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技术论文范例6篇

恢复技术论文

恢复技术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促生了数据恢复行业的发展。阐述了国内外数据恢复技术的现状,分析了甘肃省数据恢复行业的特点,提出了发展甘肃省数据恢复技术产业的对策,使数据恢复技术为甘肃省信息产业保驾护航。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高歌猛进,办公电子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不仅仅是IT企业,传统企业以及政府机关也开始全方位启用信息化存储技术,越来越多关系行业正常经营的重要信息也被保存在计算机系统中,信息安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数据恢复技术在构筑数据安全保护底线方面所处的特殊地位,使数据恢复的重要性正在被I1r业广泛关注。数据恢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数据损失时把保留在介质上的数据重新恢复的过程,从而将损失减到最小化。从数据恢复的目的来看,它属于信息安全和计算机安全,而恢复的手段又与计算机维护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可以说数据恢复是从计算机安全与信息维护发展起来的新领域,并由此形成了一个潜力可观的市场。

l数据恢复的现状

1.1国内外数据恢复的现状

国外数据修复技术发展了2O多年,在防毒、工具类软件和安全防范等公司已经形成了专门的技术领域,且颇具规模。但国外数据恢复公司都有专业性极强的技术人才,工作细分,针对性强。比如,美国、13本、德国等数据恢复公司掌握着主要的逻辑数据恢复技术;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等数据恢复公司大多掌握了硬盘生产技术,对硬盘恢复较为擅长;美国和俄罗斯两国主要掌握了硬恢复、数据库和异形系统的恢复技术。据IDC调查分析:2000年企球信息安全服务市场规模达67亿美元,至2005年底将扩大为21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25.5%。在行业用户方面,金融业占信息安全服务市场份额最大。按国内4000多万台台式机每年l%出现数据丢失,每台修复费用千元计算,也有几亿元的市场规模。调查表明,在欧洲7个国家对254位企业主管的调查显示,40%的业务经理人和44%的IT经理人认为他们的数据容易受到攻击。

1998年我国引进数据恢复技术,当时主要的业务还是硬盘维修,在修好硬盘的电路后,把硬盘的数据及时备份出来。头脑灵活的商家适应客户的需求,提出了数据恢复和数据修复的概念。这算是我国数据恢复业的萌芽时期。2000年,随着计算机的快速普及,硬盘故障骤然增加,要求恢复数据的计算机用户激增,中关村的几家商户把数据恢复作为一项重点业务来做,数据恢复业务成为了这些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2002年是中国数据恢复业发展的最佳时机。但由于当时从事数据恢复的企业发展战略短视情况严重,从业务和技术上进步极慢。全国各地电脑城效仿中关村的数据恢复作坊操作模式,很多计算机维修商户开始把数据恢复作为一项新业务。数据恢复的技术力量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一些技术相对领先的数据恢复公司虽然不具备规模化,但是商家还是赚到数据恢复市场的第一桶金。但数据恢复也还没有形成产业链,在品牌形象、技术服务等方面没有什么突破,作坊式的运作模式依然没有大的改观。

2004年,国内数据恢复公司犹如雨后春笋。具不完全统计,仅北京一地新注册的数据恢复公司就有1O多家,广州、上海、深圳、成都、西安等地也都出现了多家专门从事数据恢复的公司。各大公司开始重拳出击,纷纷在全国跑马圈地,推动数据恢复市场的资源整合,品牌意识大大增强。

1.2甘肃省数据恢复的现状

甘肃省的数据恢复行业起步比较晚,市场需求大,公司规模小。从事数据恢复公司资金投入不大,流动资金要求不高,但却拥有丰厚的利润回报。因此不少IT从业者蜂拥而人,有些是计算机硬件专业维修公司,有些是懂点IT技术的业务人员。整个数据恢复行业鱼龙混杂,很多滥竽充数,对甘肃省的数据恢复行业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通过baidu或google查找本地数据恢复公司网站,如,兰州安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兰州信诚电子,甘肃兰州新实力,酒泉金手指数据恢复(服务)中心等。其中兰州安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实力较强,成立于2004年,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恢复等技术研究,目前能够从底层原理进行分析重组,确保极高的成功率,被甘肃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被甘肃省政府指定唯一数据恢复提供商,现已成为政府机关、金融机构指定数据恢复独家服务单位。由此可见,甘肃省数据恢复行业起步晚,技术力量薄弱,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少,并大部分都是作为计算机维修的一项增值业务。

