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的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制图的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制图的要求

机械制图的要求范文1

关键词:机械 制图 CAD 绘图

前言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化工或建筑都是根据图样进行制造和施工的。设计者通过图样表达设计意图;制造者通过图样了解设计要求、组织制造和指导生产;使用者通过图样了解机器设备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操作、维修和保养。因此机械图样是交流传递技术信息、思想的媒介和工具,是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语言。作为现代新型技能型人才,必须学会并掌握这种语言,具备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一、从事机械制造行业就须掌握机械制图和CAD制图

机械CAD指机械计算机辅助设计,利用机械CAD软件来设计机械、机械制图以及机械制造,能极大的提高机械产品开发效率。在学习机械CAD软件前,要先学好机械制图,因为机械制图是基础。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语言,用图样表示机械产品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是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基础学科,每一个从事机械行业的人员都应该懂机械制图。学习机械制图感到抽象和困难的原因之一是习惯于在平面上思考问题,缺乏空间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借助各种媒体,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由平面思维转换到空间思维。把物体的投影与实际零件结构紧密联系,不断地“由物画图”和“由图画物”,既要想象物体的形状,又要思考图形间的投影规律,步提高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在实际工作时,才会通过二维的平面图――零件图(或装配图)想象出来三维的空间物体――实际零件(装配体),只有掌握这种技能,才能顺利完成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的工作。所以,空间想象能力是学习机械制图的核心内容。

《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制图标准、及相关规则,严肃体现出国家标准的统一性,无论谁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随着我国各个领域与国际接轨的今天,在机械制造行业,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也会逐步一致,使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技术人才能更好的与之交流,那么就必须熟练地掌握这门技术语言,更便于同行业间进行技术探讨和技术革新,但是前提条件是必须精通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并且反复强调标准规定的严谨性、权威性和法制性,使技术人员较好地确立标准化意识。

二、机械制图对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影响

《机械制图》课除了如何使他们很好地建立空间想象能力、掌握投影规律及国家标准,还必须具有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如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零件与机械原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这些知识在机械制图中的零件结构、表面质量、加工方法、材料选择、技术要求、连接装配关系等方面都要用到。也不是只局限于了解制图上的一些概念、定义和规则,还会学习和掌握到其它相关领域的各种知识,并且会正确、合理、全面地应用好机械制图这门工具,是现代化生产中技术人才最基本的要求,通过机械制图的学习,就要求具备这种让机械制图与实际结合起来,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图》是人们进行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的工具,是对新设计、新构思、新工艺研究探索,反映和表达高新技术、发明创造新生事物的载体。我们学生要大胆地在该课程学习中融进新思想、新设计、探索和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新挑战。我们在学习全过程中始终注意贯彻这一主导思想。激励大家勤于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逐步形成了创新观念,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此较长时间,多个阶段的激发培养,让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知识点,发生飞跃的认识,培养起创造能力与个性品质,在今后实际生产中进行技术革新、机械设计时起到要作用。

三、在加工制造中零件图和装配图的作用

任何一台机器或一个部件都是由若干零件装配而成的,制造机器首先要依据零件图加工零件,再根据装配图,组装成机器或者部件。零件图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主要依据,不会识读零件图,根本无从着手加工零件,所以,识读零件图和绘制零件图是《机械制图》的重要内容。能快速而正确地识读零件的图纸,理解零件的加工信息,是正确实施零件加工的前提,能合理表达零件的结构,正确规范的绘制一张零件的图纸,是在职业岗位上进行技术交流和沟通的必要手段。另外机器或者部件的设计过程中,一般先根据设计要求画出装配图以表达机器或者部件的工作原理、传动路线,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以及零件的结构形状,然后按照装配图设计零件,并绘制零件图。再生产过程中,装配图又是制定机器或部件装配工艺规程、指导装配、检验、安装和维修的依据。因此识读装配图是在生产交流和技术革新中重要的一项读图能力

四、掌握机械制图是培养其他能力的前提

识图和绘图能力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岗位的能力要求与机械制图有直接的关系,例如:绘图员、工艺员、技术档案管理员、工程设计人员、车间生产管理人员以及机床操作和加工岗位等。在学生学习中要结合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加强机械制图综合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例如:零件测绘和计算机绘图软件应用方面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机械制图技术的延伸和应用。么在今天,计算机绘图,AOTUCAD技术推动了几乎所有领域的设计革命。但是计算机绘图的广泛应用,并不意味着可以取代传统的机械制图,同时再先进的设计都离不开运用图形来表达、构思,因此机械制图的作用不仅不会降低,反而显得更加重要。

