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研究范例6篇

探究式教学研究

探究式教学研究范文1

[关键词]资源共享;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75-02

引言

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大量的数据信息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1]同时,这些信息也在随时更新,如果无法正确引导,不仅信息会丧失自身原有的价值,而且不利于学生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学习。[2] 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同时,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也是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重要命题。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支持与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保障。

网络化资源共享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式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构建高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平台,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提出问题”、“设计实践”、“自主探究”、“拓展应用”四个方面进行针对性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及知识的应用价值。[3]课程共享模式的探究式教学符合当代高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方向。

一、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建立

共享课的建设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为标准[4],具有课程教学资源完整、资源充分开放共享的特点,知识点划分合理,每个知识点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自治性,知识点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联系,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适合网上公开使用。能够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方便师生和社会学习者使用。[4]

依照当前国家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在基本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课程拓展资源建设、开发工作,组织教师编写试题,建立完善的、界面友好的试题库。[5]积极开拓、延伸课程内容,对重要的知识点建立相应的案例库,深化教学内容。组织教师开展课程内容的专题讲座,在此基础上建立专题讲座库。聘请计算机专业教师参加课程团队,根据资源共享课技术要求以及课程内容,建立相应的演示、虚拟和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作业系统以及在线自测/考试系统等网络课程资源,便于学生学习和参考,力求该资源共享平台使用效果良好,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在设计时应使学生清楚了解学习本学科的目的、意义、方法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等。[6]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有充分了解,进而通过该课程的网上信息进一步对本学科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就达到了探究式教育的学习目的。

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学大纲了解课程基本信息,教学目标以及在实际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考核方式,对本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后在教学日历的引导下,进一步掌握每次课的内容和教学进度,同时依照相关教科书籍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共享课的核心内容以知识模块的形式建立,知识模块包括总体课程内容、知识结构、本学科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等,并且将期末试卷加载到自我测验模块中,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考试方式和对课程掌握程度有具体的认识。[7]通过扩展学习模块了解在该课程基础上的知识延伸。知识点模块中的核心内容就是该课程每一部分的知识点内容。课程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视频教学,使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获得教师的课堂教学资源。

二、对网络化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习兴趣

资源共享课以创设网络化虚拟情境为主线,根据学科特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的具体情况,把学生引入与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所遇问题相关的情境当中,让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参考教学大纲不断地积累、丰富对学科的感性认识。学生在学习中,对本学科逐渐产生新的认知,进而达到自主创新意识的形成。[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共享课为辅助手段,巧妙地创设课程情境,引导学生从被迫学习、强制学习过渡到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利用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再从课堂教学返回到网络课程的查阅和学习。形成课堂教学―问题提出―网络学习的良性循环系统。

(二)合作交流,完善课程认知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已建立的网络课程情境,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流工具进行交流、评价,达到教学和学习的互动。同时,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2.培养合作技能,不仅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而且小组合作交流时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3.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评价应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以及交流结果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平衡学生的知识获取机会,缩小学生之间学习资源的占有差异。4.教师应与学生进行小组互动,在巡视和检查学生对问题的交流和解决情况的同时,还应对学生网络化自主学习过程中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引导和点拨,促进学生思维的扩展和深化。[9]

(三)网络化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共享课上线并被广泛浏览后,可以对教育系统的多个方面形成促进作用:首先可以扩大共享课开发单位(高校)的影响,有利于本科及研究生招生;其次,主讲教师在建设共享课的同时可以参考其他课程的优质资源,提高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共建共享”;最后,学生是共享课浏览者,他们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在课堂上没有完全消化的内容,可以通过观看资源共享课把问题真正搞懂,这有利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网络化探究式教学的意义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有助于探索高教改革发展路径

当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与国际知名大学还有很大区别和差距,在向高水平教育机构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完全照抄其理念与做法,否则我们的学生不适应、教师不习惯、教学资源也不够。资源共享课正是高校教学国际化改革的集中体现之一,有助于形成“倡导教学自觉、积淀教学文化、营造重教氛围”的中国式教学文化。

2.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有三种模式:一是读课,即照本宣读以及照屏宣课,读课的局限性在于上课的内容仅限于教师和学生手中的教材,这样会限制学生的知识扩展性,同时使学生无法了解本专业的前沿成果。二是讲课,这是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一般形式,仅通过讲课的过程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与学生完全互动,而共享课模式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愿在课外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把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理解,能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三是说课,面向教师,用10分钟能把45分钟的课是如何讲的问题说清楚。资源共享课通过师生互动、师师互学、生生互促,将有力推动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

