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工作展望范例6篇

入职工作展望

入职工作展望范文1

第一,心理契约理论概述。心理契约的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Argyris在《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提出,用于描述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他强调在组织和员工的相互关系中,除了正式的合同、规章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外,还有一种内隐的、非正式的、未公开的相互期望。1962年,Levinson等人明确界定了心理契约的概念,指出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之间隐含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的总合”。不同于一般的、相对稳定的正式劳动契约,心理契约处于一种不断变更与修订的状态。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变,或者是内部结构的调整,都有可能引起心理契约的变化。在本文中主要从员工的角度研究心理契约形成和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

第二,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概述。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研究兴起于二战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比较成熟完整的理论体系。美国职业管理学家Donald E Super认为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很多阶段,职业生涯也不例外。他将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五个阶段。J. H. Greenhaus侧重于对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的研究,据此他将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准备阶段、进入组织、职业生涯初期、职业生涯发展时期、职业生涯后期五个阶段。我国对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研究主要是根据职业发展的进程,将个人的职业生涯分为职业准备期、职业选择期、职业适应期、职业稳定期和职业结束期。

鉴于员工与组织之间心理契约的建立始于招聘、终于职业结束,因此在本文中,将重点研究个体在进入组织、职业生涯初期、职业稳定期和职业衰退期这四个职业生涯阶段员工心理契约的形成和动态变化过程。

二、心理契约形成和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

第一,心理契约初建―进入组织。员工心理契约的初步形成主要在“进入组织”这一职业生涯阶段完成。这一阶段具体又可细分为招聘、试用、入职三个子阶段。在不同的子阶段,员工的心理契约有不同表现。应聘成功的求职者,在与企业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之前,还要经历一个过渡期―试用期。在试用期内,企业对所招聘员工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员工对企业是否符合自己要求进行了解。在这一过程中,员工的心理契约逐渐明晰。大部分员工在试用期都要经历心理契约的修正阶段。在这一阶段,部分员工有可能会因为实际情况与自己的期望值“落差”过大而导致心理契约的违背、甚至破坏,在试用期间或者试用期满后,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与企业建立了劳动关系、正式入职的员工,其心理契约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点,即员工通过在试用期的切身感受,认为自己对企业应作的付出与企业给予自己的回报是对等的。从模糊印象、经过修正,逐渐明晰而初步达到平衡状态,这就完成了心理契约的初建过程。

第二,心理契约变化与发展―职业生涯初期、职业稳定期。对于员工而言,选择留在一个企业中工作意味着他愿意在这个企业中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希望这个组织能提供其完成职业生涯发展的条件。进入组织之际达到相对平衡点的心理契约此时有了一个新的发展。一方面,员工希望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以使自己更快、更全面的了解、熟悉工作,希望接受更多的职业培训,以提高、优化自己各方面的技能,积累有利于未来进一步发展的能量;另一方面,员工在企业通过提供工资、福利等方式满足其基本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之外,也期望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组织环境,在工作中得到公平的对待;期望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得到组织对员工的肯定与鼓励等。在职业生涯初期,个体发展的需求最为突出。Meyer研究发现年轻的员工比年长的员工更看重工资和晋升等组织回报。Carlson和Rotondo的研究表明职业生涯早期的员工比中、晚期员工更看重职业生涯的进步。此时员工的心理契约打破原先的平衡状态、进一步的丰满,其发展的需求期望得到组织各种形式的支持,当然这种支持是以员工努力工作、为企业提供绩效作为交换条件的。

进入职业稳定期的员工基本已经确立了其事业的目标,经过初期的试验和磨练,无论在专业或人际关系上都有相当的基础和圆润,正好全力发挥、贡献所能。这时心理契约会出现不可避免的分化,在进行个人的知识、能力与技能的竞争和评比后,小部分表现优秀、十分突出的员工,或有望进入企业核心,这些人的心理契约与组织的契合度达到相对高点。但大部分的人员可能还会留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因为金字塔型的组织越往上层人数越少,一般人心理上一时无法调适,或对自己的能力、理想等产生怀疑,或认为组织存在不公平、对自己不够重视等心理契约的违背、破坏,甚至出现员工离职的现象。这就是职业稳定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年危机”。

在职业稳定期员工还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被动离职”,即企业因为种种原因进行大规模裁员,这种情况一方面会降低幸存员工的工作安全感,破坏幸存者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幸存者的很多心理疑虑,他们会担心自己的职位是否有所变化,不久自己是否也会被裁掉等等,这些担忧会破坏幸存者和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另一方面由于员工数量的减少,幸存者需要完成更多的工作量,需要比以前投入更多的时问和精力,但是却不能得到预期的关心和薪酬回报。这种存在于幸存者的期望和企业实际的给予之间的差距也会导致心理契约的破坏。

第三,心理契约平稳灭失―职业衰退期。进入职业衰退期的员工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继续保持职业成就,维持自尊;另一个是积极调整心态,充分做好退休的心理准备。相比较于职业生涯的前几个阶段,处于职业衰退期的员工心理契约变化较为平稳,在这一阶段,员工对职业发展的需求降低,开始为退休做准备,因此在心理上比较容易产生失落感。但是这种失落感并非由企业未履行责任或故意违背承诺而造成,因此对员工心理契约的影响并不深刻。组织对员工的关心、尊重和认同,对其晚年的生活表示出关怀和体谅可以有效的弥补这种失落感。

入职工作展望范文2

关键词:职业声望;大学生;评价差异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12-0075-06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职业声望研究背景

所谓职业声望就是人们对职业的社会评价,是职业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之一。职业声望是社会成员对某种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主观综合评价。职业声望的评分显示了社会成员对各种职业高低的一种主观认定,即社会成员通过对该职业多方面因素的衡量比较之后给出的分数,这种职业声望分数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打分者的价值取向。[1]