甘肃省数据恢复技术现状具有下面几个特点:(1)人们的数据重要性意识逐渐增强,相应的数据恢复市场潜力逐渐增大;(2)由于地域性的限制,数据恢复商主要集中在省会兰州,占据主导地位。其它的数据恢复商主要还是靠网络进行营销;(3)数据恢复技术薄弱。数据恢复市场入门低,因此进人数据恢复市场的竞争者也很多,有的甚至租一间房子,买几台计算机就可以提供数据恢复服务;(4)能提供技术含量较高的数据恢复服务商较少。

2发展甘肃省数据恢复产业的对策

数据是有价值的。数据恢复过程难免涉及到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甚至国家机密,对于这样一个敏感的行业目前国家还没有一个机构负责监督和规范。这是值得注意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真正提高全社会的数据安全保护意识,推动数据恢复行业的健康成长和良性发展,离不开政府主导及企业和用户的共同努力。第一,政府要加强对数据恢复行业的管理,督促数据恢复行业健康发展,并在技术研发方面提供大力支持;第二,数据恢复相关服务企业要有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规范管理、提高技术,共同推进该行业的发展;第三,用户要树立数据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数据保护和恢复服务的习惯,为数据恢复行业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甘肃省的数据恢复行业发展到今天不过几年的时间,还比较稚嫩,也需要不断的摸索和积累。数据恢复技术起步晚,政府对数据恢复技术扶持不够,现有数据恢复企业技术力量薄弱、规模小,用户安全意识差、对数据恢复技术认识不够等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甘肃省数据恢复行业迫在眉睫,结合本省自身实际,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数据恢复行业发展必要充分的条件,以及探索符合甘肃省数据恢复行业发展的路径。

2.1要学好用好现有的软、硬件数据恢复技术

数据恢复技术在国内的近1O年,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某些技术领域也有突破。甘肃省的数据恢复行业应该说才刚刚起步,数据恢复技术还处在通过引进设备、购买软件来恢复损坏数据,而且大部分的公司都是从计算机维修,笔记本维修开始,只是把恢复数据当作一项增值的业务,大部分从事数据恢复的工程人员也只是学会了对这些数据恢复设备、数据恢复软件的操作而已,根本不具备有自己研发的能力。所以只有掌握好、应用好这些已有的技术,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地提高。

2。2大力提倡数据恢复技术进步

数据恢复行业归根到底还是技术实力的比拼。面对RAID等高端数据恢复请求,本来掌握这项技术的服务商并不多,而仅有的几家也在实力方面相差不大。如果真正想要在数据恢复行业能有所作为,仅仅凭借现有的技术以及现成的软件早晚会“坐吃山空”,开发新的技术与自己的软件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2.3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

标准不仅仅是客户选择服务的重要参照,而且体现出一个公司运作的透明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数据恢复行业尚在起步阶段,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可保证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可建议政府保密部门考虑制定符合甘肃省的规范,起到促进发展,保障发展,科学发展的作用。

2.4建立数据恢复公司运作方式标准化

目前国内数据修复的运作方式仍是由技术工程师检测、评估、操作、定价的,从价格到操作流程都含有很多不透明的环节,中间存在许多随意性的成分。有些数据恢复公司不顾客户的数据安全,在不具备恢复条件下隐瞒客户进行操作,简单的讲,就是拿客户的数据练手,因此客户在选择数据恢复公司时,一定要慎重。作为公司运营来讲,标准的运作方式可以换来长久利益,换来广泛的客户,换来巨大的市场。

