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相关知识范例6篇

核电相关知识

核电相关知识范文1

关键词:福岛核事故 核电认知 核电接受

2011年3月11日,福岛核事故的发生,举世瞩目,在世界范围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并对周边国家地区的群众心理造成难以平复的伤害。在我国,“盐荒”的出现无疑印证了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对国民身心而产生的威胁,“盐荒”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国民对基本核电认知能力的缺乏。

而公众对核电的认知水平,也即熟悉性(Familiarity)则是影响公众接受性一个重要因素。美国风险学者Barke Rothman和Lichter等人调查发现,随着对核电熟悉程度的提高,认为核电安全的人数比例也越高,其中公众、科学家、能源科学家和核能专家认为核电安全的人数比例分别为40%、60%、76%和99%。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当然也是作为核电认知能力普查的一个不可忽视而重要的群体,本文具有一定的巧合性,在福岛核事故前恰巧对某高校大学生针对核知识的了解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的工作,在事故发生后针对同样一个群体做了相同的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某地高校大学生。

(二)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核电相关的基本知识及核电接受的态度,获得相关核电知识的途径。

(三)调查方法 以班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某高校7个学院78个班共3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采取匿名形式,以自愿为原则。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进行二次录入,用SPSS 16.0软件分析处理。

二、结果

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00份,分别为事故前3000份和事故后3000份,前后收回问卷分别为2917份、2845份。其中有效应答率分别为97.23%、94.83%。见表1

表1:福岛核事故前后大学生对核电认知能力知晓情况

(一)福岛核事故前后大学生分别对核电认知知晓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福岛核事故的发生直接影响了某高校大学生对核电认知能力的影响。福岛核事故发生前大学生对核电认知能力了解情况与核事故后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见表1。

(二)福岛核事故前后大学生分别对核电接受的情况 如调查显示,在福岛核事故前,某高校被调查的大学生对核电的支持人数高达1980人(66.64%),而反对的人数却只有937人(33.36%)。而福岛核事故后,支持人数下降到1643(57.75%),而反对人数上升到1202(42.25%)。事故前后通过SPSS16.0录入数据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由此我们能确定,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对大学生核电认知能力及核电接受心理具有较大的影响。见表1。

(三)大学生获得有关核信息的途径 对于核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排在前三位的是电视、网路、报刊,相比之下,朋友、免费材料、学校教育对人们认识核影响较小。而其它方面获得核相关知识途径只占17.29%,见表2。

表2:大学生获得核相关知识途径情况

三、讨论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核首先让人想到的是涉及军事,又曾发生过日本广岛长崎遭原子弹袭击及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和美国三里岛核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大面积污染,并对健康和生命造成持久性威胁。在他们心目中,核被抹上一层神密的色彩。根据调查分析表明,大学生的行为与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会因为一件事情的发生而对某一事物产生不同的态度和看法。当核事故发生前,他们很少会质疑核电政策,核能认知能力与核电接受性良好。但当发生核事故后(如福岛核事故),影响颇大,造成地区较大的污染,人民流离失所,这种巨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导致信任感急剧下降,从而使大学生对核电的安全性表示质疑及核电的接受性下降。事故调查显示,福岛核事故前后大学生对核电认知能力的变化和核电接受态度的改变无疑证明的这点。所以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这也是因为大学生对核电认知能力的一种匮乏的表现。在调查过程中,我曾问过一个被调查的大学生是否真正了解核电,这位大学生说道:“核电在我们的头脑中还没有具体概念。我们知道核电站用的材料就跟原子弹一样,一旦出现事故就不堪设想。但对于核电的其他信息,平时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只是偶尔在网络或者电视上看到新闻而已。”所以,他们真正害伯的是潜意识体现的核弹,而不是核电站,而在为抑制对核弹的一般的模糊不清的恐惧时产生了“抑制逆转”,正好由一种具体而近似的物体表现出来,这种物体就是核电站。

根据国家能源危害数据统计,每年燃煤发电、石油、天然气、液化丙烷气、水电大事故数及死亡人数远远大于核电,见表3。之所以核电站事故的爆发影响之广,是因为核事故一旦爆发,危害是其他能源远远不能相比的。所以他们把对核弹的幻觉投射到核电站上。于是,受首因定律作用的影响,即当信息先后出现,在脑中加工,对现象相似性进行类化定型认识时,先入为主,而产生的偏见。将凡是带有“核”字的名词,都与核武器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头脑中即刻产些危险、可怕的联想。结果是核电站成了核武器的“替罪羊”。