3.有助于实现协同创新

资源共享课共享体现了学校之间的协同、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学校与社会的协同。一个大学的学生修读另一个大学的课程将成为可能;进一步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没有围墙”的大学也将成为可能。资源共享课让我们有所期待,让我们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

三、结语

探究式教学模式符合当代高校大中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加适应当前知识的快速更新。共享课模式作为探究式教学的手段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引导学生从课程资源中便利地获取自身所需要的知识内容。进而可以形成学校、教师、网络全方面辅助学习系统,从而有效地促进数字化探究式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威达.构建教学资源平台促进高校教育信息化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10):25-27.

[2] 陈菀菁,刘情情.高校教学云资源服务体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6):58-61.

[3] 黎孟雄,仲兆满.基于云计算的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系统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4):151-154.

[4] 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2(6):47-56.

[6] Peter B.Henderson,Thomas J.Cortina, Jeannette putational thinking[J].Proc of SIGCSE,2007.

[7] Seymour Papert.An Exploration in the Space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 for Mathematical Learning,1996(1):95-123.

探究式教学研究范文2

关键词:大学物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物理学是大学理工科各专业中关键的基础课程,在物理知识中涵盖着多样化的思维方法,对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怎样将大学物理教学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全面的发挥,这已经成为了广大的物理教育者们实际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在国家颁布实施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高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只是单单靠着模仿与记忆,还必须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这几方面的能力;教育者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学习与掌握基础物理知识和技能、物理思想与方法,以丰富自己的物理活动经验。所以,教育者除了担任传授知识的责任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自行的进行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获取,不断增强各方面的能力。

1.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特点

1.1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质

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把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贯彻落实到大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类同学科专家的研究过程基础上,对学科存在的基本概念与学科规律予以充分的掌握,强化学生科研能力水平的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参与观察、制作、测量、实验、交流等诸多的活动中来掌握与抓住知识、学科的思想观念,全面了解相关学科专家研究自然以及社会使用的方法。探究式教学模式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为了促进学生知识的有效构建而进行的具有创造性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并非研究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在明确研究对象时也并非是随机性的,更不是把整个教学活动全部弄成研究,而是在教材内涵盖的学科方法与思想的基础上,时刻观察学生知识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体验,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好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显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研究性、过程性、实践性、综合性、合作性、创新性,这对于学生日后独立的进行科研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1.2学科知识体系结构分析

也就是对学科的基本概念、规律、观念以及方法间的组织形式和彼此联系性加以分析。在探究学科知识体系结构过程中,必须充分掌握概念、规律间存在的逻辑体系,也就是了解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体系结构。唯有如此,方可深入的创造性应用学科的知识。对概念、规律间存在的逻辑体系进行了解掌握,其实就是将所有基本概念与规律放到相同的系统中通过案例、表达思想的方式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在基本知识体系结构中应占一定的地位,通过应有形式将知识体系具有的功能作用全面的显现出来。如此一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不会是紊乱的堆放在大脑中,而是在脑中形成了一种逻辑体系结构把所学知识有机的综合到一起,使所学知识有条不紊的排序。

2.大学物理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

2.1加强优化物理教学方法

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根据实际问题来详细的讲解,这样学生不仅对物理原理的实用性予以了了解,而且,还形成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充分运用物理原理规律,有效处理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教育者可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学生们有机的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动量原理,构建相应的碰撞模型,对碰撞时飞机所受冲击力进行科学的定量估算,以将动量、冲量、动量定理深深的烙在学生大脑中。在讲授光的衍射过程中,教育者可让同学们扯下一根自己的头发进行观察,美丽又奇异的色彩会使学生们感同身受。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每位学生切身的感受到物理学习和生活间的相连性,获得了通过已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与有效处理实际问题而产生的成就感,从而调动了物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2充分利用焦点、热点话题,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大学物理教学中蕴含的物理知识以及思想等全部和现代的科技发展是密切相连的,所以,教育者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当前的高科技的实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将传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比如,在学完了重力后,学生们了解到地球周围的所有物体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重力作用

