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维修论文范例6篇

更新时间:2022-05-12 21:08:42

故障维修论文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生化分析是临床诊断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帮助诊断疾病,对器官功能作出评价,并可鉴别并发因子及决定以后治疗的基准等。自动生化分析仪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稳定了检验质量,减少了主观误差。

生化分析是临床诊断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血液和其他体液生化分析测定的数据,再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帮助诊断疾病,对器官功能作出评价,并可鉴别并发因子及决定以后治疗的基准等等。自动生化分析仪就是把生化分析中的取样、加试剂、去干扰物、混合、保温反应,P检测、结果计算和显示,以及清洗等步聚自动化的仪器,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稳定了检验质量,减少了主观误差,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类:按反应装置的结构分为连续流动式、分离式和离心式三类;按同时可测项目分为单通道和多通道两类,单通道每次只能检验一个项,但项目可更换,多通道每次可测多个项目;按仪器复杂的程度及功能分类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类;按测定程度可变与否,分为程序固定式和程序可变式分析仪两类。

临床化学分析基本包括以下步骤:标本定量吸取和转移,通过沉淀、过滤、离心、层析或透析技术分离并去除大分子干扰物试剂的定量吸取及同标本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反应显色,通过光学或各种电极技术进行测量、数据处理、显示、打印报告结果,以及测定后的反应容器,管道系统的清洗等。

根据仪器计算机功能的不同,自动生化分析仪一般分为全自动和半自动两种,本文对几种常见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故障进行探讨。

一、开机机器长鸣报警

在机器设置中,若设置是外置打印机打印,则必须先开打印机,后开主机,使主机自检时能检测到打印机,不然机器就会报警;红外自动感应器窗口上有污物或感应器灵敏度不够或失灵,清洗器应器窗口,排除错误进样信号,如感应器失灵,则更换红外自动感应器,无备用件时,可用Val+F1键代替。

二、开机调零显示“measurementproblem”

BASIC用蒸馏水调零,显示上述信息表示测定有故障,通常的原因是:

1、蒸馏水不干净。

2、流动比色池内有气泡,检查管道是否有破损或比色池是否有泄漏。

3、流动比色池内太脏,用5%的次氯酸钠或双缩脲浸泡半小时后冲洗;流动比色池外灰尘太多,用镜头纸擦拭。

4、石英卤素灯的电源是从电源开关取出来的,电源开关有三组接头,一线给主机供电,一线为电源地,还有一组给灯供电,测试该组接头并没有导通,拆下检查,发现是该组接头的弹簧及电源开关,故障排除。

5、拆下滤光片,用镊子除去粘胶,取出凸透镜,安装在机器上,重新调零,故障排除。

6、即使做了上述工作,调零仍然通不过。拆下比色池加热器底座,打开硅光二极管检测系统部分的盖子,进行光路调节,把室内灯光关闭,用一张白色纸片放在硅光二极管的前部,左右移动比色池加热器底座,同时调节比色池下面的高度调节螺钉,进行调零操作。当灯亮时,观察光分出来的光线是否和硅光二极管的位置吻合,反复调整,直到调零通过为止。上好比色池加热器底座的螺钉,重新开机调零,仍然出现上述故障,仔细观察,发现比色池加热器底座的底部有热溶胶,当把底座的螺钉上好后,改变了已调整好的光路,故而再次出现上述故障,在相应位置滴上热溶胶,重新安装进行调零,故障消失。

三、按动吸样开关后不吸样

首先听泵是否在动作,如泵不动作,检查吸样开关是否有信号产生,调整吸样开关中顶珠的位置,检查泵的内阻是否正常;其次检查泵管理否有泄漏或老化,从而更换泵管;如上述部分正常,打开机器顶盖,拆下流动比色池,发现流动比色池有漏液现象,用耐酸碱,无色的粘合剂进行粘接,等粘合剂凝固后,重新安装好流动比色池,故障消失。

四、机器测定结果不正确

首先用以下推荐的清洗剂进行流动比色池和管道的清洗:

1、0.1N的NaOH(KOH)溶液,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

2、有分解蛋白作用的酶溶液。

3、生化试剂中本身具有去蛋白作用的试剂,总蛋白试剂(双缩脲),肌肝试剂中的碱性组份。

然后进行标准管的测试,如果结果仍不正确,开机检查Peltier电子温度控制器中的加热块是否有电压,电压是否正常,电源线是否连接完好,通过控制流过Peltiier电子元件的电流的方向来产生加热和冷却两种不同的状态,电流正向时为加热,反向时为冷却,如加热块损坏则更换加热块,更换时注意它的方向性,保证正压时加热块处于加热状态,否则有可能烧毁加热块;还有可能就是灯泡老化,需要更换灯泡,灯泡更后需进行位置调整。具体调整方法参照机器的说明书,检查流动比色池底部的热敏电阻,热敏电阻性能降低或损坏也可能造成温度控制的不正常,从而影响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2

煤矿企业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的种类较多,根据日常运行中的实际情况,可以将一些常见的故障进行以下分类:一是煤矿机械设备发生机械损坏,这是由于煤矿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在振动及外力作用下,则会出现开裂、变形、压痕及声响异常等多种故障,从而导致煤矿机械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二是煤矿机械设备出现了老化,剥落的情况,煤矿机械设备不仅使用条件恶劣,而且在不分昼夜的常年运行过程中,其寿命损伤也较大,一些设备已经超过了其有效的使用寿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老化及功能性退化等现象。三是煤矿机械设备出现了松动、脱落的现象,在机械设备进行调试过程中,极易导致松动和脱落现象的发生。四是煤矿机械设备出现了过热、磨损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设备过载、油质变质、电机损坏或轴承、齿轮磨损而导致的。五是煤矿机械设备容易发生时效性故障,主要是由于煤矿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当中,由于长期的使用,使得煤矿机械设备原有的功能逐步的退化。六是最后对于煤矿机械设备的故障还包括了煤矿机械设备的堵塞型故障,以及煤矿机械设备的渗漏型故障和煤矿机械设备的漏水型故障,还有就是渗油等阻塞型故障等等。

2煤矿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方式

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保养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通过保养可以有效的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下。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工作。对于运行的设备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修,做好保养和工作,而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则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及时维修。

2.1煤矿机械设备的维修方法首先,就来说说对煤矿机械设备的技术性的改造维修。在煤炭业进行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或者工程师运用不同的科技手段,以及不同的工艺技术对原来的煤矿机械设备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使得煤矿机械设备可以恢复到以往的生产水平。通过采用新防范,以及新的工艺技术对旧设备的改造,使得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得到了很大地提升,并且还可以使得这些煤矿机械设备更加趋于完善。其次,就是煤矿机械设备的绿色维修。煤矿机械设备的绿色维修是一种比较传统维修方法,所谓的绿色维修包括事后维修和预防维修。即事后维修为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劣化不符合生产要求时进行的计划外修理;预防维修以时间或工作量为基础的定期修理,根据规定的修理周期结构,修理间隔期和修理项目,按期修理,但要根据修前预检和修时判定的零件磨损程度确定是否更换新件。在煤矿机械设备的维修中,采用绿色的维修技术,可以把煤矿机械设备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在煤矿机械设备的维修中能够使用绿色维修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与现在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

2.2煤矿机械设备的维修策略为了使得煤矿机械设备可以在有效的生命周期当中,可以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就需要在这个漫长的过程当中,注意对煤矿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维护。但是,最为重要的是要注意对煤矿机械设备的预防性工作的开展。由于煤矿机械设备的结构不同,及煤矿机械设备的工作条件不同,或者煤矿机械设备的工作强度不同等等各方面的不同,煤矿企业应该根据这些不同进行相应的维修策略,以及保养策略的设计。煤矿机械设备的保养类型包括了特殊保养,以及定期保养这两种,这两种分类方式的划分主要是根据煤矿机械设备的不同类型,以及工作时间的长短不同来进行划分的。其中,定期保养是作为预测性的保养来进行设计的,而特殊性保养,则是以煤矿机械设备的不同性能进行较短时间的保养的。

