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教育论文范例6篇

绿化教育论文

绿化教育论文范文1

绿色化学,又叫清洁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其实质是让反应过程保持原子经济性,使整个反应过程无污染,反应物充分利用,达到提高反应转化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这对于预防污染,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与绿色化学的本质不谋而合。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就应该具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识。因此,他们应该深刻理解绿色化学的理念,丰富绿色化学的知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服务于社会做准备。总而言之,在高职教育中普及绿色化学,融入绿色化学十分重要。

2在高职化学教育中融入绿色化学的方法探讨

随着绿色化学概念的深入人心,各大高校纷纷对推行绿色化学教育做出举措。但是由于绿色化学概念较为新颖,教学方式提出较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下面就如何加强高职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部分提出几点建议。

2.1提高教师重视程度

由于教师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还未意识到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更未关注绿色化学所独有的教学方式的变化。作为高校教师,面对化学教育上的重大改革,首先应端正态度,充分认识绿色化学对社会和环境的重要作用,积极的学习和了解有关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做到读书破万卷,讲课如有神的境界;其次,应宣传和推广绿色化学理念,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更新知识体系,将讲课内容向绿色化学方面过渡,及时向学生传达先进知识;第三,要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强化授课效果,并使学生对绿色化学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再日后的学习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拓展知识范围。

2.2编写绿色化学专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在教材中贯彻绿色化学理念,才能真正使其深入学生之心。教材的编写,首先应对传统化学的反应式进行优化,使其达到绿色化学的标准。例如接触法制硫酸一节中,硫铁矿燃烧后的残渣富含铁元素,可回收用于炼铁工业,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SO2,若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此时将其通过石灰乳或氨水,便可得到生石膏或亚硫酸铵,成功消除了污染并生产了副产品。再比如,CuCl2制备中,涉及到消除溶液中铁和亚铁离子的问题,若是使用教材所述的NaClO去除,则会产生新的杂质,增加了CuCl2制备的难度。若是从绿色化学角度思考,可采用H2O2做氧化剂,还原产物为H2O,不会造成污染,而且其分解产物为O2和H2O,亦没有造成污染,因此是良好的氧化剂。再者,教材应对绿色化学有一个系统的讲解,以帮助学生了解该行业的作用,重要性及发展前景等。讲解除了基础的概念性质外,还应包括研究成果,作用原理,应用方面等。尤其是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作用。

2.3优化实验教学方式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试验中贯穿绿色化学理念,也是化学教育中融入绿色的有效途径。

2.3.1微型实验的开展

绿色化学倡导下,一种新的实验方式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型化学实验。这种实验可以通过改良实验方式,用更少反应原料、更小实验仪器、更短实验时间得到同样的实验结果,这样便能有效降低污染,减少能耗,节约资源。高职化学实验中不乏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试剂具有一定污染性,药品具有一定毒性的实验,这时采用微型实验便是绿色化学的集中体现。例如2,4-二硝基苯肼与醛,酮进行反应时,可在井穴板上,用滴管取一至二滴进行反应,即可观察到明显现象;再比如做氯气取用实验时,用针管取用可有效防止氯气外泄,并很好地控制了用量,避免了对人体的损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2.3.2利用多媒体开展实验

对于一些危险性强,安全性要求高,原料消耗巨大,对环境影响恶劣的实验,在实验室内进行污染大,浪费大,操作难,并且效果可能并不理想。这时,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来教学。使用教学软件可以准确模拟出实验现象,学生观察多媒体设备也更直观,更清晰,可以准确快速的得出结论,有效避免了浪费和污染,满足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

3结语

绿化教育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现状,途径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自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由多国首脑参加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21世纪议程》以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未来文明社会的象征和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

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人们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社会行为方式的变革。科技和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只有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才能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而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环境教育则不但涉及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资源等学科的新综合和新发展,而且涉及到对科技发展和应用方向的理解和把握。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宣传、普及、贯彻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战略中是一块重要的园地。因此,“大学绿色教育”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中应运而生,是未来教育适应时展的一种新理念。

一、绿色教育的内涵

“绿色教育”的“绿色”二字取自于西方国家60年代末兴起的“绿色运动”,其原意为“生态’或“环境保护”。按照我国现代环境伦理学研究著名学者余谋昌先生所说,绿色教育与当今倡导的绿色文明相一致,充分体现了人类文化的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黄色文明、黑色文明与绿色文明.我国的绿色教育目前以创建“绿色学校”为具体体现,其目的在于加强对在校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与环境意识培养,从而树造一代具有良好环境道德修养的“绿色”新人。

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指出:“绿色教育是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即将这种教育思想渗透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综合性教学和实践环节,”总体上看,绿色教育内涵大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学和科研中,充分休现“绿色”思想现状,用绿色观念教育人;二是建设绿色校园,形成绿色校园文化,用绿色环境培养人。

二、开展大学绿色教育的必要性

1、绿色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21世纪的大学生将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其绿色教育水平将直接影响国家战略规划,当代大学生能否接受绿色教育,是否具备绿色意识,将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与否的关键性因素。开展大学“绿色教育”同时也与我国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也只有所培养的人才被社会所接纳,大学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今,国际国内环保技术蓬勃发展,环保产业欣欣向荣,社会所需要的正是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由此便确定了大学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2、绿色教育是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要求大学的素质教育必须将经济效益观、社会效益观与环境效益观统一起来,这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基本素质,只有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进行绿色教育是大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3、绿色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教育是以先进的文明和崇高的审美理想来建设人类客观世界的全新教育,它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绿色教育是衡量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我国大学绿色教育现状

