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护理的心得体会范例6篇

跌倒护理的心得体会

跌倒护理的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老年患者 跌倒 原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191-02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跌倒是老年人慢性致残的第三大原因,每年大约30%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发生过跌倒,15%发生2次以上,并伴有骨折、软组织损伤和脑部伤害等,特别是身体衰弱、有肢体功能障碍却有一定活动能力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这些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家庭的痛苦和负担,而且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成为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因素。[1]为了减少住院患者在院跌倒的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本文通过对老年患者在院跌倒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改进和防护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上半年在院跌倒的老年患者共计8例,其中因护士对跌倒风险评估不足致跌倒的2例,患者依从性差致跌倒的2例,因疾病原因导致跌倒的1例,因家属陪护不到位跌倒的1例,因病房设施损坏致跌倒的2例。跌倒患者的年龄均大于65岁。其中3例发生严重后果,其余5例均产生不良影响。

2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

2.1护士的主观因素 护士对患者的入院宣教不到位,且有的老年人接受能力较差,不能正确的理解护士的安全知识宣教。另一方面,科室年青护士多,对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不足,未能认真的落实相关的防护措施。

2.2患者依从性差 自信心和跌倒时的情绪是影响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心理因素。一方面大多数老年人个性好强,常有不服老和不愿麻烦别人的心理,对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也要自己尝试去做,这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概率。另一方面对于跌倒的重视不够也是导致跌倒的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虽然老年人接受了预防跌倒的教育,但是大多数调查对象觉得跌倒和自己无关。

2.3疾病原因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维持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理功能均有减退,造成步态的协调性、平衡的稳定性和肌肉力量下降。另外老年人的视觉、听觉、前庭功能、本体感觉下降,加上活动越来越少,跌倒风险随之增大。任何能导致步态不稳、肌肉功能减退或晕厥前期状态、晕厥的急慢性疾病都可能导致跌倒的发生。有研究表明,服用多种药物可增加跌倒风险。事实上,老年人常常由于合并多种疾病而大多服用多种药物,并且通常同时服用如降压药、降糖药及镇静安眠药等单个就可能诱发跌倒的药物。另一方面害怕跌倒的心理,又限制了老年人的活动,降低活动能力并导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险性随之增加。[2]

2.4家属的重视不够 家属及陪护人员缺乏防范跌倒的知识,对跌倒所产生的后果认识不足;部分陪护人员缺乏责任心,对患者疏于照顾,这些均增加了患者跌倒的风险。

2.5病房设施损坏 病房内的凳子,病床,走廊及厕所的扶手等使用频率都非常高,如若损坏未及时维修,会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跌倒。

3对策

3.1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认认真真落实在院患者的安全宣教。可通过向护士讲解一些跌倒的实例,对护士起警醒作用。另外要经常对年青护士进行风险防范教育,提高护士的风险识别能力。制定了在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每周对在院的老年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得分采取动态的防范措施。

3.2教育老年人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不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动作。主动采取有利于健康、安全的生活行为方式。如注意走路速度、拐杖的适当使用、夜间起床不要太急等。平稳做事更能增强自信,从而减少跌倒的危险。光知道自己的活动能力还不够,老年人在活动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防跌倒准备。自己需要干什么,一定要事先想好,并制定好行动的计划,做到心中有数。这对于活动能力明显受损的老年人尤其重要。需要考虑活动的目的、方式方法,活动过程中有无可能导致跌倒的危险因素,可能的应对措施,如果发生跌倒该如何求助等。虽然繁琐,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跌倒的风险,减轻跌倒的损害,并在可能跌倒时得到及时救助。

3.3凡是能够引起跌倒的药物老年人尽量不用或慎用,或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优先选择对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较小和不会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老人服用镇静安眠药时,在其未完全清醒时最好不要下床活动。老年人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减少跌倒的发生。

3.4适当的看护能有效降低跌倒的发生。除了看护人员的直接帮助可以避免跌倒的发生,减轻跌倒的损害外,在有人看护的条件下,老年人的活动更有信心,可避免担心、恐惧、慌乱等导致的跌倒。有经验的看护人员能让老人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活动,并且在必要时给予身体、心理上的支持,有效减少跌倒的发生。

