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现代化范例6篇

浅析教育现代化

浅析教育现代化范文1

论文摘要:文章详细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游戏和日常生活三个环节中的作用,总结出当代幼儿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及其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优势的教学功能逐渐深人到教育的每一个角落。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以提高幼儿园教育效率,全面落实教育目标,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新的教育方式。本文结合自己从事幼教工作的实践经验,谈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游戏和日常生活三个环节中的作用。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教学信息形象化、生动化、综合化,因此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幼儿更具有吸引力,较易达到教学目的。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培养了幼儿的兴趣

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创设一个轻松愉快、优美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大班多媒体语言活动《小蟒鲜找妈妈》,通过一系列动态的画面和小蟒抖与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等之间的对话,感受探究生命过程的乐趣。幼儿们很轻松地就理解了故事的整个过程,能模仿课件用不同的语速、声调及体态语言表演故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参与的热情非常高:一幅幅富有动态的画面,让幼儿觉得就像在看动画片,一个个都喜欢得不得了,而教育目的却轻而易举地达到了。

2.录像片在幼儿科技教育中的作用,培养了幼儿的科技素质科技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向幼儿传授科技知识中的抽象枯燥的概念与原理的过程中,用传统方法往往难以引发幼儿的兴趣,用形象、生动、直观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使我们的科技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幼儿科技教育更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3.视听手段的运用,促进幼儿个性得到发展

让美妙的音符流动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音乐是有声的画,图画是无声的歌”,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音乐艺术有形成性格的力量。我园的广播系统和班上的各种录音设备,都发挥着无形的教育作用。幼儿早晨人园、早操、进餐、午睡、分区活动、户外活动等,我们都精心挑选各种风格的音乐,或优美抒情,或活泼轻快,或振奋激昂,让幼儿有意无意地去欣赏、去感受,日久天长,潜移默化,所收到的教育效果不亚于投人时间和精力设计的音乐活动。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游戏活动中的作用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幼儿园游戏的性质、内容、目标等范畴出发,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方位地将其渗透游戏过程中,做到融会贯通,创新深化。

1.营造游戏氛围

在表演区,以往我们只为幼儿提供录音,让幼儿去表演。现在,我们利用投影仪展示各种风格的歌曲、舞蹈、儿歌,让幼儿感受到了动作、音乐、节奏的和谐,使幼儿真正体验到了欢乐的过程。如幼儿在玩《化蝶》这一音乐游戏时,我们运用课件,将音乐的奇趣与角色的形象巧妙地融于一体,对平时难以描绘的蝴蝶飞舞场景有了鲜明直观的感知,表演时兴趣盎然,形象到位。

在手工区,我们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灵活、形象、多变的优势,帮助我们设置问题,取代了平白的语言表述。如泥工《可爱的蜗牛》,我们利用数码相机将蜗牛的制作步骤拍摄了下来,清晰地将操作流程步步展现在手工区的墙面上,孩子们对照着步骤图,一步一步认真地做着,少口罗嗦的说教,多了自主的探索,真正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化的特殊效能。

2.积累游戏经验

我们在丰富游戏经验的时候,有条件的学校才会带领幼儿去参观一些活动场所,如超市、菜场、交通岗等。而对于我们没有条件的学校,则只有通过图片、枯燥的讲述使他们慢慢了解。有了现代教育技术,我们就可以将这些需要了解的场所拍摄下来,减少参观次数,缩短讲解时间,提高活动效率。如小班的宝宝家的游戏,我们利用摄像的方式把生活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家里的言行举止录下来,然后通过观看录像了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事情,这样孩子们就会进行模仿,游戏变得有声有色。

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幼儿常常会对某一问题产生不同的观点,这时,我们就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截取相关的影像资料,提供生活场景,丰富生活经验。例如在中班的游戏中,大家对好朋友坐公交车要不要买票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对此,我们找来了有关上车买票的vcd,当看到上车要买票或出示月票的镜头后,这位“售票员”说什么也不同意了,他一本正经地说:“我已经懂得这个道理了,上车要买票。”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拓宽幼儿视野

在休息放松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些知识性的内容让孩子们自己去浏览,或者有计划地安排机器自动播放,这样可以增长孩子的知识面。假若教师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做一些充分的准备则可以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孩子们会自然被吸引进去遨游知识的海洋。

