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基础实训总结范例6篇

钳工基础实训总结

钳工基础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钳工操作;技能训练;操作要求

现今社会越来越需要素质高、文化水平高、思想品质高、职业技能高的综合型人才。钳工主要是通过手工实施操作,加工成零件或成品的过程,因此对每位钳工,必须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为适应更高精密的加工需要,继续进行钳工理论和实际的训练,不断提升钳工技能。

重视技能训练 明确训练目的

钳工技能通常在训练操作时,都应该先明确其训练的主要目的。参与训练的人员应该先了解训练的实际内容,掌握基本操作要求;然后找出操作训练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其实就是比较不好把握住的因素,比如训练錾削的姿势时,錾削工具操作方法的熟练掌握就是主要的训练目的,训练中的要求就是要保证手锤和錾子的握法正确,训练人员的站立姿势也要正确,锤击的力度能否把握准确是主要的难点。

钳工训练操作技能是最基础的训练。钳工掌握的最基本技能操作程度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事业发展。学生想要掌握钳工的每一项技能,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练习,不能简单的模仿和重复,应该在科学合理的进程安排下良好的开展和实施,更好的掌握钳工的操作技能。基本过程应该从简单的到困难的,从局部过渡到整体。尤其是相对困难复杂的钳工操作,应该把其做出分解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步骤,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慢慢的变成完整。很多钳工技能初期的操作练习就是一个逐渐了解和掌握的过程,想要保证操作和训练的成效,应该多安排一些最基础的训练时间,让学生在了解、掌握之后,拥有可以消化和吸收的时间。学生在接受培训时首先要提升自我意识,尤其是生产质量的要加强意识,同时提高职业道德,要求一定要严格,在科学合理的方法下坚持规范严格的基础训练。辅导人员应该从旁监督,及时找出学生钳工训练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动作不规范以及偷懒的行为,尤其是学生初期训练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和规范动作,很可能对后期的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想要再纠正反而不容易,对技能的提升也会严重的制约。

学习钳工理论 提高理论水平

钳工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技能的提高和发展,这是因为学生在训练钳工的操作技能时往往先要掌握和了解最基本知识。但是很多的辅导人员总是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错误,往往会觉得学生只要学会了操作,不需要掌握多少实际的理论知识,因而很大程度的忽视了理论学习。想要提高操作技能就应该具备相应的知识作为基础,否则操作技能想要提高就显得没有了依据。因而辅导人员在对学生进行指导之前,首先要根据教材上的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和了解到技能操作的根本。

掌握训练方法 提高学习兴趣

技能训练不可能天生形成,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和实践逐步的总结出经验。尤其是钳工每一项的操作技能想要熟练的掌握都应该严格的执行操作步骤,掌握操作基本要领,经过反复的联系逐步的形成。正是因为操作动作总是反复枯燥,很多学生降低了学习兴趣,产生了厌恶的情绪,导致操作技能无法很好的掌握到。所以辅导人员应该改变训练的形式和方法,利用多样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得操作技能很好的提高。

1.示范分解动作

操作训练之前每一项训练内容,都应该由辅导人员详细的讲解和示范每一步操作。尤其是要将那些复杂困难的操作步骤合理的进行分解,比如传授锉削姿势时,应该先示范以及讲解锉刀的正确握法,然后再通过眼法、身法、步法、力度几个方面示范和讲解。只有让学生都能够真正的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动作,才能更好的掌握操作技能。由简单到复杂每一个分解动作都掌握熟练了,再逐步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

2.学生示范并作出评判

训练操作技能的时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后,辅导人员应该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示范的空间,这样其他的学生就可以在旁边进行操作的评判,及时的找出操作中不规范和正确的地方,并且提出正确的理论,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掌握能力。

3.利用辅助方法提升技能训练

通过电教设备辅助训练技能培训,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培训钳工学生已经成为了现代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将传统传授的基础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配合基本的操作要求,科学合理的设计,将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多样性的趣味课件,在课堂教学时播放给学生观看,能够更容易了解和接受这些基础知识,调动起学生浓厚的学习积极性,直观的掌握操作要领以及操作动作,当学生都了解之后再开展操作训练,这样的到的训练效果会更好。