3.5环境干预措施 病室内的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及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提供适合老年患者居住的良好环境,设立无障碍通道,走廊设立扶手,厕所设有扶手。[3]

4小结

针对老年患者的跌倒原因进行分析,我院各科室实施上述对策后,于2012年下半年对在院的老年患者跌倒的情况再次进行分析,跌倒患者2例,1例因患者的依从性较差致跌倒,1例因患者的疾病原因致跌倒。由此可见,对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后,在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几率明显下降。

参考文献

[1]宋岳涛. 老年跌倒及预防保健【M】.1版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3 3.

跌倒护理的心得体会范文2

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期间有跌倒的老年心血管病病人20例,均患有心血管疾病,其中高血压6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4例,冠心病10例,其中合并有糖尿病6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5~80岁。

2.跌倒危险因素

2.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跌倒的发生率也增加,且患者各相应器官因年龄增长而退化。

2.2环境因素 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偶有路面不平、太滑,光线较暗或较强或直射,地面积水积液,穿太过长的衣裤,系鞋带的鞋未系鞋带,不适宜的辅助行走器等,稍有不慎就易跌倒。

2.3生理因素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就是各系统生理机能下降,关节退行性改变,感觉平衡功能失调,反应迟钝,步态不稳,容易造成姿势不稳而跌倒。而随着年龄递增导致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跌倒致伤致残的重要危险因素[1]。

2.4认知因素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已经识别出某些存在着跌倒高风险的病人,并且已采取防范措施,及时告知,但病人及家属仍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对采取的措施和告知不予重视,最终导致病人跌倒。

2.5疾病因素 影响脑血流灌注及氧供应的心血管疾病,可导致患者头晕、乏力、体力不支而跌倒。

2.6药物因素 部分跌倒由药物不良反应导致。

2.7缺乏照顾 有些病人无人陪护,自理能力差,常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起床、如厕时意外跌倒的现象在临床上时有发生。

2.8护士自身原因 (1)年轻护士安全意识不强,对患者跌倒的危害认识不够;(2)护士对患者评估不全;(3)护士宣教、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忽略了患者病情缓解后的安全教育。

3.护理对策

3.1及时识别易跌倒病人,对其加以密切观察。

3.2健康教育 建立健康教育专栏,将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定期刊登宣传,教育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预防病人跌倒的相关措施和知识,让病人及家属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3.3填写跌倒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给予相关警示和标志。

3.4正确指导患者的用药 应用扩血管药物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告知用药时输入速度应缓慢,不可随意调节输液速度。输液时不可突然改变体位,输液完毕卧床休息20min后再缓慢坐起,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护士要严密监测血压、心率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患者,劝其未完全清醒时勿下床活动;服用降糖、降压、利尿药的患者,应遵医嘱服药[2],勿乱用药,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3.5改善物理环境,防止病人跌倒 院内大环境及病室单元尽量宽敞。清洁工做地面清洁时,不使拖布过湿,防止地面溜滑。病人烦躁不安时应有相应的物理约束或药物控制。

3.6制订病人跌倒的应急预案 一旦有病人发生跌倒,及时汇报值班医生及科室负责人,并协助医生做好进一步处理。跌伤的病人要及时监控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并做好相关记录。跌倒的部位要及时观察,视具体病情遵医嘱处理。病情稳定后,尽可能向病人了解当时摔倒情景,帮助病人分析摔倒的原因,向病人做宣教指导,提高病人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避免再次摔伤。

3.7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疗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保证护理安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在防止病人跌倒方面,管理者应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风险识别及防护措施。

跌倒护理的心得体会范文3

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期间有跌倒的老年心血管病病人20例,均患有心血管疾病,其中高血压6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4例,冠心病10例,其中合并有糖尿病6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5~80岁。

2.跌倒危险因素

2.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跌倒的发生率也增加,且患者各相应器官因年龄增长而退化。

