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对身体的重要性范例6篇

肝胆对身体的重要性范文1

肝炎为啥“重男轻女”

男性肝炎患者远多于女性,这与男性易受创伤,住院、输血,以及不太注意卫生、社交活动较频等有一定关系,但不是主要原因。因为男性不仅患乙肝、丙肝者多于女性,而且患病后容易转为慢性,病情也较重,发展成肝硬化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即使患了乙肝,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因此有学者认为,有许多与免疫相关的遗传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女性比男性多一条X染色体,使女性具有更强的免疫力。这可能是造成男性与女性感染乙肝、丙肝病毒后结局不同的根本原因。

最近,我国学者研究证实,性激素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有调节作用,在男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中,酮(T)的含量上升时,乙肝表面抗原含量也随之上升;而雌二醇(E2)含量上升时,乙肝表面抗原含量下降。在女性携带者血清中,酮、雌二醇和乙肝表面抗原含量则无相关关系。这不仅揭示了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男性多于女性的原因,而且拓宽了治疗乙肝的思路。

总之,懂得了肝炎“重男轻女”的原因后,就要劝告那些患了肝炎的男性病人千万要注意保养身体,不要过度劳累,不要抽烟饮酒,绝对不可轻视疾病。女性虽厄运较少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但也不要麻痹大意。“预防第一”对男性和女性来说,是一律平等的。

胆结石为啥“重女轻男”

胆结石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女性患者远多于男性患者。胆结石为啥“重女轻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生理上的原因,也有不良生活习惯的性别差异。

多次妊娠 怀孕初期妊娠反应重,不能正常进食,容易出现胆汁淤积,进而形成胆结石。加之妊娠期血中胆固醇相对增高,容易发生沉淀,形成胆结石的机会则大大增加,尤其是多产妇发病率更高。

喜静少动 由于要操持家务,中老年妇女往往呆在家里的时间多,外出运动锻炼少,导致其胆囊肌的收缩力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使胆固醇结晶析出,为胆结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不吃早餐 现代型女子不吃早餐屡见不鲜。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不仅有利于细菌繁殖,而且容易促进胆结石形成。

必须指出的是,胆结石虽然“重女轻男”,但是男性发病率也是很高的。因此,讲究饮食健康,积极锻炼身体,男女都一样。

相关链接

正确处理胆结石的三原则

要积极治疗伴发的心血管疾患、慢性肺损害、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些病控制好了,胆囊手术的损害会明显降低。

肝胆对身体的重要性范文2

【摘要】 目的 研究肝内胆管结石并存的胆管炎。方法 对11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在手术中或术后行纤维和电子胆道镜检查取石中,用胆道镜对结石局部胆管和胆管炎和对服用中药抗炎排石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1)胆道镜观察到有结石发生的胆管壁同时存在胆管炎,尽管取净了该段的胆管结石,胆管炎还会存在一段较长的时间,甚至可达数月。(2)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体温、血常规正常,无腹痛仅表明患者不存在全身性意义上的胆管炎,但患者可能存在局部性意义上胆管炎。(3)胆道镜观察到服用中药排石汤可使胆汁变清、胆管炎减轻、结石松动和移动。结论 重视局部胆管炎,对术后患者应采用较长时间的抗感染治疗以净化胆道的感染,也可用中药治疗。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炎;纤维和电子胆道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cholangitis of intrahepatic stone.Methods Applied choledochofiberscopy and video choledochoscope to observe cholangitis of intrahepatic stone and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anti-inflammatory and remove stone in 110 cases.Results (1)There is cholangitis in intrahepatic bile duct of existing stone,despite the stones are taked,it would still exsits a longer time,it can exsit for few months.(2)despite the patient do not exsit whole body meaning cholangitis,the body temperature and blood check of patient is normal,the stomachache do not appear.But the patient may exsit partial meaning of cholangitis.(3)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make the gall become pure,can alleviate cholangitis and remove stones.Conclusion Should regard partial cholangitis,should adopt anti-infection treatment for a longer time,should adopt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reatment.

