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教学论文范例6篇

几何教学论文

几何教学论文范文1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的应用随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的教学如果不利用这一新技术便会落后于时代。CAI在教学中的地位不会只是一种时髦,由于它的形象、方便、速度、效率等等方面的优点,这一方式势必会被大部分学生和教师所接受,而成为一种潮流。这一时刻的到来会比预想的快。实际上,当学校的教师们把计算机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时,他们自然会把CAI作为他们教学手段的一部分。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这一进程可能会来得更快,毕竟我国高校第一代计算机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出身于数学领域。

2.数学CAI软件的设计原则

目前流行于市的CAI著作并不多见,但软件市场可见到不少cAI软件商品。其中绝大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性质的。实际上,CAI所涉及的面很广,它包括教与学的各个方面。任何一个软件几乎都不可能覆盖它的全部内容。本文也只打算对数学课堂教学软件的设计问题进行探讨。任何一个软件产品,制作者都要事先确定该软件要达到的目的,然后根据此目的制定一系列具体的设计要求。如果该产品已经很成熟,这些要求会成为公认的标准。数学课堂教学CAI软件的制作目的当然也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即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的最后效果是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来衡量的,但大部分时间往往采取一种更简易的评价方法----就课论课。例如大部分的公开教学或观摩课,最后的评价并不是去考学生而是听课者按照已有的或心目中的标准来衡量这节课的好坏。对教学软件的评价暂时也只好采取这种方法。实际上设计的原则与评价的原则应该一致。由于目前课堂教学软件不多,且大部分是各个教学单位为自己的教学而开发的,缺少统一的标准。笔者只是把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设想与心得写出来,与同行切磋。

2.1.“辅助”的含义就是以教师为主计算机永远也不会取代教师上课,就象计算机不能取代人的思维一样。把软件搞成录像式的就完全失去了教师的作用,这是最失败的软件。除了特殊情况,如偏远地区无教师或一些冷门学科找不到相应的教师只好采用纯电教手段外,教学软件应是主讲教师的助手。一个优秀的教师是任何软件也替代不了的。

2.2.交互功能

一个好的软件应能适合不同特点的教师的要求,这就需要软件更加灵活。比如一个立方体,有的教师喜爱正等测投影,而另一些教师喜爱正二测,这大部分取决于他们使用该软件前的讲课习惯。如果一个图形,教师自己看着都不习惯,当然不能指望他会很自然和流畅地讲给学生。那么对这个软件来说,该立方体的随机旋转能力便是非常重要的了。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习惯来选择该立方体关于三个坐标轴的转角,旋转过程对学生是透明的。实际上,教师在选择合适方位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内容。教师甚至可以安排图形的颜色、说明文字的位置……,这时教师才会真正感觉到自己是这个软件的主人。试想一下,如果对一个使用软件的教师来说唯一能作的就是控制它的运行和停止,所有的画面都是编程者闭门造车设计出来的,这会是什么感觉!

2.3.动画的数学含量

数学教学的图形动画不同于卡通片。它对光学效果、色彩效果等一些对美术人员至关重要的指标并不在意,相反,它却极其重视图形的准确性。无论是旋转还是平移,无论是中心投影还是平行投影,画面上的每一点都是准确计算出来的。

比如说空间不同位置的两个全等三角形,由于所在的平面的法矢不同,投影自然不同。相等的角看上去不等,不等的元素却看起来相等;又如空间的垂线,反映在投影上当然不一定垂直。这些图形在没有CAI教学软件之前,教师只能在黑板上象征性地画一下,?根本谈不上准确性。而在CAI软件中,这些图形是一个点一个点计算出来的。教师可以用交互功能把需要的图形在平面旋转到与投影面平行的位置,使学生看到“不走样”的图形,这就需要准确性,而准确性是由一系列正确的数学变换公式保证的。在这里每一个画面都是算出来的,而下是象一般动画是从图形库里取出来的。

2.4.学生的临场操作功能

过去,一节电化教学课讲完,老师会为学生准备许多胶片。学生把老师临时留的练习题做在胶片上,在用投影仪映到银幕上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取代了让学生上黑板做题。为什么不能再前进一步,让学生操纵计算机屏幕,让学生在计算机的屏幕上画上他自己的辅助线,让学生控制计算机屏幕图形来讲解他的答案呢?我们正是这样设想的,让计算机的屏幕取代胶片投影仪,就象投影仪过去取代黑板一样。

2.5.人工智能

这一点正是目前CAI软件的欠缺。?但是对于课堂教学软件来说,这一点并不特别重要。最直接的应用是在学生把答案(图形或数据)输入计算机后,自动判断答案正确与否。?专家系统的最重要的用武之地是在CAI的另一个领域----课外辅导。但现在面临的全部辅导软件几乎没有涉及到该项功能,尽管这方面的讨论超出本文的范围。