3应用

煤矿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机械设备的性能的正常发挥,只有机械设备处于正常的状态下,才能为煤矿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在机械设备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发生磨损及损坏具有必然性,而受到磨蚀程度的增加,则会导致其工作状态受到较大影响,从而影响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所以加强对煤矿企业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科学合理的维护,不仅可以充分地体现出煤矿机械设备的价值,而且可以确保煤矿机械设备的性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使机械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确保煤矿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

4结束语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3

关键词:设备故障;原因;维修方式;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和成本压力越来越大,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最大程度地提升经济效益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所谓的设备零故障管理。

1.设备零故障的概念

简单地说,设备零故障就是在设备故障发生之前,运用适当的维修方式检修设备,消除故障隐患和设备缺陷,使设备始终处于完好工作状态。

对于零故障概念的理解,应注意:(1)零故障并非设备真的不会发生故障,而是全力杜绝故障的发生,维持稳定的生产秩序。(2)零故障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单台设备实现零故障并不难,但是如何使它的停机检修对生产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点,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综合考虑生产设备的整体状况和生产系统的综合经济效益。(3)零故障概念的核心是杜绝非计划停机和紧急维修。非计划停机和紧急维修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有时后果非常严重。

2.设备零故障发生的原因和设备故障模式

设备故障的原因很多,分类方法也很多,以下仅从几个方面简单讨论。

2.1从设备使用周期看设备故障

可以分为两类:

先天性故障——由于设计、制造不当造成的设备固有缺陷引起的故障。

使用性故障——由于安装维修、运行操作、设备自然劣化等因素引发的故障。

2.2设备故障的认为因素

严格来讲,设备的先天性故障是人为因素故障,它除了与设计制造者的水平、责任心有关外,还受科学技术发展的阶段性制约。

设备运行后,精心操作和日常管理成为最主要的人为因素。古云:“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

2.3设备故障模式

设备故障模式主要由浴盆曲线体现,不同的设备,具有不同的故障模式,因此在实践中药认真研究具体设备的特定故障模式、特点,并相应采取不同的维护、保养和检修方式。对早期故障,应深入研究各种故障症状、追究剖析设备事故原因,指定相应对策和措施。在设备磨耗期,应避免意外突发故障,要加强TPM(全员生产维修),广泛应用各种监测技术手段,了解掌握设备运行趋势,进行设备劣化倾向管理。

3.设备零故障管理的维修方式分析

对于生产流程设备来说,事后维修是不可取的。因此,零故障管理下的维修方式,由以下几个方面:预防性维修(也称定期维修)、预测维修、主动性维修(也称改善性维修)。以上三种维修方式,构成了可靠性维修[1](RCM)的基本框架,其对比分析见表1.

总之,零故障管理的维修方式就是要解决“何时修,如何修”的问题。

4.实现设备零故障途径的讨论

设备零故障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管理过程是全方位的。它要求全员参与(从主管到操作工、维护工)、全过程体现(设备管理的各个阶段)。实现设备零故障管理的过程,也是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实现设备零故障途径从以下几方面讨论。

4.1通过减少设备缺陷来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

设备缺陷引发设备故障,设备故障引发设备事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实现设备零故障要从减少设备缺陷开始。减少设备缺陷的基本活动是[2]:

5S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6S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8字方针:整理、整顿、、调整。

4.2标准化

减少缺陷的活动是一个上升的过程,要达到理想状态,必须建立标准化的作业文件,标准化是前述活动的基础,是一切管理工作的灵魂。标准化的过程是一个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标注化文件需要不断修订完善。

4.3推行TPM和RCM

事实上,前述减少缺陷的基本活动和标准化工作,正是TPM的精髓,它以全员参与为最重要特征。RCM,见表1。它以预防性维修为出发点,根据设备状态监测的结果安排计划检修,以达到最高的设备利用率和最低的维修费用。