我国大学绿色教育发端于清华大学。1998年6月,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提出要在21世纪把清华大学办成一所“绿色大学”,首次提出了“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校园”的重大构想。近年来, 虽然部分高校提出创建“绿色大学”的设想,,组建了环境教育中心,开始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由于起步较晚、受重视程度的高低、经济实力的差异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各高校间的绿色教育水平仍参差不齐,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1、对实施绿色教育的重视性认识不够

我国高校绿色教育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大多数高校还未能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普及教育提到战略的高度来重视,没有把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作为培养目标,也未将环境教育列入议事日程,更没有将环境教育课程列入必修范围,以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主的绿色教育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地位,把其设为所有专业的必修公共课程。对实施绿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够。

2、绿色教育体系不完善

环境教育应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家庭绿色教育、学校绿色教育到社会绿色教育。但纵观我国现行学校教育体制,中小学着重应试教育现状,无暇顾及绿色教育,成人教育在绿色教育方面更是一片空白,大学绿色教育自然成了众望所归。专业分布不尽合理,学科分类局限,使大学生很难受到系统、深入而又科学的绿色教育训练, 这就极大地制约着环境知识的普及,更谈不上较高层次的环境思维、环境意识、环境观念和环境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政府投入不足、绿色教育师资严重匮乏, 教材建设相对落后等等现实矛盾使大学绿色教育有负重望。

3、大学生环境意识淡薄

所谓环境意识, 是指“在一定哲学理念指导下的环境素质,包括理论认识和实践要素。”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淡薄,对环境科技知识了解掌握不够,对环境科技常识仅停留在“听说”层面,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认识,可持续发展理论知识严重缺乏,在行为上表现出环保参与意识较为淡薄,对自己的作用及所应承担的责任认识不清,在“知”与“行”上有着较大的差距。

4、对绿色教育的投入不够

我国高校绿色教育总体上投入不足,除表现在师资队伍严重匮乏,教材建设相对落后外,在校园环境建设上也不甚令人满意,缺乏长期投入和长远规划,建筑拥挤,参差不齐,布局紊乱,绿色少,垃圾多,破坏环境,浪费人力、物力现象普遍。目前大学的管理和服务大都遵循传统的模式,学校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绿色服务体现得不多。

5、忽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绿色教育是一个包含环境意识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环境意识教育被广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普遍认知,并付诸实践,人际关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被人忽视,久而久之,便成了绿色教育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就业压力的增大, 也带来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方面的诸多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良好, 是对其实施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同时, 大学生心理状况与其人际关系密切相关,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四、实施高校绿色教育的途径

加强绿色教育要求在教育思想认识和教育实践上实现突破。只有改革教育思想现状,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才能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只有全面理解绿色教育的深刻内涵,才能使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共同关心学生成长中的三大关系的和谐问题,才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构建学生良好的心理基础和人际关系网络,从而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社会实践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改革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形成绿色教育的共识

一定的实践总是来自于一定思想观念的指导。改革陈旧的教育思想,更新不合时宜的教育观念,以达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绿色教育的共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教育观,才能使高校的决策者、师生形成共同愿望,齐心协力地促进高校绿色教育的开展。组建专门的绿色教育机构,制定绿色教育计划,并立项研究;让周围更多的师生参与进来,培养他们的绿色意识,指导学生选择绿色生活方式,并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周围的人,形成辐射效应。

2、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让绿色教育计划走进课堂,将绿色教育覆盖所有教学过程和一切领域。为此就要建立灵活的综合化课程体系、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建构一系列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具有宽泛性、交叉性和时代性特征的课程,形成高质量的课程群,以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主体性地位,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独立地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和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增加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培养学生对于生命与自然的宽容、博爱精神。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强化教师的绿色思维

高校绿色教育开展得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为此,教师自身先要有绿色意识和绿色思维。要在教师中积极开展各种绿色教育培训与研讨会,以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思想情操和敬业精神。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具有环保意识的师资队伍现状,使教师的科研和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指导转向绿色科技选题、研发与创新,积极开展环境理论和生态伦理学的研究。

4、建设绿色教育培训基地,实行绿色管理,造绿色校园氛围

建议高校成立绿色教育培训机构,承担全校学生的环境教育、省内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政府公务员的环境意识培训、大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培训,充分发挥高校的辐射作用,传播绿色意识、知识、技术和生活方式,为提高民族素质发挥应有的作用。对高校校园进行绿色规划设计,相关部门统一实行绿色管理,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绿色文化和学生绿色活动,营造绿色校园氛围,使学生所学知识直接运用于实践,将绿色观念落实到行动中,促进高校的绿色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5、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力度

人类追求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类及人个体更好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及人个体可持续发展是以自身健康为条件的,学生既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又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融洽相处、学会生存;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又具有实施这一理念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既为当今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又为后人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高校应培养大学生获得心理方面的保健知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来适应社会与生活的快节奏。

绿色教育代表了一种教育革新的力量, 我国应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用“绿色教育”来培养“绿色学生”和“绿色人才”,开展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教育,把这种观念深入人心,使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之中自觉运用“绿色”观念,以达到教育促进人类生存环境改变和美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海坡.绿色教育:21世纪大学教育发展的方向[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徐俊,黄金华.新时期高校绿色教育探讨[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3]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教育研究, 2002(11

[4]孙萍等.大学绿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 2001( 11) : 65- 66.

