土工程的最大特点是各项工程的“个性”都太特殊,有的还太复杂、太易变。这三个“太”字就决定了岩土工程师职责的艰巨性。我们每当面临一项工程的咨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事故分析处理等任务时,既要谨慎小心,周密思考,又要果断决策,雷厉执行。这两者要结合得好,就一定要做到“三勤”,即在决策前要勤侦察、勤思考,该工程的三“太”表现何在,唯恐疏漏,诊断失误;在工程实施中要勤跟踪,注意事态发展,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后续施工;在建成竣工后要勤总结反思,积累经验。现在普遍的毛病是:常常对具体工程的个性了解不深,用共性手段去解决个性的问题,这是十分危险的。再者,信息控制和总结反思也常常被忽视,这样就更增添了盲目性。”

这段话仍然坚持原来的观点,至今不悔。这段话的核心就在于:强调整个岩土工程实施全过程中都离不开一个“勤”字。任何一个程序、一个步骤都不能轻视忽略,即使是稍纵即逝的因循苟且、轻率臆断都必然会招致失误、甚至灾难。

3 不轻言“倾向性问题"。注意用“三勤"来防止倾向

希望针对岩土工程当时存在着的倾向性问题作一些评论,以便能合作发表一些带有全局性、前瞻性、引导性的文章,目的是为了整肃岩土工程学风,避免工程建设事业遭受更大的损失。我当时感到十分为难,因为我吃不准到底当时我国岩土工程事业中主要的倾向是什么?是保守主义还是冒险主义?是教条主义还是经验主义?是唯理论占上风还是唯象论占上风?是主观唯心论统治还是机械唯物论盛行?

我觉得,从事岩土工程多年的科学工作者,正是由于岩土工程中存在着大量不可知因素和难以预测的环境变数,心理上总认为偏安全一些为好。但是,这种心态不太可能发展成为“保守主义倾向”。在我国,现实的建设市场条件下,立法执法尚不够严谨严厉,漏洞尚多,施工质量控制制度化还有待加强,加之经济因素的干扰,工程事故的发生仍不绝于耳。其中尤多与岩土工程地基基础有关的事例。因此,不能认为岩土工程事业已出现“保守主义的倾向”。至于有的人为了擢取私利,故意层层加码,哄抬造价,桌面下操作则也绝非“保守主义倾向”问题,那是犯罪!

要论倾向,我仍然坚持认为:当前或轻或重地存在着“盲目主义倾向”,例如:岩土工程勘察力度不足(有的归咎于业主),质量不高,技术水平不高,数据资料不充足符实。对岩土性状的内在机理的研究不深不透。过份追求仿真模拟计算方法的现代化,而同时又臆断地择取参数、系数。为了急于解决岩土工程问题,又偏重于用唯象论的方法来判断决策,有着“跟着感觉走”之嫌。施工中又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对于已付诸实践的工程之总结提升又往往片面强调缺乏人力、财力、时间等理由,抓之不力甚至不抓。例如,许多城市年年雨后春笋般地增建高楼,如今虽已林立入云,却没有统一规定:所有项目必须持续积累工后沉降观测若干年,致使宝贵资料失之交臂,实在痛心。所以形式上似乎宁可偏于保守安全些,而实质上心中无数,仍然是“盲目性”作怪。设计再保守,仍然难免不保险。

这方面经验教训实在太多了。有的地基加固措施,貌似为了增加安全度,实则反而破坏地基。如纠偏工程中,不少单位向重量很大的倾斜房屋地基内部的淤泥中灌注水泥系浆体,美其名日“灯泡效应”,结果愈纠愈偏;又如淤泥地基上填方施工修筑土石坝或尾矿坝,过严地控制所谓填方质量(低含水量、高干密度和提高夯击压实功能),结果上脆下软,致使填方体底部开裂,边坡滑移,甚至使坝体连带地基“开膛破肚”;又如,中密以上的砂基中打(压)人预制桩,强调压桩力和压入深度“双控”到位,结果是大量桩被打(压)破碎,折断了还不能到位;又如,在软土地基中打入刚性桩的同时对桩间土打插塑料排水板,企图同时加固软土和利用刚性桩承载力,结果导致软土沉降,桩负摩阻力增加,而桩顶附近出现大量孔洞,桩顶向上刺人上铺褥垫层,土工格栅拉断撕破,地基沉降加剧(应该懂得时空观理论,两种措施非跳开空间和跳开时间实施不可一后注)。等等事例不一而足,这些事例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所以,一个倾向可能向另一个倾向转化,一个倾向也可能掩盖另一个倾向。还是少谈“倾向性”问题,少开口水战,大家还是多干一些实事为好!

