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安全管理论文范例6篇

危化品安全管理论文

危化品安全管理论文范文1

关键词:生猪 屠宰 危害控制点 安检记录

0 引言

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是国际上通用的以控制食品安全卫生的一种先进的、科学的、经济的、预防性的管理体系。是一个评估危害并建立控制系统的工具.其控制系统着眼于预防而不是依靠终产品的检验来保证食品安全。最近几年因动物屠宰加工问题频发生,导致其为不安全食品,引起了国家领导及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本文诉述了我市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概况、问题,提出如何深一步对我市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对策。

1 我国猪肉的供给背景概述

当今我市的养猪的规模化、现在化逐步的发展,兽药及饲料添加剂在动物食品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表面上在降低了养猪的成本,减少了喂养期,提高了猪肉产品产量。但是使用过量药物会残留在动物体内,从而消费者误食其猪肉制品后,会在消费者身体内蓄积,有产生过敏、畸形、癌症等不良后果的可能性,甚至有健康及生命的危害。目前国家也有关兽药及药物添加剂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规定了最大残留限量,但并未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由于有些企业违法添加,加大了食用动物性食品致人生病的危险性。各地种猪和猪肉产品广泛交易,提高了疾病传播的风险,对其防疾病和道路运输、交易市场提出更高要求。

2 国内猪肉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猪肉安全问题的分析

猪肉产品的安全不但由种猪的优良、饲料的组成,猪的身体健康情况、养猪场所的卫生环境,另外猪的加工、屠宰、道路运输及其制品的贮藏方发也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对猪肉制品各个环节进行安全控制,才能更好的出产安全放心猪肉制品。质量安全因素有以下四点:①品种的选育。料与饲料添加。③产地环境污染。④疫病和寄生虫病的影响。

2.2 政府针对生猪肉的管理

对生猪制品的法规不完全,多是部门规定的法规,常有出现同一类案件但处罚结论不一样的情况,不适合当今的要求。从采集样品到结论出来都达半年之久,问题出现,往往来不及查处却已经发生了。手段落后、设备陈旧和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3 生猪屠宰生产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运用

3.1 生猪屠宰过程中的危害预防

①生化危害。②饲料危害。③屠宰过程中卫生危害。

3.2 具体危害分析控制点

在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过程中依照分析结果。设定可以控制的并能有效地防止或消除食品危害。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工序、点、过程或步骤。

3.2.1 屠宰选址控制点

规模养猪场污染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吸取国外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先污染后防治的教训。结合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将养猪场污染的管理纳入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3.2.2 运输储存控制点

当生猪从养殖地运输到屠宰场所后,在卸猪之前,动物检疫员应先向押送人员索要养殖地检疫证明和运输车及相关设备消毒证明,同时要知道养殖地有无疾病和用药、喂养情况及在运输中的健康状况。动物检疫员还要上车仔细观察生猪,核实生猪种类和数量,如果发现数目不符或者有中途死亡的,必须查明原因。如发现该批次生猪有疫情或可疑疫情,按国家相关规定处理。经查确无疫情的方可准予卸车。

3.2.3 防疫控制点

猪场安全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小气候环境。良好的小气候环境除了进行必要的绿化之外,更重要的是做好猪场的卫生清洁及消毒工作。

3.3 建立监控体系

3.3.1 建立源头监管机制

建立源头管理机制,把养殖的安全性纳入认证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源头管理机制可进行以下几点:①从种猪的喂养、成猪的屠杀过程、猪肉的加工、包装、贮藏及运输过程、到制成品的监管。②对养殖地点的农兽药的使用、饲料的种植、加工,生猪的养殖、屠宰、加工环境(水土、污染源、气象)等多方面监管。

3.3.2 验证程序的完善

因为我国对食品药物残留方面的研究和食品安全检测起步晚于其他国家,所以在检验人员、检测仪器、检验标准、及方法等方面追不上世界发达国家,我们必须要利用相关部门、食品加工企业的高度重视。通过国家强力对检验方面的支持及食品加工企业对检验人员,检验设备及检验方法的严格要求,建立完好的检验程序指日可待。