学习高端技能 提高教学水平

钳工操作中的锉削以及锯割的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长期的时间操作练习慢慢的形成。比如割据很多学生总觉得很简单,只知道凭着兴趣割据,但是没有掌握要领使得锯缝无法平整多处都是歪斜的。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锯条安装、锯割动作、锯弓抓握的手法、起锯的姿势、力度的大小和速度、站立的姿势、眼睛注视的位置等等这些是否正确都会直接影响到技能训练的成果和质量。辅导人员在学生刚开始训练时要严格监管,引导学生严格依照标准反复的练习,培养出良好的操作手法,逐渐的提升操作精度,减少损耗。尤其是刚开始学习的学生,精度应该也要严格控制,只有多训练、多次测量并且总结之后才能更好的提升锉削技能水平。

钳工基础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综合能力;技能;技巧;速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245-01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理论教学中,教师要依据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原则,实施课堂教学、电化教学与实训现场教学相结合,辩证地处理好这几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补充与相互渗透作用。例如: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真实的教学效果,机械加工工艺流程、钳工技术的具体操作等生产场面,可以通过多媒体显示屏展示,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就可系统地、科学地把需要几十个小时的工件加工工程向学生展示完毕。这种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了学生心像技能的形成,而心像技能的形成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实训教学中,学生置身于各自岗位上学习,不仅能在教师的讲授中对设备、工具、量具的结构、原理容易理解掌握,而且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就学会了使用技能,所学知识易于巩固,学生的感觉技能也得到了锻炼与培养。

二、实训教学注重技能训练

(一)强化基本操作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锉削技能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基本操作训练是根据实训教学原则与要求所进行的基本操作功练习,包括划线、锯割、锉削、测量、装配等钳工技能,教师通过演示并结合讲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能。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各单项操作的技能技巧。

(二)加强综合操作训练,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仅训练钳工各单项技能是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学生既掌握了钳工单项技能技术,又有一定的综合操作技能,才能干好钳工工作。工件制作是训练学生钳工综合技能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参加钳工定级考试的考前训练。在训练学生制作工件时,应遵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由简单工件做起,逐渐增加工件制作难度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制作技能。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在训练中过好“精度关”和“速度关”。

教师要参与学生训练,并完成某一典型工件制作,讲评教师制作的工件精品,用典型引路的方法,唤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热爱专业,树立敬业精神。对学生在训练中所做的工作,教师应对照评分标准和技术要求,逐项认真检测、评分,并采用先学生自测、互测再由教师当面检测的方法,及时发现学生在测量方法、量具使用上的误差,查找原因,查漏补缺。对每一个《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训练项目在仔细讲解的同时可辅以娴熟、规范的演示,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训练的内在动力,过好“精度关”。要过好“速度关”,一是要“熟”,二是要“巧”。首先我们从抓基本功训练入手,每天安排一小时的基本功“天天练”时间,即每天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个单项基本操作训练,教师逐项检查,发现问题当面讲评,用“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还要注重对《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加工工艺的编排训练,先由教师讲解,再由学生编写的工艺和教师编写的工艺进行对照分析,起到了“点拨开窍”的教学效果。在训练时间的安排上,教师宁可安排得适当一点,也不让学生有过多的空余时间,最终达到既快又好的训练效果。

三、加强钳工定级考试前训练

(一)根据培养目标,全面修订教学计划

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时安排方面,教师需要增加实训教学时间。实训教学课时需达到34周,占总学时的60%,这为钳工技术等级的考核给予必要的“倾斜”和有力的保障。

(二)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训练安排

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总学时保证的前提下,钳工的基本技能训练在一、二年级的每个学期都安排4~6周。这既能照顾到《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理论教学的正常运行,又符合技能训练的教学规律。使学生不会感到钳工的枯燥单调,并在技艺和手感荒疏的情况下得到有效的训练,钳工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在基本技能掌握和巩固的前提下,再集中安排5―6周时间进行大运动量的强化训练,以突破技能技巧形成的“平台期’ 促进实训水平“质的飞跃”,使钳工技术等级考核获得较好的成绩。