【Key words】 intrahepatic stone;cholangitis;choledochofiberscopy and video choledochoscope

自1993~2004年3月,我们对11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应用纤维和电子胆道镜对结石局部胆管的胆管炎和对服用中药抗炎排石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0例,男34例,女76例;年龄18~79岁;急诊手术8例,择期手术102例。

1.2 方法 术前常规作各项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外,还作ERCP或PTC或CT检查,外科手术术式是根据术前检查、术中胆道探查和术中纤维和电子胆道镜检查情况而决定。应用日本Olympus CHF-P10型纤维胆道镜和PENTAX ECN-1530电子胆道镜,在手术中或手术后进行检查和取石。术中或术后胆道镜应用方法笔者已有论述[1,2],这里不再赘述。用纤维和电子胆道镜在术中或术后检查取石的同时对肝内胆管结石的局部胆管的胆管炎和对服用中药排石汤的抗炎排石效果进行观察,观察项目:(1)有结石和无结石肝内胆管的胆管炎情况;(2)对术后多次胆道镜取石者每次取石时有结石胆管的胆管炎变化;(3)结石取净后该胆管的胆管炎持续多长时间;(4)服用中药排石汤后对服药前后胆管炎的变化和排石情况。

2 结果

2.1 手术和胆道镜治疗的结果 本组110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72例,肝左外叶切除16例,肝右后叶切除1例,行左、右肝管或肝门部胆管切开整形、胆肠吻合16例,肝左外叶切除加胆肠吻合5例,全部病例都进行术中或术后胆道镜检查或取石,治疗后仅1例肝内胆管结石未取净,肝内胆管结石取净率99.09%,残石率0.91%。

2.2 胆道镜对结石局部胆管的胆管炎的观察结果

2.2.1 结石与胆管炎关系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残留胆管结石在手术后3~4周体温和血常规正常的情况下进行胆道镜取石,我们观察到没有结石的肝内胆管无胆管炎的表现,而有结石的肝内胆管有胆管炎的表现,表现为胆管壁的充血、水肿、溃疡,同时可见胆管开口的狭窄和狭窄后的胆管扩张,如果该段胆管内的结石塞得越多,胆管炎和胆管的狭窄和扩张就越严重。当我们将该段胆管的结石取净,在1周后进行第2次胆道镜取石时,我们可以发现取净结石的该胆管的胆管炎会有所减轻,我们曾经给1例患者做6次术后胆道镜检查历时2个多月,在最后一次取石时发现最早取净结石的胆管仍存在胆管炎的表现,只是胆管炎程度的不同。

2.2.2 胆汁变化 我们观察到,最先一次进行胆道镜取石时当有结石的胆管其胆管炎较严重时,该处的胆汁偏绿色较浑浊,随着取石次数增多胆管炎减轻,胆汁逐渐变清成金黄色,而在其他无结石的正常胆管内的胆汁比较清,呈金黄色。

2.2.3 中药疗效 我们对肝内胆管残石多而取石困难需多次取石的患者,每次取石后服中药排石汤3~5剂(主要中药是柴胡、木香、枳壳、茵陈、鸡内金、金钱草、大黄、青皮、陈皮、黄芩等),隔1周进行第2次胆道镜取石时发现,胆汁较上次取石时清,胆管内结石有所松动,小结石排到较大的胆管甚至一部分排出体外,原有结石的胆管的胆管炎的表现较未服中药的病例减轻得更明显。

3 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病一向以其病变广泛、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复发率高而著称,使得在其治疗上,既是患者的痛苦历程,亦往往是对外科医生的严峻挑战,是胆道外科的难题,近年来由于以肝叶切除为主流外科手术发展,以及内镜技术和设备方面的发展,使得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取得长足的进步,然而,结石高复发率和反复胆管炎严重影响本病治疗效果。文献报道[3,4]其手术死亡率为5.24%,残石率为30.7%,再手术率高达37.1%~74%。众所周知,胆管炎是肝内胆管结石发生和复发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外文献未见胆道镜对胆管炎的观察研究报告,现就我们的观察结果进行讨论。