2.6.独立性

几何教学论文范文2

直线、平面以及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这些内容是通过定义、定理、公理,组织成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在进行这一内容的立体几何教学时,要依据这个体系中的某一个环节,以位置关系的转化,发展为线索去思考、分析和判断这是教师培养学生所必须具备和使用的方法。例4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AB=AD,CD=CB M、N、P、Q是个边中点,求证:MNPQ是矩形。分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证明MNPQ中有一个角是直角,而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证明BDAC来解决,两直线的垂直可由直线与平面的垂直或直线与直线的垂直转化而来,欲由直线平面垂直画出BDAC,须造出与BD垂直的平面,使AC在这个平面内,由已知可取BD中点K连接AK、CK则平面AKC具有上述条件,能做出上述分析的关键是掌握转化的思想,创造转化的条件,从而完成转化。

二、加强归类思维的培养

通过学习一些概念、公理、定义、公式等知识技能后,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思路,特别是将题型分类后,总结出解题规律,形成思维定势,以后遇到相类似的问题,总可以将题归纳出某一题型将题解出,这是我们比较习惯的解题思路,也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过程。四、要向学生展示模型、教具、画图实例,以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来提高其空间想象能力,从中使其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因为在立体几何中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力是相辅相成的,空间想象力差的学生,对于具体的一个问题或某一图形,不能在头脑中想象出来,对问题中的各种情形考虑的不完整不全面,因而就会造成错误的判断推理,也就影响着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在立体几何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如:在讲授三垂线定理时,可将一三角板的一直角边放在桌子面上立起来,启发学生怎样放置,其斜边才能和桌子的某一边缘垂直,怎样放置,直角边才能和桌子的某一边缘垂直,从而加深学生对“三垂线定理“和””逆定理”中的题设和结论的理解近而知道应用“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在讲授异面直线时,学生很难理解两条直线的这种关系,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教室中这样的线,及大街上的高压线与横穿的电线,以及桥上汽车行驶的直线与河中船的行驶线等,从而使学生知道确实存在这样的直线,同时掌握异面直线的即不想交也不平行的特点。例:已知 直线a、b及a、b外一点p,画出各种可能的图形。解:按a、b的位置关系及点p的可能位置分以下几种情形

(1)a、b相交,点P在a、b确定的平面内。

(2)a、b相交,点P不在a、b确定的平面内,但点P应在ap及点bP所确定的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几何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西南联大;算学系;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17-02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联大”)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虽然只仅仅存在的了九年(包括长沙临时大学时期)。但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学术成就。而其中以理科科系最具代表系,如今很多早已经成名的科学家都出自联大理学院,如杨振宁、李政道、黄昆、朱光亚、邓稼先。联大理学院算学系为数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不得不说与算学系独特的办学模式密切相关。本文就联大算学系的师资、教材选取、课程设置等几个方面的做一研究,探索算学系办学特色。

一、算学系师资力量

西南联大的算学系由北大(数学系)、清华和南开算学系组成。这三个算学系占据当时算学研究中心的一半。据1943年统计当时算学系任教的教师共有24人,其中教授10人(北大4人,清华4人、南开3人),副教授一人(北大),讲师2人,教员3人,助教9人。教授中全部具有留学背景,这其中留美7人,留德4人,留英1人。从学历上看,教授中有10人获得了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而讲师和助教大多是三校优秀的毕业生(含研究生)。从教师年龄结构分析,年过50的只有姜立夫一人,过40岁的也只有3人,大多数教师30-40岁,整个教师队伍平均年龄37岁,可谓年富力强。

算学系的教师在数学科研领域各有专长。姜立夫教授主要微分几何学与函数论,他的学生中很多成为了数学家,如刘晋年、江泽涵、申又枨。杨武之从事现代数论和代数学教学与研究。江泽涵教授是我国拓扑学研究的创始人。著名数学家是华罗庚教授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的许多研究成果都被冠以他名字如:“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等。陈省身是20世纪重要的微分几何学家,他结合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方法,完成了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内一般形式和埃尔米特流形的示性类论。许宝騄教授在中国开创了概率论、数理统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内曼-皮尔逊理论、参数估计理论、多元分析、极限理论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是多元统计分析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通过对算学系教师队伍的梳理可以看出:在整个教师中,教授所占比例接近整个教师数量的一半,而教授大多有留学背景且多有博士学位,这些经历使得算学系在教学风格上更接近于欧美,也保障了算学系的教师队伍具有较高的业余素质。这些教授又分别在不同的数学研究领域有较高的造诣,能够在教学中使学生接触到更全面的知识。同期算学系的学生只有31人,教师与学生数量上也很接近,使得算学系在教学中很好的开展点对点教学,使得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

