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健康教育总结范例6篇

青春健康教育总结

青春健康教育总结范文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要告一段落了。有太多话要说,我曾经看过一本书,是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里面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你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那是让你认清朋友的机会。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样你才分辨得出什么是你的光芒。你觉得无助就对了,那样你才能明白谁是你的贵人。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这句话好搞笑喔,可直到我经历后我才算明白。

我很庆幸我成为了中国大学生的700万分之一,因为我来自偏远的山区,那里闭塞,教育差,医疗差。同时我也害怕,因为我仅仅是700万分之一,我曾经幻想的光明大道只是说笑。

我深信过我高中老师曾说的一句话:“尽管的去拼吧,大学就是天堂了。”直到今天,我终于知道了原来这又是一个美丽的谎言。也许这一辈子就没有一劳永逸,你今天的奋斗是为了不负昨日那么努力的自己,更是为了明日的自己能更好一点,这就是奋斗终生,学习终身吧。

课堂上老师组织我们一起聊了许多有意思的话题:怎么找工作,怎么和同学相处,怎样学习,甚至是怎样看待爱情,怎样体现自己的价值。我觉得则都是我迫切要明白的道理,其中有一个话题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高考后很多的原因让我来到这里,我想改变我的专业,一直以来都我都是知道我喜欢的是什么,我也一直在做,可我努力着,做着,我却不知道我到底该不该去坚持了,有时候现实实在是太残酷了,它让你不得不去妥协。可内心的那一份固执总是说着不服气,于是挣扎着和现实脱了轨。

课上介绍了种种对待专业的态度,可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生活要抱有希望,希望不灭,精神就不灭。即使我现在一眼望不到边界,我知道自己该去怎么办。但我知道,最起码要把今天过好,未来要去哪也并不不是太着急,慢慢想,仔细的想,说不定哪天就想想清楚了,可如果因为这个事没有把今天过好,没有把明天过好,一天一天的,到我想清楚的那天,我却没有能力去做了,那岂不悲哀?

青春健康教育总结范文2

一、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调查方法——心理测验法

本调查采用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对青春期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调查。

本量表每个题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其中“1”表示自觉无该症状;“2”表示自觉有该症状,但对受测者无实际影响或影响轻微;“3”表示自觉有该症状,对受测者有一定影响;“4”表示自觉有该症状,对受测者相当程度的影响;“5”表示自觉该症状十分严重,对受测者影响严重。自我评定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段时期”的实际感觉。

2.调查对象与调查结果分析①

(1)调查对象

以洛阳市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其中初中一年级713人,初中二年级701人,回收有效问卷一年级602份,二年级614份,有效率分别为84.4%和87.6%。

(2)调查结果分析

①初中一、二年级学生SCL-90筛选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

SCL-90的统计指标为总分和因子分。总分即90个项目单项分相加之和,总体反映受检者心理健康情况。因子分共包括10个因子,每一类因子反映受检者某一方面的情况,通过因子分可以了解受检者心理问题分布特点。按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要进一步检查。

表1初一、初二学生SCL-90各项目筛选人数统计表

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初中生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心理状况需要进一步筛查。其中,初一需筛查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6.39%,初二需筛查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5.60%。

第二,在筛选原因中,因为因子分超过2分而被筛查的比例最高。

第三,在筛选项目中,无论是哪种筛查,筛查比例都随年级升高而上升。

表2初一、初二学生SCL-90因子筛选人数统计表

从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初一和初二学生因子筛查排在前三位的均为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是指那种明知没有必要、却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以及一般的感知障碍,如脑子“变空”了,“记忆力不好”等。敌对因子指思维、情感及行为表现出厌烦、摔物、争斗和不可抑制的冲动爆发等。人际关系敏感指与人相处时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等。这与青春期学生自制力薄弱、情绪焦躁、交际能力不强等心理特征基本吻合。

第二,无论哪种因子的筛选,初二的筛选比例都高出初一的筛选比例,呈现出随年级升高的趋势。

(2)初中一、二年级学生SCL-90结果差异显著性检验及分析

表3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表现为:

第一,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都较好,SCL-90总分平均分均未超过160分,各因子平均分均未超过2分。

第二,所有因子上二年级得分都高于一年级,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精神病性、其他、焦虑、躯体化、偏执、抑郁八个因子得分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其差异检验概率P值均小于0.001,仅在敌对和恐怖因子上差异不显著(P值大于0.05)。

