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研修总结范例6篇

工作坊研修总结

工作坊研修总结范文1

一、我们对“特级教师工作坊”的理解

“特级教师工作坊”是培养名师的基地;是展示特级教师的舞台;是造就优秀教师团队的平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对“李煜特级教师工作坊”建设进行了如下设计。

二、我们对“特级教师工作坊”建设的设计

1.指导思想。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

2.工作原则。遵循“五原则”:①针对性原则。聚焦教师研训,聚焦课堂教学。②共享性原则。以同伴互助为主要活动方式,合作共研,融合共享。③创造性原则。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坊”工作。④层次性原则。针对中年、青年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级别教师发展的需要,实施分级研训、分层指导。⑤实效性原则。拒绝浮躁和功利,植根于教师日常的教育生活,躬身于教师日常的教育实践,有针对性地探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使教师的个人提高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3.团队组成。对于工作坊的团队组成,我们有这样的思考:①便于集中研修。工作坊成员由桂林市中学化学教师组成。②成员有广泛性。来自桂林市不同地域中学(市区、县域)、不同层级中学(生源优良、生源薄弱)、不同学段(初、高中)、不同年龄(26岁—48岁)、不同职称(中学二级—中学高级)的化学教师。成员结构的梯度化是影响团队活力的重要因素。③便于主持人和参与者“一对一”研修。④能够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工作坊成员应该是有自身专业发展需求和合作精神的,有影响、有实力,能以沉静的心态研究教学的化学骨干教师和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化学教师。⑤能够得到专家的及时引领。因此,我们特聘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黄都博士担任指导者。

4.工作目标。通过学习和共研,达到三个目标。

目标一:团队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专业态度、专业追求、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能在原有层级上得到发展,并逐步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从而助推桂林市中学化学骨干教师的成长。团队成员具体的个人发展目标是:

主持人:以“专家型教师”为发展目标;

帮扶者和参与者:成熟型骨干教师以“研究型教师”为发展目标;青年教师以“骨干型教师”为发展目标。

目标二:探索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路径,从而带动桂林市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标三:探索有效的教师研训模式。为即将开始的广西高中新课程改革积累有效的教师培训经验。

5.运行机制。①实行“带徒制”。主持人全程带教,引领团队成员共同学习、研究和实践。②实行“带题研究制”。集体共研一个主课题,团队成员围绕工作坊的研究主课题,再结合自身教学需求,自定研究微课题。③实行“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培养模式。即针对具体课例进行主题研讨,再围绕课例和主题研讨进行小型培训,使“研中有训、训中有研”。④实行自主研修为主,定期集中学习的制度。⑤实行网上平台交流制。通过网上平台,交流共享研修体会、研究成果、优质课程资源。

三、我们开展的工作

1.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培训。针对本“工作坊”的大多数教师过去只是零碎地参与课题的部分研究,缺乏独自承担或负责研究课题的经验,对课题研究的整体过程了解不足,对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掌握不多的情况,我们首先开设了“工作坊”成员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培训,采用同伴互助模式,请“工作坊”中正在攻读教育硕士或主持参与多项课题研究的教师分别主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大家反映,这样以同伴交流的方式进行的教育科研方法辅导让人亲切、通俗易懂,听后对开展课题研究就有了清晰的思路,收获较大。

2.共研课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教学研究才能深入触及教学的本质,才能将教学的直接经验转化为可以普及推广的教学成果,同时这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确定了“工作坊”的运行机制之一——“带题研究制”。以大家共同研究同一个课题,实现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回归和实践探索中的理性提升。我们认为,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和学生学习行为有效的高度融合,而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是学生学习行为有效的前提。目前化学课堂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度不高。为此,我们申报并得以立项了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A类课题:《中学化学课堂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

3.以“主题课例式研训”为载体,开展“化学课堂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有调查显示,在新课改培训中,教师渴望有具体课例的专业引领。因为这样的培训直面教师的工作,帮助教师解决面临的实际难题。按照这一思路,我们设计了“主题课例式研训”作为本“工作坊”的主要研修形式。操作模式为:确定主题—确定课例—观摩课例—课后研讨—主题培训—撰写反思—“坊主”点评—网上共享。“主题”是化学课堂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和大家在教学中共同关注的焦点和需要突破的专题;“课例”既有本坊教师执教,也有坊外教师执教;“观摩课例”是以我们设计的“化学课堂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研究调查问卷”中的53个问题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观察课堂;课后研讨以“针对自己的研究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主要目的;“主题培训”是“坊主”围绕主题课例和主题研讨即时进行的小型培训;“撰写反思”则是促使执教者和听课者针对研究主题和自身教学的困惑,进一步深度思考;“‘坊主’点评”是“坊主”针对各位“坊友”的反思做精要点评,实现彼此交流,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共同成长;“网上共享”是在我们的网站设置《听课随感》栏目,将各位“坊友”撰写的反思和“‘坊主’点评”供大家分享。这样的研训对教学有直接的价值,大家有收获,因而有兴趣,参与认真、积极。

