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的商业价值范例6篇

新技术的商业价值

新技术的商业价值范文1

关键词:新技术商业化 实物期权 期权定价 投资决策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新技术商业化项目,企业通常需要做出的决策有:是否应用新技术改进原有产品、新产品是否应进行商业化以及何时进行商业化,在商业化过程中是否有中断的可能性等。这些决策的基础来自于新技术的研发,新技术研发成功使得企业拥有未来新技术商业化的权利。本文所指的新技术商业化采用狭义上的定义,认为新技术商业化是指产品和技术形成中所包含的技术转让并创造利润的过程,这个技术转让的过程处于广义商业化过程的核心阶段。从这一定义上来讲,新技术商业化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技术附加到产品的过程(产品开发),第二阶段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我们可以把这两个阶段视为两个不同的项目,它们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是不同的。第一个阶段所面对的主要是技术上的不确定性,第二个阶段所面对的主要是市场的不确定性。

如采用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DCF)对新技术商业化项目进行评价,则隐含如下假设:第一,项目投资不能推迟,所有投资在期初或某一时刻必然发生:第二,只要投资已实际发生,项目在投资期内就将持续运行,不存在中途发生变化或退出的可能。这两个假设的缺陷是未考虑到管理决策的灵活性及其所具有的价值。由于企业在经营和战略管理过程中会面对各种产出价格、市场需求、输入成本、利率、汇率、技术、竞争、国家政策、法律等诸多不确定性,以及许多项目投资具有不可逆或可逆的不同特征。这些不确定性和可逆与不可逆的特征会影响企业的运营决策和战略决策,从而影响项目价值。对灵活性价值的准确评估,实物期权方法(Myers,Ross)有独特的优点。实物期权,就是对实物投资的选择权,其标的资产不再是股票、债券、期货和货币等金融资产,而是某个投资项目。它们可以理解为该项目所对应的设备、土地和厂房等实物资产。实物期权方法认识到了管理者对项目的实施有延迟、冻结或者当项目已经启动后可以放弃的选择能力。

一个新技术商业化是企业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项目各阶段的实施,可以伺机在情况好的时候再实施投资,并不一定要立即投资该项目,即使这个项目的净现值(NPV)为正。这种选择权就类似于一个股票买入期权。把金融期权定价的思想和模型应用到新技术商业化项目投资决策中,可以方便地把一个项目构筑为管理者随时间变化的决策序列,有助于在项目评估中澄清不确定性的作用。本文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分析新技术商业化决策过程中蕴含的期权特性和类型,根据各种期权类型的定价方法,提出新技术商业化的决策框架和方法。

二、新技术商业化过程的期权特性及决策框架

(一)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

在新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由于不同阶段的管理柔性存在,新技术商业化项目价值为:V=项目NPV+柔性价值;V表示新技术商业化项目价值。

实物期权模型是为了计算项目的柔性价值,与标准B-S期权定价模型相比,实物期权模型中各参数的实际含义是不同的。它们的差异性如下表所示:

实际上,实物期权价值的确定要比金融期权复杂得多,因为大部分投资项目的特殊性使得寻找标准化实物期权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实物期权定价的理论模型同样可以建立在无套利均衡或数学上与之等价的动态规划基础上。因此,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构造适合的期权形式,由此确定期权价值。

Trigeogris(1996)把实物期权分为8类,延迟投资期权(option to defer investment)、扩张期权(option to ex―pand)、收缩期权(option t0 contract)与中止期权(option to stop)、停启期权(option to shout down and restart opera-tions)、放弃期权(option to abandonment)、转换期权(op-tion to switch to use)、企业增长期权(corporate growth op-tions)和分阶段投资期权(option to staged investment)。

(二)新技术商业化项目中蕴含的期权

chwartz和Gorostiza(2000)在研究IT项目投资决策时,把项目分成获得性项目和开发性项目。获得性项目包括R&D项目或技术采纳,开发性项目包括新技术附加到产品的过程和新产品的市场化过程,所以狭义上的新技术商业化实际就是指后一阶段。

根据新技术商业化所包含的两个阶段来看,在产品开发阶段,技术的不确定性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解决。当技术难关解决之后,继续投资进人市场化阶段。所以每一步骤都包含一个退出期权(exit options)。产品开发阶段包含了增长期权,因为它为今后进行有价值的投资创造了机会。产品一旦开发成功,这意味着建立了一个投资平台(investmeut platform)一进一步投资进行成果转化走向市场的平台,投资者具备了把该成果市场化的权利。如果与该技术产品相关的诸如替代品的竞争和竞争者的反应等这些对利润的影响因素不是很确定的情况下,可以推迟市场化投资,直到这些不确定性因素解决为止。管理者如果观察到该技术产品市场前景很好,可以决定进入市场化阶段(时机选择期权)。如果技术产品的市场前景不很乐观。公司决策者可以放弃该项目,但是可以把技术专利出卖以减少损失(退出期权)。

(三)新技术商业化项目的决策框架

实物期权的计算方法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按照DCF法计算出项目的净现值PV,即为项目的标的资产的价值:

第二步:估计各参数并选用合适的估值模型;

第三步:计算实物期权的价值;

第四步:分析实物期权的模型,对模型进行调整,并检验该模型的适用性。

通过上述分析,大多数新技术商业化项目的两个阶段包含有三类期权,必须做出是否进行产品开发,是否进行新产品的商业化,何时进行或暂停甚至放弃新产品商业化的决策。根据各类期权的特性,考虑如下决策框架:

第一步:分析含有增长期权的新技术商业化项目的价值。决定是否进行产品开发。

第二步:如果进行了产品开发,则在下一阶段应分析时机选择期权和放弃期权价值,决定是放弃产品商业化还是等待以期待市场的好转。

三、新技术商业化项目的价值估计

(一)增长期权的价值估计

对于增长期权来说,类似于金融期权中的美式看涨期权。美式看涨期权可用标准的B-S模型来计算,根据John C,Hull的案例研究,美式看涨期权的价值用B-S公式来计算是有偏差的,但作为投资决策来讲,

该偏差不会对最后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增长期权价

各变量的参数估计为:

P是标的资产的现价,它可用项目未来税后现金流量采用风险折现率折现后的现价来估计。

EX是项目的执行价格,它可用当前或者未来的投资额采用无风险折现率折现后的现价来估计。

波动率的估计是期权价值估计的难点,通常的做法往往根据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历史方差或标准差来估计。但在技术价值评估中,由于实物期权本身并不能预测技术未来的现金流,现金流的方差参数也不能直接观察到。尤其是对新技术的评估,很难有历史数据可供使用,必须以其他方式来估计。高建(2005)等学者总结出用预期现金流对数法、现值对数法、GARCH方法、管理层预测法和市场法等方法对技术购买项目的波动率进行估计,但每种方法都有其应用的局限性。

(二)时机选择期权的价值估计

时机选择期权用于项目现在投资或将来投资的决策,由于研发项目中投资的时间往往是固定的,所以时间选择期权一般蕴含在技术商业化的阶段。如果商业化项目在时间上可以延迟(事实上也是这样)。那么它就是未到期的看涨期权。项目具有正的净现值,并不意味着立即执行总是最佳的,也许等等更好(但不是一直等待是最佳的)。

第三步是确定上行概率和下行概率,根据风险中性原理

R=(u-1)p+(d-1)(1-p),求得:p=(R-d+1)/u-d

上行现金流量=u×p,下行现金流量=d×(1-p)

最后根据逆推的方法求出期初项目价值。

如果含有时机选择期权的项目价值大于立即执行时的投资收益,则应该等待;否则应立即进行投资。

(三)放弃期权的价值估计

近来年,学者们越来越关注放弃期权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作用,特别是涉及到复合期权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杨春鹏(2005)研究了放弃期权与增长期权的相互关系。通过研究放弃期权的最优执行价格和放弃期权的实施概率,推导出了实物期权组合中放弃期权对增长期权影响作用的解析计算公式,该模型提供了理论上的放弃期权的解析模型,但是在实际决策中,决策者要估算模型中的变量是比较困难的,相反用二叉树模型来估计放弃期权的价值,显得更加简洁和方便。

一个项目,只要继续经营价值大于资产的清算价值,它就会继续下去,反之则应当中止。放弃期权原理上是一项看跌期权,其标的资产是项目的继续经营价值,而执行价格是项目的清算价值。

二叉树模型计算过程同上述方法是类同的,不同的是,当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未调整的项目价值后,在每一节点应比较清算价值与继续经营价值的大小,如果清算价值大于继续经营价值,则节点处应该用清算价值代替。最后再通过逆推法求得调整后的项目价值。

如果经调整后的项目价值大于0,则进行时机选择期权的分析,决定是马上进行产品商业化还是等待:否则,应放弃。

四、结论

本文研究了用实物期权方法研究新技术商业化项目的决策问题,提出了基于实物期权的新技术商业化决策机制、方法;考虑了当项目具有复合期权情况下的决策方法。企业在新技术商业化项目中必须注重从研发到最后市场化中各阶段的决策问题。

本文把研究阶段的投资视为是固定的,并且决策时间是已知的。现实中,企业的技术创新越来越体现出时间上和投资水平的不确定性,后续的研究可考虑当研发阶段的时间和投资是随机情况下的最优决策问题。

进一步探讨新技术商业化过程中滞后因素的研究。当市场中存在着不完全信息竞争下,企业的新技术商业化会根据竞争企业的情况而采取相应策略,因此也可通过期权博弈的方法研究企业的新技术商业化的决策问题。参考文献:

[1]JohnC.Hulk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2]Avinash K.Dixit,Robert s.Pindyck.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M].朱勇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HakJKim,Martin B.H.Weiss,Benoit.MoreLP.ealoptions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Assessing teclmologymigration options in wireless industry[J].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2008,5(4).

[4]Trigeorgis L.Real options Managerial Flexibility and Stragegy in Resource Allocation[M].Massachusetts,MITPress, 1996.

[5]高建,周游,郑敬辉技术价格评估中实物期权的应用[j].商业时代,2005(8).

[6]刑小强,仝允桓.实物期权法评估技术价值及管理涵义[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4).