[5]高伟云.浅论高等院校的绿色教育[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1) : 113- 115.

[6]王宁等.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绿化教育论文范文3

中学化学教育教研 绿色化学 创新化学教育

一、引言

化学教育的相关研究里面,我们比较关注的一个焦点就是化学教育的现代化问题。顾名思义,现代化学教育指的是对于化学教育的传统的思想、内容以及方法等各个层面,要尽量地体现现代社会所应具有的教育精神,对当前现状进行改革,来适应整个发展着的社会经济、文化与科学所处形势。现代化学教育是一个自身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的过程,它存在阶段性特点,但是却没有一个所谓终极状态。下面从绿色化学教育、化学创新教育和知识经济下的化学教育新视角等几个方面进行现代中学化学教育教研问题的讨论。

二、现代化学教育中的绿色化学教育

随着目前科学水平的迅速发展与提高,化学学科与化工生产技术也相应地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进而也为人类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物质享受与财富。但同时,人类也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破坏,以至于目前能够威胁到世界稳定的第一危机不是战争,而是环境危机。因此,很有必要对高校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进行有关探讨,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按绿色化学标准对化学课程体系及教材进行改革

在化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加入绿色化学教育的概念,在化学化工专业的必修课程体系中加入绿色化学课程,这样学生才能够有循序渐进的、系统的对绿色化学知识进行巩固学习,今儿树立牢固的绿色化学意识。

传统的化学教育教材中很少能体现绿色化学的概念,因此,把绿色化学的教学和基本要求明确规定在教学大纲中,使得新构建的教材体系以绿色化学为主线,从而逐步地引导学生培养绿色化学意识。

2.按绿色化学标准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实验教学作为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经常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有害的气体和液体,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实验学生的健康,并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从绿色化学的角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化学实验实施改革。

3.加强教师队伍的绿色化学意识

目前一些高校的教师还没有加强绿色化学教育必要性的意识,而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甚至是直接的,因此,这就要求化学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化学专业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充分认识到绿色化学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能积极对有关绿色化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学习和总结,积极参与到绿色化学教育的教学研讨和实践中来。

4.在绿色化学教育领域开展积极的实践与思考

通过在化学相关专业师生中举办宣传绿色化学知识的讲座,在更大的教学范围内对化学化工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绿色化学观念。

比如,对绿色有机合成基本概念的介绍,对无毒无害的绿色化学原料的选择,像绿色溶剂,绿色催化剂等,还有尽量实现反应副产物的零排放等等。

三、现代化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传统中学化学教育中一般是单纯地实现学科教育的功能,对于书本知识十分看重,创新性就相应有些许缺乏,随着对现代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学教育就理应承担起对创新人才科学素养的培养。现代中学化学创新教育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生动的课堂内容

课堂教学作为教师传授专业知识的最重要形式,往往有着封闭、死板的课堂氛围,很容易对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造成压抑,造成了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学习相脱节的状况,因此有必要加强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的整合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也可以进行讨论式的教学,培养对问题分析及解决的能力。

2.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多样化可以包括移植思考、求异思考和类比思考三大类。同时,加强学生的直观记忆,可以运用比喻的教学方式,比如,通过介绍蜜蜂采蜜无规则路径的例子,来说明电子的绕核无规则运动,进而使学生对于“电子云”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激发创造性想象。多样化教学的重点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是直觉思维,所以要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

3.研究性学习的改革观点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在相对开放的现实生活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社会生活中选择相应的研究专题,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积极的获取和应用知识,并主动去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应该结合化学教育自身的特点,有选择地寻找研究专题,比如,可以调查汽车的尾气排放问题和资源或能源的利用问题等。在对研究专题进行选择时,要结合学生的研究兴趣,在进行专题的研究时,积极的联系实际生活,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实践。

四、现代化学教育在知识经济下的新视角

21世纪,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将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知识经济的兴起对化学知识的应用将有着重大的影响,对我国化学教育也提出了相应的挑战。

1.知识经济时代下化学素质教育的实现。学校教育目前正在进行关键的改革,化学教育在传统封闭状态的旧模式下,向跨学科综合的新教育模式发展,包括了新型课程的开发、优化教学模式,以及科学策略的制定等,这已成为一种趋势。

2.知识经济时代下,化学教育应从短暂的学校学习转变为终身的日常学习

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已经成为谋生的手段,知识俨然成了最基本的消费品之一,知识存储量的多寡将是衡量富裕程度的一个基本标准,因此,学习不再仅仅是一种提高修养的方法,更是一种生存的技能,要以学校里的理论学习为基础和指导,达到终身坚持学习的最高目标。另外,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这些都是对终身学习有帮助的。

五、小结

本文从现代中学化学教育中的绿色化学教育、创新教育和以知识经济新视角分析化学教育三个角度进行了现代中学化学教育教研的探讨,第一部分分析了按绿色化学标准对化学课程体系及教材进行改革、按绿色化学标准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加强教师队伍的绿色化学意识和在绿色化学教育领域开展积极的实践与思考,第二部分包括生动的课堂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研究性学习的改革观点,第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在知识经济下实现化学素质教育和从短暂的学校学习转变为终身的日常学习两部分。综上,比较详细地分析了现代中学化学教育教研中需要注意的新问题和有益建议。

参考文献:

[1]刘知新.谈化学教育与科学素养[J].化学教育,1999,(9):1-4.