4.精心打造我们的“工作坊”网页。“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网站是我们交流分享的最佳平台。我们对“工作坊”网站建设有这样的思考:质量为先、美观精致、展示自我、凸显特色、优化资源、内容丰富、有效分享。现在,我们的网站已经在区内产生较大的影响。

四、我们的收获

收获一:教师的成长,一定要在思索中去实践、在研究中去总结、在成果中去不断反思。

我们全体团队成员依托“工作坊”平台学习、共研、分享、反思,从课堂中发现,从学习中提高,从研讨中明白,从分享中收获,从反思中悟出,提炼出有价值的实践智慧,同时又催生出新反思。特别是研修采取的反思模式,让我们共同走进反思,感悟反思,学会反思。

收获二:“特级教师工作坊”是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工作坊研修总结范文2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后50学时)培训已经接近尾声,由最初大部分人的懵懵懂懂,到今日的全员参与,小小的改变离不开继教网领导们的耐心指导,也渗透着我们全坊学员们的辛勤努力和如火的学习热情。作为坊主,心中有喜有愧,高兴的是感谢领导们对我们全坊学员的工作和学习的肯定,愧的是这个“坊主”当之有愧,总觉得自己做的并不是太好。不管怎样,既然做了,就和大家说一说我是怎么做的。

1. 在第一阶段,把本坊学员建立QQ群,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并共同修订工作坊研修计划。

2. 在第二学习阶段,主动熟悉平台, 明确培训任务要求。工作之余,我会经常登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后50学时)培训网及QQ群,查看有没有小纸条或新的动态,及时解答学员的问题,帮助学员如何选课及学习,并参与项目讨论中。

3. 在阶段三,更新教育理念, 技术支持专业发展环节中,学员有作业,要及时批改学员的作业,了解学员的最新学习动态,有哪些进步或不足,以便下一步的学习研修修订。除此之外,我还注重优化评价,调动学员积极性,对于积极主动的学员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奖励,以此激发更多学员的积极性。

工作坊研修总结范文3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廊坊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益的建议与意见,以利于武术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更好地普及与发展,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意见与帮助。

关键词 廊坊师范学院 武术教学 现状 对策

一、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廊坊地区具有悠久的习武传统,其中文安县是我国第一批命名的武术之乡。受其影响廊坊师范学院的前身廊坊师专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展了武术选修课,同时建立了大学生武术协会,特别是近几年田径运动会上的太极拳表演在同学们当中引起强烈反响。因此本文通过对廊坊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武术选修课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发现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益的建议与对策,以利于武术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更好地普及与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廊坊师范学院为研究对象,其中随机抽取5个选修班,每个班抽取23名学生为样本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以廊坊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武术选修课学生和武术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大量阅读全国有关对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研究的文史资料和学术专著,借其中的部分研究成果为撰写论文提供必要的参考。

2.访谈法

通过对廊坊师范学院体育部负责人和部分武术教师的访谈,对廊坊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武术选修课教学现状进行初步了解,获取相关信息。

3.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并对廊坊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武术选修课的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取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法。

4.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所获得的信息完成处理和统计工作。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主要开设的教学内容

根据访谈发现,廊坊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武术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初级长拳、24式简化太极拳。这两项内容在以前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为武术在学校的推广、普及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的体育教学项目也进行了很大的调整,而廊坊师范学院自武术课开设以来教学内容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内容比较陈旧,缺乏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所以大部分学生对目前武术教学内容不感兴趣。

(二)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廊坊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武术选修课的教师共有7人,任教前从事武术专项学习的教师只有2人,只占武术教师的29%,其余教师都是从其它专项转行过来的,占武术教师的比例高达71%,从侧面也表明了武术专项教师的缺乏。

