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培训范例6篇

自动化专业培训

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1

    关键词: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8—082-03“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伊始,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这表明,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是“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教师培训机构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为构建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而加快自身建设。

    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的必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任何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教师教育呈现专业化趋势,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包括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和教师培养的专业化。教师培训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是机构自身发展和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

、关于专业化社会学家布朗德认为:专业是个正式的职业,为了/,k事这一职业,必要的上岗前的训练是以智能为特质,主要为他人服务而不是从业者单纯的谋生工具,主要强调:专业是一个全日制的正式职业;专业拥有深奥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iy..和技能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获得;专业应该向他的客户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无私的服务。专业强调从业人员的责任感、社会服务精神和工作的创造性。

    弗德逊指出:专业化可以被界定为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个组织起来的职业,通常需要专门、深奥的知识和才能以保证工作的质量对社会的福利,获得履行它的特定工作的排他性权利,控制训练的标准和实施对其成员的培训,同时,有权评估和决定工作如何进行。强调普通职业群体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由此可见,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中的“专业”是指经过专门的培养教育和训练,掌握了教师教育培训的专门知识和管理技能,按照一定的专业标准进行专门的教师培训活动,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教师教育,促进社会和教师发展的专门机构。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包括组织机构专业化、管理者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和职能专业化。

    二、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基础教育教师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要使命,作为基础教育教师培训机构在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必须积极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1.提升教师培训的必由之路

教师为适应时展、教育教学变革的要求,教师为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要学习、要参加培训。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历程,这一历程x,-j-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在于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进而促进教师创造新的教育教学。

    培训机构要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有针x-,l-性地优化教师培训环境以及为教师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在教师培训过程中,重视教师的专业引领,促进和培育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领悟能力,促进教师真正成为培训过程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培-0ii机构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时展对教师培训提出的新挑战。

    2.教师培训机构自身建设发展的n-\'要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历程,这~历程~-,j-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在于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进而促使教师创造新的教育教学。随着教师培训实践的深入发展,教师培训专业化问题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理论和教师教育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培训机构必须加快自身专业化建设,以适应新时期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求,促进区域教师发展,服务区域教育。’教育部公布的“十二五”期间教师培训的工作意见指出,将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认证制度,对教师培训机构的条件和资格作出明确的规定。由此可见,教师培训机构要结合isoio015国际培训标准和国家认证条件,加快机构自身专业化建设,提升机构核t2,能力,使培训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实现机构自身可持续发展。

    3.竞争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调整加快,各行各业纷纷通过增加服务项目和提高服务质量来寻求竞争优势。同样,教师教育的发展\"dz要紧跟服务业发展的步伐,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使其成为教师培训机构竞争的优势资源。在“十二五”期间,一方面,国家将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培训项目,形成教师培训机构竞争择优机制;另一方面,鼓励教师自主选学,教师在培训机构、培训途径、时间等方面有较大的选择自主性。这表明教师培训机构不再具有唯一性。同时,教师教育的区域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教师培训机构间的竞争日益显现,这些都促使教师培训机构通过专业化建设来寻求竞争优势,这是必然的选择。

    4.提升品牌的需要

品牌的概念众说纷纭,科特勒认为,品牌是由产品功能、文化、服务承诺以及情感的象征性价值等构成的复合组织,其目的是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在现代商业社会里,企业产品竞争主要表现为品牌的竞争,随着人们品牌意识的提高和车富,品牌建设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品牌竞争已经成为社会重要的生存法则之一,选择品牌也已经成为大众消费的自觉行为。教育发展的历程也同样迈人品牌化阶段,选择优质教育资源已经成为新时期大众的需求。教师培训机构应树立品牌意识,重视自身的品牌建设,这也是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全方位服务于教师,塑造良好的形象和质量信誉,打造品牌培训机构。

    三、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建设的路径近年来,教师教育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这对于培训专业化提出了强劲的要求,加强培训机构专业化建设是培训机构自身建设发展的有效途径1.提高专业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作为教师培训机构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充分认识机构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避免认识上的误区现在很多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都设立在高等学校,要纠正人们习惯上认为大学的教育管理者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就能当好管理者的错误观念,要转变自身观念,克服专业发展意识淡薄,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律、价值等认识不清,重工作经验、轻研究等现象,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化的教育和培训,树立科学的专业发展观。

     2.专业化的组织机构 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任何组织都有其基本的使命和目标,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根据系统组织理论,任何组织结构变革都是内外部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组织在适应社会发展变革中其内部结构不断进行着自我调整。另外,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化会促使组织机构发生变革,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时期,教师培训机构在办学理念、培训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在发生着改变,这些都促使教师培训机构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变革。‘大多数教师培训是由各类高等学校承担的,其组织机构一般沿用大学的组织机构形式,基本采用职能式的科层制机构,管理层级多,机构僵化缺乏灵活性。组织机构的扁平化、弹性化、多元-tg是未来发展方向,扁平化可以减少组织层次,更加灵活富有创造性。教师培训机构要积极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地进行机构内部的自我整合,以项目管理的模式推动组织机构的变革,实施项目牵动策略,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它通过横跨某一组织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构成的临时性组织,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用规范化、全过程管理流程来完成目标。建立和完善适应项目运行的工作机制,根据培训的需求和特点,以项目为单元,统筹各方资源,集中优势,打造品牌,彰显特色。