我仍认为:前面所讲的“三勤”,即“勤侦察思考、勤跟踪反馈、勤总结反思”是解决防止不良倾向发生和发展的良药。

4 实例的启示

岩土工程实践中,既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误与挫折的磨难。其中一些深刻的教训对我有着“振聋发聩”的刺激作用,有的是被人误导,也有因自己主观上的疏忽和错误所致。下面列举事例。

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必须正确解读诠释,多提几个问号每一项岩土工程一般都规定了不同分级的岩土工程勘察阶段,设计单位还必须对不同功能的工程提出相应的勘察工作要求。但是业主与设计单位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常会有不同的认识,常会因经济成本问题意见相左,甚至还影响到勘察单位的选择。因此往往出现勘察工作量不足,成果质量不高甚至作伪造假的现象。矛盾、误判、差错常有发生。工程设计者应该对成果精读细析,不轻受误导。

更重要的是,设计负责人必须对岩土工程理论及勘察业务加强“充电”使自己日臻精通,不能停留在对规范标准条文的熟读背记上,关键是应用得正确恰当。事实上,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上部结构条件往往不是规范、标准所能全部囊括的。另一方面,规范的编制、修订、更新都必须与时俱进,正是依靠大量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和丰富积累,才能使规范、标准向前不断发展。

事实上,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还存在诸多矛盾仍未解决,聊举数例说明:例如,软土地基处理后,地面的荷载板试验(PLT)成果是否能真实代表大面积工程地基的承载力 ?又如三种不同的三轴试验(UU、CU、CD)成果能否真切代表不同工况下地基土的强度指标参数,更是复杂难判。尤其涉外工程中,多国规范条文不同,试验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致使多家鼎立各执其理、争执不断。又如对不同原位测试成果的互相印证,公式互推,深度影响校正等问题的认识更是奠衷一是等等。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范文5

逆境中长大

殷建华教授的人生经历了曲折、艰苦和成功的喜悦。殷建华教授出身于湖北省崇阳县白霓镇。白霓镇是鄂南因桥而兴的湖北古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邑商熊白霓为方便百姓,捐资建桥于高堤河上,为铭善举,故以“白霓”命名,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白霓文化深厚,景观璀璨,是中国民间艺术――提琴戏之乡,广泛流传民间叙事诗《钟九闹漕》的产生之地。1977年在该镇大市出土的商代铜鼓,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成为崇阳古代文明象征。1979年,治内出土的兽面纹提梁卣是青铜艺术瑰宝,镇西南金城山上有宋太史黄庭坚读书的遗迹――金城墨沼,为“崇阳古八景”之一。建于后唐和宋代的崇阳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石枧堰,远陂堰,至今已越千年;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陆逊曾屯兵金城山;清朝晚期,太平天国将士与清军血战歇马山。建于明清时代的石板街,全长317米,青石路、朱大门、马头墙、斗拱楣,雕栏画柱,檐牙高啄,古朴黄雅,巷道曲折,斩纫巳,是中华传统民居之宝贵遗产。

殷建华教授小时候,在石板街上古色古香的居屋长大。他在镇上就读于白霓小学,1968年底随母亲李凤仪和哥哥殷建国从白霓镇下放到堰下乡第一生产队务农,便在这里上金城中学,之后去白霓高中上学,1975年高中毕业后回到堰下乡第一生产队。他在农村种过田,在大市渡槽工地当农民工,之后到青山第三级水电站工地指挥部当文宣员,直到1977年冬季参加“”后的第一次高考,考上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并入重庆大学)。