表3:事故短期致死人数比较

而这次日本福岛核事件又通过媒体的频频传入,导致得知这些信息的大学生对核电站建设与发展神经紧绷。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核信息的了解的主要途径集中在网络(87.13%)、电视(77.08%)及报刊(57.46%)(简称媒体)。但当今的媒体出于种种目的,为了更好的吸引广大公众的眼球,在报道中往往把负面的作用被夸大了。比如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正面信息传播的效果较差,导致人人谈核色变,形成了“切尔诺贝利阴影”心理效应,又如2008年9月17日,香港《明报》报道了田湾核电站8月底曾发生变压器爆炸事故,并引发火灾的消息,但随即“人民网”消息指出“田湾核电站爆炸消息不实”。按照国际核事件的分级原则,田湾核电厂事件为O~ 7级中的0级,属于一般事件,而香港《明报》的不实报道给人们带来了恐慌。据调查分析表明,被调查的大部分大学生对核知识都十分陌生。而最近发生的日本福岛核事故,被媒体大肆宣传,对于绝大部分没有相当的专业知识的大学生,被媒体的不恰当的夸大宣传,从而导致他们对核而产生恐惧。因此不少大学生单凭媒体的报道,胡乱猜测,自然而然对核电站的安全产生疑虑和不信任,可见,在有关核事故的信息传播方面,应该重视信息披露的程度问题。所以在这次调查分析过程中,大学生对核电的认知能力的变化及核电接受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媒体对日本福岛核事故的不实夸大宣传。

四、建议与总结

核能的发展离不开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技术发展成熟,二是政府支持,三是被公众接受。核能最终是要应用于社会的,因此,被社会公众接受是核电事业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核电,作为新能源,它在我国起步晚,并且,在这方面的宣传也做得较少,就对大学生而言,关于核电知识了解甚少,因此,我们应在高校中普遍开展这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首先,应该通过深入、扎实、全面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对核电接受性的现状,特别是对一个时期内带有方向性、倾向性的问题,以及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并且通过校园广播或互联网等媒体加强大学生对核电的知识的了解。

其次,加强大学生与核电之间的沟通,逐步引导大学生参与核电监督,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才能增进大学生对核电的了解,并在核电的接受性问题上达成一致。建议核电站设立大学生接待中心,普及核电知识,回答大学生关心的问题,这对解除大学生对核电的疑虑很有必要。

总之,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保证核能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从全文上让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大学生中对核电站存有一定的误解和恐惧的,大学生对核电的接受程度并不乐观。希望我国在发展核电的过程中能够重视核电知识的普及教育,为核电发展营造更为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余宁乐,李宁宁,杨广泽.核电站周围人群核焦虑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1.3.20(1):9-11

[2]徐.我国城市核恐怖心理分析与对策[J].

[3]陈钊,孔吉宏,耿明奎.广东省核电公众接受性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9:134-139

[4]郭裕中,李昌举,卢同.西方公众对核电站安全的忧虑[J].辐射防护通讯 1988(1):8-16

[5]雷润琴.我国核电站建设的舆情分析与对策[J].环境保护 2008:63-65

[6]时振刚,张作义,薛澜.核能风险接受性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 2002(3):193-197

[7]陆玮,唐炎钊,杨维志,赵宏中.核电的公众接受性诊断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9:21-23

核电相关知识范文2

关键词:核安全文化;教学模式;师资队伍;考核机制

作者简介:黄昕(1968-),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教授;孙敬睿(1988-),女,河南平顶山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核安全文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195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26-02

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核电企业对核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与日俱增,而且对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核类专业的大学生,相比较其他一些专业,具有更明显的专业特性,安全意识尤为重要。南华大学作为我国拥有核专业的高校之一,依托学校资源,已率先开设了“核安全文化”这门课程,在近三年的实际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些不可否认的成绩,经总结和分析,现就其开设的意义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如师资培训、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等等,为国内有关高校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核安全文化”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开设“核安全文化”课程的意义

由于核类专业学生是我国核类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他们将在我国核电企业中担任管理人员、科技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等一些重要职务,他们的核安全文化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核电企业能否保证安全生产,因此针对我国核类专业学生开设“核安全文化”课程的意义重大。

1.有利于优化核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

“核安全文化”这门课程是对核类专业学生知识的一个补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完善。对于核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的技能知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核安全文化”这门课是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的。

根据核类专业的特点,其理论知识模块应由以下六大模块组成:人文社科知识(政治、管理、法律、法规、科技和应用写作、组织行为学),工科基础知识(数学、外语、制图、计算机、理化),专业基础知识(核物理、辐射防护、核化工等),公共专业知识(防火、防爆、防毒、防污染、防辐射、安全管理、安全系统工程、危险源识别与评价、安全检测与监控、人机工程学),方向和行业专业知识(采矿学、化工工艺、建筑工程、机械工程等行业工程知识),交叉和边缘学科的知识(通过辅修、专家与名人讲学、新技术讲座等途径获得)。

“核安全文化”本身就涉及人文社科知识、工科基础知识、核专业基础知识、公共专业知识、方向和行业专业知识,是在安全的视阈下将六大知识模块进行有机的集成与融合,同时又将安全理念和安全思想贯彻渗透到六大模块之中,对于核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与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提高核类专业学生的核安全意识

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大背景下,安全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恰恰也正是这个大背景暴露出公众的安全意识的薄弱,在福岛核事故之后发生的核恐惧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核安全知识相对比较缺乏,因此,高校学生核安全意识的提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高校开设“核安全文化”这门课,将会把安全、核安全、核安全文化等相关内容带到课堂上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了解安全、核安全文化是怎样一回事,在知道切尔诺贝利、三里岛和福岛等重大核事故以及核电厂员工常出现的一些安全问题之后,更深刻地明白核安全的重要性,从而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核安全意识。