3.3.3 保持记录的准确和完整

建立有关HACCP活动的文件记录控制程序。对HACCP活动产生的纪录进行控制,提供呵追溯性,保存相关的证据,以利于以后的生产出现问题有利于技术修改。对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设施设备、用具、生产加工情况、监测、纠偏、产品出入、验证、处理、召回等建立完善详细记载并实行档案管理,一旦产品出现问题,易查出原因,有利及时纠正错误和跟踪回收产品、最大限度地避免给消费者造成不可接受的威胁。

4 结论

猪肉是我国消费者食用最多的一类肉制品,加强对生猪宰杀过程的管理,对增加猪肉的质量率,保证我们食用肉的卫生,安全性起到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长期生猪指定点屠杀管制的经验教训,我国应该立即建立我国动物指定点屠杀管理体系,以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安全肉制品的需要。对于生活水平不断推进的今天,食品监督的机制也走向逐渐趋于完善的道路,但多数时候由于章程内容大而化之,与实际脱节,导致流于形式,所以,本文主要是从屠宰现状入手,并以现状中的一些具体缺口作为基础进行详细的讨论,为推进生猪屠宰的安全管理体系(既HACCP)的实践推行作出微薄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HACCP原理中的危害分析与微生物毒素的危害,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3.

[2]期刊论文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在液态乳生产企业的应用,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6,8(2).

[3]会议论文.HACCP与饲料危害分析,第一届HACCP理论和应用研讨会,2002.

[4]期刊论文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的原理及应用,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1).

[5]期刊论文果蔬汁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饮料工业2002,5(z1).

[6]期刊论文生猪屠宰分割工艺流程中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应用,2008.

[7]会议论文罐头食品HACCP计划危害分析之要点第二届HACCP理论和应用研讨会,2003.

[8]期刊论文.WHO关于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方法在药品中的应用介绍,中国药事,2007,21(8).

危化品安全管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安全评价 现场检查 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6-121-02

1引言

随着危险化学品行业各类事故的频频发生,改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状况,改进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是安全生产工作必须面对的严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中明确指出“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此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25 号文、8号令等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评价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安全评价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在改进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危险识别与控制,主要包括风险分析工作、签订安全评价服务合同、资料收集、现场安全检查、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审核以及过程管理等几部分内容,其中现场安全检查是危险识别与控制的关键,现场安全检查首先关系着安全隐患是否被准确全面地辨识,其次还关系着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总之,现场安全检查在安全评价工作过程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现场检查的主要内容

现场安全检查是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和储存装置的设计、装置工艺条件、实际操作、维修等进行详细检查以识别所存在的事故隐患。

现场安全检查适用于安全现状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一般包括初步检查、正式检查和落实复查等,现场安全检查的目的是,以法律、法规和标准等依据,检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整体的符合性和配套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可靠性,以检查记录、数据等为依据,编制安全检查表进行分析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事故隐患,提出消除和减弱的对策措施或或整改建议。

现场检查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如上图所示:

3现场安全检查存在的问题

现场安全检查是危险识别与控制的关键,虽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评价工作越来越被重视,安全评价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是目前在安全评价中的现场安全检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安全评价工作的质量。

(1)规范引用不合适或引用废止规范

安全生产的法律、条例、制度及标准、规范是企业生产经验、教训的总结,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因为它是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是进行安全评价的重要依据,是现场安全检查的重要依据。但是一些企业在进行安全检查时,没有注意根据不同行业的项目情况,选用相应的法规、标准,致使选错标准、规范,这样就达不到现场安全检查的目的。规范的条文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条文,一些评价机构不严格按照强制条文检查,或是没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强制性的采用推荐性条文规范,没有考虑企业的经济技术条件。一些机构的规范标准更新不及时,引用废止规范,致使现场检查不准备。

(2)忽视主导风向的影响

在进行现场时,一些现场检查人员忽略风向在危险、危害性方面影响的程度,如企业的选址方面忽略使用或产生有毒物质、散发有害物质的企业应位于城镇和居住区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企业自身的平面布局方面忽略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罐组、装卸区或全厂性污水处理场等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以上这些情况应该在整改意见中提出进行位置的调整。

(3)忽视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控制措施的检查

在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时,现场检查人员会关注电气是否防爆、是否有通风设施以及消防设施,但是可能会忽视工艺过程的控制措施,如事故紧急切断阀、紧急冷却系统、温度压力报警联锁、有毒气体回收及处理系统、自动泄压装置、双电源供电等。