在加强“精度”和“速度”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还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把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要求他们在战略上要藐视定级考试,在战术上要重视定级考试。首先要树立信心,一定能考好,但在具体操作时对每一个尺寸、每一道工序都认真对待;其次,在钳工等级考试前,搞几次操作竞赛、模拟考试,让学生不断适应紧张气氛;再次,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实行“分灶吃饭”,保证合格率,提高优秀率。

钳工基础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钳工 竞赛剖析 训练组织 实施参赛 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227-01

钳工技能竞赛考验的不仅仅是技工们眼疾手快,对各种量具运用的熟练程度,更考验的是全面技艺,正确认识技能竞赛,运用科学的、创新的培养方式,是提高技能水平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1 钳工竞赛解读

1.1 工具钳工竞赛

如:第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包括理论(30%)(其中时事政治题占总成绩的10%)。实际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70%(分三部分进行,即装配体测绘、钻头刃磨及孔加工、钳工基本操作,其中装配体测绘占总成绩的10%,钻头刃磨及孔加工占总成绩的10%,钳工基本操作占总成绩的50%)。

1.2 装配钳工竞赛

如: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装配钳工技能大赛,包括理论(30%)和操作(70%)两项考核内容。其中:实际操作内容为装配零件加工(占实际操作竞赛成绩的40%)机械装调(占实际操作竞赛成绩的60%)天煌教仪“THMDZT-1型机械装调技术综合实训装置”为大赛指定竞赛设备。

1.3 机修钳工竞赛

如:第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理论知识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其中时事政治题占总成绩的10%)。实际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70%(分三部分进行,即刀架拆装、拆画零件图并编写工艺、钳工基本操作,其中刀架拆装占总成绩的25%,拆画零件图并编写工艺占总成绩的15%,钳工基本操作占总成绩的30%)。

1.4 模具钳工竞赛

如:全国机械行业和职业院校首届模具钳工职业技能大赛,应知部分:理论知识、技术答辩。应会部分:根据给定的模具图纸及模具零部(组)件进行检验、修磨、组装调试三部分考核内容。

2 钳工竞赛趋势

参加技能竞赛,比的选手的综合能力,参赛选手需要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心理素质。今后的技能竞赛将越来越多的检验参赛选手的全面能力与实践经验,这也为训练辅导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选手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对参赛能力的要求

扎实的基本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结合实际。

2.2 竞赛考点设置

“灵”,重点考核基本能力,体现方法“灵”活性;“巧”,重点考核工艺分析,体现操作技“巧”性;“精”,重点考核细节把握,体现形位“精”准度。

3 训练参赛实施

3.1 钳工竞赛选手选拔―― “准”

3.1.1 选拔办法

通过每年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作为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择优推荐、宁缺勿滥”的原则,每批选拔学生的数量占本专业人数的5%;班主任推荐、实习教师推荐和学生自荐相结合,最终由技能竞赛办公室综合考核,确定人选。根据竞赛工种,由技能竞赛办公室组织相关教研室教师参加选拔,根据参赛名额,以参选教师的综合成绩确定参赛选手名单。

3.1.2 选拔途径

学生组以定期性的技能月考的形式,选拔技能突出、成绩稳定的选手;教师组以教学教研能力业绩为前提,结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通过技能选拔确认人选。

3.1.3 选拔标准

针对学生选手主要考虑成绩、态度、吃苦精神、潜质、悟性、心理,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综合表现等方面因素;针对教师选手主要考虑选手的参赛资格、导师带徒考核情况、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综合业绩等。

3.2 钳工竞赛选手训练―― “精”

训练过程中着重做好五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与严格要求结合、外因与内因相结合、技能因素与非技能因素相结合、训考相结合。

3.2.1 技能训练指导

训练实施计划做到一人一案,明确课日任务,体现日进度、课题目标、周总结;熟悉职业标准和要求,把握辅导重点,突出技术前瞻性,突破关键技能点;参赛选手做好日训练记录和日总结,体现每天的训练任务、进展、得失;训练组及时记录训练信息,每日做好点评,每周召开分析会;设置竞赛实景模拟竞赛,通过竞赛场地布局调整、设备轮换,增设干扰因素等方法,做有针对性地实战模拟、拉练比赛,使选手熟知应急预案,提高应变能力和应赛能力。

