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范例6篇

防灾减灾气象服务

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范文1

关键词:气象信息;农村;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S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204-1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防灾减灾方面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一些地区由于地形地貌较为复杂,极易出现局性地、突发性的恶劣天气,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通过气象信息服务可以提前为人们提供有效的各类信息,如何有效的利用气象信息,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指导,这对于社会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不仅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社会的安定团结、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1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的实现途径

我国农村地区占地面积较大,且人口众多,做好农村居民的气象服务,对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如何能够将各类有利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村居民手中,为他们提供实时信息,需要得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从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的主要途径有,一是通过电视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天气预报是农村居民了解气象信息服务的主要途径,通过电视气象节日的收看,可以有效的了解气象变化情况,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指导。二是通过手机气象短信的形式。通过手机气象短信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实现途径,它通过一定的信息服务平台将各类农业生产的气象信息发送到相关用户手中,使他们及时对天气情况进行了解,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气象灾害等,目前随着农村地区手机用户的越来越多,手机短信的形式正在逐步得到推广。三是“96121”气象电话的形式。通过拨打气象电话“96121”的方式对气象情况进行了解,平日大多数农村居民会很少拨打,在遇到恶劣天气或复杂情况时,农村居民拨打的人数也会有一定的增加。四是通过广播电台、报纸的形式。由于农村居民平日里农忙时间较多,大多数农村居民阅读报纸、收听广播的时间有限,因此接受这类气象信息传播的人数较少。五是互联网的形式。随着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迅速,互联网已经进入到了平常百姓家中,对于计算机的依赖也不断增大,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了解天气信息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六是气象预警平台的形式。这一形式主要适用于在恶劣天气或复杂天气时,通过各类预警信息,组织相关人群进行气象预防,做好各类安全生产。

2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的主要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信息气象服务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村居民获得的收益也越来越多。但由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各种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气象信息服务还表现出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严重影响着我国农村地区气象信息服务的水平。

2.1 气象信息服务水平难以覆盖全部

我国由于地理位置差别较大,各个地区的地形、地貌也出现了较大的差别,因此,气象信息在服务上也出现了一定的差别性,对于一些地势较为平坦、监测条件较好的地区,对于气象信息的监测较为准确,而对于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气象监测站较少,人员实施条件不足,特别是一些山区境内,气候条件变化多样,监测较为困难,这样就造成了在气象信息服务上也出现了一定的不足,致使气息信息覆盖面不全、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

2.2 农村地区气象信息意识淡薄

由于农村居民文化水平不高,致使一部分农村居民对于气象信息服务的意识较为淡薄,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自身对气象信息了解较多,不需要气象部门提供的信息。同时,各级气象信息部门的财政投入力度不足,服务水平不高,也是影响农村气象信息服务欠缺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新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的思考

3.1 政府部门要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政府部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协调力量,在气象信息服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地方要不断完善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不断健全服务网络,拓宽服务覆盖面,增加气象服务的建设项目,有力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要对各类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完善,完善灾害应急处理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各级地方政府要不断的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的投入机制,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方式,为农村地区气象信息服务提供坚实的保障。

3.2 气象部门要提高气象灾害预测能力

气象部门作为各类自然灾害预测的主体,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级气象部门要把防灾减灾作为气象信息服务的首要地位,要不断的加强监控的能力,要能够充分考虑到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和种可能发生的灾害,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要加快建立各种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机制,不断的完善气象预警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提高气象部门的服务水平和能力,要加强各类预警机制的研究力工,实现对各类自然情况提供准确的气象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洪祝.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生态文明建设[J].浙江气象.2010(04).

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范文2

[关键词]防灾减灾;气象;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P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369-01

一、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重大意义

1、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能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复杂的地形,立体气候,自然灾害的类型繁多,广泛分布,强度高、频率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遭受气象灾害国家之一,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70%以上在所有自然灾害损失中,受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约6亿人,每年影响的耕地5亿亩以上。做好气象防灾减灾,能够有效避免气象灾害的经济破坏,这在经济建设中也非常重要。提高减灾效率,认真做好防灾减灾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损失,人员伤亡,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是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应对不可避免的措施,气候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各种各样的严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大、强度加强,对我们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有特殊要求,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建设”。所以,紧抓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3、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是公共安全的一个最基本的内在要求,也有最基本的政府责任。中国庞大的人口,它是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事故,如社会紧急灾难和危机发生频率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已经在或者潜在的公共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也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幸福。政府公共安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气象防灾减灾。深刻理解公共安全隐患的严重情况,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包括气象防灾减灾、并着重改善政府公共安全服务能力和水平,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二、气象灾害的分类

