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概论范例6篇

齐鲁文化概论

齐鲁文化概论范文1

关 键 词:道 礼 亲亲 尊尊 中庸之道

《论语雍也》篇中曾载孔子的这样一句著名的话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这句话,大概可以说是一部《论语》乃至孔子整体思想中的一句极具标识性的话语;与此同时,亦可以说是整个先秦儒学研究中的一个堪称代表性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这一问题虽一度曾在汉语思想世界引起过广泛关注,但从根本上说,却终未能得到完全彻底的解决。试问:其中,“道”何言哉?而需“鲁”“一变”而“至”?甚至于它更需“齐”“一变”而再“变”?以及这一整句话最终所要表述的到底又是什么意思?对此,以往的意见和看法常常不是五花八门,不着边际,便是语焉不详,不知所云。本文是以为辨,作“变齐变鲁”辨析,并以一连串的反诘和追问(philosophizing),就教于有关专家和学者。

众所周知,齐鲁两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空前绝后的“轴心时代”,或者说在2500多年前的中国思想世界,可以说是以孔子为代表的整个先秦儒家的重要发祥地;与此同时,它们亦可以说是曾经孕育和生发出先秦儒家“礼学思想”及其“中庸之道”的生命摇篮。而且,其中,鲁国可以说是孔子的“第一故乡”,齐国可以说是孟子的“第二故乡”;而齐、鲁两国,则同时又可以分别说是荀子本人的“第二故乡”以及“第三故乡”。

对此,诸如孟子本人在具体谈及孔子之时,即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1]而且,同样的话,还可以见诸于他的另外一段具体而生动的话语表述之中:“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2]——这两段看似相同或相近的话,从一个侧面尤其从正、反两个方面,明确表达了深“明王道”、在外长期奔波竟达十三年之久以及“干七十余君莫能用”[3]的孔子,站在“去鲁”与“去齐”这样两个人生抉择上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困境:一方面,他对即将远离自己生于兹、养于兹、教于兹的鲁国,充满了缱绻之心、眷眷之意和依依惜别之情;而在另一方面,他又对自己终得以逃避齐国,更流露出了言说不尽的欢畅与快意甚至他连饭都等不及做好、用完,便毅然绝然地决定要离去。由此可见,在孟子的心目中,孔子对“齐”、“鲁”两国是怀有不同的思想感情的;而且,与其说这是孔子出于自己的一时兴起或者说是出于他对自己“父母之国”的一己之私,则倒不如说这是因由他对齐、鲁两国不同政治体制的不同价值取向——而此方面,孟子则看得最为清楚、明白:无他,惟“去他国之道”与“去父母国之道”不同之故也。

那么,在所谓“他国之道”与所谓“父母国之道”之间到底有何不同?或者说,在孔子那里,所谓“齐国之道”与“鲁国之道”,二者究竟又有什么可以分别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与本文之所论,可以说,是完全交叉和重叠在一起的。

与此同时,“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4]的邹人孟子,虽曾有着如孔子一样周游列国的生活经历,但终其一生,却亦是以其在齐国的政治活动为主。譬如所谓“之齐”、“于齐”、“去齐”、“齐人”、“齐国”、“齐宣王”、“齐景公”等等……诸如此类的一些个字眼,据统计,在《孟子》一书之中,可谓俯拾即是,屡见不鲜。另据考证,以“择邻处”、“断机杼”而名存青史的孟母,其最终则亦客死他乡于齐;而且据说,极具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中国经学史上著名的“齐学”问题,则更渊源于孟子[5]。

此外,我们还知道,曾经由卫国而入赵国的卫人荀子,在他的一生当中,虽朝燕、暮楚并两至于齐国,但在其内心和思想深处,却同样依然是情有独钟,心系于齐、鲁大地。譬如,据史载,他本人曾于齐襄王之时,在齐国著名的稷下学宫,“三为祭酒”、“最为老师”[6];而且另据考证,在经学史上与“齐学”对峙的“鲁学”,其渊源,远则盖源于春秋战国之际的鲁地儒学,而近则似乎便源于战国晚期的思想家荀子[7]——这大概便是孔、孟、荀等先秦儒家的故乡情结及其所在吧?与此同时,这一点,大概亦应当算作是“儒家”之所以最终得以成其为“儒家”、“儒学”之所以最终得以成其为“洙泗之学”的一个地缘优势之所在吧?这正有如后世俗语之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换言之,也只有在齐、鲁大地之上,才能最终孕育和生发出“中国儒家”(Chinese Confucianism)。

在太史公司马迁看来,齐、鲁两国的“文学”,乃是其“自古以来”的“天性”,而且即使在“天下并争”、“儒术既绌”的战国时代,齐、鲁两国之学,“独不废也”。非仅如此,“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还能“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并)以学(而)显于当世”。此外,甚至到了楚汉战争时期,当汉高祖刘邦因“诛项籍”而“举兵围鲁”之时,尚且能够亲身感受到“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于是乎,他便由此而进一步地得出结论说:“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修其经艺,讲习大射乡饮之礼”[8]。

此外,《汉书》的作者班固对此则亦曾指出,“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黜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犹弗废,于威宣之际,孟子、孙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9]——由此可见,孔、孟、荀等先秦儒家的礼学思想及其中庸之道当其源有自,它们与当时的齐、鲁两国之间是存在着某种最直接也最明确的联系的;或许,在一定意义上,我们还可以将先秦儒学直接称之为“齐鲁之学”。

在此应当指出的是,以上所述都是汉人的意见,而且有汉一代,去古未远,因此,他们的意见,应当引起我们今天的足够重视。

其实,孔子之所谓“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一段话,在本文看来,的确完全可以代表着孔子本人对齐、鲁两国之道的一个总体认识和基本态度。然而,这里的问题却依然是,其中,“齐”、“鲁”、“道”三个关键词(key-word),到底分别具体代表着什么意思?它们之间到底又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以及何以孔子要有意识地将此三者有先有后、一字排开并且通过两个“变”字最终将其联在一起?此外,“齐—鲁”以及“鲁—道”,究竟其间又在根本上内涵着怎样的一种具体变化发展呢?对此,古往今来,汉语学界的历代学者却众说纷纭,看法不一。

而本文对此则认为,这无疑乃是先秦儒学思想史上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并且,只有完整而准确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才有可能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客观而公正的评判,才有可能做到讲好一部儒学;与此同时,也才有可能谈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否则,其结果很可能是既不能使人信服,又无法说服自己。于是乎,我们亦便尚须对现存有关的历史文献分门别类,条分缕析,深入作细致入微的诠释和解读。

何晏曾在《论语集解》之中,即曾征引包咸的话说:“言齐、鲁有太公、周公之余化。太公大贤,周公圣人。今其政教虽衰,若有明君兴之,齐可使为鲁,鲁可使如大道行之时。”——这里是从传统立说的。它将其中的“道”具体解作“周道”,并且认为,当时的齐国与鲁国,都或多或少地背离了两国的开创者、“周道”的忠实代表太公和周公之道。其中,譬诸“周道”,在他看来,鲁次之,差一步,故需一变而至;至于齐,则又次之,差了两步,故更需一变而再变。也就是说,在他看来,在孔子那里,只要有“明君”、“继周者”或周道的承载主体出现,那么,此二者,由此便都是可以得到伟大复兴,可以达到圆通、圆成和圆融的,可以使“大道行之时”。