3.有利于高校培养适合核电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核安全文化被认为是核电厂最重要的核电文化,涉及从事与核电安全活动有关的一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要求安全职责必须得到正确的履行,也就是要求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准确的判断、警觉性、高度的责任心,还要同时具备充分的思考能力和全面的知识。[1]依照这样的培养目标,高校才能培养出更适合核电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我国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发展是否能更好地进行,跟核类专业大学生毕业之后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其紧密的关联,因为他们会担任我国核电企业中的一些重要职务,承担我国核电企业中的一些关键工作任务。如果他们的综合水平提高了,必然会成为核电企业需要的人才,更好地为核电企业工作,而核安全文化水平又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类专业学生毕业之后一般会到核电企业工作,在学过“核安全文化”这门课程之后,他们会对核电企业的工作有更宏观的认识与把握,不论是在自己的核安全意识方面还是核电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方面,再或者核电企业对自己职位的要求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因而在进入核电企业工作时,会更能胜任公司交给自己的任务,满足核电企业的需要。

4.有利于缓解“核恐慌”现象

近年来,有关核安全问题的新闻常见于各大媒体,“朝核问题”,“伊核问题”等时隐时现,此起彼伏,尤其是2011年的“3·11”日本福岛核电站遭受的9.0级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袭击进而造成的核安全特大事故,震惊全世界。由于事故未能被迅速有效地处理,导致大量放射性尘埃和污水随大气环流及洋流向全球扩散,造成“核恐慌”笼罩全球,核安全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更是出现全民抢盐、盐价疯长的怪现象。

是什么原因让人们谈“核”色变?究其根源,在于人们对核安全专业知识的缺乏。在当前能源缺乏的局势下,要禁核几乎不可能,核资源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掌握一定核安全知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少的。在大学教育越来越普及的今天,首先应对这一批以后将亲临核战场的核专业学生进行核安全知识的专业培训,然后再慢慢对非核专业生以及老百姓进行必要的核安全知识普及,提高全民的核安全意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核资源,才能有效避免因发生核事故而出现核恐慌现象。

二、“核安全文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核安全文化”这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师资培训、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等方面还需要作出一些重大改革。

1.完善课程设置,保证该课程落到实处

课程教学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教学内容而言,“核安全文化”这门课程主要以讲授核电知识和核安全文化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纯理论上的抽象学习,对大多数缺乏核电企业实际经验的高校学生来说未免有些枯燥无味,不知所云,这就增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难度。因此,要想使学生既学会课程内容,又得到素质培养,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提高其趣味性。除此之外,增加核安全文化的实用性也是必要的。把核安全文化与核电厂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地讲给学生听,这样不至于让学生觉得该课程内容空泛,理论空洞。因此,完善这门课程的设置,对于保证“核安全文化”课能落到实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就师资培训而言,由于“核安全文化”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也是一门集核电知识与安全文化知识为一体的课程,这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现实教学中,一些任课教师自身都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业培训,对一些核电知识和安全文化知识理解得不透彻。

因此,应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核安全文化”课程的教育质量,力求在教学上保质保量,使核类专业学生接受更专业、更实用的理论知识。首先要对这部分任课教师进行必要的知识培训,并在培训结束时进行考核,不合格的要继续培训,确保每一个上岗任课教师都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其次可以开展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交流的活动,通过评选最佳教师等激励措施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第三,也可以听取学生对每个任课教师的教学反馈意见,以便于任课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效果。做到以上这些,相信“核安全文化”这门课程会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越来越能发挥它的特色作用。

3.创新教学模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就教学模式和手段而言,主要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缺乏其他新的教学方法;再如,就教学效果评价方法而言,主要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缺乏其他新的评价方法,因此,教学模式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适时配合一定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过程,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为日后工作中更加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奠定基础,所以这种方式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实验室可以建立一些有关核电厂内部安全理念、制度规范、员工行为准则甚至核电企业制定的《职工手册》等方面的展览,来让学生比较核安全文化在各核电厂之间的区别。高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核电厂,身临其境地感受核电厂的工作原理以及核电厂的安全规则、安全设施、安全防范等,设身处地体会核安全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全方位地意识到核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将理论知识成功过渡到实际操作。

同时可以邀请一些资深专家来高校给学生进行学术讲座,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眼界更加开阔,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魔力般的效果,当然这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有激情地投入到“核安全文化”这门课中。课堂上也可以多鼓励学生讨论一些模拟案例,这样更能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能深化学生对开设此课意义的理解。

4.完善考核机制,促进该课程持续发展

传统的考试一般都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来测试学生的能力,但是核安全文化最终是要应用于实际中的,如果还用传统的那种方式,迫使学生记忆一些非要死记硬背的知识,那么,这将跟我们的最初设想有很大的出入。同时,由于这种考试的局限性,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不能很好地展示出来,不利于考查学生的创造力与发展潜力。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如下调整,用以完善传统的考核制度。