二、教材选取

算学系的教材选取基本上是欧美原版的数学教材与自编教材,这点与教育部材的政策相悖,也体现了联大学术自由的精神。联大算学系使用欧美原版教材情况见表1:

上表所列课程多为算学系必修课,由此可见算学系必修课使用教材的重点是国外数学专家的专著。而算学系选修课大多数都是教师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开设的,其教材也多是教师自己所编。如:华罗庚教授开设的解析数论、素数分布及ζ函数、行列式及方阵、连续群论、多元函数论等课程。陈省身教授关于几何学、拓扑学的课开设了6门选修:黎曼几何、射影微分几何、高等微分几何、投影几何、罗网几何、形势几何等。这些课程都是教师研究的专长,其教材也是教师对于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结晶。

算学系教材和参考书多选取欧美原版,体现了算学系双语教学特色。当时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数学教育领域在中国处在起步阶段,国内尚没有这方面较高的学术成果,故算学系选择欧美原著教材与国际高等数学教育接轨。算学系教授几乎全部为欧美留学生,精通英、德、法等几国语言。能够精确的讲解欧美原著的内容,并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如批语和考试中也使用英文。这样不仅可以向学生讲解和传授最新的国际数学研究动态和成果,而且对于学生了解欧美文化和提高外语水平都有极大的帮助。据联大算学系学生徐利治回忆联大算学系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都能用英文写数学论文,可见双语教学对于算学系学生的影响之大。

三、课程设置特色

算学系的的课程遵循联大的课程设置模式包括三部分:共同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除了上述三方面外算学系还开设了独具特色的讨论班。

算学系必修课程有共同必修课:国文、英文、普通物理学、微积分、中国通史、伦理学、经济学概论、普通化学,体育等。这些课程大多开设在算学系一二年级。专业必修课有:高等算学、高等几何、高等代数、微积方程、高等微积分、立体解析几何、复变函数论、近世代数、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式论。

从算学系的必修课程可以看出,第一,算学系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了通识教育。一二年级的必修课有8门是非算学专业的,这8门课分别涉及了文、史、理、商四大学科,共50个学分,而算学系四年总共修满132学分。可见算学系在课程设置上重视其他基础学科,使学生能够文理互溶,不仅能够成为数学方面的专家,而且具有广博的基础科学知识和较强的综合适应能力。算学系的通识教育对学生的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算学系毕业生徐利治谈到国文课曾说“我觉得学一些国文是有好处的。一般情况下,高中毕业后一个人的文笔好坏就已定了下来。大学时代为理工科学生安排国文课,当然可以增大学生的词汇量,但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因而,我认为将国文课列为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程是有积极意义的”。第二,算学系重视基础教育。作为数学基础的“三高”的高等代数、高等几何、高等微积分是算学系就最重视的课程,在必修课的学分比重也很高。这些的课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分布于这三个分支的其他高深数学的基础,而且对新兴的数学学科研究也有很大的帮助。课程的基础的代课老师都是该专业非常有成就的,如高等几何课教师就是陈省身教授。由于重视基础教育使得算学系后来的学习研究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算学系人才辈出的原因之一。

算学系的选修课非常多,可分为5个大类,分别是: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拓扑学、概率、理论力学。据统计算学系先后开设过31门选修课,这在理学院各科系中也是最多的。

算学系选课原则是学生根据的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但对于选课的学分有严格的规定,也就是说学生须在本科阶段保证选到足够的选修课才可以的毕业。这样的选课制度,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专长,又能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由于这些课程的是任课老师的专长,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才能,通过自编教材和讲义使得学生可以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授课内容,所以算学系的选修课深受学生的欢迎。

算学系的选课还表现出灵活性。这个灵活性不仅表现在系内的选课上还体现在外系学生对算学系课程的选择,以及算学系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选择。由于学生对于课程选择的自由度很大,也促使学生在学生中积极性很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渐养成了。总得来说这种学习行为与学习目也为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算学系的选修课在设置上具有连续而不重复的特点。对于一个类型的课程往往是从基础逐渐扩展,所以一个大类的课程每年都开设不同的课。如陈省身教授陈省身教授关于几何学、拓扑学的课开设了6门,这6门课从1937年开始到1943年,每年几乎只开一门新课。黎曼几何(1937-1938)、射影微分几何(1940-1941)、高等微分几何(1941-1942)、投影几何(1941下学期)、罗网几何(1942-1943)、形势几何(1941-1942)。这样的课程安排使得学生在感兴趣的领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形成对该领域知识递进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算学系除了必修和选修课外,还有独具特色的讨论班。讨论班是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课程,在整个理学院也只有算学系开设过。讨论班不是常设的,是教师对某个专题的讲座,参加的学生可以和老师对这个专题进行自由讨论。

