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范例6篇

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范文1

嫦娥奔月指的是兔子,因为陪在嫦娥身边的动物是玉兔,所以这里指的动物是兔子,嫦娥奔月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讲述嫦娥偷吃仙药飞上月球,从此与丈夫羿天地相隔的故事。

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山海经》中古天帝——帝俊的女儿、后羿(大羿)之妻,其美貌非凡,本称恒娥(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称嫦娥,又作常娥。也有称其姓纯狐,名嫄娥。

神话中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

在东汉之前,无资料明指嫦娥与羿是夫妻关系,《归藏》对照卦象解释可能为夫妻。直到高诱注解《淮南子》才指明嫦娥是后羿之妻。在部分民间传说中,将嫦娥与道教神话的月神太阴星君合并,尊称为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作女像。

(来源:文章屋网 )

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范文2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吴刚伐桂

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范文3

关键词:社会文化;社会风貌;生死观

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友好交流的不断加深,关系密切却又存在很大不同的中日文化传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学术界对两国文化的比对研究也越来越多。对于日本的物语之祖《竹取物语》,有学者将其与我国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进行了对比分析。比如,李海蓉在《中日“奔月”神话比较研究》一文中,从探究中国嫦娥奔月传说对日本《竹取物语》影响的角度,对两者相似之处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探讨,最终揭示了中国的文学作品的母本对日本作家的深层影响。赵虹的《与的比较研究》认为《斑竹姑娘》是《竹取物语》的原型,也肯定了汉文学对《竹取物语》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竹取物语》与《嫦娥奔月》的对比分析,来探究中日两国在古代社会文化方面的不同之处。

一、故事简介

《万叶集》第16卷中已有《竹取翁歌》,“歌序”云:“昔有老翁,号曰竹取翁也。此翁季春元月,登丘远望;忽值煮羹之九名女子,白娇无俦,花容无匹。”讲的就是竹取翁与九命仙女相会的故事。虽然与《竹取物语》不存在直接的关系,但可以推测出本来是存在类似“竹取翁歌”那样为数不少的“竹取翁”的故事的。

《竹取物语》成书于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故事大致分为化生、求婚、升天三部分。一位伐竹老翁在一棵闪闪发光的竹子中发现了一个女婴,并带回家中抚养。不就女婴便长成为一位貌美绝伦、超凡脱俗的女子。因其容貌之美能使满屋生辉,故取名为“辉夜姬”(又有译“赫映姬”)。许多王公贵族子弟前来向她求婚。她许诺会嫁给能寻得她喜爱宝物之人,可是这些求婚者都失败了。后来,天皇想凭借权势来强娶她,便用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来诱惑伐竹老翁,也遭到拒绝。原来,辉夜姬本是月宫中人,因犯错被贬至人间,待惩罚期满后,便会在中秋月圆之夜回到月宫中去。天皇得知后,派了很多侍卫到伐竹老翁家中,可是也没能阻挡天人带走辉夜姬。最后,辉夜姬给伐竹老翁与天皇留下书信与不死药,披上羽衣,在众人的茫然失措中升空飞向了月宫。

相较于《竹取物语》,嫦娥奔月的故事则显得更加扑朔迷离。最早提到嫦娥的是《归藏》。较为完整的记录见于西汉的《淮南子?冥览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嫦娥,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夫妻二人在凡间永远生活下去。但是嫦娥却过不惯凡间生活,不满足于长生不死,所以趁后羿不在家,偷吃了不死药,成仙飞至月宫。而据屈原的《天问》所载,因为后裔对嫦娥有不忠行为,和和河伯的妻子关系暧昧,因而引起嫦娥极大不满,才离开后羿跑到天上去的。东汉张衡《灵宪》也有记载:“(嫦娥)窃西王母不死之药,奔月,将住,枚占于有黄,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又有说法认为,嫦娥是为了避免不死药落入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之手,不得已才吞下不死药的。中国的神话体系本就错综复杂,后世在传说过程中更是演绎出多种不同的版本。不过,其中以第一种故事版本流传得最为广泛。

二、中日不同的社会风貌

神话是根据原始劳动者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想象出来的。神话中神的人物形象,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例如,狩猎经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人以刀斧、弓箭为武器,神话中的人物也就变成以这种工具武装起来的英雄。神话中的主人公大多具有超于凡人的力量,但有时也会遭遇到挫折和厄运。因此,通过神话可以隐约看到先民的一些事迹、当时的生产状况和社会风貌。日本著名的民俗学家柳田国男认为《竹取物语》是“反映时代的作品”。

《竹取物语》产生于日本平安时期。那时日本社会文明刚刚确立,封建社会制度尚不成熟。整个故事以平安时期的贵族生活为背景,描绘出一个较为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例如,臣民竟敢于违抗天皇的命令。这与中国封建集权专制统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父亲允许女儿在婚姻问题上有自己的决定权,这完全违背了中国封建礼教关于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家长制度,也违背了“老尊幼卑”的家庭伦理规范;男女互通诗文说明女子在当时也有受教育的机会;关于恋爱的追求与考验则表达了当时人们自由浪漫的爱情理想。