2.5由政府组织建立专业的数据恢复服务中心

这一点对于甘肃省这样一个起步晚的地区尤为重要,不可否认的是,在数据恢复行业中,也存在少数的技术过硬、服务规范的修复中心。但是鉴于现阶段数据修复行业竞争无序、标准不明、市场划分不细诸多问题的存在,亟需一些实力强、管理规范、目标长远的专业数据修复服务提供商率先出来领军,规定出适应市场的行业标准、服务规范,为数据恢复行业作出表率、树立旗帜,以免陷入无序竞争的恶性循环,便于纳入正常的运行轨道,更好地为大众服务,保障数据修复行业的正常运行,促进数据恢复行业加速发展。

2.6加大引进数据恢复人才的力度,提高技术人员质量

引进人才是加强数据恢复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一条捷径,以引进的人才带来的技术带动我省数据恢复行业的发展,带动自身人才的培养,这既是一个发展甘肃省数据恢复技术的路子,也是培养数据恢复专业技术人员的最节约的方法。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会议及技术性培训班,寻求与省内外大学开展优秀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鼓励研究生加强在数据恢复技术、理论方面的研究。

2.7加强与省内外数据恢复公司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与知名数据恢复公司合作,举办学术会议,派遣技术骨干交流,以进一步提升甘肃省数据恢复技术水平;组织承办全省性学术会议或省级继续教育进修班等,聘请或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到省内各地区讲学,进行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

2.8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及优化创新环境和完善激励机制

在数据恢复公司或中心实行高要求、高速度、高效率的管理机制,提倡合作、互助、主动为数据恢复公司或中心的荣誉而努力工作的精神。在业务方面强调创新性,技术上精益求精。引入鼓励创新性研究的机制,鼓励对数据恢复技术问题展开讨论,设立创新建议奖,对具有明显创新性的成果给予重点支持。

恢复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露采矿山 地质环境 恢复治理

[中图分类号]TD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146-1

0前言

矿产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战略资源,我国90%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源自资源开采。矿业和矿产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由于广东省矿产资源分布不均,中小型矿山开采技术落后、矿业权管理尚未完善,长期轻视可持续性发展,造成了目前省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相对滞后和地质环境的日益恶化问题。现对广东省露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论述如下:

1露采矿山矿业开发中环境地质问题

根据广东省露采矿山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占用破坏土地资源;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地质灾害和地下水均衡破坏。其中分布广、影响大、最突出是地质灾害问题,其次为占有破坏资源。

首先,露采矿山在矿业活动中极大的改变了原始地形地貌,严重影响矿区的自然景观,同时还易形成各类地质灾害。广东省2005年以前,矿山占用和破坏各类土地13107.44公顷[2],土地占用和破坏严重。

其次,露采矿山矿业活动常引发各类地质灾害。数据显示[2],露采矿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32宗,1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812万元。多发生于小型矿山,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主导,降雨及爆破等下诱发,其规模多为小型~中型。

再次,采矿活动中矿坑积水常采用强排方式排放,破坏了地表水、地下水均衡,甚至造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和周边区域水资源枯竭,沿海地区或可引发海水入侵。同时废矿、矸石和尾砂中大量有害物经侵蚀和淋滤渗出并排入水体可造成水体污染。

2露采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特征及主导因素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众多,表现形式多样,其主要特征有:

(1)矿山某类地质环境问题可以由不同的工程活动造成,并且具有多期性。如地质灾害,可由基础建设和各矿业主导,在外部因素下诱发。

(2)矿石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由于不同地质环境条件及开采矿产类型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也明显不同。地质环境问题具复杂性特征。

(3)地质环境问题还具有相互关联性,通常一类地质环境问题是另外一类或多类地质环境问题的诱因。

(4)地质环境问题具“区内相似,区间相异”性。在不同的地质环境背景和自然地理条件下,所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不同,在相同的地质环境背景和地理条件下,出现地质环境问题多相似且具有同生性。

3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

为应对日益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需对露天开采矿山开展因地制宜的、生态景观和谐的恢复治理工作。