4.4强化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工作

这是避免设备故障和突发事故的有效手段。现阶段,对于中天钢铁公司来讲,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工作应重点作好:(1)继续完善设备科点检——工段点检两级监测网,推行定量点检,把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真正推广到工段班组和一线人员,这是实现设备零故障的关键。(2)形成标准化的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简易诊断操作文件。(3)加强关键设备的网络化在线监测诊断,大力推广网络化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及早发现设备隐患、避免恶性设备事故的发生。(4)重视诊断技术人员的培养。

4.5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全方位关心职工

从月度设备故障看,因“操作不当”和“维护不周”造成的设备故障,占月设备故障的1/3,甚至更高。为什么?除了前述基本活动和标准化作业没有认真开展好外,还与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公司的各级管理部门,应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从关心职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

5.结语

前文讨论了设备零故障概念、设备故障发生的原因、分析零故障管理的设备维修方式,重点讨论了开展零故障管理的具体方法。开展零故障管理,必须树立全新的理念和思维方法;开展零故障管理,没有统一的模式,应在实践中不断讨论总结;开展零故障管理,必将对设备基础管理的各个方面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4

关键词:预防性维修;更换策略;体系优化;应用研究

1. 引言

在企业维修过程中,常存在欠维修或过维修现象,这就需要运用科学管理对维修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安排、监督和优化。维修理论研究的就是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与维修相关的规律,包括维修性设计、维修技术、维修管理等。其核心在于保持和恢复设备运行可靠性,兼具设备及其部件的可靠性状况,应用逻辑决策分析方法制定设备的维修大纲,确定所必需的维修内容及合理的维修类型、恰当的维修时间及维修方法,从而达到优化维修之目的。在该理论指导下开展设备维修工作,既可以提高设备可靠性亦可降低维修成本,经多年生产实践检验,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并且被付诸拓展。

2.几种典型的预防性维修和更换策略模型

总系统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其结构设计、质量和构成它的部件的可靠性影响,但系统的可用率除了受以上因素影响外,在某种程度上还取决于有效的维修保养和检测工作。高频率的保养维修增加了总维修成本但降低了系统停机导致的成本;相反,低频率的保养维修减少了直接维修费用却增加了系统停机导致的成本[3]。所以,在故障时间分布的基础上可能存在一个经济最优的维修保养期。预防性维修和更换是对系统进行最少次数的维修或更换系统的全部部件甚至整个系统的维修行为[3, 4-7]。

2.1 最小费用模型之定时更换策略

定时更换策略是最简单的预防性维修与更换策略。主要采用两类行动:一是每隔固定时间进行预防性更换,不考虑被换部件或组件的寿命,只是在预定时间完成更换;二是故障更换,即故障时更换损坏的部件或组件,亦称为批量更换策略[3]。

预防维修更换模型的目标是确定预防性维修策略、优化一些准则之参数。较常用的准则是单位时间内总预计更换费用:令单位时间内总更换费用C(tp)为tp的函数,则时间间隔(0,tp]内的总预计费用是故障更换之预计费用与预防性更换之预计费用总和。在时间段(0,tp]内,一次预防性更换费用为cp,一次故障更换费用为cf,假设该时间段内更换的预计数量为M(tp),则:

定时更换策略缺点在于自部件上一次预防性更换算起,在故障或恒定间隔后更换,有可能预防性更换在紧接着故障更换后很短时间内发生。

2.2 最小费用模型之定寿更换策略

定寿更换策略基于故障或寿命tp且无论哪个发生在前。若部件的操作费用与时间独立,则单位时间费用为[3]:

一个典型周期分两类情况,一是设备达到计划的预防性更换时间tp,二是设备在计划更换时间之前发生故障。由此,周期总预计更换费用为:预防性更换费用X部件使用到计划更换寿命的概率+故障更换费用X部件在tp前故障的概率,即