四、结语

通过对联大算学系办学特色的梳理,对我们今天的高等教育尤其是理工科有许多反思。

(一)现在的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实行了文理分科,这就导致了很多的理科学生在人文科学方面的教育不足。而在目前大学本科阶段的理科主要的课程任然是以本专业和自然科学为主,但作为母语的中文水平未得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缺失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是极不利的.因此,高校理科可以适当的为学生开设“大学语文”、“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二)很多高校也在倡导与国际接轨采用双语教学,但成效却并不显著。原因当然有很多的方面,但不能忽视的一点是,目前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对于使用外语教授该课程时把握不足,有的是外语水平导致的,有的则是对该领域的研究不足导致的。这种形式上的双语教学自然不能有良好的效果。反观联大算学系的双语教学,由于老师有足够的能力驾驭使得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三)算学系的讨论班对于现在的高校研究生课程有很大的启示。以笔者所在专业的课程为例,目前的课程主要还是老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互动。如果在教学中引入讨论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相互的讨论交流中大家可以对于知识了解更加深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比单纯依靠老师的讲授的课程更具价值。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大合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2]徐利治.西南联大数学名师的“治学经验之谈”及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2002,(3).

[3]徐利治.回顾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J].中国科技史料,2004,25(2).

几何教学论文范文4

论文答辩的技巧

首先,要写好毕业论文的简介,主要内容应包括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姓名,选择该题目的动机,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以及本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次,要熟悉自己所写论文的全文,尤其是要熟悉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的内容,明确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论的基本依据;弄懂弄通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涵义,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仔细审查、反复推敲文章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有无与党的政策方针相冲突之处等等。如发现有上述问题,就要作好充分准备——补充、修正、解说等。只要认真设防,堵死一切漏洞,这样在答辩过程中,就可以做列心中有数、临阵不慌、沉着应战。第三,要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所写论文相关联的知识和材料。如自己所研究的这个论题学术界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目前,存在着哪些争议?有几种代表性观点?各有哪些代表性著作和文章?自己倾向哪种观点及理由;重要引文的出处和版本;论证材料的来源渠道等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材料都要在答辩前做到有比较好的了解和掌握。第四,论文还有哪些应该涉及或解决,但因力所不及而未能接触的问题,还有哪些在论文中未涉及到或涉及到很少,而研究过程中确已接触到了并有一定的见解,只是由于觉得与论文表述的中心关联不大而没有写入等等。第五,对于优秀论文的作者来说,还要搞清楚哪些观点是继承或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自己的创新观点,这些新观点、新见解是怎么形成的等等。对上述内容,作者在答辩前都要很好地准备,经过思考、整理,写成提纲,记在脑中,这样在答辩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作答。

论文答辩稿范例一:

尊敬的各位教授,早上好!

我叫xx,论文题目是《我国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法律问题研究》,今天很荣幸能向在座的各位教授学习,也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关注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课题。