2.3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现代的大学物理教材中,光概念就有七百多个,定理、定律、原理有六十多条。在这其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和高中物理内容重复。所以,要求大学教育者应合理的精简教学内容,强化教学重点,提升讲课起点,确保大学物理体系完善的同时促进学生物理学科发展脉络的掌握,推动学生全面了解物理学思想,从而获悉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逻辑思维力,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尽可能的学习社会上新涌现的物理理论、方法运用到实际中。比如,在讲授电磁感应方面的内容时可适当的运用磁悬浮列车等一些高新科技;在讲授光学方面的内容时可运用宽带技术、液晶显示的原理等,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真正的了解到高科技的基本理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时刻存在。

2.4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育者扮演着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所以,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作为学生学习伙伴的角色和学生打成一片,积极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主动的讨论和探究。教育者只需要对有些地方进行指导,处理好学生自主探究时所产生的难解问题即可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及时的掌握文本中的核心知识,自主的参与到授课内容中,探究意识不断提升。

2.5严格遵循教学原则

实施探究式物理教学模式初期,学生们通常都不具备相应的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育者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探究活动,比如“探究库伦定律的建立”。通过循序渐进的探究活动,学生慢慢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学习了基本的科学方法,随着他们物理知识的不断丰富以及探究能力的不断提升,教育者应适当的加深探究难度,以使学生更深入的认识科学探究。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运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是新课标的实际需求,还是培养学生良好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根本途径,它不只是一种教学形式,还应属于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学完大学物理后,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大大提升,对于后续的专业课程以及社会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并且,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还能够促进教育者教学观念的更新,让教育者的行为发生与其相适应的变化,加快物理课程改革步伐,从而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小芹,唐煌,祁秀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物理课程体系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钱俊,侯义锋,蓝爱群,刘玲玲.“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4]杨海鹏.关于“分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几点体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探究式教学研究范文3

关键词:网络环境 整合 自主探究式 研究

一、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原因在哪儿呢?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这些教改只注重了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视教学模式的改革。甚至将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混为一谈。诚然,这些改革确实是很需要的,因为对推动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意义。

所谓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识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稳定而又简约化的教学结构。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教学结构的改变必然会触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等根本性的问题,可见,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深层次的改革。

二、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构思

我们已初步构建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基于校园网网络环境下的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探究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网上测试--课堂小结。

三、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理论、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四、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

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中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如下:

1、.创设情境。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虚拟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提出问题。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3.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它有独立发现法、归纳类比法、打破定式法、发明操作法等方法。

4.课堂小结。由学生做,或教师做,或师生共同做,或由学生写成小论文的形式来完成。必要时可以举行论文答辩等。

五、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创设情境”的策略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不同的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间接经验,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他们理解性地接受、消化,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授受是不可能的。这就迫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技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应从以下几方面创设高中数学教学情境。

1.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

2.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

探究式教学研究范文4

1.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与尝试的权利,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能力的发挥,摧残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希望。培养出的学生是无助的、迷茫的、卑微的,且被无情地推向了教师预设好的缺乏生机活力的发展轨道。多年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与深化知识,怎样培养学生各种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交流与合作意识、张扬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一直是教学工作者探索的课题,其中,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则更是引燃了师生的希望之火。

2.探究教学的操作程序

探究是一种能动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的教学方式。

2.1提出问题。"问题"是探究的核心,是求知的起始,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应创设问题情景,使学习者积极投入到问题探究之中。

问题情景通常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学生能否在先前经验基础上觉察到问题的存在;二是探究内容对学习者来说一定是新的未知,经过努力是可掌握的,三是能否激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需要和期望。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尽可能展示发现问题的思路,渗透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懂得问题是怎样被发现与提出的 。同时也应培养学生提有探究价值问题的能力。

2.2猜想与假设。它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经过一系列思维推理得出的。提出问题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探究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讨论,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区分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迅速抓住问题本质,提出科学、初步的猜想与假设。

2.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此阶段,教师要运用一定教学策略,创设条件使学习者把自己当作探索者与发现者,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猜想"积极寻找设计的探究方案。同时也应介绍常用实验设计方法。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选择、综合,设计出最好的实验方案。教师适时引导协作与交流、反思、增强情感体验,强化成功欲望。

2.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分组实验,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与测量出的数据。通过"做"科学,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观察与体验中获得信息,或者从网络、生活、阅览室资源取得灵感。并从多角度的信息分析比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目标与切入点。

2.5分析与论证。通过对实验的感知和对信息的处理后,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概括、思维加工,总结出结论,验证猜想,使学生感觉自己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发现"科学规律,从而获得巨大成功感,激发了学习、探究乐趣。