    3.专业化的管理者

教师培训是专业,是专业人员从事的专业活动。

    教师培训管理是一项系统2t2程,在教师培训项目的开发、教师培训计划的制订、培训i的运行管理以及培训质量的监控等方面,其科学化、专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因此,需要教师培训管理者具备专业道德、专业智能和专业素养。这样,才能满足教师培训管理水平提升的需要,管理者专业化是教师培训机构形成核心竞争力,取得竞争优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

    管理者专业化是教师培训管理者依托专业组织,接受专业训练,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形成一定的培训管理理念及职业道德,提高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培训管理者的成长过程。

    当前,教师培训管理者专业化建设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严重阻碍了培训机构专业化发展进程。

    表现为:一是缺乏良好的专业精神,具体为专业认同感、责任感不足,持续服务精神不够;二是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学历层次不高,知识更新缓慢,缺乏自我83意识和能力,特别欠缺的是定期的学习和培训;三是能力结构的偏弱,如科研能力不高、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不强,应变能力有待提高;四是管理者专业化的资格认定没有建立,专业地位不高,导致管理队伍质素参差不齐,缺乏准入制度使得管理者的地位不能被认同;五是管理者专业化教育机构和培-i)jj课程极度欠缺,接受继续教育的机制尚未形成,即没有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培训。

    面对存在的问题,培训机构必须要从自身做起,带动管理者专业化的进程。第一,要提高对培训管理者专业化的认识。纠正只要有学科知识背景就能当好培训管理者的错误观念,要想成为优秀的培训管理者,管理和教育两方面的知识不可或缺。管理者要强化自身专业发展意识,自觉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专业化素质,并使其成为一种长期的、自觉的行为。第二,完善岗位设置和岗位职业标准,逐步向专业化过渡。科学设置岗位及其标准,是管理者专业化建设的基础,是管理者培养、培训和聘用的依据。同时,可以使管理者对岗位专业化的要求有更明晰的认同,增强其岗位专业化的责任感。第三,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使其专业化、常规化,提高管理者的专业智能和素养。培训管理者的专业化,其进修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培训机构要为管理者参加进修和培训提供机会和途径,关心管理者的成长,并尽可能地组织和开展多种形式的管理者学习和培训活动,如:聘请专家讲学;地区或校际交流;参加专业组织的培训等。通过这些形式来培养富有经验的专业化管理者。

    4.专业化的教师培训师资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现代教师的职业被视为专门性职业,教师的权威性建立在专业素质基础上,应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教师定期参加培训是提高教师地位和职业性的重要举措,加强培训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是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

    当前,教师培训机构的师资主要由专职和兼职两种组成。专职师资队伍中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教师数量有限,教师专业分布有限,根本不能满足中小学教师多形式、多层次、多学科的培训需求;二是专职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实践能力不足,造成培训效果不佳,特别是在中职教师培训时,由于参加培训的教师专业分布广,专业要求高,专职教师显得有心无力,造成师资相对“过剩”。

    兼职教师队伍是教师培训机构的重要力量,主要由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著名校长等优秀教师组成。这些兼职教师在提高教师培训、增强培训的有效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尚未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及其评价机制;二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往往“供不应求”,所以不能保证聘请到满意的兼职教师;三是过分依赖兼职教师,使得一些培训计划不能按时进行;四是名师名家聘请成本高,培训经费有限,每个培训项目不能大量聘请他们参与。

    教师培训机构要把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培训者队伍。一是建立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库,遴选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培训团队。二是聘请经验丰富的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完善其聘任和评价制度;加大其教学监控和效能的测评。优胜劣汰形成动态管理。三是建立专职教师研修制度,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提升专职教师的学历及其学术水平,定期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搭建沟通平台。

    5.专业化的培训研究工作

教师培训机构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开展教师教育研究应该成为教师培训机构的重要任务。我国开展教师培训212作多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培训工作和机构建设仍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些都需要组织力量开展专门的研

究,以理论来更好地指导和引领教师培训。

    现在,大部分教师培训机构多忙于培训中的事务性工作,较少开展关于教师培训的专门研究,研究力量也严重不足。结合教师培训工作开展科学研究,提升科研能力,把“研究”和“培训”结合起来,是培训专业化的必经之路。教师培训机构可以采取设立科研立项和奖励等措施,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研究;借助培训的组织优势,与参与培训的学校或教师一起合作,成立教学研究团队;借助研究成果寻求通过培训帮助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以及中小学校变革发展的途径等等,利用研究成果为决策提供支撑,提高机构决策科学化程度。