3.1 重视局部胆管炎 胆管炎可分急性和慢性,也可以是全身性意义上的胆管炎,即以发热、畏寒、腹痛、黄疸等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胆管炎[5];也可以是局部性意义上的胆管炎,即全胆道炎症病变或局限于某一支、几支胆管或胆总管下端的炎症,无发热、畏寒、腹痛、黄疸等全身症状。胆道造影诊断胆管炎十分困难。纤维胆道镜能直视肝内Ⅰ~Ⅳ级胆管的全貌,窥视胆管狭窄的程度和位置以及黏膜病变,鉴别胆管内的炎症、血块、蛔虫、肿物、气泡、结石等,并可取病检,是目前确诊胆管炎的重要手段[6],尤其我们2002年10月开始使用的电子胆道镜,是胆道镜制造技术上划时代的进步。纤维胆道镜虽为高科技医疗设备,但仅供操作者观察,需接内镜显像系统才能供其他人观察和教学,且经内镜显像系统输出的图像的清晰度明显降低。而电子胆道镜其基本原理是用被称为电子眼睛的固体摄像器件代替纤维胆道镜的导像束,把图像的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在监视器上表达,可直接供多人观察和进行图像资料编辑及储存,它显著提高了胆道镜的技术性能和操作性能以及图像的清晰度、亮度,更有利诊断胆管炎。胆道镜能判断不同程度的胆管炎,轻度炎症表现为充血和血管网增加、水肿,严重时可见瘀斑、糜烂和溃疡形成[7]。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体温、血常规正常、无腹痛在临床诊断方面是表明未存在胆道感染(胆管炎),这是一个全身性意义上的胆管炎的概念。我们为肝内胆管残留结石患者在手术后3~4周体温、血常规正常和无腹痛的情况下进行胆道镜取石时发现,没有结石的肝内胆管无胆管炎的表现,而有结石的肝内胆管有胆管炎的表现,表现为胆管壁的充血、水肿、溃疡,同时可见胆管开口的狭窄和狭窄后的胆管扩张,如果该段胆管内的结石塞得越多,胆管炎和胆管的狭窄和扩张就越严重。我们曾经给1例患者做6次术后胆道镜检查历时2个多月,在最后一次取石时发现最早取净结石的胆管仍存在胆管炎的表现,只是胆管炎程度的不同,该胆管壁和无发生结石的胆管壁的表现还是不一样的。胆道镜所见的胆管炎是局部性意义上的胆管炎的概念。从胆道镜观察证明: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体温、血常规正常、无腹痛只表明患者不存在全身性意义上的胆管炎,但患者可能存在局部性意义上胆管炎,即仍有结石残留的胆管或未取净结石的胆管或有胆管狭窄扩张的胆管均可存在胆管炎。我们将这种胆管炎称为局部胆管炎,目的在于将其与全身性意义上的胆管炎分开,使同行引起对局部胆管炎的重视,认识术后抗感染治疗以净化肝胆道的感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2 重视术后抗感染治疗以净化肝胆道的感染 对于净化肝胆道的感染的观点,目前国内外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冉瑞图认为,胆道明显病变清除后,还有残余污染和感染存在,胆汁含菌的消失,可能在6个月之后,因而持续的抗感染治疗,恢复“中清之腑”,是保持长远效果所必需的[8]。然而,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术后患者需较长期时间的抗感染治疗,很多学者都会提出质疑,目前国内外都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观察报告作理论依据和指导。我们在纤维和电子胆道镜检查和取石观察中得出这样的结论:(1)有结石发生的胆管壁同时存在胆管炎,结石越多,胆管炎和胆管的狭窄与扩张越严重,尽管该段的胆管结石取净了,胆管炎还会存在一段较长的时间,甚至可达数月。(2)有结石发生的胆管壁同时存在胆管炎时,其胆管内的胆汁浑浊呈绿色,胆管炎越严重,其胆管内胆汁的绿色越深且越浑浊,而在其他无结石的正常管内的胆汁是清和金黄色。由于胆道感染(全身意义上胆管炎和局部胆管炎)是肝内胆管结石发生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术后患者进行较长时间的抗感染治疗,以达到净化肝胆道的感染的目的和要求。