2.2环境因素

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偶有路面不平、太滑,光线较暗或较强或直射,地面积水积液,穿太过长的衣裤,系鞋带的鞋未系鞋带,不适宜的辅助行走器等,稍有不慎就易跌倒。

2.3生理因素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就是各系统生理机能下降,关节退行性改变,感觉平衡功能失调,反应迟钝,步态不稳,容易造成姿势不稳而跌倒。而随着年龄递增导致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跌倒致伤致残的重要危险因素[1]。

2.4认知因素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已经识别出某些存在着跌倒高风险的病人,并且已采取防范措施,及时告知,但病人及家属仍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对采取的措施和告知不予重视,最终导致病人跌倒。

2.5疾病因素

影响脑血流灌注及氧供应的心血管疾病,可导致患者头晕、乏力、体力不支而跌倒。

2.6药物因素

部分跌倒由药物不良反应导致。

2.7缺乏照顾

有些病人无人陪护,自理能力差,常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起床、如厕时意外跌倒的现象在临床上时有发生。

2.8护士自身原因 (1)年轻护士安全意识不强,对患者跌倒的危害认识不够;(2)护士对患者评估不全;(3)护士宣教、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忽略了患者病情缓解后的安全教育。

3.护理对策

3.1及时识别易跌倒病人,对其加以密切观察。

3.2健康教育

建立健康教育专栏,将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定期刊登宣传,教育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预防病人跌倒的相关措施和知识,让病人及家属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3.3填写跌倒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给予相关警示和标志。

3.4正确指导患者的用药

应用扩血管药物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告知用药时输入速度应缓慢,不可随意调节输液速度。输液时不可突然改变,输液完毕卧床休息20min后再缓慢坐起,预防性低血压的发生。护士要严密监测血压、心率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患者,劝其未完全清醒时勿下床活动;服用降糖、降压、利尿药的患者,应遵医嘱服药[2],勿乱用药,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3.5改善物理环境,防止病人跌倒

院内大环境及病室单元尽量宽敞。清洁工做地面清洁时,不使拖布过湿,防止地面溜滑。病人烦躁不安时应有相应的物理约束或药物控制。

3.6制订病人跌倒的应急预案

一旦有病人发生跌倒,及时汇报值班医生及科室负责人,并协助医生做好进一步处理。跌伤的病人要及时监控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并做好相关记录。跌倒的部位要及时观察,视具体病情遵医嘱处理。病情稳定后,尽可能向病人了解当时摔倒情景,帮助病人分析摔倒的原因,向病人做宣教指导,提高病人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避免再次摔伤。

3.7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疗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保证护理安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在防止病人跌倒方面,管理者应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风险识别及防护措施。

跌倒护理的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 跌倒事件;脑卒中;品管圈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4-0086-04

跌倒事件作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引起跌倒事件的因素有很多,研究表明[1],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事件与年龄、跌倒发生的时间、跌倒时的活动状态及药物的使用情况有关。为了降低本院脑卒中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我科开展了以“降低脑卒中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率”为课题的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通过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过程及组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对2011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分析,挖掘跌倒事件的影响因素,最后锁定目标,针对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对2012年1~12月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实施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本院确诊的脑卒中患者123例,诊断标准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版[2],其中23例患者发生跌倒事件,发生率18.7%。跌倒患者中男13例(56.5%),女10例(43.5%),年龄36~80岁,平均(60.2±12.6)岁。从表1可见,91.3%发生跌倒的患者年龄≥60岁;跌倒事件主要发生在00:00~06:00和18:00~24:00这两个时间段,分别占26.1%和47.8%;从跌倒地点来看,47.8%的跌倒事件发生在床边,有43.4%发生在厕所、浴室及去厕所的路上;从活动状态分析,有21.7%跌倒事件的原因是由于患者下床活动,43.5%由于下床上厕所,26.1%由于下床拿东西;跌倒事件中药物使用情况表明,60.9%的患者服用降压药物,26.1%的患者有服用降糖药物,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和镇静催眠药物分别占4.3%和8.7%。

