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景观设计分析范例6篇

广场景观设计分析

广场景观设计分析范文1

中图分类号:S759.9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086-02

1.现状分析

1.1区位分析

新世界阳光花园东二区项目位于济南市槐荫区,项目南至经七路,北至经六路,东至纬十二路,与银座购物中心隔经七路相望。项目占地约71958.4m2。

该项目紧邻市中区,南邻和谐广场,距济南火车站约3.5km,距济南机场约41km。

1.2气候分析

此项目位于济南市,济南市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

1.3小区现状(主要针对竖向和新老区结合加以详细说明)

项目地势南侧高,北侧底,南北最大高差约3.5m。最大楼间距约80m,最小楼间距约19m。

本项目东西均为已建成项目,本项目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新区老区的结合,做到新景观比老区景观档次有所提升,但是又能够很好的和老区景观自然过渡,特别是南大门景观与15#楼周边原有景观的利用与结合,是个难点,也是个重点。

2.设计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

2.2《济南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2009.5)

2.3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文件

2.4甲方提供的图纸及文件。

3.设计目标

3.1塑造出绿色、环保的小区景观

3.2塑造成绿色生态小镇的意境

3.3塑造成济南西部居住小区的典范

4.设计总体构思

整个设计围绕“绿色生态小镇”的主题展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考虑,力求把新世界阳光花园塑造成一个理想的绿色生态小区。

“绿色生态小镇”是时展中的都市繁华和理想中的绿色生态小镇的结合体。

“绿色”――从物质层面强调项目景观品质的强势,从精神层面渲染健康休闲的生活方式;

“小镇”――强调环境的和谐、社区完备的配套设施,以及生活的多样性与便捷性。

5.景观节点详细分析

5.1小区出入口景观分析

(1)北出入口景观节点。北出入口通往经六路,也是重要的出入口之一,并且幼儿园的出入也是经过这里,这使的此出入口的地位更加重要。在入口处,设计中心绿岛,形成入口中心景观。在其上放置景石与景松等搭配,并且在景石上镶刻“新世界阳光花园”字样,形成标识。

此入口大门设计,主要考虑两点因素:①整体美观性,即从经六路上看整个大门是一个整体的,并且从造型上充分展现现代阳光的寓意。②功能性,即此入口分别为小区和幼儿园的入口,幼儿园和小区间通过围墙隔开,互不干扰。围墙用防腐木的,加上绿化,效果自然和谐。

(2)西出入口景观节点。通过规划把车流和人流分开,运用简欧式的风格,设计出岗亭和 “logo”景墙,以假山流水为背景,形成自然、生态、动感的入口景观。

5.2中心水景景观分析

此景观节点位于14#和15#楼之间,位于老去景观与新区景观交界处,并且位于南入口景观中轴线上,此位置非常重要。本设计充分考虑与原有景观的结合,运用圆形为造型元素,广场中间设计花池,栽植景观树(大国槐),广场周围运用花架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结构。广场外面设计水景与喷水小品(天鹅),与原有水景自然结合,形成完整的水系循环体制,把原有景观与新景观统一为一体。

5.3 14#和18#楼间景观带分析

此景观带是整个小区里面,休闲、健身、娱乐的主要场所,景观定位为――静、绿、动。静――静谧的空间,此处运用曲线园路贯穿始终,行走其中,你会脱离喧哗城市的烦恼,感受大自然静谧的语言。绿――绿色生态,运用植物自然搭配,与楼间景观结合,让你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绿色的魅力。动――在适当位置,设计广场,包括健身广场、儿童乐园、林荫广场,配备园林小品(花架、亭子),形成活动的空间,感受在绿色包围中运动休闲的乐趣。

5.4 7#和8#楼间景观分析

结合原有的景观(绿化、景亭),适当设计健身和休闲广场,形成居民楼间健身和休闲的活动场所。此广场周围运用绿化围合,减少人们活动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5.5 8#和11#楼间景观分析

8#和11#楼间距约20m,在楼间绿地设计花架,形成楼间人们活动的场所。

5.6 9#和12#楼间景观分析

此楼间出入口较多,路网交复杂,景观上也不是很美观,运用铺装弱化其造型,在铺装广场上栽植树木,形成林荫休闲小广场,供居民休憩。

5.7 11#楼北三角地景观分析

此处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交通的要求,合理规划,在适当地方设计休闲广场与园亭,形成视觉焦点。植物配置上,运用地被与乔木结合,尽量少用灌木,保证视线的通畅。

5.8会所区景观分析

结合会所造型,设计会所前广场,正对景观轴线设计半圆形花池,里面放置松石小品,与景观轴线形成呼应。在会所广场的东边设计乒乓球活动区,周围用树阵围合,形成乒乓球爱好者的乐园。把会所的东边规划为健身区,设计健身广场、儿童乐园、网球场等。