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2

关键词:教师培训 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2-004-02

一、 教师培训的内涵

教师培训的概念,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培训泛指对在职教师的再教育,包括合格培训和进一步提高训练,即学历补偿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狭义的教师培训特指对己经取得合格资格的教师进行旨在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加深知识水平、提高专业技能的再教育,仅指非学历教育。基于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的发展态势,在职教师的学历达标任务基本完成,在职培训的任务将主要是教师内在专业素质的提升,因此,本文探讨“教师培训”的狭义内涵,它是在教师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环节,即在职教师的学习活动,而且是有组织和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它可以是教师参与学校组织的教学研究等业务活动,也可以是教师参加学校以外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活动,但不包括教师本人自觉进行的自我教育活动。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师职业认识的深化,教师职业逐渐纳入专业性职业范畴,在国际国内得到越来越普遍的承认。20世纪90年代以来,确立教师专业地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1993年10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作出了明确界定,即“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用法律的形式确认教师的专业地位,对于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也使教师专业发展在现实上成为可能。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类,教师被归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充分体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然而专业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各个专业的产生、形成和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职业无疑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即存在一个“专业化”的过程。国外趋向于把教师职业向专业不断发展转变的过程划分为两个方面,即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4]。从广义的角度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但从狭义的角度说,他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区别:“教师专业化”更多地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更多地是从教育学纬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提高,这一区分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从历史发展角度看,由教师专业化到教师专业发展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教师群体专业化转向教师个体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先是强调教师个体的被动专业化,后来又转向强调教师个体的主动专业化,即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发展轨迹可以直观地表示为“教师群体专业化——教师个人被动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本文更强调强调教师个人主动地专业化,因此用“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术语。

三、 教师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师的有效培训是当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进行教师教育,提高广大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对教师队伍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当前教师培训被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教师专业发展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因而,它需要通过外界有效的干预来唤醒和支持,需要外在推动力量与教师的内在改变力量相吻合。而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培训无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外在支持和有效途径。与此同时,教师专业发展也促使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使其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更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在动态上体现为向上前进的态势,静态上体现为整个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或终结性目标达成。在这一过程中,既离不开教师个人在自身专业发展中的主动性,又离不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支持活动——教师培训活动,只有外在推动力量与教师的内在改变力量相结合才能顺利而有效地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培训活动要尊重和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并且还要培养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基于专业发展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核心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即通过培训使教师成为反思者、学习者与研究者。为此,本文提出了以下教师培训策略:

1.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规划培训目标

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培训强调教师的发展功能,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教师培训的起点,也是教师培训的最终目标。培训目标决定了培训的价值取向以及通过培训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教师培训的所有活动都要围绕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来展开。无论是培训理念的更新,还是培训内容的设计、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师资的建设、培训效果的评价、培训活动的组织以及培训环境的创设,都是在培训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应该树立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培训的目标。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者,还应是反思者、学习者与研究者。教师培训的最终目标是要使教师成为一名反思者、学习者与研究者。

2. 以教师需求为依据,构建培训内容

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是构建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课程的前提与基础。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教师专业发展呈现阶段性特点,不同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不同,要针对教师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需求对教师进行培训。因此,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培训要在培训前开展教师需求分析,探询教师处在哪一个发展阶段,有什么样的需求,然后再设计培训内容。

3. 以教师参与为主线,创新培训方式

教师培训中强调教师的主体角色,强调培训中平等、合作与分享的教学关系,必须采用参与式培训方式,使培训中的中小学教师融入到培训活动和过程之中。传统教师培训往往对知识的传授和静听有所偏重,而忽视教师的经验和表达,这虽然有利于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掌握,但不利于教师的整体性专业发展。倡导教师在培训中的参与,就是倡导教师在反思和发现中建构知识,在沟通和辩论中澄清价值,在分享与表达中沟通经验,在参与和合作中提升技能,从而更好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动力。

4. 以教师发展为动力,实施校本培训

有调查结果显示,优秀的中小学第一线教师成为教师心中最理想的培训师资,这说明教师培训并不是大学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的专利,相反,一线优秀教师反而更受中小学教师的欢迎。这也进一步说明以高等教育机构为本的教师培训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基于专业发展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必须实施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的基本特征就是高等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之间建立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是强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途径。高等教育机构负责理论方面的培训,而中小学校则提供教育实践的场所,双方合作,共同完成培养师资的任务。

5. 引导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培训强调对教师个体生活方面的关注,作为教师生命成长的内容之一,教师的职业发展仍是教师培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关注教师生命成长,意味着不仅仅要关怀现在的教师,同时也要为这些教师的未来负责。作为促进教师发展的教师培训,将不被看作是造就教师,而是帮助、支持和鼓励每个教师发展他自己所看重、所希望增强的教学能力。因此,帮助教师规划其职业生涯,也是体现教师培训关注教师成长的策略之一。这种指导需要考虑针对不同类型教师采用不同的要求与方法,要从教育整体发展与教师个体发展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在提供原则性指导的同进,还要考虑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实践帮助。

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关注,大部分并不是自发的,需要通过培训加以适时的引导和帮助,帮助不同的教师学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训的任务之一。作为一名教师,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应该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设想和规划,就应该为自己的成长订立一个目标。考虑到每个教师个体的差异,在设计教师专业发展的时候,要坚持人本化、个性化原则,规划教师的发展路向。

6.为教师提供跟踪指导和服务

一次培训结束后,并不意味着培训任务的完成,教师专业发展是长期、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规定的培训时间结束后,仍然要与教师保持教学专业上的联系,持续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跟踪指导和服务。跟踪指导和服务并不是一种单向、下行的行为,而是一种教学相长、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培训者与学员间,既是管理、指教、引导的关系,又是沟通、交流、协作的关系。他们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注重双向交流,充分体现以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为本的思想。师培训活动结束后的跟踪指导和服务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①直接交流——实地考察学员在任职学校的研究和学习情况,与学员进行直接面谈。

②函件跟踪——通过与学员通信,具体了解学员在课题研究中的难题和需要加强指导的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③远程指导——网上交流。

④课题研讨——组织专业导师与学员就课题研究中的问题进行指导,让学员互相切磋、交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马敏等.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心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4(5).