(4)只注重系统整体配套安全设施的符合性,忽视其有效性。

现场安全检查以法律、法规等为依据,检查系统整体的符合性和配套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可靠性。但是在实际的安全评价现场安全检查时,评价人员往往只注重检查系统是否设置安全设施,忽视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从而做出错误的安全评价结论。如在一个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车间,评价人员只注重是否设置通风设施,但是却忽略其通风量是否满足要求。

(5)忽视与评价项目相联系的接口

现场安全检查一般在评价合同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检查,没有兼顾与评价项目相联系的接口,如:对一个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改造项目进行安全检查时,动力系统不属于改造的范围,但是动力系统的变化会导致所评价系统的变化,现场安全检查忽视动力系统的现实状况,从而影响安全评价的结论。

(6)检点不明确

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重大危险源、储罐区以及特种设备等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检查不充分,反映不出检查过程中的主次关系。

(7)现场检查过程中缺乏检测手段

检查企业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设备的运行状况,特别是特种设备等的运营状况,只依赖其他法定单位提供的测量、检测、检验资料,现场检查本身缺乏检测手段,只是单纯的靠人的肉眼去观察,这会导致不真实的检测数据从而影响评价结论。

(8)检查过程中存在故意回避的现象

有的评价机构忙于接评价项目,不重视评价报告的质量,有不熟悉的专业问题刻意回避,有的甚至为满足报告中不出现否决项而对问题项采取故意回避、避重就轻的做法。

(9)现场检查前准备不充分,缺乏与企业的沟通

现场检查前应与企业沟通,初步熟悉现场、收集企业有关资料及有关法律、法规等资料,以确定安全检点、编制安全检查表、确定检查依据等。由于危险化学品行业涉及的化学品品种众多,更应该加强现场检查前的沟通。但是一些评价机构在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前对企业了解甚少,缺乏与企业的沟通,致使安全检查不全面,重点不突出,失去了现场安全检查的目的。

(10)整改复查落实不认真,甚至存在未去现场复查的现象

一些评价机构对现场安全检查提出的整改措施进行复查时,存在不认真予以落实,有些整改不到位也按已整改对待,甚至有些机构未去现场却得出了整改合格的结论,这是对企业不负责任的做法。

(11)现场检查人员专业配备不齐

有些机构在现场安全检查时只派一个人参加现场检查,且检查人员现场经验缺乏,缺乏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造成现场检查不到位,评价深度不够,不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安全评价服务。

4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评价现场安全检查是安全评价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安全评价的基础工作,现场安全检查关系到安全评价是否能真正改进危险化学品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改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的安全状况,因此为了做好安全评价现场安全检查工作,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

(1)重视现场安全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认真对待前期准备工作,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建设项目的有关资料等,明确现场检查的依据。

(2)编制现场勘察单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安全评价工作之前,应设计一套合适的工作表格,如工作流程单、单元划分表和安全检查表等,按照一定的方法来划分企业的作业活动,保证安全隐患识别工作的全面性。

(3)安全检查表内容要完整

现场安全检查前应认真编写现场安全检查表,且编制检查表要有不同专业人员参加,安全检查表要依据充分,内容完整。其中,现场安全检查应关注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周边环境、自然条件、内部情况、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控制参数、现有的安全控制措施以及与评价项目相联系的借口。

(4)现场安全检查不仅要关注系统整体配套安全设施的符合性,也要关注其有效性

(5)提高自身素质

评价人员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积累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积累现场检查的经验。

(6)明确检点

针对各个企业危险、有害因素的不同,明确检点,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尤其重点检查关键设备和安全连锁装置;对重大危险、危害因素,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输、操作时的危险、有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有害因素。一些危险和易引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化工工艺,更应该关注其工艺安全控制要求和事故处理措施,针对这些情况,国家相关部门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中明确指出“化工企业要按照《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要求,对照本企业采用的危险化工工艺及其特点,确定重点监控的工艺参数,装备和完善自动控制系统,大型和高度危险化工装置要按照推荐的控制方案装备紧急停车系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也指出“对未开工建设的化工项目,设计方案都要充分考虑事故状态下“清净下水”的收集、处置措施,处理不合格不得排放。”

(7)认真复查、落实整改

危险化学品现场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就是辨识危险,以及提出整改措施。辨识出危险而不能整改就失去了意义,也不能使企业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所以这是进行现场复查的意义就十分重大,且应该认真复查,落实整改。

(8)借助外界专业技术力量,完成现场检查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工艺涉及很多专业,而评价机构也不可能各个专业都配备齐全,所以在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时如果自身专业人员配备不齐,应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从而提高安全检查的质量。

5结束语

安全评价现场检查水平最终体现着安全评价的质量,由于是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评价的现场安全检查经常会牵扯到生产工艺复杂,化学品品种繁多、专业性强,现场状况良莠不齐等问题,但只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从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整体出发,以系统安全的观点进行现场检查,就是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和建议,从而达到安全评价现场检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编.安全评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S].