新技术的商业价值范文2

论文摘要:研究与开发表现为创造新价值的复杂劳动;在新商品价值中占有很大比重;将科学转化为技术并应用生产,可提高劳动成产率。从微观看,研发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比。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得创造的商品价值凝结在数量更多的商品中单位商品。中新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同时转移了更多的旧价值从宏观看,只有商品的总产量更快增长,总价值量才会增加。劳动生产率提高,史商品总量和价值总量均增加。分析研发商品迅速贬值、价格垄断。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化复杂等特征叠可以提出实现其价值的途径。

本文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与开发劳动的价值创造以及影响价值创造的因素。分析研究与开发商品的价值构成及价值的决定,论述研发商品价值的价值特殊性及其价值的实现。

一、研究与开发劳动的界定及内涵

(一)研发劳动的界定

研究与开发是R&D (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的中文译词,在科技统计中又称为“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

研究与开发是指为了增加知识存量(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存量的创造性应用所进行的系统性的、创造性的工作。它具备四种基本要素:创造性、新颖性、科学方法的应用、新知识的产生。

研究与开发活动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种类型:基础研究是一种获取新知识的试验或理论工作,主要目的是获取现象和事实下内涵的基本原理和自然规律,不以任何特定的应用为目的。

应用研究也是一种为了获取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但是它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

试验发展是一种具有实质性改进的系统性工作。它主要利用研究或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知识,用于生产新材料、新产品和新装置,建立新的工艺过程和系统,提供新的服务,或者对已生产或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改进。

从上述概念可知,研究与开发活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研发劳动者可以主动适应人类需要改造自然,创造人类财富,是推进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二)研究与开发劳动的价值创造

研究与开发包括人们对新知识的生产以及系统地、创造性地应用这些知识的劳动,属于马克思提到的“科学劳动”的范畴。马克思对“科学劳动”这个词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概念表述。他认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消耗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具有巨大生产效率的动因的力量,这种动因的高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而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直接劳动在量的方面降到微不足道的比例……同一般科学劳动相比,同自然科学在工艺上的应用相比……却变成一种从属的要素。”可见,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商品价值中来自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的直接劳动的部分逐渐减少,成为从属要素;商品价值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运用,即源于科学劳动。

综上,研究与开发劳动既包括对科学的发现、发明、创造,也包括将科学转化为技术、将技术应用于生产,是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

二、研究与开发劳动价值创造的影响因素

马克思认为劳动的复杂程度是价值创造的主要影响因素。复杂的劳动是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从影响价值创造的因素来看,价值由C, V和m构成,影响研究与开发劳动价值创造的因素必然体现在v和m之中。

第一,研究与开发劳动表现为复杂劳动,是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脑力劳动,比简单劳动、社会的平均劳动更复杂和高级的复杂劳动。这种劳动的劳动力(科学劳动者)比普通劳动力需要更高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因此具有更高的价值。科学劳动力的价值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劳动者养活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三是科学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知识生产劳动力为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进行知识的创新、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比普通劳动力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相关专业能力的训练,需要投人大量的教育和训练费用。一个普通的知识生产劳动者从接受学校教育开始至其大学毕业,一般需要16年;加之为使其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者能将科学技术运用于工作而进行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的教育,至少需要22年。多年的教育和胡}练费用,除了学费等个人费用的支出,还有必要的机器、设备、工具等物质条件的消耗,以及从事知识生产的科研活动的费用。科学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是形成知识生产劳动力价值的重要部分,使知识生产劳动力价值区别于一般劳动力价值,知识生产劳动力价值大大高于普通劳动力价值。

第二,研究与开发劳动可以创造新价值,而且在新价值中占有很大比重。研究与开发劳动除了转移一般生产资料的价值,还可以转移积累的科学知识的价值和先进技术设备的价值。在新创造的商品价值中,由直接劳动创造的价值相对地减少。商品中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部分增加,意味着研究与开发这种生产劳动创造的价值增加。

研发劳动是复杂劳动,是一种经过培训的劳动或熟练劳动,具有较高的价值。研发劳动力在同样的时间内能物化为更多的价值,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此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量。但是,另一方面,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研发劳动创造出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商品,多创造的价值量凝结在更多数量的商品中,所以单位商品中新创造的价值量比以前降低。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意味着在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中转移了更多的固定不变资本的价值和科学知识的价值,使得转移的价值相对增加。因此,在单位商品价值量中,新创造的价值量减少,转移来的价值量增加。

研究与开发劳动将科学转化为技术,将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推动巨大的自然力和一切自然资源,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知识生产劳动比简单劳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体现在更多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中。构成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与开发商品的价值构成及决定

研究与开发等知识生产劳动作为参与物质产品的生产所必要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生产社会化程度极大提高,研究与开发逐渐发展为独立于物质产品生产的新的产业,以脑力劳动为内容,以知识为载体的产品也具有价值。这种商品的价值包括C从事研发劳动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建筑、实验室设备等硬件的价值),还包括VC研发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和m(超过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此外,还应包括社会世代积累下来的,以非劳动产品的形式存在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被人们无偿地加以利用并参加生产过程,如同自然力一样。科学知识虽然是是人类劳动的结晶,但潜在于人脑或文字中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人类劳动才能表现出来。

研发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从微观来看,设V。为研发商品的单位价值量,V为单位时间价值量,‘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假定单位时间价值量不变,则:

可见,研发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商品中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劳动生产率提高同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即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劳动力这种商品也是如此。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降低劳动力的价值V,使生产的相对剩余价值提高。

研发劳动具有较高的价值,在同样的时间内能物化为更多的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由此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另一方面,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研发劳动创造出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商品,多创造的价值量凝结在更多数量的商品中,所以单位商品中新创造的价值量比以前降低。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意味着在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中转移了更多的固定不变资本的价值和科学知识的价值,使得转移的价值相对增加。因此,在单位商品价值量中,新创造的价值量减少,转移来的价值量增加。

从某种研发商品的生产部门来看,设VQ为某种研发商品的价值总量,则:

为研发资本的有机构成,为剩余价值率。假定使用活劳动的量不变,随着科技的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得一定量的活劳动推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增加,所以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剩余价值率提高;另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研发商品中单位劳动力价值量下降,所以只有在研发商品的总产量有更快的增长时,研发商品的总价值量才会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生产的商品总量增加,价值总量也越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总量都大幅度增加。

四、研发商品价值的价值特殊性及其实现

(一)迅速贬值的特性

研发商品不同于普通商品,具有迅速贬值的特性。由前所述,研发的新产品因为技术上的新颖性和先进性,使得市场对其需求大于供给,使得该商品的价格上涨到价值以上,以高价出售。更多的生产商因有利可图而增加该商品的供给。随着技术的普及,原来的技术丧失新颖性,逐渐过时。市场对于成熟技术生产的产品的需求趋于饱和。市场对技术更新、质量更好商品的需求促使企业研发技术更新颖的产品,一旦创新产品出现于市场,原有产品由此过时和贬值,不再有使用价值和市场需求,从而产品中物化的价值也由此自然消失。

研发商品迅速贬值的特性,要求加大研发力度和研发产品的不断创新。对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投资具有风险性。因此,具有技术新颖性的研发商品往往定价很高。另一方面,研发活动的新颖性、创造性而导致的高收益性,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争相在研发活动中领先,开发出技术领先的新产品,不断创造市场的“结构性稀缺”,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垄断价格获得超额利润。

(二)一定条件下的价格垄断性

价值规律制约着研发商品的市场价格的运动,研发商品的市场价格以其价值为中心而波动。研发商品的价值虽然是一种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但实际上仍然是以个别价值为基础,将某种研发商品的个别价值规定为社会价值或市场价值。研发商品的劳动是创新性的劳动,在此之前没有其他人成功地生产出产品,因此某种研发的新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确定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凝结在研发商品中的个别劳动就成为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商品的市场价值由首创研发的少数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来决定。出现价格高于其价值的情况,使得研发商品的价格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价值规律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前提下实现的,即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个厂商提供的商品是同质的;各种资源在厂商和行业之间完全自由地流动;买者和卖者对价格等信息的掌握是对称的。而研发商品的市场结构并非完全竞争,常表现出垄断竞争或者垄断的特点。假定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供求是影响知识商品价值决定的主要因素。某些应用专有技术开发的新商品,因技术的独占而导致提供的商品在短期内无替代品,供给量过小,出现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以致超过其价值,这时,研发商品的企业按这种垄断价格出售商品,获得超额利润。专利权可视为保护研发商品的价格垄断,以及开发新产品的厂商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手段。随着专利权期满,专有技术为社会公知以及公用,更多的厂商(技术追随者)投人这种商品的生产,增加商品供给量。技术追随者通过对先进技术的研究和模仿,逐渐生产出廉价的替代品,冲破了研发首创者的价格垄断。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的作用使得研发商品的市场价格向其价值回归。

(三)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化的复杂性

新技术的商业价值范文3

[摘 要] 商业模式的构建和路径选择直接影响着文化产业企业的竞争力。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可从价值链角度,即运用价值链分析法,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延长、分拆、职能外包等来进行创新。也可从资源角度,对不同资源如产品、渠道资源乃至整合不同行业企业来进行创新。或从技术角度进行原始型创新、改造型创新或结合型创新。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商业模式创新

一、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

文化产业肇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本雅明在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中最先表达了关于文化工业的思想,阿多诺和霍克海默1947年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首次正式使用“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对于文化产业的内涵极富争议性。2004年,国家统计局最新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统字[2004]24号)将“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创意产业首次界定源于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提出创意产业主要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二、文化产业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1.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界定。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内外部环境多种因素,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如资源配置、研发、制造、营销、市场、融资、人力等。每一个环节和因素的创新,都有可能演变成为一种新的成功的商业模式。

Tucker(2001) 从客户价值角度出发定义商业模式创新,认为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就是从客户角度出发,发挥想像力来看怎样让事情变得更好的过程。Mitchell也指出,商业模式创新的目标是以最合适的方式提供给客户产品或服务,并剔除客户不要的东西。Siggelkow(2002)用增大、巩固、删减来描述调整过程,当调整超过一定限度,便成为商业模式创新。

Mitchell和Coles则从商业模式构成的基本要素5W2H(即从“Who、What、When、Where、Why、How、How Much”等方面来理解经营的本质)。在这七个要素中仅某一方面的变化使企业朝好的方向发展被称为商业模式改进,商业模式的变革则至少要求四项以上的要素发生改变,而那些指向全新的或行业内未曾应用过的商业模式的变革便是商业模式创新。从商业模式变化波及的范围和程度区分商业模式改进、模式变革和模式创新。

2.文化产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探讨。目前文化产业所涉及的行业很多都陷入同质化竞争的陷阱,如报业、电视业、电影业。商业模式的趋同也是一个重要表现。那么,企业该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呢?从中国企业为数不多的实践中,我们挖掘出三条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基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资源整合的商业模式创新与基于先进技术的商业模式创新。

(1)基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创新。按照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法”,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其中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营销和销售、服务五部分,辅助活动包括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四部分。上述九种企业价值活动中又包含了多种细分的价值活动和价值元素。企业既可以通过延长自身基础价值链形成企业商业模式,又可以通过对自身基础价值链分拆、职能外包来缩短价值链,进而形成企业商业模式,也可以通过对自身基础价值链延展和分拆同时进行而形成企业商业模式,还可以通过对企业价值链上的一项或多项基础价值活动进行创新来形成企业商业模式。此外,企业可以通过前三种方式中的一种与对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相结合来实现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