5.9商业街景观分析

商业街充分考虑其功能性与景观性,运用红色和灰色透水砖铺装商业街,设计绿化带与人行道隔开,增加商业街的生态性,力求塑造出简洁、大方、生态的商业环境。

6.植物配置详细分析

本设计运用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相结合,适当设计微地形,增加景观的层次,力求塑造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小区环境。

6.1中心水景区

此区充分考虑与原有小区植物景观结合,同时突出中心水景的景观特色,塑造一种温馨、简洁、生态的绿化景观。本区主要采用的植物品种有:国槐(中心景观树)、大叶女贞、淡竹、紫玉兰、樱花、榆叶梅、木槿、紫叶李、小叶女贞球、鸢尾、月季、迎春等。

6.2郁花园楼间组团

此区为楼间邻里绿化,通过植物的搭配,塑造一种浓郁的花园式住宅的景观。本区主要通过一下植物品种来体现:紫薇、美人梅、迎春、连翘、榆叶梅、玉兰、鸢尾、月季、石竹、二月兰、绣线菊、玉簪、萱草等。

绿韵风情区:此区为园区内主要的健身、休闲区,儿童在这里可以找到乐趣,年轻人可以体会绿色的浪漫,老年人可以在这里锻炼身体,寻找健康的音符。通过植物塑造出自然生态的环境,适当设计微地形,丰富空间,漫步其中,如同在森林里漫步的感觉,鸟语花香。此区所运用的主要植物有:雪松、大叶女贞、白蜡、国槐、淡竹、栾树、千头椿、紫叶李、樱花、丁香、金银木、木槿、腊梅、紫荆、金叶女贞、小叶黄杨、麦冬、紫叶小檗、迎春、红叶石楠等。

6.3枫林唱婉区

本区域为北入口范围,此范围内有幼儿园,所以此区植物以色叶植物为主,塑造一种多彩的景观。本区主要栽植的植物有:五角枫、银杏、红枫、黄栌、紫叶李等。

6.4阳光会所区

此区以会所为中心展开,主要为集会、健身、儿童游玩等,本区植物以果树为主,展现硕果累累、丰收的寓意。本区主要栽植的植物有:柿树、栾树、核桃、碧桃、石榴、西府海棠、金银木等。

广场景观设计分析范文2

【关键词】广场景观设计 课程 多元化 实践

环境设计专业广场景观设计课程是景观设计类的初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广场景观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城市广场景观的设计方法,理解广场景观在城市中的意义,了解广场的设计风格、手法以及材料应用,掌握完整的设计图纸表现方式,为学生在未来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由于广场景观设计是在室内设计课程后开设,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室内空间感和思维方式,进入景观设计课程后空间尺度扩大、形态改变,学生难以适应,容易造成空间感差、尺度掌握不准和思维被禁锢等不良影响。再加上课时短、内容广泛、缺乏专业实践,导致现阶段授课的不足。由此,我们提出了广场景观设计课程的多元化教学实践,从授课方式、作业形式和评价体系三方面对本课程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改革。

一、授课方式多元化

授课方式的多元化体现在理论讲授、考察调研、实地测量、资料整合、分组设计、方案宣讲6个部分。这是根据设计的流程进行的划分,贯穿整个设计的始终,从多个角度阐释设计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知空间与尺度,切实掌握设计内容。

(一)理论讲授

在多元化实践教学的理论讲授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多媒体授课方式为主,比如电子课件,其包括了全部的理论知识内容,并且辅以大量能够直观地解释说明理论知识点的实景照片、设计图片、视频、电子书等。这样图文并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地进行下一步学习。[1]在上课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课堂笔记,查阅资料,一是能够加深其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二是能够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设计技巧。

(二)考察调研

选取周边设计完整的广场场地进行考察调研。事先将学生进行分组,2至4人为一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统领整个组员的工作,并进行分析汇总。出发前下达课题任务书,其中包括广场的地理位置、面积尺度、地形地貌、历史文化背景、风土人情、文脉传承、周边环境、自然气候、场地设施、小品景观、铺装材料使用、绿化植被配置、功能流线分析、行人采访、整体优缺点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2]以拍照和手绘草图形式表现,并且完成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这样以小组形式进行实地调研,不仅能够使学生全面考察广场的现场情况,而且能够提高其文案策划能力,锻炼团结协作能力。

(三)实地测量

实践设计项目选取真实的场地,学生按小组进行实地测量,记录完整数据,再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调研数据及所收集的资料,提取出符合场地条件的设计理念,围绕设计理念分解设计元素,一步步深入设计。注意将测量数据分类保存,进行整合,为完成整个设计做积累,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资料整合

收集经典广场景观设计图片并进行分析,分类整合,选取相关设计理念的图片分类,提取设计元素。在完成过程中掌握设计元素的提炼,学会设计形成过程,锻炼学生的资料收集与整合能力,设计元素的提取与完善能力。