对此,朱熹曾于《论语集注》中亦云:“孔子之时,齐俗急功利,喜夸诈,乃霸政之余习;鲁则重礼教,崇信义,犹有先王之遗风焉,但人亡政息,不能无废坠尔。道,则先王之道也。言二国之政俗有美恶,故其变而之道有难易。程子曰:‘夫子之时,齐强鲁弱,孰不以为齐胜鲁也,然鲁犹存周公之法制。齐由桓公之霸,为从简尚功之治,太公之遗法变易尽矣,故一变乃能至鲁;鲁则修举废坠而已,一变则至于先王之道也。’愚谓二国之俗,惟夫子为能变之而不得试。然因其言以考之,则其施为缓急之序,亦略可见矣。”——这里是就时局置论的。而它则又具体将其中的“道”释为“先王之道”,并且同样认为,在齐、鲁两国之道与所谓“先王之道”间,有着远近之分、难易之别,进而认为,当是时也,只有继周的“夫子为能变之”并能使之复归其道——尽管孔子本人“不得试”,但即便如此,那么,孔子本人在具体施行、运作上,似乎亦需将二者区别对待,以便于能够从中全面厘清一个轻重缓急的问题。

其实,有关于此的所有讨论一直都是先秦、秦汉时代思想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诸如《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中曾载:“吕太公望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二君者甚相善也。相谓曰‘何以治国’?太公望曰:‘尊贤上功。’周公旦曰:‘亲亲上恩。’太公望曰:‘鲁自此削矣。’周公旦曰:‘鲁虽削,有齐者亦必非吕氏也。’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成子有齐国;鲁日以削,至于仅存,三十四世而亡。”——应当指出,这里当然不乏有故事与预言的成分,然而,此说却去古未远。于是乎,从中,我们便大体可以了解到这样一个不争的基本事实——即在治国方略上,为太公所开创的齐国,它似乎侧重于推行所谓“尊贤上功”的“尊尊”之道;与此同时,而为周公所开创的鲁国,正相反对,则又似乎更侧重于施行所谓“亲亲上恩”的“亲亲”之道。换句话说,齐道则“尊尊”,而鲁道则“亲亲”。

又如《淮南子齐俗训》中则亦载:“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此弱矣!’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鲁日以削,至三十二世而亡。故易曰:‘履霜,坚冰至。’圣人之见终始微言!”——这些话,当然亦不必尽信,但它在这里却重申了上述事实,即齐道“尊尊”,鲁道“亲亲”;尽管在字面上它分明显示“尊尊亲亲”的鲁道,然而我们从太公对鲁道的评价、周公对齐道的评价以及从齐、鲁两道在具体施行后所带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上看,总的来说,鲁道则似乎更在于所谓“亲亲”而非所谓“尊尊”;否则,孔子之所谓“鲁一变至于道”一句话,将因此而变得丝毫没有意义。

此外,另据《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载:“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这里的伯禽,乃是周公的长子。我们是以知鲁道亲亲,周文疲蔽;是以知周公之道的文极而蔽;是以知孔子之所谓“周人强民,未渎神,而赏爵刑罚穷矣”,并且是以知“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这大概就是所谓“周礼”、“周文”与“周道”,或者说就是周公之礼、周公之文和周公之道——这是因为,我们知道,韩宣子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而且仲孙湫在答齐桓公问“鲁可取乎”之时,亦曾有言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10]

对此,顾炎武曾在其所著《日知录》之中,并具体在“变齐变鲁”这一条目之下,作过这样一种十分耐人寻味的解释:“变鲁而至于道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变齐而至于鲁者,道之以政,齐之以刑。”[11]善哉!斯言。这是因为,我们知道,《论语》中亦曾载孔子本人的这样一句话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2]与此同时,据我们考察,顾氏则亦曾借重于此而解《诗经国风大车》中的如下两句诗:“‘岂不尔思,畏子不敢’,民免而无耻也;‘虽速我讼,亦不女从’,有耻且格也。”[13]至此,我们恐怕便不得不对潘耒在《序》中对乃师及其所著而作的“先生非一世之人,此书非一世之书”的这样一评价,已有了一个相当深刻的体会;与此同时,也便不得不要钦佩顾氏本人之不同寻常、不同凡响的识见之力了。

具体在《论语集注》看来,所谓“政”者,乃是“为治之具”也,而“刑”则乃是“辅治之法”——依此国家机器,民众很可能会畏此而远离罪恶刑罚,但他们却无所愧耻;然而,若有国有家者能教导民众以“中庸之道”并以“礼”与“非礼”作为其是否离道的根本标准的话,则“民日迁善而不自知”矣!“故治民者不可徒恃其末,又当深探其本也”。这里是从正、反两个方面立论的,而其中心意见,则亦不过在于有关“中庸之道”的道理。至此,我们大概对孔子的“变齐变鲁”之意,已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即其根本用意,大概便在于: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以使民“有耻且格”,却不要“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而使“民免而无耻”。

在此,我们注意到,孔子曾两次提到了“耻”的问题,提到了“有耻”与“无耻”。然而,所谓“耻”,对人而言,真的很重要吗?回答是肯定的。对此,孟子尝有言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14];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15]?由此亦可见,孔子所主张和倡导的“变齐变鲁”,对作为“政治动物”的人而言,的确十分必要而且重要的;也就是说,在政治哲学上,的确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非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那么,何谓之“礼”呢?《礼记乐记》中有云:“中正无邪,礼之质也”;与此同时,《礼记曲礼上》之中则亦云:“行修言道,礼之质也”。换句话说,所谓“变齐变鲁”,“齐之以礼”——这句话的意思,在本文看来,不过在于主张和倡导从根本上回归古已有之的亲亲尊尊、文质彬彬、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而已。

此外,另据《论语卫灵公》中载,当颜渊问“为邦”之时,孔子曾十分明确地回答他说:“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而这句话的中心意旨亦不过在于:追溯古已有之的亲亲尊尊、文质彬彬的“中庸之道”——这是因为,正有如《礼记表记》中之所云,有夏之道“亲而不尊”、“质而不文”;而殷商之道,则“尊而不亲”、“文而不质”以及所谓“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换句话说,周人之道,亲亲尊尊、文质彬彬——这一切的一切,在本文看来,盖当本源于孔子对夏、商、周三代政治历史的因革损益;而且,在孔子看来,从政治哲学的意义上说,也许这便是古已有之的所谓“中庸之道”所蕴含着的内在逻辑吧?同时,同样从政治哲学的意义上说,它似乎还可以说是庄子理念世界里的所谓“古之道术”;当然,它似乎也还可以说是荀子思想世界里的“先王之道”;或者说,是“先王之路”——其实,正是在这里,我们才真正认识了孔子及为其所创立的先秦儒家,真正认识了先秦儒学或先秦礼学,并且更从根本上真正找到了先秦儒学或礼学的本质与核心(即“中庸之道”)的历史缘起和思想源头之所在。