1.教师学历层次

廊坊师范学院7名武术教师中,具有硕士学历的有3人,占武术教师比例的42%,在读硕士有两人,占28%,其余两名为本科学历,总体来说,学历较高。

2.教师的职称结构

从职称角度看,廊坊师范学院武术专业教师职称为教授和副教授的比例还很低,而讲师占了很大比例,总体来说,职称偏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廊坊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质量,说明廊坊师范学院的武术教师职称层次还有待提高。

3.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比较简一,主要采用教师领做学生模仿的手段,很少采用娱乐性、对抗性、多媒体等教学方法,这已经不能适应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

(三)场地与器材状况

廊坊师范学院没有正规的武术场馆,学校只是在操场或篮球场上随意找块场地上课,也就形成了这种情况,一边是武术课,四周是其它项目的课,这就造成就教学之间的干扰,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学校没有开设有关器械的内容,学校武术器材很缺乏,现有的器材大多都是十几年前的,并且很多器材已经破损,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武术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廊坊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武术选修课教学内容陈旧,缺乏现代气息,激不起学生的兴趣。

2.廊坊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武术选修课教师的学历较高,但武术专业教师比较缺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3.廊坊师范学院没有标准和固定的武术场地,学校现有器材大部分已经破损或是十几年前的器材,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二)建议

1.更新武术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符合社会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

2.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廊坊师范学院的具体条件和师资力量,结合武术自身的特点挖掘武术运动的功能,用多样化的、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习武的自觉性和兴趣,从而提高武术课的教学质量。

3.为提高廊坊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武术选修课教学质量,学校要切实搞好规划,加大投入,加强武术硬件建设,增加武术场地、器材建设使教学的物质条件更加完善,课堂环境更加优美。

参考文献:

[1] 赵学功.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教学的探析[J].科技信息.2007(5):188-190.

工作坊研修总结范文4

一、高站位――“区域名师”培养工作的认知与思考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关注,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正因如此,哈尔滨市香坊区教育局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将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作为教师培训的工作重点,将建立一支以名师团队为引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全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将“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作为“香坊区凝心聚力谋发展,倾力打造教育强区”的关键所在。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将打造“区域名师”团队工作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以培养区域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以“生命化教育体系的研究和实践”课题为牵动,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更新教师培训手段,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区域培训机构及中小学校作用,加大区域教师培养力度,逐步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香坊区名师”队伍。

二、抓管理――“区域名师”培养工作的组织与保障

“物无规矩难方圆,人明法度知分寸。”为确保名师培养工作有效开展,香坊区教育局、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建立并完善了专门的名师培养工作机制。我们本着从实际出发,从实效着眼的工作思路,把“培养名师、发展名师,带动区域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最终目标,先后启动了名师培养工程、内涵建设主题工作年活动,制订并下发了《香坊区名师培养活动实施方案》《香坊区中小学校“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案》《香坊区名师认定方案》《香坊区名优班主任团队培养规划》《香坊区班主任名优梯队培养计划》,并建立了《名师跟踪考核档案》。此外,我们还确立了“自下而上”的工作原则,将名师团队的打造分为三大环节,即学校开展名师打造活动学校推荐上报、区域评选确定名师候选人名师候选人培养与认定。“自下而上”的培养与管理,让香坊区的名师培养工作总体呈现出认识高、参与广、措施实、效果好等特点。

三、重实效――“区域名师”培养工作的策略与行动

1.师德教育,注重《规范》落实,坚定“区域名师”专业情意

借鉴于镜观己形,借鉴于人律自身。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香坊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实施“名师带动”工程,发挥名师带动作用,更是香坊区名师培养工作永恒不变的工作重点。为此,香坊区教育局继开展“名校”“名校长”“名师”和“名教研员”评选活动之后,还开展了“名师”巡回演讲活动,来自全区二十余所学校的3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走进全区各中小学。他们中有“将师爱进行到底”的宋月娥,“用知识回报家乡父老、用行动为新农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温宏卫,“默默奉献、躬身耕耘”在职业教育战线上的陈景祥,教育育人、“静待童心‘卤’我心”的鲁丽静,爱生如子、“安心从教志不移”的王丽艳,关爱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温巨荣。朴实的话语、感人的事迹震撼了香坊区教师的心灵,更让全区教师体会了“甘为人梯,春风化雨育英才”的奉献精神;感受了“热爱学生,一片丹心育桃李”的深情;领会了“言传身教,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情怀;坚定了“鞠躬尽瘁,一腔热血撒杏坛”的决心。