刻苦学习

批判性思维 创新性实践

殷建华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水港系读航道与港口工程专业,以优秀的成绩于1981年底毕业,同年考上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从师于中国著名的岩土力学袁建新先生、袁先生1948考入土木系――1952年获学士学位。1956年入美国路易维尔大学土木系,1957年获硕士学位并受聘于美国波音飞机公司任副工程师。1958年底,袁建新先生通过印度驻华盛顿大使馆与中国国务院取得了联系,他冲破了重重阻挠,终于经香港于1959年元月抵达祖国。

殷建华在导师袁建新教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他的硕士论文《土的非线性剪胀应力-应变模型》。他指出了当时非常流行的用于土石坝和地基有限元分析的邓肯-张非线性应力-应变本构模型中的缺点:此模型不能描述土的剪胀性和剪缩性。由此,殷建华提出了新的土的非线性剪胀应力-应变模型,作了试验验证,并将新的模型用于土石坝和岩土工程限元分析计算分析。

硕士毕业后,殷建华留在武汉岩土力学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作为“”后培养的第一批硕士生和年青研究人员,他参加了“”后的第一次全国土的剪切强度与本构关系会议。会议在湖北省武当山附近的老河口市召开。在会上,殷建华组织青年论台,积极发言,受到老一辈的欢迎与肯定。

1986年9月,殷建华通过考试与挑选,得到中国科学院的奖学金,被公派到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土木系攻读博士学位。在曼尼托巴大学他所有学的总共6门课,取得3个A+和3个A的优秀成绩,是班上第一名。由此,他得到大曼尼托巴大学外国学生奖学金。他的博士学位研究是在著名的James Graham 教授指导下完成的。James Graham 教授曾任加拿大岩土工程学会主席和加拿大岩土工程刊物的主编。殷建华博士论文题目是《土的时间有关的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对于土的时间有关的应力应变特性的建模研究是一个活跃的有着长期历史的研究领域。早期的研究得追溯到十八世纪的Maxwell的流变模型和Kelvin的流变模型,许多中国学者在这个领域上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先前的工作或模型都有一些局限性。殷建华基于前人的工作、科学原理和对土的蠕变行为的基本理解,建立了一个新的一维弹粘塑性本构模型,即非线性流变模型,是对线性的Maxwell的流变模型重大发展。该模型描述了土在一维任意荷载条件下与时间有关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模型被试验数据验证并用于固结分析中。殷建华教授归纳和阐述了一个重要的土的蠕变特性,即土单元的蠕变率仅与应力-应变状态有关,而与加载路径(或加载历史)无关。该模型在提出之后又进一步得到发展,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他只用了3年7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博士学位课程与研究,取得博士学位。当时在土木系,他是最短时间内取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博士毕业后,殷建华博士在加拿大东海岸一顾问设计公司工作两年多,后在一研究中心工作两年,于1994年来到香港一顾问设计公司工作,1995年9月加入香港理工大学,从助理教授,副教授,到2002年成为正教授。

殷建华教授现成为香港屈指可数的专业人士、工程师。他的人生之路真实地写满了努力与奋斗!

人们都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殷建华教授的人生恰如其分地演绎了这句话的含义,从而给我们一个有力地启发――做事情也好,做学问也罢,最重要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坚持选择,并拿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的勇气!

而这,对于当下那些在生活面前彷徨无助,甚至开始困惑于自己专业选择的年轻学子们,尤其有值得思索的意义。

努力成材学贯中西

2004年7月19日。这一天,殷建华教授应邀回到他曾经读硕士和工作过的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为该所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作了一场题目为“岩土工程发展过程研究方法、经验总结和个人体会”的学术报告。报告中,殷建华教授从土力学的发展过程、个人的求学经历、生活家庭的变化情况等几个方面向该所在座的师生们作了生动具体的介绍,并号召学生们抓住现在的好机会,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作为香港理工大学教授,知名的岩土工程师,殷建华教授经常应邀前往各高校作学术演讲或者学术报告,往往能够在高校引起强烈的反响,达到增进友谊、扩大共识、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的学术交流目的。但是,在中科院岩土所的这一场学术报告,带给学生们的意义却全然不同。