[2]钱贵晴.化学创新教育模式理论与时间初探[J].化学通报,2000,(12):57-61.

绿化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 绿色化学 高职 化学教学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0.047

On Integration of Green Chemistry Education into Chemistry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 Jun

(Yingt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ingtan, Jiangxi 335000)

Abstract Firstly, the basic concept of green chemistry and the addition of Green Chemistry Education in Chemistry Teaching shallow sense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s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Green Chemistry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China's current chemistry, and finally discussed from various angles high vocational chemical teaching effectively integrated into effective strategies green Chemistry teaching.

Key words green chemistry; higher vocational; chemistry teaching; education

绿色经济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无论是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还是对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来说,绿色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绿色化学应用就是基于绿色经济的理论提出的,由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在现实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是一项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化学课题。绿色化学对于当前的时代背景来说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事物,由于各方面的研究尚未深入所以仍然有着极大的可开发前景。绿色化学的应用价值极大,不仅能够促进化学相关应用的绿色化改变,更能够为当前化学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与推动。

1 绿色化学的概念及对化学教学的意义

1.1 绿色化学的概念

绿色化学是相对传统化学提出的理论,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产生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同时与反应相关的每一种化学物质或者成分都能够被利用起来,化学整个反应过程几乎是没有任何污染所以称作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的要求不仅是化学反应生成物被全部利用起来,不涉及任何染污及废物排放,而且反应物、催化剂也是没有任何污染性的,真正实现了化学反应全程的无污染、无排放。绿色化学将人们所有的化学知识和技术进行最有效的融合应用,将所有的化学反应进行绿色化设计,针对每一种反应材料、反应产物进行全面的污染物与有害物的再利用设计,实现了整个化学反应绿色化体系,在解决污染问题的同时还扩大了资源的使用充分度,减少了资源浪费。

1.2 绿色化学对化学教学的意义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仅仅能够适应传统化学工业生产需求,而对于当今社会追求绿色经济的发展趋势则无法适应,因此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加入绿色化学教学是为了将来化学专业人才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更适应当今的化学工业发展趋势,使学生拥有绿色化学的基本理念以及基础能力,在实际生产中将这种能力有效发挥来创造绿色经济价值。从另一角度来说,当前我国的绿色化学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化学工业整个行业的人才专业水平,还是与化学工业相关的科研人员数量,都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空缺,因此培养绿色化学理念的专业学生也是行业的迫切需求。

2 绿色化学教学发展及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现状

2.1 绿色化学教学发展

绿色化学教学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是自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向世界各国呼吁“在教学与工业发展中加入绿色化学理念”之后开始。这一理念原本已经在国际上出现,只是尚未受到各国关注而处于极度缓慢的发展状态中。当因化学污染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化学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无论是工业国家还是非工业国家都开始投入对绿色化学课题的研究,并且将这一课题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以促进绿色化学研究的有效推进。自1998年开始美国化学会的教育部门就与其它相关的环境部门做出了联合协作的决定,他们将绿色化学教学材料编写与课程的规划列入了教育计划中,教育部门还专门针对绿色化学进行了多次高中化学教科书的修订。其中就将绿色化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意义作为专门性教学任务进行设计,扩大了绿色化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影响力。

我国目前在绿色化学的相关研究上有极大的空缺,因此在化学教育中也较少涉及绿色化学的相关理论,除了基本的绿色化学研究不足之外,当前的化学教育模式与体系也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方面,使绿色化学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融入面临难题。绿色化学在教学中加入需要由各方力量的支持,针对目前我国的绿色化学研究水平来说除了需要由化学科研工作者进行深入理论与实践研究之外,还需要有国家环保事业的共同支持,而如果再将其渗入到高职化学教育中则又需要教育部与政府的支持。只有当绿色化学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研究达到一定深度时才能将其作为教学手段与具体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目前不仅是国内,纵观全面的环境形势都处于一个非常紧张的状态,各种污染类型时刻在制造着不同程度的污染物,同时由于人们在经济为第一目的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对地球资源与能源的大量开发,全球资源紧张形势也是当今重要的时代问题。绿色化学理论能够很好缓解资源紧张及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即是未来化学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人们寻求缓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2.2 高职院校绿色化学教学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对绿色化学教学内容的涉及率几乎为零,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化学教学中没有任何绿色化学意识,甚至有许多化学教师也从未认识和了解过绿色化学的相关理论。长期处于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下的我国的高职化学教育尤其对绿色化学教学有着非常迫切的应用需求,而我国的教育环境暂时又不具备将绿色化学教育全面落实到化学课程中的条件。所以就需要教师对课程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认识并学习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与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绿色化学理念,使这种优秀、先进的化学理论能够被更大范围地普及,为未来我国绿色化学研究水平的有效提高提供支持。