3.3 术后中药对结石复发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由于结石的成因至今仍未完全阐明,所以,目前也就没有预防结石复发的特效方法,从目前的认识水平,手术是一个关键环节。药物预防结石复发在理论上应该有效但目前还无有效的药物,根据我们研究结果,在现阶段对肝内胆管结石术后结石复发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应重视局部胆管炎和要对术后患者进行较长时间的抗感染治疗。抗生素只有抗感染作用无利胆作用,且较长时间服用副作用大。中药排石汤、肝胆结石片等既可抗感染也有利胆排石作用,且较长时间服用的副作用较小。根据实验观察,中药排石汤具有明显增加排石频率,松弛Oddis括约肌及促进十二指肠蠕动的作用,以达到消炎和促进排胆石功能。这除对某些肝外胆管结石有治疗效果外,对肝内结石尤其是广泛小结石亦能奏效。另外,药物的明显利胆作用,可用于肝内胆管由上而下不断内冲洗,在胆道手术前后应用,有利于排出残留的小结石和防止结石再形成。同时还可起到调节术后胆道功能,减少复发及后遗症等作用[8],我们通过胆道镜对服用中药排石汤效果的观察结果也证明了服用中药排石汤的上述抗感染和排石作用。同样,中成药肝胆结石片也有较好效果,总有效率达93%[9]。我们要求术后病者每月服肝胆结石片5~7天,或服中药排石汤3~5剂(主要成分已于上面详述),持续1~3年,以提高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的远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一武,高焱明,罗肇楠.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肝内难取结石和远端结石的体会.实用外科杂志,1993,13(2):85-86.

2 吴一武.外科手术和纤维胆道镜联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国内镜杂志,1999,5(3):32-33.

3 施维锦.胆道外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164-166.

4 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84-95.

5 黄志强.现代腹部外科学.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475.

6 张宝善.肝内残余结石的胆镜治疗.实用外科杂志,1991,11(11):566-567.

7 吴一武.纤维胆道镜理论与实践.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9-70.

肝胆对身体的重要性范文3

肝内胆管结石预防的方法

饮食要有规律,一日三餐要按时吃,尤其是早餐,吃好早餐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于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形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即引起胆汁排泄不畅,即可刺激肝内胆管内形成结石,或者使原来的结石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多喝水,多运动,喝水能预防所有的结石,而运动则有助于排石。

保持精神愉快,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与动静结合,避免长时间的伏案静坐。

合理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避免高热能、高糖分、高胆固醇的饮食,充分供应必需的脂肪酸,维生素C和蛋白质食物,限制脂肪,合理安排餐次,防止热能入超和发胖的现象。

积极防治胆囊炎、糖尿病、肾炎等疾病和寄生虫感染,合理使用激素和降脂的药物,尽量避免诱发因素。

肝内胆管结石的并发症

肝内胆管结石的并发症包括急性期并发症和慢性期并发症。

一、急性期并发症 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急性期并发症主要是胆道感染,包括重症肝胆管炎、胆源性肝脓肿及伴随的感染性并发症。感染的诱因与结石的梗阻和胆道的炎性狭狭窄有关。急性期并发症不仅死亡率高,而且严重影响手术效果。

二、慢性期并发症 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慢性期并发症包括全身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慢性胆管炎和胆源性肝脓肿,多发性肝胆管狭窄,肝叶纤维化萎缩,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功能失代偿,以及与长期胆道感染和胆汁滞留有关的迟发性肝胆管癌。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慢性期并发症既增加了手术的困难,也影响手术效果。

诊断方法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除了在临床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外,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的检查发现。主要应用的影像学技术有B超、CT和X线胆道造影。

1、B超诊断

B超是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首选方法,一般估计诊断准确率为50%-70%。肝内胆管结石的超声图象变化较多,一般要求在结石远端的胆管有扩张才能作出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因肝内管道系统的钙化也具有结石样的影像表现。

2、CT诊断

因肝内胆管结石主要是含胆红素钙的色素性结石,钙的含量较高,故在CT照片能清楚地显示出来,CT的诊断符合率为50%-60%。CT还能显示出肝门的位置、胆管扩张及肝脏肥大、萎缩的变化,系统地观察个层面CT照片,可以了解结石在肝内胆管分布的情况。