在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学子们的心中,除了在学术的交流中增长见识外,他们的心中更受到一种精神的激励,情不自禁地升起对上进的强烈渴望,因为为他们作学术报告的那一位教授,曾经就是他们的校友――1984年的硕士研究生。殷建华教授于2002年被聘为武汉岩土所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兼职研究员。在殷建华教授的心中,对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是充满了感情,所以这样一场学术报告,他将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学术结合在一起,浓缩了自己这一段学术生涯的风雨历程。那就是,从求学起,殷建华教授就一直用“努力”诠释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如同他自己所说:“人的一生,全靠自身努力,唯有努力不懈,才能成功。”

纵观殷建华教授的求学经历,从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字面上一切一帆风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是要付出许多努力和汗水。

殷建华教授在大学时选择的专业,就是岩土工程。而岩土工程是一门很博大、很深奥的学问,以大学有限的知识面,去探索里面的奥秘,显然是很艰难的。因为一个系统的科学,就好像源头活水,支流旁支驳杂,衍生出很多很细的专业,让人难以一一追根寻源。殷建华教授坦白说:“在进大学之前,对于这个专业,其实我不大懂。”

但是进了这个专业,真正了解了这个专业博大的系统之后,殷建华教授也依然是坦然面对,在研究生专业的选择上,依然是选择岩土工程,只不过,这个时候经过大学的系统学习,对这个专业有了一个一般的了解,殷建华教授因此朝着专业细化地方向发展。对此,殷建华教授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好像建房子,不是一家两家公司,也不是一个两个专业就可以做出来的。建房子,除了地基和结构,还涉及到建筑学、机械工程、通风等一系列的学问。”

有人说,学习是一颗辛苦、无味的种子,埋藏在你人生路上,你只有用汗水浇灌,才能结出美味可口的果实。的确,在一般人心中,岩土工程这样的专业,每天要与数据打交道,时间长了会觉得索然无味,失去学习的兴趣。殷建华教授在选择武汉的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之后,也是有过一阵子的迷惑,因为专业的细分远远不是大学时候所学可以比拟的。但是殷建华教授很快爱上了自己的专业,在他看来,这个专业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并不是很抽象,因此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他并没有觉得枯燥。或许是抱着这样的学习心态,加上自身刻苦的努力,殷建华教授取得了自己的进步,取得了让别人看得见的进步。因此在拿到硕士学位之后,得到中科院的选派和奖学金前往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

努力付出往往和收获成正比。在加拿大留学的日子,殷建华教授不负众望,拿到了加拿大 Manitoba 大学优秀外国学生奖学金,所有功课都是班上第一名。之后,殷建华教授顺利地拿到了博士学位,成为一名学贯中西的专家学者。而对于许许多多正在求学的学子们来说,殷建华教授的这一段求学经历,却如同一盏明灯,驱散了那些学生心中的迷惘,激励着学生们努力、努力、再努力。

传道授业不懈求索

古人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我们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古到今,教师这个职业都是高尚的,受人尊重的。作为一名学贯中西的专家学者,殷建华教授最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教师这个位置上,值得人尊敬。

选择在香港理工大学任教,殷建华教授并不自恃学问高就傲物,而是从低做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对自己负责,也对自己的学生负责,从助理教授很快升到了副教授,随后又在2002年升为正教授。

职称的飞快提升,是香港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名牌大学,对殷建华教授最大的肯定;而殷建华教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将自己的专业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当初,获得博士学位后,殷建华教授并没有急于回到国家,而是在加拿大东部城市的一个顾问设计谘询公司和一研究中心分别工作过两年。而移居香港后,也在一个顾问设计谘询公司工作接近一年。可以说,这几年的工作经历,使得殷建华教授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地印证,也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更增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更为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授打下了良好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

据了解,殷建华教授所指导的两大学生毕业论文连续两年 (1999-2000年, 2000-2001年)被香港工程师学会评为第一名,并得到奖金和证书。殷建华教授介绍说:“我们对教学很重视,也重视跟学生沟通。我们学校教学有一整套系统,很完善,也很出色,所以本科生从我们这里毕业都很有收获,在社会上也很有改变。”