在国际上,对职业声望的实证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将社会统计学方法运用到社会分层研究中,并发展出多种职业声望量表,对职业声望进行测定和差异比较。近几年来最有名的要数美国社会学家特雷曼(D. Treiman) 的国际比较研究,该研究认为人类社会中存在一些共同的结构特点,所有的社会必须面对的功能是相似的,社会角色的分化也大致相同,所掌握的权力和特权的差异使每个职业在各国的声望相似。他从结构功能的角度做出解释,认为职业声望虽然是一种主观的评价,但制约人们评价其位次高低的还是客观的社会结构与功能。[2]而国际上对大学生的职业声望调查较侧重于不同种族间的差距,关注文化差异,如沃克T.L的《职业声望:非洲裔美国人和白人大学生之间的差异的看法》。

在我国,直至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对职业声望的实证研究才从西方得以引进。在1995 年之后,从学者角度研究职业声望的调查越来越引人瞩目,这类调查大多选用大样本,通过统计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无论是对原有理论的进一步论证,还是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都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是,国内对社会职业声望的调查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研究中采用的职业声望量表不规范;其次,目前国内的职业声望研究,大多还停留在调查描述阶段,少见深层次的探索性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的职业声望的调查研究并不多,其中大部分专注于研究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或是某大学学生对职业声望的评价调查,又或是关于大学生对某一特定职业近些年来的职业声望变化的调查。其中以2013年田志鹏、邝继浩和刘爱玉以北京大学本科生为例探究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职业声望评价的调研较为注目。[3]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期,通过对大学生的职业声望调查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因此就大学生对社会职业声望的评价展开及时、跟踪、全面的调查研究是重要的课题。

(二)大学生职业声望调查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改革的实施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导向以及人们对不同职业的声望评价。这使得研究社会转型期的职业声望尤为必要。[1]而当代大学生,虽然还未有工作的经历,但也直面就业的问题,对各项职业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且在信息化时代中紧跟时代脚步,对职业的薪酬、各项要求以及社会地位等情况有较多的掌握。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声望调查研究也是较为重要的。

首先,对大学生的职业声望研究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价值观,对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职业声望的全方位调查不仅可以得出有关职业声望的影响、排名等结果,还可以从中折射出社会价值观的总体情况以及变化趋势,可以对社会心理学相关内容的探索起到辅助和借鉴作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声望调查,可以一定程度上获知整体职业声望排名情况,从而反映当前社会价值观。在了解大学生对各项职业的看法后,有利于社会学家分析当前人们的心理情况以及社会分层情况。

其次,从大学生的职业声望的变动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社会的变迁。在我国的社会分层研究者们看来,职业声望测量已成为中国社会分层研究最重要的研究视角之一。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对职业声望的测量与变迁研究对解释这一时期涌现的诸多社会现象,分析转型中存在的社会问题,探讨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观念的转换特点均有普遍意义。[4]大学生是人群中较为活跃的群体,对社会各方面关注较多,从他们对职业声望的评价结果中可以较为积极地反映出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变迁情况,从而更好地发现并解决社会问题。

最后,对大学生的职业声望研究对于社会人力资源分配和人们的择业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择业的主要社会群体,社会职业声望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尤为重要。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今大学生的择业观,了解当今社会择业趋向,给广大大学生及待业人士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借鉴,从而制定更好更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大学生职业声望调查可以反映大学生对于职业的向往程度,对社会人力资源管理和分配起到辅助作用。

二、职业声望调查设计

(一)职业声望的调查方法

关于调查方法的选择,通过研究田志鹏、邝继浩、刘爱玉的《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职业声望评价》,和刘爱玉2005年做的调查研究,[3]本文采用新媒体和实地调查的方法,以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选择全国有代表性的城市实地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利用互联网在全国随机发放问卷。

关于职业的选取,我们借鉴了李强《转型时期冲突性的职业声望评价》研究中的职业分类,同时咨询了社会学领域的专家,根据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增加了新兴的社会职业如网络游戏设计员、新媒体工作者、网络店铺老板等,删除了代表性差或者被社会淘汰的职业。随后在辽宁沈阳进行了预调查,结合预估的调查结果,最终采取分组调查的形式,共确立了99个具体的职业类型和8个职业声望的影响因素,包括收入、受教育程度、安全和福利、个人发展、稳定性、挑战性、职业环境、社会贡献。

由于职业数量过多,为防止被调查者感到疲惫厌倦,影响评判标准的先后一致性,从而降低测量效度,本研究采取了分组排序法,将所有职业分成了6组。预调查和查阅文献的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社会职业声望排名居中,因此x取其作为评价标杆,每一组职业都包括了中小学教师。本次调研选取了辽宁沈阳,吉林长春,河北石家庄,浙江宁波,江苏南京进行了实地调查,发放问卷共计2000份,网络调查共回收问卷10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682份,涉及全国各个省份(港澳台除外),样本数量较大,普遍性较好,得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二)职业排序计算方法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用十级量表主观打分法,以中小学教师作为评价标杆,对六组职业的声望排序进行均一化处理,使得最终结果更加具有科学性。

在每一组的职业打分中,我们都计算出各个职业的平均得分。综合全部的调查问卷,计算出中小学教师的综合平均分T,在每个组中中小学教师平均得分为ti(i表示组数,i=1,2,3,4,5,6),S为某职业的最后职业声望得分,s表示在组中具体得分,则S= s*T/ti.由此得到综合平均得分表。

三、大学生职业声望评价调查结果

(一)职业声望排序结果

根据上文所述计算方法,得出大学生职业声望评价结果如下:

(二)职业声望分层情况

从表1中列出的99个职业声望的排序结果可以看出,职业声望最高的职业是宇航员,得分91.66分,职业声望最低的是街边小贩,得分38.09分。99个职业根据得分排列,可以大致分为五层:

得分最高的一层在等级排列中排在前20名,得分在73以上,分别是宇航员、科学研究人员、飞行员、军人、公司董事长、大学教师、检察官、大学校长、工程师、医生、海关工作人员、法官、理财师、心理医生、电子商务工程师、中小学校长、律师、国有企业厂长、国家公务员、翻译。

第二层在等级排列中排在20-40名,分别是外企员工、私营企业厂长、警察、导演、服装设计师、公司经理、网络游戏设计员、运动员、作家、IT行业人员、地质勘测人员、主持人、新媒体工作者、演员、中小学教师、编辑、消防人员、编剧、电台播音员、出版商。