3.2.2 理论知识辅导

充分发挥团队合力,集中优势资源,采取重点帮扶,设置专业理论辅导小组,对训练组选手进行单独专业理论辅导,使选手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步提升,提高参赛选手的竞赛综合实力。

3.2.3 强化选手“软素质”

钳工选手“软素质”只是在某一特定的情况下出现的相对概念。在教育领域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种基本因素,还包括创新意识与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团队精神、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社会活动和交往能力、抗压能力、点燃兴趣的能力以及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等;在竞赛领域是指技能因素以外的一切因素,俗称“非技能因素”。在训练中需注重强化以下几点。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教师积极与选手沟通,了解选手的心理动态,定期进行心理辅导,调整心理压力、强化综合心理素质。

(2)对选手加强心理教育,不断鼓舞斗志,确保参赛状态。

(3)赛前心理辅导,减轻选手心理负担、释放压力,“用平常心去对待竞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竞赛,享受竞赛中的氛围和过程”。

(4)辅助选手进行各方面的抗干扰训练,保证选手在参赛中能发挥应有水平,排除比赛时主客观因素对选手的影响,增强选手的自我控制能力。

3.3 钳工竞赛选手参赛―― “稳”

针对参赛过程各环节有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制定相应预案,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予以固化,在日常课题训练中进行强化,确保选手在竞赛过程中沉着冷静、有的放矢。

“从脑传达到手,才成为技能”、“技能是带着体温的技术”,要掌握扎实钳工技能往往需要付出多年的努力、积累和忍耐,而要获取钳工技能竞赛的优异成绩更需将人体的本领、能力发挥到极致,并不断的挑战“极限”。

参考文献

钳工基础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采掘电钳专业 课程改革 课程探究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238-01

传统的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属于理论性传授,学生对采掘电钳没有接触,因此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兴趣,整个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也难以接受。很多知识的重复讲授,造成师资资源和时间的浪费。笔者认为应先从两个方面对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实施探究。一是教育培养机制应与市场人才和企业内部需求的对接;二是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与学生的学习对课程接受能力的对接,笔者通过多方面调查与探究,以展开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改革的设想。

1 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采用的是将知识单位、技能单位和发展单位为一体的“三位制”教学模式。“知识单位”教学分为两个部分: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与采掘电钳专业相对应。“技能单位”教学分为三个部分:基本技能、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发展单位”教学分为下厂、矿实训和实习。从现在的技术职业院校和煤炭技工学校的学生素质来看,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学是不主动。深人学习和钻研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不大可能。另外,由于学生上课时注意力总是很难集中,不具备较好的自觉性。所以,“三位制”教学模式不大符合现有学生素质。也不适合培养技能型实用型技术人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进行改革。

根据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动手能力愿望较强等特点,需要改变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方向。把教学计划模块进行整合并进行科学的规划。通过分成几个步骤来进行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的改革。

2 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改革

2.1 整合教学模块,归、并专业学科

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的整合是指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的整合,然后与技能课有效的联系起来,并进行合并。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实际操作前,对整个知识的大致理解,才能对实际操作有框架性的认识并会赋予实施。而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最终还是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落实到技能训练当中去。在整个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的传授中,老师应该作引导学生去学习。按照职业岗位的一些所需条件和教学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进行教学。对整个教学进行科学的取舍,并且要合理的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术组合起来,已形成新型的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

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可分为四个模块进行教学。(1)公共基础课模块教学。公共基础课模块教学由文化课和素质教育课组成。文化课主要实现对德育、语文和素质教育进行继续教育,但是主要的教学内容还是应该以职业岗位为主。保留数理化和英语,并将这四个学科进行规整。体育课也可适量进行,以丰富学生课后业余活动和岗位体力要求,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放松。素质教育课则分为书法、公关礼仪、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内容。把文化课和素质教育课有效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专业基本技能模块教学。专业基本技能模块教学是对课程的理论进行分析和整合,并且将理论知识变为实际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3)专业综合技能模块教学。专业综合技能模块教学根据煤矿生产实际,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的一门课程,主要为井下电气设备使用操作故障排除技能训练、采掘机械使用操作故障排除技能训练和钳工技能训练。(4)岗位技能模块教学。岗位技能模块教学是与市场需要结合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针对学生在就业前对学生的岗位技能进行集中的课题式的培训。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的岗位技能培训主要以企业需要为重心,再添加一些理论知识来作为培训。在分配学生实习的时候,可让学生到技术较为先进的企业中进行实习。将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教学模块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并且与相应学科合并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教学质量,降低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的教学成本。而且能够避免重复性和无效性的教学。