3、X线胆道造影

X线胆道造影(包括PTC、ERCP、TCG)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经典方法,一般均能作出正确的诊断,PTC、ERCP、TCG的诊断符合率为80%-90%、70%-80%、60%-70%。X线胆道造影应满足诊断和手术的需要,一个良好的胆道造影片应能够全面了解肝内胆管系统的解剖学变异和结石的分布范围。胆道造影应注意以下问题:

(1)应有多方位X线摄片;

(2)某一肝段或肝叶胆管不显影时,应注意鉴别,结石梗阻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应作其它检查进行鉴别;

(3)不要满足某一处病变的诊断,因可能会造成漏诊;

(4)在分析胆道造影片时,尽可能取得最近的造影片,因病情可能有进展。

猜您感兴趣:

1.如何防止肝胆管结石

2.预防肝病有什么具体方法

3.肝结石形成的原因

4.我肚子疼怎么回事

肝胆对身体的重要性范文4

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自身免疫性肝炎 (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rimary sclerotic cholangitis,PSC)),以及这三种疾病中任何两者之间的重叠综合征。虽然它们均属自身免疫性肝病,但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各不相同,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又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故诊断及鉴别诊断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实验室检察特别是免疫指标的测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肝病患者200例,其中: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52例,男9例,女43例,年龄14~69岁;②自身免疫性肝炎(AIH)41例,男15例,女26例,年龄17~51岁;③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37~51岁;④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89例,男58例,女31例,年龄23~71岁。

1.2 诊断标准 PBC的诊断以2000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指导建议为准,AIH以布来顿(IASL,1998)标准进行记分诊断,PSC的诊断参照Mayer标准。

1.3 试剂和方法

1.3.1 标本的采集 所采的被检标本均为空腹不抗凝血2~3 ml,以2 500 r/min速度离心15 min分离血清。

1.3.2 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抗平滑肌抗体(Smooth muscle antibodies,SMA)、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ondrial antibodies,AM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等自身抗体的试剂盒由德国欧蒙公司生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血清稀释度>1∶100时组织或细胞内出现特异性荧光判为阳性。

1.3.3 抗线粒体Ⅱ型(AMA-M2) 、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anti-liver/kidney microsomal antibodies,LKM)、抗可溶性肝抗原(anti-soluble liver antigen antibodies,SLA)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

1.3.4 应用德国BNⅡ免疫速率散射比浊仪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操作方法严格按试剂说明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SOP标准文件进行操作。

1.3.5 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三组自身免疫性肝病与乙肝对照组自身抗体结果比较,PBC组以AMA、AMA-M2阳性率最高,和其他三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自身免疫性肝病组与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比较结果显示IgM在PBC患者中升高最多(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在体内免疫功能异常的基础上发生的炎症性肝胆疾病,主要包括PBC、AIH、PSC以及这三种疾病中任何两者之间的重叠综合征。

PBC是一种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主要发生于中年女性,病理学表现为非脓性肝内胆管慢性炎症阻塞和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从而导致胆汁淤积,发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本组患者的自身抗体以AMA、AMA-M2阳性率最高,分别达到了88.5%和84.6%,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AIH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肝炎,发生于儿童和各年龄段的成年人,女性多见。既往将AIH分为三种类型,I型主要以ANA、SMA 、ANCA、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抗体阳性为特征:Ⅱ型主要以 LKM、肝细胞溶质蛋白1(LC-1)抗体为特征。本组AIH患者SMA、ANA、LKM 阳性率较高,分别为63.4%、61.0%、29.2%,ANA核型以颗粒型为主。其中SMA、 LKM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PS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常见于中青年男性,与PBC及AIH相比PSC无免疫学特征,有研究者发现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与之有密切相关,70% 以上的患者会出现血浆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pANCA)[6],但本组ANCA的阳性率较低只有44.4%,可能由于例数较少,有待于积累患者进一步观察。本研究中ANCA结果和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随着检测手段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自身抗体被发现,对原因不明的肝炎患者及时检测肝抗原、自身抗体等免疫学指标将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使更多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为早期的正确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卢建溪,邓练贤,李刚,等.肝病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3):220-221.