危化品安全管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基础;课内实践教学;构建与实施;评价

目前我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基础》课程一直采取相对单一的“传授――接受――再传授――再接受” 的课堂讲授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弱化了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表现在:(1)忽视实践教学的现实需求,不能突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2)学生缺乏参与的机会,讲课与实际相脱离,违背认知与能力形成的内在规律。最终导致学生了无兴趣,课堂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墨守成规,教学能力止步不前;学生没有真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教师的创新能力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许多高校通过沙盘训练,实习基地实训,角色扮演等来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学校配备相关的硬件设施、经费及师资等,有些活动如实习基地实训,也需要学校日常教学过程的统一安排,教学实施起来困难较大。

课内实践教学具有针对性较强、成本较低、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优点;而且具有便于教师指导,易于实施,易于复制等特点。通过加强课程课内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可弥补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的缺点和不足;并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调研、分析、组织和创新能力,从而巩固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良好效果。

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基础课程课内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基础》属于教学计划中“化工防火课群”的内容,是消防教育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消防指挥专业的必修课。开设该课程,是为了使学员掌握各类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熟悉通过编号、包装、标签、安全技术说明书等获得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信息,了解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为应急救援、生产工艺防火等消防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为今后的防火和灭火工作提供理论指导。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的限制, 目前该课程一直采取比较单一的“传授――接受――再传授――再接受” 的课堂讲授方式。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设计为:首先确定教材各章节的知识点,然后是确定其重点、难点,再按照先后顺序将概念、理论讲解清楚,并配合一些习题或案例,最后布置作业。但是,这种教学设计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今后的职业岗位的需求,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另外,这种教学设计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组织教学,学生缺乏参与的机会,理论与实际脱节,不能有效形成学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造成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高,课堂的效率低下;教师墨守成规,教学能力止步不前;学生没有真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和学生无法充分发挥的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加强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基础》课程课内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适应消防人才培养的需求。实践教学是消防指挥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近几年来,许多高校把案例教学作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配以沙盘训练,实习基地实训,角色扮演等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需要学校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而且,有些活动如实习基地实训,需要学校对日常教学过程的统一安排,统一部署,若要单独实施难度较大。而针对目前消防院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在硬件投入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上仍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针对消防指挥的学生来说,其知识结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都处于相对较低的程度,案例教学、沙盘训练和角色扮演等都存在一定的限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专业实践性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对象,加强课内实践教学,重点突出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基础》的专任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围绕理论知识或专业技能,通过课内实践环节,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分析和操作,有效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提高动手能力。从实践性教学角度看,课内实践是在授课过程中进行实践环节的训练,具有针对性较强、操作简单、资源利用较少、比较容易实施、容易复制等特点 。

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基础课程课内实践教学构建与实施

根据学校最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方案,要求必须安排8学时实践教学。通过多年的实际教学,作者创建了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以创新为灵魂,以培养技能为重点,以参与式、亲验式、学习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能力为主的课内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课内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促进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帮助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有感性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从而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在工作中的实际作用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基础》课程的课内实践教学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以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能力为目标的课内实践教学。这个方面的设计不占用实践教学课时,而是贯彻在每一章节的课内教学中,体现每节课都有实践教学环节,运用讨论和思辨,是改变“传授――接受――再传授――再接受”的课堂讲授方式。教学课程中,教师不再以讲授为主,而是充分运用学生预习和复习的环节,由教师指出本章节的学习要求和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学习的重点、难点仅作简单的说明,将时间大部分用在对各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问题的讨论和分析上,采用判断和选择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可使教师和学生一起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分析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思考、分析中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巩固教学效果。