五、结束语

机械制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不但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影响,也随着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不断深入和加强。把机械制图技术应用贯穿到整个专业学习和机械制造各个环节中,对一个即将从事机械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掌握了这门技术语言,将轻松的胜任工作。

参考文献

[1]明兴祖,姚建民,机械CAD/CAM[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3

机械制图的要求范文2

关键词: 数字化 机械制图 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是重点课程之一,尤其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制图技能是其生存的保证。目前机械制图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积极性低等。导致现代机械制图教学效果不显著,数字化教学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一难题,但也给教师和机械制图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如何使数字化教学融入到机械制图中已经成为高校教育者的主要任务。

一、数字化制造对机械制图教学的要求

数字化制造要求机械制图将图改变为数,实现机械制图现代化,并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存储。在这种前提下,机械制图要提供施工工程的模型基础。计算机软件将成为机械制图教学的载体,在教学中起到积极作用,使现代机械制图教学从二维转向三维。其中包括拓扑结构和三维几何信息及物理特征等。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图纸进行处理,从而得到虚拟的实体图像,方便图纸设计人员设计和修改。也就是说,数字化制造是以计算机为依托实现对制图数据、方法和资源的整合和存储。基于这种模式的机械生产模式将发生一系列变化,整个过程中计算机的作用增强了,计算机制图实现了虚拟装配与制造,并且能够通过计算机检验。机械图样作为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无论是设计还是分析都应按照发展规律。这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及内容彻底进行一次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机械设计人才的要求。

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机械制图的教学目标需要改革,主要应从三方面入手:构型设计能力的提高;数字化制造软件的应用培养;徒手绘图能力的增强。形体的构型设计是创造性设计的重要表达形式。构型设计是教学目标改革的重要项目,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制图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三维立体设计和造型是课程教育的目标,也是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课程设计流程,提高设计技能,重视徒手绘画能力。同时,学生能够通过徒手绘画能力的提高获得更大的想象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教师应善于发掘和培养学生的灵感,使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启发设计思维。徒手绘画课程应始终作为机械制图教学的重点。AutoCAD作为平面绘图的基础,虽然曾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三维立体技术的出现要求绘图软件进一步更新,以适应其发展。目前,已经有很多三维立体软件的学习进入了高校机械制图教学中。

三、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由于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较多,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教师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入手,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与练融合起来。通常要求理论部分由教师讲解,并且尽量避开生涩难懂的专业理论,将其转化为更生动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实践时间。另外,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便学生提高交际能力,针对不同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调整方法,使二者能够相互联系。总之,高校机械制图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和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目前,无论是讨论法教学还是思维拓展式教学,其目的都在于通过多维度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制图创新能力,丰富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针对与实践教学联系密切的教学中,案例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设计开发类知识引进到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预设多个情景,在具体的分组中学生可以锻炼能力,这样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可以得到巩固,设计能力及图纸分析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

四、教学模式内容及模式改革

循环动态的教学模式是我国机械制图教学的主要目标。这一教学目标要求教师改变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不再单纯地掌握教学方法和进程,而要求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角地位,将教为主导转化为以教师的引导为主,与学生实践相配合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循环动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基于先进化的多媒体技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强,并且能够感受自身的学习效果,培养探索精神。教学内容的改革以教学模式为前提,从以下方面入手:以“体”为核心的投影理论;表达方法范围的扩大;三维图纸的查阅及绘制;促使学生了解多元化、数字化的基础理论。投影理论是一种先进的绘图理论,这种理论要求学生了解实践操作、熟悉绘图流程。实际上,随着科技的发达,这种绘图模式不利于图形的展开,需要教师增强空间思维能力。这解释了为什么投影理论以“体”为中,而不是点、线或者面。三维立体图作为目前推行的主体,在高校机械制图教学中起着积极作用。三维时代并不代表二维模式将被淘汰。关于投影的介绍,学生的先进理念将得到推广,使学生的后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我国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尤其对于投影理论来说,处于不同时代的机械制图软件不同,功能值得商榷。

五、结语

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机械制图开始趋于现代化。目前,数字化技术在不断发展,对于机械教育来说,我们应提出更高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手段。并且在高校中普及高科技知识,使机械制图朝着操作智能化发展。熟练掌握机械制图的设计技能,绘制现代机械图纸是现代高校机械课程中的主要任务。实践证明,教学化技术能够从实质上改变我国机械制图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主要要求。

参考文献:

[1]涂小华,王翠芳,朱建新.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研究[J].江西化工,2011(3).

