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护理论文范例6篇

围术期护理论文

围术期护理论文范文1

[摘要]围手术期患者由于受疾病、手术、麻醉等因素的刺激,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不安、抑郁、消极、悲观等不良的心理状态。这些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患者的抗病能力和对手术的耐受力,增加手术的危险性,直接影响手术预后。根据患者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理反应,寻找时机,适时进行心理护理,对帮助患者顺利渡过手术,促进术后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围手术期;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人的身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特点对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护理人员应针对其特殊的心理表现,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有目的制定出心理护理措施,实施整体护理,往往能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特殊疗效,从而提高外科手术患者的疾病康复率。作者对本院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观察,适时进行心理护理,起到良好的效果,体会如下。

1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特点

1.1手术前

患者入院后,就盼着早日手术,而一旦安排了手术日期,有的患者就惶恐不安、焦虑紧张,表现在对将要实行的手术的害怕,疑虑自己是否被注意重视和厚待,担心自己在术中会不会出现意外,对自己今后有什么影响等,甚至对年轻的医务人员有不信任、排斥的心理趋向,而青睐于年资高的医务人员给自己治疗、手术及护理,较大手术或癌症患者心理负担过重,他们非常注重医护人员对疾病的态度,担心能否精心的手术治疗,还会考虑医生能否将肿瘤完全切除,术后是否复发等问题。

1.2手术中

手术室是陌生而可怕,但又必须经过的地方,患者来到手术室将单独面对一次令人迷惘又害怕的经历,常常会感到自己丧失了身份,任人支配,表现为冷漠、寡言又无奈的心情,但对关于自己手术的医护人员任何言语、举措特别敏感。

1.3手术后

患者经过手术,从麻醉中醒来后,知道自己手术已做完,回到病房,这时患者就想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伤口疼痛,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盼望疼痛早点缓解、伤口尽快愈合、不出现意外、早日康复的心情非常迫切。

2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2.1手术前

护士应多巡视探望病人,讲解手术环境,手术的经过和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手术中可能有的感觉及需配合等,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详细耐心的解答,采取尊重、同情、理解的态度。以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及语言增进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减少或消除对手术的紧张心理,有利于手术质量的保证。对癌症患者必须态度和蔼,给予耐心解释和安慰,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以便配合手术,还要给患者介绍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等,说明对手术进行了反复研究和讨论,制定了最佳手术方案,让患者深感医生护士十分了解他的病情,对手术负责,在患者面前树立手术人员的威信,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2.2手术中

护士应热情友善地将患者接进手术间,并用几分钟专门照顾,担当起患者利益的临时保护人,让患者感到他是这里最重要的人。减少手术室内噪声,尊重患者,让患者感到舒适。手术开始后,巡回护士在工作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陪在患者的身旁,应适时与患者交谈(非全麻),有利于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提高其耐受力,交谈时注意既不能给患者以漫不经心的感觉,又不能加剧患者的紧张情绪,在出现问题时应沉着镇静,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和处理,不可惊慌失措,严禁进行与手术无关的交谈。

2.3手术后

密切观察,用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和鼓励,并且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对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和劝慰工作,告诉患者手术做得很顺利,只要忍受几天的不适或疼痛就恢复健康,必要时可以给予抗焦虑药物,并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少量进食,伤口是不会感染裂开的。对于治疗效果不佳、情绪较低落的患者,应用现身说法、转移疗法、树立目标等心理护理技巧适时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往往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3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心理学已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无论是急诊手术还是择期手术,无论是大手术还是小手术,术前患者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不安、抑郁、消极、悲观等不良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接近手术日期时,患者的忧虑达到高峰。由于患者的这种心理变化直接影响了机体神经交感系统,神经兴奋作用加强,使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不能正常的休息睡眠,处于焦虑不安的痛苦状态。皮质类固醇分泌明显增加,从而减低机体对病毒、细菌、过敏物质的抵抗力以及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加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3],因此手术前对患者行心理护理非常必要。

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理反应,寻找时机,适时进行心理护理,护士与患者交谈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应充满自信,但自信必须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心理分析理论、较广的知识面、娴熟的技术、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交际的各种技巧等。为此,真正做好、做实心理护理工作,还有漫长的路,还需要我们临床护士不断地学习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姜寿葆.外科学及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2.