从本质上讲,企业商业模式是通过对企业全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选择,并对某些核心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然后再重新排列、优化整合而成的。但企业商业模式形式众多、难以把握,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分类。按照企业商业模式的形成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五类(见表1):

(2)基于资源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资源的商业模式需要有对资源的整合能力。任何外部资源转化竞争优势,都要经历选择、吸收、内化和外化等一系列过程,整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它既决定着资源的匹配效率,又决定着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中内部整合通过提供必要的产品、服务和技术支持来提升竞争优势,外部整合通过满足客户一致性要求来促进竞争优势的发挥。就像文化产业企业与非文化产业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可拓展增强赢利能力。如经营电子和电器产品起家的索尼公司,在音像业、游戏业、电影业等文化领域进行不同行业间的整合。这些跨行业的整合很多都是通过企业间战略联盟或者国际战略联盟的形式实现的。联盟战略有创造价值的多种来源。这些来源包括规模经济、有效的风险管理、成本有效地进入市场和从合伙人处学习,以及帮助公司减少交易费用、应变不确定的环境、减少组织对不受其控制资源的依赖性,成功地在多变的市场中重新定位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资源整合的商业模式创新的分类、特点及代表案例归纳成下表(见表2):

总之,资源整合的商业模式创新,往往意味着企业改变了既有的竞争规则,如跨行业整合资源必然会突破行业既有的限制与竞争规则,改变行业/企业价值链的构成。强势竞争者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拥有的资源,这种资源之所以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是以既有的竞争规则为前提的,这种竞争规则是大企业所倡导并竭力维护的,如果后发企业试图按照大企业所推崇的方式去竞争,当然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通过资源的整合来创新商业模式,等于企业制定了新的竞争规则,也等于区隔了传统的竞争对手,这为企业的成长创造了宝贵的空间与时间。

(3)基于先进技术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

信息技术的高速进步为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重视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注重把高新技术运用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作、生产、传播、服务等各个环节,是企业增强赢利能力的重要途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可以产生新的赢利增长点,全面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赢利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还可以产生新的文化产业业态,创造新的文化产业,创新的文化需求,极大推进文化产业向前发展。

我们可以将利用技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分类及特点作出归纳(见表3)。

商业模式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与技术创新联系在一起。Chesbrough和 Rosenbloom认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挖掘出企业的潜在价值,技术创新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商业模式创新。并非所有的技术创新都能应用现有的商业模式来实现其商业价值,许多情况下,特定的技术创新需要特定的商业模式与之配合的创新才能实现技术创新应有的价值。这里可以将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设计公共基础技术,如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能源技术等;另一类涉及与企业产品技术直接相关的专业技术。基础技术的发展使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也可运用其到客户关系、伙伴关系,以及组织结构进行创新。

三、结语

无论企业采用什么样的路径,商业模式的创新必须围绕着顾客价值主张来进行,创新型商业模式一方面要能够较好地识别并满足客户需求,做到客户满意,不断挖掘并提升客户的价值。另一方面还能通过模式的运行能够提高自身和合作伙伴的价值,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包含具有超越竞争者的体现在竞争全过程的竞争优势,即商业模式应能够有效地平衡企业、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关注客户,又要企业盈利,还要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这样就能获得相对于竞争者而言较为独特的价值取向以及不易被其他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复制和超越的创新特性,从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新技术的商业价值范文4

价值链指的是企业处理其相关业务活动的战略组合,传统的价值链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作业、成品物流、销售和售后服务五个环节。然而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数字时代的到来,许多业务处理方式转变成电子技术,信息成为主要中介和媒体,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也决定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服务活动。

电子商务模式中价值的创造由供应商、制造商和消费者的价值链活动决定,又取决于交易过程中的信息量。电子商务中的虚拟价值链包括收集、整理、选择、综合和分配信息,并贯穿于原材料采购和运输、生产过程、产品物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五个环节。例如,消费者通过网络能较方便地订购产品,将购买信息及时发给制造商和供应商,而企业能够通过获取和分析消费者的信息,发现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和偏好,从而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因此,虚拟价值链中为制造商、供应商和消费者提供信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实体价值链中订购、装配和供货的过程。

电子商务模式中虚拟价值链的构建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虚拟价值链能与传统价值链产生协同效应,使企业更迅速地获得消费者信息,及时调整战略;虚拟价值链的产品设计和开发主要依靠对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利用,无须投入大量资本,这也降低了企业的进入成本;企业可以利用虚拟价值链提供的信息咨询服务争取更多顾客,扩大顾客群;虚拟价值链能够支持和补充实体价值链,巩固和加强实体价值链上伙伴间的合作。

2电子商务模式中虚拟价值链的构建

2.1电子商务模式中虚拟价值链模型的构建

电子商务模式中的虚拟价值链构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基本信息增值活动,包括网上原料采购、虚拟生产、库存管理、网络营销和在线服务等;二是作用于基本信息增值活动各环节的附加价值活动,包括信息技术平台建设、第三方物流、技术开发等。