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3

关键词:校长培训;专业化;向度

中图分类号:G4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7—0001—03

一、培训、校长培训、校长培训专业化

解读校长培训专业化概念的基础是对培训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对校长培训性质的整体把握。培训通常被理解为对从业新人岗前和在职从业者进行的一种旨在提高与改善其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与价值观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活动,“培”指向目的与方向,“训”指向方式与方法。培训需要多方协作,共同参与:高层领导者提供政策、方向和支持,培训机构提供资源、方法和制度,各级管理者积极推动,培训者有效组织培训,学员认真参与。培训是一个复杂系统,包括流程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和制度子系统。培训流程子系统包含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设计、培训课程开发、培训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等过程要素;资源子系统包括课程资源、培训师资、经费支持、后勤保障等要素;制度子系统包括培训管理机构与职能、培训项目管理办法、课程资源建设与管理、培训师资管理、培训纪律、档案管理、培训经费管理。三个子系统协调运行,才能使培训富有实效,发挥培训更新完善参训人员知识技能结构,改进其工作态度、价值观的职能。

中小学校长培训是对拟任或在职中小学校长进行的一种职位培训,即通过有计划地实施各种教育培训活动,使校长不断更新完善教育理念,形成对校长职业角色的准确认知,掌握学校管理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提高其职业胜任能力,促进校长专业成长和学校及师生的发展。中小学校长队伍结构复杂:从校长群体来看,不同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不同的基础教育发展社会条件,也对中小学校长提出不同要求,形成了不同的校长地域文化;就校长个体而言,校长任职年限、年龄学历结构不同,个性特点千差万别,任职学校发展状态不一,各具特色。因而,校长的培训需求不同,培训类型也多种多样。从培训的层次类别角度可分为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和骨干高级研修。而从参训校长学校类型角度可分为小学校长培训、初中校长培训、高中校长培训;从参训校长工作地域角度可分为城镇校长培训、农村校长培训;从参训校长岗位分工角度可分为正职校长培训、教学校长培训、德育校长培训、后勤校长培训等。从培训目的、内容与方式角度划分,校长培训类型就更不胜枚举了。

从静态角度理解,校长培训专业化是对以中小学校长为培训对象、以促进校长专业发展为目标的培训工作整体水平的界定,可以理解为专业水平的校长培训,是校长培训工作的理想状态和工作目标。培训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小学校长培训又不同于企业培训和学历教育,有其独特的专业化向度。

二、校长培训专业化的向度

向度(Dimension),指一种视角,是一个判断、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我们将向度概念引入对校长培训专业化的思考,希望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全面认识校长培训专业化问题。笔者认为校长培训专业化的向度由培训流程向度、培训资源向度和培训制度向度构成。培训流程向度指向培训活动过程,资源向度主要指开展培训所需要的资源支持,制度向度是培训流程、资源提供有序进行的保障。校长培训专业化的向度主要包括培训流程精细化、培训资源专业化和培训制度系统化。

(一)培训流程精细化

培训流程精细化是对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设计、培训课程开发、培训组织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价等五个基本流程的实施达到专业化要求。一般地,培训需求信息应从对国际国内教育宏观发展趋势的把握,从胜任校长职业角色的素质要求以及校长个体专业发展的阶段性需要三方面着手进行综合分析获得。培训策划者要洞悉国际社会发展趋势,掌握教育改革前沿信息,研究国家教育新政策、新法规、新规划以及对中小学校长的新要求。从中小学校长角色结构着手,侧重对校长能力结构的分析,学习掌握胜任理论分析模式。研制问卷,随时向参训校长进行调研,了解校长对培训需求的个人表达。综合三方面情况进行培训需求确认,根据分析结果和培训目的设计培训方案,确定培训目标、内容和形式。培训课程开发是培训方案设计的核心部分,决定着培训的成败。专业化培训课程既能够满足不同校长的需求,又能够引领校长的发展需求,为其专业发展助力。建设满足不同学校层次、不同岗位、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中小学校长的不同需要的丰富培训课程资源库是课程开发专业化的基础性工作。一门培训课程的开发则结合培训需要、指向培训目标达成,在培训课程资源库中进行筛选组合,确定培训模式,优选培训师资,完成课程设计。在培训组织实施环节要求培训者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突出参训校长的主体地位,做好细致周到的后勤保障工作,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制订严格培训纪律,有序组织推进培训进程。在培训活动结束之前应及时对培训效果进行反应评价问卷调查,了解参训校长对培训方案的评价;追踪参训校长学习效果,选择时机对参训校长知识、技能、态度改变情况进行测量;深入学校观察、检验参训校长在实际工作中对培训内容的运用;全面评价培训项目对校长专业发展、学校改进的实际帮助。