机械制图的要求范文3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工程机械专业;机械制图;CAD;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 G7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11-0029-03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内容

中高职专业衔接是构建课程衔接体系的基础。对接产业发展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变化,以专业群为平台,着力增强中高职相近专业的相容性和衔接性。

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是构建课程衔接体系的立足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遵循技能发展的层次递进规律。中职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经验技能”,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策略技能”,高职是建立在中职基础之上、同一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

建立统一的课程标准是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核心。课程内容衔接要根据中高职相近专业大类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互衔接的统一的课程标准,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确定其相应层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及其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各个不同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确定科学合理、实用有效的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以及确定合理科学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纵横拓展课程内容[1],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课程内容衔接是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主体。课程内容衔接要注重实用性和个性化,合理划分结构和层次,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向学生提供宽泛的面向专业群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内容,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迁移能力。

二、工程机械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

广东省从2010年启动中高职衔接发展的试点项目,重点采用“3+2直通车”的中职与高职校际合作模式,即三年中职和两年高职进行衔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工程机械专业,有着近50年的办学历史,专业积淀深厚。目前,与广东省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交通工程机械维修专业展开中高职衔接合作试点。经过企业调研,明确了中职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是工程机械日常维修工和常见工程机械操作工;高职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是公路机械化施工员、工程机械维修工、工程机械维修质检员和工程机械机务主管等,确定了中高职阶段人才培养的专业核心技能与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学习内容模块,构建体现工程机械专业特点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见图1。建设中高职衔接的网络平台,联合开发一些专业网络课程,高职对这些课程给出专业的核心技能要求,在中职第二年就可以开始学习。这样既让中职生学到了真正的技能,又保障了高职的生源质量。

课程标准是教学顺序和教学实施路线的核心。图1中的“主要衔接课程”是工程机械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关键,这些课程标准的制定关系到能否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专业基础课中,将中职的《机械识图》与《AutoCAD》整合为一门课程,与高职的《机械制图及CAD》衔接;中职的《电工基础》与《电子技术》整合为一门课程,与高职的《电子技术》衔接;中职的《机械基础》与高职的《机械基础技术应用》衔接。专业课中,将中职的《工程机械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维修》《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分别与高职的《工程机械电气设备检修》《工程机械底盘诊断与修复》《工程机械发动机诊断与修复》衔接。

以《机械制图及CAD》课程为例,其内容分为“中职部分”和“高职部分”。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工程机械专业职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识读和绘制图样的任务为线索,包括查阅相关国标、识读机械图样、手工及用CAD软件绘制机械图样、用CAD软件三维建模等任务,让学生通过识读、绘图等活动,构建空间投影概念,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按照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中职重点突出识读、手工绘图、CAD软件的二维绘图能力的培养;高职重点突出CAD软件绘制复杂零件图、装配图、三维建模能力的培养,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密切结合专业能力要求,采取一体化教学与现场教学交替的形式。积极开发网络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媒体与学习机会,教学效果评价的重点是识读、绘制图样。

三、工程机械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衔接

一个有效的课程目标能够说明:学习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学生要想达到要求必须做什么,怎么知道何时学生行为已经达到了要求。中高职课程目标在设计和描述时应特别注意连续性、顺序性。例如,中高职衔接的《机械制图及CAD》课程标准中,中职部分的课程目标是:熟悉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投影原理,建立空间想象能力;熟悉图样的表示方法、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熟练地识读零件图;能够熟练地手工绘图;掌握AutoCAD软件的基本操作,熟练地用计算机绘制二维零件图和组装装配图。高职部分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熟悉制图方面的国家标准,会查阅相关国标资料;提高读图能力、绘图能力;能徒手绘图;正确、熟练地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二维绘图、三维建模和装配。