2.便于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交流

我市实施的家校路路通联系方式和我园的网络建设,使幼儿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沟通更加方便。家长可以通过班级网站,查询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甚至观看孩子在班上的活动图片,或对老师、对幼儿园提出建议和意见。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交流系统了解到幼儿在家里的情况与家长的所馈意见,实施对幼儿的及时教育与保育,从而更加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与教养体制。

3.有利于实施安全保护措施

浅析教育现代化范文2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核心理念

近年来,江苏各地教育现代化推进工作做得比较好,在理论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特别在校舍等硬件设施上,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譬如我驻地附近的这所高中占地几百亩,有宽敞的广场、高大的办公楼和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当然还有实验楼、图书楼、体育馆、体育场等,功能齐全、豪华气派。

但是,当我们走进孩子的教室,我们却有一种失落感。教室里挤满课桌,课桌前挤满了学生,学生面前的课桌上挤满了各类教辅资料,与我们当年几乎没有差别。要说差别,就是多了个不能投影的投影仪;多了个不能加热的饮水机,墙上多了个“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标语,黑板的右上角写着距离期中考试还有155天。学生个个面色青黄,精神萎顿,显然是过度劳累,饮食不佳所致。不同的是桌子上的书明显多了,每个桌子都用书立将不少于20本的书夹在桌子上。学习资源除了书本,几乎没有别的,因为实验楼太远了,图书楼也不近,课排得满满的,课间短短10分钟连到图书楼、实验楼都不可能。估计,学生的学习方式除了听讲,很少有别的。

这难道就是我们理想中的现代化教育吗?

现代化教育,即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及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的综合涵义。

从现代化教育的对象上看, 应当是“全员发展”。在未来的教育模式中, 每一位公民每一位学生都应成功发展。现代化教育要“为每个人设计通向成功而非失败的计划”。 我国推行的是全民九年义务教育, 每一名适龄儿童都必须入学, 机会均等, 资源共享, 入学后都应得到成功发展。另外, 未来将是学习型社会, 中小学时期不打好学习的基础, 则难以保证终身教育的质量, 未来公民素质也难以提高。可见, 以学生发展为本中的第一个涵义, 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成功发展, 或称全员发展, 这也是由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的普及性、全民性决定的。

从现代化教育的内容上看, 应当是“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现行教育方针将其确定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则是全面发展。而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大多数学生是片面发展。认知与品德、情感相脱离,有才无德;动脑与动手能力相分割,也就是马克思指出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对立;学校教育与社区进步相脱节,封闭式的教育难免培养出“书呆子”。教育内容的优化,是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在课程、教材乃至教法、教育渠道等方面的反映。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本,要开齐学科,上满课时,配全教师,选足教材,用活教法。社会是新活的,教材是呆板的,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要有理、有序、有效地引导学生到社区中学习新科技、新事物,吸纳新信息。课堂教学中不仅传递知识,而且更要注重情感、品德、能力诸多素质的培养。从课程体系上看,普遍认同学科、活动课程与环境课程。

浅析教育现代化范文3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代化教学媒体;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2

Role of Modern Teaching Medium in Career Education

Liu Xuan

(Liaoning Modern Service Vocational&Technology College,Shenyang 110164,China)

Abstract:Currentl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ch has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as its representation has gradually penetrated the educating and teaching process along with the technology progresses.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the education and in connection with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et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routine educational auxiliary methods in Career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refore reasonably apply modern teaching medium to assist classroom teaching became a better option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Career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celerating, increasing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Keywords:Career education;Modern teaching medium;Auxiliary teaching for Modern teaching medium

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部门广泛使用。尤其是在职业教育领域,部分院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模式已经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及学习效率的提高。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应用层次明显滞后于科技发展水平的问题。那么,面对先进而丰富的现代化教学媒体群,采用恰当的应用模式,实现它的效用最大化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在职业教育中推广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现实要求