3.1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条件,土壤条件,与治污和周边景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理。土地整理应优先利用废石土,对矿坑可改变为尾矿库或蓄水池;对边坡做好分级工作,采用因地制宜、随坡就势的平整方法进行植被恢复。

3.2排水、蓄水系统建设

矿山排水系统的建设直接影响矿山运营期的开采安全和矿山后期及闭坑后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在排水系统建设时应根据矿区的地形地貌条件、土壤植被条件以及水文气象条件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天然沟道,其规格应经过校核验算,能形成系统并与蓄水系统结合,实现水的综合利用。

3.3边坡防护及植被恢复

矿山基建和开采中形成的边坡常常是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恢复的重点区,应根据坡体的地质、工程特征以及当地气象水文条件结合生态复绿进行坡面防护和生态恢复工作。

常用的坡面生态防护技术[2]有钢筋混凝土框架坡面防护、预应力锚索框架地梁坡面防护、混凝土预制空心砖坡面防护、浆砌石框架坡面防护。常用的坡面生态恢复技术[2]有生态植被毯坡面恢复技术、生态植被袋坡面恢复技术、坡面垂直绿化技术、生态灌浆坡面植被恢复技术、土工格室坡面植被恢复技术、三维网坡面植被恢复技术以及植生基材喷付植被恢复技术。

4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发展及问题

我国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起步的较晚,最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直至本世纪初国家相继颁发了各项矿山地质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制度、机构和资金上保障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工作做出了相关规划目标,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才初见成效。

广东省于本世纪初开始全方位对矿山开展土地复垦、生态恢复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露采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4.1矿种多、分布散

广东省露天开采矿山种类多,空间分布凌乱,水源和土壤条件差异大,岩石,植被恢复困难,治理难度大。

4.2治理手段单一、效果不和谐

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目的主要是治理防范地质灾害以及生态复绿,治理技术多为植被生态的恢复,人类活动迹象明显与周边景观的不协调。

4.3对矿山废石、矸石、尾矿及废水的无害化研究程度低,对如何减少地质环境的影响没有进行理论综合研究。

4.4缺少专业人员

露采矿山的地质环境恢复目前仅靠地质系统原有成员培训后取得相关资质后持证上岗,同时还缺乏相关的施工队伍,导致了恢复治理项目效果较差。

4.5法律法规不完善,环保教育相对滞后

对露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相关规范、法规均提出了原则性要求,但经常操作性差。此外,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没有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义,多数仍从既得利益角度看问题、办事情。

参考文献

[1]张进德、张作辰等.我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9.

[2]赵方莹、孙保平等.矿山生态植被恢复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3]金洪涛、贾伟光等.东北地区矿业开发态势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研究.华南地质与矿产.2005.

恢复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整形外科技术 烧伤 修复

中图分类号:R6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14-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外貌更加关心,追求美的人越来越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皮肤软组织,甚至深部组织完整性破坏,形成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烧伤患者,对恢复受损组织外形和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烧伤治疗中,如何运用美学理论和整形外科技术最大限度恢复受损组织外形和功能,达到无或少瘢痕增生及色素沉着,成为对烧伤外科医生提出的一个更高要求,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就整形外科技术在烧伤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提出以下观点:

1 将整形外科技术贯穿于烧伤治疗始终

烧伤最基本的治疗要求就是保证创面的良好复合。局部感染、创面不愈、愈后瘢痕增生、器官移位、功能受限等都直接影响烧伤的治疗效果,及早永久性覆盖创面防止瘢痕过度增生是判断烧伤治疗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基于这一问题烧伤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在强调抢救烧伤患者生命的基础上,重视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早期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如无菌技术、无创技术、无死腔技术、无血肿、无张力缝合技术结合体疗、皮肤护理、理疗等综合康复技术,不仅是烧伤创面达到减少感染早期封闭的目的,而且可以极大改善烧伤患者愈后的外形和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如笔者单位开展了颅骨电击伤早期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一期不仅封闭了颅骨外露创面,而且防止了秃发的发生,这就是整形外科技术在烧伤治疗中应用的成功经验。