根据灾害的形成的形式分类的主要气象灾害分为两类几十个副类。

第一主类是大气突变的形式,大气运动造成的直接和明显的现实的灾害现象,危害大,称为突发性的灾难,通常指天气灾害。

另一个主类是缓慢变化的气候系统,连续变异,甚至一些社会因素,造成长期影响,潜在的总体危害严重的灾害现象,称为渐变灾难,通常指极端天气事件(气候灾害)和气候变化消极的一面形成的灾害。

副类指的是二次气象灾害和衍生灾害,如山体滑坡和洪水暴雨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离岸地区台风引起的风暴潮、海浪,等海洋灾害,融冰洪水、干旱和焚风和闪电引起的森林和草原火灾、干旱和洪水灾难后,寒潮引起的疾病、昆虫、老鼠等生物灾害和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造成的生态环境灾害,等等。

着力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1、国内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过程提供保证

促进检查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气象灾害应急措施强度要有明显的提高。国内气象部门加强早期预警和其他相关设施建设气象测量探测器,根据技术要求对业务技术模式的革新已经取得理想效果。现在,国内已经建立了新的天气雷达系统,区域试验和卫星测控系统,结合国内2000多个县市气象通信网络,构建整个数值天气预报模式,逐渐成为一个短期预测精度高,气候模式的分析进展快,雨,风,高温、沙漠化程度,预警预报有明显改善;进一步生态发展了和农业气象学。还建立气象应急检测系统和一系列的测量设备,以便在事故现场实践和实施第一时间测试气象因素,给出应急气象数据和解决方案。现在,国内的天气系统是逐步配置移动气象计量测试设备,所以应急服务能力也会加深

2、引进先进设备培养专业人才

气象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领域。加快气象服务的发展,离开气象科学技术进步,离不开投资的先进的设备,更不可缺少的人才支持。促进气象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弘扬“努力工作、无私奉献、有勇气改革,创新,严谨求实,提倡科学,爱和奉献,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加快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建设。扩大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了解气象,关注天气,共同促进气象服务的现代化。

3、建立组气象灾害信息系统

省、市、区、县、镇都应该建立一个防灾减灾办公室,进行防灾减灾工作的上层传输较低的水平部门的工作。并安排气象专员,负责电子显示输入和天气预警和发送手机短消息的任务。也开展气象志愿者活动,志愿者的任务是帮助天气专员开展一系列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施工过程中根据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对气象灾害信息系统的建设。

4、加强气象灾害的建设的科技支持能力

加快建设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气象灾害的机理、预测和预防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数值天气预报方式和气候系统模式,提高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取成功经验和先进的防灾减灾理念,不断加强预防我国气象灾害的能力。结合人们需要,公众的意见,努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根据公共服务均衡的原则,并不断丰富服务产品的内涵。充分发挥领导科学发展的基层气象服务在公共气象服务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公众气象服务机构和机制和具体措施,努力促进气象事业科学发展。

结束语

气象灾害在我国广泛分布,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必须因地制宜为防灾、减灾工作。利用政府,国家支持,积极寻求发展思路,拓宽渠道发展气象灾害的预防,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实用和有效的做好社会的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战役。

参考文献

[1] 郭杰,何丽.农村防灾减灾中的气象信息服务[J].吉林农业C版,2011(6):204.

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范文3

关键词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开展现状;问题;发展对策;山东巨野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203-01

1 巨野县基本情况

巨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的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05′~35°30′,东经115°47′~116°13′,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全县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济经技术开发区,634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105万人。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3亿元。年平均气温13.7 ℃,平均降水量741.7 mm。由于气候多变,灾害性气候频繁,导致全县气象灾害较为突出。

巨野县影响种植业生产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水涝、干旱、大风、冰雹、连阴雨、雷电、雾霾等气象灾害,每年均不同程度地出现,给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气温升高,气象灾害的高发、频发已成为一种新常态,严重影响了巨野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影响了全县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1-2]。