(五)分组设计

由每个设计小组完成一套设计图纸表现,组内成员可根据本人擅长分工合作进行,如设计文案策划、手绘草图创意表现、设计场景效果图制作、后期处理表现、版式设计与制作、设计方案宣讲与答辩等。模仿实际运行项目制作流程,使学生熟悉实际项目操作过程,强化职业技能,锻炼与人合作及协作能力。

(六)方案宣讲

召开设计方案宣讲及答辩会,邀请本专业其他教师参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宣讲答辩,教师可根据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其他小组可以从别组汇报采众家之长,完善自我,在交流中提高。宣讲及答辩成绩计入最终成绩。这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临场应变能力,树立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作业形式多元化

作业成果包括调研报告、设计文本和ppt汇报各一份。调研报告是通过调研实际情况,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表达,能够锻炼学生的资料组织分析能力。文本部分包括设计理念说明、草图设计、总平面图、功能分析图、流线分析图、景观轴线图、植物分析图、景观效果图、竖向分析图、材料使用说明等等,排版设计后进行打印。最终设计成果包括展板部分和图册部分。宣讲部分以小组为单位,推选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进行登台讲解,其他成员进行补充。通过设计成果的展示模拟实际项目,让学生从中得到锻炼。

这种形式多元的作业成果展示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有效地杜绝了抄袭行为。结课后举办学生优秀设计作品展览,班级之间做成果交流,让学生充满成就感与荣誉感。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

评价方式包括学习过程考核、实践过程考核和综合应用能力考核三方面。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强化学习过程中的沟通,提高最终作品质量。

1.学习过程考核20%,由教师根据平时记录给出,包括学生平时出勤表现,以及学习过程中与授课教师的沟通情况,学习状态是否积极,这是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和努力程度的检验。

2.实践过程考核30%,考核学生在实际调研参观过程中是否积极,调研结果是否全面合理,调研报告、平时课堂笔记和随堂作业的完成情况是否良好,这是平时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学生学习态度的考查。

3.综合应用能力考核50%,由最终提交的设计成果评定给出,其中设计资料选择的质与量、理念元素的提取新颖与切合程度、图纸制作的精与劣、宣讲汇报答辩的程度等都将作为考核的内容,综合评定出总成绩。

结语

广场景观设计课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投入并参与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潜能,克服了学生抄袭的坏习惯,避免了以一张卷纸定终身的片面性。授课方式的多元化、作业形式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有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顺应了学院“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

(注:本文为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市场需求导向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GHYB13195)

参考文献:

[1]陈小佳.对环艺专业建筑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交通高教研究,2000(4).

[2]格日勒,刘娜.环境艺术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吉林农业,2012(7).

广场景观设计分析范文3

(一)国内现状

现阶段国内社区商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性的配套商业,主要是为居民的最基本生活消费需求提供便利。第二类属于选择性商业,主要是同时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费需求与精神上的享受型消费需求,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商业空间形态上,近些年开始出现规模比较大的区域级社区商业中心,设施一应俱全,有全方位的生活功能,辐射范围较大。

(二)项目现状

南京紫荆广场位于南京南部新城核心区启动区。南京南部新城核心区启动区北起雨花南路、卡子门大街、大明路、秦淮河、运粮河至绕城公路,西起南河,南至绕城公路、机场高速、秦淮新河、双龙大道。该商业中心有三部分商业建筑组成。北端南端建筑呈条状,中间是方形商业体。负一层、一层、二层是商业,局部三-九层是酒店式公寓。已确定入驻的是在地下一层的BHG超市,面积占整个建筑面积的33%。

二、社区商业中心定位定量分析

商业环境设计要适应相应的消费人群。对于社区商业中心来说,周边的居民是其消费主体,其次再考虑是否能吸引到相对远的消费群体。对周边居民的职业特征、社会地位、文化程度以及消费能力等的分析能够帮助确立社区商业中心环境的定位。为了最大程度吸引消费者以达到商业设施的利润最大化,又必须进行一系列商业定量分析,用数据来指导社区商业中心环境的设计。

(一)人流分析

紫荆广场的人流机会,周围的住宅区居民,西面的创意园区、东边的家居城4s店工作人员以及顾客为本商业带来主要人流。在本案周边1.5公里范围约有40000居民。假设他们平均每周去1次设施,成交率50%,附近能给设施带来40000*4\30*50%(成交率)=2660人\天。周围500米范围内有4个公交站台,每天约20路公交车经过,平均每天经过紫荆广场1.5万人次,15%公交人流去了紫荆广场,成交率40%,能给设施带来15000*15%*40%=900人\天。即将开通的地铁卡子门站,方便的轨道交通将涌现大量人源流动。预计地铁平均每天经过紫荆广场的有2万人次,15%的地铁人流去了紫荆广场,成交率40%,能给设施带来20000*15%*40%=1200人\天。周围1公里以内有大型家居商场如宜家、红心美凯龙等以及大量汽车4S店,每天约有3万人次顾客及工作人员,办公人员能给紫荆广场提供10%的人流,能给设施带来30000*10%*40%=1200人\天。2公里以外居民可选择驾车到本设施,而紫荆广场可适当提供便利的停车需求。紫荆广场目前设置停车位600个,如果不计算社区居民停车需求,全部给商业使用,会给紫荆广场约带来2.5人\车,共计600*2,5=1500人,成交率40%,则停车位给设施带来的有效人流是1500*40%=900人\天。项目3~5公里范围分布有大明路社区中心、软件大道社会中心、明发广场等商圈,紫荆广场可以开辟一条独特的社区商业,从这些竞争者中得到人流。这样算来,预计紫荆广场未来实际消费总人数能达到约6860人\天。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周边居民,因此紫荆广场设计必须先满足周边居民的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再拓展商业服务范围,以保证正常的运营。