2.以提高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这个方面的教学实施设计和实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后,让各组到图书馆、网上或其他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寻找一个或多个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然后进行分组交流,并由组长整理归纳总结相对较好的案例,最后由班干部组织班级学习园地。实训地点可选在图书馆或电子学习室,课时安排2课时。二是教师先布置课题――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管理范畴是什么?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你如何理解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结合收集的案例资料和教材的学习内容,写出小论文,每个人都进行准备,每组必须有一人进行汇报演讲。由班干部组织课堂演讲;演讲完毕后,从学生中抽取一个人对演讲从内容和表达上进行综合评价。课时安排2课时,演讲2课时,共4课时。充分训练学生语言表达、文字组织和归纳分析的能力。实施过程中,教师主动将课堂让给学生,但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认真细致指导:一是如何收集和归纳资料方面的指导,二是如何进行演讲较为细致的指导(如演讲的语词、语音、语调、语速、表情、手势、目光等),并适时进行点评,做好总结。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准确地把握学生对理论掌握的情况和学生自身思想发展动态,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

3.以提高专题研究和辨析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这个方面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分如下:首先布置研究课题――“如何进行毒性物质的安全管理”。各小组通过教材、书籍、网络及毒性物质的生产或存储企业现场参观考察后,整理材料,向全班同学汇报,老师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课时约2课时。这个方面的课内实践教学,要点面结合,同时组织其他学生完成关于“毒性物质的安全管理” 的小论文,进行班级学习园地专栏的安排。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充实教学内容、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这门课;可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探索未知的积极性。

三、课程课内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

课内实践教学的成绩评定成为课内实践教学效果延续的关键;其成绩评定机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了保障课内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建立科学的课内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为此,教师可以制定该学期各班《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课程平时成绩汇总表,除了书面作业和课堂表现外,课内实践教学成绩应占本学期平时成绩的较大比重(可达30%-40%)。该表将平时成绩的明细环节清晰明确地列出,不仅有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有他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阶段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情况,力求全面、客观、公正,让学生心悦诚服。这种考核方法可充分激励学生去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期末考试的成绩。学生只要认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期末成绩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不会成为期末的精神负担。这种做法既能提高了成绩的公信力,又能有效减少了学生对教师平时成绩评定不够透明的抱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四、结论

课内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展示自己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使他们处于主动实践,积极思考的探索状态。教师从“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舍弃“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体验式”的课内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从实际工作或生活中获得感悟和体验来学习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知识;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提高其思考、分析、陈述、辩论、组织和创新能力,不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董华英.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践救学模式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3.

[2] 刘旭灵.高职管理学原理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1.

[3] 陈静.管理类课程进行课程实习的设想[J].中国市场,2007(39):123.

[4] 刘广斌.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方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2):86-88.

[5] 朱阮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问题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2).

危化品安全管理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该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六个方面简单而明了地阐述了加强道路危险品运输管理的若干办法。 论文关键词:危险品;运输管理;安全 1.加快法制建设,为规范危运市场秩序提供有力依据 在国家对危运管理工作框架性法规的基础上,结合道路危险品运输这个子行业的特殊性,应尽快出台一套适合危运管理的行政法规,对市场进入、退出、安全监管及法律责任予以明确,对运输、托运、装卸、仓储等各个环节加以规范,确保危运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2.定期对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进行评估,加强对危险品运输企业源头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危险品运输企业数量增长较快,由于不同运输企业的筹建方式不同,其生产及安全管理状况也存在差异,《道路运输条例》颁布实施之后,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开展安全生产评估成为当务之急。评估应包括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机构、安全生产制度、培训和教育、事故防范、运输安全管理、车辆技术管理、驾驶员安全管理、事故管理等八项制度。通过评估来规范市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对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企业要清理出道路危险品运输市场,有效控制事故的源头,遏制事故的发生。 3.加强对托运人的管理,切实抓好化学危险品托运行为 《条例》在第三十八条中明确:“通过公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托运人只能委托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运输企业承运。”但《条例》却没有明确违反了应如何处理的问题。在日常的危运过程中,由于托运方未履行职责,导致无危运资质的运输车辆冲击危运市场的现象屡屡发生。2011年6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某市发生了一起运输化学危险品车辆在闹市区由于超载运输易燃易爆压缩气体环氧乙烷引发车辆大梁折断,紧急疏散居民近万人的恶性化学危险品运输交通事故。原因是由于危险化学品托运人违章托运无危险品运输资质的车辆承运化学危险品所引发的。化学危险品由于其爆炸、燃烧、腐蚀、有毒、放射等危险品性,作为危运管理部门日常对危运市场及道路的监督检查中,往往由于遇到查处了装有化学危险品的运输车辆难以处理的问题。不查处又不作为,查处后,车辆停放问题又变成了安全问题。化学危险品的托运,是危险品生产、销售、运输等各个环节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托运人的职责不落实,为降低物流成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罔顾公共安全,置国家及人民的利益于不顾,是不负责任的典型体现。笔者认为应在有关的法律、法规中落实托运人的法律责任,并落实有关部门对托运方的监管责任,从源头上把好危运的托运。 4.全面落实资质制度,推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招投标 国家已对危险化学品运输实施了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不得运输危险化学品。通过连续几年的专项整治,道路化学危险品运输企业已基本实现了资质化,但由于化学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销售、处置各个环节不同程序存在不够规范的地方,特别是化学危险品生产、销售、使用单位在托运化学危险品运输方面问题较为严重。各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打破地方垄断,引导化学危险品生产、销售、使用企业实施化学危险品运输招投标。招投标,一方面可以减低生产、销售、使用化学危险品企业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扶持化学危险品运输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使整个化学危险品的生产、托运、销售、运输等行为逐步走向成熟、规范,进入良性循环的好局面。 5.建设全国性的危运企业、车辆及从业人员的信息平台,为危运及管理工作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 由于我国的危运市场是开放的市场,建立全国性危运信息平台,有利于危运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危运企业、车辆及从业人员的情况,在危险货物运输招投标、托运化学危险品及签订运输合同提供准确方便的信息。在全国开展道路危险品运输专项整治工作后,