预计周期长度为:预防维修周期长度X预防维修周期概率+故障周期预计长度X故障周期产生概率,即

预防性更换周期长度之最优解可以通过求解使上式最小的tp获得。

2.3 最小停机时间模型之定时更换策略

以上两模型可以确定单位时间内总费用最小之最优预防性维修周期。但实际中多数情况下恢复生产(设备可用度)比维护费用更加重要,设备停机所带来的损失可能无法度量,此时最小化单位时间内停机时间就比最小化单位时间内总费用更加合理[3]。

定时更换策略下无论被更换设备的寿命是多少,更换行为都在预定的时间点进行。除此之外,若设备出现故障也可能进行更换。单位时间内停机为:

总停机时间为:故障引起的停机时间+预防性更换引起的停机时间,即(0,tp]内预计故障数X故障更换所需时间+Tp。

式中:

Tf=故障更换所需时间;

Tp=预防性更换所需时间;

M(tp)=(0,tp]内期望故障数。

周期长度等于预防性维修时间加上预防性更换周期长度,即Tp+tp。

2.4 最小停机时间模型之定寿更换策略

在定寿更换策略里,当设备故障或达到寿命tp时进行预防性更换。此策略目标是确定最优的预防性更换寿命tp以使单位时间内总停机时间最小[3]。

一个周期内总预计停机时间=预防性更换所需停机时间X预防性更换概率+故障周期停机时间X故障周期概率。即

预计周期长度为:

3. 预防性维护体系优化应用研究

现行的包括尚在研究中的各类维修体制,都偏重于理论或指导性方法介绍。没有涉及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交叉问题,且没有给出体系自优化方法;传统维修体系虽然给出了各种子体系、工具方法等,但并未给出各子体系、工具如何运作及自优化,以及如何整合优化总体系。下文结合优化模型,通过实例运算,阐明更换策略应用。 以珠粒糖果包装线为例,线上重要设备物料填充系统,其中关键链条驱动机构,据长期经验可知其故障更换时间mins(分钟),预防性更换时间mins,该行星轮故障时间服从均值为10000(mins)、标准方差为10000(mins)的正态分布。预防性维修费用为50美元,故障更换的费用为100美元。计算出的各参数如下表所示,

对于定时更换策略(CIRP),将模型中的已知参数代入公式:

可得:

对于定寿更换策略(ARP)的单位周期停机时间模型:

由于企业特性,该包装系统可用度与维修费用相比重要很多,所以在此考虑最小停机时间模型。如上表所示,两种维修策略最优预防性更换时间间隔均为80000mins。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5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阴 214432)

摘要: 随着日产汽车市场保有量的日渐增多,使用、维修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看起来很小的故障,现将这些故障总结如下,详细分析了故障现象、故障诊断及维修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故障维修建议措施,以便技术人员今后在维修或教学的过程中做应用参考。

关键词 : 日产汽车;故障现象;故障诊断及维修

中图分类号:U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3-0087-03

作者简介:李华东(1977-),男,江苏东台人,硕士,高级讲师,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电气系实训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维修专业的研究和教学。

0 引言

维修行业伴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的采用对轿车维修业提出了许多更新、更高的要求。日产轿车凭借其价位适中、排量小等优势,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在我国的市场越来越受欢迎,因此对日产系列轿车维修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通过对日产系列轿车典型故障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故障维修建议措施,以期在排除故障中节省时间,更加高效完成任务,达到对轿车的保护作用。

1 轿车典型故障案例分析

以下案例是日产系列轿车常见的典型故障,通过表格的形式详细描述了各个故障发生时的故障现象、故障诊断及维修过程等(详见表1)。

2 故障维修建议措施

2.1 针对维修案例中天籁室内灯常亮故障,在传统维修的基础上应注意以下要点:

①检查和询问该车故障前是否进行过钣金喷漆作业,并了解具体的作业部位;

②首先怀疑钣金过程中破坏线束,检查是否存在故障;

③后经了解在喷漆作业时,在烤漆过程中未关闭右后门或拆下电瓶负极线束;

④分析造成BCM损坏原因为长时间开启右后门,并且烤漆加温造成BCM内部门控继电器长时间连接过热粘连而损坏;