2.2 建立“课题制”,实现一体化教学

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的“课题制”教学模式是把教学内容按技能类型和等级分成若干个课题,根据不同的核心内容分为不同的课题进行讲解。而一体化教学则是实现理论和操作技能的一体化教学。不同的老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专业技能不一样,因此不同的课题模块中的专业理论内容和操作技能可以细分到每个老师手上,这样老师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相关的课题。以实现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的精品教学。

3 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改革建议

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是一项以实际操作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的教学,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与实际操作的训练课进行紧密的结合。首先,在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的教学时间上,应该遵循学习的连贯性,以便于学习的一次性完成到位。其次,要把握好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教学的特点,采取更加多样化和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创新的教学意识,规范学生操作。

4 结语

技术术职业院校及煤炭技工学校在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教学中,应根据煤矿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内容和模式。根据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特点,结合探索研究市场,以求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逐步完善。用较为完善的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体系,解决教学与实习教学脱节的问题。采掘电钳专业(工种)课程应编写对应的教学大纲,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根据实际上课时间制订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钳工基础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 钳工实训教学 增强效果 改变思想 更新理念 改革评价制度

据上学期对本校机械专业的学生调查统计发现有30%的同学不愿意学钳工,50%的同学认为可学可不学,只有20%的同学觉得有必要学。大部分学生认为随着先进的机械设备的不断涌现,现代化机械加工技术冲击着钳工的手工操作,机械加工则可以完成钳工某些基本操作,靠手工作业不但花费时间,而且消耗体力,又脏又累,钳工的前途受到质疑,因而在科技不断发展,钳工技能要求精益求精的时代,势必要加强钳工实训教学,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下就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提几点看法。

一、改变思想认识

机械设备的半自动化、自动化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误以为钳工操作是落后的手工加工方法,将会被现代化技术取代,学了也没有用武之地, 对钳工专业片面认识从而产生消极心理,造成思想偏见。所以钳工实训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先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

首先,明确地告诉学生虽然先进制造设备及工艺在不断改进,钳工的某些基本操作确实可以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完成,但是目前市场对产品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那些不适合机械加工,或者采用机械加工不能提高效益的操作,更应该依靠钳工完成,而且对钳工的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钳工的各项操作技能非但不能取消,反而应该加强、提高。

其次,在新技术不断更新,要制造出更先进的机械设备时,就凸显了钳工技能操作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机械设备测量、装配、修理都必须用到画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攻、套螺纹、刮削、研磨、测量等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机械设备制造离不开从事先进的工、量、模具等工艺装备制造的技术工人;离不开高技能的装配工人;也离不开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技能的机械维修人员,即工具钳工、装配钳工和机修钳工。

最后,让学生深入了解钳工,在思想上有充分的认识。在钳工实训刚开始教学时,指导教师不要急于进行项目教学,多花一些精力和时间讲好入门知识,向学生阐述学习钳工的目的、意义、社会价值,组织学生参观本专业的设备、工作环境、工作程序及所制造的产品等,使学生理解钳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钳工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钳工的过去与未来的发展,引导学生进入钳工的大门,看到钳工的面貌,看到钳工的劳动价值,逐步加深对钳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激发学生从事钳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对学习钳工技能产生兴趣和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学好钳工操作技能是机械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及竞争的需要。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程度,激发学生对钳工操作技能的学习热情,促使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更新教学理念

现有的教学理念虽然是将课堂与车间一体化进行实际的教学,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的状况,且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为基本功训练模块。第二模块为综合训练模块,第三模块为考证强化训练模块。教师顺着固定模式,以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却忽略了学生在固定模式教学中会产生疲劳、厌倦的心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而要不断完善和更新现有的教学理念。