围术期护理论文范文2

1.临床资料

54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18例,年龄在40~82岁,其中80岁以上8例。临床表现:上腹痛和上腹部饱满不适、进行性黄疸(无痛性)、消瘦乏力、发热、腹部可触及肿块。

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增高50%(27/54)、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4(4%(3/54),CEA、POA、PCAA、CA19-9均增高100%(54/54)。定位诊断:B超:可见胰胆管扩张100%(54/54)、CT和核磁共振100%(54/54)。

54例患者根据肿瘤生长位置和肿瘤浸润情况,施行了胰十二指肠根治性切除术,32例无并发症发生、22例有并发症发生,在围手术期进行妥善处理和仔细的护理下痊愈出院。

2.观察和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心理护理

胰十二指肠肿瘤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比其他肿瘤术前心态还要差。除了手术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恐惧忧虑之外,由于频繁呕吐、腹胀、腹痛、皮肤瘙痒,使患者的情绪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护理人员向病人家属清楚交代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过程的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同时也使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2.2.2营养支持

补充能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90%以上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凝血功能差、手术危险大为了提高手术耐受力和减少并发症,1.术前要进行1周充分准备,包括补充血容量?慢性脱水、低钾的纠正,输入人体白蛋白、新鲜血浆、胃肠外补充维生素K1以改善凝血机制、纠正低蛋白血症,口服胆盐减轻内毒素血症,如有贫血,则予以输血。2.对于高消耗分解代谢的病人使用氨基酸、20%脂肪乳剂。3.胰十二指肠肿瘤病人糖尿病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得多,一旦检查证实,应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7.2~8.9mmol/L、尿糖(+)~(-)范围内,要避免胰岛素过量因为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险更大。

2.1.3呼吸道的准备

胰十二指肠肿瘤术后肺部并发症机会多,术前应采取预防措施。严格忌烟最好2周以上,教会病人进行胸式呼吸锻炼,有助于防止术后膈萎陷、肺部感染和低氮血症。我科54例患者有吸烟史32位,术前、术后进行深呼吸锻炼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0。

2.2术后护理

患者回病房后取平卧位,神志清晰取半卧位。24小时心电监护、监控血压、脉搏,保持各种引流管有效吸引,保证静脉通畅,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此外,还需做好以下护理:

2.2.1腹腔内出血的观察及处理

胰十二指肠根治术,因手术范围大、吻合口多,最易出现腹腔内出血。早期应密切观察腹腔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应注意腹腔内出血往往不能通过腹腔引流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不能完全依赖腹腔引流。我科22例有并发症发生,出血占12例,其中6例腹腔出血已经有很多,而腹腔引流量不多,甚至没有。所以必须结合病人全身情况进行分析,一旦患者在术后出现烦躁、口渴、脉快、低血、失血休克表现时,首先应考虑腹腔出血的可能。一旦明确诊断,予以止血药物,如:立止血2~4u静脉点滴、补充血容量、输血等抗休克治疗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立即手术探察、止血。

2.2.2应急性溃疡观察及处理

胰十二指肠根治术后5~7天,最易出现并发症是应急性溃疡。应急性溃疡的出现与手术创伤较大、病人应急程度较低、体内激素分泌增加有关,因此,为减少应急性溃疡的发生,在手术前应使病人做好充分准备,以减少精神应激,术中尽量缩短时间,术后予以营养支持和必要的代谢调理,以降低应激程度和增加组织修复能力。予以雷尼替丁0.15+NS20mlBid静脉注射或信法丁40-60mg+NS20mlBid静脉注射等酸药物,并给予抑制胃肠道、胰胆等激素分泌和对胃肠道粘膜有保护作用的生长抑素。我科发生应激性溃疡7例,经过以上方法控制都得到满意效果。

2.2.3胰瘘的观察及护理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根治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根治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胰吻合技术的提高,胰瘘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我科54例胰十二指肠根治术,仅发生1例胰瘘。胰瘘不仅与患者全身情况、医生的操作机能有关,而且与感染有关。感染可以增加胰瘘的发生,胰瘘也与增加感染的程度有关。一旦发生胰瘘,早期应保持胰液引流通畅,可使用善得定0.2mgq8h皮下注射,或用施他宁3000u+5%GS500ml维持24小时,并予以肠外高能量静脉营养等支持疗法,合理使用有效抗菌素。

2.2.4腹腔内感染的观察及护理

围术期护理论文范文3

1术前护理

1.1注重健康宣教、实施整体护理,建立护理病历,与病人共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带病人去看经搭桥后的病人情况。

1.2增加营养根据身高体重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制定营养食谱,以利术后恢复。应控制肥胖病人热量摄入,控制体重,以减轻心肌耗氧量。