危化品安全管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豆制品;危机;企业管理

1.前言

大豆食品是当前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健康食品,消费大豆食品正在成为全球性的新趋势和新热潮,其中豆制品的发展尤为迅速。豆制品是以大豆、小豆、绿豆、豌豆、蚕豆等豆类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食品。从狭义上讲,豆制品是由大豆或大豆饼粕的豆浆凝固而成的豆腐及其再制品的总称。豆制品营养丰富,具有保健功能。2011年6月,美国农业部了新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其图示模型——“我的餐盘”,豆类食品在“餐盘”里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研究证实,作为低脂肪膳食的一部分,每天摄入25克大豆蛋白,可以降低心脏病发生的风险。豆制品除富含蛋白质、脂肪之外,还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深受我国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我国豆制品已有两千年的食用历史,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品种繁多,在城乡居民“菜篮子”中占有较重份额。

2.豆制品企业的危机来源

近几年,豆制品行业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企业的规模、产量、产值、销售额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豆制品行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危机。如:生产者九成无证经营;“黑豆腐”占据六成市场份额;用发霉的豆子做原料,添加增稠剂或添加从饭馆里收集来的剩米饭或者米粉;使用工业卤水、用硫酸亚铁加硫化钠泡制臭豆腐;在市面上买的豆制品只有不到三成的是放心货。〔1〕近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等16个省、直辖市158家企业生产的种160种产品。包括腐乳、豆豉等发酵性豆制品和豆腐干等非发酵性豆制品进行了检查,其中有18种产品不合格,主要问题出在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甜蜜素等不符合标准。豆制品是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而蛋白质是细菌的良好的培养基,豆制品在生产、流通、销售等过程中,若所处的温度过高,则极易腐败。

豆制品企业除了潜伏一般企业存在的危机以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旦产品出现安全问题,将危及人类健康,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我国许多传统豆制品的生产工业化程度低,卫生质量差,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品质不稳定,严重阻碍了豆制品产业的发展,随时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预料的危机,甚至是沉重打击。而多数豆制品企业危机管理能力低下,危机预警工作欠缺,发生危机时不能沉着应对,处理措施不当等问题造成企业信誉受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在豆制品企业建立危机预防机制、探究危机处理办法显得迫切和重要。

3.豆制品企业危机管理的两阶段论

管理学家格林(Green)指出:“危机管理的任务是尽可能把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事态失控后要争取重新控制住”〔4〕。

3.1危机预防

史蒂文·芬克(Steven Fink)认为:“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发生危机的所有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包括组织面临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环境的和不确定的等等所有相关的因素的管理”。英国著名危机管理专家麦克尔里杰斯特曾经说过:“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防患于未然”是要求企业建立企业危机预警系统,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形成和爆发。