(二)培训资源专业化

1.培训人员专业化

人是最重要的培训资源。培训人员专业化指的是培训师资和校长培训专门机构培训者的专业化。中小学校长在其职业活动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是领导者、教育者、管理者,既是价值领导,又是教学领导、组织领导,承担着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校长的六项专业职责,要求中小学校长具有国际国内局性的宽视野高站位、良好的预见力、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领导力和出众的沟通力。目前,我国建立了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专兼职培训人员队伍,主要有五类人:一是培训机构的熟悉培训流程、掌握培训规律、在校长培训方面有研究专长的专职培训者;二是高校、科研院所有着深厚学术功底的教育理论专家;三是有着丰富的教育管理实践智慧的优秀中小学校长;四是熟知国家政策,尤其是教育政策法规的政府官员;五是校长职业相关领域的社会名人。其中,第一类是专职培训者,后四类是兼职的培训师资。兼职师资的选任往往根据培训需要,挑选有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行政官员,他们的讲座风格独特,对校长教育启发效果显著。很多培训机构组建了庞大的兼职培训师资库,优胜劣汰,推陈出新,保持兼职师资队伍的高质量。校长培训专职培训者的专业化是培训人员专业化的核心和难点。培训者专业化要求专职培训者了解中小学教育实际,懂得校长成长规律,善于培训项目策划,长于培训方案设计,开发丰富培训资源,精于培训课程研发,熟悉培训基本流程,规范使用培训经费,细致协调后勤服务,也就是说培训者能够精细化运作培训项目。与此同时,还要求培训者热爱校长培训事业,不断追求自身的专业发展,长期致力于校长培训研究,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专长并善于将自己的研究专长与校长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创设培训情境,满足校长的学习愿望,引领校长的专业发展,成为高水平、专业化的培训者。目前,我国专职中小学校长培训者主要指各级教师进修院校的培训机构的培训者,与综合大学、科研院校相比,从业者的平均学历水平偏低,参加专业进修培训的机会少,对自身综合性角色定位不清,对培训工作的研究投入不足,专业化程度急需大幅度提升。

2.培训课程体系化

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是培训工作有序开展,提高校长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础,培训课程体系化是培训专业化的核心标志。校长培训课程体系化指校长培训课程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和递进性的整体。实现课程体系化目标需要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教育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校长专业标准为参照,以校长个体专业发展阶段划分为路径,以校长岗位胜任能力分析为手段,通过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校长岗位胜任能力分析、课程开发和课程分类体系建设等步骤,经过长期在培训实践中积累完善而达成。以岗位职责及校长岗位胜任能力分析为基础开发培训课程,以专业理解和认识、专业知识与方法、专业能力与行为三个维度,结合校长个体专业发展阶段在三个维度上表现出的范畴与程度,确立课程群的分类标准,形成适用于任职资格培训、在职提高培训和骨干研修不同层级培训的课程菜单,再细化到对不同岗位具体专业知识与能力分解,建立分岗培训课程菜单;为了满足校长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还应在以上通识与分岗课程体系开发的基础上,建立更加丰富的校长自主选择、实践经验课程体系;课程的呈现方式力求现代化、多样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形势的变化,为保持培训课程体系先进性,对校长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应随时对课程充实、调整和完善,保持动态化。总之,课程体系化需要培训管理者和培训者对校长培训课程进行有效的整体认知和系统思考,把握核心要素,掌握其实质性结构,建构课程体系并进行动态管理,使之不断丰富完备。

3.培训经费专项化

培训经费是培训专业化的物质性资源,是任何培训赖以正常乃至高质量运行的保障。随着各级政府对校长培训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强,培训经费的投入水平在不同区域都有所增加。目前,全国各地在中小学校长培训经费投入水平上存在巨大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校长培训专业化水平的差距。为了促进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教育部应提出各地中小学校长培训经费来源、额度等指导意见,地方政府根据相关政策,确立中小学校长培训专项经费制度,规定相应经费来源、额度比例、增长幅度及不同层级培训人均经费标准,建立监督制约机制,监督指导培训机构规范使用培训经费,保障培训教育服务的专业品质。

(三)培训制度系统化

1.培训机构专门化

与很多国家相比,我国条状的教育行政力量是比较强大的,校长培训从国家教育部到省、市、县(区)教育行政层层有专门机关负责、层层有人管。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建立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上海)、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和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长春),分别负责全国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园长的骨干培训项目,对各地中小学校长培训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承担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培训,提高其对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认识,提升其制定地方性校长培训政策法规与规划的能力;承担培训者培训活动,成为校长培训的工作母机;当然,行有余力还可以接受地方委托培训项目。各省、市、县纷纷效仿成立干训办(部)、省级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体依托省、市级教育学院和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完成校长培训工作。伴随着全国大多数省级教育学院改制,大学尤其是师范大学逐渐加入校长培训行列。十多年来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改革尝试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印证了原有四级校长培训体系的不可替代性。当然,来自大学的学术冲击对四级机构的发展不无益处。无论怎样改革,全国四级校长培训体系格局已定,其分工协作的机制仍在延续,为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奠定了培训机构专门化的基础。