第三层在等级排列中排在41-60名,分别是农业技术人员、画家、银行职员、记者、营养师、会计、音乐工作者、房地产商、歌手、教练员、空姐、事业单位员工、摄影师、私企员工、幼儿园教师、护士、秘书、网络商铺老板、经销商、模特。

第四层在等级排列中排在61-80名,分别是个体户、兽医、化妆师、快递员、汽车修理工、居委会主任、木工、保险公司业务员、电工、清洁工、出租车司机、厨师、动物饲养员、包工头、小商店业主、裁缝、环卫工人、纺织工人、导游、建筑工人。

第五层一组在等级排列中排在81-99,分别是图书管理员、矿工、乘务员、公交车司机、废品收购人员、种田农民、美容美发师、单位保安人员、传达室人员、采购员、月嫂、商场售货员、餐厅服务员、渔民、接线员、售票员、保姆、客服人员、街边小贩。

在计算排名的同时,我们比较了各职业所得分数的方差,发现方差最大的五个职业有汽车修理工(11.021)、种田农民(6.111)、环卫工人(5.818)、废品收购人员(5.794)和矿工(5.557);方差最小的五个职业为科研人员(1.770)、作家(2.020)、法官(2.110)、公司经理(2.312)和编辑(2.408)。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方差较大的职业多为最后一层的职业,而方差较小的五个职业则多为第一层的职业,可见大学生群体对低收入且比较苦累的职业打分差异较大,而对高收入高技术的职业声望评定比较一致。

四、大学生职业声望评价结果分析

(一)职业声望排序变化分析

1.大学生职业声望评价纵向变化情况

根据上述职业声望排名得分结果,与2013年田志鹏、刘爱玉等人以北京大学本科生为调查样本得出的职业声望排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比可知,大学生职业声望的评价结果在近年来变化幅度较小,总体来讲排序结果和职业分层情况基本相似,具体的排名略有差别,例如国有企业厂长、法官、律师等职业虽然排名略有浮动但始终在职业分层的第一层里,而保姆、清洁工、服务员等职业始终在社会分层的最后一层。偶有职业排名情况变化较大的职业,下面列举几个变化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进行细致分析:

飞行员的职业声望有明显提升,在对北京大学本科生的调查研究中,飞行员的综合职业声望为第27名,在本文的调查中,飞行员的职业声望排在第三名,上升幅度明显。同时,与飞行员在相同领域的新增职业――宇航员,更是在本次调查排名中排行第一。由此可见,航空航天相关领域的职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声望在近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近年来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新闻媒体宣传力度的增加,大学生对于航空航天相关领域的前景大大看好,职业声望打分有大幅提高。

歌手的职业声望明显下降,由20名下降到49名。近年来娱乐行业负面消息频发,诸多关于明星吸毒出轨恶意炒作的丑闻泛滥,严重影响了演艺行业的职业声望,使得大学生对其评价降低。

另外职业声望明显下滑的还有导游,综合声望从55名下滑到79名。这使人联想到近年屡见报端的导演威胁游客、强制购物等丑闻。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选择利用空闲时间旅游成了大多数人尤其是大学生的主要消遣方式,对于导游这一职业,由原来的接触不多到现在的普遍了解,认识到了职业背后的辛劳或许也是大学生对导游这一职业声望评价下降的原因。

针对上述职业声望变化明显的三个职业,本文认为都有大众传媒和人们认知改变因素的作用,因此,新闻媒体及舆论导向对于大学生评价职业声望具有重要影响。

2.大学生职业声望评价横向变化情况

除了分析大学生对社会上诸多的职业声望评价在时间上的变化,本文还对本研究得出的大学生群体的职业声望结果与既有的社会职业声望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对比了本研究结果与2013年连瑞瑞等人对社会转型时期职业声望测量结果,得到如下结论:

总体来讲大学生职业声望评价与社会职业声望评价差别不大:科学家、大学教授、飞行员、律师、法官等职业仍旧处于第一层职业的主要位置。值得一提的是,医生这一职业由原来的25名上升到10名,可见大学生群体对于医生的职业声望评价高于社会职业声望评价,这可能与我们的调查客体有一部分是医学生有关,也有可能是因为近年来宣扬医患关系正能量的新闻和影视剧增多,大家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重,缓和了医患对立的局面,使得大学生对该职业打分比较高。

另一方面,一些职业的声望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如种田农民的声望排名从46名下降至86名,清洁工的声望排名由55名下降至70名,邮递员的职业声望排名由40名下降为64名,这些职业的共同点是较为苦累且收入少。这反映大学生的职业声望偏好明显,对于体力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的职业评价很低。

(二)职业声望排名特征分析

根据上述对职业声望排名结果的分析,本文发现大学生对职业声望评价的排名分布不是毫无规律可寻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对体制内职业评价高于体制外职业

体制内职业指在国家机关或者事业单位工作并在编的职业。在此次调查中,体制内职业一共有15个。其中在第一层的有宇航员,科学研究人员、军人、大学教师、检察官、大学校长、海关工作人员、法官、中小学校长、国有企业厂长、国家公务员共10个,占66.67%,;在第二层的有警察、运动员、地质勘测人员、中小学教师四个,占22.67%,第三层仅剩一个事业单位员工占6.67%。由此可以看出体制内职业的声望评价普遍较高,且集中在第一层次,明显高于体制外职业。

2.对脑力劳动职业评价高于体力劳动职业

脑力劳动是指以大脑神经系统的运动为主的劳动,主要表现为创造知识、传授知识、管理知识和实现知识。体力劳动是劳动者以运动系统为主要运动器官的劳动,体力劳动的特点是以肌肉和骨骼的活动为主。根据这一标准,我们可以分析出,除军人兼具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外,第一层中全部都是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类型。而在第五层中,全部都是w力劳动的职业类型。在第二层到第四层,也是脑力劳动职业普遍评分高于体力劳动职业,由此可知,在大学生群体中,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声望高,而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声望较低。