3 高职化学教学渗入绿色化学教学方法的途径

3.1 加强对绿色化学教学的重视

作为化学教学课堂的主导者化学教师应当能够对绿色化学的理论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掌握了基本的绿色化学原则和理论之后再将其进行具体教学方式的改变,从而实现绿色化学教学与高职化学课堂教学的融合。教师认识绿色化学需要从其最基本的价值和意义入手,全面掌握绿色化学的现实意义和在可持续性发展中的作用,然后再深入了解具体的绿色化学知识,扩展自身对绿色化学的眼界,强化认识。

教师需要对自身已经掌握的绿色化学相关理论进行整理、宣传和推广,宣传与推广的对象不仅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还包括在化学教师交流活动中、在化学行业研究讨论会上等。只要是能够进行创新思想交流的场合就将绿色化学的影响扩大到这个场合中。最后,重视对学生绿色化学理念的培养,自身首先应当有清晰的理论思路,同时对绿色化学有足够的重视,然后才可能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加入绿色化学的教学元素。

3.2 编写绿色化学专用教材

绿色化学是一个专门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有着极大的共性,因此如果能够将其以专用教材的形式进行普及,对于绿色化学教学以及学科的发展都有着非常关键的推动意义。编写的专门针对绿色化学的教材需要做到最基本的两点要求:一是对传统化学反应式进行优化,向绿色化学的标准靠拢;二是对绿色化学进行系统整理,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

从第一点要求来说,要实现这个目标具有较大的可实施性。例如对于工业化学中硫酸的制作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工业硫酸的生产一般是通过接触法来实现的,这一反应中首先大量的废物、废气,根据绿色化学的理论对废物、废气进行再次利用使其转化为可被其它化学工业利用的原料,就实现了绿色化学的目标,硫铁矿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由于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如果按传统的处理方法不进行再利用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以此作为炼铁原料进行回收利用,既避免了废物污染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接触法制硫酸产生的废气含有SO2,是一种有害的环境污染气体,如果将其与石灰乳或者氨水接触进行反应,就能够产生具有利用价值的石膏或亚硫酸铵。这就是绿色化学原则的表现,既避免了化学工业生产产生的废物、废气污染,又将其利用转变为其它工业原料或材料,实现了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而且也有效控制了对环境的污染。

从第二点要求来说。绿色化学专用教材应当有完整的学科体系,因为高职化学教学需要以此来作为学生全面学习和认识绿色化学的基础,所以在教学编写时应当对绿色化学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和资源整理,从基本的基础理论入手对绿色化学的理论、实践研究、应用价值、化学原理等进行有效的梳理,以发挥在教学过程的实用性价值。

3.3 优化实验教学方式

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运用于实验教学中是实现绿色化学教学效果有效提升的重要手段。对于化学教学来说实验教学方式本身就有着非常关键的教学意义,也是最利于学生深入接触化学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有效手段,绿色化学所关注的对工业化学反应过程的绿化和优化基本上都是基于化学实验手段实现的,所以实验教学中渗入绿色化学的理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改革途径。

首先开发微型实验。在许多重要的化学实验中其用到的化学试剂是具有一定污染性或毒性的,对这种实验进行微型开发,运用更少的原料和更小的反应规模来说明化学原理,既实现了教学目的,也减少了反应产生的污染。这种具有污染性和危险性的化学实验在高职化学课程中是非常普遍的,例如氯气的取用过程如果一旦发生泄漏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还会污染环境,微型实验就是减小氯气的取用量,设计小规模的实验选择用针管来取用就能够有效避免因此产生的污染问题。

4 结束语

绿色化学在我国高职化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开发意义,除了进行专门的绿色化专用教材设计和教学之外,在每一项与化学教学相关的实验中都体现出绿色化学的原则,是深入推进绿色化学理念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我国绿色化学研究不断深入的重要途径。我国当前面临的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时代任务,要求通过高职化学教学渗入绿色化学理念来有效提高绿色化学的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绿化教育论文范文5

【论文摘 要】实施大学绿色教育有三个要素在起关键性的作用,即课程体系、育人者、环境。本文从这三个要素入手,探讨如何进行合理设置、合理开发、合理构建。

从本质上看,实施绿色教育有三个要素在起关键性的作用,即课程体系、育人者、环境。要实施大学绿色教育,首先得从这三个要素入手,合理设置、合理开发、合理构建。

一、构建绿色的课程体系

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课程设置应以促进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教育相结合为基点,以现代文化、现代文明为内涵,以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课程的安排上,应考虑如下几点:第一,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针对专业划分越来越细、专业知识面越来越窄的特点,拓宽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注重专业交叉,广泛开设各种新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以专业课程为中心向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科扩展,加强文理渗透,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直达知识边缘,还有利于通过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相互延展,使学生放大视野、拓宽思路、促发灵感、增强创新能力。第二,在公共文化课程设置上,应考虑到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处理好文理平衡关系。尤其是针对学生在高中阶段因文、理分科而致的偏科现象,有侧重地进行文科或理科文化课程的增补,使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此外,绿色教育强调引导学生对人类价值进行深层和全面的思考,培养一种不仅尊重人,而且尊重自然的道德责任,而这种价值观正是学生环境素质的重要体现。因此,要拓展文化课程设置的范围,安排介绍关乎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等问题的课程,如《环境理论》,《生态学》,《生态伦理学》等,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三,在选修课程的设置上,应考虑拓宽课程的覆盖面,如包括时事类、科普类、文学艺术类、道德修养类等,并以各种形式开设系列精品知识讲座。在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和艺术修养的同时,也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自由的发展。第四,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的安排上,应考虑在学生中成立各种社团组织,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提高了自我组织、自我学习的能力;安排各种考察活动,如组织学生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各种社会现象进行考察,提出合理化解决对策;成立各种绿色行动组织,如成立“绿色科技”小组,开展绿色科技产品设计大赛等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建设绿色的育人者队伍