总之,在本文看来,只有作如是观,才能从根本上将中国儒学思想史的这个极为重要的哲学命题说得圆、讲得通,从而也才可能从根本上做到讲好一部儒学。

注释:

[1]《孟子尽心下》。

[2]《孟子万章下》。

[3]《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4]《孟子滕文公下》。

[5][7]王葆玹:《今古文经学新论》第90页、8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6]《史记孟荀列传》。

[8]《史记儒林列传》。

[9]《汉书儒林传》。

[10]《左传闵公元年》。

[11]《日知录》卷七。

[12]《论语为政》。

齐鲁文化概论范文2

2014年7月山东自学考试科目安排表

代码 专业名称 类别 时 间 主考院校 7月5日 7月6日 9:00-11:30 14:30-17:00 9:00-11:30 14:30-17:00 020105 金融 专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09政治经济学(财) 00020高等数学(一) 00060财政学 山东财经大学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41基础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55企业会计学 04729大学语文       00066货币银行学     020109 国际贸易 专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09政治经济学(财) 00020高等数学(一) 04729大学语文 烟台大学 00091国际商法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41基础会计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76国际金融 00090国际贸易实务(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89国际贸易     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 专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09政治经济学(财) 00020高等数学(一)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山东省广播电视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41基础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 中国海洋大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55企业会计学 04729大学语文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20203 会计 专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09政治经济学(财) 00020高等数学(一)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山东财经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41基础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4729大学语文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20207 市场营销 专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09政治经济学(财) 00020高等数学(一)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山东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41基础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82公共关系学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853广告学(二)         00177消费心理学     020211 饭店管理 专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09政治经济学(财) 00182公共关系学 00015英语(二) 山东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93饭店管理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28 物流管理 专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82公共关系学 00012英语(一) 青岛大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0高等数学(一)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05364物流企业会计 00041基础会计学     00089国际贸易     020258 企业管理 专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09政治经济学(财) 00020高等数学(一) 04729大学语文 齐鲁工业大学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55企业会计学   山东财经大学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313 销售管理 专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7消费心理学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山东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54管理学原理       030301 行政管理 专 00292市政学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277行政管理学 04729大学语文 山东师范大学 00163管理心理学 00107现代管理学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12英语(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0312政治学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40法学概论   040101 学前教育 专 00384学前心理学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387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00012英语(一) 山东师范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8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04729大学语文     00395科学· 技术· 社会     040103 小学教育 专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95科学· 技术· 社会 04729大学语文 山东师范大学 050102 秘书 专 00535现代汉语 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182公共关系学 00034社会学概论 山东师范大学 00163管理心理学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0514外国秘书工作概况 04729大学语文 曲阜师范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40法学概论   050303 公共关系 专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82公共关系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 鲁东大学 00642传播学概论 00107现代管理学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644公关礼仪   00643公关心理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853广告学(二) 04729大学语文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0405 室内设计 专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齐鲁工业大学 050406 视觉传达设计 专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齐鲁工业大学 080306 机电一体化工程 专 02230机械制造 02195数控技术及应用 00022高等数学(工专) 00012英语(一) 山东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专 02316计算机应用技术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高等数学(工专) 02323操作系统概论 山东大学 02142数据结构导论 02198线性代数 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00012英语(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2141计算机网络技术 04729大学语文   04730电子技术基础(三)       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 专 02394房屋建筑学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22高等数学(工专) 02389建筑材料 山东建筑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70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 04729大学语文       081310 营养、食品与健康 专 05735医学基础总论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5745人体营养 04729大学语文 山东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82207 计算机信息管理 专 02316计算机应用技术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高等数学(工专)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山东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0041基础会计学 04729大学语文     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00012英语(一)   04754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02141计算机网络技术     030111 律师 专 05679宪法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921商法原理与实务 05677法理学 烟台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262法律文书写作     030112 法律 专 05679宪法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60刑事诉讼法学 05677法理学 山东大学 00242民法学 00223中国法制史 00243民事诉讼法学 04729大学语文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261行政法学     00245刑法学       050114 汉语言文学 专 00024普通逻辑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536古代汉语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山东师范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529文学概论(一) 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 00031心理学   00535现代汉语         00429教育学(一)       050207 英语 专 00596英语阅读(二)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522英语国家概况 00795综合英语(二) 山东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794综合英语(一) 00597英语写作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中国海洋大学 050208 日语 专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7128日语写作基础 06043商务日语 山东师范大学     04729大学语文 鲁东大学 050308 新闻学 专 00024普通逻辑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853广告学(二) 00034社会学概论 山东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654新闻采访写作 04729大学语文     00012英语(一)         00040法学概论   020104 财税 本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54管理学原理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山东财经大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67财务管理学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5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20106 金融 本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54管理学原理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山东财经大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77金融市场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山东大学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76国际金融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5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20110 国际贸易 本 00097外贸英语写作 05844国际商务英语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山东财经大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55企业会计学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青岛大学 00100国际运输与保险     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020155 文化产业 本 00642传播学概论 04123外国文化导论 00853广告学(二) 00015英语(二) 山东师范大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24文化经济学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本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4管理学原理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山东大学 00067财务管理学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2组织行为学 中国海洋大学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204 会计 本 00058市场营销学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山东财经大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烟台大学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208 市场营销 本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山东大学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83消费经济学 山东财经大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0210 旅游管理 本 00198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 00196专业英语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山东师范大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6011旅游学概论 00152组织行为学 青岛大学       0005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20216 电子商务 本 00058市场营销学 00896电子商务概论 00090国际贸易实务(一) 00015英语(二) 青岛大学 00800经济学 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山东理工大学 07031物流管理概论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   020218 人力资源管理 本 00800经济学 00054管理学原理 00041基础会计学 00015英语(二) 青岛大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00277行政管理学 00034社会学概论 齐鲁工业大学 06091薪酬管理   00182公共关系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0222 物业管理 本 00176物业管理 00054管理学原理 00122房地产评估 00015英语(二) 青岛大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山东财经大学 00292市政学       020229 物流管理 本 0537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00009政治经济学(财)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青岛大学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2628管理经济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55企业会计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232 劳动和社会保障 本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齐鲁工业大学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34社会学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259 企业管理 本 00091国际商法 00054管理学原理 02628管理经济学 00015英语(二) 山东财经大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齐鲁工业大学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282 采购与供应管理 本 03616采购战术与运营 00009政治经济学(财)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山东财经大学 0537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314 销售管理 本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15英语(二) 山东大学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043经济法概论(财)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83消费经济学   030107 经济法学 本 00231市场竞争法概论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226知识产权法 青岛大学 05678金融法 00863企业法     山东财经大学 030203 社会工作与管理 本 00284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00279团体社会工作 00286福利经济学 00015英语(二) 山东师范大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0302 行政管理学 本 00024普通逻辑 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182公共关系学 00015英语(二) 山东大学 00067财务管理学 00322中国行政史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034社会学概论 山东师范大学 00320领导科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0102 学前教育 本 00398学前教育原理 05939教育科学方法论(一) 00402学前教育史 00015英语(二) 山东师范大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临沂大学 040107 教育管理 本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 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 00453教育法学 齐鲁师范学院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0110 心理健康教育 本 00284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6060个性心理学 00015英语(二) 山东师范大学 00643公关心理学 02047社会心理学(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聊城大学 050104 秘书学 本 00523中国秘书史 00524文书学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015英语(二) 山东师范大学 00320领导科学 00261行政法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曲阜师范大学 050218 商务英语 本 00087英语翻译 00840日语 00832英语词汇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山东财经大学 00600高级英语 00896电子商务概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603英语写作 曲阜师范大学 050302 广告学 本 00037美学 00107现代管理学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015英语(二) 山东理工大学 00642传播学概论 00640平面广告设计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34社会学概论 齐鲁工业大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40法学概论   050432 室内设计 本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齐鲁工业大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0433 视觉传达设计 本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齐鲁工业大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0438 动画设计 本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山东大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青岛农业大学 050450 电脑艺术设计 本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齐鲁工业大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青岛科技大学 0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 本 02199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0420物理(工)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0015英语(二) 山东大学 02194工程经济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山东科技大学 080702 计算机及应用 本 02324离散数学 02326操作系统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0015英语(二) 山东大学 02331数据结构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山东理工大学   04737C++程序设计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   080705 电子工程 本 02199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0420物理(工) 02141计算机网络技术 00015英语(二) 曲阜师范大学 02194工程经济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鲁东大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0709 计算机网络 本 02335网络操作系统 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0015英语(二) 山东大学 02331数据结构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山东财经大学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   080806 建筑工程 本 02440混凝土结构设计 00420物理(工) 02275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0015英语(二) 青岛理工大学 03347流体力学 02198线性代数 02404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山东科技大学 06086工程监理 06936建筑法规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2208 计算机信息管理 本 02142数据结构导论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2628管理经济学 00015英语(二) 山东大学 02375运筹学基础 04737C++程序设计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323操作系统概论 山东财经大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   090403 畜牧兽医 本 02794动物遗传育种学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青岛农业大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00705 社区护理学 本 03005护理教育导论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82公共关系学 00015英语(二) 山东大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0106 法律 本 00249国际私法 00227公司法 00167劳动法 00015英语(二) 山东大学 05678金融法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262法律文书写作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青岛大学 00169房地产法 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226知识产权法             030108 律师 本 00249国际私法 00227公司法 00167劳动法 00015英语(二) 山东师范大学 05678金融法 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29证据法学 00226知识产权法 山东财经大学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0105 汉语言文学 本 00037美学 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015英语(二) 山东师范大学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济南大学 050201 英语 本 00087英语翻译 00831英语语法 00832英语词汇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山东大学 00600高级英语 00830现代语言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603英语写作 烟台大学 00840日语     050202 日语 本 00535现代汉语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青岛大学       00012英语(一) 鲁东大学 050305 新闻学 本 00642传播学概论 00529文学概论(一) 00182公共关系学 00015英语(二) 山东大学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312政治学概论 山东师范大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180 会展管理专业 本 08888会展企业战略管理 08725会展客户关系管理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山东财经大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限制报考专业 020215 电子商务 专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902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00894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 00888电子商务英语 青岛科技大学 限试点技工学校在校生报考 08631求职择业与创业指导 00950电子商务概论(二) 00892商务交流(二) 050211 朝鲜语 专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1286韩文写作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山东师范大学 青岛大学限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日照聊城 080301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专 10714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08631求职择业与创业指导 02825机械基础 10722计算机绘图(CAD) 青岛科技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10718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10725生产作业管理     080602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 10737电子技术基础 08631求职择业与创业指导 10725生产作业管理 10739机械制图 青岛科技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652自动控制原理 10764电工原理(一)     100701 护理学 专 02997护理学基础 03179生物化学(三) 02864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02899生理学 山东大学 潍坊医学院 限卫生系统在职人员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996护理伦理学 02113医学心理学 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001外科护理学(一) 100801 药学 专 02175分析化学(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027植物化学 02535有机化学(三) 山东大学 潍坊医学院 限医药系统在职人员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100803 中药学 专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932方剂学(二) 02535有机化学(三) 山东中医药大学 限医药系统在职人员 020119 餐饮管理 本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烟台大学 限济南青岛东营威海报考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0401 公安管理 本 00369警察伦理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限公安系统在职人员     04729大学语文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0223 韩国语 本   00840日语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2英语(一) 青岛大学 烟台大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限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日照聊城 100702 护理学 本 03202内科护理学(二) 03006护理管理学 03201护理学导论 03007急救护理学 潍坊医学院 青岛大学 限卫生系统在职人员 03005护理教育导论 03008护理学研究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011儿科护理学(二)