3.对知识技术要求高的职业评价更高

在排名前20的第一层职业中,宇航员、飞行员、医生的专业技术要求都非常高,其余的职业也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水平的要求很高。而最后一层的二十个职业,如街边小贩、客服人员等都是从业门槛极低,基本没有知识技术要求的职业。由此可以看出,从业准入门槛高,要求较高知识技术水平的职业声望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知识经济”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的作用。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一直以来,学者们据以分析影响人们职业声望评价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与职业有关的因素,二是与评价者有关的因素。本文此节主要分析与职业有关的影响因素。本次调查研究选取了8个影响因素,分别是收入、受教育程度、安全与福利、个人发展、社会贡献、稳定性、挑战性、职业环境,调研中此项设置为多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选择这些影响因素的比例依次为收入(82%)、受教育程度(64.3%)、个人发展(58.9%)、安全与福利(56.7%)、职业环境(51.1%)、社会贡献(50%)、稳定性(40.2%)、挑战性(26.1%)。

大学生对职业声望的评价较多依据于该职业的收入水平情况。从本次职业声望评价排名情况来看,第一层的职业大部分是具有较高收入水平的职业,如公司董事长、大学教师、理财师、国家公务员等;而第五层大部分收入水平较低,如建筑工人、种田农民、商场售货员、餐厅服务员等。从此可推断出大学生在其将来择业方面会更为看中其收入水平情况。

同样,大学生更倾向于给需要有较高受教育程度的职业打高分。在第一层里大部分是接受高等教育的职业,如宇航员、科学研究人员、大学校长等;在排名后二十名中多是对受教育程度要求低的职业,如矿工、废品收购人员、传达室人员等。大学生是接受了国家高等教育的群体,更为青睐对受教育程度要求高的职业。

大学生对个人发展的重视程度较以往的调查结果有所上升,这表明当前大学生越来越注重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第一层中不少属于较高发展成就的职业,如大学校长、中小学校长、公司董事长、国有企业厂长等;而在第五层中较多为发展空间较小的职业,如公交车司机、单位保安人员、月嫂等。

通过本次调查本文发现大学生对职业声望的评价高低与该职业的稳定性相关程度高于该职业的挑战性。从中可推断出目前大学生更青睐于选择有较高稳定性的职业,比如国家公务员、法官等职业。对于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可能会有所顾虑。

另外,收入、安全与福利和职业环境的选择人数远远大于稳定性、挑战性的选择人数,大学生对职业声望的评价多受职业给自身带来的收获和利益影响,而社会贡献、职业挑战性等位列其次。可见大学生对职业的评价首先考虑个体收益,其次考虑更高层面的社会收益,由此也折射出大学生的择业观念。

(四)性别、年级显著性检验

在分析了影响职业声望评价标准的影响因素后,本节主要分析与被调查者相关的因素,主要从性别、年级两个角度进行显著性检验,以探究打分情况在性别和年级方面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

本文对性别与职业声望打分情况进行了独立性T检验,结果表明81个职业的打分情况并未有显著性差异,即大多数职业声望的评价结果与受调查者性别相关性不大。与性别有显著性差异的职业共有18个,分别有建筑工人、种田农民、渔民、售票员、记者等,其中方差不齐性的有军人和翻译两个。

在分析大学生年级是否对职业声望打分有差异性影响时,本文运用了SPSS中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检验方法,得出结果有军人、出租车司机、清洁工、网络商铺老板等13个职业在年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他86个职业未表现出年级对于打分结果的显著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本次调查中大部分职业的打分情况在性别、年级方面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大学生群体对于职业声望的评价在性别和年级方面的主观看法比较一致,这与社会整体的职业声望评价的因素分析有些出入,本文认为,这与大学生群体在受教育程度、素质和价值观上比较相近有关。近几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当代大学生所接收到的信息大致相同,也形成相近的价值观,对各种职业的看法也较为一致。另外,这种结果或许与大学生尚未完全接触并融入社会有关。

五、结论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现阶段我国大学生职业声望评价研究,通过对全国各地各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共搜集样本数据3000份,其中有效数据2682份,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得出职业声望排名表。由上文的分析,本次调查研究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本文得出的排名结果与既有结果大致相同,职业分层情况也基本相似。无论是与整个社会职业声望评价还是北京大学大学生职业声望评价对比,仅有为数不多的职业出现了声望大幅变化的现象。另外,本次调研新增了近年来社会上新兴的职业,如心理医生、电子游戏设计员、理财师、营养师等等,这些职业在当代社会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起到的社会作用也越来越大,然而既有的调查结果鲜少有涉及这些职业。通过我们的调查,得到了它们的排名,我们从中得到理财师、心理医生、电子商务工程师等新兴行业在大学生群体中声望较高,均排在第一梯队,由此可以推断此类职业的发展前景被大学生看好,未来几年的人力资源前景乐观。同时,通过对职业声望结果的分析,可以对社会职业的供需关系得出前瞻性结论。

(2)大学生职业声望排名结果具有一定特征,对体制内职业评价高于体制外职业;对脑力劳动职业评价高于体力劳动职业;对知识技术要求高的职业评价更高。与以社会整个群体为调查对象的职业声望评价调查结果相比,大学生对于医生、工程师等职业打分较高,可见大学生对于受教育程度高且对专业知识技术要求程度高的职业较为青睐,而对于其他一些群体的评价相对较低,比如农民、矿工、月嫂等职业。这些群体往往是社会贡献价值也很高,但是收入水平、对受教育程度的要求皆较低且工作环境较差。大学生即使明白这些职业的重要价值意义,但在潜意识里仍对其抱有轻视、拒绝的态度,也基本不会选择这些职业为其日后的职业。另外,与2013年对北京大学本科生的职业声望调查结果相比,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航空航天相关领域相关职业打分有上升趋势,如飞行员、宇航员等,而对歌手、导游等职业的打分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这或许是大众传媒的普及,相关领域的宣传和发展以及人们认知改变的结果。