2.读书交流,充盈教师知识体系,提升“区域名师”理论素养

琢完白璞方成玉;吹净黄沙始见金。专业化教师的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认为:教师的成长是没有捷径的,名师的成长更是如此。从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并践行的阅读、反思、实践的角度来看,作为教师,尤其是有志于成为“名师”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与其一味模仿那些已经成名成家的“名师”的讲课方式,执著于背诵“名师”的授课教案,不如从最根本的成长路径开始,在阅读中丰盈和充实自己,在阅读中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2010年3月,“香坊教师学习研究会”在香坊进修学校领导的倡议下正式成立,成员多为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的青年教师,成员由一开始的十几人发展到今天的近五十人。专家(凌宗伟、孙明霞、姜广平等)的参与和关注,更是有效提升了研究会成员的学习力和思考力。几年来,研究会通过专题讲座、读书沙龙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多次学习交流活动,会员们一同学习、交流分享彼此学习与成长的快乐,发挥了教研员在教师读书学习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培养进修学校教研员读书习惯、提高教研员阅读能力的同时,2013年4月,我们又在“香坊教师学习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旨在提高全区教师阅读意识与阅读能力的“书香致远教师读书联盟”,倡议区域内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读书与写作的行列之中,截止到2013年6月,已经有以区域名优班主任、区域学科名优骨干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在内的162人加入其中,QQ流、沙龙研讨等活动,丰盈了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了“区域名师”团队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快速提升。

3.网络研讨,拓展教师发展空间,更新“区域名师”教育观念

当今社会,网络日益成为教师工作中的一种必要方式。网络教研、研讨、交流等由网络演绎出来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加强了教师彼此间的沟通。我们先后组建了“香坊教师学习研究会”“书香致远教师读书联盟”QQ群。2011年,我们与“1+1教育社区”进行合作,开设“香坊研训”专栏,并在区域名优班主任、名优骨干教师培养过程中,倡议教师在“1+1教育网”上完成注册并建立自己的“1+1教育博客”,引领“区域名师”自主交流。

基于网络的交流与研讨,为“区域名师”搭建了展示与交往的平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促进教师在碰撞与交流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并在反思与交流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

4.课题牵动,牢固树立问题意识,提高“区域名师”研究能力

人们常说:“教育科研的自觉与否,是区分教育家和教书匠的分水岭。”“区域名师”的研究能力与研究水平直接决定其在教育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十二五”期间,香坊区将“中小学校生命化教育体系的研究与构建”作为区域课题全面铺开,成功召开“慢课堂・满教育――生命化教育的区域实践行动”高端论坛。其中,“区域名师”香安小学宋月娥执教的《一面五星红旗》一课,得到与会专家和教师们的好评。课后,宋老师同来自全国各地的生命化教育团队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研讨。

此外,在生命化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香坊区教育局、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先后聘请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张文质、故事妈妈黄欣雯、在解读《论语》中收获幸福的陶继新、践行生命化教育理念,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成长的孙明霞走进香坊区、走进香坊名师团队,为香坊区名优骨干教师进行专题讲座。通过新年诗会、学术沙龙等形式,创造“区域名师”与专家面对面探讨交流的平台,让“区域名师”认识到,教师的问题意识与研究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线。

5.走进高校,开阔教师教育视野,促进“区域名师”专业发展

在名师培养过程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绝不仅仅是评选出几位名师、学科带头人,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一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敬业、乐业、精业,并在“标杆”的引领下,培养更多的未来名师,构筑以优秀中青年教师队伍为基础、以学科带头人为骨干、以名师为标志的高素质教师群体,从而推进香坊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香坊区将“培养名师,发展名师,带动区域整体教师素质的提高”作为中小学名师培养活动的核心思想。围绕这一理念,香坊区教育局成立了“名师成长工作室”,聘请省、市教育专家、教研员作为名师的导师,引领名师候选人的业务能力水平不断提高;香坊区教育局还组织名师候选人远赴华东师大、东北师大脱产学习,并带领区域语文学科骨干教师连续多年参加在山东济南召开的“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全面提升“区域名师”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了“区域名师”的专业发展。