1.2 方法

1.2.1 品管圈知识培训 通过品管圈的理论知识学习,使科室护士对品管圈临床护理管理有一定的了解,逐步让其意识到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1.2.2 成立品管圈组织 本品管圈活动小组共11人,评选护士长担任圈长,负责整个小组活动的组织筹划。圈员由本科护理业务骨干组成,具体负责活动的实施。

1.2.3 确立主题 脑卒中患者跌倒事件的相关因素很多,包括患者自身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因此,从多方面深入分析跌倒事件的促成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圈内全体成员的研究讨论,最后确立以“降低脑卒中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

1.2.4 原因分析 患者主要因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导致跌倒:①年龄因素。从表1可见,91.3%发生跌倒的患者年龄≥60岁,说明年龄偏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出现衰退,行动的灵活性下降,另一方面老年人的大脑反应迟缓,缺乏避开危险的时效性[3]。②环境因素。从既往资料的跌倒地点分布可见,47.8%的跌倒事件发生在床边,有43.4%发生在厕所、浴室及去厕所的路上,这可能与从床边到厕所的路上及厕所内路面湿滑而且缺乏扶手有关,老年人不合身的病员服及易滑的拖鞋也是造成跌倒事件的重要风险因素。③心理因素。部分老年患者个性固执,过高估计自身能力,对危险性认识不足,当恢复部分自理能力的时候,就不愿麻烦家属和陪护,最终造成跌倒事件的发生。④直立性低血压。通过既往资料活动状态结果发现,有21.7%跌倒事件的原因是由于患者下床活动,43.5%由于下床上厕所,26.1%为下床拿东西,其共同的特征就是人体由卧位突然改为站立位,由于动作过快而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导致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而跌倒[4]。⑤药物因素。脑卒中患者大多伴有基础性疾病,常给予药物治疗,由于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下降而敏感性增高,加上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差,服药不规律,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既往资料药物使用情况表明,在跌倒事件中60.9%的患者服用降压药物,26.1%的患者服用降糖药物,提示当患者服用这两类药物时要加强护理。⑥责任护士缺乏工作经验,对易跌倒患者的评估不正确或者是评估不及时、不到位。⑦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风险意识淡薄,未及时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进行包括跌倒风险及防范措施等方面的安全健康教育,且没有对安全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及时评估。⑧夜间时间由于值班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巡视病房不及时,造成夜间无法及时发现患者的需求,部分患者自行下床解决增加了跌倒事件发生的风险。表1时间段结果显示00:00~06:00和18:00~24:00这两个夜间时段跌倒事件发生率高达73.9%。

1.2.5 对策制定实施 根据上述分析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对2012年1~12月间收治的135例脑卒中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具体对策包括:①加强跌倒风险评估 根据品管圈活动所挖掘的因素,制定跌倒事件风险因素评估表对入院诊断为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患者的性格倾向及精神状态、药物使用情况、行动能力等。在评估时护理人员应全面客观了解卒中患者的病情,如果遇到神志不清患者时,应向家属了解真实情况。根据评估结果,为存在跌倒风险的患者制定防护计划,特别是60岁以上老人建议家属为其配备专门陪护人员,在其床边挂上防跌安全标示,并提醒家属及陪护者之该患者为跌倒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②优化病房环境 对刚入院的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科室的布局,让其尽快熟悉环境。在床边至厕所的路上及厕所里加设扶手,并要求患者家属及陪护在患者上厕所时加以牵扶。嘱咐科室保洁人员增加工作量,保持病房内及厕所路面的干燥,防止意外发生。根据老年患者的实际需要,合理调整病床的高度,在床头及厕所设置应急呼叫铃装置,以备不时之需。根据病人的身材,发放合身的病员服,更换病房内易滑的拖鞋为防滑拖鞋。③健康宣教 针对性格固执且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的老年患者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沟通,通过鼓励、安慰、细心交谈等多种方式,耐心地让其认识到跌倒事件发生的严重后果,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积极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此外,还应加强自我保护培训以防止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引起跌倒事件,主要内容包括:起床时动作要慢,可以依靠床边的扶手或陪护人员的帮助起身;起床时要分阶段缓慢进行;过久睡眠后不宜突然起床。④加强用药护理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不断退化,容易忘服或漏服药物,加之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下降和敏感性增加,极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事件[5]。因此要通过与患者的深入交流,逐步建立起患者对按时定量服药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且叮嘱患者应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减量或者停服药物。密切关注患者服药后的疗效,若出现低血压、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师和临床药师,防止跌倒事件发生。⑤加强防护 特别在夜间护理人员少且陪护人员又进入睡眠状态时,要加强配备护理人员,增加夜间巡视次数,排除夜间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尤其加强对跌倒风险评估高的患者的监护,做好床边交接班工作,主动做好基础和生活护理。⑥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跌倒事件处理能力的培训,通过外送进修、专业培训会、自主学习考核等多种形式强化护理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及时补充新知识;外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是组织院内具有较强的护患沟通能力的护士,定期开展护患沟通技巧培训会,针对如何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等集中进行培训;通过多媒体、板报、演讲、模范表率等多种形式,逐步转变护理人员的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强化主动服务意识。