下面我将从选题、内容、观点、意义等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论文。

第一点,我想先说说为什么要选这一课题。大家都知道,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热,二是新。热就是热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出现短短两年时间,就引起金融界、法律界、房地产界、政界、理论界等领域的极大关注,成为热点中的热点。新就是新颖,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是近两年来刚出现的新事物,老百姓对其了解不深,学者研究不多,操作者也在摸索中,政府管理处于真空阶段,立法更是空白,所以对各行业、各领域来说个人集资合作建房都是全新的事物。这一个既热又新的课题引起我个人的好奇和兴趣,同时在沈教授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我也大胆地决定以此为题,了解和研究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并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也希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第二点,想说说论文的结构、主要观点和大概内容。为了把个人集资合作建房这个题目研究清楚,我的论文采用了由浅入深、从面到点的结构方式。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概述。首先介绍了我国目前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在各个城市采用不同模式的实施情况,包括北京的与开发商合作、重庆的委托代建、深圳的盘活烂尾楼等模式,然后从纷繁多样的现象中总结出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概念,最后进一步通过评析目前存在的多种观点,表明本文倾向于将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法律性质定性为个人合作行为。第二部分是对我国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产生原因及存在必要性分析。本部分首先从思想根源和现实根源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产生原因,然后再从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和法律意义三方面全面论述了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存在必要性,表明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出现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第三部分是对国际住宅合作社经验的分析与借鉴。本部分通过介绍国际住宅合作社的发展历史以及各国发展住宅合作社的成功经验,表明虽然我国暂时未有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相关规定和制度,但是可以借他山之石,借鉴外国的相关做法。第四部分是对我国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法律模式选择分析,本部分首先阐明了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提出了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立法原则的两个设想,接着通过介绍现行法律法规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可行性规定,提出了制定《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条例》的立法模式设想,最后针对该条例的具体立法内容,运用比较分析、提出建议的方式,详细论述建立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制度所需要的法律基本内容构造,包括管理组织模式、土地使用权取得模式、融资、资金监管及建设工程监管模式、房屋分配模式、物业管理及维修资金模式共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点,想说说研究这一课题的价值意义。意义有两个,一是实践意义。自2003年首次出现的时候,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就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和认同,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许多人将之看作为现今房地产市场高房价的一种对抗,希望能藉此实现自己的购房梦想,而且非常期待能够住进自己建造、自己管理的理想家园。因此,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正常产物,研究该课题具有实践意义。二是理论意义。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既无成功先例,也无明确而完善的法律指引,因此无论对于政府主管部门而言,还是对于合作建房者们来说,都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研究该课题还具有理论意义。希望能藉此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和研究个人集资合作建房。

最后一点,想说说论文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方面,由于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本身是新生事物,各界对其认识不深也不全面,人类认识事物都有一个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从浅到深的,这是人类的一条规律,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是个新事物,同样要经历这一过程。另一方面,由于本人时间、能力有限,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理解难免存在偏颇与不足。由于上面这两方面原因,论文可能存在研究不深,探讨不全面等诸多方面的不足,与老师期望达到的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在论文打印方面也存在一些错别字。因此,恳请各位老师予以见谅并提出宝贵意见。我会继续关注、学习、研究这一课题。

论文答辩稿范例二: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的硕士论文题目是《高中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教学实践摸索》,本篇论文是在朱德全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十分感谢他长期以来对我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同时也感谢各位评审老师对我这篇论文的审阅并出席本次答辩,以下是本篇论文的选题缘由、目的,资料收集准备工作以及文章结构。

一、选题缘由、目的

向量进入中学数学教材,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特征.空间向量引入立体几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它是一个具有几何和代数双重身份的概念,具有特别广泛的教育价值.用它来解决部分立体几何问题,可以大大降低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的教师在空间向量这一部分的教学中的难点和焦点在于: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如何运用?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教材中怎样安排?如何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正确处理好空间向量和传统方法的关系?怎样设计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部分的内容?为此我进行了高中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教学实践摸索.

二、资料收集准备工作

自选定题目后,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阅读资料,拟定提纲,在线调查与分析,写开题报告初稿、定稿,硕士论文初稿、修改等一系列程序,于3月正式定稿。

三、论文的结构

本文从空间向量引入高中数学的必要性入手,研究了空间向量的基础知识和空间向量在高中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对高中教材中的立体几何空间向量进行了教学分析.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在线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对泸县二中数学教师和高二年级的二十七个教室的学生样本进行调查,集中研究空间向量对立体几何教与学产生的影响.

全文总共分为七个部分,约四万七千多字:

第一部分是绪论

阐述本研究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背景;通过文献查阅研究,了解国内外空间向量引入立体几何的教学研究前沿的状况;从而划定核心概念、择取研究视野与方法、确立本研究设计与核心观点。

第二部分是空间向量进入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的必要性

基于两点:高中立体几何引入空间向量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第三部分是空间向量的基础知识和空间向量在高中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回顾高中立体几何教材中的空间向量的基础知识:包括向量的起源和发展、空间向量的相关概念及表示、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和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阐述了空间向量在高中立体几何中的主要应用:确立空间位置关系、解决角和距离问题,体现空间向量是处理立体几何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相比于传统方法更具优越性。

第四部分是研究教材:高中教材中的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教学分析

首先对高中立体几何新旧两种教材进行对比,分析“空间向量”这部分内容在立体几何这一章中的安排,进而研究高中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教材教学方式。

第五部分是对高中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教与学的调查与分析

我于这一年2月对我校高二年级进行了在线调查--学生学习空间向量和教师对空间向量教学的调查.

调查的目的:了解普通高中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教与学的现状,发现:高中生在运用空间向量来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所犯的主要错误.

【有:(1)建系不合理;(2)求错点坐标;(3)不会求法向量;(4)思路不清晰;(5)计算错误,等.因此,他们在建系、求点坐标以及利用向量求空间角和空间距离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此外,由于受到“向量解题简单”思想的误导,在什么情况下选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也是学生遇到的困难之一.】

同时,存在着部分教师对空间向量持避而不谈的态度.