首先,闭卷的考试题以案例分析为主,侧重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活性,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及操作能力。其次,增加实践考试环节,用来反映学生的现场应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处理问题的主动性以及社会责任感,根据学生自评和同学间的互评,以及指导老师的意见给以公正的成绩。最后,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出勤率等,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测试成绩+平时考核成绩就是学生“核安全文化”课程的最后成绩,这种综合测评,能使其考核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更真实地反映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最终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该课程的作用。

总之,“核安全文化”是一门与环境及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课程,它的开设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2012年3月27日在韩国首尔举行的第二届核安全峰会上,同志曾发表了题为《深化合作 提高核安全水平》的讲话,这也对“核安全文化”这门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开设该课程的必要性以及进行教学改革的迫切性。教育部和财政部也曾联合推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即从师资、专业、教材、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加强建设与创新,因此,对高校“核安全文化”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探讨,对进一步推进高校素质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邹樵.核电企业的安全文化分析[J].当代经济,2011,(23):52.

[2]任国友.安全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1):98.

核电相关知识范文3

关键词:知识管理;信息化;田湾核电站

1知识管理与信息化概述

知识管理目前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经营战略和创新的一种能力。通过知识的创造、积累、共享和服务,为打造学习型组织和促进企业提升组织绩效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企业管理信息化在信息时代的水平是一个企业或组织赢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力量,是加强管理、推动创新、提升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平台。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企业或组织,主动将信息化战略定位为知识管理,能够最大化的应用和创新个人及组织的知识资源,通过信息共享和实践,企业或组织的知识价值也将会最大化,不仅组织竞争力得到提高,企业或组织业绩也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2知识管理在核电厂应用的作用和意义

规范的知识管理能够有效的指导知识传承的作用,对核电工程建设来说,由于核电机组的建设周期长,在工程建设初期就参与核电建设的有经验的老员工有的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而新进员工的工作经验和技能知识则比较短缺,只靠原始的师带徒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另外,在核电站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文件、图纸为工程建设服务,这些都是工程建设和电站安全运营的原始记录,对核电站具有无可替代的使用价值和凭证作用。尤其是在核电站的扩建工程建设中,这将是极具参考价值的材料。人才和知识资源都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资源,知识管理对于加强核电人才梯队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核电设计文件是核电工程档案的前身和基础,提炼出设计文件中的“精华”是知识资源的源泉。设计文件是工程建设的依据文件,是项目在工程前期、地质勘察、设计过程中形成的文字、表格、图纸、声像等形式的全部文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也是核电站工程文档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核电站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因此,设计管理的优劣将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和投资都有直接影响。高效的设计文件管理是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工程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工作和为机组稳定运营提供必要信息和技术支持以及可追溯客观的保证。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的设计文件组卷7988卷册,占归档文件总量的10.48%。因此,设计文件作为核电站建设设计信息记录和传递的载体,在核电站的设计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知识管理在设计管理部门的应用分析

3.1规范化动作技术与管理并重

作为核电站设计管理部门,除了在技术上把关,还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程序,搭建知识管理体系框架,如识别员工岗位培训需求,编制岗位培训大纲,编制设计文件审查指导书等。以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设计接口为例:设计接口是“一个单位、工作组或个人的设计责任和设计活动与其他单位、小组或个人的设计责任和设计活动之间的分界”[1]。核电厂设计接口从功能上分功能接口和实体接口两类;按类型分为设计接口和设备接口两类,核电项目由于参与建设的单位很多,单位之间都有接口关系,单位在设计阶段之间要不断交换接口信息。设计接口的数量多,专业多,单位多的特点,导致设计接口的管理过程具有其特殊的复杂性,因此,科学的设计接口管理是核电工程建设的关键,也是设计与设备工作双赢的保证。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在合同和承包模式下,由国内外四家大型设计院参与设计、数百家工厂参与供货。设计管理部门工程建设初期,根据同行调研情况和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经验反馈,编制设计接口管理程序,搭建起业主和主要设计单位接口工程师网络和信息平台,建立了完整的接口控制手册。设计接口手册的编制和实施,实现设计边界无缝衔接;同时,建立设计标准化体系,统一各设计院不同的设计标准、规范、文件编制要求,保证设计文件质量。接口控制手册包含了系统/建筑物代码、接口代码、发送方、接收方,预报时间及实际时间等20个项目。设备接口管理系统的建立,使用设备厂家、业主及工程公司和供方设计院接口信息及时传递和共享,系统用户可实时掌握接口状态。接口数据及时管控,积极促进了接口的关闭,避免了因设备接口问题造成施工图错误或设备接口延误关闭影响施工图纸的出版。设计接口资源信息的共享和数据分析统计和应用,加快了数据信息流转,不仅提高了设计管理水平,还为后续设计文件管控奠定了基础。管理人员可即时统计接口单的答复情况,随时检索出未提交或不完整信息以及不合格接口单,并对接口进行预警,查验供方是否将设备接口信息反映到了施工图中。该项工作不仅保障了施工图的质量和出版进度,并且有效防止了工程现场出现大量变更而造成工程节点延误。