(1)基本信息增值活动。第一,网上原料采购。指企业通过网络对供应商的原材料进行信息管理的过程,包括进货管理、库存数量控制等活动,企业将货物信息通过网络投放入市场,加强信息管理以达到采购成本最小化。第二,虚拟生产。它以仿真技术为平台,对产品设计和生产统一建模,产品从设计、加工生产到装配、检验等过程均在计算机上模拟进行,使产品在设计阶段就能模拟出性能和制造过程,从而优化生产管理,实现产品质量的最优化。第三,网上库存管理。网上库存管理通过接受和处理顾客的订单,进行库存协调、控制生产进度、发货管理,通过信息管理以保证发货的及时和高效。第四,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是指企业依靠数据库技术和网络平台,以新理念和新方式进行营销活动,常用方法包括网络广告、网络图片营销、邮件营销、论坛营销等。网络营销有利于降低销售成本、提高销售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加强企业对市场的响应能力。第五,在线服务和电子客户关系管理。在线服务通过网络对客户进行服务、解疑和提供方案,其花费更少的人力、物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另外,电子客户关系管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在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指借助先进的网络数据库技术和通信技术,收集客户需求,对客户需求变化和客户意见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客户服务最优化。

(2)附加价值活动。第一,信息技术平台。信息技术平台主要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保证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的通畅,主要包括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规划等内容。第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虚拟价值链模型中的人力资源系统是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设的,以科学的任职管理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为主,由企业领导、人力资源经理、各职能部门经理和员工共同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并与企业内其他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连接。第三,技术开发。它是企业价值链增值的保证,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以及企业生产工艺、处理信息的方式、业务流程等内容。企业依靠技术研发平台,将实体价值链上的价值活动转移到虚拟价值链上进行。

2.2电子商务模式中虚拟价值链构建步骤

电子商务模式中企业有效的虚拟价值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的利用情况,完善传统价值链。作为虚拟价值链的基础,传统价值链只有在完善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构建虚拟价值链,因而在该阶段,企业应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大规模运用信息技术来协调传统价值链中的各步活动。第二步:牢固传统价值链平台,构造虚拟价值链。企业应对传统价值链中原材料物流、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几个环节中的信息进行收集、组织、挑选、整合和分配,把加工后的信息增值活动纳入虚拟价值链的组成中,使构造出的虚拟价值链与传统价值链存在一一对应的平行关系,同时又是传统价值链在市场空间的提高。第三步:应用虚拟价值链,创造新价值。企业在虚拟价值链构造成熟的基础上,应利用虚拟价值链更好地为伙伴提供信息服务,创造新价值,从而建立新型伙伴关系。电子商务模式中虚拟价值链的构建,使企业弱化了传统竞争中对物质资源的需求,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加工,使竞争进一步升级。

2.3电子商务模式中实体价值链向虚拟价值链的迁移

新技术的商业价值范文5

著名的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Group曾发表一份调研报告称:由于对新技术的拙劣规划和不切实际的预期,所有电子商务的75%将失败。作为一种全新的、被众多商家看好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为何会有如此之高的失败率呢?电子商务增值于何处?本文拟从电子商务的本质出发,探讨其价值链及增值规则。

1电子商务的本质分析

在传统的认识里,电子商务就是“电子贸易”,也就是以电子化手段实现的贸易。基于这种观点,一些公司认为,比较于传统商务活动,电子商务就代表着电脑及新技术。于是不惜重金购买高配置的软硬件,以期这些软硬件能为公司带来巨额利润,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是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的本质,只追求表面的商务“电子化”而忽略了商务活动的创新与发展造成的后果。计算机和网络是电子商务的交易平台,各种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法律规则等是电子商务实现的基础。可以说“电子”是电子商务的基础,但“商务活动的电子化”只是电子商务的表征,电子商务绝对不是简单的技术层面的问题。从根本上说,电子商务是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中,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新型企业为主要动力,而产生出的一场对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的变革。电子商务的优势并不只体现在高技术的软硬件和信息技术上,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更体现在它能够使商业智能得以充分挖掘上,即对抽象知识和经验的蕴含和积累之上。理想的商业是指参加交易的各方都能够获得增值服务,并能够得到真正有价值的服务内容的商业活动。它需要通过电子化的手段增加知识智能。知识智能的无限扩充与丰富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发展思想。所以,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增值”,即帮助商品所蕴含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实现提升。电子商务的本质揭示了电子商务存在的意义。

2基于本质的增值价值链分析

2.1传统商务活动中的企业价值链

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为了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同环节所创造的价值和所占用的成本,把企业经营活动分成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并将其设计成价值链分析框架(见图1)。波特的“企业价值链”形象地概括了传统企业的价值创造结构。在该价值链中,每一个创造价值的环节同时占用成本。因此传统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在于压缩环节成本,提高整体价值。图1迈克尔•波特的企业价值链在传统的商务活动中,由于受时间、信息和地域(空间)局限,产生了中间商环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流通环节。商务设施和运输、通信及人员成本,大量的资源与劳动沉淀在产品的流通环节。买方与卖方之间的流通环节是造成传统商业成本上升、价值下降的主要因素,并且是传统商业无法逾越的商务环节。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本质不同就在于电子商务跨越了传统商务无法逾越的流通环节,实现买方与卖方的直接互动交流,这就是电子商务的增值所在。

2.2电子商务的增值价值链

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使用,使传统企业的商务交易关系和经营价值链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网络成为交易平台,买方与卖方可直接从网上获取对方信息,并可进行零库存生产与销售,大量削减了中间商与仓储、运输等环节。在新的企业价值链中,传统企业基本活动的80%(包括采购、进货后勤、经营销网络企业的新价值链售、发货后勤以及服务的一部分)都将通过网络和第三方物流实现。同时辅助活动中的若干环节,如人力资源管理和技术开发中的部分活动也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在网络上完成。在图2的网络企业新价值链中,由于应用电子商务后的传统商务环节的转移与经营管理成本下降,导致P1、P1、Pm三部分新增利润。这就是电子商务实现商业增值的原理。P1表示由电子商务替代企业基本活动中的传统商业环节产生的收益递增利润;P2表示由电子商务替代企业辅助活动中人工操作产生的管理成本降低收益;Pm表示第三方物流替代企业基本活动中的进货、发货、仓储等实体活动产生的经营成本降低收益。