第三,初一、初二学生在SCL-90的总分上差异检验概率P值小于0.001,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说明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比一年级学生差。

二、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

为了解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者与相关学校教师及决策者进行了访谈。总的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对心理健康内涵认识模糊、干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1.对“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认识模糊

目前对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认识主要存在三种有待商榷的观点。

其一,“没心理疾病不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讨论心理健康教育时,许多教师过分关注心理疾病、紊乱或障碍,认为如果研究对象不存在显性心理疾病、紊乱或障碍,那就是心理健康;既然心理健康,就没必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心理健康呢?美国医学研究所(1997)把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健康的状态,以及在多变情境中应变的能力,包括处理压力的能力,与人相处的技巧,以及作出决定的能力等。”[1]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是惠及所有学生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教育,而是面对所有学生的。

其二,视外在原因引发的行为或情感问题为心理症状。对于青春期少年来说,多数行为和情感问题源于社会、文化甚至经济因素,但有些教师却急于界定这些学生是否是心理疾病患者,也常把这种问题描述成“症状”,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就急于进行心理评估、治疗和干预,甚至采用精神疾病诊断方法进行处理。但往往由于缺乏信息,这种匆忙判断往往是“虚惊一场”。当然,这也不否认个别青春期少年的问题源于心理内部紊乱,只是相对而言,这类少年占比例较小。

其三,心理健康教育仅针对患病个体,忽视致病因子。在讨论心理健康时,大家过于聚焦患病学生,却忽视导致其心理疾病产生的因素,以及与这一疾病产生相关的角色。很明显,影响学生学习、导致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重的。当学生把内外因导致的学习障碍内化为自己的个性,其心理问题会更加恶化。因此,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完善干预体系,才能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教育效果。

2.学校心理健康干预体系不健全

在心理健康干预体系中,存在着师资队伍薄弱、规章不完善、方法不周全、实施不系统等问题。

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政策重视不够。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干预方案大多是补充性方案,或者被认为是个别教师的事务,被视为学校的枝节工作,忽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2]。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学校决策的边缘化地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决策存在随意性。表现在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决策主要源于特殊案例。当学生心理健康演变为心理问题(如情绪障碍、暴力和自杀意念等)时,学校才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才临时制定相关政策。因此,这些政策不仅是零散的,而且也常常被边缘化,以至于很少有人对其进行重构,或者与其他相关活动进行联结与整合。

学校、家庭、社会等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各自为政,相互脱节,“老死不相往来”,这使得心理健康干预低效、重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体系的构建

要改变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学校应积极构建基于学校的心理健康干预体系。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制度体系

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制度体系时,决策者应关注制度的完善性、干预措施的完整连续性、实施和评估的系统性、操作的灵活性、参与主体的多元性等。具体表现在: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维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稳定;第二,学校应坚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选择身心健康、有献身精神、乐于承担责任的教师制定相关战略,负责实施与评估;第三,干预体系应该确保多元主体的合作关系,确保每个参与者能够获得必要的资源,确保干预过程中的协调或整合,共同承担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和专业界限带来的消极影响;第四,干预体系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预期,使每个人都能得到高品质的服务;第五,干预体系应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的优势和资源,确保激励措施和资源的可利用性,确保学校和其他社会资源的链接和整合,凝聚所有力量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第六,建立问责体系,确保每个人各司其职。

2.合理建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学校应按一定的师生比配置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其承担工作主要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轻度心理问题的预防以及转诊前的干预,拟定降低心理健康问题发生频率的计划;制定应对普发心理健康问题或严重心理疾病的策略;心理健康问题普查等。

在应对个别案例遇到困难时,学校应组建专题案例团队。这个团队应该由社会工作者、学校心理教师、精神科医生以及临床心理学专家等人士组成。这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方法融汇了专业人员、教师、家庭的智慧,可以有效讨论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检讨前期干预的效果,重新思考战略并做可行的调节等。

3.社会医疗卫生组织及精神卫生服务部门的融入

很多学校所在社区医院有专门的心理健康门诊,拥有医疗卫生和精神卫生服务专业人员,以及相关诊断设施。学校应与这些服务机构建立联系,开展一些基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咨询活动,参与规划基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措施,开发一些医疗卫生保健系统等。这种基于学校、多方参与的心理健康体系对健康知识普及以及一些特殊案例的处理非常有益。