3.2从培养习惯入手培育知识管理文化

3.2.1知识管理要有良好的平台,规范的载体,我们充分运用了电子邮件,坚果云,共享域等公司信息资源管理各类文件和数据信息。养成文件分类存放的良好习惯,并设置读取权限,由数据负责人维护和更新数据库。3.2.2知识管理要有充分的交流,有相互学习的氛围。我们提倡员工之间,科室之间、专业之间互相学习和分享,打破专业界限,增加知识共享范围,提供专业图书、期刊和杂志来增加知识获取的广度。隐性知识作为一种智力资本,它的收集,整理,归纳和总结过程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对于核电行业,员工长期工作形成的工作经验,技能等都是隐性知识的范畴,也是组织实现持续发展的巨大财富。由此,对隐性知识的广泛收集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编制了信息管理及绩效管理程序,通过制订相应的规则和奖励措施,鼓励员工编制工作指导书、经验反馈等材料,将存在于独立个体的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师带徒”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交流来接收对方隐性知识,随着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员工之间的探讨和交流,员工之间可以最大限度地将知识进行融合和升华,组织内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促进知识的创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设计审查流程以及一系列针对不同类型文件的审查指导书。

3.3技术支持与共建。设计管理工作由于其涉及的文件、数据信息量巨大,减少工作交流中的误解和重复,加快信息流转速度,是设计管理工作开展知识管理的出发点之一。根据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信息化战略和信息资源开发“统一规划、分级开展、业务导向、标准规范”的原则,设计管理部门对来自组织内部和相关方的设计文件信息建立了完整的收集、积累、整合和共享信息的平台,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在内外部实现知识共享,通过信息系统固化、规范和整合业务流程,实现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信息化平台,各相关方均能根据授权及时高效地获取所需设计文件信息和知识资源。

4知识管理在设计管理部门的应用实践

4.1知识沉淀-信息资源的积累和集成。信息收集由专业人员与文档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与信息文档处协同开发的设计管理系统,主要服务于设计管理核心业务工作,对设计管理部门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集成、共享,支持用户快速有效的获取和应用充分发挥了知识资源的作用。“设计输入必须制订程序,以保证设计输入及其变更被正确确定、形成文件,经批准并置于控制之下。”[2]。设计管理部门整合海量数据信息,对信息进行鉴别、获取、存储、共享、应用,确保设计输入的准确性、正确性,避免参与工程建设的各单位对数据的获取有误解,并为后续工程提供最原始、最准确的数据。这些数据信息初期的积累以及后期的整合分析和统计跟踪,可以对设计管理过程中各要素有效进行有效控制。设计输入阶段的大量数据、文件、报告的有机整合,除了方便使用人员高效获取大量的准确数据,节省员工寻找信息的大量时间。江苏核电有限公司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流核电基地,打造一流员工队伍”。公司的战略目标从个人层面上来讲,是要求员工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行为要有相应的能力承担并履行应负的责任。个人的工作能力则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工作行为应按照工作规范开展相应的工作活动,保证工作质量,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4.2知识共享-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服务。全程管理,前端控制,实现计算机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最大共享和最大效益。数据信息划块由专人负责收集和管理。数据信息的共享,减少工作交流中的误解和信息重复,加快了信息流转速度,利用数据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和耗费。

4.3知识应用-信息资源的管理。设计管理部门在信息文档处支持下开发的设计管理系统,通过数据与文件之间的链接,实现电站建设期内的软、硬件配置管理,不但所有数据库有机关联,可以实现多维统计和分析。

4.4知识创新。设计管理部门由一期工程建设期间的简单的数据处理发展到实现资源有计划的科学管理,初步实现了标准化统计方法,动态控制更新,以及设计管理数字化、标准化、系统化和网络化。设计管理系统的开发,不仅提取绩效考核数据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更重要的是为今后设计文件的组卷归档工作奠定基础。

结束语

田湾核电站1、2号机组有效的设计文件管理为一期工程建设和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支持,3、4号机组的设计管理运用知识管理正在改进和完善,让设计管理文件管控更加合理有效,随着管理经验的积累和良好的应用实践将会更好为工程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知识管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1.

[2]核电站建设的项目管理[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7,12.