2 Heathcote EJ.Management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practice guidelines.Heptology,2000,31:1005-1013.

3 Dalekos GN,Zachou K,Iiaskos C,et al.Autoantibodies and defined target autoantigens in autoimmune hepatitis:an overview.Eur J Intern Med,2002,13:293-303.

4 Vergani D,Mieli Vergani G.Autoimmune hepatitis.Minerva Gastroenterol Dietol,2004,50:113-123.

肝胆对身体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 胆囊癌;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 Bismuch分型

胆囊癌和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胆道肿瘤中所占的比例大,对已确诊的患者术前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肝外胆道癌35例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21例,年龄42~89岁(平均63岁)。胆囊癌16例(45.7%),肝门部胆管癌19例(54.3%)。35例患者中合并胆囊结石14例(40%)。胆囊癌患者中5例属早期,11例属晚期。肝门部胆管癌Bismuch法分型Ⅰ型12例,Ⅱ型4例,Ⅲa、Ⅲb型3例。

1.2 方法 术前体检及辅助检查。除5例早期胆囊癌外,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黄疸。11例晚期胆囊癌和19例肝门部胆管癌总胆红素均升高(>170 mmol/L),直接胆红素升高(>107 mmol/L),且术前进行性升高;CEA检测仅3例升高;全部患者均行MRCP检查,5例早期胆囊癌显示胆囊局部实变,肝外胆道尚未受侵,11例晚期胆囊癌胆囊实变,累及肝方叶及肝外胆管。19例肝门部胆管癌均显示胆囊不显影,累及相应胆管段;转氨酶(ALT.AST)除5例早期胆囊癌外。余患者均升高4倍以上;γ-GT、AKP均明显升高。

1.2.1 术前评估 经充分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均从全身状况,主要脏器功能,凝血功能,胆肠重建条件,广泛淋巴结转移等方面针对性评估,其中肝门部胆管癌BismuchⅢaⅢb3例除上述方面外,尚考虑到保留健侧肝脏剩余量能否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1.2.2 手术方法 5例早期胆囊癌行肝中部(Ⅳ Ⅴ段)局部楔形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11例中2例放弃手术,9例行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髂化清扫+肝门部胆管重建,胆肠Rouex-Y吻合。19例肝门部胆管癌Ⅰ、Ⅱ型均行骨髂化清扫病变胆管切除+肝门部胆管重建+胆肠Rouex-Y吻合,Ⅲa、Ⅲb3例尚行受累侧肝叶切除。

2 结果

2例晚期胆囊癌入腹后发现广泛腹膜内种植转移,放弃手术,2个月内死亡。2例早期胆囊癌系胆囊息肉恶变(术后病理证实),术后随访无瘤生存已3年,余胆囊癌生存期0.5~2年;19例肝门部胆管癌其中1例已无瘤生存4年。1例术后3个月并发胆道感染,肝功衰竭死亡。余生存8个月~2年,死于局部复发,胆道梗阻,腹水恶病质。