(3)大学生更青睐收入水平较高,对受教育程度要求高,适合个人发展,安全与福利以及工作环境好的职业。在选择影响职业声望的因素时,收入、受教育程度与个人发展是选中率最高的三个因素,而兼具这些因素的职业的打分情况也普遍偏高,如大学校长、大学教授、公司董事长等职业都在第一层职业中,而c之相反收入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较差,发展前景较差的职业则大多位于第五层,如种田农民、环卫工人、清洁工等。职业所具有的资源控制能力越强,其得到的评价越高。相对于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高的职业。目前我国经济仍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仍旧严峻,这也使得大学生在择业时采取更为谨慎保守的态度。同时,收入、安全与福利和职业环境的选择比例远远大于社会贡献、挑战性的选择比例,可见大学生对职业声望的评价首先考虑个体利益,其次考虑社会利益。另外,分析表明,大学生对职业声望的评价与性别、年级的分化无显著差异。这既与之前的调查结果较为吻合,也与职业声望的影响因素选择结果形成呼应,证明了本次调查的可信度。

本文调查研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还需更加科学、严谨、全面,在文献的查找及阅览上还有所欠缺。但相对于之前的研究,本文也有所改进,比如加入了一些新兴职业,调查范围扩大为全国,对调研结果进行了详尽分析等等。职业声望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职业声望评价的变迁需要长期的调查研究,对其的分析也是需要历史数据的积累。本文的分析借鉴了前人的相关调查研究,也希望能为后人的调查研究提供新的借鉴,使得我国职业声望调查研究取得更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强,刘海洋.变迁中的职业声望――2009年北京职业声望调查浅析[J].学术研究,2009(12).

[2]李春玲.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J].社会学研究,2005(2).

[3]田志鹏,邝继浩,刘爱玉.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职业声望评价――以北京大学本科生调宋例[J].青年研究,2013(5).

[4]连瑞瑞.社会转型期职业声望测量与变迁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11).

[5]佐斌,温芳芳.大学生职业选择与内隐声望评价[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3).

作者简介:贾俊婷,作者单位为大连理工大学。

入职工作展望范文3

XX年医院在县委、县政府、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整治庸懒散贪以及“三好一满意医院”活动,坚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创建人民满意医院;使医院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医德医风明显好转;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新医院前期项目工作进展顺利;业务收入明显增加。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展望XX年,我们充满信心和希望,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中医为主方向,注重学科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应急救治能力;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设人才培养系统工程;扎实推进新的中医院项目建设,促进临床科室跨越式发展;完善继续医学教学制度,提升医疗技术力量;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提高管理水平。

同志们,新的一年挑战与机遇并存,愿望将与梦想齐飞,我们要以深化医疗改革为契机,以中医院等级评审为抓手,希望全院职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努力学习,陶冶情操,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精诚团结,友善互助,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集体智慧,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在为患者服务中牢记使命责任,争创一流业绩,为把医院建设成为xx人民满意的中医医院而努力奋斗!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全院职工在XX年里身体健康,心情舒畅,工作进步,生活幸福!共同祝愿我院的各项工作在XX年再上新台阶。

新年致辞:新年新希望

入职工作展望范文4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032-02

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高低,关系到他们对本职业的热爱和肯定程度,既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然而,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复杂因素使许多辅导员缺乏正确的职业认同,常常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感到迷惘、困惑,甚至抱怨,从而直接制约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工作成效的发挥。那么如何提高地方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呢?这需要政府、高校以及辅导员个人三方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

政府部门应在提高辅导员经济地位的同时,针对高校辅导员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从而提高辅导员职业的社会声望,以保证现有辅导员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并吸引大量优秀人才从事辅导员工作。

(一)确保并提高辅导员经济待遇

从调查的职业认同现状的分析中,不同工资水平、工资满意度在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程度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辅导员对工资的满意度越高其职业认同程度越高。因此,提高辅导员工资的满意度,可以增强其职业认同。提高高校辅导员工资满意度,可以从确保并提高辅导员经济待遇着手,特别是工资水平。通过访谈得知,大部分辅导员认为其工资水平与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认为高校辅导员精力投入的多,得到的经济回报少。

因此,真正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地位,确保并进一步提高教师经济待遇,完善国家教育政策的实施监督机制,保证提高教师经济待遇的政策落到实处,是提高辅导员工资满意度的必然要求。

(二)提高辅导员职业声望

职业声望是公众对某一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的一种评价,来自他人的主观判定。职业声望的高低也是促使劳动者产生职业流动意识的重要因素,谋求高声望的社会职业也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目标之一。教师的职业声望不仅会影响教育的效率,而且也会影响教师的职业自我认同。

教师的职业声望是有不同层级的,比如大学教师和行政干部的社会声望就更高一些,对于职业的自我认同感就会更强一些,相比之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声望却是比较低的。现实情况是:很多优秀辅导员通过读博、考取公务员等形式流向其他社会声望更高的行业。因此,我们要改变社会的一些偏见,不断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声望。

二、高校

高校是辅导员实现和完成职业生涯的场所,其职业认同会受学校内部各因素的影响。辅导员只有在学校中能够感受到生活充满希望,工作过程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劳役,是自我实现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付出,那么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才会增强,才可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一)严格准入制度

需要对辅导员进行入职动机上的筛选,即严格准入制度。严格准入制度,就是把愿意成为辅导员的人引进来,这样可以从总体上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必须要有很强的职业认同。要成为辅导员,首选的是把那些愿意应对辅导员职业的挑战,把辅导员职业当成事业,有强烈的职业倾向、热爱辅导员工作状态的人引入辅导员队伍。“作为辅导员,知识和能力已经不是突出的问题,非学术方面的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爱心、责任心、进取心”。很多时候,不是能否胜任的能力问题,而是能否对职业的认同而产生的积极态度。因此,要对准入的辅导员要加强职业认同考察和培养,对已经进入辅导员行列的老师要强化职业认同的教育。

对准入的辅导员进行培养,也就是进行职前教育,在当前的组织形式是各级各类的高校教育。职前教育工作应该在我国的初、高中阶段做起,尤其在高中阶段抓紧,在高中课程中可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程,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性格,进而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报考专业和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在大学学习期间,尤其是研究生阶段,高校应进一步通过讲座、助理辅导员等方式引导学生,使其能真正认识到成为一名教师尤其是高校辅导员是能满足自身需要,能实现自身梦想的一份伟大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让更多优秀的、愿意奉献教育事业的毕业生进入高校辅导员行业是培养较高职业认同的有利措施。录用毕业生的高校应对这些想进入辅导员行列的人进行考核,不仅是能力上的考核,更重要的是入职动机的考核。