(二)居民消费需求

社区商业中心首先面对的消费主体是周边社区的居民。居民相对与其他性质的消费人群来说,具有固定性的特点,因此商家与这些顾客能够形成稳定的消费关系。另外,消费者的职业特征、社会地位、文化程度以及消费能力等也都影响着整个社区中心的商业。其次,社区商业中心不再局限仅服务于周边的社区居民,若能够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有特色的商业空间,周边的办公区的工作人员、顾客等都可进去消费。

(三)社区商业定位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与分析,得出紫荆广场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白领阶级,对应的商业层次为高端的。而白领工作节奏比较快,下班后他们需要一个既能休憩又能购物的场所,因此走在紫荆广场要让他们节奏放慢,享受高端慢生活。如果成功吸引周边社区有钱人群不断来访,必然成为路过客群的向往目标,从而加入这个超越路过客群自身原有社区商业的新生活中心,最终最大化带动客流到达。

三、社区商业环境设计设想

(一)商业分区

为了抓住本地机会从而带动远端机会,把整个商业设施分成商业街和商业体两大分区。在设施北面、西面针对富人,设计成社区花园型组团,是有趣的、优雅的、庭院感的区域;在设施中心,塑造成丰富多样的舒适型购物组团;在设施南面,营造成时尚快捷的品质商业街。A区商业街全天营业,为周边社区的白领、富人在下班后提供一个优雅的休闲漫步购物区域,通过花园式的景观营造小资情调。C区的商业街在整个商业设施入口处,时尚快捷的服务型商业组团满足周边社区居民一些基本生活消费。B区的复合型购物组团店铺集中、业态多样,能吸引远端的客群来设施购物。

(二)店铺划分

总的来说,紫荆广场作为社区型商业中心,设施业态主要面向周边居民及当地生活。设施沿街的店铺,面向街道,满足日常生活需求。负一层和一层的店铺,景观环境创造舒适自然的口袋公园,提供优雅品质的庭院型商业,打造家的花园,在商业中的家。一层业态主要面向在周边生活,工作人群中需求非日常体验的客群。二层为社区中心提供工作与生活的场所。

(三)景观烘托商业氛围

社区商业景观的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烘托整个商业氛围,同时达到吸引客群的目的。社区商业中心的景观环境能带来人的行为活动有:停留休息、聚会交流、儿童嬉戏、拍照留影、绘画写生、旅游观光等等。这些人群又是商业中心的潜在客群。人们可以在购物后穿梭在绿意盎然,安静悠闲的景观中,享受美好时光,或者本只是来此闲逛休息,又被商业吸引进去一探究竟。商业与景观的交融,使得社区中心能更好地聚集人气,提高商业设施的价值。对于紫荆广场来说,一眼望到头的大型广场留不住行人的脚步,而合理自然的景观空间,吸引行人停留的同时为商业环境增加价值,也为商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商业景观营造主题环境,添加必要的休息空间和商业活动空间,可以聚集人气,吸引人的互动和停留,传达舒适空间的信号。因此,针对周边小区居住的高级白领,建议将北面原有的停车场区域替换为花园型街区的主题景观;南面、东面的入口设置主题性的景观节点,如雕塑、水景等供游人约会驻足,营造时尚快捷的品质商业街;设施中心的景观节点,由于连接三方向的建筑,因此景观设置要方便人流交通。

四、启示

广场景观设计分析范文4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特色小镇;景观设计

1景观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1.1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取得了空前的进步,在最初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中,应用形式相对简单,仅仅运用太阳能以及保温技术等形式。随着绿色建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建筑技术可以体现节能环保的特点,可以运用能源来降低对环境的压力;(2)绿色建筑技术注重项目的管理以及维护;(3)绿色建筑技术注重舒适的环境以及建筑目标;(4)绿色建筑技术注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2景观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在景观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同样绿色建筑技术在特色小镇景观设计中的应用TheApplicationofGreenBuildingTechnologyinLandscapeDesignofSmallTown宋丽1,杜金龙2SONGLi1,DUJin-long2(1.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2.青岛鼎建园林有限公司)(1.QindaoCollege,QingdaoTechnologicalUniversity;2.QingdaoDingjianGardensCo.Ltd.)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景观技术中,需要把握以下两点:(1)需要开发设计思路,从整体布局,但要从单体上突破思维;(2)在应用中,需要加强对技术的应用,如雨水回收再利用、渗透性地面设计以及遮阳设计等。