2 巨野县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巨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乡镇气象管理员队伍的通知》(巨政办发〔2009〕33号)的要求,成立了机构,明确了职能和职责。2011年按照要求,在各乡镇成立了乡镇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站,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的人员认真履职、负责。一是收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通过电话、短信、网络、乡村大喇叭等方式及时准确地向行政区域内群众传播;二是认真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信息后,接收整理和报告;三是积极协助气象局开展灾害现场调查评估和签订工作;四是按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要求,在当地积极地争取有效应急处置措施,协助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做好防灾减灾紧急避险等工作,尽最大努力减轻气象灾害对人民群众所造成的生产生活的损失;五是协助本乡镇管理好人工增雨防雹和防灾减灾等工作;六是负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尺度区域自动站、山洪站的维护、维修和管理工作;七是协助县气象局做好气象法律法规、气象科普知识,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和咨询等工作[3-4]。

同时,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菏泽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各县人民政府考核内容,每年菏泽市气象局再印发各年度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绩效考核标准,转至各县人民政府。由于上级部门重视,县级政府支持,开展工作非常有力。

针对每次转折性重要天气过程,向县政府汇报后,由县政府及时向各乡镇政府和乡镇气象服务站转发重要天气过程紧急通知,各乡镇服务站通知各行政村,由于做到层层责任落实,气象信息“最后一公里”得到传递,提高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意识,降低了各种气象灾害对农民、农村的影响,避免、减轻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了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 巨野县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存在的问题

3.1 气象防灾减灾机制不完善

由于气象灾害多发生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不建全的农村,所以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偏重于向乡镇发展,但目前具有地方编制的气象防灾减灾机构不健全,地方政府对此项工作没有建立稳定投入机制;有的地方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没有纳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

3.2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存在盲区

虽然气象部门当前建立了多种方式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但预警信息仍没有达到边远的山区、部分农村和海域,还没有完全解决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

3.3 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较弱

基层气象部门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导致气象预报的准确率还不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防灾减灾的需求,特别是精细化预报的准确率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水平仍然是气象防灾减灾的短板,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仍然是气象防灾减灾的软肋。

3.4 气象防灾减灾的建设效益有待提高

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不断延伸,乡镇气象信息管理员、村气象信息员、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站以及大喇叭、显示屏等服务队伍和设施的数量规模不断地扩大,这些队伍要进一步发挥效益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5 强化责任形成合力有待加强

强化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宣传和贯彻落实,气象灾害防御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存在部门之间不配合的现象,导致气象防灾减灾不能形成合力。

4 发展对策

4.1 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机制

健全县、乡、村3级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实现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乡镇有气象服务站、村有信息员,以为农气象服务专项带动地方匹配建设及稳定的投入和维持经费,带动地方政府解决机构和编制,最终推动气象为农服务、气象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三位一体”的县级气象防灾减灾机构的建设,同时加强与农业、水务、国土、民政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

4.2 扩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

解决气象信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完善气象灾害的系统,充分利用好国家突发预警信息平台,发挥电话、广播、手机短信、网络、电子显示屏、气象信息员的作用,扩大气象灾害信息的覆盖面。

4.3 以“四个全面”为主导,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考核

以依法治国为抓手,通过地方人大检查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贯彻落实,推动地方政府依法行政,贯彻落实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由地方政府完善机构、编制、考核,完善部门、乡镇各自的责任,最终实现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乡镇各负其责。

4.4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方面,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气象工作需求的无限性和气象部门服务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同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的高发频发已成为一种新常态,问责机制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严。对气象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此,只有增强人员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才能按照气象工作法制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的总体要求,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5 参考文献

[1] 周通.谈基层气象台站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J].贵州气象,2010(增刊2):226-227.

[2] 陈庆庆.基层气象台站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研究[J].北京农业,2014(18):209-210.