6.回归课堂,实现师生教学相长,锻造“区域名师”专业技能

如果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而守护教育的根基则在课堂,课堂作为知识传递的交接地、教师耕耘的责任田,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核心环节。教师师德水平的提升、业务能力的成长,往往都是通过一节节的课堂教学体现出来。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尊重生命的,是师生生命生长的田园、生命享受的乐园、生命创造的学园、生命慰藉的家园。

在香坊区名师培养的过程中,全方位、立体交叉的培养方式引领广大“区域名师”积极投身到生命化课堂的建构过程中,也正是在这一建构过程中,实现了师生的教学相长,锻造了“区域名师”的专业技能。

四、促发展――“区域名师”培养工作的收获与成效

香坊区的名师培养活动,促进了“区域名师”业务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区域名师”学科课程引领作用得到凸显,逐渐形成了自己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如王开杰老师的“思者有度,想域无疆”的教学风格、宋月娥老师的“温以润之,工而复平”的教学风格,均受到领导、教育专家的认可。而“区域名师”的快速成长更让我们欣喜地看到:

1.香坊区名师培养工作,让“区域名师”具有了远大的人生抱负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区域名师”的专业情意。

2.香坊区名师培养工作,让“区域名师”具有了乐学善学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名师”的知识结构。

3.香坊区名师培养工作,让“区域名师”具有了刻苦的钻研精神和较高的研究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名师”的科研水平。

工作坊研修总结范文5

——“国培计划(2015)”宜宾县工作坊小语2坊工作汇报

宜宾县研培中心 舒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做“国培”教育的追梦人》,自2010年12月第一次参加国培,便与国培接下不解之缘。期间多次参培,也多次担当坊主,从网络培训工作坊到省名师工作坊,与坊员们一起经历了一场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之旅。其间的点滴进步离不开继教网和各级领导、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耐心指导。感谢全国中小学教师继教网这一平台,为我们打造出一片知识的海洋,创建出一个小学语文研修的精神乐园。在学习和辅导中,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教研技艺的增长;既有交流、分享带来得快乐,也有在辅导与工作矛盾无分身之术的无奈、艰辛和委屈,感悟颇多。

一、网培四步行,真诚是纽带

教师培训需要的是培训者平和的心态,培训者唯一需要做到的就是真诚!因为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带着一颗真诚的心,我坊按照以下四步进行网络培训。

(一)自我培训,诚学操作

我在做坊主前参加了宜宾学院组织的教师团队置换脱产研修和宜宾县组织的坊主专题培训,明确了培训的任务。通过自学操作指南,

1

了解网络学习的操作步骤,并制定出小语2坊的学习指南。提前去浏览了网络课程,了解课程设置的结构和具体内容,为有针对性的辅导奠定基础。

(二) 组建团队,诚邀参培

1. 组建团队

召开三人行主持人会,统一思想,交流规划,做好分工。坚持“小分工大合作”的原则,由我统一协调督促学习进度,批改师德追求板块的作业。一副坊主是一线教师,重点批改参训计划和培训总结作业。另一副坊主是片区教研员,主要批改信息应用成果。

根据学员的个人信息和采访了解,共51名校长,镇小7人,基点校和村小44人,是宜宾县51所最基层基础教育基地的领航人。了到他们年龄参差不齐,有的还是民转公人员,便将学员随机分组,由组员推荐选出班委和组长,并借助群视频,召开班委会,指导参加网络学习。

2. 诚邀参培

建立QQ 群后,文件、短信、电话齐上阵,邀约学员申请加入QQ 群, 进入平台、熟悉平台、进入学习状态,明确培训任务和要求,积极参加培训,确保学员按时登录学习。及时在群里转发培训指南和登录用户名,在QQ 群和学习平台上新学员须知及编辑的学习步骤微课,告知学员学习分几部分,每一部分怎么操作。提出作业审核的要求,要求不符合要求作业一律不批改,由分管主持人电话通知重新

2

提交。

(三)激发激情,诚赞助难

1. 激发激情

坦诚交心、彼此尊重、答疑解惑、及时反馈。培训中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班长,组长,班干部随时在群里提醒大家,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如在视频观看的学习过程中,部分学员不会计时,造成学习了很多次学习时间仍然为零。发现这样的学员,我们总是一边打电话,一边在电脑上截图传过去一步一步引导。部分学员学得非常认真,能及时做出反馈,并且能在研修日志中把自己的学习感想与心得乐于与大家分享,在帖子板块与大家讨论。我们会认真阅读学员的日志,与学员一道在论坛上分享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的喜与忧,交流中对学员从陌生到相熟再到相知。