国家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政策”中明确指出:职业学校在知识经济的新形势下,应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紧跟现代化的步伐,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创建新的模式使教育教学产生最大的实效。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社会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尤其在职业教育领域之中,因教学传递的信息量逐步加大,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以及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合职业教育的发展,单纯依靠原有的教学手段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职业教育需要以一种更加合理的方式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全新的教学表现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以适合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色需要引进先进技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岗位工作要求的优秀劳动者,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它的一大特色就是强调专业实践动手能力,注重的是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岗位工作能力。职业院校在高校招生结束之后才开始选拔学员,在将来较长时期内势必受限于应考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学生集中反映出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缺少独立钻研的习惯、缺少团队合作精神等弊端,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较差。面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要求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教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先进的教育手段,创建职业岗位环境,模拟现实工作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开阔学生视野,扩充知识面,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对于大多数学科来说,从表现形式上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开展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活动,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具备更大的优势,更能反映出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色,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辅助教学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较好选择。

二、以教育学理论为指导的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一)注重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

开展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应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其核心就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利用恰当的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活动。在多媒体课件准备制作阶段就应该与所选择的教学模式保持一致,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各个要素的基本要求进行课件素材的准备工作。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有自学――辅导式、探究式、合作学习型等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都有其各自需要参照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及对应的框架体系。不论采取哪种教学模式,课件之中都应该有明显的痕迹对所运用的教育理论加以体现。当然,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既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又有发展变化的程序框架。那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及运用课件开展教学的过程就要遵循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采取比较灵活的方法开创性的设计课件内容。

因此,在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始终要清醒的意识到为什么要制作课件,课件应满足教学的哪些要求,课件所选择的有关素材是否与教学各个环节有直接的逻辑关系,相关要素间的组合是否条理清楚,需要运用什么表现方法达到教学目标,是否利于教学过程的控制,能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等。

(二)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范畴

现代化教学媒体,是指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的技术产品,它主要是指现代化的电子类媒体,包括电声类媒体、光学投影类媒体、电视类媒体、计算机类媒体以及综合类媒体等等。如:幻灯、投影、广播、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电子计算机等教学媒体,以及由这些媒体组合而成的多媒体系统,包括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电教室、计算机网络机房、闭路电视系统、视听阅览室、校园网等。

这里的“现代化”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科技不断进步,今天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就是将来的传统教学媒体,所谓的现代化只是相对于过去而言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面对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引入新技术、新理念的发展过程,教师应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与学习,把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知识与技能融入到实践教学之中。

三、现代化教学媒体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作用

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功能,可以有效提高职业教育中专业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具体来说,现代化教学媒体在专业教学中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能够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控制,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全新的教学设计方式准备课堂教学工作,使教学各环节的准备工作更具体、细致,针对性更强。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教学手段的选择方面有了更多的余地,通过国际互联网实现资源和知识、思想的共享,能够随时补充与教学有关的新知识、新信息,使得教师在备课、学习中充分地进行相互合作,集众人的智慧和长处为专业教学所用;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准备,通过创建模拟岗位工作环境,引入职业岗位操作技能,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使得课堂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以生动活泼、形象生动的方式开展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开展专业教学活动,以互联网为信息传播手段,帮助教师实现个别化教学,使得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风格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逐渐形成了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具备开放性、交互性的讨论平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合作型学习成为教学的主流,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实现沟通、交流的场所。总之,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研究、专业教学备课的质量,优化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控制,稳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能够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职业院校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知识》等课程,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常识的基础上,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网络,能够运用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专用搜索工具进行信息搜集与整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及时、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端正学生对网络的看法,排除网络对学习带来的负面效应及消极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等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能熟练地、有甄别地选择有用信息充实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之中,提高学生对现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代化教学媒体介入学科教学的模式,增加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虽然这种学习模式相对弱化了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但是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的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与反馈,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性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能够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促进职业院校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创建

依托现代化教学媒体开展教学工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它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效果良好,并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将持续应用到教学过程之中,无疑会进一步促进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的提高。虽然,就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在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应用模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但这种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显示出的现实效果使其发展潜力巨大,势必取代传统教学模式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模式。因此,加快职业院校现代化教学媒体及相关应用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应用,加快原有教学设施的升级与改造,将进一步促成职业院校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创建。

四、结束语

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开展专业教学依赖于专业教师开创性的学术精神,教师应紧贴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开发专业课程,以多媒种体为表达方式创设教学情景,推动专业教学改革,“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以这种观念来设计职教学科教学,才能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教学的预期目标,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实践型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英俊.教学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3]王秀平.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