⑤维修前了解车辆的维修历史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2.2 针对维修案例中底盘异响故障,在传统维修的基础上应注意以下要点:

①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完工后进行复检;

②如果在排除故障陷入僵局时,一定要与客户交流;

③各工种在作业完成后一定要落实好三检制度。

2.3 针对维修案例中逍客右前部异响故障,在传统维修的基础上应注意以下要点:

对于异响故障的车辆,找出一定规律后在下手。部分异响可能为车辆正常的异响,若此时将它作为故障来处理,可能只是在浪费时间而不能将故障处理好。

2.4 针对维修案例中逍客异响故障,在传统维修的基础上应注意以下要点:

①充分试车,细心观察,与正常车做比较;

②回厂看其它车,发现此处有间隙,发现此处可以调整;

③对故障车此处调整试车后,故障排除。

有调查结果显示,日产系列轿车通过落实上述各项故障维修建议措施,其返修率比去年同比下降了21%,有效提高了日产系列轿车在顾客间的满意度,增加了其竞争优势。

3 结论

维修汽车是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的工作,其中动脑非常重要,动脑指挥动手,更快更好的找到故障点,更快维修好车辆。在对日产系统轿车故障进行为序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传统维修技术的运用,也要对实际轿车器件进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在故障排除中节省时间,高效完成任务,达到对轿车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丁俊卿,刘勤中.雪佛兰故障案例分析(一)[J].汽车维修技师,2008(12).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6

Abstract: Preventive maintenance in warranty period could reduce warranty cost, improve availability of product, and prolong the life of product. The maintenance of a deteriorating product is often imperfect: the product after maintenance will be not as good as new, but younger.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failure rate of product after maintenance will improve to a fixed value, it built imperfect preventive maintenance models of the products using improvement factor. According to an example, optimal interval making cost minimization can be calculated.

关键词:保修期;费用;不完全维修;改善因子

Key words: warranty period;cost;imperfect maintenance;improvement factor

中图分类号:T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076-02

0引言

很多产品售出后都会有一个保修,给购买者提品早期故障保护,同时能够提升厂家的信誉。当保修期时间长时就会出现产品衰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预防性维修对降低故障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提供保修预示着增加厂家额外的费用,这包括维修的费用和由于停机造成的损失。而预防性维修可以降低保修费用,并且延长保修期外的使用寿命[2]。根据产品维修后的恢复程度主要分为完全维修、最小维修和不完全维修三类。

在以往的许多文献中,考虑完全维修条件的情况比较多,即假定产品能够“修复如新”,但对于一般具有老化或衰退特性的产品,由于维修器材、维修能力、维修人员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很难使其维修后恢复到“如新”的状态,称这种维修为不完全维修,不完全维修是一种更为贴近实际的维修方式,应用较为广泛[3]。

不完全维修[4]包括修复性不完全维修和预防性不完全维修,修复性不完全维修,可以使故障产品恢复工作,但不会使产品性能状态恢复如新。预防性不完全维修为描述产品在预防性维修前后的这种动态变化状态,引入改善因子[5]。假设产品在一次预防维修后性能得以改善,故障率下降到如同此次预防性维修前时的故障率,故障率变化如图1所示。

产品故障率λ(t)的表达式可由递推关系得出:

λ1(t)=λ(t)

λ2(t)=λ(t-αT)

λi(t)=λ(t-(i-1)αT)

本文主要基于改善因子法,针对产品在保修期内进行定期预防性维修,维修间隔内发生故障时则进行最小维修,对费用进行优化建模,最终确定保修费用最低的维修间隔期。

1不完全预防性维修模型

1.1 符号说明

(1)T:不完全预防性维修间隔期;

(2)Tp:预防性维修所用平均时间;

(3)Cd:维修造成的每单位时间的平均生产损失;

(4)Cfr:每次故障最小维修的平均费用;

(5)Cpr:每次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的平均费用;

(6)Cf:每次故障最小维修总费用,Cf =Cfr+CdTf;

(7)Cp:每次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的总费用,Cp=Cpr+CdTp;