1.3控制心率、血压术前最佳心率在60次/分左右,血压130/85mmHg以下。

1.4旁路供材的保护大隐静脉将用做旁路材料,术前避免损伤和炎性反应,禁忌下肢静脉注射。

1.5做好术前准备

1.5.1皮肤备皮范围前胸至双侧腋后线,上起颌下,下至双足,剃净汗毛避免损伤皮肤。术前晚沐浴、更衣、更换床单元。紫外线房间消毒1小时。

1.5.2肠道术前一日中午开始以番泻叶泡水服清洁肠道、防止术后腹胀及减少术后内源性感染的机会。

1.5.3呼吸道

1.5.3.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控制呼吸道感染。术前氧气吸入,每日3次,每次lh,改善心肌缺氧状态。训练病人掌握腹式呼吸、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方法,鼓励病人吹气球、练习憋气达45秒以上,锻炼肺功能。

1.5.3.2禁烟至少1个月,保持口腔卫生。术前请口腔科洁牙。每天四次刷牙,五次漱口(3%双氧水及1/5000呋喃西林液)。

1.5.4训练病人床上排便。

1.5.5做好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保证病人充分休息。在执行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减少患者的恐惧,以便更好配合。

2术后护理

2.1循环系统的监测

2.1.1体温呼吸机辅助呼吸时每小时测量肛温一次。肛温超过38℃即用冰袋控制体温。

2.1.2血压术后30-60分钟测一次。平均动脉压应保持在70-80mmHg。如果血压过低影响脑、肾血流量和移植血管的通畅。血压过高可引起出血、吻合口破裂[2]。

2.1.3中心静脉压保持在8-12cmH2O,防止低容量性低心排。密切观察外周循环及术侧下肢血液供应情况。

2.1.4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持续心电监测。发现影响血压的严重心律失常迅速通知医师处理。

2.1.5为确保冠状动脉灌注,防止冠状动脉痉挛,术后早期使用硝酸甘油,血压平稳后逐渐减量至停用。

2.2呼吸系统护理

2.2.1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烦躁或表情淡漠等脑缺氧征象。保持血氧饱和度97%以上。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动态调整呼吸机参数。

2.2.2吸痰时要注意观察痰液的色、质、量,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注意无菌操作。每次吸痰前后膨肺,向气管插管内打入雾化水2-3ml。防止粘膜干燥、充血、分泌物粘稠结痂。

2.2.3制定肺部锻炼计划,每2h翻身、拍背一次。每小时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做深呼吸各10次。咳嗽时压住胸部伤口,以减轻病人疼痛。

2.3引流管的护理胸管长度适宜,确保引流通畅,防止血块堵塞;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如引流液每小时大于100ml,持续达3h,色鲜红,可能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

2.4泌尿系统观察尿量及尿色,每小时应大于30ml。当尿量减少至每小时20ml持续2h以上,应用利尿剂无效,应警惕急性肾衰的发生;若尿色为血红蛋白尿者,应用碱性药物碱化尿液并利尿,防止酸性血红蛋白阻塞肾小管。每日2次用碘伏擦洗会阴。

2.5有效止痛切口疼痛影响呼吸的深度和幅度,不利于肺扩张,影响患者休息,增加体力消耗。术后适当给予止痛剂,以减少患者痛苦,有利康复。

2.6抗凝治疗术后口服肠溶阿斯匹林或华法林防止血栓形成,维持旁路血管通畅。术后第2天开始,坚持终生治疗。注意观察各器官有无出血,并指导病人掌握观察的方法。

2.7基础护理鼓励病人自己刷牙、漱口、饮水、正常进食、翻身、活动双下肢。护士一般不帮助病人完成各项生活护理,只是督促、鼓励、指导病人自己完成,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2.8饮食护理术后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教育患者不可用力排便。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糖、低脂饮食,戒烟酒。

2.9术后康复护理制定个体详细的训练计划:轮流抬高、活动下肢,促进静脉回流,预防深静脉栓塞。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一般术后第一天可床上坐位,术后第二天即可坐于床边活动下肢。第三天可下床活动,活动时维持心率在60-90次/分,血氧饱和度为96~99%。坐位时要抬高取血管肢体。活动要注意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围术期护理论文范文4