术,2006,2

[4]马忠.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05

浅析教育现代化范文4

论文摘要:社会现代化最终取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现代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目标,也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现代化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一、人的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辨析

什么是人的现代化? “现代化”(modernize modernization)一词来源于“现代”。 人的现代化是指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 也就是随着时代的前进与发展, 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水平、精神境界、劳动技能等各种素质实现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其实质就是把主体提高到当代的水准, 实现主体素质的现代化。这种主体素质涵盖多方面的内容: 就观念现代化而言,包括价值观、民主法制观、信息观念、人才观念等; 以行为方式现代化而论, 包括自主性、创造性、高效性、竞争协作精神、生活方式现代化等。

人的现代化主体素质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 它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 都有其质的规定性或特点。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认为, 人的现代化特征可以概括为: 1.自主意识; 2.创新精神; 3.个人效能感; 4.竞争意识; 5.求知欲;6.科学精神; 7.公民意识; 8.开放意识。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又有学者将“协作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也归入人的现代化素质之列。这是人的现代化的普遍特征。这种特征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不同发展水平的社会是不同的, 在这些特征中渗透着更深层次的不同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民族心理意识。总之,人的现代标准不是绝对的, 它必然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的进程而不断发展、丰富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是价值观教育,其价值指向有三个方面:理想信念、价值目标和秩序规范。简单地讲就是信念、价值和秩序,这是任何社会都存在因而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在阶级社会里无疑包括阶级观教育,但它决不是单纯的阶级观教育,它更多的是成人的社会观教育,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公民社会的到来,成人的社会观教育的意义将越来越凸显。现实中的人不仅具有自然的本能,更重要的是拥有社会的品格,而且能以社会的方式来实现自然的本能。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才能达到。后天教育不仅是谋生技能的培养,同时包括合群、融群的培养,包括责任、追求、超越的培养,这里不能不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目的性、方向性和价值性等内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现代化的内在联系

(一)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目标,也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在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说:“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我们的一切工作“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要全面提高人口的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邓小平多次提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①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现阶段实现人现代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为人们创造更加优越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实现人的现代化成为我国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人的现代化不是天生具有的,主要是靠后天的习得和养成。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人、培养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些都离不开人口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人的现代化,更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它为人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的原则、方向和基本的价值取向,在人现代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都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恩格斯指出:“教育可使年轻人很快就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 它可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 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 教育就会使他们摆脱现代这种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关键的是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积极作用,能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现代化过程中的必要手段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现代化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思想政治教育为人的现代化提供了精神力量。思想政治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为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社会和谐、人的现代化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极大地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使人们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使人们具有现代化的思想和观念。人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人的现代化中最难的一部分,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做人的思想工作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强项,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现代化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人的现代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人的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问题、面临新情况,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研究新情况,及时解决现代化过程出现的新问题。总之,有着科学理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能促使人的现代化进程顺利地进行,反过来人的现代化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材料和丰富的营养,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全面发展的理论,两者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注释:

浅析教育现代化范文5

关键词:人的现代化;大学生;素质教育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山大学郑永廷教授等著的《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是一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人的哲学与人的现代化”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该专著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提供了“人从传统向现展”的基点。

一、《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主要观点简介

郑永廷教授认为,人既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又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作为主体,只有现代化的人才能担当现代化建设重任;作为目标,只有实现人的现代化才能真正体现现代化的价值。

人的现代化,就是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状况与过程。cu我国人的现代化,必须尽可能避免西方人现代化所经受的异化、片面发展的曲折,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即为:既努力保持发展现实状况的全面性与协调性,也保证长远发展过程的全面性与协调性。只有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和推动社会的全面与协调发展。

一方面,本书在理论上对有中国特色的“人的现代化”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建构和分析,呈现为从抽象到具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理路。另一方面,郑永廷教授把人的现代化研究向实践层面推进,系统探讨我国的人的现代化的实现思路和方式,凸显出全书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旨归。在这一过程中,郑教授紧紧立足于我国的人的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际遇,从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时空之维中系统构建我国的人的现代化的“四维”路径。郑教授认为,我国人的现代化是由外源、自发向内生、自觉的转换,只有在观念、制度、能力的现实维度中才得以生成。因此,郑教授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观、人才强国战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等理念贯穿其中,以科学发展观规定我国人的现代化的价值导向;用观念的现代化作为人的现代化的理性前提,培育人的现代意识和心理:用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建设培育人的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以人的发展制度建设为人的现代化提供规范化、有序化支持。由此,全书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二、人的现代化视阈下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知识分子群体和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部分,其自身的特点和在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决定了他们的现代化状况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影响。在人的现代化视域下,大学生在思想上应该坚持人本发展观、自觉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持续发展观。在能力上,大学生必须具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书记在2006年年初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该决策是中国共产党在综合分析国内和国际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指导方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正确选择。针对目前我国创新能力不足、大学生自觉性差等状况,笔者认为,目前应该坚持以培养大学生自觉发展观和创新能力为主的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观。