2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理的修复方法

在烧伤治疗中,我们要根据创面的深浅、大小、部位、烧伤原因进行切削痂及扩创,选择皮片移植和皮瓣肌皮瓣移植等不同的修复方法。根据我科十余年来烧伤患者资料统计分析,中小面积烧伤是目前烧伤外科医生的主要治疗对象,符合文献报道[1]。50%TBSA以下占烧伤患者93%、30%TBSA以下占80%的情况,这类患者有较多的供皮区,可以采用大张自体筛状皮移植的方法达到烧伤早期创面处理和整形一次到位,减少畸形和伤残的目的。功能部位如手、颈可采用早期切痂,大张中厚皮片移植和面部早期剥痂分区皮片移植的方法治疗。大面积烧伤我们早期削痂,重复取皮及浅二度愈合区取皮的方法,微粒皮移植联合功能部位大张自体皮移植进行治疗,对四度烧伤,我们选择皮瓣肌皮瓣移植,清创术中尽可能保留间生态组织,甚至坏死骨皮质,术后积极抗感染治疗,使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的功能和较满意的外。手术切口缝合张力过大,伤口内残留异物,伤口缝合材料选择不当,使用缝线过粗,拆线过晚等均是引起局部产生病理性瘢痕的可能因素[2],因此烧伤治疗中,应严格遵循整形外科原则,选择合适医用材料,及时拆线,创面一旦愈合,及时使用弹力绷带和防止瘢痕的药物,预防瘢痕的形成十分重要。

3 烧伤治疗应将创面封闭、功能恢复、形态改善、心理治疗、康复锻炼融为一体

一般外科治疗以功能恢复为治愈标准,而烧伤外科仅仅达到这一目的是远远不够的。在恢复功能的同时,还需外形接近正常人,因为人是社会属性,需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形态异常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烧伤患者往往因热力电能放射线等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造成皮肤软组织缺损,愈后轻者色素沉着,重则瘢痕增生,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灵创伤,因此说烧伤创面封闭并不是治疗的终结,只是烧伤患者治疗的最基本要求,在功能康复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到容貌康复、心理康复、体能康复、职业康复及社会康复,使烧伤患者不仅做到生活自理,还能消除自卑,恢复自信,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对烧伤医生来说,不仅要具备一般外科医生那样的知识技术和爱伤观念,还需具备整形外科医生的手术技巧和审美观点及心理医生的素质,将烧伤患者的功能恢复、形态改善、心理治疗、康复锻炼融为一体,才会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达到真正成功的目的。

参考文献

恢复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石灰岩 矿山 恢复 治理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240-01

石灰岩矿产属于典型的非可再生自然资源,它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实践表明[1,2],石灰岩矿产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于建筑、农业、轻工、食品、石油、冶金、化工等领域中,并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石灰岩分布面积高达130万km2[2],而关于石灰岩矿产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了诸多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1]。然而,许多石灰岩矿山剥离、掘进、选矿产生的废渣(石)占用土地,并同时导致了严重的粉尘与噪声污染、生态环境恶化、景观破坏等问题[1,3]。基于此,石灰岩矿山的环境、绿化和生态恢复越发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1-5]。因此,本文对石灰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成果进行了梳理,旨在为石灰岩矿山的恢复治理提供建议。

1 矿山恢复理论

矿山恢复治理是的关于全球性讨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3年3月在美国召开的“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国际会议开启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全球性序幕[6],1980年Caims主编的首部《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则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受损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重要生态学理论和应用问题[7],而1991年创刊的《Restoration Ecology》杂志代表“恢复生态学”走向了成熟[2]。矿山生态恢复是包括地貌再开发、生产能力恢复、生态综合性、经济和美学价值等的多学科课题,它主要涉及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基础理论[2]:

(1)可持续发展理论,即既需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这既要求加强对采矿前后生态资源的调查和研究,还要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使新建景观和周边景观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以提高其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2)恢复生态学理论,这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和方法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理的学科。它在加强生态系统建设和优化管理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极为重要。