(二)课程内容衔接

主要对课程的性质、总课时、知识要点以及课程内容进行描述,具体要求见表1。

(三)职业能力衔接

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和知识要求嵌入教学内容,使中高职学生能够获得的职业技能证书既不重复,又能够衔接得上。新的《机械制图及CAD》课程中,中职学生要达到广东省机械CAD中级绘图员的要求,高职学生要达到广东省机械CAD高级绘图员的要求。

(四)教学方法衔接[2]

《机械制图及CAD》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多次读图、绘图的练习和上机实践,才能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知识内容。因此,课程标准中规定实践教学时间占50%,其余50%的理论教学在一体化教室进行。

由于中职生还没有系统建立三投影体系的概念,新的《机械制图及CAD》课程的中职部分,将内容分为识读、绘制图样和CAD软件基本使用技巧两个部分,先学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手工绘图,再学习CAD软件绘图。由于高职学生对制图基本知识、手工绘图和软件绘图均有一定基础,课程的高职部分便不再将制图知识与软件分开讲授,而是结合软件来完成制图各知识点的学习,安排由易到难的具体任务,以便将两者有机地糅合。

(五)教学评价建议

建立过程考核(任务考核)与期末考核(课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占60%,期末考核占40%,见表2。

参考文献:

[1]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3):47-52.

[2]冯波.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课程标准开发[J].职业时空,2012(10):31-32.

Design of Course Standard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Linking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EN Ling

(Guangd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Traff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50, China)

机械制图的要求范文4

关键词:CAD;农业机械;机械工程设计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高速发展,农业机械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面临着快速投入市场、高质量、高效率、自动化、精密化的巨大挑战,传统手工制图存在制图速度慢、改型困难、精度差、设计还原度差等许多方面的不足,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1机械制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1.1机械制图。机械制图是用图样表示结构尺寸、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机械制图的工作产品是图样(图纸),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的重要技术文件。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的机械制图至少应包含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遵守国家标准[1]。在我国,国家标准对机械图样有严格的规定,图纸幅面、标题栏、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注等具有明确标准规范。严格执行规范,图样才具有普适性和可读性,才能做到尽可能减少制造环节的理解歧义。2)严格执行正投影法和三视图要求[2]。正投影法是绘制和识读图样的理论基础,三视图是机械设计的制图技术基础。正投影法投影线垂直与投影面,能够表达物体的真实形状和比例。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将立体器物用三个方向的投影平面视图绘制出来,构成实物结构、尺寸的完整表达。1.2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D让机械设计从铅笔、直尺画图的繁琐劳动中解脱出来,让设计人员真正做到关注设计与构思。CAD绘图软件构建并保存大量的标准件库、零件库、部件库、常用件库等,且担负计算、信息存储等工作,极大提高了工程设计制图的效率。CAD技术在设计中的主要应用如下:1)丰富的图形及符号库。机械设计中,标准的图形符号会经常用到,一方面,CAD绘图软件提供大量的标准件库;另一方面,工程设计中可以不断积累行业所用的图形符号,形成自制件库。这些图形符号可以随用随调,通过图形符号的组合,“搭积木”式的构造工程设计构思和图样。2)高效的制图效率。制图是设计中将设计构思转化为制造图纸的途径,是机械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步骤。传统基于纸媒介的手工绘制,任何一次设计或设计改型,必须一笔一划从头做起,耗时、工作效率低下。CAD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库,存储了应用模板等强大功能,使制图工作变得高效,准确并规范。对于设计改型类工作,更是可以调出原有图样,进行适应性修改即可得到新的图样,极大提高了新型改良机械设计效率。

2农业机械工程设计的特点

2.1农业机械种类繁多。农业机械设计手册根据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收录了二十五类农业机械[2]。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动力机械。包含拖拉机、农船挂桨挂机、农田基建机械。2)农田作业机械。包含耕地机械、整地机械、播种机械、水稻种植机械、中耕施肥机械、植保机械、喷灌微灌设备、潜水电泵、谷物棉花等多种类植物收获机械。3)畜禽机械。包含牧草青饲收储机械、饲料加工机械、畜禽饲养机械。以播种机械为例,又可细分为谷物条播机、精密播种机、旋耕播种机、铺膜播种机、免耕播种机、小区播种机等。仅谷物条播排种器就可分为外槽轮式、内槽轮式、滚齿式、摆杆式、纹盘式、离心式等多种类型。2.2涉及机械工程设计所有子系统。农业机械几乎包含机械工程设计所涉及的全部子系统,如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操纵和控制系统等。以农业机械拖拉机机组为例,拖拉机将动力传递到农机具,构成拖拉机—农机作业机组,这个系统包含了液压悬挂装置、牵引和拖挂装置、动力输出轴以及动力输出带轮等复杂子系统,而其中的液压悬挂装置就由悬挂装置、液压系统、操作和耕深控制机构组成。由此可知,农业机械工程设计需要具有较高的系统构建能力、系统分解能力和工程设计水平。