三、自觉发展观是大学生现代化的基本要素

人的现代化往往不是自发实现的,而是首先要在思想上、观念上实现现代化,思想观念才是人的灵魂,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先导。…所谓自觉发展观,是指人自我意识发展、自主寻求发展、理性把握发展的观念与状态,与之相对立的是自发发展。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人的发展存在自发性与自觉性两种状态。…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们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科技发展,其发展的自发性主要表现为只顾个人的、眼前的、物质和业务的发展,而忽视或意识不到全局的、长远的、精神和道德的功利倾向。坚持自觉发展观,首先是对人自身的发展要有自主意识、自觉意识,即能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进行独立的价值判断与确认,克服对社会和他人的依赖状态,把自身发展作为自己在当代社会的生存方式。其次是要把自身发展置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之中,不断提高自身现代素质。再次是要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与发展要求,确立自身发展的远景目标,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扬弃自发发展状态,在超越自身的进程中使发展目标更加具体而丰富,形成自觉的发展习惯。坚持自觉发展观与克服自发发展观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不断实现由自发性向自觉性的转化,才能实现人的真正发展。

目前,大学生在自觉意识方面显得较为被动和缺失。进入大学后,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学习,是考各种各样的证书,以为将来获得“高薪”工作而学习,自发发展观占据主导地位。而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缺少应有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在大学生中不占少数。作为现代化国家的接班人和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必须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培养较强的自觉发展意识。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两个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自觉发展观。

1.培养大学生自觉学习能力

所谓自觉学习,是指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主宰学习生活,积极主动探求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自主、自觉、自律的学习习惯。其内涵可理解为学生主动地、有主见地学习: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良好结合,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与学生自己因材施学的良好结合:教师既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又是指导者、咨询者和鼓励者,学生既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又是学习的管理者和最终受益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发动功能,有了好的学习动机,学习的效果将大大提高。大学要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观念,也就是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我需要学习”,而不是如同中小学时期“为了考大学”必须“学习”那样的厌烦学习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不断从“被灌输”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由自发学习转化成自觉学习,最终具备自觉学习的能力。

2.培养大学生自觉管理能力

我国大学生,一直都是在父辈祖辈的关怀下生活长大,在一切为了考试的“望子成龙”目标下,极大部分学生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事事由家长安排,一心只管学习。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学习考试,其它基本不会,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目前大学生陪读屡见不鲜就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北大、清华等名校也有多名学生被劝退,都是远离家长的监管之后,不能进行自我管理,沉醉在游戏网络当中而不能自拔导致的后果。即使进入了大学,大学生的管理也是“保姆式”管理,如此培养出的大学生,最终走向社会,成为“没有人管的人”的时候,他们能否承担起自己应该负的责任呢?笔者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他们应该有能力、有义务、有责任进行自我管理。大学应该给予一定的空间和机会,培养大学生自觉管理能力,针对这一群体,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给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以激发他们自身的潜力,使之达到最佳的成长状态。大学的教育目标是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全社会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人生选择,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尤其是“学会生存”。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成才观念,给予青年学生正确的引导与锻炼;从学校的角度看,在课程设置、教学培养方面要做出适当的调整,给大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有进行自我管理的机会,以培养自觉管理能力;对思想教育工作者而言,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学校事务的管理上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具体来说,要将管理者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管理观念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管理者为客体的观念,时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要从管理者“管理”学生转变成为学生服务,在服务中进行教育,寓教育于服务之中;要从管理者从管人、管物等“硬”管理向以引导、疏导为主的“软”管理转化。