(3)景观生态学理论,即人们需要合理规划遭受矿山开采破坏地区的土地用途、建立新景观。这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旨在通过景观生态建设来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造新的景观格局,最终实现优于原有景观生态系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等效果。

2 石灰岩矿山采矿的主要问题

经济高速发展促进了包括石灰岩在内的各种矿产资源开采,而城市化推进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速了石灰岩矿山的开采。研究表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和矿山开采及矿山环境治理技术落后等加重了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3, 4]。总结起来,石灰岩矿山的开采主要带来了如下环境问题[2]:

(1)地貌及生态破坏。石灰岩矿山主要分布在丘陵或低矮山丘区并往往采取露天开采的形式。矿山开采的第一步便是砍伐地表的林木、丛棘和杂草并进而剥离地表的覆盖层。开采过程中,由上而下的分段开采方式改变了矿区的原始景观,这同时也破坏了地表的植被和原有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2)地质灾害影响。矿山的开采改变了地表结构和地面应力,不合理和不规范开采的矿山会产生大量的陡壁、陡坎和边坡并引发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堆放于矿体的沟谷中或低洼地处的废弃渣石可能会形成新的不稳定荒丘或影响地表大气降水的排泄及地表径流。受暴雨的冲刷或地表水的浸泡,堆场往往还可能发生水土流失和泥石流。富地下水矿山的开采还可能出现涌水或导致污染物下渗污染地下水。

(3)环境污染。矿山采矿活动会产生粉尘、废气和噪声污染。粉尘主要来源于矿山爆破的爆堆起尘,矿石破碎、装卸、运输及运输车辆行驶扬尘和废土石堆的风力二次扬尘等。废气来源于矿山爆破时炸药释放出的CO、CO2和NO等气体。噪声源来自于矿山爆破时产生的爆炸噪声和矿山机械作业时产生的噪声。

3 石灰岩矿山生态恢复治理

石灰岩矿山生态恢复分为采矿区“边坡复绿”和“废弃地恢复”两种类型[1-3,5-7]:

(1)矿区边坡生态恢复方法是指对采矿残留矿柱和边坡陡壁(坎)采取必要的整治措施,在减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排除安全隐患后采用特殊的方法进行生态恢复。由于不同矿区的地层岩性、坡度和坡面松散程度等存在差异,目前国内外主要采取喷播绿化护坡、客土植生植物护坡、土工网垫植草护坡、框格护坡、生态石笼护坡、植生带(袋)护坡、香根草技术植被护坡、人工植生盆法护坡、平台法护坡等边坡植被恢复方法以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采矿废弃地的边坡复绿技术是指对采矿后的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矿山废弃石渣、石粉占据地表上层阻碍植物生长,常见的有对石渣进行换土处理或地表压覆客土。在此基础上,辅以其它栽培措施的办法,如采用大穴、大苗和带营养钵移栽。

4 结语

石灰岩矿产资源的开采在推动经济和城市化,它同时也因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而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善石灰岩矿区面临的地貌及生态破坏、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人们提出了采矿废弃地恢复和边坡复绿两种类型的石灰岩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法。这些方法涉及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因此需要综合多方面的生产和研究以探索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陶建军,李西.石灰岩矿山植被恢复初探[J].草业与畜牧,2007(7):18-21.

[2] 杨涛,彭立君,武富强,等.石灰岩矿山生态恢复方法和实践[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9(2):37-42.

[3] 徐升华,孔维健,刘跃平,等.石灰岩矿山植被复绿技术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636-4638.

[4] 贾德旺,吕宝平,贺汉庭,等.济宁市嘉祥县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与治理[J]. 山东国土资源,2006,22(5):54-57.

[5] 温庆忠.废弃石灰岩矿山植被恢复方法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8(4):108-111.