2.培训制度体系化

培训制度是高水平开展培训活动的保障。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国家层级的培训制度如《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等已经陆续出台。我国经历三十年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经济社会以及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的政策导向,客观地把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核心管理权下放给地方。地方教育行政会同校长培训机构联合进行培训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建立校长培训制度体系:(1)构建地方性基础教育发展愿景,制定地方性校长培训规约,如《山东省校长培训规定》;(2)定期制定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如《“十二五”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吉林省促进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3》,整体架构阶段性校长培训目标与培训体系;(3)确立校长管理与培训制度体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确立校长培训与校长任用、评价、提拔、奖励等配套的培训管理制度;培训管理部门对各培训机构的资质审核制度;培训检查、督导与评估制度;各培训机构为规范培训活动而建立的系列化培训执行与管理制度,如项目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及管理办法等。

[参考文献]

[1]钟祖荣.教师和校长培训应走向专业化[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03).

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4

关键词:教师培训者;以德为先;教育梦想;专业发展

随着教师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以及《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的出台,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得到了空前的重视。面对繁重的培训任务和严格的规范要求,加强教师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成为保障培训数量和质量的紧迫任务,也成为建立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实现内涵发展,人才强教的重大战略举措。

“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增强为教师提供优质培训的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建设培训专家库,并实行动态调整,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优秀培训者队伍。”――这为教师培训者队伍的建设提出了要求。

“高等学校兼职培训者要积极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和中小学一线教师培训需求。专职培训者要切实深入中小学校开展研究与实践,原则上每年不少于2个月。”――这为教师培训者的深入基层调研和实践提出了要求。

“国家建立培训专家库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各地培训者的信息共享和培训成效评估。各地要为专兼职培训者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加大专兼职培训者培训力度,专职培训者每年研修不少于100学时。”――这为教师培训者的教育科研建设和自身培训提高提出了要求。

作为培训者自身如何落实要求,并通过个体的专业成长带动培训团队的建设,笔者通过自己近年的培训实践,对教师培训者专业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教师培训者专业发展和团队建设都要坚持以德为先,清晰地把握我们身处的这个教育时代和这个时代的培训;怀揣教育梦想与责任和担当;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与专业发展;注重修炼提升培训力,打造培训专业特色。

一、“云卷云舒观教育,花开花落看培训”,教师培训者要在国际视野和大教育视野的前提下清晰地把握我们身处的这个教育时代和这个时代的培训

中国将迈入信息化社会,新的教育技术革命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中国的教育模式;中国经济国际化的进程将大大加速,国际化社会也对中国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教育的国际色彩也将更加明显,将会出现新的国际理解教育的景观;国际化要求我们从全人类利益、全球观点出发考虑问题,理解国际社会。作为教师培训者,应始终站在教育的制高点上,审视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时代特色的高素质教师。

俗话说:“高出立,平处坐,低处行。”任何形式的师训工作都应突出“师德为先”这一原则。加强培训者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培训者,做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师训工作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促进教师培训者团队的职业化发展。

二、“有梦不觉岁月寒,爱似春雨润杏苑”,教师培训者要有自己的教育梦想与责任担当

全国人大代表毛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说:“中国梦的长远抓手与基础性的依托应该是教育梦的实现,因为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支撑。”新加坡国家教育部颁发给校长的委任书上这样写道:“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及培养,才能成为更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

因为教师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教育大厦基础的基础。因此,教师培训工作更需要有热心、爱心和梦想,伟大的教育实践要靠教师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倾其心智的付出,这些都需要怀揣梦想和伟大的爱心作为支撑。因此,作为教师培训者,我们应带着责任办负责任的教师教育,带着感情办有良知的教师教育,带着使命办教师满意的教师教育。

三、“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培训者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与前瞻的专业发展

目前,教师培训的专职性、专任型与专业化的师资储备明显不足,且缺少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在职教师工作与学习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培训的特性和规范等的专门研究,导致培训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培训形式与方法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合。即便是专职培训者,也面临着培训专业化的挑战,需要在通晓“学科教学”本体性知识的同时,遵循成人的教育规律,掌握培训教学与管理方面的条件性知识,具备教师培训的实践智慧。

教师培训者的职业成长、成功是学习、适应并创造职业角色的过程,更是其主动发展、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师培训者自身要有成长、发展的意识,要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和欲望,具有创新精神,坚持走自己的路,走特色化、个性化之路;同时,教师成长、成功是个体与环境、个体与群体互动影响、互动感应的过程,也是与学校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成长、成功也是渐进累积式与跨越突破式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也是专业素质和能力全面和谐发展逐步达成专业化的过程。教师培训者专业化是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培训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四、“且将新火试新茶,行动趁年华”,教师培训者的培训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行动

中国的教育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绝非轻而易举的事情,设计一系列内涵丰富的问题,都有待于通过教育改革谋求解决。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教师;有高质量的教师,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要力量,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

由此而来,教师培训者的工作同样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希望和福祉,寄托着千万家庭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我们只有怀揣梦想,立足现实,不断探索教师教育工作的规律,强化培训者的自我修炼,打造师训工作的职业团队,为教育教学改革、为教育事业发展加油助威。