3.1.1建立高效灵敏的信息监测系统。豆制品企业应进行广泛的信息收集工作,对已收集的信息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把所有可能发生的危机按轻重缓急加以排列,并预测出危机对组织造成的损害程度,为制定反危机措施做好前期准备。

3.1.2建立准确的自我诊断制度。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检查、剖析和评价,找出薄弱环节,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纠正,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发生危机的诱因。

3.1.3开展全员危机管理培训。增强全员危机管理的意识和技能, 一旦发生危机,职工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1〕

3.1.4在生产环节建立良好的预警机制。从原料采购到销售产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生产, 注重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和员工的相关方面的培训,做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应以HACCP体系基本原理为依据,分析预测豆制品食品链内可能发生的所有危害,并对危害进行识别和评价,明确哪些危害需要在组织内控制,哪些危害需要由消费者控制或食品生产链的其他组织控制,以求在整个食品链上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统一控制和管理,确保豆制品的食用安全性。

3.2危机处理

危机处理阶段主要包括危机的识别、处理及善后工作。危机识别主要应做到诊断危机并分析其危险程度。按照既定的危机处理计划方针,尽量保证各部门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

3.2.1组建高效的危机管理小组。成立一个由较高专业素质和较高领导职位人员组成的危机管理小组,收集企业危机资料,制定或审核危机处理方案,清理危机险情,一旦发生危机及时予以遏制,减少危机对品牌乃至整个企业的危害。〔2〕

3.2.2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和危机公关机制,规范应对问题产品的召回措施;建立食品召回制度和完善的食品追溯制度。在面对危机之时,企业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公正还原事件真相,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同时还应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合作,正确引导媒体和舆论,降低负面影响,防止危机蔓延。

3.2.3危机的善后工作。应重视危机处理后的遗留问题,积极处理,重塑企业形象,挽回公众及员工的信心。〔3〕还应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为企业提供弥补部分损失和纠正混乱状况的机会。为进一步保证豆制品的质量安全,企业不仅要做好危机管理,还需要积极进行国际交流,加快豆制品的风险评估研究。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起步比较晚,目前还没有在豆制品方面的进行相关研究。〔1〕风险评估研究的开展意味着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由外在的表面现象为主深入到食品内在的安全因素,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进行评估,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性,以确保食品安全。

传统豆制品在我国居民日常食品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市场需求旺盛,产业发展空间很大。豆制品企业在扩大生产的同时,应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关注政策与标准,保证安全生产,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美味的食品,确保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述辉,冯爱军,庞杰.浅析我国豆制品安全现状.广东农业科学,2010(6):223-224.

[2]杨辉.食品企业危机管理的对策探讨.专论与综述,2010(3):41-45.

危化品安全管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危险品;化学;储运;安全管理

近些年来,交通事故中的大部分惨案都是因为化学危险品造成的,并且这样的趋势一直在上升,相关的政府部门也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在危险化学品的每一个环节中,包括生产、检测、使用、经营,处理等阶段都离不开储运,通过分析近些年的违章情况的数据,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在危险化学品的储运开端都存在着很多纰漏和隐患,尤其是在储运的过程中,受到外界条件的刺激,化学物相互接触或者碰撞引起燃烧或者爆炸,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和性质

化学危险品是人们工作和生活必须要警惕的物品,在要做好安全措施之前就必须清楚的了解到化学危险品的具体分类及其性质,才能正确的把握管理的方法,在教学、科研和工农业生产中,化学危险品无处不在,种类也特别多,那就需要清楚的了解到每一种化学品的性质,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化学危险品按照养护方法和理化性质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易燃液体类。不言而喻,这类化学品在常态下是液体,当遇到火的时候就会燃烧起来,其中燃烧点在28℃以下并且容易挥发的可以归纳为一级,燃烧点在45℃以下的属于易燃液体,燃烧点在这两个温度之间的称为二级易燃液体,这样的液体具有比重较轻、沸点低的特性;二是易燃固体。也可以分为一级易燃固体和二级易燃固体,一级易燃固体燃烧的速度比较快,且容易爆炸,二级易燃固体的燃点高燃烧比较缓慢,易燃固体在燃烧的过程中经常释放出有毒害的气体;三是自燃物品。也可分为一级自燃物品和二级自燃物品,自燃物品的自燃是需要氧气的,满足自燃条件自燃才能发生;四是压缩气体和液化类。不同的气体在压缩之后都会产生不同的特性,主要可以分为不燃气体、易燃压缩气体、剧毒气体和助燃气体,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之下爆炸的程度是不同的[2]。