恢复技术论文范文5

摘 要 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这是对体育运动的科学总结,正确地反映了和各项体育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无论在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下,它都是各项竞技运动的源泉。针对田径运动这一根基的重要性,分析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理论发展的趋势,旨在为现代田径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田径 运动训练 理论 发展趋势

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这是对体育运动的科学总结,正确地反映了和各项体育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无论在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下,它都是各项竞技运动的基础和源泉,“运动之母”“得田径者得天下”之美称当之无愧。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田径项目列为竞技体育的重点,田径运动的发展水平引起各国体育管理层和体育专家的高度重视。

一、问题的由来

随着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其水平逐渐接近人类的极限,当今田径赛场上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体能、素质等“硬件”,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科技的竞争上。因此,只有把当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田径运动的选材、运动训练、运动后的恢复及运动竞赛的各个阶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奥运会和世界田径锦标赛是世界最高级别的田径运动比赛,各国田径运动员在其比赛中获得的成绩,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田径运动水平及其在世界田坛的地位和位置。近些年来,虽然中国田径运动在有些项目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并在世界田坛上达到一流水平,但就从世界田径运动发展水平而言,中国田径运动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在世界田坛的地位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目前虽然中国田径运动水平可以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但是随着亚洲其它国家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田径运动水平在亚洲领先的优势正在受到挑战。

二、田径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

(一)成功第一步——科学选材

现代田径运动员培养追求的是在充分研究和认识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及其遗传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的知识,采用调查、测试、评价和预测等科学方法,把具有发展前途的儿童少年选,给以科学、系统专门训练,使先天的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达到高水平。实践证明,选材的成功是训练成功的一半,只有选材好,加以科学训练,才有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田径运动员。

(二)任何训练都要从实战角度出发

训练理论和实践证明,训练过程只有不断加大运动负荷,才能加深对运动员有机体的刺激,提高其训练适应水平。在训练实践中有的教练员和学者提出要在训练过程中经常采用与比赛接近的负荷量和强度,才能使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这就要从实战的要求出发,依据比赛实战的要求进行训练。任何训练内容、手段的采用,都要做到与专项结合。

(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当代科学化训练的一个主要特征和标志,高的科学化训练水平主要体现在对不同运动员区别对待的程度上。由于不同运动员的遗传因素不同,对训练刺激的适应水平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在训练的负荷、方法和要求上必须遵循区别对待的训练原则。无论是训练强度,还是比赛的数量,都必须纳入到完整的训练计划中,统筹设计、安排和实施,而不能简单地只从训练质量或比赛数量单方面考虑问题。

(四)充分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竞技体育地位的提高,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竞赛活动空前高涨,促进了运动训练实践的迅猛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田径训练领域的强有力的介入和渗透,也极大地促进了田径运动训练科学化进程。

(五)高度重视恢复性训练

近年来,恢复问题引起训练界的高度重视,成为与负荷同等重要的训练组成部分。人们认识到,大负荷训练和紧张激烈的比赛后必然引起运动员身心疲劳,疲劳产生后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使身心得以恢复,这样才能继续参加比赛和训练。否则,将造成过度疲劳和训练中断。从目前体能项目训练的发展趋势来看,主动的恢复已经逐步取代了被动的恢复。除了加强传统上的恢复措施和手段外,一些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也被作为提高恢复能力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当前对运动员机体疲劳的恢复,已由传统上的被动恢复,变为以提高运动员基础代谢水平为主的主动恢复,人们已经不仅仅从机体疲劳恢复的专门手段和措施方面注重恢复,而且从训练的负荷方面也加强恢复能力的培养,从基础上提高运动员的恢复能力。这种看似简单的改变,其实是从实质上改变了传统的恢复理念。许多世界优秀选手之所以拥有较长的运动寿命,并能够一直保持高水平的运动力,与这种新的训练恢复理念有着直接关系。

(六)加强对运动训练理论的创新研究

运动技术既具有相对性稳定又是不断发展的,始终处于一个动态过程中。可以说,技术革新是所有运动发展的动力,每一次技术创新,必将使成绩产生巨大的飞跃。

三、结语

根据目前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要想在强将如林、好手云集的世界大赛上取胜,没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是不行的。因此,田径要上去,必须继续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训练观念,狠抓训练理论、方法、手段的改革,走科技先导型运动队的路子。要有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思维,改革陈旧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建立适应现代竞技运动发展水平的科学训练体系。