2.6评估。学生反思自己与他人的探究过程、探究思路、探究方法、探究步骤、结果处理等,检查是否有错误与疏漏,从而对评估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教师在强调评估的重要性的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评估的具体方法。

2.7交流与合作。各小组将自己的探究过程,收集到的证据和作出的结论,向全班报告,听的小组学生对报告质疑,被质疑的小组学生进行答辩,最后通过全班讨论,对结论修改完善,取得共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与他人交流,学会发表、学会聆听、学会互助。通过沟通,学生可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与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在探究教学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

3.探究能力的培养程序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探究能力形成必须经历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应根据循序渐进与分层递进的原则,设计了以"扶、引、放"为阶段标志的培养程序,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实现科学化、系统化。

3.1以“扶”的方式帮学生“上路”。所谓"扶"是指在提出问题以后,按进行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分析与论证的程序,采用填空的形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完全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这就便于学生把已有知识经验与要探究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进行思维,从而缩小学生的探索范围与探索难度。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或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与发现者,"扶"使学生的探索愿望成为现实。

3.2以“引”的方式让学生“学走路”。所谓"引"既是由"扶"到"放"的过度阶段,也是把已经设计好的实验(可以是完全正确的设计方案,也可是正确、错误兼备的方案)交给学生,让学生分析实验的设计原理,做出正确的探究判断,从而形成与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如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提出可能的因素(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接触面积、物体运动速度)与实验方案,但故意不讲要采取控制变量法,让学生自行判断、分析、实验。

3.3以“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走路”。所谓"放"是指出示观察对象后,提供部分或全部实验材料,让学生完成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如上电磁感应,演示手摇直流发电机后,学生在观察基础上获得提示,大胆进行探究,效果良好。

由"扶"到"放"的设计形式构成了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框架,形成由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逐渐到学生独立探究过渡的格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4.探究教学的注意问题

4.1教师要勇于更新观念。虽然课改了很久,许多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观念来对待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仅是装满旧酒的新瓶上的时髦标签。为此,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切实对学生的探究方向与方法给予有效指导。

4.2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探究式教学必须以学生主动参与、投入为基础,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目标。教师不能将探究内容当作知识点进行"一言堂"式的教学。

4.3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应循序渐进。探究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学生探究程序由只包括部分要素的不完整探究到包括所有要素的完整探究。

4.4教材中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所有学生探究。不要为了探究而全探究,因此,要把探究学习与直接学习有机结合,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探究式教学经过实践是成功的。正如经探究式教学后学生的感想书写的: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一种教学方式能像探究教学一样,给曾经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曾经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卑微的我们带来自信。它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主体性的弘张与独特性的彰显。它点燃了学习的希望。

参考文献:

探究式教学研究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181-01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充分体现了我国的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探究式教学能够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刻贯彻探究思想,通过创设相应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通过实验以及调查、搜集资料,分析解决问题,使其能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完成数学学习,真正实现自身数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1.1 由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所决定。针对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其有着很强的逻辑性以及较为抽象的知识结构,从数学方法以及具体数学知识内容来看,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与数学自身的特点以及这门学科的学习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是背道而驰的,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只是机械地进行被动模仿,又或者是依照现成的具体规则来实现数学操作,模式十分刻板,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导致初中学生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使得学生不能够真正理解数学相关理论,更谈不上良好地进行数学运用了。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主动的现代教学模式,其提倡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创造性学习。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是非常符合数学这门学科的学科特点的。

1.2 由学生的学习需要所决定。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曾经提出,不应该将数学学习看作是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相关数学知识的过程,真正的数学学习是数学学习者在自身已经具备的数学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出的数学活动。由此可知,要在不断地操作、交流以及反省过程中来实现数学知识建构,通俗来说,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汲取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每个学生个体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特点,因此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有效运用探究式教学,从学生的具体学习需要出发,因材施教。

2.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

可以从数学方法以及思维的角度出发,将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分为以下两个环节。

2.1 实验以及观察。在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实验与观察能够帮助学生迈出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有效地开展实验以及观察活动是学生获得数学问题直观感受的最为基本的方法之一,与此同时,其也是整个初中数学探究过程中学生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2 归纳以及猜想。在初中数学探索式教学过程中,数学结论的形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猜想、类比以及联想、归纳等等。其中,学生在发现、探究数学问题以及最终形成结论的过程中,类比以及归纳等等是其需要用到的主要推理手段,数学猜想作为数学理论的承载体,其在整针对数学理论的构建与发展来说有良好的桥梁连接作用。