绿色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教育方式,决定了育人者队伍范围应该包括在大学校园内工作的一切职工以及在校园内流动的外来办事人员。具体划分成4类:专职师资队伍、学校机关和后勤管理者队伍、校内服务业及临时工勤人员队伍、在校园内流动的外来人员。在绿色教育中,由于各部分人员育人的角度、育人的功能不同,因此,建设的内容及侧重点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绿色教育能否得到广泛和深入开展,教师是关键。绿色教育既有知识综合性、前沿性的一面,又有教育途径及方式多样性、灵活性的一面,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综合渗透能力等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不断加强高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建设。首先,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学习,树立与绿色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师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掌握本学科及一些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时展脉搏,不断加强文化修养,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养成乐观、豁达人生态度,以为人师表。其次,学校要加大绿色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培训力度。注重教师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积极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积极开办各种师资培训班、研讨班等等,以不断提高教师对绿色教育的认识水平及业务实践能力。最后,优化教学管理,建立绿色教育师资考核制度。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实现绿色教学。随着绿色教育师资培训的不断增强并逐步走向规范化,还应该建立与之相应的绿色教育师资考核制度。

2.加强机关和后勤管理者队伍建设

机关管理者和后勤服务人员在教育中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对绿色教育的实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绿色教育中,他们也应和专业教师一样,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树立绿色教育观念,不断加强学习,加强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以严格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以及敬业爱岗、勇于奉献的态度和精神率先垂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接受管理与服务的同时,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使管理与服务成为学生“主课堂”的延伸。因此,无论是学校管理者队伍(即机关)还是后勤服务者队伍,都应以实施绿色教育为出发点和宗旨,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

3.加强对校内服务业及临时工勤等人员的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总要与校内各种服务业如商店、餐饮等的服务人员打交道,其工作态度、言行等学生耳濡目染,对实施绿色教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尽管这部分人员不属于校内职工,但还是要对他们制定统一的校园文明服务规范,建章立制加以约束。由于校内临时工勤人员如楼道清洁工、绿化保洁员等,尽管在工作上与学生没有直接的接触,但毕竟在学生的视野之内,因此,对他们的要求也不能忽视,也需制定相应的工作文明规范来对他们的言行加以规范。总之,无论是服务人员,还是工勤人员,只要是在校园内,都必须遵守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对那些有不文明行为习惯的人员,坚决不允许在校内从业。此外,对在校内流动的外来人员,可以通过“校园内文明规范”,对他们在校内停留期间的言行加以要求和约束。 转贴于

三、构建绿色的“生态校园”

按照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教育的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N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学校作为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主要的子系统,构成受教育主体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出教育主体的精神氛围。学生是校园生活的主体,校园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实施绿色教育,不仅要有绿色的课程,绿色的育人者,还要同时构建符合良好生态要求的大学校园,即绿色“生态校园”,从根本上说,它应该是物质生态与人文生态相交融、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1.校园的物质生态

所谓物质生态,是指校园内一切可见的人工环境有机存在的状态。它是由人创造的,是人与环境发生关系的产物,体现了人对环境的认识和态度。从空间上划分,物质生态还可以分为:内自然生态,主要是指学校教学、办公的条件,如仪器、设备、设施等配备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先进的要求等;学生学习及生活空间的具体条件,既包括如空间大小、采光情况、空气洁净度、噪音等级等各项指标;楼道、大厅等处设置的橱窗、宣传板等设施的完善程度;上述各要素中蕴含的人文气息;环境与人的互动影响状况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外自然生态,主要包括布局结构,建筑风格;校园绿化美化状况;校内公用设施配备状况;校园环保技术的应用情况;校园自然环境管理的手段;自然景观中蕴含的人文气息;环境与人的互动影响状况及其可持续发展趋势。只有这些因素有机综合,并呈良性状态,才能构成绿色的校园物质生态。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无论是内自然环境,还是外自然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与作用。