【总之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空间向量方法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要发挥其优越性的前提是要求学生有足够的向量知识储备.

(2)在教学中,教者不能有意无意地给学生传递这么一个错误信息--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是万能的.

(3)在教学中,除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传授给他们关于数学学习的能力方面的东西.】

第六部分是高中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及实践效果分析

我针对高中立体几何空间向量作了教学设想,进行了教学方式探索,以启发式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作出立体几何空间向量部分的教学过程设计,以《空间向量的夹角》为例作了教学设计案例,最后进行了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从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笔者对立体几何空间向量的教学设想、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的教学实践效果是比较好的,能在空间向量教学这一知识板块的研究上,能给予同行以帮助或是提供参考,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所在.

第七部分是关于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教学的基本结论和建议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1.空间向量引入立体几何很有必要,还需要加大普及.教学上基于以下两点:

(1)空间向量的引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2)空间向量的引入降低了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训练的要求.

2.用空间向量方法在立体几何题的教学实用性上明显优于传统方法,但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方法,正确处理传统方法与空间向量法之间的关系,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二)教学建议

1.注重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

2.注重向量概念的教学

3.注重空间向量运算的教学

4.注重空间向量法与传统方法的对比

5.注重向量应用的教学

经过本次硕士论文写作,本人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在许多内容表述、论证上存在着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我将虚心接受,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和教学实践,既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也提高教学实践水平。

以上是我对自己的论文简单介绍,请各位老师提问,谢谢。

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论文答辩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班的YJBYS。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茶叶营销状况调查研究》。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处于黔湘桂三省交界地区。近年来,该县的茶叶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茶叶成为该县唯一成范围种植的农作物品种。作为一个农业欠发达的地区,该县在整体经济水平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县域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对于提高该县农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至关重要。因此对三江侗族自治县的茶业市场营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通过在该县农业局实习期间,我收集到了大量关于该县茶叶产业的数据,同时结合相关的参考文献,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拟定提纲,写开题报告初稿,毕业论文初稿,修改等一系列程序,于2010年6月正式定稿。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翔实的数据,概述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基本情况,三江侗族自治县茶叶产业状况,让读者能够在宏观上一目了然的看到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基本情况及茶叶产业的现状。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三江侗族自治县茶叶生产和茶叶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叶生产企业实力弱小,生产条件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茶叶品种单一,服务体系不健全,生产者的市场营销认识不高,营销方法同质化等问题。

第三部分,运用SWOT分析法对三江侗族自治县茶叶生产营销状况进行了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的基本的分析和判断,既是对该县茶叶产业的深入挖掘,也是对文章理论体系的完善。

几何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初中几何入门教学 课堂组织 实施层次

初中平面几何可分入门阶段、基本阶段、综合阶段三部分。如何搞好几何入门教学的课堂设计,提高教学效率,让全体学生都能顺利地跨入几何的大门,是数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平面几何入门教学所面临的困难

小学生升入初中以后,在几何学习中将面临种种挑战,任何一个不适应,都有可能使他们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产生畏惧的情绪,从而在两极分化中成为被淘汰者。因此,作为教学过程的设计师,教师必然首先明确这“苦难”所在。

1.研究对象的转变带来的困难。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主要对象是“数”,没有涉及几何的本质。学生接触几何知识后,研究对象以数为主转变到以形为主,其角度、抽象程度都有显著的变化,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就会形成几何入门学习的一大难关。

2.抽象层次与思维方式带来的困难。

从代数向几何的过渡,其抽象程度的飞跃表现在,由以前的单纯的计算为主到对数学的推理、论证、抽象符号和数学语言的运用过渡。抽象程度发生了一次质的改变,是“难关”的成因之一。当几何以全新的研究对象出现时,演绎推理占了主导地位,是对归纳思维的一种扬弃,思维方式的转变也是造成几何入门难的重要原因。

二、在课堂教学组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解决好由数到形的过渡。

几何图形训练是几何入门教学的重要一环,画图、识图是学好几何的前提。教学中,可通过看图说话,读文画图来强化概念与图形间的内在联系。图形训练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几何图案,揭示几何学无穷的美。教学中还注重每课后的做一做、读一读、想一想等内容,让学生多动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不仅会看规范易懂的图形,还要善于观察复杂图形中的一些基本图形,会把复杂图形简单化。

2.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好由计算到推理的转化。

在几何学习中,推理论证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入门阶段,对这部分内容要分步骤、缓坡度、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可以分“三步走”。