齐鲁文化概论范文3

关键词:齐鲁文化;武术拳种;影响

中图分类号:GS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0-1340-03

1 齐鲁文化与武术拳种的关系

地域文化是地方特色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它既是中华文化的多样绽放,也是中华文化有机整体或大系统下的亚文化或子系统,更是中华武术拳种得以不断塑造培育的不竭源泉。武术拳种的产生与发展,既受到文化传承的影响,又与民风习俗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齐鲁文化熏陶和滋养着中国武术拳种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不同的武术拳种的技术风格特点和武术文化特色。

1.1 “齐鲁”一词的由来 “齐鲁”缘起于先秦齐、鲁两国,是齐、鲁两国的合称,原是国家概念。齐与鲁是西周初年的两个封国,是西周在东方代行统治权的两个重要阵地。因为西周初建时,东部沿海地区殷人和东夷人的势力强大,不服统治,屡次发生反周叛乱。周公东征,平定武庚和商奄叛乱之后,周王便将两个最得力的人物:周公和姜太公分别封于商奄和薄姑旧地,建立鲁国和齐国,以镇抚东方殷人和夷人。鲁居泰山之阳,都曲阜,齐居泰山之阴,始都营丘(今山东昌乐一,说即临淄),后迁薄姑,再迁至临淄。齐、鲁始封时,地方各百里,至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兼并战争,两国疆域不断拓展扩大,基本控制了今山东地区。而且随着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融合,人文同化。文化的交流,齐、鲁两国内部联系逐步加强。“齐、鲁”一词也逐步联系起来,由国家概念向地域概念过渡。

1.2 “齐鲁文化”的形成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在今山东省境内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到战国末年,随着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齐、鲁两国文化也逐渐融合为一体。齐、鲁两国文化有许多共同特点,从而逐步形成一个有别于燕赵、秦、晋、吴越、荆楚等的独立的地域文化圈――齐鲁文化。齐鲁文化是一种混合型文化。它不仅融合了齐文化和鲁文化,而且兼收并蓄,广泛吸收了其他地域文化的长处,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完备的自我调节和更新功能、再生能力很强的文化。齐、鲁两国的建立是周文化征服东夷文化的政治尝试,但历史的发展往往超出统治者狭隘的政治意图,这两种当时最先进的文化一经结合,便形成了两种更高级、更先进的文化――齐文化和鲁文化。这一方面说明。齐、鲁两国文化经过逐步融合到战国时代已初步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文化实体,成为天下向慕的“礼义之邦”;另一方面作为地域概念也明确化,即指今山东地区。山东号称“齐鲁”、或简称“鲁”、或别称“齐”,就是这样形成的,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和较固定的地域范围。