核电相关知识范文4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

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最重要和基础的内容是各种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是学生认知能力形成、物理规律掌握的前提基础。在实际课堂学习中,由于物理概念相对枯燥、抽象,不易于记忆,所以物理核心概念的教学一直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无论是我们的讲授还是学生的学习难度都很大,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核心概念

想要加深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是西方教育界提出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核心概念有着不同的称呼,如“关键概念”、“大概念”、“基本概念”等,至今学术界对核心概念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

1.大概念

大概念是一定范围内物体和现象的概念,是对一定范围内物体和现象的抽象化解释,用于特定观察和实验的概念则被称为小概念,如宇宙中全部物质都是微粒构成、生物体需要长时间进化才能形成特定条件下的特殊功能等,这些都属于大概念。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部研究员张志中将大概念解释为能带回家的信息,是具体经验和事实都忘记之后仍然能够保持的中心概念,具有对宽广经验事实的解释力。

2.关键概念

首都师范大学讲师黄星认为,关键概念是可以展示当代科学学科图景的概念原理,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国内一些学者将核心概念和国外的 Key Concept 对应,如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刘占兰认为,学生学习科学时会在多种情境中应用相同的科学概念观点,在这些情景中将逐渐形成对科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张颖之等人则认为核心概念是学科中心概念知识,包括重要的概念、原理、理论以及一些基本解释。

3.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是我们希望学生记忆、理解且能够在忘记其周边信息之后仍然能够理解和应用的知识。但是张兰却指出,核心概念是某一学科的主要知识领域,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但是仍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学科中心知识。

通过对以上三个概念的分析,我们认为大概念和核心概念之间存在差别,彼此之间没有绝对的从属关系,对于某一学科来讲,如万有引力这样的大概念并非学科中心概念,因此认为核心概念,是经过了检验的,位于学科和科学中心的科学概念,是具有广泛自然事物解释力的知识,是对学科内概念结构的最高抽象和概括。

二、高中物理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

学习进阶是对学生在同一主题学习的不同阶段,尤其是概念理解阶段所遵循的连贯的思维路径和学习路径的描述,可以是学生学习预期的参考,也可以是经过科学论证的研究结论,物理概念的学习进阶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更加依赖其他相关概念的学习成果,更需要借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来界定核心。

1.加强物理概念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根据上一节的研究,可知物理核心概念是对客观事物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的抽象化描述,是对客观规律的高度总结,但是高中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无论是人生经历、生活体验的缺乏还是生理与心理不成熟,都表现为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困难,因此我们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将核心概念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精心准备,帮助学生建立鲜明的教学情境,提供能够为学生带来生动感性认识的学习材料,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渐加深理解,并最终上升到感性层次。

2.重视教学实验

每一个物理核心概念都是艰辛的思考和实验中得来的,如果可以帮助学生重现物理核心概念被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走上物理学家们曾经的探究之路,亲自去探索知识,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对加深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大有裨益。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能够形成更深刻的感性认知,便于概念的形成和对学生物理学习思路方法的纠正,学生不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物理概念,对事物的理解思维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如鲁科版高中新课标物理选修 1-1第三章《打开电磁学的大门》,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模拟安培的思考过程,让学生亲自做实验,首先研究电流的磁效应,让学生沿着通电导线的方向寻找磁效应,学生将不能发现电的磁效应,之后我们可以为学生讲述奥斯特灵光一现,将磁针和导线平行放置,发现磁针终于有了反应的故事,并让学生亲自体验。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们,电的磁效应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小到手机、电话、电脑,大到火车、航天器,其内部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电磁体在工作着,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生活都是从 1820 年 4 月的一天晚上,小磁针一次小小的摆动开始的。之后再告诉学生们,奥斯特的这个发现撼动了安培信奉的库伦“电磁不相干”观点,安培对电磁效应进行了无数次实验,最终发现了安培定律,可以让学生们亲自检验安培定律的正确性,最后让学生们了解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告诉学生们,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安培的假说是正确的。

这样结合物理发展脉络的实验设计,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学知识逐渐形成的过程,能够在实验探究中不断加深核心概念的认知。

3.控制知识形成过程

高中物理新课标对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物理核心概念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还应该了解物理概念的产生、发展、完善的整个过程和对概念的延伸。因此教学过程中,导入概念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保证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能够有效衔接,例如在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 1-1第四章《揭开电和磁关系的奥秘》这一章,我们在讲解电磁感应定律时应该带领学生回顾第三章电磁感应现象和安培定律的内容,将其和电磁感应定律相对比,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两个定律之间的相同和不同,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也方便学生理解新知识。

三、结语

高中物理核心概念的教学工作要重视核心概念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给学生提供用于理解抽象核心概念的感性素材,通过基于物理核心概念形成发展过程的物理实验和概念学习过程控制,关注知识接受和形成的过程,通过建立师生之间平等、高效的交流,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对核心概念的纵向理解,完成学习进阶。

参考文献:

[1]樊文娟.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 赤子(上中旬). 2016(19).