1.1护理方法

1.1.1心理护理:结肠癌患者在入院时心理上较为焦虑,抑郁,不良情绪为主,进行结肠癌手术前,患者往往没进行过其他手术,心理上较为焦虑、恐惧。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前,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能够良好的应对患者的提问,为患者排忧解难。术前除了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要详细了解以外,还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其他相关资料,如患者的情绪状况、知识水平等,以预判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重点了解患者的身心状态及社会支持系统,在工作之余及时与患者家属密切交流,获取关于患者的更详尽真实的资料。术前尽量宽慰患者,全面介绍手术过程、手术的安全性及麻醉技术的先进性,可与同病室的患者互相交流手术成功的经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在术后要及时在患者恢复清醒时出现在患者身边,为患者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帮助患者度过手术后最危险最困难的阶段。

1.1.2疼痛护理:患者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可在病区播放舒缓的音乐,以放松心情,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

1.1.3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患者术后需要留置胃管和导尿管,会降低患者的舒适度。在术后患者腹胀消失后即可拔出胃管,逐渐恢复患者的术后活动,减少因留置导管而导致的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及留置导管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一旦发生并发症,应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使其加重。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观察有无炎症、感染等的发生。

1.1.4患者护理:患者进行手术后的数日,由于麻醉作用及术后伤口需要恢复及留置导管等问题,需要卧床静养。避免患者长时间采取同一卧位,以免压迫同一部位发生褥疮。患者在伤口允许的情况下,可用仰卧位、左侧卧位及右侧卧位相交替,以免躯体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1.2.5环境控制:保持病区的温度在18~25℃,温度尽量不要过高或过低;湿度在40%~60%;病区的走廊等公共空间的照明要充足,病房的光线应柔和不刺眼。病房通风设施应定期清洁,每日通自然风两次,达到彻底换气。护理人员操作轻柔、说话声音轻,要确保患者的治疗环境安全、洁净、舒适。

1.2效用评价标准

①于住院之前、住院中期、出院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SCL-90量表的主要量化因子有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敌对,采用五级评分体系,打分范围在0~4分。如果评分超过3分则视为存在精神障碍。②住院期间统计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主要有肠瘘、呼吸道感染、切口疼痛、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③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问卷为我院结合本科室护理实际情况所制作。主要调查的方面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者的语言、行为、知识水平、工作态度、责任心等,每个方面均从多角度设置10个问题。每个问题设置三分评分等级:不满意、部分满意、满意。总满意度=(满意+部分满意)/总例数×100%。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卡方统计,以P<0.05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3例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出现1例死亡,病死率为1.20%;对照组出现2例死亡,病死率为2.41%。35例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17%;对照组39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6.99%;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均治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护理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患者心理健康度无显著性差异。于出院前1d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93.5%。接受舒适护理的结肠癌围术期观察组患者在病死率、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3小结

围术期护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21―02

围手术期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的一本医学文献中,之后在国际和国内被逐渐接受。围手术期是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术前期可短可长,有的只有几分钟,例如急诊病人在几分钟之内就要送往手术室手术;有的可能长达数周,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一步了解,为手术的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手术之后,要做好相关的综合治疗措施,防止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使患者能尽快的恢复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早日康复。

1 围手术期的护理理念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际上关于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资料开始增多,但是医学界并没有关于围手术期护理的准确概念。直到90年代中期,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界才对围手术期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围手术期是指从病人确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术后护理和康复,对病人的心理、生理等进行的整体护理,贯穿在病人手术治疗的始终”。国际上也有学者认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指围绕着病人手术,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一段时间,没有明显的时间限制,把护理看作一个整体来进行,使手术的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这就与前面把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分阶段的概念区别开来。

2 围手术期护理的内涵

为了使手术的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完善的护理。护理人员要有优良的护理技能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围手术期的护理比一般护理更为重要,因为围手术期是从病人康复的整体性考虑的。包含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周围环境对病人疾病的影响、病人对手术的需求和心理准备、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和特殊护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只有整体性的考虑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病人度过围手术期,取得手术的成功。否则,围手术期的一个失误很可能导致病人手术的失败。

2.1 手术前期的准备

2.1.1 心理准备

手术前期的心理准备不仅包括对病人和家属的心理准备,还包括对相关医护人员的准备。护理人员要增加和病人以及家属的交流,要把病人的病情、诊断结果、手术的必要性和方法、预后以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手术的危险性和术后的恢复等,都要向病人家属交代清楚,得到病人家属的信任和配合,使病人配合手术的进行。要充分尊重患者,患者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要在病人知情的前提下进行手术,如果病人不同意,不宜进行任何手术和破伤性的治疗。