四、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现代化的关键要素

人的现代化,思想观念现代化是前提、先导,能力的充分、自由、全面发展是核心。思想观念现代化,是在对现代化社会理解和认识基础上的思想升华,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它的形成和作用,都只能以现代社会的实践为基础和对象。现代人的能力结构.是现代人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是人的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从智力结构角度来看主要由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层面构成。创新是在真实而精确的积累前人已知的基础上对未知王国的拓进,它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也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包括新的发现和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新的技术等一切新事物。创新是人的本质,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的最高形式。创新能力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创造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体价值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能力。

1.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由于我国极大部分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仍然是理论学习为主,实践为辅,只有少数理工科学生和职业技校学生等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初步培养。笔者认为,目前大学应该主要培养大学生以下四个方面的创新素质,为他们成为现代性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坚定的信心。创新者必须对自己的选择和决定,具有坚定的信心,才能开始进行研究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和失败是必然的,更需要坚定的信念,才能克服困难。

(2)强烈的创造愿望。强烈的创造愿望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创新者的重要品质在于时刻关注着科技进步,汲取新的科技思想,不断地探索是否可以把新思想引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来,或者把它运用到另一个领域。

(3)深厚的理论基础。对知识要学深、学透、学活,才能在运用中做到自信和准确。

(4)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创新,总是要遇到各种挫折,所以要不断地分析,不断地实践,才能逐个解决问题,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一致,取得成功。

2.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

创新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难以形成和提高,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也会促进和带动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对现代化进程中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激发和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是一种敢为人先的胆识。我国大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走过来,小学和中学基本上是“机械灌输式”教育、“填鸭式”教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上缺乏热烈宽松的气氛,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学习的一切为了考试,即使是掌握得很好的知识,即使是“高才生”,是“状元”,也只能把知识运用于考试之中,只知道做题。整个社会、家庭也完全是围绕考试而展开,即使参加所谓的“兴趣班”,也是各种各样考试科目的补习班为主,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目的。即使如“绘画”类的兴趣班,又何尝不是全班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全部画的是“课桌”、“水壶”、“水杯”呢。如此以来,经过十几年“千锤百炼”,大学生的悟性、灵感基本上被埋没了,思维被严重地束缚,敢于超越的精神就显得可贵了。大学应该重新激发大学生的灵感,应该开展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考试”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各种新思维、怪想法。

(2)加强能力培养,知识与能力并重。创新不是一种简单的“包装”,它体现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需要各种基础能力为保障,要真正地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尤其是观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这些要靠不断的思考与学习来获得。阎笔者认为,大学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同时正确引导现在的“英语热”、“考证热”,等等,据统计,不少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在学习英语,还有各种各样的“资格证”考试,学生真正用于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的时间远远不够;增加动手实践机会,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知识日新月异,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大学四年学习掌握的知识远远不够,必须不断地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大学必须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3)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增强,但创新能力的提高则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我国的中学教育按照文理分科,大学教育也严格按照学科进行分类,学生除了本专业知识,其它知识知之甚少。笔者认为,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让理工科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史、哲学等知识未必对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没有好处;而文科学生掌握一些理工科的知识之后,也有助于他们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历史上有众多的大家身兼数职, “哲学家”、“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等等,而反观现在,能在两个学科或者更多学科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少之又少。笔者认为,大学应该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结构,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通才”,同时又是“专才”,既有相当广阔的知识结构,又能在某一领域有较深的钻研。只有这样,大学生以后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真正实现人的现代化。

(4)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应用也能促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创新的灵感大部分来源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也是创新最好的材料。当代大学生很少参与社会实践,导致动手能力较差,实践能力弱。大学生只有放开双手,积极实践,才能有所创新。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反过来通过实践又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学习知识,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不可低估。理工类学生可以主动参与一些科技创新活动,一是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二是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文科类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调研,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社会实践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预测决策能力、创新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析教育现代化范文6