核电相关知识范文5

一、投诉中心内部培训:

针对员工自我提升需要,2010年度投诉中心提出了每月的培训计划,根据计划内容做相应的培训工作。主要包括有:

(1)2010年2月,进行打字速度及分部电话的考核测试。此次考核测试要求话务员的打字水平达到80字/分钟的水平,同时通过分部电话资料的笔试考核。此次考核测试提高话务员对分部 电话 的记忆程度。打字水平的考核测试通过率达到了80%,全面提高话务员的打字能力及分部 电话 熟悉程度。

(2)2010年3月,进行打字速度(二)及分部负责人资料的考核测试。此次打字测试要求话务员的打字水平达到100字/分钟的水平,并通过分部负责人资料的考核。此次考核使话务员更加熟悉分部负责人等相关资料,同时打字水平在高要求下通过率亦达到了70%。

(3)2010年4月,进行机线员相关知识的培训。此次培训活动采用讲授、座谈、讨论、学后感、平时学习(分组进行学习)等培训学习方式,时间安排为每周一次,培训对象为投诉中心全体成员。通过由已经参加过培训的同事进行讲授,组内各人员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同时提出各自的疑点难点,使投诉中心各人员对于电子工程、有线网络接入等相关知识有初步认识,为提高业务知识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提高话务员素质。

(4)2010年5月,进行三大业务收费规定等相关知识的考核。此次考核培训活动主要分别采用了面试、笔试的形式,投诉中心全体人员参加考核。笔试采用闭卷方式,面试采用情景对话的形式。此次的考核,通过率达到了95%,对话务员业务知识水平的提高发挥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5)2010年6月,进行座席员技巧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此次培训采用平时学习、学习小组、座谈、讨论、提疑解疑等培训方式,时间安排为每周一次,投诉中心各成员都积极参加此项培训。通过这次培训,不仅提高了投诉中心各人员的客户服务相关知识,而且提高了客户服务的相关技巧,从而提高了整体话务员的服务素质,整体话务员队伍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6)2010年7月,进行参观优秀分部的学习培训。选取一、两个优秀分部,通过实地参观及观后感的方式,使投诉中心各人员通过亲身感受,了解分部人员客户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从中学习良好的方面,或者发现分部服务存在的问题,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指正的作用。

(7)2010年8月,进行有关华为 电话 交换设备相关基础技术知识的培训。通过讲授及自学的形式,每两周一次的课程,使话务员对于 电话 交换设备相关基础技术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对于以后工作中出现了设备故障时能够有一个初步判断,并了解相关设备的组成及作用,更好地认识这些设备在以后客户服务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8)2010年9月,原计划邀请专业讲师对话务员进行话务技巧及客服技巧等的培训工作,并参加全国性信息服务员的资格认证考核。但由于资金等各种原因的阻碍,此培训计划未能得到如愿开展。

(9)2010年10月,进行信息网络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此次培训活动采用讲授、座谈等培训学习方式,时间安排为每周一次,培训对象为投诉中心全体成员。通过由已经参加过培训的同事进行讲授,组内各人员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同时提出各自的疑点难点,使每人能够了解信息网络管理相关知识,使话务员知识结构更加全面。

(10)2010年11月,进行朗新系统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朗新系统所实现的客户服务中心用户管理系统,将使以后的客服工作做得更方便、更全面、更快捷。通过对相关界面操作、结构组成的培训,使话务员更好地掌握此套系统,更好地在以后利用到客户服务工作中去。

以上为2010年度投诉中心培训情况总结,由于1月份及12月份都属于规划及总结的阶段,暂未作相关计划。 2010年度投诉科内部培训工作已经完满完成。

二、公司组织参加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络技术培训:

(1) 2010年4月19日公司组织各部门人员参加广播学校举办的《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络技术培训班》,投诉中心派出6人参加此项培训课程。

(2)通过此项课程的培训,使投诉中心人员对信息网络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搞高业务知识水平,并能够将其中的相关知识正确地运用到客户服务工作中去,提高客服工作能力。

三、公司组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培训:

(1)自 XX年 年12月中开始,公司陆续组织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内容是有线电视机线员初级工培训并认证,至今年9月底为止,共举办了五期,我中心共派出人员14名参加。

(2)通过此项课程的培训,使投诉中心人员对于有线电视的原理及基础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体验到一线技术人员的艰辛。此次培训活动对投诉中心人员受益非浅,通过学习技术类的相关知识,使投诉中心人员知识面更广,更利于掌握投诉派单流程。

四、公司组织参加省局安全播出培训:

(1)今年5月份开始,公司组织分别分两个阶段共七期在广播电视学校参加省局举办的安全播出培训,投诉中心共有17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并全部通过考核。

(1)

(2)通过此次有关安全播出相关内容的培训,认识到安全播出的重要性及我们所面对的工作的严峻性,增加了员工的防范意识,提高了员工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变及处理能力。作为公司安全播出的重要基地,投诉中心参加此次培训活动有重要意义。

五、公司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社会课程:

(1)2月份派出投诉中心1人参加华为公司提供的设备使用管理培训。通过此次培训,使客服人员熟悉掌握新客服系统硬件设备的情况,能够协助客服系统的顺利启用,并保障系统正常上线,顺利推进系统正常使用。

(2)5月份派出1名话务管理人员参加呼叫中心中级管理人员认证培训,考核过关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中的呼叫中心助理客户信息服务师级,由于时间关系,此项等级考核未完成。通过此次培训,使客服管理人员掌握客户服务中心相关知识,提高了客户服务管理工作以及服务现场工作的基本技能,提高话务管理能力。通过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使日常话务管理质量与效率得到一定的提高。