1.3 齐鲁文化与武术拳种的关系 武术是一种文化形态,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又由于它基本属于纯粹的民间文化,所以它一直保留着原始古朴的风貌,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1982年武术挖掘整理对拳种的界定为:“源流有序、拳理清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中国武术的主要拳种都是从地域性文化派生出来的,不同的地域文化则以自身的个性风格与特殊内容,使武术拳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汇和汲取了诸多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营养,形成了独特的技术风格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武术拳种的产生与发展,既受到文化传承的影响,又与民风习俗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齐鲁文化熏陶和滋养着中国武术拳种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不同的武术拳种的技术风格特点和武术文化特色。从司马迁和班固的记述来看,齐之民风习俗主要是阔达多智、尚武勇、尊贤尚功、尚奢侈、好经术、矜功名等。齐之民风习俗自然而然地催生着武术拳种的萌芽。而鲁之民风习俗,主要表现为好儒备礼、尚俭啬、尊尊亲亲、重教好学等方面,也是拳种产生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文化氛围。门类繁多的拳种在齐鲁地域得到发展和流传,有螳螂拳、燕青拳、查拳、连五掌、八方掌、虎燕掌、回马掌、文圣拳、八卦掌、花拳、少林大花拳、少林大滑拳、关公落地梅花拳、少林俞门拳等。螳螂拳主要流传于山东胶东各地,八极拳在宁津一带流传,长拳在文登流传,红拳流行于鲁西南,子午梅花拳、内功八极经传入临沂,龙形太极拳由天津传入利津,小虎雁拳在广饶流传,二郎拳、燕青锤在惠民流传,岳家大枪、摔跤二十手在益都、沂水流传,太祖拳在苍山流传,潭腿、埋伏捶等在郯城流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齐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创造了源远流长的、自然奔放的、富于英勇实战的中华武术。

2 齐鲁文化的人文环境对拳种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2.1 历史文化方面 钱穆先生的中说:文化的发展,“必须有刺激,犹如人身必赖滋养,人身非滋养则不能生长,文化非刺激则不能持续发展”。不同民族文化吸纳的越多,则推动文化发展的力量越大。单一的民族、相同的文化,是不会有强大的发展动力的。一种文化必须有多种异质文化的不断掺入,才能在斗争中互相吸收,在比较中互相取长补短,从而不断创新发展,表现出勃勃生机。齐鲁地区的文化,之所以能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正统,是有其特别强大的发展动力――民族大融合与人文大同化。

齐鲁地区文化长期处于发达状态,且人口聚集,信息畅通,是各地区、各民族体育凝汇的中心,向各地区辐射的武术拳种,多在这里首先汇集、流传并发展起来。战国秦汉时期,是齐鲁文化的综合发展时期。由于齐国对鲁国的兼并,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政治上的局部统一。在这个背景下,齐、鲁两大文化传统的交融日益发展,逐渐走上了一体化的道路。文化的融合推动着拳种地不断产生和发展。例如螳螂拳,它是在少林长拳攻防技术的基础上,吸取了螳螂的许多特长编制的。在长期的传习过程中,又广泛地吸收其它拳术的一些优点加以改造,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而形成的一个独立拳派。螳螂拳是一类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的拳术。器械套路有螳螂棍、刀、双钩等。螳螂拳分北派螳螂与南派螳螂。北派螳螂拳就传于山东省胶东一带。螳螂拳形成了六合螳螂拳(又名“马猴螳螂拳”)、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拳”)、梅花螳螂拳(又名“太极螳螂拳”)、通臂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光板螳螂拳、八步螳螂拳等流派。

2.2 民族文化方面 炎、黄时代,著名的炎、黄阪泉之战,蚩尤与黄帝的涿鹿之战,蚩尤与赤帝的涿鹿之战都是在齐鲁这块古代宜于人类生息、发展的宝地,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之地发生的。鲁人崇尚道德和秩序,讲信用,重承诺,民风谦逊礼

让。与鲁国的文质彬彬相比,齐国崇武尚勇,由此养成了齐人粗犷、刚烈、勇武、坦直的性格。齐人的务实开放,鲁人的重视礼乐,使齐、鲁两国在文化上各具特色。但两国地域相邻,在文化方面也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如重教化、尚德义、重节操等。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和民俗习性潜移默化影响下,齐鲁地域产生和发展拳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和审美情趣。拳种的风格多是大开大合,劲力迅猛,充分发挥臂长腿长的优势,放长击远,讲究“一寸长,一寸强”;特别注意发挥腿击的优势,主张“手打三分,脚打七分”。从查拳、华拳、通背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拳种分析,普遍存在朴实简练、舒展大方、形健劲遒、动静分明、发力顺达、协调完整等特色,体现出粗旷豪放的性格及善战之风,与齐鲁文化和民俗习性相吻合。著名的武术高手有以腿法实战而称雄一世的“山东李半天”,以擒拿卸骨而著称的“鹰爪王",以醉拳地趟跌扑而称雄天下的“千跌张”,他们武技高超,重实战,有绝技,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山东武术杰出代表。

2.3 宗教文化方面 齐鲁地域内居于五岳之首的泰山,庙宇、名胜遍布全山,是佛、道两教圣地,被奉为神山,受到历代人们顶礼谟拜,帝王的不断封禅,以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早在夏、商时代,就有72个君王来泰山会诸侯、定大位,刻石记号。秦始皇统一中国封禅泰山后,汉代武帝、光武帝,唐代高宗、玄宗,宋代真宗,清代康熙、乾隆等也都相继仿效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少林拳受到佛家深刻影响的典型拳种,它硬打快攻,刚中有柔,朴实无华,注重技击。形意拳则属于道家拳派,讲究内功训练,柔中有刚,软里藏硬,具有较大的威力。练拳的目的在于养气健身、制敌自卫。由于齐鲁地域是佛、道两教的圣地,故少林拳和形意拳等深受宗教影响的不同风格的拳种在齐鲁地域中流行广泛。

齐鲁之地诞生了博大恢弘的孔孟儒学。儒家把“德”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主张以“德”化天下,把“德”作为统治国家的根本,孔子说的“德”包括“义和信”两个内容这些思想直接影响了武术的伦理思想。“义”首先指秩序,是人与人之间身份等级的差异,要求习武者的言行举止要符合各自在拳种门派中的地位及相互间的制约关系,其次是“义气”,通俗地讲就是能为朋友“两肋插刀”。“信”则是信用。在人与人交往时做到不失信,在武术界是至关重要的。“义、信”既是德化的基础、又是立身处世的原则。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传统武术拳种中形成了一套与武术密切相关的道德体系,即“武德”。中国武术界流传“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讲究“尚武崇德”。儒家思想促使武术拳种把“德行”作为学艺的前提放在练功的首要地位。

3 齐鲁文化的自然环境对拳种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首先要解决衣食问题,进而是住行问题。人类的初始阶段,除了自身的两手和简单的木棍石块工具之外,要取得必要的生活资料,必须选择较为优越的自然环境。如水源是第一需要。其次是可供采集猎取的动物、植物,茂密的森林也是不可缺少的。第三是可供栖息安身又能得利避害的地形、地势和较为温和的气候。齐鲁地区具备优越的自然条件。