优秀的教师,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但本质上,殷建华教授也是一名优秀的学者。他担任高校联工程师联合会主席,将香港高校的许多工程界的朋友,汇聚在一起,在专业的碰撞间,实现联会对香港、对国家更大的贡献。

可以说,殷建华教授是国际岩土力学界十分活跃的青年专家学者,目前不仅担任国际岩土力学计算方法与进展学会副主席、国际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及地面岩石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及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香港力学学会委员等职务,同时还担任《加拿大岩土工程》学报副主编、国际《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主编之一,美国《国际岩土力学》学报编委、国际《海洋地球资源与岩土工程》学报编委、《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编委、《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岩土工程界》编委、《结构工程进展》国际杂志编委。

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学术的同时,殷建华教授也有自己的学术研究,在科研上取得丰富的成果:首创性地给出等效时间定义和土的一维、三维粘塑性模型,并应用于土体完全耦合的固结分析;首创性地将Timoshenko Beam Model用于土工布加筋土地基模拟;提出有排水板和用非线性土的本构方程(维弹粘塑性模型)完全耦合的固结分析的有效的有限元方法;首创性地将填海造地工程和土的固结理论及分析与互联网结合。

其中,殷建华教授取得4项专利,出版了2本专着和编辑了3本书籍,发表了300多篇学术论文, 其中102篇学术论文在国际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的科学期刊(Journals in Science Citation Index )上发表。

现在,殷建华教授硕果累累,荣誉满身,却依然在学术的海洋里扬帆远航。作为学者、专家、教授,他对年轻人寄语:成功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奋斗,尤其在年轻的时候要做到最好。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岩土勘察 问题改进具体对策

中图分类号:U46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岩土勘察的定义是指对工程范围内的地质,岩土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然后编制文件和报告。它的具体工作主要有:通过对工程场地的地质进行测绘和勘察,对岩土进行取样测试,分析工区范围内的岩土条件,从而对岩土工程中的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判别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它的主要任务与目的就是为岩土工程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岩土地质资料,确保工程的有效规划与安全进行,同时保护周边的地质环境。

岩土勘察为工程设计与建筑施工提供了最基本参数,是岩土工程开展的关键环节,它的评价报告对工程的价格预算以及施工的安全程度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若岩土勘察的不够准确,勘查质量不达标,将对整个工程的进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由于勘察对象是在相当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的岩土,它的成分相对复杂,可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岩土勘察工作要做到相当细致,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岩土勘察报告的编写要严格把关,分析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认真拟定各个阶段的勘察部署计划,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结合各种勘察方法理论做出客观的评价。

1.岩土勘察常见问题

1.1勘察报告和勘察方案的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的前期准备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前期的勘察报告缺少全面的资料准备。勘察报告的准确评价能够确保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指导性作用,它能让勘察人员明白地质环境,了解具体结构。但是在当前的很多岩土勘察项目中,勘察报告的编写根本达不到要求,既没有具体的写明各种地质因素,对勘查工作的开展也不具备针对性。有的单位甚至连勘察报告都没有,具体的施工操作只是根据技术人员的经验以及当地人的简单描述。另外,前期工作中还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选择基础方案不明智。按理来说,在选择基础方案时应该综合考虑不同范围的岩土情况以及地质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何一种因素的忽略都可能导致勘察工作出现错误。但是当前许多勘察单位的分析人员为了方便,并没有研究多个可行合理的方案,粗略简单的勘察方案给后期工作带来不良的效果。

1.2技术工作人员的问题

各种技术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对岩土勘察的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他们的上岗作业必须严格把关。但是目前专业的勘察技术人员储备不足,大量技术人员并没有经过岗前的专门指导,对岩土勘察的技术方法理论没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甚至某些勘察公司居然为了节约开支而省去了专业的培训,或者直接招聘一些根本没有接触过勘察的民工上岗作业,还让他们担任关键岗位。因此由于这民工缺乏专门的技术学习,加上技能素质低下,在实际的野外工作中就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降低岩土勘察工作的效率,甚至引发不必要的问题,同时工作质量也得不到保证。而大多数勘察公司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使岩土勘察工作困难重重。