3基于价值链的增值模式分析

在网络经济之前,人们对于市场如何运转和商务如何运作的理解建立在马歇尔的收益递减假设基础之上:在市场中领先的产品或公司最终会遇到限制,因此价格和市场份额的均衡状态是可以达到的。在电子商务出现以后,人们发现,决定经济行为的根本机制从收益递减率变为收益递增率,并且出现两种规律并存于同一个社会的两个商业世界的现象。收益递增是指领先者更加领先,失去优势者进一步失去优势。这是正反馈在市场、企业和行业内起作用的机制:强化获胜者的成功,或加重失败者的损失。递增收益产生的不是均衡而是不稳定。在所有的行业中,收益递减机制存在的同时,也存在着收益递增机制。但大致说来,递减收益机制主宰着当今经济的传统部分,即加工工业。收益递增法则在经济的新近部分,即以知识为基础的行业中起支配作用。在进行电子商务的企业中,往往是有一部分商务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兴技术和管理,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而一部分则是传统的加工制造与管理。因此,在这些企业中,受益递减与收益递增在不同业务部门各占优势,却在整个企业中并存。新的经济规律、新的价值链和独特的商业增值点决定了电子商务不可能是传统商务在网络上的翻版,电子商务有着不同于传统的商业增值模式。

3.1电子商务

个性化传统商务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市场只能细分到某一类具有相同特征或相同爱好的群体,除特殊行业外,传统市场很难细分到每一个个人。美国最大零售业连锁店沃尔马的创始人在工作生涯的顶峰时期曾被人问道:“您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他回答:“我卖了一辈子的产品给全球的消费者,但我不知道他们是谁。”在网络上,商家不仅能知道他所服务的消费者是“谁”,而且能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提供给每一位消费者以个性化的服务。只有在网上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才能从本质上给予消费者带来更多物理商店提供不了的附加值,才能使消费者更便利地享受与众不同的鼓舞,才能将消费者从网下物理商店吸引到网上。电子商务是基于人们的实际需要产生的。它与传统贸易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方便买卖,而是能够满足个体的个性化需求,它更注重个人的感受、体验以及人们精神上(心理)的需求满足。智能技术、大型数据库、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为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可能,个性化的商业服务将成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

3.2电子商务专业化

a.就像传统的商店必须有自己的市场地位才能长期有效地经营,网上商店也必须有确定的细分市场、市场目标及明确的消费群体,不能搞大杂烩。按照电子商务的商业链(食物链),要弄清楚本企业可能在哪一个环节上提供专业化的、个性化的服务,企业的上下家是谁。只有清楚之后,才不至于跟风而迷失本性,使自己独到的那点东西被淹没了;也不至于在一个领域尚未站稳脚之前就过快盲目地扩展生产线,造成用户印象混乱,影响企业及电子商务在广大网民心目中的形象。b.管理队伍专业化。电子商务的重点在于商务,但电子是必要手段,两者缺一不可。只有电子人才与商务人才的最佳组合才能将电子商务做的既快又成功。电子商务与信息门户网站的业务及人才要求不同,后者要求的是内容与技术的创新人才,而电子商务的经营不但要求以上两种人才,也需要商务界的精英。c.管理组织的扁平化、学习化。在收益递增的世界里,企业面临的是赢家通吃(WinnerTake-Most)的竞争环境,那么“管理”被逐渐定义为:针对成为下一个技术领先者,争取下一个“现金牛”(CastCow)目标而提出的一系列要求,目标就成了对“下一件大事”(TheNextBigThing)的探索。在网络经济中,特别是在高技术领域里,re-everything已经成为必要。每当要求发生变化时,企业必须快速做出调整,这要求公司再次创新其意图、目标以及行事方式。以控制和计划为特征的等级组织是难以满足这种要求的。电子商务需要一套适应新型竞争环境的、全面系统的服务体系结构和组织流程。能适应速度型的、不确定竞争环境的扁平组织、学习型组织、使命导向型组织及管理文化应运而生,并且正在被实践一步步证明对电子商务环境的适应能力。超级秘书网