首先,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实训教学的实效。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全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训活动中。一是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用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当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激励;当学生操作有错时,教师更应该给予鼓励,为学生营造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质疑,达到获得知识,掌握技能,体验情感,促进发展的目的。二是留有充分合理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根据实训内容的需要,确定参与时间,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二;同时要防止教师唱主角、满堂灌,尽可能多挤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多看、多想、多操练、多实践。三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全程参与实训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根据学生年龄与性别、兴趣与爱好、知识与技能、设施与工位的状况,组建若干学习小组,在引导每个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操作的基础上,要求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广泛交流,引导学生向对方学习,向优秀学生学习,收到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在观摩中长见识、在讨论中增长技能的良好效果。四是巧设任务,使学生都参与。根据实训内容及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实训任务,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只要求完成基础的、单一的、带有模仿性的实训任务;中等生要求完成略为综合的、略有变化的实训任务;优等生可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训任务。这样,既让中等生、学困生“吃好”,又让优等生“吃饱”,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实训过程,都有任务可做,有新技能可学。

其次, 提高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可以在钳工实训教学中,适当穿插讲述本工种的前景、老一辈钳工的先进事迹,介绍本校历届钳工毕业生在生产岗位上发挥的骨干作用、在生产中的发明创新及锻炼成长的情况,等等,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事例,从正面启发诱导,培养学生对钳工工种的热爱,鼓舞学生奋发努力,刻苦训练。在教学中,教师不怕苦和累的精神,文明生产,热心帮助学生的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操作姿势,娴熟、优美的錾、锯、锉等动作演示,以及以物说理的生动讲解和广博的文化素养,在学生的心目中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自觉由欣赏到模仿至对钳工的热爱。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只有当某种知识领域中的实际知识的积累达到了一定水平时,才能产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要有计划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通过优化实训内容,精心设计实训课结构,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训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掌握技巧的进程出发,结合项目课题计划,逐步实施。只有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感到学有所得,才能使学生对钳工产生追求心理。最终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学好钳工操作技能。

三、改革评价制度

学校对教学效果的评判通常采用结果评价方式,对技能教学的评价大多采用专业技能等级证的获取率是否达到规定的比例来作为评价的参数。这种重理论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制度造成教师过于注重技能等级证书的通过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训课质量的提高。同时实训课堂评价制度不健全,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与实训课特点不相符合,学校以理论课评价标准来衡量教师所上实训课的好坏,误导了实训教学。改革实训教学评价办法完善实训教学评价办法是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促进学生技能提高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实训教学过程优化,提高实训课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师生平时怎么想、怎么学、怎么教、怎么练的导向问题。一是建立实训课评价制度。从实训教学的目标、内容、结构、教法、效果等方面入手,制定实训课量化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采取推门听课、随机听课、片段式听课等方法,对实训课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评价,促使教师上好每一节实训课。二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以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为重点的考试改革。强调考试内容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操作技能,还要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考核。考试形式应随着考试内容的改革发生相应的变化,采取笔试、动手实操、产品制作、作品设计、综合分析报告和现场解决问题等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建立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课程形成性考试与总结性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开卷考试与半开卷考试、闭卷考试相结合,课堂考试与现场考试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答辩相结合的开放式、多元化考试评价制度,引导师生重视实训教学,提高实训质量。

总之,提高实训课教学质量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是职业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需要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从影响教学质量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的教学理念、实训课管理与评价等因素入手,进行深入持久的研究与探索,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书第,刘圣德.技工教育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

[2]杨彩虹.实习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内江科技,2006.02.

[3]于万成,王桂莲.深化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训,2007.02.