核电相关知识范文6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及知识信息交流的飞速进步,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知识经济以人为主体,由此可见,企业要想在知识时代谋求发展,务必要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开展优化、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下,供电企业发展、员工职业规划均被提出了严苛的要求,供电企业务必要对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及方案开展优化、创新,促进供电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的有序健康发展[2]。

1.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特征

1.1 以价值链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以价值链管理为人力资源管理核心,价值链本质上是对人才开展激励、创新的过程,其可使人才于生产、创造中所做贡献获取认可,构建价值评价、分配。价值创造机制来实现对员工的激励,满足员工发展需求,构筑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1.2 以知识为重心的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企业的重要核心,而人才培养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此类人才是企业经营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侧重点,他们可有效推动企业发展,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展革新。与此同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如何对此类人力资源进行挖掘、管理为重点。

1.3 具备全球化、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伴随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逐步深入,企业在资金上、在人力资源及人力竞争上都实现了全球化。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使得企业经由互联网方式,达成了人力资源与管理交流的信息化。

1.4 企业与员工新型关系的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与员工产生了一种新型关系,该种关系即为一项劳动契约,经由企业与员工互惠互利的前提,构建起权利、义务关系,达成共识,经由一并努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2.当前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2.1 供电企业激励机制不完善

要想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他们参与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自主性,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切实达成,离不开对激励机制的合理运用。然而,现阶段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未有健全的员工激励机制。就好比,供电企业薪酬待遇制度难以有效调动起员工工作积极性,不完善的晋升制度、岗位管理使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为员工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不足等。供电企业激励机制不完善,员工工作缺乏积极性,创新热情欠缺,对企业经营发展构成不利影响。

2.2 供电企业人员结构设置不科学

现阶段,供电企业人员结构有着两方面突出表现形式,一方面是员工队伍中技术型人员占比较低,一方面是非生产性员工数量不断提升。供电企业工作开展期间,为了赶超进度,往往会依据定员标准引入员工,且引入的此部分员工多为劳动密集型员工,劳动不断增长,技术人员占比逐步降低,导致供电企业出现人力资源结构设置不科学问题。

2.3 供电企业绩效考核不合理

供电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存在体系制定不合理及考核指标缺乏多样性等问题,企业员工考勤、工作完成情况等概念性指标过多,绝大部分主观笼统的考核内容均难以进行量化,致使绩效考核效果不尽如人意;更是受考核指标难以量化影响,致使大部分时间里考核单单是流于形式,不管是对员工的奖励还是惩罚,均未能起到很好的作用[2]。

3.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知识经济时代下,供电企业发展、员工职业规划均被提出了严苛的要求,供电企业务必要对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及方案开展优化、创新,促进供电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的有序健康发展。全面供电企业财政管理工作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引入先进科技、成功发展经验逐步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进一步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序健康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选拔招聘制度

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选拔招聘制度可为企业招来优秀的专业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选拔招聘制度,首先,需要企业形成正确的人才观,要摆脱以往以文凭、学历为人才判定标准的束缚,提升对引入员工思想品德、实践经验等素质的关注。然后,要构建科学合理的选拔招聘方式方法,以往人力资源招聘通常采用面试、笔试的方法,如此难以对应聘者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素质进行把握。应当对传统招聘方法进行改进,开展结构系统化面试,实现对试用阶段作用的有效发挥,倘若新进人员存在于岗位要求不相符情况,应切实履行试用期有关规定。最后,制定要人力资源选拔招聘规划,招聘工作进行前,真正意义了解供电企业的人才需求种类及需求量,基于对企业用人需求的确保,尽可能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结构。

3.2 建设学习型企业,强化集体能量

企业应当营造起良好的团队学习氛围及文化,这对于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而言,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企业员工切身价值观可实现与组织价值观的和谐统一,逐步强化该部分企业组织内容的交流互动,可构建起企业与员工一致的愿景,实现员工自身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全面统一。企业管理人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供电企业推行人性化管理问题受企业管理人员心智模式很大程度影响,开展好以心为本的原则,极为确保管理人员健康有效的心智模式。此外,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相关岗位选拔、招聘等工作,人力资源部门均应当依据以上标准开展,这重要影响着供电企业展人力资源管理的成败与否。

3.3 构建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下,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企业员工的精神、物质需求同样会出现极大的转变,要想更好的调动起员工工作主观能动性,供电企业有必要依据员工实际需求,构建完善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实现对精神激励手段与物理激励手段的有效结合,强化对员工激励的重视度。同时,供电企业大部分员工常见在异地工作,可适当给予员工家属优惠待遇,如此一方面可缓解员工的后顾之忧,一方面可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建设企业良好的形象[3]。

3.4 建立完善供电企业绩效考核机制

供电企业应当自两方面内容出发建立完善供电企业绩效考核机制。一方面是,应当建立客观、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对主观、概念性的考核指标进行适当缩减,进而使得绩效考核朝定量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是,应当对绩效考核水平予以公开,确保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性,将绩效考核结果第一时间向员工反馈,并提供给员工便捷的意见反馈途径,防止产生偏差对员工感情构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