2绿色建筑技术在特色小镇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特色小镇概况

特色小镇位于青岛市,2005年经过政府批准扩建为特色小镇,东西横向距离15km,南北纵距8km。总面积93.71km2,耕地面积830hm2,年总人口3.03万人,共辖34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

2.2小镇场地设计

2.2.1小镇分析在特色小镇的景观设计中,需要对其交通、高程、制备以及构筑物进行分析,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交通环境方面,特色小镇用地为东西走向,在小镇规划中,通过隧道的方式来解决车流量的问题,在小镇入口广场,车流经过隧道的辅路通行,因而要求小镇的规划中,要对南北的辅道进行科学的设计,以便保证停车场的最佳位置。2)在高程分析方面,小镇高程变化为120~143m,坡度相对较为陡峭,在小镇入口,标高为130m,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趋势。在小镇内,坡的走向通常为西北以及西南方向,同时,隧道的完成面高度为135m,相对于基面较高。3)在植被分析方面,小镇主要以乔木和果树为主,乔木主要以黑松、白蜡、国槐等为主,果树主要以葡萄和樱桃为主。在标准高程场地中,就有成长多年的樱桃树,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保留原有景观。现有的护坡,需要通过生态景观设计来进行优化。4)在构筑物分析中,在小镇西南处,具有400㎡的平台,可以结合景观进行设计,凸显绿色生态理念和地域文化,结合生态观光走廊的设计,将此处定位为小镇的景观亮点。2.2.2顺应地势进行规划在对特色小镇的规划中,需要顺应地势进行规划,在小镇西侧,组织景观道路,并且设计双车道,并且在北部设置生态停车场,可以容纳200辆小型私家车和20辆旅游大巴。在规划过程中,在小镇入口存在雕塑区和生态广场,广场位于西南部,在广场东北部位以及东南部位,具有游客的入口。在总体设计中,展现了顺应山体的趋势,运用自然的线条来进行设计,体现了延伸的视觉效果,并且在舞台的设计中,可以为游客提供休息的场地。在小镇的设计中,利用了场地的高度差,节省了土方的运用量,符合绿色建筑技术的特点。2.2.3建筑设计在特色小镇的景观设计中,在小镇的入口,结合生态的理念和现代景观的处理手法,营造开放景观空间,突显小镇天人合一的特点。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山体与环境的结合,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建筑特点,加入现代绿色节能建筑的理念和手法进行设计。在竖向设计中,仅仅对山脚以及缓坡地区进行开发设计,借助地形进行设计,在山体边界处设置截洪沟,可以保证广场的安全。2.2.4植物设计在特色小镇的设计中,考虑广场具有旅游以及集会的特点,结合硬质铺地的方式进行设计。在设计中,在不同标高穿插的部位设计花坛,可以提升小镇的绿化面积,并且通过乔木以及灌木的搭配,可以烘托田园的氛围。

2.3特色小镇构造设计

2.3.1雨水处理及回收设计在基层设计雨水回收系统,统一汇聚到广场地下暗池,收集的雨水用作广场的喷泉水景和周边植被的灌溉使用。透水地面具有渗透和保湿的作用,在太阳辐射作用下,会通过水分蒸发而达到降温的作用,并且空气湿度相对较高,可以降低尘土带来的影响,可以为人们营造舒适的休息环境。同时在渗透性地面的设计中,其有利于蓄水和排水,由于地面具有渗透性,因而可以降低地面的径流量,有利于储水和蓄水,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2.3.2绿化停车场设计在特色小镇的设计中,采用绿色建筑技术设计了绿化停车场。在设计过程中,在停车位采用植草格设计,用级配碎石和中砂做垫层,保证水分的渗透,种植大叶紫薇以及其他遮阴乔木。植草格的绿化率相对较高,因而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提升环保性,并且具有耐久性的特点,可以提升整体的环保价值。2.3.3屋顶绿化设计在特色小镇的设计中,对于部分公共建筑物,采用屋顶绿化设计,主要体现在管理中心以及公厕的建设,其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如下:(1)对公共环境进行屋顶绿化设计,可以保证自然通风,同时可以将屋顶设计为隔热层,这样可以达到降低温度的效果,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性。(2)在绿化屋顶的设计中,在公厕采用绿化屋顶,可以增加人们的视觉感受,降低其对群众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在绿化屋顶的植被选择中,普遍采用佛甲草进行种植,因为种植技术相对较为成熟,并且具有绿化和环保的效果。2.3.4设计生态廊道在特色小镇的设计中,在广场设计生态观光走廊,游客相对较多。在设计过程中,廊道的宽度为3m,采用沿着廊道架空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在基础部位设计柱墩,铺设踏步面板,这样可以节省建筑的造价,同时可以保证廊道的生态特性。使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自然的美感,并且可以提升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价值。