嫦娥奔月的传说最早产生于中国战国时期,到了西汉初期有了确切的文字记载。当时的中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封建社会制度。嫦娥虽然成仙脱离了凡间,但害怕众仙嘲笑,不敢前往天庭,转而奔向月宫,生活在寂寞冷清的广寒宫中,落得个“寂寞嫦娥舒广袖,独揽月宫一片天”。按照《灵宪》的说法,嫦娥最后变成了蟾蜍。唐朝诗人李商隐更有诗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正是她倍感孤寂的心情写照。悲剧性的结局都在惩罚嫦娥抛弃后羿独自飞仙的行为,这正是中国古代封建礼教制度中“夫权”思想的折射。在中国古代社会,丈夫对妻子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力,违背丈夫的意志,势必会遭到当时社会的谴责与惩罚。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封建礼教已经成为了人们难以摆脱的思想桎梏,支配着当时人们的日常言行举止。

由此可见,两个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反映出中日两国不同的社会风貌。无论中国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日本民族文化还是呈现出了其独特的一面。《竹取物语》展现了日本古代社会不同于中国封建社会较为平等自由的一面。

三、中日不同的生死观

生死问题是人类的原始性思考,也是一个永恒探讨的话题。从宗教到科学,从医学到哲学,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到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古今中外无数圣人先哲探索过、研究过。生,较之于死,无疑是美好的,是人类本能的追求。可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终将难免一死。这是谁都无法逃避的。药物治疗疾病的神奇功效使得人们有了寄希望于不死药可以治疗死亡的幻想。在古代,中国人相信有前世今生,更有人期望能够通过宗教修行成仙,从而长生不老。不死药、生死轮回的信仰、升仙,都是人类恐惧死亡、试图逃脱死亡的产物。

在嫦娥奔月的传说中,后羿为了能使夫妻二人长生不老,不辞辛劳、翻越昼夜不息的火焰山,渡过片羽亦沉的弱水,才在西王母那里求得一粒不死仙丹。这不死药使用不死树结的不死果炼制而成的。不死树三千年开一次花,三千年结一次果,炼制成药又需三千年,足以见其珍贵稀罕。无论是后羿、嫦娥,还是其他故事版本中后羿的弟子蓬蒙等,人人都想服下这不死药。

然而,在《竹取物语》中,不死药是天人带来给辉夜姬服用以除去其身体在凡间所沾染的秽气的。辉夜姬为报答伐竹老翁的养育之恩转赠于他。伐竹老翁因为失去女儿,悲痛不已,不愿服用不死药,又献给了天皇。天皇看过辉夜姬的信后,作诗一首:“不能再见辉夜姬,安用不死之灵药”,也不愿服用不死药,最后命侍从把辉夜姬留下的不死药与信拿到离月宫最近的山顶烧掉。此后,这座山就叫做“不死山”,即现在的“富士山”。死亡是无法预测和抵抗的。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日本人早已坦然接受这一人的最终归宿。

由此可以看出,两个神话故事所反映出的两国截然不同的生死观,即对不死药的“争抢”与“谦让”。嫦娥宁愿放弃夫妻情分,承受来自社会伦理的谴责,忍耐孤寂的月宫生活,也不愿放弃摆脱死亡升仙的机会。而伐竹老翁则认为失去了辉夜姬,即使活在世间也没有意义。相比之下,《竹取物语》反映出了日本人超然的生死观。

通过对《嫦娥奔月》和《竹取物语》这两则古代神话故事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古代社会文化的不同之处。日本的社会文化虽然受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影,但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又有其与众不同且多元的一面。两则神话传说所都讲述了“奔月”,却显现出了不同的社会风貌和生死观,同时也为读者勾勒出了两位美丽而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

参考文献

[1] 李海蓉.中日“奔月”神话比较研究[A].考试周刊.2009(10).

[2] 赵虹.《竹取物语》与《斑竹姑娘》的比较研究.日本研究.2003(02).

[3] 郭常义.《竹取物语》与古代日本的伦理、君权意识.日本研究.2000(02).

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范文4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众说纷纭,异常丰富,诸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 - - - - - ・ 中秋节的来历 ・ - - - - - -

嫦娥奔月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同时出现,烈日炎炎,庄稼枯焦,民不聊生,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有一个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看在眼里,痛在心中,非常同情老百姓的苦难遭遇,于是立志用弓箭射下多余的太阳。他日夜修炼,终于得道。一日,他登上昆仑山之巅,运足神力,拉开弓箭,一气射下9个太阳,并且喝令最后一个太阳,必须温热适宜,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的壮举受到百姓们的尊敬和爱戴,他也被人们视为神明。不久,后羿娶了如花似玉、美丽善良的嫦娥为妻。结婚后,后羿除了向徒弟传授弓箭技艺外,仍以狩猎为生,嫦娥在家里操持家务,他们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幸福美满。这对恩爱夫妻,人见人爱,并且成为年轻人学习的楷模。