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5

1.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与职业发展规划

1.1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呼唤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培养和开发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提高一个国家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培养和开发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加强专业化培训成为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经历近20年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培训体系初步建立,培训制度不断完善,培训规模不断增加,培训内容日趋丰富,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同时,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工作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差异性需求重视不够,分阶段的专业化培训尚有不足,部分培训课程针对性不强等。我们可以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理念出发,结合我国当前高校教育工作实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工作来解决上述问题。

1.2教师职业发展生涯的阶段划分

教师职业生涯是指教师从入职到退休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目前国内外虽有不少学者提出将教师职业生涯划分为不同阶段,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们可将教师职业生涯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①入门见习期,即新教师到一所学校的1-2年,是形成基本专业行为的时期;②热情建构期:在入职后的3-5年,进入热情成长的阶段;③专业挫折期:在从业后的5-10年,开始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困扰;④稳定更新期:在从业后10-20年,职业素养和专业思想趋于稳定;⑤离岗退休期:在稳定更新期结束一直到退休,职业理想和发展取向进一步纯粹化和个性化。

1.3教师职业发展生涯的阶段性需求特点

教师职业发展生涯的每个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入门见习期的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和理念以及教学技能方面的需求较高,更愿意接受与教学能力提高有关的培训;热情建构期的教师比较重视提升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更愿意接受新的方法、新的理念和新的知识;专业挫折期的教师开始面临着来自家庭等社会性角色因素的困扰,感觉教学工作有些力不从心,希望通过教学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稳定更新期的教师专业知识已基本稳定成熟,他们比较重视教学方法的提高,并希望把已有的实践经验和感性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离岗退休期的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相对老化,产生一定的职业危机感,因此对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较感兴趣,希望掌握一些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自身素质。

2.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的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1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的重大决策。落实科教兴国战略需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赋予了高等教育事业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加快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才能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

2.2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升高校竞争能力的核心要素

随着近十几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教育国际化浪潮的持续冲击,我国高校教育资源相对过剩现象逐渐显现,高校生源竞争态势愈加明显,不断优化办学资源、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成为很多高校的头等大事。在高校综合竞争力的各种影响因素中,教师队伍是关键。只有通过专业化培训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形成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3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

人才是一个国家实现兴旺发达最可宝贵的基础资源,能否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判断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阵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支撑。只有通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真正发展。

2.4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高校教师群体的内在动力

追求专业化发展和进步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尊严、获得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源泉。高校教师职业是一项需要长期钻研投入、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的工作。如果高校教师的工作变成纯粹的机械性重复劳动,就可能会逐渐丧失教学兴趣和工作进取心。通过专业化培训,能有效发展教师的自身优势,激发每个教师内心的成长渴望,帮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将其转化为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

3.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1培训资源配置不均,专业化发展能力不足

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是一个从尚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也应当对应地体现出层次性的特点,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目前高校教师的培训主要涉及高校人事部门、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室等机构。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各类培训机构基本上各自为政,教师培训资源配置不均,造成培训工作难以形成整体合力。

3.2培训工作理念落后,自主性培训意识欠缺

高校教师群体一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普遍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培训意识和能力。目前的高校教师培训通常采取政策规定的方式,对教师培训提出硬性目标和具体要求,比如:将教师是否参加进修培训、是否获得培训结业证书作为学校考核教师、职称评审、晋级的依据之一。导致不少高校教师把进修培训当成一种任务和负担,基本上处于被动参与的学习状态。

3.3培训内容形式老套,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目前高校所提供的教师培训课程和培训形式与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设置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培训形式比较单一;教师处于被动的学习者地位,主体性作用不明显;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和同一专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所接受的培训内容基本相同,培训针对性不强。

3.4培训评价方式单一,无法产生激励作用

对教师参加教育培训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既是反映培训组织工作的实际成效,客观上也是为了促进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现行培训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考试、考察、上交心得体会、作业和论文等结果性考核形式,培训考核基本上都能通过,难以客观反映教师培训的实际效果和现实表现,必然会降低教师培训考核工作的价值。

4.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的对策建议

高校教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学习培训,只有深入分析教师培训的科学规律和内在机理,积极创新培训工作方式和手段,才能真正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1转变工作理念,注重教师的主体性地位

教育培训的效果取决于教育培训产品供给与教师内在需求的匹配程度,匹配度越高,培训效果越好。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对教师的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了解教师的实际情况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培养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健全政策法规,保障继续教育的实施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关部门要从教师职业规划的角度进一步健全相应的教育政策,将教师培训教育作为一项制度,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开设相应的专业化培训课程,建立适合高校工作实际和教师自身特点的培训标准,采取必要的配套保障措施,保证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的时间和资金。

4.3优化培训形式,满足差异化的培训需求

高校教师培训既要注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注重教师个体发展的阶段性和层次性。我们应针对教师所处职业阶段的不同特点,掌握高校教师培训需求的差异性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教师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采用针对性的教师培训的平台和培训课程,引入先进成熟的培训模式和授课方式,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自动化专业培训范文6