3拖拉机液压悬挂装置CAD工程设计实践

CAD辅助工程设计,分为三大主要步骤,一是原理分析和方案设计,二是结构总体设计,三是绘图试制和分析。3.1原理分析。以农业机械设计手册为参考,液压悬挂装置是挂接和升降机具,并向作业机具传递牵引力。液压悬挂装置设计要求包括:1)连杆位置和尺寸应符合国家标准,以保证牵引装置和不同农机具接口的互换性;2)应产生足够的牵引力,99保证农机具具有良好的入土动能,能在较短摆动距离达到所需力量要求,并且保持稳定的牵引力;3)摆动不能超过一定范围,应设计限位机构;4)机具静态固定位置应满足运输要求。3.2拖拉机悬挂装置组成图——方案设计。通常采用三点悬挂(有三个铰链),在履带式拖拉机中也有采用两点悬挂的,装置构成图如图1所示[2]。各装置部件的作用如下:下拉杆提升农具、传递牵引力;上拉杆调节农具纵向平面的俯仰;提升臂带动提升杆和下拉杆上升(下降是靠农具的重力);提升杆传递提升牵引力的中间部件。3.3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在原理图基础上明确构形、定材料、定尺寸等,并对功能面变形、联接变形、材料变形等做出规定。在拖拉机液压悬挂装置设计中,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1)后置三点悬挂装置与拖拉机有关的悬挂点尺寸。包括上下悬挂点的联接销直径、球接头宽度、锁销孔距离,以及下悬挂点到拖拉机中心平面的横向距离,下悬挂点的横向摆动量,下拉杆水平时动力输出末端至下悬挂点的距离等参数规范。2)提升高度、提升行程及水平调节范围。包括下悬挂点最低高度、水平调节范围、提升高度、运输高度(下悬挂点轴线与地面完全平行)、下悬挂点间隙、立柱调节范围、最高位置时最小高度、最低位置时最大高度、自由扭转浮动量等参数规范。3)悬挂杆件瞬心位置。包括水平汇聚距离和垂直汇聚距离尺寸规定。根据不同的拖拉机规格进行相应的参数选择,具体可以查看农业机械设计手册,当使用特殊农具时,可以改变部分尺寸。3.4CAD辅助绘图与分析。3.4.1平面设计。利用二维平面三视图绘制图样文件,主要包括以下文件:1)绘制原理图;2)绘制各零件图;3)绘制部件装配图;4)绘制总装配图;5)形成其他种类技术文件。3.4.2三维立体设计。必要情况下可进行三维模型绘制,三维模型绘制可用于计算机模拟装配,更能及早发现设计中的缺陷,有利于设计改正。三维模型绘制分层级包含:1)三维实体造型设计;2)三维零件设计;3)三维零件模拟装配;4)三维模拟装配实体动态行为仿真。3.4.3计算机辅助有限元分析。参考农业机械设计手册规定,利用结构刚度矩阵的组集,进行适当的边界条件处理,对农机机架、接头进行有限元建模,利用位移函数和刚度矩阵对机架梁、接头等承力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由于边界条件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对有限元方程所求解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要求工程设计中保持相对一致的边界条件处理,并尽可能形成边界条件处理规范。

4CAD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设计中应用建议

4.1加强标准件、通用件的使用。农业机械使用的铰链以及组装接口部件要求选用标准件、通用件。尽量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连接部件,有保证农业机械组装灵活、适应性强、操作简便、获取和使用成本低等优势。若采用特殊规范自制件,接口普适性差,加工周期难以保证,制作成本高,且质量难以保证[3]。4.2关注性能成本设计要素。农业机械要求功能合用,性能合理,结构紧凑,强度配比科学。设计中应注意评估农机具性能和安全余量,避免功能性能过剩引起不必要的使用成本浪费[4]。成本控制是一个综合因素,它体现在材料选用、结构用料、制作工艺、使用效率、保养维护等各个环节,关注设计中的成本控制,良好的设计成本控制是设计者知识和技能的充分体现。4.3关注设计工艺性。农业机械工程设计输出图样是农机具制造和加工的依据,设计工艺性决定了工程设计的可制造性。设计工艺性是功能性能、生产加工、生命周期成本、可靠性、安全性、维护性等综合平衡的体现,采用符合现有生产条件、零部件规范、装配简洁的工艺性设计方法是成功设计和经济、合理、可靠制作设备的关键。