3.实验实例

3.1 例一。在初中数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本中的公式、定理以及法则来进行由特殊问题到一般问题的创设,然后鼓励学生在实际的解题讨论过程中大胆地展开相关数学问题的猜想与讨论。

比如说,在进行互余的两个锐角的正、余弦的关系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下列问题,并组织学生展开大胆猜想。

(1)你能比较sin30°与cos30°、sin45°与cos45°、sin60°与cos60°之间的大小吗?

(2)你能比较sin45°与cos15°、sinr75°与cos75°之间的大小吗?请结合三角函数表进行观察、分析,你发现了其中的什么规律?

(3)利用上面发现的规律,你能很快判断出sin25°与哪一个锐角的余弦值相等吗?

(4)你能把你的发现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吗?你能证明吗?

这个设计突显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探究性,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吸引到其中,让学生能够在一种非逻辑环境中进行问题推理,最终学到了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三角函数的学习。

3.2例二。教师在进行等比定理的教学时,可以提出如下假设,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即,假设有若干杯甜度(浓度)相同的糖水,经过下面的操作后,糖水的甜度(浓度)是否改变?将两杯糖水倒在一起后,糖水的甜度是否发生改变?将三杯糖水倒在一起后,糖水的甜度是否发生改变?将四杯糖水倒在一起后,糖水的甜度是否发生改变……

在该问题中,所得到的实验结构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学生根据实践便可以知道,将任意杯糖水倒在一起可以发现糖水的甜度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然后,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类比法得出相关结论,即

将ab,cd ,…,mn 看作是倒前糖水的浓度,则倒后的糖水浓度为a+c+…+mb+d+…+n,由ab= cd=…=mn,可以知道a+c+…+mb+d+…+n,由ab= cd=…=mn(b+d+…+n≠0)。

综上可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能够将学生的被动式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式探究学习,使得学生在开阔思维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探究式教学研究范文6

关键词:市场调研与预测;探究式;课堂教学;探究

1引言

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主要是一种讲解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课程,也是数据分析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必须要进行改革,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重视师生角色的互换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处在教学中心的位置,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学生处在一个机械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探究式教学模式则不一样,这种教学模式对老师和学生都有具体的要求。首先,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指导,这是老师主要发挥的作用。其次,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而完成教学项目。总而言之,探究式课堂教学需要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改变传统以老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发生互换,这对教学改革的成败起到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3引入真实的调研项目

市场调研与预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入真实的调研项目,将其分解很多个不同的子课题形式,以此引导课堂教学环节。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项企业的具体调研项目,将其分解为调查报告的撰写、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实地调研的技巧、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等五个具有可强操作性的子课题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讲解,然后将任务分配给学生,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采取小组合作或者个人独立的方式完成。这种课题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加强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从而有效完成任务,形成自己的调研知识体系。

4构建市场调研与预测网站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要想顺利改革,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必须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探究性学习是一个注重突出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过程,而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一个探究式学习平台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络课堂,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学习网站,从而给学生创建一个科学有效的探究式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学习网站查找、收集各种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参考资料。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按照教学进度要求和教学大纲要求,在课程网站上定期调研项目,学生再根据任务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同时将自己的作业上传到网站之上供老师批阅,比如调研的进展报告以及调研计划等,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5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教学效率,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度,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内容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完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先进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毕业后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市场调研与预测的内容按照模块化单元教学可以分为六个模块,即调研方案的设计、调研问卷的设计、调研的实施、调研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调研报告的撰写以及市场预测模块这六大模块。在课程内容整合上,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压缩市场预测部分,同时,针对其他课程中包含的预测内容,比如一元回归分析法、指数平滑法、移动平均法等内容,可以不讲或者少讲。在当前教学理念下,市场调研与预测应当将教学侧重点放在数据资料的预测和分析上,也就是说要对如何预测调研资料进行重点讲解。这种详略得当的安排方式,既能保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效率,又能保证学生学到的内容都是有用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6结语

综上所述,市场调研与预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该课程进行深入改革,构建探究式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将来更好更快走上工作岗位并适应工作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艳.市场调研与预测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践[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2]刘波,王永昌.市场调研课程教学改革初探:面向实践导向[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