2化学危险品储运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首先是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条例》的宣传还不够到位。具体的负责人员还没有落实清楚,在事故发生的过程中管理责任不够明确,在安全条例中有明确的规定在危险化学品的储运过程中,托运的人员只能找有储运资质的储运企业进行承运,然而,很多的托运人却只是片面的认为化学危险品只要在自己单位内是安全的就可以,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的原因还是平时没有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条例》的学习,忽略了托运人员对化学危险品在储运中的安全隐患的警惕,为之后的储运事故提供了温床,埋下了祸端。其次是托运人和承运人受到利益驱动,非法储运。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条例》中明确的规定了在化学危险品的经营、储运和储存等各个环节中的严格要求,然而由于工作人员在查处过程中态度不明确,惩罚的力度不够,造成了非法储运的猖獗,货运业主之间的恶性竞争,互相压价来招揽生意,频繁的出现超载超限、带病行使和多拉快跑的局面,严重的影响了化学危险品的储运市场秩序,另外加之这些货运人员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事先没有准备必要的应急器材,应急的措施才没有到位,事故一旦发生往往措手不及,相关的部门对此更是置之不理,造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最后是监管部门的责任不明,监管乏力。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条例》中要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多,其中包括铁路、民航、质检、公安和交通等,这些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联合,出现了管理脱节或者管理交叉的现象,使得在化学危险品的储运方面的管理出现混乱,职权不够分明,各项规章制度也没有健全,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让非法和无证储运的人员有机可乘[3]。

3化学危险品储运的安全管理措施

3.1加强职工的业务学习,提高安全意识。通过对最基层的销售人员的调查表明,在大多数的从业人员中,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员占大多数,达到40%左右,这人人员的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都有待提高,加强对职工的业务教育和学习势在必行,由于目前国家的物力财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兴办大型的职业培训教育学校是不可行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必须要单位积极的去举办职业技能的培训活动,以弥补工作人员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不断的去提高职工的素质,在当前的许多高校中比较注重独立从事商品质检和养护的人员培养,然而,当前的储运行业和仓库管理大多不需要这些高层次的人员,反而基础层次的人员更为稀缺,因此必须各个高校在人员培养的侧重点上应该做适当的调整,以满足现在市场的需要,企业也应该多与高校联合努力的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2完善运输管理规定,违法必究。每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行背后都会有一个井然有序的规则在做指导,不断的去完善危险化学品储运过程中的报备制度和程序制度,在发生事故的区域及时的交有管辖权的人员进行处理,也可以提出处理过程中的一些意见,抄送到安全生产监督机关或者国家备案,由他们进行责任的落实和督促,面对不合格的制度或规定可有安全管理监督机关或者国家进行撤销和变更;另外要加大执法人员的职业水平,突出管理的重点内容,加大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实行协同执法和联合执法,针对非法行为一定要严厉的打击从严从重处罚,以儆效尤才能彻底的治理不正规的储运行为[4]。

3.3建立信息互动平台,加强行业之间的联系。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在治理化学危险品的过程中也可以去引进先进的技术,建立部门或者行业之间的一个信息互动平台,让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的了解到储运管理方面的信息,在化学危险品的运输途中,由于距离较长、时间也难以控制和把握,运输部门不能及时的了解到每个阶段的工作进展状况,因此建立信息平台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发生危险情况的过程中也可以及时的给予救援;另外在信息平台上可以准备的控制储运信息,减少了人为工作中出现的失误,通过掌握车辆的信息,可以及时的发现违规储运车辆,有效的控制了非法违规储运。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学危险品的储运安全管理问题不容小觑,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对人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负责,虚心的接受和听取下级部门的意见和建议,需要整顿和治理的方面务必要做到及时,积极的贯彻国家及安全管理监督部门的政策方针,保障储运行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翔.试论化学危险品储运的安全管理[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5:153-156.

[2]刘北辰.化学危险品的安全储运[J].物流技术,1996,2:40-41.

[3]陈文坚.化学危险品储运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实例[J].福建环境,2003,5: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