3.3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

a.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选择。电子商务的优势已经受到广泛的瞩目,对企业而言,由于电子商务由于可以籍信息流通与市场渠道的接近增进其效率。对消费者而言,由于电子商务可以塑造出一个更容易比价、信息更透明、产品选择更多以及购物更便利的环境而受益。电子商务的营运成本低、资金取得成本低、税务负担优势、政府支持、科技的效率以及方便性都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但电子商务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当一部分企业失败于电子商务。这是因为电子商务也有很多障碍,如后勤的负担、创业与行销高昂的成本、长期性利润率递减、技术性问题、消费习惯、税率优势可能丧失、消费者隐私的问题。因此,对企业来说,慎重地选择一种适合本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是至关重要的。随着ICP与B2C企业股票的不断下跌与破产,B2B异军突起,呈现赚钱曙光。现在B2B正发挥着促使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结合的作用,并在帮助传统产业分享电子商务的增值利益时呈现出自身的价值和赢利前景,特别是那些具有产业集中度和集聚能力的“买方主导”网站和具有独特优势的“第三方交易平台”。b.电子商务模式的适时转型。由于网络技术与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根据自身及经济变化适时转型也是非常重要的。早在1999年,B2C正搞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杨致远已意识到雅虎发展中的问题,果断将网站交给以经营见长的蒂姆•库格尔,以期“挽救”雅虎。蒂姆成功地将网站性质由“因特网搜索门户网站”转为“ICP+B2C+个性化服务”,将商业模式由“注意力经济模式”转为“注意力+现金流”模式。随后,雅虎网上商店的营业额以40%速率上升。正是这次转型帮助雅虎度过了2000年席卷整个电子商务界的灾难。著名的8848也有过一次成功从“单打一”到“三合一”模式的转型。对企业的CEO来说,跟得上网络产业的变化速度和善于运用经济策略来维护企业的运行是一样重要的。c.选择适合网络经济的商品。企业在选择何种商品进行网络交易时,应遵循网络经济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商品。一般来说,适于电子商务的产品有三个基本要求:无差异性;交割可以通过银行进行;交易场所受到一定的限制。如股票、电脑销售、旅游服务、金融服务、图书、拍卖等。d.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整合。从本质上看,电子商务企业与传统企业不存在根本差异,成本与收益是两个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纳斯达克的狂跌使包括电子商务网站在内的所有网络公司深刻认识到:网络公司的生存特质其实与传统企业并无本质区别;不赚钱,一样会倒闭;传统企业的管理经验及经济规律在电子商务中一样发挥着作用。新兴的商业模式必须与传统行业进行整合,充分利用传统企业的人才、资金、管理以及经济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叔平.电子商务的价值链与赢利模式.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新技术的商业价值范文6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电子商务;价值链

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之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合,企业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作为企业信息化的高级形式——电子商务已悄然兴起,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必将越来越拥有巨大的市场功能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企业要在竞争中领先一筹,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关键是要占有信息资源、管理和运用信息资源,通过发现顾客需求的变化,适时地提出和实施满足顾客新需求的战略,不断为顾客创造价值。

1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资源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要保证信息资源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处于战略性资源的地位,必须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否则,将导致信息冗余、信息污染、信息隐患等问题。因此,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是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人文管理于一体的高层次、战略性的综合管理模式。

(1)技术管理模式

是保证信息技术在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有效应用的管理手段。管理的重点内容是采用信息网络和多种信息系统来保证各类营销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递,并产生有效的决策信息;采用防火墙、信息加密技术等措施,增强营销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2)经济管理模式

是保证企业电子商务活动通过信息资源管理创造经济增长点的管理手段。管理的重点内容是合理配置信息资源,评估信息网络、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信息成本,确定信息商品价格,预测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预测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研究竞争对手,了解商贸政策等。

(3)人文管理模式

是完善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环境,保证企业电子商务正常运营的管理手段。管理的重点内容是企业员工的信息素质教育,企业信息人才的配备,规划电子商务的信息战略,制定信息政策保证信息资源(营销息、信息人才、信息技术、信息设备等)发挥最大效益,利用相关法规解决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隐患等。

2 电子商务与信息资源管理

电子商务就是用英特网等信息技术作为工具,通过网络将买卖双方的商务信息、产品信息、销售信息、服务信息以及电子支付等商务活动,按相互认同的交易标准进行商务活动的总称。它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改善企业的运作模式,增加企业收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并且降低经营成本,帮助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以及企业和中介机构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电子商务是网络时代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电子商务理念与方式的引入是网络技术给企业信息化带来的一次重大创新。网络时代使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提高市场反应速度、提高客户服务水平、降低产品成本。

这就要求企业通过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使企业内部生产管理过程与外部的市场经营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为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构建一个完整的虚拟环境。

电子商务下的信息资源管理主要是管理过程各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搜集、加工、开发利用各种电子信息资源,从而创造信息增值,做出新的决策。

电子商务下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质是对电子信息资源生产、信息资源建设与配置、信息整序开发、传递服务、吸收利用的活动全过程中各种信息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技术设备、机构、环境等)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从而有效满足企业商务活动信息需要的过程。

3 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下进行信息资源管理创新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世界自由贸易与全球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现代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不断变化,在传统的3大资源———土地、资本、劳动力的基础上,信息将成为企业的第4大战略资源,并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程度日益增大。

以信息资源为基础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而不管是生产性的还是服务性的行业,企业的基本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来表示,笔者认为,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能从价值链的角度对信息资源管理手段进行创新,构造信息资源管理的价值链管理模式。

信息资源管理的价值链管理模式,是企业通过信息资源价值链的透视,寻求高收益的业务领域,实施业务的战略选择,为顾客创造价值,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公司必须重新思考如何向其顾客传递价值,企业应该用因特网取代传统的渠道,加强与商业伙伴的战略联合,增加顾客价值。一些学者提出了新价值链概念:新价值链是由虚拟企业构成的网络,而不是由增加价值的成员构成的价值链,称之为价值网。价值网依赖于媒体技术,把相互独立的客户,或是不同时空中的顾客相互联系起来,企业本身不是网络,而是提供网络服务。以电子方式联系和推动所有成员,使各成员按日程表合作,共享资产(包括数据、信息和知识),利用彼此的互补优势和资源,一起开发、追求和完成任务,为顾客创造价值。价值网强调联系顾客的网络是任何顾客价值链的决定性因素。

4 结论

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信息资源在企业的发展中将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只有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使企业信息环境变为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优化,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