(1)示范引路。这个阶段的训练应从第一章开始,要小步进展。开始先用文字语言说理,然后将文字译成“…………”形式的几何符号推理语言。

(2)倚仗走路。从第二章开始进行填理由论证训练。首先训练先给出证明的步骤,由学生在()中填写理由,然后,擦掉证明的理由,填写证明步骤,逐步了解几何解题的思路,为学生独立证明打好基础。

(3)独立证明。学生通过前两阶段训练,基本上熟悉了证明的步骤与格式,通过一定的逻辑推理训练使学生独立写出证明过程。这个阶段一定要强调言必有据,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几何语言。

几何语言是正确理解几何概念,认识几何图形,顺利地进行推理的基础,掌握几何语言要注意下面两点:(1)准确掌握几何语言中每一个词的意思。几何语言中的每个词都有固定的意义,一般不能用其他词语来替代,比如直线、射线、线段虽然都含有一个“线”字,但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几何图形也不同。例如“求直线AB的长度,”“延长直线AB”就是错误的表达。(2)要注意捕捉几何语言中的微小差别。如“两条线段AB与CD互相平分”,“线段AB被CD平分”,它们表面近似,都有“平分”二字,但还是有差别的,前者是互相平分,后者是AB被CD平分,而CD未必被AB平分。

三、课堂组织设计及实施的基本层次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做好几何入门课的课堂组织设计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环节。对于几何入门教学的课堂组织设计应按以下四个层次进行。

1.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每堂课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几何实例引出问题。问题的设置既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又要有一定的层次,能吸引各层次的学生投入到探究中。

2.知识发展过程中的应用。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自我的知识体系,关键能否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到成功,感受数学推理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学生在合作中,能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学会学习,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

3.重视学生不同见解和方案。

在分析问题中,应该让学生充分表述其想法,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指出问题的核心,让学生分清错对的原因。

4.反思与评价。

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形成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思与评价,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认真总结课堂上的收获与不足,进一步优化学习方法,让学生顺利地迈入几何学习的大门。

参考文献:

几何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画法几何;建筑制图;模块化教学改革;应用型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30

《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是土建类专业学生大一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画法几何部分内容主要是空间几何问题投影在平面上,通过作图进行解决并为平面图例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其本身具有较强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基础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学习难度大常被学生们称为“头痛几何”。建筑制图部分主要是把画法几何部分知识融入到土建类专业知识中来,将三维立体构件转化成平面图形。所以该课程是把大学生引入到专业学习的门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分析空间结构的能力。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发现,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点简单,但是问题简单,步骤难讲,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课下能看懂例题,但是做不好题目的现象,学生挂科率较高。

1 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我校正在积极推进借鉴德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引导教师培养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学以致用。为更好地配合我校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的目标,我校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关于制图部分所有内容整合为工程图学模块,此模块包含三个子模块: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理论模块、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实训模块、AUTOCAD模块。

1.1 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模块

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理论模块共32学时,其中画法几何理论部分20学时,建筑制图12学时。画法几何部分主要学习正投影理论,把空间物体转化成平面图形,在平面中表达其形体特点也为土木工程中用平面图形描述空间构件特征和相关图解提供理论基础和基本思路。一直以来正投影部分内容都是土木工程专业中一门重要课程,过多强调投影理论课时较多,教师授课难度大,学生学习效果差,应经不再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办学思路,而且与后续建筑制图部分内容存在教学内容脱节,对于以上问题,我校借鉴德国模块化教学理念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理念,可以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减少课程知识点重叠,提高学生多综合能力的掌握,以改善教学质量。

在画法几何模块化教学改革中,适度删减部分其内容并调整一定深度。重点突出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精讲点、线、面的基本组成要素、基本投影特征、相对位置关系以及作图方法,淡化作图技巧。如图1所示为点线相对位置关系,就是我们课堂上需要详细讲授的内容,不仅让每位学生把握其知识要点,还要掌握对待不同的问题如何去分析,改变以往学生只能听懂、看懂、做不好的状态。丢弃曾经的题海战术,精讲经典例题并由此为出发点深入学习空间点、线、面的定位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教师授课目标不仅仅是学生课堂听懂老师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学会确定解题思路,这样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能够迅速确定解题思路,然后题目自然迎刃而解。

关于体的内容主要包括体的基本投影特征、相对位置关系、体与体相贯、体与面相交以及其可见性判断,这都是画法几何教学中最大难点。要求学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而且学生在今后若不继续深入学习则对体的相关知识运用较少,所以在教改中这部分调整较大,教学中点到为止,以够用为度,缩减大量学时。