1.3勘察技术的问题

当今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就目前的勘查技术和勘查设备来看,根本满足不了岩土工程的需要。很多勘察单位的勘查设备过于陈旧,勘察手段相对传统。因此出现具体作业受到局限的局面。同时,许多勘查技术人员没有全面了解勘探设备的使用导致勘察手段选取不合理,例如对勘探取土器的一般规格的不了解导致取样方法出现错误。另一种比较普遍的就问题就是对勘探点进行随意布置,并没有严格按照具体操作守则。例如有些地区大范围的没有设置勘探点,而有些地区的勘探点设置相对密集。

2.岩土勘察改进对策

2.1加大勘察监管力度

岩土勘察的市场监管强度明显不够,因此加大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势在必行。勘察单位必须不断完善勘察工作的质量监督,相关政府部门也需要认真执行对勘察市场的监管职能,使岩土勘察能够有效合理的进行。加大监管力度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首先要认真审查勘察前期的勘察合同以及必要的勘察纲要,防止有些单位的工作做得不到位。第二点措施主要体现在勘察现场的具体监督上,防止现场工作人员为图省事,工作偷懒,出现取样不合格,打孔不深等问题。对最后勘察报告的审查也不容小觑,必须对勘探中记录的各项数据和评价结论进行一一审查,防止勘察报告肤浅简单,没有进行全面的分析。勘察监管能否有效执行对勘察行业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必须认真做好以上三个方面的监管,这需要勘察公司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

2.2强化技术培训

对以上存在问题的分析可知,我国岩土勘察工程诸多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岩土勘察技术人员的缺乏引起的。另外,现场操作的技术人员都不同程度的缺乏岩土勘察的理论知识,全凭多年的工作经验作为理论支撑。因此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减少勘察问题的出现,强化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刻不容缓。必须通过系统全面的岗前培训切实提高岩土勘察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可以通过经常性的开展部门会议进行内部的技术交流,邀请行业先锋来单位举行学术讲座,开设计算机课程等具体措施来开阔技术人员的视野。另一方面,也要使勘察公司的部门主管意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只有首先保证了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才能确保勘察工程的顺利进行。

2.3重视地区性勘察

我国拥有辽阔的地域范围,在相当长时间的地质时间内形成的地质环境也十分复杂,地下的岩土情况自然也具备相对复杂的特点。因此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不能只局限在某一个地质范围内,也不能只依据具体施工范围内的勘察报告。 必须全面考虑工区范围及周边地区的地质影响,逐一考察,进行区域性的勘探,然后在进行统一的分析评价。确保能全面准确的掌握勘探地区的各种地质影响因素,最大程度的发挥岩土勘察作用,保证项目的安全进行。要真正做到重视地区性勘探,就应该提前拟定区域性勘察规程。岩土勘察执行全国统一的勘察规章制度。这项规定是在总结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质特点以及多年的勘察实践成效之后形成的,很有区域性的指导作用。但是我国具有地域宽广和地质环境复杂的特点使得在具体情况下部分地区的勘探可能不能依照勘探规程,具体实施起来会有所困难。因此,重视区域性的勘探研究,拟定地方性的法规对合理有效的岩土勘察具有深远的影响。

3.结论

岩土工程的首要工作就是岩土勘察, 是基础中的基础。同时岩土工程勘察需要不断改进技术,投资费用相对就会高。因此,在进行岩土勘察时需要不断的学习勘探理论和技术章程,提高专业技能。在实际的岩土勘察中,对勘察资料的分析和评价要全面深入,确保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要认真细致的开展每一项工作,尽量避免问题的出现,制定详细的预案,一旦出现问题,做到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以改正,不断地总结提高,在实践中累积经验。

参考文献

[1]陈志芳. 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 建筑设计管理, 2012 (12): 56-57.

[2]高颖, 袁玮苓. 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剖析[J]. 中国房地产业: 理论版, 2013 (2): 334-334.

[3]陈成涛. 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分析[J]. 城市勘测, 2013 (3): 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