处于入职阶段的新辅导员,学校应该对新教师进行职业动机、态度的引导。可通过优秀辅导员的言传身教影响新辅导员,树立榜样,让新辅导员有可学习的对象;做好传帮带活动,使新入职辅导员能迅速适应工作。入职阶段是引导辅导员职业动机、态度的“关键期”,只有端正新入职辅导员的态度,使其能抛弃私心杂念,愿意并乐意从事该职业,这样才能使其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发展。

(二)建立健全辅导员职业体系

目前高校的辅导员大多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他们拥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研究能力,他们不满足于仅仅围绕学生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但目前的现状是辅导员老师忙于班级的日常管理、奖助学金评定、心理咨询、学生就业、学费催缴、基层党建等多项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辅导员多有怨言,工作积极性不高。因此应建立健全辅导员职业体系,即大学工格局,实现专项工作有专人负责,辅导员各司其职,相互分工,相互配合。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各学院选拨专业背景符合,且愿意从事专项工作的负责人,专门开展此项工作,这样既可以减轻其他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又可以实现辅导员的专业化,实现辅导员的职业体系化,转辅导员岗位为职业,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三、辅导员个人

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光是高校对辅导员老师的要求,更应是其对自己的一种内在要求。在职业生涯中提升自己,不仅仅在于“学会生存”,更重要的是“完善自我”。因此辅导员应在职业中不断发展、完善自己,才能体验到职业对于自己的意义,也才能真正从心底热爱、认同这个职业。

(一)辅导员要学会自我调节

有研究表明,正如职业压力的普遍存在,教师对自身从事职业的态度也普遍持消极态度,虽然国家一再申明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一些教育学研究者也不断呼吁关注教师的精神负担,但由于学校的要求及学校内同事竞争的加剧,导致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来自外界的支持固然很重要,但自我调节和自我支持更为迫切,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辅导员应正确认识自己。充分认识自己是缓解压力的前提,了解自己的辅导员比不了解自己的辅导员更具有解决压力的能力。通过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可以对自身的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准确定位。这样才会追求切合实际的生活理想、工作期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找到理想与现实的最佳结合点。

2.辅导员应增强自我调节能力。辅导员要能够以平稳、健康心态去面对社会上的各种矛盾与无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承受能力,培养健康的人格。

3.辅导员应增强自我效能感。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自我效能感高的辅导员能够从容面对各种压力,对工作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情感。

(二)辅导员应形成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满足感

要想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就只有先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识、职业情感,引导其形成积极的职业价值观,使辅导员更多感受到职业劳动的情感回报,使其在工作中得到满足感。

有两种职业状态,一种是“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另一种是“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很多教师出于第一种状态中,即把教师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去通过职业体现生命的价值。如果辅导员仅仅把职业当作是自己的谋生手段而非自己的事业时,那么其考虑的往往是如何才能取得相应的权利、金钱以及荣誉等,而忽视对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辅导员的理解。一旦得不到应有报酬、职称、荣誉时,就容易失去价值感。相反,当辅导员把自己的职业首先作为自己的兴趣、自己的事业时,在工作中就会感到光荣和自豪,那么辅导员职业劳动的目的就不仅仅是经济回报,更重要的是自我人格的完善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辅导员应培养高尚的情趣,要关注和追求职业本身的快乐,获得职业满足感。应改变自己的一些工作方式,寻找工作情趣和精神寄托,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辅导员学会分享学生的成长历程,学生的成长和他们对老师的真情回报是辅导员职业幸福最重要的源泉。

因此,辅导员应该形成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努力通过职业体现生命的价值,把职业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够体验到职业本身的乐趣,把教育当成享受,而不是牺牲;把教育当成生活本身,而不是谋生的手段的时候,辅导员才可能实现高职业认同。

(三)辅导员应合理规划职业未来

加拿大著名学者迈克尔·富兰在描述教师职业特点时曾指出:教育目标的无边界性给教师带来伤害。教育目标总的来说就是“育人”,即培养学生,这是一个远大而宏远的目标。但是如果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缺乏对细节和技术的考虑,则经常会使教师的工作陷入盲目状态,从而导致他们的急躁心态或低落情绪。因此,辅导员要让自己快乐并主动地工作,要使自己人生各阶段的潜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实现,就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对有关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设想和规划,是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给辅导员提供经常性的动力和切实的目标,增进辅导员的持续发展和成长,使辅导员成为自己生命的主角,做自己生命的设计师、领航员,增强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和认同度。

参考文献:

[1]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43-44.

[2]肖川.着力提高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N].中国教育报(第六版).2007-12-18.

[3]力科.提升教师职业认同的价值与策略[J].中国教师,2008(11):45-46.

[4]郭韶明.职业认同:教师成长的内动力[N].中国青年报,2006-9-24.

[5]姚立新.教师压力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24.

[6]张奇.学习理论[M].武昌: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98.

[7]郭韶明.职业认同:教师成长的内动力[N].中国青年报,2006-9-24.

[8]果淑兰.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几个因素[N].中国教育报(第三版).2005-4-1.

入职工作展望范文5

1、多数职工能正确面对当前企业严峻的形势,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思想趋于稳定。大家对食堂福利未来的发展寄予很高的厚望,体现了一种主人翁精神。职工现在担心的是下一步餐饮业的改革,关心自己的收入和前途。

2、餐饮业改革关系着职工的利益,大家目前都很关注上级的政策,人心有些浮动,需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按照今年的任务指标完成好各项工作。党组织和工会要多到基层看望慰问一线职工。

3、目前能源费是食堂福利的一大负担,直接影响着年度经营指标的完成。能源费能否按照季度收取,一月一收取减少了餐厅的流动资金,不利于餐厅的发展。职工都希望中心在能源费方面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

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状况分析2

1、面对当前繁重的经营任务,党员的奉献精神并无减弱,但是空前的经营压力给党员的思想带来很大压力,尤其党员常年加班加点,但收入并无增加。党员对于中心目前的绩效考核存在一定看法,比如在绩效奖的发放方面,盈利和非盈利的单位都是一样的平均奖,并没有拉开差距,影响了党员的工作积极性。需要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的“五带头”作用。