3结束语

在现阶段的景观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存在明显的应用不足,对整体环境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希望通过本文结合特色小镇的分析,在设计景观时,可以积极融合绿色建筑技术,在提升美观性的基础上,可以提升景观的环保性能,进而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升人们的游览欲望。

参考文献

广场景观设计分析范文5

一、以国内高校为例解析当今校区环境景观现状

(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校区建筑现状分析。清华大学的建筑风格采取了欧美新古典主义的造型,置身其中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建筑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保留过去时代的味道。来到清华美院建筑楼前,仰望其外墙立面所形成的外部空间是朴素而沉稳的,墙面砖块排列整齐色调统一。进入建筑内部,许多空间的界定又被处理成透明的玻璃,一方面形成了多个展示作品的橱窗,另一方面又有效划分了空间,为师生提供了交流、活动的区域。这种透明或者半透明材质的利用,充分了引入了自然光线,视觉上放大了所处的空间,弱化了建筑外表,柔化了建筑的严肃性,让生活融入外部环境。2.校区道路现状分析。清华校区内的道路两旁是大面积的坡地,辅以枯山水造景,主干道四通八达,行道树排列有序,水泥道路纵横交错,内部能够通车,与外界相连。这种现代式的道路是典型的非停留式道路设计,来往方便,但道路两旁没有活动场所可供停留,学生们都是目的性明确的穿梭往返,造成道路利用率单一,导致道路本身成未能为校园景观设计的一部分。3.校区广场现状分析。校园广场设计与建其筑的庄严感相匹配,整体呈现方正的形态,规整、尺度大、浏览视线开阔平坦,草坪上若干雕塑,无过多竖向景观构筑物,软硬质铺装以规则性绿篱分隔,整个广场设计缺乏层次,人流分散,学生游客均无长时间逗留,这样有棱有角的设计虽然威严统一,但很难营造出好的空间和艺术效果供人欣赏。

(二)北京大学美术学院1.校区建筑现状分析。老校区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以未名湖为中心,清宫式建筑环湖分布,主轴线为东西向,建筑物多为二、三层,主要建筑造型为灰瓦红柱,石造台阶,浅色墙面,彩画斗拱梁枋,次要建筑为民居园林形式,而新建筑则通过在空间布局、建筑色彩、地域性材料利用,达到与旧建筑的共生。不同于新校区,老校区的整体风格更顺应了人们印象中的北京,反应了老北京的历史风貌。2.校区道路现状分析。北大老校区的道路设计颇有意味。路过人声鼎沸的操场,穿过蜿蜒小径,不经意时,高耸的博雅塔宽阔的未名湖已映入眼帘,区别于新郊区的水泥道路,来到这人们仿佛误入了另一个空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碎石小路环湖而设,湖中石雕栩栩如生,湖边置石,高低错落层层叠叠,植物繁多形态各异,延湖步行,树林掩映,道路由宽入窄,路经小桥,疏林草地,灌木规整,大树林立,美不胜收。园林式的道路设计与灰瓦红柱的清宫式建筑相得益彰,场景如画卷一般,美不胜收。3.校区广场现状分析。北大老校区的热闹非凡,一塔一湖,四季景色变换倒影水中,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冬季,大家顶着寒风,身姿矫健的驰骋在未名湖上,同学们的生活学习压力都在此刻随风而逝,瞬间让未名湖让整个校园都活力四射,为北大聚集了不少的人气。而新校区的广场相对较为冷清,无过多人群停留。

(三)中央美术学院1.校区建筑现状分析。在现代建筑风格的追求上,央美以院落体系组织空间,形成了院落连通、空间层次丰富、景观环境优雅、统一谐调的校园环境。形态各异的建筑又构成了丰富的院落群,单体建筑表皮从色彩、质感及面砖排列上较为考究,墙体统一使用的灰色面砖,建筑立面有序排列的方形门窗洞,设计朴素融合自然。2.校区道路现状分析。校区道路设计具有强烈的现代风格,建筑师为了形成交互式的空间动态,保留地形的高低错落,在开阔的景观道路上设计了阶梯道路,节节而上,两侧结合了绿化看台,避免了人们在行走时的无趣,同时也为道路景观增添了生机,丰富校园层次。3.校区标识现状分析。在若干校区案例中,中央美术学院的标识系统最为完整。每一幢楼的编号明晰可见,教学楼外立面上镶嵌该楼的学科部门指示牌,井井有条,进入楼内,每一层电梯旁都带有楼层分布图,图上该楼层用黑色与其他楼层的橘色加以区分,每一间教室都有标识牌,使人能清晰的找寻目的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二、改进措施