(8)C(T):在间隔期为T的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策略下,保修期W内的期望费用;

(9)ECfi(T):第i个预防性间隔期内故障最小维修费用的期望值;

(10)ECf’(W-n(T+Tp)):[(W-n(T+Tp)),W]:时间内进行故障最小维修费用的期望值;

(11)ni:第i个维修间隔期内发生故障次数的期望值;

(12)λi(t):第i次不完全预防性维修周期的故障率,且λi(t)=λ(t)。

1.2 模型假设基于改善因子的维修模型,首先对产品进行如下假设[3]:

a)假设产品在保修期W内进行预防维修,故障时进行最小维修。对产品进行预防维修后其故障率介于修复如新和修复如旧之间,而进行最小维修产品的故障率不发生变化;

b)产品故障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c)改善因子为常数;

d)每次对产品投入的预防维修费用是一个常数,不随维修次数、年龄而变化;

e)故障类型为单个故障,不考虑多重故障;

f)研究对象为单部件产品。

1.3 保修费用模型假设产品每个预防维修周期T内的费用包括每次故障维修的费用Cf和预防性维修费用Cp。

产品每经过时间T就进行预防性维修,之后故障率变为αT。若每个定期预防性维修周期的费用为ECf’(T)+Cp已知,则保修期内的保修费用C(T)可以表示为:

C(T,W)=NCp+EC(T)+EC(W-n(T+T))(1)

式中:N――保修期W内进行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的次数,N=int[W/(T+Tp)];

在第i次不完全预防性维修周期,故障率λ(t)的表达式可由递推关系得出:λ(t)=λ(t-(i-1)αT)

在第i次不完全预防性维修周期,产品出现故障次数的期望值

ni=λ(t)dt(2)

所以,N个不完全预防性维修周期内故障最小维修费用的期望值:为:EC(T)=nC=λ(t)dtC(3)

同理,在区间[n(T+Tp),W]发生故障的平均次数:

nN+1=λ(t)dt(4)

[n(T+Tp),W]时间内进行故障最小维修的费用期望值:

ECf’(W-n(T+Tp))=nN+1Cf(5)

综上,将公式(3),(5)带入(1)式可得,保修期内以T为不完全预防性维修间隔期的保修费用率可表示如下:

C(T)=int[W/(T+Tp)]Cp+λ(t)dtC+λ(t)dtC(6)

2实例分析

某产品的保修期为3年,故障服从威布尔分布:

λ(t)=

其中,形状参数m=2,尺度参数η=1000。进行不完全维修时的改善因子α=0.8,且不完全预防性维修所用平均时间Tp=1天,每次故障时进行最小维修的平均费用Cfr=300元,每次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的平均费用Cpr=100元,由于维修造成的每单位时间的平均损失Cd=900元/天。

由公式(6)可得保修期内的费用:

C(T)=int[1100/(T+1)]×0.1+

(2/10002)(t-0.8)(i-t)T)dt×0.3

+(2/10002)(t-0.8NT)dt×0.3

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易知T为73天时,C(T)最小为2.2579万元。即在保修期内进行定期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的维修间隔期为73天时,使得保修费用最低。

3结束语

通过理论分析和产品的案例研究,得出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策略下,保修费用最低时的最佳维修间隔期。不完全维修是一种比较符合实际的维修策略,把不完全预防性维修引入保修研究中,能够节省厂家保修费用,可以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提高长期效益。因本文只针对固定改善因子的不完全预防性维修策略的保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而保修期内进行预防性维修是一种趋势。通过对各种维修策略研究对象比较有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可以在下一步工作中针对更广泛的对象以及不同的预防性保修策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R. Pascual, J. H. Ortega. Optimal replacement and overhaul decisions with imperfect maintenance and warranty contracts[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2006,91:241-248.

[2] Kim C S, Djamaludin I, Murthy D N P, Warranty and discrete preventive maintenance[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2004,84:301-309.

[3] 徐文静, 郭波. 基于恢复因子的不完全维修模型分析[J]. 可靠性与环境适应性理论研究, 2008,26(4):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