2. 优化评价。

学员的作业既是是他们认真学习的见证,又是他们平时工作的经验总结,很值得学习和借鉴。所以,每一位学员的作业,我都认真地读,慎重地下评语,我想通过精短的评语,为学员们加油喝彩,让他们感受到“国培”的意义。

优化评价,以鼓励为主,我们多次以光荣榜代替学情,温馨提示代贴通报,以调动学员积极性。学情及时上传下达,沟通交流。对学习进度快,作业优秀的学员,高高杨起表扬的武器为其点赞。真诚的期待促进学员创新学习,尽可能让网培收到实效。

3

3. 提醒督促。我每周的周一上班后,周五下班前在群里公示一次学期,以提醒大家及时参加学习。充分利用好班级公告、小纸条、简报等平台及时通报学习近况。督促学员认真对待各级组织的学习活动,并鼓励把研修收获运用于实际教学中。特别提醒那些掉队的学员,督促因为工作繁忙而耽搁了学习的学员,鼓励因为地处偏僻地区网络不通畅和因为学校及家里电脑较少的学员,期待他们与全班的学员一起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4. 凝聚合力。下班回家,我会经常登录“国培”网及QQ 群,查看有没有小纸条或新的动态,及时解答学员的问题,帮助学员学习,并参与各类讨论。如果浏览到好的文章,及时在群里分享,与学员共享“心灵鸡汤”,增强学习群的凝聚力。

5. 温馨助难。对时间和条件有限的学员采用温馨提示、电话、QQ 微信谈心,帮助分析学习落后的原因。极少部分因为年纪大和条件差需要技术和设备支持的,我通过电话联系当地的主管行政部门,寻求当地有条件的镇小或者基点校提供帮助,周末到有条件的学校专题学习。如:因为偏辟,学校和家里都没有网络的村小校长金校长,利用周末的时间到镇小学习,一直坚持了四个周末,最后以100分的好成绩结束培训。

(四)齐心协力,喜获佳绩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语2坊的在春秋两个学期的参训率100%,合格率100%,优秀率100%。共成绩公示光荣榜12次,作

4

业提交的温馨提示14次,作业提交不合格与原因的温馨提示提示4次,成绩未满90分人员温馨提示3次,简报6次,推荐优秀作业22份。

二、面授六策略,落实是关键

怎样把网络学习中学到的一切运用到实践中去呢?集中面授就是实战演练的场地。在集中面授学习中,我们坊采用了以下六个策略。

(一) 调查分析,目标定位

调查了解培训者的需要,访问有经验的本土专家,采访校长,采访老师,了解需要接受哪些板块的培训。召开坊主会讨论、分析、交流,统一统领思想,统整课程的设置,着眼实际和实效,确定培训的目标。

(二) 统整课程,分项实施

严格遵循课程设置原则,即主题化,递进式,接地气;以课题引领,实现教培一体化;课堂“三非”:非课改课不上,非课改的教研不搞,非课改培训不做。我们通过研究决定采用国培与课题研究及推广相结合,集中研培与“游学式”研培相结合,总分总结构操作的集中面授培训方式。第一次主题“探寻有效管理”,第二次主题“探寻有效识字和阅读”,第三次主题“探寻快乐交际与习作”,第四次主题“探寻诗意语文教学”,在诗词教学后展示、总结、反馈。在交流、反思中收获提升。

采用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递进式螺旋上升培训方式,目的

5

是让校长们不仅自己能上课,还能研课、磨课,做到科学有效的指导课堂。

(三) 引领互助,措施落实

1. 专家引领、名师引领。结合课程,除了重温网上的经典视频,我们还聘请了多位教育专家进行精彩的讲座。他们用生动的案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和宝贵的经验引领引领着学员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让校长们对教育教学的改革有了更深的认识。如:聘请广汉市实验小学校长张兴述做校园文化主题交流,给校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学校怎样打造文化的论坛交流。

2. 名优带头、坊内互助。坊内有极少的省、市、县级名师和名校长,我们通过组织研讨、交流、思维的碰撞,对办学思想,小学语文教学的观课,评课,议课,导课有了提升,对课堂的指导途径,方法等研磨得内容丰富,详实、实用。