3.1 季节 齐鲁地域是典型的季风气候使武术拳种运动表现出鲜明的季节性特点。不同季节的不同气候特点,使武术拳种运动随季节而变,形成了多种气候型武术拳种运动。练习形意拳就是一个受季节影响的典型拳种,练习时要与四时相配,要顺四季发展的规律,即春发、夏放、秋收、冬藏。所以春天练拳时,应注重内气、内劲的焕发,走势宜悠,发劲宜柔,使筋络渐渐舒伸开展。夏季练拳时适宜发放劲力,不至于伤筋扭骨或拉伤了韧带。秋季意味着植物已经成熟,并逐渐走向衰老或萎缩。中秋、深秋练拳,则应少发爆发力,练时应内收劲力。在严冬时练拳,更应随之而深藏劲力,不可急发爆发力,这个季节发放劲力最容易伤筋骨,损坏韧带。

3.2 气候 “齐鲁”地处北温带,位于我国黄河下游,林木繁盛、为绿色覆盖的地带。这一带土地肥沃,雨量充足,生物繁衍,为武术拳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隆冬季节气温寒冷,人在室外练武。难以抵抗凛冽的寒风,因此必须不停地、快速地甚至是激烈地跑跳,以激烈强劲的动作,增加人体的热量,使得齐鲁地域流传的拳种具有大开大合、起伏转折、形健劲遒、动静分明等普遍特点,可见气候条件对武术拳种的风格也有影响。

3.3 地形 地形条件对中国武术拳种的产生和发展影响也很大,先秦时期,鲁国和齐国分处于泰山南、北。齐鲁地区地形多样,东临大海,西部黄河入海口处,冲积平原,沃野千里,活动范围大。泰沂山区和东部丘陵地带,河流纵横、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的山地和丘陵地带,更适合人类的生存,既可以避免水患,利于人类长居久安。这样的地形条件下利于丰富的武术拳种发展,并且形成的拳种风格主要是腿的动作多而且幅度大,擅长力量和腾空跳跃,同时利于长兵器的发展。如梁山以水浒英雄命名的各种拳法和器械,像武松醉拳、燕青拳、李逵板斧、关胜大刀、林冲枪、鲁智深禅杖等广受流传。梁山同少林、武当、峨嵋被誉为中华武术的四大发祥地,充分说明了地形对武术拳种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4 结 语

齐鲁文化是以先秦时期齐鲁的历史、地区为中心的古代地方文化,它以其自身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化熏陶和滋养着中国武术拳种。对齐鲁地域文化内涵中人文条件的丰富诸多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更深层次地搜寻出武术各拳种的产生和发展的不同风格特色。兵家、儒家等齐鲁文化思想的影响,在武术拳种的风格特色方面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齐鲁地域风土民情和文化宗教传统的丰富性,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多样性,造就了中国武术拳种的丰富和多样。

投稿日期:2005―11―2l

齐鲁文化概论范文4

其实,山东古圣先贤绝不止此数;但每次驻足于此,面对诸先圣先贤,我会常常想起那个著名的哲学命题: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千百年间,人类对这一古老命题的追问与思考,从未间断;而答案也是常思常新。通过梳理作为“中华文化长子”的齐鲁文化,或许有助于当代人回答这一“天问”提供“钥匙”。这也是我们做“文化中国・文化山东”的初衷。

言及齐鲁文化,人们必先提到“一山一水一圣人”。山者,泰山;水者,黄河;圣人者,孔圣人也。从自然环境到人文历史,这句话粗线条勾勒出山东的大好河山与文化神韵,更凸显齐鲁文化的骨架。本期,我们也将以此主题作为“文化中国・文化山东”的开篇。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在《泰山安,则天下安》一文中,刘玉平教授指出:国泰民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祈盼,泰山安则四海皆安;而泰山的崇高地位,不仅仅因为其自然高度,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的文化高度,封禅是儒家思想礼制化的表现。

其实,在文化内核之上的政治层面,则可以说,泰山文化的高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历代帝王封禅泰山的政治活动。

礼者,国之重器也。泰山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喻像,所以封禅泰山,古即为帝王之大礼,多在四海一统、天下太平时进行。历代帝王的封禅之举,既能向世人显示其文治武功泽被四海,又可昭告天下以期国祚永延,因此被视为沟通天、地、人三界的国之大事。泰山安则天下安,寓意在兹。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说泰山挺起了齐鲁文化的脊梁,那么泰山之阴的黄河则激荡了齐鲁文化的血脉。

在《黄河与齐鲁文化》一文中,贾国静博士以黄河为主线,采取截取横断面的方式,展示了齐鲁文化器物、制度和思想的若干片段;而这若干片段,宛如一幅幅历史画卷;如果把它们一一串联,细心的人们就可以触摸到黄河之于齐鲁文化的特殊脉络。

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从齐鲁大地走出来的儒家思想,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并且深深影响了周边国家乃至世界。

在人类二十一世纪的历史上,儒学是否真正能为解决人类现代困境提供智慧的明灯?这一观点虽有待时间的检验,但传统儒学对解决当下中国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哲学意义,却值得深思。

人法道,道法天,天法自然。从“人定胜天”的自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平视,人类从无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往往能总结出与自然相处的道理,从而泽被当下与后世。山东黄河河务局局长周月鲁先生在《黄河文化――中华民族的象征与旗帜》一文中,展示了治黄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

作者总结历代治黄经验,得出“黄河的恩泽,需要通过我们的辛勤劳作,才能转化为物质财富;黄河的洪水,需要通过奋力抗击,才能够化险为夷”的结论,并提出“我们顺应自然,就会得到恩赐;我们悖逆自然,就会受到惩罚”,蕴含天人合一理念,其当下意义自不待言,耐人寻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暗合了地域政治学观点的话,同样适用于山东。古圣先贤曾是历代中国人的荣耀,而在五四之后的中国,他们却面临“我为何要遵循孔子的教诲”的窘境。曾振宇教授在《孔子与现代中国“文化认同”》一文中不禁感慨道,就目前中国普遍的文化心态而言,“文化认同”正行进在路上。

正如曾教授所言,没有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不可能真正产生现代公民,也自然不可能实现现代国家。“日新月异”固然说明世界的变化之快,但对处于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错综交合的当下中国而言,人们的灵魂能否跟得上躯体的脚步和日益变迁的时代,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近代以降,国人以齐鲁代之山东;然追根溯源,却齐是齐,鲁是鲁,泾渭分明。胡新生教授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先秦时期的齐鲁文化》一文中,对此作了简明而洗练的概括:

濒临大海的齐国,其国民性格多表现为外向型的尚功好利、勇于任事、开放豪阔;与之相反,靠近中原的鲁国则呈现内敛型特色:尊儒重礼、忠君爱民、守道崇德。两者相辅相成,构成齐鲁文化的主干,并影响至今。

齐鲁文化概论范文5

【关键词】继续教育 乌鲁木齐 专业技术

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为重点,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可以说新疆正迎来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这也是乌鲁木齐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面对巨大的历史机遇,想要把握时机促进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只有加强培训,积极开发,建立、培养和储备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人才队伍,才能保证政府的决策效率、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