4.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课程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策略。在目前,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三种:①使之融入常规课堂教学内容和过程,视之为教学的一部分;②邀请专业人员实施特定课程内容;③开发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

实践证明,通过学科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无缝”地融入到师生日常教学活动中去,是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3]。当然,仅仅依靠一门课程解决相关问题,其效果是有限的,所以,整合学校课程计划,结合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形成全面的应对策略,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Mental Health in Schools:Guidelines,Models,Resources,& Policy Considerations http://smhp.psych.ulca.edu。

青春健康教育总结范文3

一是重视程度高。省内各市计生协对做好青春健康俱乐部建设工作非常重视,通过培训、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及现场办公的形式进行部署强调,明确标准,提出要求。多数俱乐部建设单位成立了由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医学专家、心理咨询师、青春健康优秀师资等为骨干的专家队伍,明确了职责分工,为各地青春健康俱乐部建设发展提供了组织及人才保障。济南市计生协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为全市12家青春健康俱乐部投入15万元加强其建设,协会领导到现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俱乐部建设整体起点较高。省烟台护士学校把青春健康俱乐部建设上升到促进健康中国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在工作上不仅有总体目标,还有具体任务,在服务对象上不仅面向本校师生,还积极面向社会青少年,表现出了较强思想境界和工作态度。菏泽医专为满足牡丹区计生协工作需要将新建成的综合楼二楼提供出来建设青春健康俱乐部,为更好地服务于本校及社会青少年打下了基础。

二是氛围营造浓。省内各地采取不同形式加大对青春健康工作宣传教育力度,多数单位悬挂了青春健康标语和大幅宣传画,社区、学校利用橱窗为家长及青少年普及青春健康理念、知识。部分俱乐部按中国计生协要求统一使用了“青春健康和青春健康俱乐部”标识,并及时更新和完善了内部视觉标识,积O地宣传了国际计生联性与生殖健康权利宣言、青春健康行为干预理论框架、青春健康工作模式等内容,提升了“青春健康”工作的知名度。各俱乐部把省计生协发放的青春健康系列挂图摆放或张贴在走廊、大厅及各类教育区,积极帮助青少年掌握必要的青春健康知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有些单位还在俱乐部张贴了青春健康俱乐部简介、师资及专家队伍基本信息,明确了开办青春健康俱乐部的目的、原则以及相关人员责任、权利、义务等,让家长及青少年对青春健康俱乐部整体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淄博市组织编写了《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问答》手册,聊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办事处为俱乐部制作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折页、口袋卡片,为更好地为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服务,发挥了重要重用。

三是开拓进取强。省内各级计生协会在建设青春健康俱乐部中遇到不少了困难问题,如:观念问题、师资问题、场地问题、经费问题,还有起步晚、基础弱,不知从何入手等问题,大家在工作中想了不少办法,解决了不少难题。多数单位积极做好倡导领导的工作,利用各种机会,汇报青春健康工作情况,不仅谈形势、讲困难,还提对策、要任务,使好多困难迎刃而解。部分计生协积极做好“借东风”的工作,抓住中国计生协及省计生协下发一系列《规划》《通知》,组织培训及明确工作任务等时机,对上搞好工作汇报,对下不断推动工作,尤其在经费预算上体现更加明显。还有的为建设好高校青春健康俱乐部,就想办法从本系统或较熟悉的高校入手,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有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还有的采取学校出场地、协会搞投入的做法,建起了以计生协为主体标准化青春健康俱乐部,不仅为学校,也为周边青少年提供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服务的场所。

青春健康教育总结范文4

1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激素与生长发育”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发育特点,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是十分必要的。本节教材的内容着重从身高的变化,和卵巢的发育,青春期男女体形的比较,说明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接着又讲述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其中着重说明月经和遗精的生理现象及青春期的心理卫生。本节课的内容和新课标的十大主题之一“健康的生活”有关。新课标认为:学会生存首先就是学会健康的生活。青春期生理和保健的内容对学会健康的生活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发育的分期和男、女性的第二性征。

概述月经的形成。

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能力目标:

尝试绘制男女主要性器官发育趋势坐标图。

情感目标:

认同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

在本节教学中重点和难点是青春期身体发生的变化,月经形成和如何做好青春期卫生保健。

2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要依靠本节课教学内容(知识)的完成、有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才能实现。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他们有成长的喜悦,也有生理现象带来的苦恼,只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生长发育,形成健康的性心理,关注青春期的卫生,才能使其顺利度过青春期。

根据建构主义,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开展学习,在学习过程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因此本节课可以多次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启发式教学,穿插讨论式教学法。

学生可以通过自身体验,与人交流,再比较自己情况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3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有关青春期常见心理现象的讨论题。

权威青少年心理测试题目。

4教学过程

1. 人的生长发育

导入:新课开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竞猜游戏“听是谁在唱歌”。

学生:判断9首(其一是婴儿的啼哭声)不同的歌曲的演唱者是什么年龄的,男生还是女生?

完全判断正确,老师询问判断依据,学生可能会根据声调特称来判断。

老师:大家的发言很精彩,那么为什么一听见声音的你就可以作出这个区别?声音在变化是由于人在生长和发育,声音是在哪个什么时候发生变化的呢?

有的学生已经变声,学生通过简单讨论后回答:“就是现在这个时期声音开始变化。”

老师指导学生从书中110页“小辞典”中获取正确知识。

这部分内容简单易懂,用声音辨别作为引入提升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的气氛。

2.青春期发育与卫生

师:告别童年时代,进入了青春期,除了声音外,同学们身体其他部分也发生巨大的变化,找找“青春期”自己身体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在我国的大环境下,这部分内容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应该循序渐进,先让他们心里自己清楚自己的变化再摆出来讨论。这样学生容易接受些。

学生可能记录下身高、体重、嗓音、体毛、喉结、、月经、遗精、青春痘等方面在变化。

大家自己心里都有数了,下面结合知识链我们一起来将青春期发育的特点进行分类总结。

第一、 身高,体重方面,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

1. 根据书中109页的图5-6,进行科学分析。

2. 老师:你的身高也在变化,那自己的身高变化曲线和图中的曲线完全一样吗?学生:不。

老师:想一想,为什么会不一样呢?学生:营养状况不完全相同。身体素质不完全相同。体育锻炼,还有遗传因素。

关于身高和体重的问题很多学生都非常重视,老师提示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加强营养,切不可盲目减肥。

第二,骨骼增长的同时,神经系统,心,肺等不断发展。但直到25岁左右发育成熟,这段时期被称为“笨手笨脚”的年龄段。提示学生:青少年珍惜美好青春年华,努力勤奋学习,养成良好习惯!这个时期,要多参加体育活动,锻炼大脑和各器官的灵敏反应,使动作协调而灵活。

1、 肺活量和心率在不同年龄的值分析。

第三,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

1.请根据“技能卡”完成110页图5-7、卵巢发育趋势曲线的绘制。

2.由于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生殖器官(卵巢、)迅速生长发育,逐渐成熟。男孩开始遗精,女孩出现月经。通过短片使学生了解遗精与月经,月经是有周期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经验,讨论如何正确对待遗精和讲究经期卫生,需要注意的问题。老师点评。

3. 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促使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的体态出现差异。我们用婀娜多姿,玉骨冰肌形容女子,高大威猛,雄姿英发形容男子。阅读111页“小辞典”的内容,找找自己身上出现了哪些第二性征。

结合2和3两点,还应向学生灌输晚生晚育的必要性,分析早育对健康不利。

总结完后,动画展示从幼儿到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过程。课后学生翻看自己不同时期的照片感受自己成长。

这部分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满足了学生认识上的相互启迪以及情感上的支持和互动。使用课件动画解决学习的难点,使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得直观、易于理解。再呈现整体变化的动画,知识更加系统。

3.青春期心理健康

青春期悄然而至,你准备好了吗?你心中有什么疑惑不解的问题吗?让我们一起加入下面的讨论,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都可以大胆的说出来。“实话实说”

1.你将如何与异性朋友交往?

2.和父母相处方面。

3.青春期的青少年在穿着打扮上要注意什么问题?