3. 自主管理、互评推优。出勤签到、组织活动、磨课评课、讨论交流、作业收交、互评推优都采用自主管理。如分组交叉推荐优秀作业。

(四)融入课题,科研引领

“国培”课程设置中融入县内课题研究和推广,让参培学员办学思路更清晰。

在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板块,我们融入了省级研究课题“区域推进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教学研究”。聘请市和县的课题负责人

6

分别做了2个专题讲座,全市示范课2节,县优课展示5节,学员对比课10节。

在诗词教学板块,我能们融入了市级研究课题“区域推进高效课堂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示范了高效课堂“三环六步”操作模式。通过“怎样的课堂才高效”论坛交流,学员们在实战演练中对课题的推进步骤更加明确。

在识字教学板块,我们结合了市级推广课题“三自识字法”的推广。聘请了2位课题主研人员上示范课,研磨后学员抽签同课异构展示收获。还给予每位学员3分钟进行识字教学的论坛交流。

(五)“游学”研培,受益基层

1. “游学式”集中培训怎么“游”?

借用“游学式”送教下乡的经验,把研培活动“游”起来,动起来。“游学式”培训即把班级学员按地点轮流培训,送教到乡镇,每到一处,该乡镇便组织涉及的学科教师参与到培训中,50名学员扩散为100名、150名......

2. “游学式”集中培训的目的

让培训真正做到了辐射乡村,这样聚力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让基层的教师和孩子更受益。在与各地的教师交流学习中,不少学员成长很快,感觉见识广了,当初的迷茫逐渐变为豁然开朗。

3. “游学式”集中培训的成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到一处,学员不仅能全方位观摩所

7

到校园的校园文化,办学理念,体会借鉴教学精髓,还能促进承办学校的发展。如在观音镇小的诗词教学研培中,该校师生结合学校实际,展示了经典诵读活动的节目,学员也即兴同台PK 。五节不同类型的课吸引力不少老师,也让观音镇小的孩子们领略了校长们不一样的教学风采。培训后,不少村小和基点校的校长都说收获颇丰。横江镇小的肖校长当场发出挑战,要PK 观音镇小,同时发出邀请,希望其他的学员届时积极参加见证。国培培训延伸为学员们的互动培训。这恰恰就是我们培训所要达到的目的:那就是唤醒校长们对未来的责任与担当。激发校长们沉睡的教育激情。

(六)“听诊”研培,体验提升

1. “听诊式”研培的形式多样

聘请专家做专题讲座引领,邀请一线名优教师上示范课,学员临时抽签上模拟课,观摩一线教师的研究课,学员通过观课、研课、磨课、评课、专题研讨、集体备课、分组说课、对比教研、剖析诊断、重构设计、微课演练、同课异构、论坛交流、综合展示、参观访问、组内推优等形式研究课堂。

2. “听诊式”研培的课型丰富

在培训时渗透了团队体验式培训活动,激发了培训的兴趣。体验式课型有专题课、模拟课、诊断课、研究课、示范课、微课、实践活动等。学员们在体验中提升,表现为出勤率高,认真笔记,参与积极性高,思维碰撞效果好,作业上交质量高。通过“听诊”研培,让校

8

长学员们不光会管理学校,还要能上课,会观课,研课,磨课,指导课。与专家型校长缩短距离。

三、成果日渐丰,愿景终实现

(一)办学理念得以更新,有了新思路。

(二)指导教育教学的技能得到提高。

我们总结会上选出上汇报课的五位校长中一位是镇小的,一位是基点校的,三位是村小的。通过课堂的呈现,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成长。

(三)教育教学成绩得以提升,办学幸福指数得以提升,更自信。

(四)形成了《研修计划集》《优秀教师故事集》《优秀教学案例集》《优秀培训手册集》《优秀微课作品集》《学习心语集》《国培计划集》《教学设计集》《优秀教学反思集》《优秀成长记录集》《论文集》《集中面授简报集》《学员研修总结集》等成果集。

四、困惑与反思

(一) 困惑

在面授中,我们感到工学矛盾比较突出,音像资料收集困难,游学中部分学员感觉路途远,学员回校的报销困难,各组之间的成果收集有差距,少部分学员培训任务强调不到位,网络设备较差,以致个别学员参与线上学习较困难。

(二) 反思

怎样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线上学习时间可不可以再拉长一些,让学员学得再扎实一点?线下集中培训可不可以一学期一次多天来

9

完成。以免学员一学期奔波两次?