一、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相关概念

1、专业技术人员的概念

从统计标准来讲,专业技术人员是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取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以及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现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概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第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是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以补充、更新、拓展和完善相关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培训教育。

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范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第二条规定: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继续教育,适用本条例。

二、乌鲁木齐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继续教育观念落后

一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认识继续教育的地位和紧迫性;没有从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高度,认识继续教育对企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发达国家己把继续教育放在战略地位,作为保持竞争优势的手段,都从综合国力的提高,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和智力竞争来考虑继续教育,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提出对策。美国提出把本国变成人人学习之国,把社区变成大课堂。我市在继续教育观念上急需提高。

2、继续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教育无论是公共科目还是专业科目均没有一套完整的科目指南,各地对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随意性比较大。目前,乌鲁木齐市的继续教育针对性较弱,知识更新力度不够,有个别培训单位连续几年使用培训相同培训讲义。

3、继续教育管理未到位

一方面,由于继续教育法规建设的滞后,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从人社部门到行业主管部门,还没有构成相互配套的继续教育法规体系,因而导致部门间职责不明、职能不分,各搞各的,有利可图时抢着搞培训,没有效益的培训就互相推脱,影响了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M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第十二条中明确指出:“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脱产学习的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72个学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缺乏综合的配套措施,上述规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使得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4、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继续教育属于大学后在职教育,不同于正规学历教育,往往对政府投入没有强制性要求。在目前部分地方财政偏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没有多余的财力给予财政支持。同时,继续教育的效果显现缓慢,往往无法立即产生效益,影响了政府、单位、包括个人对继续教育投入的积极性。乌鲁木齐市还没有对继续教育进行专项投入,通常情况下培训费用由单位承担或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或全部由个人承担,从而加重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经济负担,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三、对策与实践

齐鲁文化概论范文6

【关键词】乌鲁木齐地区;伊赫瓦尼;传播及现状

清末民初,中国回族伊斯兰教伊赫瓦尼派产生,关于伊赫瓦尼派的相关研究自民国发端至改革开放之后兴起,历经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后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研究成果包括伊赫瓦尼派的教义思想、历史沿革、传播发展等领域,目前为止,尚无一文明确阐介伊赫瓦尼派在乌鲁木齐地区的传播,故我们欲发前人未发之覆,此文亦有助于探讨伊斯兰教教派在新时期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一、伊斯兰教伊赫瓦尼派的历史概况

伊赫瓦尼,是阿拉伯语意为“兄弟”,自称“艾亥力逊乃”,即“正统派”的意思。[1]由马万福阿訇于19世纪20年代在河州(今临夏)创建,目前伊赫瓦尼派在全国多个省市地区有分布。

伊赫瓦尼派创始人马万福,东乡族,1852年出生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果园村,故称马果园,经名奴海,马万福在1886年到麦加朝觐学习,1892年回国后退出北庄门宦,将伊赫瓦尼派的思想加以系统化,形成伊赫瓦尼派。马万福先后提出三个主张:“回到《古兰经》去”、“凭经立教”、“尊经革俗”,[2]另外,马万福和十位阿訇提出了“果园十条”,实质上是将伊赫瓦尼派基本纲领的具体化。其基本纲领是坚守伊斯兰的正宗信仰,道乘功修必须以教乘功修为前提,不应广泛提倡。倡导在中国伊斯兰教育中实行中阿并授,加强翻译著述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学习;积极实行简朴易行的伊斯兰教义,大幅度减轻穆斯林大众的经济负担。伊赫瓦尼派的这些教义主张,特别是在遵行方面也与其他教派主张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正是由于伊赫瓦尼派教义存在着这样的一些特点,对伊赫瓦尼派在乌鲁木齐地区的初期传播发展利弊共存。

伊赫瓦尼派信士除西北地区分布比较广泛外,在山东、河北、河南、湖北、以及京、津、沪等地都有分布。伊赫瓦尼派能够在全国众多地区得到中下层信众接受,与伊赫瓦尼派简明易懂且容易被信者接受的教义思想也有很大的关系。

二、伊赫瓦尼派在乌鲁木齐地区的传播过程

伊赫瓦尼派在乌鲁木齐地区的传播始于民国初年,乌鲁木齐世居民族有维吾尔、哈萨克、回等十三个民族,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回族教派门宦错综复杂。伊赫瓦尼派在乌鲁木齐的传播过程崎岖坎坷,也可以看作是内地回族“移民”、“移教”的过程[3]。

伊赫瓦尼派在乌鲁木齐地区的信众主要以回族为主。清乾隆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回民移居乌鲁木齐的重要时期。移居人口包括军兵、眷属、移民、遣犯,多系西北陕甘籍人,以及大量难以计数的回民以投亲靠友之名迁居新疆。陕甘回族的迁入构成了伊赫瓦尼的教民基础,大量移民带来了内地回族的文化、宗教礼仪和信仰方式,伊赫瓦尼思想也随之传入了新疆。伊赫瓦尼派在乌鲁木齐的传播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伊赫瓦尼思想在新疆的早期传播。清朝末期伊赫瓦尼思想在新疆出现萌芽。光绪四年(1878),清政府收复新疆,从1878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没有出现大的动乱。这一时期,回族在新疆出现了比较活跃的学派和思想,据《青海历史纪要》记载早在“清德宗光绪七、八年间(1881-1882年)由新疆传入新教派,与马明心在循化地区之新教不同……勒令年轻回民留鬓角之发,耳旁之须,禁妇女缠足。”[4]部分内容就是后来伊赫瓦尼派的教义思想,可以说伊赫瓦尼早起思想萌芽出现在新疆,但是这些思想只是伊赫瓦尼思想的萌芽并未系统化,由于礼俗问题等方面的差异,在传播过程中势必受到当地的老教格底目和虎夫耶等教派的坚决反对,因此伊赫瓦尼思想在新疆的早期传播过程当中并未形成气候。

第二阶段,民国时期伊赫瓦尼派在乌鲁木齐的初步传播。光绪八年(1882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省,取消伯克制度,出台《新疆屯垦章程》,鼓励内地农民到新疆定居,之后政策得到延续。此间,内地回族多次爆发反清运动,清政府对内地参与过起义的各回族教派所采取的强硬政策使得各教派门宦的力量大大削弱,这几项政策实行后大量回族来疆对于伊赫瓦尼派的传播提供了教民基础和外部环境。

民国时期的乌鲁木齐地域观念盛行,“同乡寺”大量出现,1915年乌鲁木齐市建立的河州寺就是由甘肃河州县迁徙而来的伊赫瓦尼信士建立,河州寺的建立是伊赫瓦尼派真正意义传入乌鲁木齐的标志,从伊斯兰教界来看,清真寺不但是穆斯林礼拜真主的圣殿,也是穆斯林受教育的学府,伊赫瓦尼派在乌鲁木齐地区的传播与发展,与清真寺的建立密不可分。正是河州寺等一批清真寺的出现培养了大量伊教职人员,这对伊赫瓦尼传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马万福于民国3年(1914)来到新疆哈密传播伊赫瓦尼思想,同样由于教义和礼俗方面的分歧遭到各门宦的反对,马万福到哈密后不久,在哈密王沙木胡索特之子娶亲婚礼上的辩论中表现出超群的口才和渊博的学识赢得了众人钦佩,使得他成为哈密宗教界令人瞩目的人物,伊赫瓦尼思想逐渐得到部分信众认可。为了扩大伊赫瓦尼派在乌鲁木齐的影响,河州寺的马永成、虎哈只、郝进忠等人,联名请在哈密的马万福到河州寺开学讲经,但受到以河州寺乡老杜子杨为首的一派人反对,马万福未能亲自来乌鲁木齐传教。