4.不受欢迎的“青春痘”。

5.在自身的发育和相关性知识产生疑惑时从哪些渠道解决问题。

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有问题的可以针对症结,寻求解决办法。这一点完成要靠家长、老师、学生共同努力。

这是学生和老师一起探讨阶段,要很好的引导。因为心理问题较身体问题更难解决,在谈心的过程中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

4.小结,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可以在年级举办“青春期知识问答竞赛”。

5板书设计

第五章正常发育健康成长

第二节健康度过青春期

一、人的生长发育

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

二、青春期发育与卫生

1、特点

2、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3、卫生保健

三、 青春期心理

青春健康教育总结范文5

在中学开展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其中青春期教育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生殖与发育》这一章节内容,其中包括人的生殖系统、人的生殖和发育以及中学生青春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借助学科优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失时机地对中学生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

至于如何具体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作为一名健康教育教师,笔者认为首先要“正正当当谈性,真真切切说爱”,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开展:

一、转变教师观念

由于封建意识的影响,人们把性的问题看作,把性和丑恶下流等同起来,只要提到性的问题就会受到责难,更不要说在公共场合谈论性的问题了。因为青春期健康教育的主体内容是性健康教育,所以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扮演的角色常使其陷入尴尬的境地,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给学生讲授这方面的知识,也怕有些学生会乘机起哄,提出种种刁钻问题,使课堂场面陷入尴尬及失控的状态,同时也怕损坏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许多教师迫于压力,同时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有关性的问题往往是缄口不谈或是一笔带过。因此,要想开展好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必须先转变教师谈性色变这一思想观念,做到大方得体,自然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二、立足书本注重课文内容的讲述

有些人可能担心,对刚刚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展性健康教育是否会导致青少年提前出现性活动或增加性活动。事实上,“良好的性教育有助于推迟青少年首次发生的时间”(该论断来自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针对性卫生教育迄今为止进行的最全面的一项调查)。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其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会对性问题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这时对其开展科学的性健康教育是完全必要的。在国外,对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及健康性心理的培养时间要远比中国提前,从儿童时期就开始重视了。在教学过程中,我立足于人体的生殖器官结构及生理方面的教育,使中学生对两性器官的功能有科学的认识。正确认识和对待生理和心理上出现的变化,正确认识月经和遗精,获得自身保健的基本常识和能力。除了讲清楚两性生殖器官结构外,我还重视性生理知识的传授,诸如月经是如何产生的,妊娠是怎么回事,早孕有什么反应,一旦发生了,应该如何处理,生活中有哪些不正常的妊娠等。课上再结合生活实例,告诉学生性器官会发生哪些疾病,如何去预防,从而使他们特别是女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自己,获得自我保健知识。

在讲授新生命是如何诞生这一节内容时,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通过一些生动的照片和影视片段,把新生命的形成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了解自身如何被孕育,如何在母亲体内生长并最终来到这个世界。通过影视片段,不仅回答了每个学生心中的疑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会母亲的孕育及养育之恩。通过此课,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起到很好的效果。

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提出许多问题,如:为什么能有一个进入卵细胞?为什么不能两个同时进去?双胞胎、三胞胎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有些母亲同时会生出两种性别的小孩?……问题越提越深入,但却没有出现预想中让人尴尬的场面。这更让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对性知识抱有的好奇心,并给予恰当的引导。

三、开展青春期性道德教育和性法律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青春健康教育总结范文6

关键词: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态度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欧美文化的交流碰撞,青少年性成熟年龄日益提前而初婚年龄趋于推迟,青年对恋爱、婚姻、性的理解及态度呈现更加开放和个性化的倾向,由此带来未婚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信息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与滞后的学校及社会生殖健康教育的矛盾日益突出,青少年婚前呈明显上升趋势[1],性病和艾滋病高发,少女意外妊娠亦明显增加[2-3]。因此,青少年的生殖健康问题已然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政府和学校需要重点攻克的一个难题。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上海市青少年生殖健康情况的调研,了解该群体目前的性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为相关机构更好地开展生殖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实施对象为上海市大中学校在校学生(大学、高中、中职校及初中)。于2013年5月-9月,按照上海市地理位置、经济情况和大中学的分布特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上海市随机选取了徐汇、金山、虹口和普陀4个项目区,每个项目区选定2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和2所初级中学,另在上海市选择2所普通高校,在所选学校中从初三到大二的每个年级中各随机抽取2个班级,对班级内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5153份,回收问卷5040份,剔除填写不合格问卷98份,共计回收4942份有效问卷。

1.2 调查方法:根据适时、适宜和适度的原则,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及知识层次,自行设计了分别适用于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的三套自填式“青春期生殖健康相关问题KAP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婚前态度、生殖健康及性相关行为和需求等。本研究对于问卷信度的分析主要考评其内在信度和重测信度,效度考评主要包括内容效度及结构效度,信效度考评均能达到较好要求。