论文关键词:教育培训;制度化;标准化;考核;创新

教育培训工作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根本手段。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公司员工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培训无论是在内容和目标要求上,还是在条件和客观环境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工作,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培训质量,实现教育培训制度化、规模化、常态化、实用化和标准化的工作目标,建立适应形势发展和公司需要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从而有力地加强公司干部员工队伍建设,为开创公司生产经营各项工作新局面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目前亟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公司教育培训工作问题分析

1.教育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

对员工的文化知识和能力素质结构现状缺乏系统的分析,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对教育培训任务缺乏系统分工,教育培训资源配置不合理。

2.教育培训标准不够明确

目前,教育培训的标准要求过于笼统模糊,对不同岗位、不同专业员工的教育培训标准要求也没有区别。

3.教育培训渠道、内容和形式单一,与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差距较大

目前,员工教育培训主要是通过参加省公司的专业培训以及公司和所属单位内部组织的培训班。培训的形式主要以传统授课辅导方式为主,难以满足培训目标需求的多样性,培训效率难以提高。

4.教育培训约束激励机制乏力

公司教育培训缺乏动力,尚未形成一整套系统严格、可操作的、针对员工教育培训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客观导向上造成了员工对培训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教育培训工作应从系统规划、更新内容、改进方式、拓宽渠道、完善机制等方面入手,使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更加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

二、对公司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设想

1.完善基础建设,确保教育培训制度化、标准化

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公司教育培训管理,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公司将结合“五大”体系建设工作修订《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培训班管理办法》、《培训师管理办法》、《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包含教育培训积分内容)以及教育培训中心的相关管理规定、细则。二要加强培训中心硬件设施建设。充分进行调研和可行性分析,有效整合培训中心现有硬件资源,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各专业培训教室、实训教室、实验室、机房等专用教室,建立生产、营销各大专业实训场地。对于成本偏高、使用频率较低的设备可联系锦州培训中心,租用其培训资源,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三要建立教育培训题库。根据不同培训需求,结合公司实际工作,分别建立机关岗位竞聘题库、各专业日常基础知识题库和人才技能鉴定题库。四要加强培训网站建设。为进一步加大培训宣传力度,促进各项培训工作顺利开展,要不断建设和完善培训相关网站(包括人力资源部网站培训专栏和培训中心网站)。人力资源部网站培训专栏要包含培训管理制度、培训动态、培训考核系统和培训考核结果公示等内容,实现网上培训考评功能;培训中心网站要包含培训师资库、培训需求调查系统、培训资源下载、在线培训系统、培训图片新闻、培训交流平台等,实现网上培训需求调查、网上自主选择培训师、网上培训和网上交流等功能。

2.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育培训高质量

一要进一步完善内聘培训师队伍建设。鼓励动员各专业部门积极推荐专业管理人员、业务能手以及在各类竞赛中的优胜选手踊跃参加内部培训师选拔,有力确保双师型、专家型和高技能人才进入培训师队伍。通过提高待遇、进行年度表奖、提供业务培训或外派深造学习机会等激励政策鼓励内聘培训师努力充实自我,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授课技巧、课堂气氛掌控等方面的能力,潜心调研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工作成果,收集提炼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培训课程,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二要继续加强外聘培训师队伍建设。对于自身不具备培训条件的课程,通过与省公司各培训中心和相关培训机构沟通或与教师本人联系等方式,采取项目制聘用形式,建立外聘培训师信息储备资料库,根据个人资历和课程评估结果分高、中、低三个层次,纳入培训师资库统一管理。三要不断强化培训师管理考核。严格按照《培训师管理办法》规范培训师队伍日常管理,要求各专业成立教研室,定期组织内聘培训师备课,制作培训课件。培训中心要提供课程讲授方面的资源与支持(包括必备的教学工具、电教设备等)并定期组织检查。通过网络测评考核、课程效果评估等形式,客观全面地考核培训师的职业操守、备课准备、授课技巧、课程实用性等方面的情况,准确定位培训师层次水平。密切结合公司实际,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热爱培训工作、能够满足各类培训需求的培训师资队伍,逐步实现由目前的专业部门推荐培训师向由培训中心根据培训需求选派培训师的模式转变,最终实现由参训员工择优自主选择培训师的目标。

3.加大考核力度,确保教育培训常态化

一要强化日常培训考核。充分发挥班组培训、日常培训的作用,继续开展和完善“师带徒”培训,并进一步加强培训考核管理,将阶段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有机结合。由各专业部门根据生产工作实际需要确定各专业的培训目标,规定培训后徒弟应达到的理论及技能水平,包括在理论知识方面需要熟练掌握、基本掌握和一般了解的内容范围以及在实际操作各个项目上需要达到的业务水平,并将相关标准固化。二要强化对员工的培训成果考核。采用培训积分管理办法对员工参加培训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职业技能鉴定、专家人才评比等工作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员工对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要强化二级培训考核。加强对二级培训的管理和检查指导,提供基础支持,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定期抽查,培训中心协助进行考核。要求每个单位建立各专业示范课程,由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组织其他单位观摩,在互相学习借鉴的同时,每季度进行互评,评比结果纳入综合业绩考核,激发各单位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培训实效性,充分发挥基层单位二级培训网络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