5结束语

在农业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农业机械工程设计中已经普及,CAD技术给机械设计带来极大方便,但作为一名高职院机械专业的教师,仍需要不断跟踪国家新标准新规范要求,深入农业应用实践,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综合实施功能性能、结构工艺、成本等设计技术手段,推动农业机械设计向先进性、工艺性、实用性、高性价比等方向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黄春永.机械制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农业机械设计手册(上,下)[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刘欢.智能CAD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OL].

机械制图的要求范文5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学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担负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重要任务。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否独立承担业务范围内的读图、绘图工作,制图课程的学习起了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沿用直尺、三角板、圆规、挂图和模型等教学用具,在黑板上画图或用挂图、模型进行讲解,一旦遇到结构较复杂的图形或模型,学生就很难想象出它的形状结构。而且挂图和模型由于是事先定制的,成本高、灵活性差,使用时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以静态为主,使学生难以形成较完整的空间概念,进而丧失了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动力。做为职业学校学生,总觉得《机械制图》学习难度大,枯燥无味,加之目前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缺乏学习动力、积极性,使得制图课程的“教”“学”双方都很吃力。怎样才能使制图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一、提高学生对机械制图学科的认识

作为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如果使学生充分认识和感受到《机械制图》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就能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提高学习自觉性。为此,教师首先在绪论课中着重说明这一问题,在讲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时举例说明,任何机械设计和制造人员,如果缺乏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就无法胜任技术工作,使学生能正确、辨证地认识这门课程的特点,树立学好《机械制图》的信心。

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技术工作,主要任务是零件的加工、机器及部件的装配、设备的维护等工作。在这些岗位上工作,需要学生必须读懂零件图或机器的装配图,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制图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手工绘图基本上都被快捷、高效的计算机制图所替代,对学生的绘图能力要求也有了一定的降低。故职业学校的《机械制图》教学要以读图为主,以绘图促进读图。

三、精心组织,实施分层次教学

《机械制图》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制图成绩势必出现较好、一般、较差的阶梯式现象。这时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鼓励学生正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若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仍然采用相同的进度、相同的教学目标、相同的教学要求,势必会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使学生对制图学习失去了兴趣。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要准确把握学生现状,合理划分层次,以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果。这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成三个层次:好、中、差,对各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并把教师教学和学生练习有机结合,多让学生去想去做去问,让学生多在黑板上演练,然后让不同意见的同学,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将来在实践工作中的能力。

四、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规范制图

图样作为机械类专业的技术语言,在生产实际和技术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制图,才不会影响图样的通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对图纸图线的要求不够明确,符号、文字、数字等书写欠规范,做图马虎。做为教师,应注意强调国家标准的重要性,而且要以身作则,在板书做图时认真严格,从学生绘制第一张线型作业开始,就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规定绘图,培养学生标准化意识和运用标准绘图、识图的能力,重视绘图质量,杜绝不规范制图。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的要求范文6

关键词:机械设备 设计 问题

1、前言

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是企业创新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产品的制造,还是新技术的实施,都要有新的机械设备的支持。使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科学,合理,规范地展开,促进技术创新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很有必要对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过程展开讨论,由于在国民经济中,产品生产类设备占有很大比重,本文的讨论就主要针对此类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

2、机械设计的过程

2.1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归纳起来讲,就是根据用途和实际需要,设计研发出能有效地实现一种或多种功能的机械装备,满足社会的需求。

2.2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基本步骤

一般来说,机械设备设计研发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2.2.1 需求申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首先必须有需求,由需求者提出申请。

2.2.2 需求的确认: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必须由主管部门或领导确认并批准。

2.2.3设计研发任务书的下达: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被确认批准后,必须将需求申请中的具体要求细化成设计研发任务的内容和要求,使设计研发者明确任务及目标,便于组织实施,并将任务书下达到承担任务的部门。