(一)建筑设计校园环境使校园在满足人愉悦舒适的的同时更注重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幢建筑、每一条道路、院内的一草一木都是构造环境不可或缺的部分,建筑作为整个校区规划的核心,从功能单一、封闭、分散的形象日益转向综合型、开放性的空间形态,从太过注重建筑形态的美化过渡到对丰富空间内涵的不断追求,真正领悟“建筑存在本身不是空间,而是为了获得建筑所形成的空间”这一理念,将人的活动作为设计的主要目的。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地域特色,结合时下国内外建筑趋势,保旧创新,例如王澍设计的中国美院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无论是在建筑色彩、材料、空间造型等方面,都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使得校园与城市整体的统一和谐,值得我们借鉴。

(二)道路设计从上述校区道路设计的优劣势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景观道路设计除了满足通行功能外,还需要为环境提供造景服务,在行走中,满足活动与交往,这样道路才能作为景观的要素之一,才能提升环境质量,增强生活气息。道路的设计多种多样,例如道路的铺装样式繁多,古典园林有人字式、斗纹式、波纹式,现代道路追求新意图样、色彩纹理,铺装材料也从古典的沙石砖块转向现代盛行的各种钢板、金属网格等。道路设计已经成为了一个设计的重点,在校园道路的设计上,我们可以采用停留式道路设计,利用廊架、汀步、小品景观配以植物搭配,从形式和功能上共同影响周边环境,提供各式人群不同的需求。

(三)广场设计现今校园广场的设计规模不断更新扩大,功能完整多变,设计时应该更加关注的是布局形式、空间尺度、环境氛围等方面为师生营造出具有归属感、舒适感的户外空间,互动活跃的大学校园广场是体现校园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校园广场设计本着为师生服务的理念而设计。景观大师PeterWalker和SWA联合设计的哈佛大学唐纳喷泉项目就是成功的广场设计案例,利用159块大小有别的石头以圆形发散式排列,并巧妙的在石阵内部设置了喷泉,辅以草坪和三四棵大树,该景观设计充满了东方的禅意,四季交叠,景象多变,成为了人们休憩、交流的活动场所。唐纳喷泉是校园广场设计的典范,真正的体现出“活”的广场就是校园环境灵所在。

(四)标识设计标识是人识别适应环境的重要指标,在这一部分规划中,央美的设计统一完整:将每幢大楼标号应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能一目了然每幢建筑的每一层功能,学校内部设置标有明确方向的路牌,让人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整体而言,整个标识系统需要清晰明了的传达路人需要识别的内容。

三、结语

广场景观设计分析范文6

关键词:城市广场;景观分析;系统规划;人性化

一.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政府日益关注城市形象的营建,特别是公共空间的建设。近几年杭州充分利用城市绿地、水体等 自然 资源优势以及 历史 古迹、文化传统等人文积淀,新建了一系列城市广场。这些城市广场的建成,创造了崭新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改变了城市面貌,并给城市生活注入了活力。然而,作为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杭州城市广场分布缺少连续性,并且缺少有特色广场,分析杭州城市广场景观特征并有针对的提出规划对策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杭州城市广场的景观特征分析

(一)市民化

在杭州改建、新建的城市广场中,我们看到城市公共空间中传统的内向封闭形态的摒弃,隐含 政治 意义的消失,城市广场市民化的凸显。位于延安南路的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原址为杭城50年代标志性建筑。2002年迁建至环城西路后,一改原有封闭、严肃、内向的议政建筑的形象,并结合广场的设计体现出具有亲切感、市民化的景观意象。在主体建筑周边的城市开敞空间上,分别设置了礼仪广场、市民广场、文化广场,多种景观元素的塑造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可供集会、休憩、交流的城市开敞空间。

(二)结构复杂化、空间立体化

随着杭州城的发展,城市广场空间与城市建筑、 交通 的接纳、渗透,拓展了广场的空间形态,也创造了整体性的、富有张力的城市空间景观。wWW.133229.cOm如近年建成的西城广场、庆春广场就是城市广场结构复杂化、空间立体化的典型。

如庆春广场分为中心广场、市民广场、下沉式广场和生态广场等四大功能区块。中心广场面积约8000平方米,建有一组大型 音乐 喷泉。市民广场建有休闲长廊,适宜市民晨练、散步。下沉式广场建有200平方米的露天舞台。广场地下建有杭州市的首个大型地下商场,是目前杭州城区档次较高、功能较全的开放式广场。

(三)文化性、休闲性

以吴山广场为例,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的休闲文化定位。吴山广场倚山而建,顺山势层层迭高,利用地形自由展开。立体化的空间构成使人感受到步移景异,景观构成具有层次性、吸引力。吴山广场的设计中,还利用了“水”这一景观元素。九口古井组成的中心广场上设置了涌泉和旱喷,其东侧设有跌水和露天舞台,西侧则有天鹅嬉水雕塑与水幕。

在广场景观细部塑造中,还通过景观要素传达杭州的历史文化,中心暗喷广场周边的地灯设计,利用简洁抽象的手法传达了良渚文化中的玉琮形态。广场东部弧形断墙上细部装饰纹样采用了龙的图案。