1.2 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实训模块

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实训模块是一门实践课共24学时,是培养学生绘图能力、识图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在此模块中要求学生采用尺规徒手抄图的方式,抄绘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通过抄绘过程让学生学习尺规作图的要点、建筑制图规范,每个建筑构件的表示方法,同时也回顾前面画法几何中投影理论在土木工程中的基本应用,突出理论知识的学以致用,也体现了整个模块之间的相互衔接联系。通过整个实训模块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后续专业模块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3 AUTOCAD模块

AUTOCAD模块共24学时,采用理论授课和机房实践教学相互交替的授课模式。此模块安排在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模块和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实训模块结束之后。学生在完成上述两个子模块学习之后已经具备画法几何理论、建筑制图知识,熟悉施工图的结构之后,在这样一个前提下,通关相关命令学习可以快速进入绘制各种专业图形的能力。授课中采用一节课讲述软件基本操作,一节课学生上机独立练习软件操作,授课教师随时指导解答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特别有助于软件学习的质量,也突出了应用型教育的特点,学习了知识就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2 教学方法改革

2.1 借助课堂实物,帮助学生建立投影模型

对于一名大一学生而言,对投影知识是完全陌生的,让学生从一个完全陌生的知识领域迅速进行深入学习,这是很难做到的,需要一个缓冲过程,所以这也是画法几何课程难教难学的原因之一。现在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空间几何学习过程中,由于大量使用向量解题方法,通过计算方式代替传统证明过程,弱化了大家的空间想象能力。若想改变这种困境,必须在画法几何授课过程中重新帮助大家培养空间思维,授课教师可以借助教室中实物通过演示展示投影的基本过程,展示空间和平面的相互对应关系,虽然简单但却是一个高效的教学手段。

例如把教室墙角视为三个投影面,把粉笔盒、课桌、教师的胳膊、三角板等当作工具给学生们演示点、线、面、体的投影规律和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意识到投影不是凭空而来更不是虚幻的,投影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高大家对画法几何的认同感。通过由空间到平面,由平面到空间的反复分析,可以提高大家的感性认识,加深平面图形和实际物体的相互对应关系。

通过实物展示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逐渐锻炼学生空间思维,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有物可依。也让学生形成一种自我学习的好方法,学生们在课下可以借助更丰富的物体帮助自己学习,在遇到较难平面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来解决问题,引导空间思维能力。

2.2 精讲、细批

画法几何是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图学模块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主干课程,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很多老师认为扎实的基础来自于大量的做题,让学生搞题海战术。在应用型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知识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不是会做大量的习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把一些经典题目精讲、细讲,不仅让学生学习理论,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锻炼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知道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理论的本质。如图2所述线面夹角问题就是一类经典问题需要精讲,让学生拿到题目就知道如何分析。当然相应的习题练习也是不可或缺的,不同结构、形状的空间图形或实物形体布置相应的作业,但老师需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细批,从学生解题线条的选型、解题思路、文字描述详细批改,老师通过批改作业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然后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讲解,同时通过作业批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错误所在,而不是仅仅一个对和错,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一次深入交流,同时也让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养成严谨的绘图习惯,习惯用线条和图形来准确、清晰表达自己的思路。

2.3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

传统的画法几何授课是教师在黑板上以尺规绘图表达三维图形和二维图形的相互转换,由于图形相对复杂,绘图占用较多时间且对教师的绘图能力有较高要求。随着目前本科阶段课程大量压缩,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多媒体教学是集图形、音效、动画、文字为一体的教学手段,在画法几何课堂上可通过动画方式把绘图过程表达出来,画面生动直观,它能将“正投影”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看图方法”及“展开”过程也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们理解三维和二维的相互转换关系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如图3所示,教师可以在PPT中把空间两垂直相交直线投影问题形象表达出来,空间位置、投影关系学生一目了然。用语言描述空间位置关系是相对比较复杂的,也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体现了极高的优越性。同时改变以往课堂沉闷的状态,使得枯燥的线条变得生动活泼、效果逼真,可以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新的学时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3 结束语

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模块化教学改革是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要求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社会新的用人要求。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正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比较密切的一门课,学生在这门课中既要学习扎实的投影理论,也要能后动手绘制各种图形、熟读各种图纸,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很充分的体现。所以模块化教改成果可以立竿见影变现出来。新的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模块,充分体现实践与应用;素质与能力的内涵,同时适当体现教学文化,充分反映学校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徐开,刘爱华.建筑学专业“画法几何”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12):89-92.

[2]魏丽华,王玉兰,丁士钰.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建筑,2008,(2):232-233.

[3]杨秀娟,裴金萍,刘惹梅等.画法几何课堂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学园地,2013,(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