1.3 统计学方法

既往资料123例跌倒事件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包括跌倒患者的年龄分布、跌倒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布、跌倒事件发生的地点分布、跌倒事件发生的活动状态和跌倒患者药物使用情况;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品管圈活动干预前后跌倒事件的发生率进行χ2检验,取α=0.05为检验水准,以P

2 结果

针对品管圈活动所挖掘的跌倒事件危险因素,采取一系列护理改进措施对2012年1~12月间收治的13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结果发生跌倒的仅为4人,发生率下降至3.0%,与去年同期的18.7%相比较有显著下降,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371,P

3 讨论

有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的发病率、患病率在我国呈增高趋势,仍是当前严重威胁我国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6]。跌倒已被确定为脑卒中康复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后可造成患者身体伤害、活动受限甚至导致死亡。目前,很多国家已经把住院患者跌倒作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指标[7]。然而不同环境、时间、患者的基础疾病等因素对脑卒中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率影响差别很大,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行而有效的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品管圈全称品质管理圈,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发组成一个小团队,团员间分工合作,应用品管工具进行统计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的目标[8]。我科护理人员自发组成品管圈,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剖析造成本科脑卒中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主观上有患者自身年龄、疾病、心理等因素;而客观上存在科室环境不到位、药物质量及不良反应、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欠缺及人员配备不足等外在因素,这与相关报道趋于一致[9],说明了品管圈活动对问题的分析作用值得肯定。之后总结经验,按照品管圈活动制定的干预对策对2012年1~12月间收治的135例脑卒中患者实施干预,结果显示发生跌倒的脑卒中患者仅为4人,发生率下降至3.0%,与去年同期的18.7%相比较有显著下降,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371,P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能降低脑卒中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团队协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妙霞,蔡有弟,陈华丽. 94例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事件因素的调查分析[J]. 现代临床护理,2012,11(8):14-16.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0,2(4):50-59.

[3] 李蕊. 脑卒中后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l):12.

[4] 邵聪文. 脑血管病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 中国医疗前沿,2013,8(2):111-112.

[5] 刘艳.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J].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5):46-47.

[6] 王颖,齐晓飞. 我国各地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近况[J]. 包头医学,2010,34(1):1-3.

[7] 倪栋梅. 循证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0):70-72.

[8] 林荣瑞. 品质管理[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1811-1812.