三 杭州城市广场规划存在问题

(一)广场设计缺少人性化

在杭州一些广场的景观塑造中由于缺少人性化的设计制约了广场作为城市重要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力。有的广场表现为单一匀质的空间形态,没有空间的二次组织,难以承担复杂多样的功能活动;有的广场绿量不足、公共设施匾乏、缺少可停留空间;还有的广场景观塑造注重自我展示的视觉效果,忽视了人的感受与体验,积极空间匾乏,广场空间缺少向心力。

(二)城市广场缺乏系统规划。

杭州的城市广缺少一个 科学 的、有效的控制,城市广场在整体上缺少系统性、在结构上缺少层次性、在分布上缺少连续性。现有广场分布比较集中,主要聚集在主城区的湖滨及武林广场地区。杭州主城的五大城区,除了江干区新建的庆春广场、拱墅区在建的运河广场,其它城区都没有形成明确的区级中心广场。

(三)广场与城市未能有机融合。

一些广场与城市道路、绿化等公共空间割裂,或者没有与其周边的限定性建筑有机联系与融合,因此广场无法对其所在区域产生积极的环境影响,更无从提升区域景观品质;广场成为道路尽端、道路交叉点的“孤岛”;广场和城市建筑在结构上彼此孤立,缺少互相穿插、有机联系,没有有机延续建筑空间,广场也由此缺少活力。

四.杭州城市广场规划对策

(一)城市广场景观系统规划

在城市新、旧两个中心区,建设、改造市级中心广场,在新的中心广场建设中,可以 参考 发达国家的经验,用“整体设计”概念塑造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旧的城市中心指主城区的湖滨及武林广场地区,建设的重点主要在于对武林广场、少年宫广场的规划改造,以及其它城市节点的塑造,提高区域景观连接度。

对杭州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3个城市副中心广场的区位、规模进行定位,促进城市副中心的形成。

在各个城区中心区块,建设富有特色的区级广场。杭州主城区拱墅区的拱宸桥被誉为古运河第一桥。在新建的拱墅区区级广场—运河广场的景观塑造中,突出体现该区块的运河文化。

(二)主题鲜明的地域景观规划

主题鲜明是指通过整合建筑、水体、绿地、铺装、标志物等等景观构成要素,赋予这个特定地域的广场以鲜明的文化内涵、主题思想,由此塑造富有特色、充满魅力的的广场景观,如商业广场、水景广场、雕塑广场等等。

城市广场的地域特色具有 自然 与人文双重含义,既指有形的城市自然特色,也包括无形的城市人文特色。杭州自然景观优越,不仅有秀美的西湖、连绵怀抱的群山,更有京杭大运河、钱塘江蜿蜒穿越城市,可谓得天独厚。突出城市广场地域特色,不仅指要遵循生态 规律 、保护杭州当地的自然要素、强化地理特征,适应当地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还要挖掘、保持、延续城市的民族、风俗、 历史 、建筑等文化特色。

塑造城市广场景观,不仅是在塑造城市有形的物质空间,更是在塑造城市无形的精神文化意蕴。在国内城市个性研究中,杭州被认为是最女性化的城市。在杭州广场的景观设计中,要注重传承地方历史文脉、与自然要素相和谐、体现宛若江南女子般的精致,同时要构思城市广场整体 发展 远景、展现大气开放的气魄,传达城市人文精神。因此,重视城市自然和历史环境的融合,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因素的综合体现,是体现杭州广场地域景观特色的重要手段。

(三)人性化的城市广场景观规划

在广场景观塑造中,要重视人在广场中活动的体验和感受,充分体现出对使用主体的关怀、尊重,从而创造出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理想空间。如:在广场系统化的总体规划中,要考虑各个广场的服务半径、人的步行距离,合理布局不同规模层次的广场;处理好广场空间与城市道路的 交通 关系,将城市广场的步行系统纳入城市道路交通 网络 体系,架构合理的步行体系,保证人的安全,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在广场设计中,通过多种软、硬质景观的塑造,以及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实现广场的“可留性”;在广场设计中可以通过运用地形、绿化、铺地等不同景观要素,构筑不同空间尺度、不同封闭及开敞程度的空间,从而满足对人们多样化行为需求的“行为支持”。通过历史人文景观的塑造,丰富广场文化内涵,强化广场空间作为社会向心空间在公众中心的“场所精神”。广场上环境 艺术 小品的尺度要符合人的生活尺度。人的尺度体现了对人日常生活经验的关怀,使人产生亲切感。

结语

城市广场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城市广场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称为城市的“客厅”。杭州的城市广场景观建设应朝着系统化、人性化,地域化的趋势发展,并展现杭州历史文化及精神风貌的城市广场景观,以期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体现杭州的城市精神。

参考 文献

[1] 宛素春等编著.城市空间形态解析[m].北京: 科学 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