入职工作展望范文6

关键词:新媒体;藏族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8-0042-03

一、引 言

新媒体是指区别于传统媒体并且趋向于满足差异化需求的新兴传播方式,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以网络为代表。价值取向是介于价值观念和行为之间的中间环节,对价值的认识、判断均需通过价值取向才能在实践中实现[1]。新媒体以独特的传播方式和特有的功能吸引着大学生群体,并在无形中对其思维方式和观念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构建。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研究中关于职业价值观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凌文辁对职业价值观做了较系统的研究,并根据Herzberg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将其从大量文献中摘选的价值观条目进行因素分析,认为职业价值观包括三个维度,分别为发展因素、保健因素和声望因素。发展因素包括符合兴趣爱好、公平竞争、工作有挑战性、能提供培训机会、晋升机会多等与个人发展有关的因素;保健因素包括工资高、福利好、职业稳定、工作环境舒适等与福利待遇和生活有关的保健因素;声望因素包括单位知名度、社会地位高等与职业声望地位有关的声望因素[2]。职业价值观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心理因素,对职业的选择和衡量有多种要素的参与,但各因素起的作用不同。本文主要通过声望因素、保健因素和发展因素三个维度探究藏族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二、方 法

(一)被试

抽取藏族大学生360人作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350份,问卷回收率为97.2%;其中男性为182人,占52.0%,女性为168人,占48.0%;一年级学生有82人,占23.4%,二年级有86人,占24.6%,三年级有93人,占26.6%,四年级有89人,占25.4%。

(二)研究工具

《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共十个条目。问卷包括四个维度:涉入网络程度、使用网络动机、网络关注内容和对网络的基本态度;第二部分使用凌文辁等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问卷》,问卷共22题。数据统计和分析均采用SPSS17.0软件。

三、结果与分析

(一)网络新媒体成为藏族大学生极为重要的信息渠道和交流平台

根据《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藏族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数据分析如下:

1.涉入网络程度:藏族大学生网龄在1年以下的占2.2%,在1~3年的占3.1%,在3~5年的占44.1%,在5~8年的38.9%,在8年以上的占11.7%;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占8.9%,在1小时到2小时的占25.3%,在2小时到4小时的占29.3%,在4小时到6小时的占29.9%,在六小时以上的占6.6%。网络新媒体已成为藏族大学生重要生活学习组成部分。

2.网络关注内容:26.2%的藏族大学生上网目的主要是聊天交友,33.6%上网目的主要是动漫、电影及下载音乐等,40.2%上网目的主要是查阅资料、浏览信息等。占据藏族大学生上网时间最长的,聊天交友占36.5%,看动漫、电影及下载音乐占23.3%,查阅资料、浏览信息占40.2%;上网关注的信息是新闻的占42.3%,娱乐及影视信息的占19.2%,空间及个人主页更新信息的占38.5%。

3.对网络的基本态度与动机:55.9%的藏族大学生认为网络提供的信息及时且重要,39.5%的藏族大学生认为网络提供的信息有点用,仅4.6%的藏族大学生认为网络提供的信息无用且有害。在网络提供信息对其价值观的影响方面有36.7%的人认为及时且重要,52.7%的人认为有点用,仅10.6%的人认为无用且有害;在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的优势方面,48%的人认为网络更及时,32%的人认为网络随处可见,20%的人认为网络提供的信息内容更活泼。

数据显示网络新媒体成为藏族大学生极为重要的信息渠道和交流平台。

(二)藏族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职业理想随阅历成长趋于实际

新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信息可以使大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就业需求。被试全体,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择业时更注重个人的发展,同时也看重经济收入高低等保健因素。这和凌文辁、方俐洛等在《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中的结果是一致的[3]。从需要理论来分析,人类行为的动机是需要,人们选择职业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发展因素对应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注重的保健因素。只有满足了生理需要才能进一步去实现自我的发展[4]。

350份有效问卷获取的数据表明,藏族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分布呈现多元化,发展因素、保健因素、声望因素均有考虑,数据显示53%的人首要考虑发展因素;25%的人在选择职业时首要考虑保健因素;22%的人首要考虑声望因素。

对男女藏族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由表1可知,结果P=0.0874>0.05,男性藏族大学生和女性藏族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都首选发展因素,注重职业能符合兴趣爱好、公平竞争、工作有挑战性、能提供培训机会、晋升机会多等与个人发展有关的因素;其次保健因素,包括工资高、福利好、职业稳定、工作环境舒适等与福利待遇高等条件;最后声望因素,如单位知名度、社会地位高等与职业声望地位等要求。

表1 不同性别藏族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

性别 男性

(M±SD) 女性

(M±SD) T P

职业价值观 2.35 0.944

2.17 ±0.996 -2.25 0.0874

注:*P0.05,**P0.01

对不同年级的藏族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方差检验,由表2可知结果P=0.003

表2 不同年级藏族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

年级 大一

(M±SD) 大二

(M±SD) 大三

(M±SD) 大四

(M±SD) F P

职业价值观 2.42±0.94 2.31±0.87 2.11±0.98 2.08±0.97 3.42 0.003

注:*P0.05,**P0.01

表明藏族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职业理想随个体自身阅历成长趋于实际。

(三)新媒体为藏族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对其职业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

对涉入网络的程度和对网络态度这两个维度的单选项目与职业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项目进行检验,对上网动机、上网关注内容这两个维度上的多选项目与职业价值观三个维度的项目进行多重反应分析。由于多选题涉及项目繁杂,所以只筛选出所占比例最大的前三个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具体的结果如下:

表3 涉入网络的程度和对网络的态度对藏族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维度 网络使用情况的项目 X2 P

涉入网络的程度 V1 网龄 99.74** 0.002

V2 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 121.35** 0.003

对网络的态度 V8 对网络的看法 133.53** 0.001

V9 网络提供的信息对就业的帮助程度 199.27** 0.001

V10 网络与传统媒体相比的优势 213.76** 0.007

注:*P

1.涉入网络程度越深,职业价值观越呈现多元化,在首要考虑发展因素的同时会兼顾保健因素。

如表3所示,P

2.对网络的态度上认为网络重要且及时有用的藏族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首要考虑的因素为发展因素的同时兼顾保健和声望因素。