参考文献:

[1] 文超.中国田径百年[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

恢复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虚拟化技术 容灾备份 数据中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030-01

随着高校信息化应用技术的逐渐成熟,围绕高校信息化产生的各种系统也非常广泛地应用于日常工作中。如:教务系统,网络教学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等等。这些系统中的海量数据是系统运行的核心,而对于高校信息管理来说,仅仅对这些数据进行备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套合理的容灾备份系统,在系统出现问题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出关键数据重新开展正常的工作。目前盛行的虚拟化技术可以打破各个物理系统结构之间的壁垒,将物理资源转变为逻辑资源,从而将高校信息服务管理的容灾备份系统的建设带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

1 虚拟化技术

1.1 概念

虚拟化,就是将物理资源转变为可以在逻辑上管理的数据资源,将所有的数据资源都透明的运行在各种各样的物理平台上。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屏蔽硬件资源的差异性,根据需要灵活分配这些资源,能够减少总体成本。

1.2 虚拟化技术的优点

虚拟化平台给管理员提供了一个自动化的控制中心,可以大幅度地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及强度,极大的提高了效率。旧的服务器利用模式是“一台服务器,一个应用程序”,这种模式造成硬件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服务器维护也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2 构建基于虚拟化技术的高校信息服务的容灾备份系统

虚拟化存储技术将各种存储设备构成一个整体上,不仅屏蔽了存储设备在硬件上的差异,也有效的屏蔽了不同物理设备的故障,有效提升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将服务器的存储数据备份到数据中心,极大的提升了数据安全性。

(1)首先,在本地建立一个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容灾备份系统,针对不同的应用系统执行不同的备份策略,以此实现本地数据的高速备份与问题恢复,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可管理性与备份处理,提高备份信息的可靠性和方便用户的使用性。

(2)通过远程磁带复制等技术,在异地部署与系统相同的数据备份中心,实现各个系统的数据中心集的集中备份。当出现了异常情况时,充分满足容灾备份的需求,最大程度的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高校信息服务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从原数据中心到灾难恢复站点之间的切换,同时还能管理这两个互为恢复站点的切换。虚拟化技术将数据中心的故障切换变得更加顺畅。

3 基于虚拟化的容灾备份系统的关键问题

(1)如何制定灾难恢复计划。在将虚拟化技术引入之前,网络灾难恢复系统处于一种分散状态,非常不便于管理。但是虚拟化技术引入之后,存储管理人员可以把需要进行灾难恢复的系统整合到一个网络环境中,并且通过一个统一的方式来进行管理。

(2)怎样将数据中心中的各个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分类。根据数据中心各个信息系统的关键程度将数据进行整合分类,分出关键级别,在出现网络瘫痪等现象时,按照级别,分批将系统数据进行恢复。这样不仅能够使虚拟化容灾系统实施起来更有效率,同时也能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管理。

(3)设定数据中心的迁移备份的时间管理。网络管理人员根据高校不同的信息系统的特征,设定信息数据的优化策略,制定出每个信息系统自动的及人工的迁移备份的时间管理。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系统间的信息迁移。

(4)判断灾难恢复的服务级别。对于虚拟化灾难恢复的服务级别决定了虚拟化灾难恢复平台和解决方案的选择,同时也决定着高校对于灾难恢复系统的资金投入,所以对于灾难恢复的服务级别的选择,非常重要,根据分类可以在降低灾难恢复的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还能很好的满足学校对于灾难恢复系统的管理性以及实用性的需求。

(5)灾难恢复系统的安全性。最后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灾难恢复系统的安全性,灾难恢复系统能够提供集约化和安全的计算环境的机密性,安全性是高校实施虚拟化灾难恢复计划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在部署虚拟化灾难恢复环境时这个问题应该是重中之重。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展,在高校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及数据中心的建设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构建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容灾备份系统来防止系统突发性事故发生,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为高校信息化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