1.3 质量控制: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按照统一的要求实施现场调查。调查时工作人员首先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填写要求,统一发放问卷并在限定时间内收回,受访对象在匿名情况下独立完成问卷填写,对不完整的问卷及时要求调查对象补充完整。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EpiData 3. 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逻辑校对,采用SPSS 20.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t检验或独立样本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以P

2.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本次调查对象中初中学生618人,高中学生3453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1798人,职业高中学生1655人),大学生871人 。其中49.7%为男性(2456/4942),50.3%为女性(2486/4942)。调查对象年龄为14-24岁,平均(16.84±1.53)岁。其余人口学特征见表1。

2.2 生殖健康知识:本次调查共18道性与生殖健康知识问题,分为青春期发育、生殖保健、避孕与妊娠及安全套与性病知识4类,每答对一题得一分,答错或不知道不得分,结果如表2、表3所示。分析显示,青少年对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各类知识及知识总分的平均得分均较低,随着受教育阶段的提高,生殖健康知识的得分逐渐增高。以各类知识满分的60%为及格,青少年对安全套与性病知识的了解度较高,总及格率达63.6%,但是在青春期发育知识、生殖保健知识及避孕与妊娠方面知识相对匮乏,及格率分别为48.1%、46.7%和37.0%,尤其对于避孕与妊娠知识的掌握最差。对不同性别及不同学段的青少年进行比较,发现男生的生殖健康知识及格率显著高于女生(P值均

2.3 态度:本次调查对象中,有37.1%的青少年对婚前持赞成态度,反对者仅占33.1%。考虑到对相关行为持无所谓态度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赞同,可认为持赞成和无所谓态度的青少年都接受相关,则青少年对婚前、未婚同居、未婚先孕、和多性伴的接受率分别高达66.9%、62.7%、34.0%、28.1%和28.1%。

将是否接受婚前作为因变量(1=是,0=否),以研究对象的性别(1=女,2=男)、教育阶段(1=初中,2=高中,3=大学)、户口性质(1=农村,2=城镇)、独生子女(1=否,2=是)、安全套与性病知识( 1=不及格,2=及格)、恋爱行为(1=否,2=是)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拟合效果经Hosmer-Lemeshow检验,卡方值11.311,P值0.126,P值大于0.05,模型拟合优度较好。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对婚前的接受态度与教育阶段、性别、安全套与性病知识及恋爱行为有关(P

2.4 生殖健康知识来源和需求:由表6可见,青少年目前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网络、学校、同伴和报刊杂志等,但青少年更期望从学校、医生或专家处获取。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在目前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途径和期望获取的途径上均有不同的倾向,男生较女生而言更多从网络和同伴处获取,而女生相对男生更易从学校、家长和报刊杂志等途径获取。类似的模式也体现在生殖健康知识的期望获取途径上。

调查青少年的生殖健康需求,结果如表7所示。总体而言,青少年最希望获得的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 集中在正确的爱情观(69.3%)和青春期身心发育(66.1%)上,而优孕优生(23.9%)和妊娠避孕(28.6%)方面的需求较少。初中、高中及大学三个学段的青少年学生对正确的爱情观均有较强的获知需要,但大学生在安全和妊娠避孕方面的需求明显增强且显著高于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P

3.讨论

3.1 生殖健康知识:本研究中,青少年 对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与国内同类研究的结论相同[4-6],主要表现为对青春期性发育、生殖保健及避孕与妊娠的认识不全,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分析显示,从初中到大学,随着学段的升高,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随之升高,大学生的掌握程度最高,高中生次之,初中生最差。不到30%的初中生总分达标,生殖保健和避孕与妊娠知识知晓率很低,为生殖系统疾病及意外妊娠埋下隐患,提示学校生殖健康教育应从初中阶段就加强,形成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针对性地增加生殖保健和避孕/妊娠方面的教育和指导,提高青少年生殖健康认知水平。生殖健康知识的平均得分仅达到满分一半水平,除了安全套与性病知识有超过半数青少年达到及格,其余类别知识的及格率均不及50%,妊娠和避孕知识尤其匮乏,说明青少年对生殖健康的认知存在严重不足,也从侧面反映出青少年学生生殖健康知识体系的不完整、不全面,这都会增加意外妊娠等的风险和危害,对成长中的青少年造成巨大阴影。另外,女生在生殖健康知识上的知晓度显著低于男生,性别差异突出,因此女性青少年作为重点人群更应该被关注和教育。