钳工基础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钳工 项目教学 分层次教学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115-01

高职院校是以就业导向为办学理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我院是机械制造类院校,因此钳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基础偏弱,在学习专业课时感到很吃力。同时大多数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中感到难学易忘,怕学、厌学心理严重,从而专业系统知识得不到形成,以致专业理论考试只能应付。进入专业实操教学阶段,由于专业理论知识当初掌握不扎实,现在只能限于盲目性、模仿性的机械操作,因而无法做到理论指导实践,难以形成系统技能。另外,钳工实训普遍存在内容枯燥、形式g调等问},加之实习条件艰苦、劳动强度校大,所以很多学生缺少参加实习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训练方法,优化训练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专业实习实训效果,是值得我们认真讨论的重要课}。

一、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

随着制造业技术向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的发展,很多学生觉得传统的钳工已经不再适应社会,所以要让学生明确钳工技术虽是机械制造中最古老的金属加工技术,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钳工和其他机械加工行业其实是相通的, 钳工实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门技能,而且为后续机械行业其他工种的学习创设了一定的条件,由于有了钳工技能的铺垫学生已经学会一些工量具的使用、简单设备的操作, 懂得了安全明生产的重要性, 知道了加工工艺的重要性。更重要的由于钳工实习是手工操作,需要一定的体力,因而钳工实习磨炼了学生的意志,提高了吃苦耐劳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为后续的实习、将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钳工技能, 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

二、钳工基础实训教学融入考证培训

近年来,劳务市场对劳动人力资源的需求证明,具有高职学历和一定技能的毕业生较受欢迎,这类毕业生的就业率也较高。要扩大就业,改变目前岗位空缺和低素质劳动者并存的结构性失衡状况,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一般而言,企业会优先选聘拥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这类毕业生无需企业再耗费时间、财力、人力进行再培训就能上岗工作,特别是订单式培养的毕业生在企业更能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因此,高职学生如果能有效地掌握和利用技术能力,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就为自己在职场上的立足奠定了坚实稳固的基石。

我院实行“双证”制度,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钳工实训融入考证内容,不单独设考证实操培训时间,便于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和管理,能够利用废旧材料及边角废料进行生产,重复使用原材料,大大节约原材料的消耗。

把钳工考证的内容与钳工实训课程相结合,设计出多个培训项目,每个项目中有多个任务,把知识点、难点贯彻在任务中。创建了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课程模式,学生学习的兴趣显著提高。而且通过连续的训练,学生能较牢固地掌握每项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职业技能考核成通过率和优秀率提高,体现出人才层次的高等性、知识的实用性、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和就业去向的基层性等特点。

三、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钳工教学,学生普遍觉得钳工技能训练枯燥乏味,又脏又累,开始新鲜感一过去,操作就提不起精神。如果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因此按照技能鉴定内容制定相应课程标准,把钳工基础教学和考证内容融合,制定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循序渐进、包含全面的课题项目。项目确定后,应对每一项目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教学要求和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项目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主完成。在项目教学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项目实施中,理解和把握了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

四、在项目中实施分层次阶梯式教学

由于学生素质有差别,体质有强弱,接受能力也有快有慢,因此根据学生体能和素质不同,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实施分层次教学。每个项目中有多个任务,把知识点、难点贯彻在任务中。完成一个任务,就进入下一个。实习训练目标是要使学生既能顺利通过技能考核,又要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教师应因人而异作目标分解,为每一个课题制定出一个明确的实习训练分目标,使学生明确每个课题必须达到的操作技能要求,这样让体力充沛,接受能力强的“吃得饱”,让体力较差,接受较慢的“吃得了”。

在整个实训结束后,水平较高的学生会尽快取得资格证,节省出时间考其它资格证,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五、实现多元化课程教学评价

传统的实习成绩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练习的课题, 接照评分要求进行评分,重结果, 轻过程, 忽视了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对于刚刚开始实习的学生来说,出了力气,成绩还不理想,甚至还不及格, 就会越来越害怕实训, 这样客易形成恶性循环。所以, 在实习成绩评价中要轻结果,重过程。成绩固然应该占一定比例,但不能忽略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表现, 应该给予学生更多鼓励。但对于动手能力强,但纪律不好的学生,即使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也不能给出很好成绩。考核主要包括学生出忧r、遵章守纪情r、尊敬师长、安全文明生产、项目分解任务完成情况、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等。

总之,为了使钳工实训教学更加贴近企业的实际生产,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需要,提升专业实习实训效果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巫恒兵.提高钳工技能训练质量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