跌倒护理的心得体会范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6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44-01

随着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在住院期间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发生跌倒,所造成的后果不容忽视。据统计有5%-15%的跌倒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和脱臼等伤害。严重的身体损伤和自信心受挫,是75岁以上老人受损伤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首先分析一下病人跌倒的高危因素:①住院病床紧张,病床过高,床腿无固定;床头灯光线不足或过强;厕所内马桶过高,没扶手或呼叫器;走廊过道地面潮湿。跌倒最易发生在病床旁或厕所,其次才是过道。②老人由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力下降,正感觉信息的传入不畅;肌肉力量下降和骨质疏松生物力学因素;感觉功能,即健康的老年人因中枢处理能力下降,感觉到的信息会简化、削弱,反应时间会增加,如环境突然改变,则估计和选择适当反应就会变慢,不能及时做出适当的动作而跌倒;视觉导致,老年人视力减弱非常普遍,而视力在维持平衡方面有着重要作用。③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如降糖药,降压药,镇静催眠药,血管扩张剂,肌肉松弛药等。④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剥离引起的视力下降,帕金森氏病引起的步态不稳,易跌倒,急性心肌梗塞药引起晕厥,高热引起的机体能力下降致跌倒。⑤适应能力差,住院后由于疾病和环境的影响,容易发生跌倒。老年人跌倒更易受伤,而且伤势严重,易发生骨折,骨折后易引起并发症,危害病人的生命。⑥心理因素:在老年人群中,跌倒反复发生并引发一种或多种程度不等的损伤,故可使人产生恐惧心理,形成“跌倒-丧失信心-更容易跌倒”的恶性循环。

针对以上原因,制定了一些预防措施:①入院时对病人进行评估,充分了解病人潜在的危险因素。设有警示标识,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要移开,责任护士或夜班护士对高危的病人评估,床头挂防跌倒、防坠床的标示。室内家具摆放整齐有序,尽量设置无障碍空间,经常要用的东西放在手能够到得地方。锁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确保其安全。睡觉时将床栏拉起,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防护。呼叫器放于病人易取位置。示范确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呼叫器。②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及长短不合适的裤子。鞋底应防滑。引领患者熟悉病房和床单位设施,知道如何得到援助。浴室内有防滑垫。③当患者头晕时确保其在床上休息。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定时进行巡视,教会病人使用合适的助行器具。必要时使用合适的身体约束,以便跌倒或坠床的可能减至最小。④治疗相关疾病;重新评估并调整所服用的药物,同时适量补充维生素D以增加肌力,减少跌倒的发生。⑤加强体育锻炼,包括行走、有氧运动及增加耐力的一般性锻炼和针对改善肌肉力量、平衡性以及步态的特殊训练计划;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对跌倒危险因素的防范意识,从行为心理学途径预防跌倒。

跌倒护理的心得体会范文6

Oliver等[1]将跌倒定义为: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地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跌倒可导致严重的生理、心理或社会功能障碍,而且是致使老年人伤残、死亡和经济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在神经内科,老年人、眩晕病人、肢体活动不灵、视力下降及使用镇静、降压、降糖、脱水药等病人居多,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对这些病人,防止患者跌倒比治疗跌倒更重要,于是我们于2009年开展了预防患者跌倒的细节化护理管理,使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法与措施

1.1 增强护士防范跌倒的意识。为了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士对患者防跌倒的安全意识,组织护士学习《护理风险预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分表等;利用护理查房、业务学习、早交班等时间,分析回顾护理工作在防止患者跌倒的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使大家充分注重细节;如节假日、低年资护士当班及有较多的重危患者时,每位护士高度重视,并注重人员安排,保障患者安全;科室经常组织开展预防跌倒的护理应急预案演练,不断强化护士预防患者跌倒的意识,防患于未然。

1.2 评估跌倒危险性。对每位入院患者都由责任护士根据跌倒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仔细评估,,认真筛选高危跌倒患者,并将安全护理纳入护理计划中。跌倒评估是一个连续性的工作,把它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始终,随时评估跌倒的危险因素并严格交接班。

2 细节化的护理管理措施

2.1设立跌倒的警示标志:对评估出易跌倒的患者,在办公室一览表上作一标记,随时提醒医护人员,且严格交班;在病人床尾挂一醒目的防跌倒标识,病区的各级人员都知道这一标识的含义,护士做治疗、巡房时、医生开镇静药、卫生员拖地时都会特别关注病人。