2.2.4组建设计研发项目组:承担设计研发任务的部门收到设计研发任务书后,应根据任务书的内容、要求,选配适当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设计研发项目组,并明确项目组成员的各自责任。

2.2.5初步确定方案:设计研发项目组根据设计任务书,组织对设计研发方案的讨论,并形成最初的设计方案。如果是大型或成套的机械设备,应先进行小样机或关键功能部件的方案设计。

2.2.6方案草图的设计(形成总图及部分主要部件图):根据初步拟定的方案,有关人员进行相关部分的草图设计。

2.2.7设计方案草图的评审:设计草图完成后,项目组应再次组织相关人员对设计方案展开评审,对方案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部分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研讨,并综合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修改方案。

2.2.8方案修改、正式设计:根据修改方案,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并开展正式设计。

2.2.9图纸审核、批准:设计完成后,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经领导批准后正式出图。

2.2.10交付加工制造:图纸设计完成后,交付加工单位加工制造之前,要与加工制造单位针对图纸做深入沟通,对图纸上的一些疑问进行磋商,确保加工制造单位对设计思路和要求有较清楚的认识,并且便于施工。

2.2.11跟踪加工制造过程:图纸交付加工后,设计人员应与加工制造单位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及时了解加工进度及遇到的问题,除了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反应外,还应对问题做好详细记录,以备今后查阅和参考。

2.2.12机械设备的验收:机械设备加工制造完成后,设计人员应到加工制造单位进行设备验收,尽可能让机械设备进行连续试运转,观察其运行动作和可靠性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发现问题要求加工制造单位及时纠正。验收合格后,方能允许发货,以避免设备到达安装场地后发现问题难以处理。

2.2.13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机械设备到达安装现场后,设计人员应亲临现场,对设备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跟踪和技术指导,这一时期的工作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既很重要也非常必要。可以说,安装、调试阶段的工作质量,对机械设备的最终使用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14试产鉴定:机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设计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共同组织机械设备的试产,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和鉴定。如果达到使用要求,交付使用;如未达到要求,需找到原因,采取措施,修正调试后再行试产,直至满足要求。如果是小样机或关键部件的研制,此步骤完成后,应当对此前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总结,并提出中试设备的改进设计方案,进入新一轮中试设备的研制。如果有必要,也可再进行一轮样机及关键部件研制试验。

2.2.15交付使用:机械设备试产达标后,设计人员必须整理出机械设备操作、工艺、维护的相关图纸和资料交付使用部门,并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在此基础上,机械设备才能正式交付使用。

3、设计研发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上述设计研发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都应正确把握方法,确保设计研发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整个过程别要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3.1 研制阶段的工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研制阶段是设计方案实现的基础阶段,机械设备制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取得设计的预期效果,甚至影响到设备能否正常使用。在此阶段,除了制造加工的承担单位应当注意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合理安排制造工艺外,还应当加强设计者与制造者之间的沟通。设计者应积极、主动地经常关心制造过程的情况,与制造者共同商讨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法,并虚心听取制造现场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零件结构、加工精度等做适当的调整。切不可认为:制造加工只是制造加工单位的事,与设计者无关;能否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加工,也都是制造加工者自己的事。机械设备的设计者应当知道,对于制造能力、加工手段和加工工艺,制造加工单位最有发言权,他们的许多意见和建议,甚至判断,是很有价值的,有时是决定性的。

3.2 安装调试使用阶段的工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阶段是设计研制过程的最后阶段,设计研制项目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效果如何,在此阶段能见分晓。在此阶段,设计人员一定要亲临施工现场,对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和监控,及时处理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这一阶段也是设计人员积累经验、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最佳阶段。机械设备设计的合理与否,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哪些方面还有改进的必要和可能,都可以通过该阶段的工作获得答案和信息。对设计人员设计水平、处理现场问题能力的提高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安装、调试结束后,紧跟着要进行试产鉴定,通过设备实际使用效果的评价或产品质量的检验,确定机械设备是否达到使用要求。鉴定通过后,必须尽快整理出与使用、操作、维护相关的机械设备的各种说明、图纸等技术资料,对操作工及维修工进行培训。同时,要注意专有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员工培训完成、所有必须的技术资料整理齐全并交付机械设备使用部门后,机械设备便可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