工作坊研修总结范文6

论文摘要:创造自主学习理论与专业技术氛围是目前高等院校实施与改进实践教学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坊为例,对工作坊教学模式的运作方式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取得的效果,并总结工作坊现存的不足之处。

论文键词:自主学习;工作坊;效果;不足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的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监控、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学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挖掘学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形成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调查研究表明,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普遍偏低,主要表现为学习方法不明确、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较弱、工艺能力和工艺优化能力与理论结合能力不强、自主学习理论和专业技术的氛围不浓厚及自主学习条件不足。

一、工作坊教学模式的运作

2010年年末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将工作坊教学模式引入教学工作中。“工作坊”就是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学生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强化专业技能、体验职业氛围及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为目的的新型实训场所,是学生进行课外工作实践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场所,同时也可作为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和教师进行技术研发提供项目设计和制作平台。

(一)工作坊的组成

工作坊以项目团队为单位,项目团队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自愿组合而成,每个项目配备指导技师,均利用课外时间进行。

(二)工作内容的确定

工作坊的内容以项目为核心,项目的题目或由指导技师给定,或由学生自己提出,学生写出项目的可行性报告,经项目审核小组审核,审核通过的作为工作坊项目开展活动。

(三)工作坊的管理方式

工作坊的运作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学生自主选出项目组组长、副组长,明确分工,并自主完成项目资料收集、项目策划、制定技术方案、拟制项目计划书、技术设计、加工制作、成果评价、成果等各个过程。项目进行中的资金管理、进度检查、会议和讨论安排等事务均由学生自己完成。

(四)学生自主实践的运作

在活动中,学生凭个人兴趣爱好,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自己所要制作的物品,利用课外时间进入工作坊从事设计、制图、加工制作、装配调试和修理。

每一位使用工作坊设备的人员必须接受不少于3小时的安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操作技能培训环节。学生进工作坊凭学生卡登录,凭实践卡进行活动。经过工作坊培训并能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达到一定的活动时间并能独立制作完整作品,经指导教师考核认定后可以计算公选课学分,毕业时还可以获得实践经历的证明材料。

二、工作坊教学模式取得的效果

(一)搭建了自主学习平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工作坊的建设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平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坊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使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多的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工作坊工作的推进倡导校园“无界化”理念,通过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自由组合,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领域知识,为学生提供“文(科)工(科)交叉,多元发展”的平台。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自主完成项目开发、设计,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等能力。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项目的开发,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避免出现我行我素的“人才”,提高了学生组织、交流、协调能力。

(三)发现人才、储备参加技能大赛人才

在每期的项目开发过程中,都会有十分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这些优秀学生将作为工作坊的指导小老师,负责指导下一期的学生,并作为科技大赛储备人才。其中“机械手的制作与操作”工作坊的同学在参加2011年浙江省高职院校“机器人”项目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中获得一等奖,“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工作坊的同学在参加2011年浙江省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项目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这些参加大赛的同学都是在工作坊的学习选拔中发现的优秀学生。学生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可喜的成绩,都是学生平时通过在工作坊的项目开发过程中不断学习与磨练的结果。

(四)为教师科技研发提供平台,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工作坊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科技研发的平台,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研讨的过程中,发现了现有产品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并将这些不足作为技术难题攻关,这为教师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科研项目。教师在工作坊中同学生一起动手操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实践操作的场地。

三、工作坊存在的不足之处

工作坊的建设还在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工作坊的指导老师由专业教师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同时还要担任教学任务,由于指导教师的精力有限因此指导教师不能将全部经历花费在工作坊的指导工作中,虽然工作坊配备了企业技术兼职人员,企业技术员由于工作原因也不能随时指导学生,因此学生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指导老师的帮助时不能第一时间得到帮助,影响工作坊项目的进度。因此工作坊还需配备专职的指导教师。

(二)由于大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对遇到的许多实践操作方面的难题有时也无法解决,从而影响工作坊的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还需要经常到企业实践,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学生在开展工作坊项目时,学生参差不齐,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有些同学能力相对较弱,虽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在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依赖老师、其他同学的依赖性很强,因此工作坊的开展还应考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分配任务方面应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针对其长处分配不同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四)有些学生做事虎头蛇尾,在工作坊的前期工作开展中积极性很高,但是在后期项目的开展中,没有持之以恒的缺点渐渐暴漏出来,不能很好的完成组长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耐性,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是工作坊在今后的建设中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