2.2创建安全的医疗环境:病房、厕所地面清洁干燥,在清洁地面时或地面潮湿时有警示标志;走廊通道无障碍物;照明充足;坐轮椅、平车的患者用安全带予以适当的固定;固定好床腿刹车[2];病床高低随患者身高调好,以方便患者上下床;定期检查床单位及床档等器具的功能。

2.3在病房醒目位置张贴:“防跌倒、防坠床,我们与您携手”温馨书面指导,其内容包括:

2.3.1最易发生的人群:高龄体虚能活动,既往有跌倒病史,肢体活动不灵定向障碍,服用镇静剂、安眠药、降压药、降糖药、脱水药者,视力下降,眩晕,排尿、排便频繁者。

2.3.2 最常发生跌倒的地点:床边,桌椅旁,卫生间,楼梯,地面有水时。

2.3.3 温馨“十指导”:留有陪护。肢体活动不灵的患者翻身或活动时要有家属或护士协助,请在家属或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至相关科室行检查。

提倡夜间用便壶排便。重危患者大小便均应在床上进行,变换要慢,生活起居要做到3个30秒,即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3]。出现头晕等不适时,需尽快取平卧位,如果发生在走廊,可立即扶墙坐下,防止跌倒。

当患者烦燥、意识不清、翻身、夜间睡眠等时,请将床栏拉起,勿留下患者独处。

服装大小要合适,特别是裤子不应过长,防绊倒,鞋子要合脚,不宜穿拖鞋,以粘扣布鞋为宜。

床栏拉起时,若需下床,请先将床栏放下,切勿翻越。

物品尽量收纳,保持病房宽敞,便于行走。

入厕时,应缓慢蹲下,缓慢起身,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用药指导:使用镇静、安眠药时,未清醒时不要急于下床活动,清醒后缓慢起身再扶下床;使用降压、降糖、脱水药时,要遵医嘱服药,使用降糖药时要严格掌握饮食,防低血糖反应导致跌倒[4]。

当您需要任何协助,而无家属在旁时,请通知护士。

2.3.4 病房、洗手间的所有开关贴上红色标志。科室老年人,眼睛晶状体衰老且老人反应能力也会随大脑衰老而变差,将颜色混淆,分辨颜色能力下降,但实践证明对红色较敏感,所以将开关贴上红色标志,方便老人尽快找到,减少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2.3.5 患者及家属的教育。从患者一入院开始,细致宣传预防跌倒的重要性,并不断强化,使病人及家属本身对预防跌倒有充分的认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有的患者过高估计自已的体能或自尊心太强,不愿意麻烦家人和医护人员,要进行耐心的沟通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

对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患者细致做好宣教,注意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及预防。

对有精神症状或烦躁的患者告知家属加强看护,护士加强巡视和观察。

2.3.6 追踪患者跌倒的因素。建立患者跌倒后上报流程及后续处理流程,分析记录跌倒发生的主客观原因,对因客观因素引起的应及时补充或修正原有的措施,提出更有效合理的预防措施,对因主观因素引起的,视患者伤害程度报护理部按规定进行处置。

3 结果

细节化护理管理实施前后住院患者跌倒情况统计:

由上表可见,通过实施预防患者跌倒的细节化管理措施,2009年比2008年跌倒发生率降低(P

4 结论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工作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不注意,都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和医疗纠纷的风险。预防跌倒的细节化护理管理,是防止患者跌倒、减少医疗纠纷、确保护理安全的有效保证。而且预防跌倒是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及其照顾者共同的责任,只有细节化管理,从细节入手,把小事做好,才能使三者一起参与,共同完成,才能减少跌倒的发生,患者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 Oliver D,Britton M,Martin F,et al.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evidence-based risk assess-ment tool(stratify)to predict which elderly inpatients will fall:case-control and cohort studies.Br Mcd J.1997,315(7115):1049~1053

[2] 朱月妹,袁浩斌,陈雷.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的调查,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10(4):5~7

[3] 季淑凤,朱慧.老年跌倒问题原因分析与预防。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1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