2.和谐社会的矛盾研究华章黄志芳

3.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王真

4.浅析西方学术界关于全球化问题的争论及启示吕伴,王李兵

5.吉林省特困地区镇赉县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社会马舒

6.长三角居家养老服务全面化及多样化发展分析傅曼莹

7.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实施养老保障的必要性及其对策唐娟

8.网络通讯技术下直复营销发展探究陈堡

9.关于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几点思考房绍文

10.浅谈内部审计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作用及其对策研究黄珂

11.如何加强和改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楼硕林,曹德才

1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李淑慧

13.浅析低碳旅游于玥

14.浅析未来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王世元

15.华章浅谈民营企业的绩效管理王沐阳,杨树林

16.对通信工程设计及项目成本的研究赵玉学,曾繁武

17.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监理工作的探讨赵立龙,候继刚

18.论企业销售培训对企业的影响黄彬

19.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尹鹏

20.探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审计问题孙海波

21.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品问题研究范方志,高大伟

22.人力资源与人事管理孙盟盟

23.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调整对策分析闫红

24.论信息时代财务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高志淦

25.浅谈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加强杜新春

26.国际经验对我国资源税改革的启示梁国歌

27.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内涵探究柏禹

28.依法管理文物是县级文管所的基本任务王春权,王春阳

29.议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感恩教育杜秋丽

30.议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周勇

31.加强关键岗位反腐倡廉工作的思考李斌

32.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的思考张凯

33.论我国仲裁司法监督制度代子静,马子喆

34.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培养探析季根伟

35.谈《纯真年代》中伊迪丝·华顿的爱情观田苗苗

36.影视道具赏析刘艳

37.浅谈西方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及语言学理论孙乐

38.浅析音乐的社会功能张云峰HtTp://

39.浅析英汉翻译中的省略翻译法语言刘君武

40.中介语石化现象与语言教学石磊

41.论书装之视觉艺术语言华章王雪艳

42.铁凝小说中女性意识的研究车轶

43.关于美国英语的特色试总结张瑛

44.浅析《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民族性毕亚楠

45.谈中国古典建筑的诗意表达裴秀颖

46.浅析舒伯特的创作特点和艺术特征顾娜

47.试论"他"的分化李晓楠

48.从《喜福会》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隋丹

49.英汉商标翻译中的因素对等性分析叶向舒

50.浅谈《水浒传》林冲的性格特点张立

51.浅析琼瑶笔下的女性形象林姝

52.浅议文学作品审美教育的特点甘琼

53.浅谈高职院校古诗词经典诵读教学的特点单秀凤

54.浅谈日语听说课程葛建奇,游志霞

55.文学作品教学中的美学参透关德福

56.提高择业能力,搞活语文教学韩书芳

57.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探析李新凤

58.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校内外实习基地模式研究叶光

59.华章浅谈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孙德廉

60."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新探张殊钢

61.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网络课程开发彭海妹

62.浅谈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徐小柏

63.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思考徐燕,韩冰

64.礼貌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曾艳

65.谈地方经济与校企联合的机制殷春英

66.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工作毛浩良

67.高职PLC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马会贤,刘艳

68.谈分层次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应用石福香

69.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魏勇健,邵媛,王基祥

70.普通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研究路晓东

71.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长跑教学改革的研究宋子祥

72.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过度紧张"的心理分析刘晓霞

73.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理性思考王丽娜

74.对影响男子110米栏专项训练的主要因素的研究魏延

75.少年冰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的测定与分析杨忠山

76.浅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与改革发展梁建明,温泉

77.浅谈游泳初学者如何克服恐惧水的心理夏亮

78.篮球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华章黄鑫

79.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初探石猛

80.学校教育中的关爱教育张宁,王朝霞

81.浅谈开设体育舞蹈对在校大学生的重要性王亚红

82.应用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创建与应用贾岩

83.高校健美操选项课的教学分析卢丽,韩亚维

84.浅谈钢琴教学的基础训练车志丹

85.浅谈英语课堂中礼貌用语的作用蔡蕾

86.原型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俞芳芳

87.中国男篮前锋队员与亚洲对手竞争实力分析韩玮,苏涛涛

88.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管理新模式关智

89.组织数学实践课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邹晓范,姚亚春

90.浅析大学生干部综合素养王璐

91.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及研究罗志佳

92.浅谈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雷明

93.计算机应用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韩加军

94.华章艺术选修课方法初探马俐,吴强

95.构件化网络教学设计模型徐卫东

96.浅析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及解决方法许艳娜,胡亮,张毅蕾

97.浅谈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王仁梅

98.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讨于文英

99.浅谈我国摔跤运动的发展历程倪乃明,南雅萍

100.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杨敦

101.构建师生心理契约的探究迟到,迟艳琴,曹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