有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王母娘娘由西天归来。王母娘娘看见后羿,感其为民造福,便送给他一包药,并且说:“这是一包不死药,吃下后就能立刻升天成仙。”后羿喜出望外,拿着这包药回到家中,对妻子说了这包药的来历,但他不愿意撇下妻子一个人升天成仙,就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遵照后羿的嘱咐,把不死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谁知这件事被后羿的徒弟蓬蒙知道了,他便挖空心思想偷吃不死药,自己能够成仙飞天。

有一天,后羿率领众徒弟外出打猎,蓬蒙假装生病,便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徒弟走后,他手持利剑,急速闯入后羿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敌不过蓬蒙,危急关头,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不死药,身轻如燕,立刻飘飘然离开地面,冲出窗口,飞向蓝天。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后羿,不愿飞得太远,便飞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神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中,不见嫦娥,便问侍女。侍女把白天发生的事情哭诉了一遍。后羿听后,勃然大怒,立即抽出宝剑,去追杀恶徒。谁知蓬蒙早已逃得无影无踪,直气得后羿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他仰望夜空,呼唤着爱妻嫦娥的名字。这时,后羿惊奇地发现,今日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月亮中好像有个人影在晃动,那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地朝着月亮追去,可是他追月亮,月亮就走,他往后退,月亮就跟来,无论如何,他也追不到月亮。后羿无可奈何,不再追赶月亮,但思念妻子的心煎熬着他,他只好派侍女在嫦娥喜爱的后花园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仍然眷恋着自己的爱妻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之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美丽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就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有棵桂花树,枝叶繁茂,高达500多丈,桂花树下有一个人长年累月地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几千年来,这棵桂树从来也不曾被砍倒。据说这个砍桂树的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后来成了神仙到了天界,他不慎触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贬谪到月宫,让他天天做这种劳而无功的苦差事,以示惩处。

李白有诗云:“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照诗仙李白的说法,吴刚砍树是为嫦娥取暖伐薪,所以,人们在拜月的同时,也祝愿吴刚早日功德圆满,解除苦难,真正过上神仙的生活。

玉兔捣药

传说月亮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人们称之为“玉兔”。据说玉兔跪地捣药,制成蛤蟆丸,常人若服用蛤蟆丸,便可长生不老。

关于玉兔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有3位神仙,化身为3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和兔子乞食。狐狸和猴子都不愿意拿出自己的食物接济他们,兔子没有食物,却告诉老人说:“你们饿了,就吃我吧。”说完,纵身跳入烈火之中。3位神仙深为感动,于是把兔子的魂灵送到了广寒宫,便成了玉兔。后来,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为百姓捣制长生不老药。

还有一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得道成仙的兔子,它们有4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有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它踏着祥云飞到天宫。当它进入南天门时,突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兵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嫦娥无辜受罪,雄兔深表同情。他想,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一定非常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她就好了,于是想到自己的4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雄兔回到家中,把嫦娥的不幸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女儿陪伴嫦娥。雌兔舍不得宝贝女儿,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被孤独地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忍心她常年寂寞孤独吗?孩子们,我们可不能只想到自己呀!”女儿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商量,就把最小的女儿送到了月宫去陪伴嫦娥!

- - - - - - ・ 中秋节的习俗 ・ - - - - - -

赏 月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的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仍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吃月饼

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范文5

月亮的故事主要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还有吴刚伐桂的故事等等,另外玉兔捣药也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也是属于月亮的故事,相传玉兔做的药丸吃了以后就能变为神仙,长生不老。

月亮的故事肯定要说到嫦娥了,嫦娥奔月说的是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讨来的长生不老药后,身体变得非常轻,飞到月宫上,后来嫦娥向丈夫诉说苦恼,非常后悔偷吃这个长生不老药,嫦娥只能在月宫里面呆着,后来又来了一个小白兔陪伴着她,西游记里面还有猪八戒调戏嫦娥的故事。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有关月亮的,叫吴刚伐桂,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但是不认真学习,所以玉皇大帝就发怒了,把他扣留在月宫里面,让吴刚在月宫里伐桂树。

(来源:文章屋网 )

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范文6

一、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二、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三、中秋故事演讲。

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一、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花好月圆》,营造一种中秋的氛围。展示圆月的画面,引出仅次于春节的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

师: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我们心里也会喜洋洋、甜滋滋的)

向全班同学介绍中秋节悠久的历史和传说。

中秋传说嫦娥奔月。

中秋传说吴刚折桂。

中秋传说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教育过程: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二、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

1、月儿圆。播放《中秋节》录像,让学生了解中秋节来历、风俗。交流《嫦娥奔月》《吴刚折桂》《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等传说,感受中秋文化的博大精深。欣赏古诗《静夜思》,领悟思乡之情。

2、饼儿甜。老师介绍月饼的种类、制作过程。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月饼属于哪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