马万福虽未在乌鲁木齐传教但他在回族伊斯兰教界已有较大影响力,随后多位阿訇在乌鲁木齐传播伊赫瓦尼思想,例如于学义阿訇等,在马万福等阿訇的努力下伊赫瓦尼派在乌鲁木齐扎根,由于教义上的分歧,该派一直受到当地原有门宦教派的抵制,没有有力的靠山发展缓慢。

第三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伊赫瓦尼派在乌鲁木齐的广泛传播。从到和平解放前这段期间里,新疆政治风云变幻,政府更替频繁,宗教政策得不到延续,对各教派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对于伊赫瓦尼派来说却迎来了发展的契机。

1944年9月,巩哈县(今新疆尼勒克县)牧民发起了反对国民政府统治的三区革命,为阻止民族军进一步东进,政府调驻青海的骑五军进入新疆[5],骑五军的到来使得教派的状况有了较大改变。骑五军士兵大部分为信伊赫瓦尼的回族士兵,增加了信众人口基础,骑五军军长马呈祥把伊赫瓦尼派作为自己的依靠力量,大力扶持乌鲁木齐的伊赫瓦尼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强该派在乌鲁木齐的势力。首先,积极招徕内地宗教人士到乌鲁木齐宣讲伊赫瓦尼派教义,以扩大该派在新疆的影响。先后请来马守忠、李哈只、马拜克又名金等一批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阿訇到乌鲁木齐宣讲伊赫瓦尼教义,由马呈祥充当河州寺的名誉社头,以壮其声势;其次,在马呈祥的支持下,乌鲁木齐办了一份《新新报》[6],该报主要宣传马呈祥的政治思想以及伊赫瓦尼派的观点,该报对于宣传伊赫瓦尼派的思想起到了较大的作用。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前夕,马呈祥以及李哈只都离开了乌鲁木齐,部分士兵留在了乌鲁木齐,伊赫瓦尼派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相反在乌鲁木齐有了发展的空间,并逐步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新疆解放以后,党和国家实行了自由政策,对各教派门宦采取了各行其是、各干各的、互不干涉、平等对待的政策原则,各教派门宦处于稳定状态。甘宁青大量信仰伊赫瓦尼的信士迁徙至乌鲁木齐地区,伊赫瓦尼派清真寺数量及信众大增,与内地伊赫瓦尼派之间交流增多,促进了乌鲁木齐地区伊赫瓦尼派的发展。

从清朝末期到新中国成立的一个多世纪里伊赫瓦尼派在乌鲁木齐地区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教派,乌鲁木齐地区的回族伊斯兰教形成新老教派并存的局面,伊赫瓦尼派在乌鲁木齐的传播也是顺应了乌鲁木齐当时的社会状况,成为新疆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乌鲁木齐的伊斯兰教影响深远。

三、乌鲁木齐地区伊赫瓦尼派的现状与特点

伊赫瓦尼派经过一个世纪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一个独立派别,吸收、融合了当地部分穆斯林民族的本土文化,在长期的传播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特征。据调查,乌鲁木齐地区伊赫瓦尼派清真寺共有11个,分布在乌鲁木齐辖区的5个区县。在乌鲁木齐县有3个清真寺,农十二师3个,天山区2个,米东区2个清真寺,沙依巴克区有一个。伊赫瓦尼派清真寺分布地区广泛,信众分布广泛,影响较大,各清真寺之间互不统属,各自行教,处于独立地位。

1、伊赫瓦尼派信士与各派和睦相处,派别观念弱化

伊赫瓦尼与老派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宗教仪式和婚、丧习俗等方面,新老派之间没有原则的分歧,伊赫瓦尼只不过是通过改革形式回归伊斯兰,排除一些异俗影响,缩小与“时代”的差距。现在许多信士认为,只要信仰的是唯一真主,遵从的是《古兰经》和“圣训”,礼仪方面的差异不应影响各派之间的团结,更不应成为各派相互攻击和贬斥的理由,而应各行其是,互不干涉。不同教派的回族之间,总是尽可能的求同存异,搁置差别,正像有些学者所说,“如果不同的族群有着同一,这种共同的信仰可能会成为促使族群互相认同的潜在动力。”[7]今日乌鲁木齐的伊赫瓦尼派穆斯林正是这样做的,与各派各门宦穆斯林和睦相处,派别观念淡化,更具有包容性。

2、伊赫瓦尼派的传入伴随着“移民”、“移教”的特点

伊赫瓦尼在乌鲁木齐的传播和发展与内地的大量回族移居新疆息息相关,从其传播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伊赫瓦尼派信士带来了不同地区的信仰特点、不同的礼仪及信仰方式。比如清末民初,地域观念盛行,“同乡寺”大量出现,河州移民来到乌鲁木齐,带来了伊赫瓦尼思想,出于对家乡的怀念以家乡命名为河州寺清真寺。与河州寺建寺的情况相同的清真寺在乌鲁木齐地区还有其他几个,清真寺的建立是伊赫瓦尼在乌鲁木齐地区传播的一个重要标志,“同乡寺”的出现体现了伊赫瓦尼派“移民”、“移教”的特点。

3、伊赫瓦尼派在乌鲁木齐地区的本色化特点

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刚传入一个地区时,都会与当地文化发生融合,我们称之为本色化。伊赫瓦尼派作为一种从内地传播来的文化,能够在乌鲁木齐地区传播和光大,与其成功的本土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传入初期,伊赫瓦尼派与乌鲁木齐多种少数民族文化和当地老派交往时大都经历穆斯林内部及社会不同程度的猜忌、抵制甚至于反对,承受较大的社会压力,并且起初也被视为“异端”。伊赫瓦尼派信士通过与各民族穆斯林相互交流,经过不断沟通、各种文化相互调适,伊赫瓦尼派的信众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穆斯林的生活方式及民俗,穆斯林内部及社会反应逐渐趋缓,转为逐步允许存在。正是本土化使得伊赫瓦尼派逐步与社会相互适应,相互和谐,得以站稳脚跟。

经历近一个世纪的传播与发展,伊赫瓦尼派在乌鲁木齐地区得到了巩固,与不同文化交流中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伊赫瓦尼派在乌鲁木齐地区成功传播是适应乌鲁木齐历史发展,与乌鲁木齐当地文化相结合的结果。我们进行伊赫瓦尼派在乌鲁木齐地区传播的研究,对于探讨伊赫瓦尼的发展轨迹,正确对待不同文化,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2]马通.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史略 [M].宁夏人民出社,1983.133.

[3]马岳勇.新疆回族伊斯兰教的宗教人类学考察[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4]青海省志编纂委员会.青海历史纪要 [M].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86.

[5]陈慧生.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 [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