2.校园的人文生态

人文生态是建立在物质生态基础之上的,通过物质的与精神的要素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反映人的生活方式、相互关系、对事物的认识程度、精神状态等。校园的人文生态可以具体分为:(1)管理生态,即以“绿色教育”为价值观,以“以人为本”为信仰,以“科学的组织、合理的制度”为载体,以“生态系统的管理方式”为工具,以“恰当的人文关怀”为语言,全面实现影响管理生态的各大因素的有机融合,并使之处于良性状态。良好的管理生态,既能满足人的要求,又能与自然规律相和谐一致,既有浓厚的人文关怀,也有规范的秩序,并使人人都能够全身心地去工作、去学习,个个都能主动关心学校发展,自觉参与学校管理。(2)社会生态,即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充满民主与和谐、充满爱与关怀、彼此尊重与友好、彼此理解与信任的。营造绿色的社会生态,要求领导层首先要以身作则,树正自己的形象,处理好与师生的关系。全面加强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驱恶扬善、辨别真伪,教育他们学会选择、利用信息资源,学习社会中积极的一面,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提高群体意识,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文化生态,构成校园文化生态的要素很多,如在校园物质生态中蕴含的文化气息、学术生态中的学术氛围、文化娱乐活动情况、精神文化状况、校园文化的导向机制等等。培养人的健康品格、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增强人的文化底蕴,是绿色的校园文化生态的价值所在,也是绿色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4)学术生态,由学术的权威性及地位、学术自由与民主状况、学术资源配置、科研力量及规模、教学的师资力量、教学内容及形式、学术创新的程度、学术评价及激励机制等诸多因素有机综合而成。良好的学术生态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沃土,是创新人才成长的精神乐园,也是当今大学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动力所在。(5)信息生态,包含与外界联系的信息生态和校园内部联系的信息生态两部分。简言之,与外界联系的信息生态,反映的是大学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利用网络资源与外界相通、互动的状况。它不仅具有空间的开放性,而且具有时间的同步性,既能广纳外界的教育资源,也能远播本校的精神文化。校园内部的信息生态,主要是指学校各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师生之间、职工之间或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的畅通程度、交流信息的内容健康与否以及价值等。它反映的是学校管理上的主民与规范以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熊庆年.21世纪的大学校园生态[J].江苏高教,2000,(5):23-26.

绿化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绿色教育;思想意识;课程教学;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3―0045―03

绿色教育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历史文明的延绵继承。绿色教育这个理念从提出来的那一天起,就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纷纷勾画绿色教育的蓝图。中国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们,在绿色教育这片土地上,从本世纪初开始了探索。

一、绿色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

30年前,中国政府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实行改革开放。通过多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当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时,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自然资源也过度开采。进入新世纪之初,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于是,有关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命题,摆在中国政府面前。围绕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中国政府先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等理论。要建设绿色家园,绿色教育必须先行。绿色教育是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而逐步确立的崭新教育命题,起源于环境教育又不同于环境教育。绿色教育是适应经济科学发展要求的教育,是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讲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教育。

目前,对于绿色教育的定义在学界并没有完全达成一致意见,但是其基本内涵是明确的。1998年,清华大学在国家的支持下开风气之先,率先研究并实践绿色教育,到目前为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综合很多学者的研究,简而言之,绿色教育就是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并将这一指导思想渗透到文理各专业综合性教学环节中,使其成为大学生基础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讲,绿色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将自然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并驾齐驱,大学不仅向青年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注重培养大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

教育是推动人们更好地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者,其中,大学是对青年进行绿色教育最重要、最基本的场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朝普及化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进入高校学习,而大学承担着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任务。在大学开展绿色教育,通过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教育手段,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唤醒学生的生态伦理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绿色观念成为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本组成元素,培养他们将来成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骨干和核心力量,成为向社会播撒“绿色”的播种机,概括地讲,高校开展绿色教育,对增强全民绿色意识、实现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当前大学绿色教育的现状

和国外高校绿色教育相比,中国大学绿色教育起步较晚,虽然有部分高校正在为建设绿色大学这个目标而努力,并且做出许多有益的贡献,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绿色教育从理念到实践水平还参差不齐,与实现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综合国内高校绿色教育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1.高校管理层对绿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中国高校能否实现快速发展,并尽快与国际水平接轨,和高校管理层的思想意识有密切关系。某些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水平,把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入到专业教学与科研中,虽然在各种会议、各种文件中屡次提及绿色教育的重要性,但经常是说而不做,口头上重视,实际行动中不了了之。绿色教育是一个长期且持续不断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拔苗助长。有的高校虽然在发展规划中提倡绿色教育,但也只是跟风,赶时髦,本质上无意于绿色教育。还有某些高校可能这一届领导班子对绿色教育重视,但是下一届领导班子可能在办学中更换办学思路,绿色教育理念没有得以延续发展的机制保障。这些问题说到底,是高校管理层对绿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2.对绿色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

虽然中国高校在当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国家和地方政府都拿出大量经费支持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高校在绿色教育经费支出方面显得异常吝啬。有的高校并没有领悟绿色教育的实质内涵,肤浅地认为在校园内栽树种花就是绿色教育的体现,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到目前为止,国内很少有高校拿出大量资金对绿色教育理论、原理、发展趋势从学术研究上予以大规模的支持。支持出版绿色教育的学术专著和相关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对绿色教育师资队伍的经费投入也严重不够。此外,某些高校的校园规划与设计,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建造布局混乱,绿地和水域面积少。充足的经费投入,是绿色教育发展的保证。