大学生在感受新媒体提供的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对网络的态度也在发生相应的改变,认为网络及时且重要,对就业有一定的帮助。如今的大学生已摆脱以往理想主义的狂热,在择业时并不那么注重虚名。如表4所示,对网络态度这一维度对职业价值观有显著的影响。认为网络重要且及时有用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主要倾向于发展因素,同时注重保健因素和声望因素。

表4 涉入网络程度和对网络的态度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涉入网络的程度 对网络的态度

职业价值观 网龄3-5年 上网时间4-6小时 及时且重要 对就业有帮助

发展因素 40.90% 39.80% 53% 39.40%

保健因素 32.70% 33.20% 46.80% 34.60%

声望因素 26.4% 27.00% 38.70% 26%

注:此表的数据为不同职业价值观的藏族大学生在涉入网络程度的态度各项目所占的百分比

如表4所示,在对网络的态度上认为网络及时且重要的藏族学生中,(1)有53%的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中首要考虑发展因素,如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是否有挑战性及晋升机会等与个人发展有关的因素,其中男性占52.1%,女性占47.9%;(2)有46.8%的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中首要考虑保健因素,如福利好和职业稳定、工作环境舒适等与福利待遇和生活有关的因素,其中男性占44%,女性占56%;(3)有38.7%的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中首要考虑声望因素,如单位知名度何社会地位等与职业声望地位有关的因素,其中男性占48%,女性占52%。认为网络对就业有帮助的藏族学生中,(1)有39.4%的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中首要考虑发展因素;其中男性占48%,女性占52%;(2)有34.6%的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中首要考虑保健因素,其中男性占49.8%,女性占50.2%;(3)有26%的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中首要考虑声望因素;其中男性占42%,女性占58%。

在对网络的态度上认为网络重要且及时有用,对就业有帮助的藏族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以发展为主导因素的同时兼顾保健和声望的多元化现象。其中,男性的上网时间可能更多地用于网络游戏,与女性对网络的体验不同,认为网络重要有用,在对网络对就业有帮助的体验上不如女性深刻。

3.上网动机为聊天交友和浏览信息、查阅资料的学生职业理想更趋于现实,在考虑发展因素的同时会注重保健因素;上网动机为看动漫电影及下载音乐等娱乐需求的学生职业价值观较注重声望,如职业和单位的名声等因素。

表5 上网动机和上网关注内容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职业价值观 聊天或交友 看动漫电影

及下载音乐等 查阅资料

浏览信息 新闻 空间及

个人主页更新信息

发展因素 39.80% 30.70% 45.80% 44.20% 38.40%

保健因素 36.70% 31.70% 36.40% 32.50% 30.90%

声望因素 25.50% 38.60% 29.60% 29.60% 32.70%

注:此表的数据为不同职业价值观的藏族大学生在上网动机和上网关注内容各项目上所占的百分比

(1)如表5所示,在上网动机为聊天或交友的藏族学生中,有39.80%的人在职业价值观中首要考虑发展因素,如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是否有挑战性及晋升机会等与个人发展有关的因素;有36.7%的人在职业价值观中首要考虑保健因素,如福利好和职业稳定、工作环境舒适等与福利待遇和生活有关的因素;有25.5%的人在职业价值观中首要考虑声望因素,如单位知名度何社会地位等与职业声望地位有关的因素。

(2)在上网动机为看动漫电影及下载音乐的藏族学生中,有30.7%的人在职业价值观中首要考虑发展因素;有31.7%的人在职业价值观中首要考虑保健因素;有38.6%的人在职业价值观中首要考虑声望因素。

(3)在上网动机为查阅资料、浏览信息的学生中,有45.8%的人在职业价值观中首要考虑发展因素;有36.4%的人在职业价值观中首要考虑保健因素;有26.1%的人在职业价值观中首要考虑声望因素。

在上网动机上,对网络提供信息的需求较强的藏族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中考虑的因素更趋于现实,同样地首要考虑发展因素的同时注重保健和声望因素。但对网络提供娱乐放松的需求较强的藏族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较注重声望因素。其中,女性的上网动机较男性更多地聊天交友或查阅资料,男性对网络娱乐放松的需求较女性强烈。

4.上网关注内容为新闻信息的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和趋于现实,在注重个人发展的同时兼顾声望因素和保健因素。

如表5所示,藏族大学生上网关注的内容所占的比重排列前三位的是新闻、空间及个人主页更新和聊天交友。

在上网关注内容是新闻的藏族学生中,有44.2%的人在职业价值观中首要考虑发展因素,如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是否有挑战性及晋升机会等与个人发展有关的因素;有32.5%的人在职业价值观中首要考虑保健因素,如福利好和职业稳定、工作环境舒适等与福利待遇和生活有关的因素;有29.6%的人在职业价值观中首要考虑声望因素。

在上网关注内容为空间及个人主页更新的藏族学生中,有38.4%的人在职业价值观中首要考虑发展因素;有30.9%的人在职业价值观中首要考虑保健因素;有32.7%的人在职业价值观中首要考虑声望因素。

在上网关注内容上对新闻等信息需求较强烈的藏族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更趋于多元化和实际,倾向于以发展为主导因素的同时考虑保健和声望因素,对娱乐需求较强烈的藏族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倾向于较注重声望因素。

四、结 论

以互联网和手机为物质基础的网络文化已彻底改变了大学生所处的媒介环境。新媒体提供的信息使大学生可以根据就业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压力渐大的就业竞争。通过全球信息的传播缩短了学生与外部世界的距离,如在社会体制改革的情况下,目前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经济效益不佳,更多的大学生在注重自我发展的同时也看重保健条件。职业价值观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呈现出多元价值并存的局面。藏族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涉入网络程度越深其职业价值观越多元化;首要考虑发展因素,同时兼顾保健;对网络态度的差异、上网动机的差异、关注网络内容的差异都极大影响藏族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

参考文献:

[1] 钱文彬.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J].新闻界,2010(3).

[2] 凌文辁,方俐洛,白利刚.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