3 讨论

胆囊癌和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条件适合的患者,手术切除是目前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二者在手术治疗上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从手术疗效上看肝内侵袭型要比肝外侵袭型效果要好。胆囊癌恶性程度比较高,已得到广泛认同,常以直接侵润和淋巴结转移为主,合并侵犯肝门部胆管亦较常见。因此对NeviuⅠ-Ⅲ期有主张行改良Glenn术(切除胆囊+受累肝叶+区域淋巴结清扫),对晚期(NeviuⅣ-Ⅴ期,侵犯肝门部胆管,梗阻性黄疸),不应做为无价值而放弃手术,如果患者自身条件(或纠正后)允可,可行根治性清扫[1]。这就要求手术前进行准确评估:全身情况及主要器官功能良好,无肝脏播散,腹腔种植,远处转移,受累胆管切除后有足够胆肠吻合的空间。若其中一条或以上情况较差,应视无手术机会,否则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降低患者抵抗力,加速肿瘤生长,患者死亡。这就再次彰显手术前评估的重要性。对肝门部胆管癌,因其解剖位置特殊,常侵犯肝门区肝实质,门静脉分叉,肝右动脉,故手术难度较大。骨骼化切除为基本术式。评估手术难易常根据Bismuch分型[2]。而Bismuch分型常结合MRCP检查,可以了解胆管树的全貌和病变范围。相比较而言,BismuchⅠ、Ⅱ型手术相对简单,Ⅲ 、Ⅳ型较复杂,再加上半肝、患侧尾状叶、有时联合肝动脉,门静脉分叉切除重建,手术风险较大,故术前评估较为重要。一般认为:要求患者全身重要器官良好,MRCP显示拟可保留侧胆管(左/右)情况良好,有充分的胆肠吻合空间,CT或血管成像显示门静脉主干或保留侧通畅,保留侧肝脏能满足生理需要[3]。若上述条件允许,术者技术水平熟练,一般可顺利使患者度过围手术期。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淋巴结清扫,一般将肝十二直肠韧带内淋巴脂肪 神经清扫已足够,行扩大清扫并不能延长患者生存,而并发症相对增多[4]。

胆囊癌与肝门部胆管癌有着复杂的解剖关系及毗邻关系,属于普外科手术中难度较大的手术类型。应注意手术方案设计的个体化和实用性。原则上能切除者即求根治,或姑息性切除+胆肠吻合,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黄志强.肝外胆道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设,1998,8.

[2] 高德明,鲁建国.外科梗阻性黄疸的诊断进展.中国普通外科学杂志,2008,17(2):109-110.

肝胆对身体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治疗要点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以肝脏为相对特异性免疫病理损伤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病症进展为肝硬化[1]。由于国内肝硬化多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因此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认识尚存在一定的缺陷。为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进行观察,笔者对我院收治的46例原发性胆汁性硬化患者与46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进行比较,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6例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39.62±4.11)岁,患者均伴随肝硬化症状;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46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病作为参考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0.01±4.35)岁。

1.2方法患者血清抗平滑肌抗体(ASMA)及抗平滑肌抗体抗核抗体(ANA)检测方法为德国欧蒙试剂间接免疫荧光法;肝抗原抗体(SLA)采用检测方法为德国欧蒙试剂免疫印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氨甲喋呤、硫唑嘌呤及环孢素A治疗,同时给予熊去氧胆酸(生产公司: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318)治疗,8~10mg/kg・d,分别在早晚餐时给药。参考组患者根据其具体病情给予常规治疗。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ASMA阳性检出率明显大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患者ANA中肌动蛋白型阳性检出率为52.2%(24/46),参考组患者未检出肌动蛋白型阳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3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46例患者碱性磷酸酶、血清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等指标均基本恢复正常,获得临床治愈,治愈率为100%。

3讨论

肝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侵犯最早的器官之一,随着人们对本病认识的不断加深,疾病发病机制、发病情况、临床特征研究不断深入,诊疗手段均得到较大提高。免疫机制在肝病的发生中具有较为重要作用,无论是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均有免疫异常现象,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三种[2],其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主要以胆道损害为主,为进展性疾病,临床多认为疾病发生与化学因素、感染及自身抗原分析模拟、细胞因子网络等有着直接关系[3]。生化检测是自身免疫性肝病功能异常的有效手段,其中血清自身抗体为观察的重要指标[4],如ASMA、ANA、AMA-M2等对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有着重要的意义。抗线粒体抗体 (AMA)阳性率在疾病的免疫学诊断指标中最为重要[5],临床研究显示,95%~98%的患者抗体均表现为阳性,本次研究中所得结果为93.5%验证了此类观点。抗着丝点抗体为系统性硬化肝病的亚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中,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患者,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检出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

参考文献:

[1]戚应杰,刁联硕.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实验室诊断及其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3):326-330.

[2]孔令和,高素香,桂亚萍,等.抗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组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3):243-244.

[3]王玉梅,王敏,宋丽媛.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23(5):590-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