3.2 生殖健康相关态度:本次调查对象青少年对性相关问题态度较开放,66.9%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婚前,其中有37.1%赞成该行为,62.7%的学生接受未婚同居,与同类研究结果相近[7-9]。青少年在性伦理方面也持宽容态度,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和多性伴行为合乎寻常或无所谓。男生在婚前上的态度比女性更为宽容,与目前趋势一致[10-13]。值得一提的是,初中学生对婚前的开放程度高于高中生和大学生,这在以往研究中均未发现。身处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开放带来了社会主流观念的转变,初中学生可能由于年龄小更容易受到文化的影响和思想的灌输,从而导致性态度的日益开放。本次调查发现,性相关知识、恋爱行为和教育阶段均能影响其婚前的态度,鉴于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正相关性[13],建议将男生、初中阶段和存在恋爱行为的青少年学生作为重点人群,从小进行科学的性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根据个性化特点给予其足够的关注和宣传。

3.3 生殖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与需求:根据本次调查,目前青少年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网络、学校、同伴和报刊杂志,也更期望从学校、医生或专家处获取,与何珊茹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4]。不同性别青少年的获取途径上存在差异,男生受网络和同伴影响更大,而女生来源于学校和家长的知识比男生更多,这种差异给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提供了不同的侧重点和指向性,同伴教育可能对男生效果更好,而家长进行性知识灌输对于女孩则更有帮助。在生殖健康需求方面,青春期身心发育和正确的爱情观最为青少年所期望获取,优孕优生的需求度最低,这一现状正与青少年目前所处的生命阶段相符。但大学生与初中和高中生有明显的不同,即大学生对安全的需求高于其他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这一比例高达72%,且对于避孕和妊娠、优孕和优生及性病和艾滋病防治的需求均显著增加,提示不同学段的学校生殖教育内容应有所偏重,合理分配。

国内外研究表明,学校是开展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系统教育的最佳场所[15-16]。结合他们的知识来源及需求,作为知识来源第二位和知识期望来源第一位的学校,在目前开设的生理发育介绍外,应适当增加安全、妊娠、避孕、性病艾滋病防治等主题内容,且在大学阶段强化这些内容的教育指导,请相关方面的权威人士定期来校做科普讲座,帮助青少年构建系统、完整、全面的生殖健康知识技能体系,减少危险及意外妊娠的发生。同时,网络、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应合理增加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及技能的普及,共同营造一个科学健康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林婷,郑晓瑛. 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2,20(12):813-816

[2] Gao Ersheng, Tu Xiaowe, Lou chaohua. Reproductive health of unmarried youth in China[J]. Contmception & Contmception, 2003(special issue): 21-31.

[3] 陆艳平,吴汉荣. 我国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研究进展[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8(4):266-268

[4] 杜莉,秦敏,朱丽萍.上海市青少年性生殖健康知信行现状[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92-4594.

[5] 李晶,王燕. 北京市某区高中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与行为调查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6):39-42.

[6] 秦敏,杜莉,王哲蔚,等. 上海市职业高中学生性生殖健康认知与需求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4102-4105.

[7] 郑晓瑛,陈功,韩优莉. 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调查基础数据报告[J]. 人口与发展,2010,16(3):2-16.

[8] 吴静,熊光练,石淑华. 青少年性知识、性态度和现状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2):120-124.

[9] 于艺,楼超华,高尔生. 上海郊区青少年性知识、性态度和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3) : 369-371.

[10] 朱春燕,王家骥,周志衡,等. 广州市中学生现状调查[J]. 中国校医,2009,23(3):294-296.

[11] 郭静,张爽. 北京市6所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信行调查[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19(2):89-93.

[12] 王瑛,吴擢春. 青少年的现状、问题与健康教育对策[J]. 中国健康教育,2002,18(9):568-570.

[13] 李晓妹,刘松,李向云. 高校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现状及教育模式[J].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0,29( 6) : 410 - 413.

[14] 何珊茹,刘步云,邱秀珊,等. 深圳市区中学生生殖健康现状[J].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1052-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