2.2.2 生理准备

病人进行手术,要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以达到安全度过手术和手术后的过程。

手术后不能活动的患者要在手术前训练在床上大小便、咳嗽和咳痰的方法,有烟瘾患者要在手术前两周断烟。

根据检查纠正患者体内电解质酸碱失衡以及贫血,需要输血的患者要在术前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合试验,备好一定的全血。

2.2.3 抗感染准备

不让病人同有感染的病人接触,杜绝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在涉及胃肠道手术、操作时间长的大手术、心血管手术、人工制品植入手术、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的手术等要使用预防性的抗菌药物。

2.2.4 胃肠道准备

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1~2天内要近流质饮食,在手术前要开始服用肠道制菌药物,防止术后感染。非胃肠道手术患者在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水,为了防止手术中呕吐,还要在术前用肥皂水灌肠。

2.2.5 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根据患者的情况,在手术前一周左右,经口或者静脉滴注提供充分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2.2.6 其他

手术前一天查房,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女性患者出现月经来潮,应当选择延迟手术。手术前夜给镇静剂,保证病人睡眠充分。进入手术室之前要排空尿液,手术前去掉假牙。

2.2 手术中期的护理

手术中期的护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也是决定手术成败的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手术中要科学配合和管理,保证病人和手术器械万无一失;麻醉患者意识清醒者要加以语言性保护措施和心心理安慰:例如保暖、关心、语言安慰、抚摸等;术中要做好监测和常规护理;做好手术中意外情况的预防,发现和配合抢救工作;做好特殊药物的应用和护理。手术中护理的关键是确保病人安全的接受手术,并且保障手术的成功。巡回护士要做好观察工作,及时发现病人的不适和意外情况,防止出现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2.3 手术后期

在手术结束之后,护理人员要确保患者有良好的术后恢复环境,巡房护士做好每天的生命体征和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术后护理分为一般护理和专业护理,一般护理包括床上洗漱、口腔护理、擦浴、洗脚等功能锻炼,专业护理包括肺部护理、呼吸道管理、引流管管理等。对于一些病人还要有完善的术后康复训练,保证手术的成功率。维持病人体内正常的稳态平衡和良好的新陈代谢,如果病人术后需要特殊护理和监测,相关人员要做好仪器的使用安全。病人在出院之后要给家属和病人教授有关的康复知识,护士长要对患者的护理情况作记录,了解护理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术后护理的目的在于使患者顺利的康复。

3 围手术护理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围手术期贯穿病人手术的始终,要把围手术期的三个阶段作为整体来对待。护士要通过调查分析,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围手术期全程都需要护士的体贴入微的关怀,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在治疗方法上取得了进展,同样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上也应当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

参考文献:

[1] 彭南海,杜益平.围手术期护理理念、内涵和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01:5-6.

[2] 谢新芳,徐群,宋建文.68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03:236-238.

围术期护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  骨科  围手术期护理  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律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骨科患者常有病情危急、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等表现,容易发生意外,具有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为减少护理缺陷和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本文对骨科围手术期安全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骨科围手术期患者304例,其中男170例,女134例,年龄18-78岁,平均43.5±8.78岁,既往无精神疾患,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人,其中试验组男85例,女67例,对照组男85例,女67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

    1.2.2 试验组除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外,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由护士长及质控护士定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安全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或杜绝护理缺陷。①规范、熟练操作技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熟练地履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严谨性。②注重护患沟通,加强语言修养,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③加强医护沟通,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

④重视护士继续教育,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⑤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完善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并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做到主观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可能,保持记录客观性和一致性[2]。

    1.3 评价指标  (1)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情况比较:从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情况、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情况统计2组数据。(2)患者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从患者的投诉、护理缺陷申报、护士纠纷处理三方面统计2组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积极配合治疗情况  对照组积极配合治疗患者133例(87.50%),试验组为148例(97.37%)。2组积极配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P<0.05)。

    2.2  2组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  对照组护理意外和纠纷发生率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本研究表明确保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3.1 骨科患者常由于突遇意外伤害,病人往往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各种心理反应,此时护士应保持镇静,紧张有序的救护活动本身就会使病人产生一种心理安慰和信任。同时应关怀、安慰病人,保持镇静,采取积极态度配合医务人员的救护。对于患者家属,应客观地介绍病情,取得家属的合作与理解。

    3.2 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倡导安全文化,增强安全管理理念  临床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候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甚至发生医疗纠纷。本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强化对低年资护士业务技术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有助于杜绝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3.3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临床活动中,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医务人员,要注意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防范护理差错,减少护理意外与纠纷,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