3.绿色教育体系还欠完善

中国教育一直以来都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素质教育与情商教育相对落后。直到今天,教育教学活动中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社会的完整绿色教育体系,学生的绿色教育没有完整的体系和全程性。尤其是在大学,文理科专业切割明显,专业设置过细,使得大学生很难有机会受到系统、深入又科学的绿色教育,这极大地制约并影响了绿色知识和环境教育的传播与普及,更谈不上高层次的绿色思维、绿色意识、绿色观念和绿色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此外,大学课程多数围绕自身专业开设,教学时间紧凑,大学生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关注绿色教育。而对于环境相关专业大学生而言,专业知识多为理工类课程,往往忽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从而难以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4.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从广义上看,绿色教育包含了环境生态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三个方面。环境生态教育能否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人际关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大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才可能有正确的心态对待环境生态。同时,大学生只有心理健康,人际关系才会处理得好,这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目前,中国社会风气浮躁,经济效益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的主要标志,在就业、找工作、考研的压力下,高校的教学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近年来,媒体时常爆出大学生跳楼自杀的新闻,这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

严重危机。

三、高校绿色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校加强绿色教育,主要是要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活动中寻求突破。只有改革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才能实施全面的绿色教育。作为高校管理层,要全面深刻理解绿色教育的内涵,掌握当代世界绿色教育形势,结合绿色教育的规律和大学办学特色,才能制定科学、正确的绿色教育策略。

1.创新教育理念,形成绿色教育共识

绿色教育思想对于中国绝大多数高校而言,是一种有待深入认识的教育思想,将绿色教育思想升格为高校办学基本思想,是对高校教育理念的大胆突破,也是对专业教育为主的传统思想的挑战。在办学过程中,只有全面深入理解绿色教育的内涵,破除不合时代进程和节拍的教育思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才能使得高校管理层和广大师生形成绿色共识,齐心协力将绿色教育全面铺开。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也要积极出台绿色教育的制度,以制度的形式要求高校开设绿色教育的必修课或公选课,尤其是师范院系、农林院校和地矿院校,设置绿色教育相关课程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2.提高教师绿色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其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教师的人品修养,对学生都有直接的影响。故教师自身的绿色素质,对于学生绿色素质的提高,有关键性作用。因此,高校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具有从事绿色教育的基本知识、绿色意识和绿色思维。绿色教育的知识一般具有交叉性和前沿性的特点,所有教师要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体系,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学校要组织教师积极开展绿色教育培训学习和研讨会,加强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社会调查,以开阔教师的绿色视野。同时,教师要积极开展环境理论和生态伦理学的研究,在学术研究、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课外科技活动等教育实践环节中,注重生态环保理念的挖掘。

3.变革课程体系内容,实施启发式教学

为了将绿色教育深入大学生内心深处,就必须要求绿色教育进驻课堂,将绿色教育覆盖所有的教学课程。为此,首先是对当前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重新构建完备的具有生动性、前瞻性和通识性的课程体系,使之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次,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系列具有交叉性、宽泛性和现代性的课程,认真设计与绿色教育相配套的教学内容,拓宽专业课的基础内涵,注重文理科的专业交叉,加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使得各专业各课程都有“绿色气息”。其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剔除简单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实现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调动大学生充满好奇的心理和追求新知的特点,发挥现代科技教学手段,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向为启发式的教学。

4.举办绿色讲坛与社团,开展绿色实践

在开展绿色教育过程中,除了在课堂上展开教学外,还可以举办诸如环境保护、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环境与社会、伦理道德、心理学等相关学术知识讲座,加强大学生的绿色素质的培养,使绿色素质成为一种文化素质的组成部分。这种绿色素质主要表现为和谐的自然观、科学的人生观和积极的道德观,让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恩。此外,要鼓励大学生组建绿色社团,建立绿色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经常组织大学生到厂矿企业、居民社区、农村田间去调研环境现状和生态保护的情况,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绿色生态方面的课题研究,通过调研报告、征文、图片展览、演讲、辩论等形式,展示绿色社团的社会实践情况。通过实施绿色实践,提高大学生的绿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创建和谐校园文化,营造绿色教育氛围

高校开展绿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对大学生是潜移默化的过程。绿色教育需要有明确的教育引导,也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高校绿色教育氛围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来进行。高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形成以人为本、健康向上、充满活力、富于创新的和谐校园文化。在学校硬件建设和环境建设中,不但要考虑经济成本,还要考虑绿色效益。绿色效益不仅体现在环保生态方面,还体现在对学生的课堂教育上。要把大学校园建设成一个规划合理、干净整洁、树木环抱、青草遍地、鸟语花香的“绿色小镇”,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必定会耳闻目染,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充满绿色的校园环境中成长,是最鲜活最直观的绿色教育。

6.建设绿色教育基地。加强对外交流

高校为了全面深入开展绿色教育,使绿色教育的意识、理念、知识、技能广为推广,在办学经费许可的前提下,应该建设相应的培训基地,有效利用计算机因特网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和国内外的图书、影像、视频资料,承担对工厂企业、政府机关、环保组织等有关人员的绿色教育培训,传播绿色生活理念和绿色思想意识,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绿色素质贡献知识力量。此外,大学应该以更宽更广的视野,加强与国内外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人员交流与合作,特别是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绿色教育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做法,以此促进我国大学绿色教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孟晨,曹利戈.高等院校开展“绿色教育”的意义和方法[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6):113―115.

[2]王静.绿色教育的思索[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9):

90―91.

[3]徐俊,黄金华.新时期高校绿色教育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3-77.

[4]曹庭珠.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绿色教育研究[J].理论与当

代,2010(2):40-42.

[5]朱业晋.绿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探索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

学报,2007(4):21-23.

[6]王海坡.绿色教育――2l世纪大学教育发展的方向[J].石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