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范文4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分析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204

1 建瓯农村气象服务现状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存在的不足

建瓯位于福建省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市,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84.4%,农业生产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最易受气象条件影响,农民是最需要提供专业气象服务保障的弱势群体。笔者具有多年的农村生活经验,对农民有一定的了解,现阶段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他们主要是通过电视获取气象信息,较大一部分农民看天气预报是从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到福建台天气预报到南平天气预报再到建瓯天气预报,他们对天气预报的关注度相当高,天气预报是他们最喜爱的栏目,对气象服务需求迫切,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气象服务的主要是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信息。

现阶段建瓯市气象信息渠道有手机短信、电视、传真、12121、微博、微信、政府门户网站等。农民因白天劳作的因素,获取气象信息主要通过晚上观看电视天气预报的方式,对其他渠道的预警信息,因文化水平和生活习惯基本上很少收到,所以气象部门既使及时了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农民也不可能完全在第一时间及时了解并采取预防措施。当前,虽然手机己经普及,但是气象局灾害性天气预警短信,除红色预警信号全网外,其他针对乡镇的预警短信对象是乡镇分管领导、协理员、村级气象信息员,受各种工作因素的影响,仍存在着较大部分的农业生产者无法及时了解气象局的相关气象防灾减灾信息。部分县城、乡镇以及农村地区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仍低于建设目标的最低标准,导致农业生产者难以获得或较为完全获得相应的农业气象服务。

建瓯市在2015年被中国气象局确定为“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建设――气象灾害防御建设实施县后,建瓯市委市政府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列入2015年建瓯乡镇(街道)绩效管理及创业竞赛考评中,当前虽然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都成立了乡镇(街道)气象信息服务站,但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各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归口还不明确,有的设在农技站、有的设在水利工作站、有的设在乡镇府办公室,乡镇对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仍处在一个认知的过程。在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最明显也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乡(镇、街道办事处)协管员和信息员变动较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气象信息员的工作效果;县级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紧张,“三农”配套经费争取困难,也影响了信息服务站工作的开展;县级气象局缺乏农业气象服务方面专业人才,在进行气象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欠缺科学的技术方法,提供的气象服务不能根据局部区域的固有特点进行,缺乏针对性,导致提供的服务内容与主导产业的生产或开发不能相契合,也不利于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水平和建设技术的提升。

2 提升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水平的措施

2.1 完善气象服务体系和气象防御体系的建设

相关政府部门应当针对现阶段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尚不够完善的问题,加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相关体系的建设,对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农村防雷减灾管理方案的制定方面,应当做全面、综合的考虑,以提升建设效果。相关体系建设的管理者应当遵守以政府部门为指导、社会积极参与的原则,积极争取气象服务体系和气象防御体系的支持面,根据地方内部领导机制现状和发展目标,不断健全或完善相关气象工作者的组织机构和领导机制,落实各层级气象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分工,使得体系建设朝着长远发展方向迈进的同时,可以吸引政府和社会的更多资金投入,进一步推动体系的建设。例如:相关政府部门在进行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工作时,可以以《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为标准,充分贯彻、落实基本要求的同时,加强防灾减灾应急机制的建设,以实现提升农业生产者气象灾害的防范能力。

2.2 强化气象灾害应急和防灾减灾的科普宣传

相关政府部门在建设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强化气象灾害应急和防灾减灾的科普宣传,以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抗自然灾害能力,将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降到最低。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开展县、镇、乡的调研工作,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对气象知识的熟知程度或情况,分析现阶段乡镇居民最为需要哪种气象防御知识和气象服务,以乡镇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和导向,侧重突出防御自然灾害和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有针对性的为居民提供气象服务,加强宣传科普知识,不断提升相关气象人员的检测水平和服务能力。例如:分区域完善建设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并以此为基础,对乡镇气象信息员、对气象知识感兴趣的农民进行气象基本知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气象灾害防御指南的培训。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渠道推广建瓯气象微信公众号,通过宣传单页、广播、视频等方式教会农民使用气象产品,使得农民能够看简单的雷达图、卫星云图等相关知识,这样一来,便可以达到农民就像随身带了个“移动气象信息服务站”的效果,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天气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打破传统的电视、广播传播气象信息的渠道束缚,充分利用信息时代背景下衍生的电子产品、网络平台等,创立多元化的气象信息渠道,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电子显示屏、户外广告等方式,及时更新气象信息内容,以保证信息可以及时传递。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提升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气象信息服务的覆盖面,而且可以扩大农民获取信息的数量和内容,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者因自然灾害而造成的财产损失。另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相关部门联合举办专题知识讲座,通过互动的方式为农民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相关疑问,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加强农民对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了解。

2.3 采用科学化、技术化的方法进行体系建设

采用科学化、技术化的方法进行体系建设是提升灾害监测水平、提升天气预报准确性的有效方法,是保障农业生产质量和数量的有效手段,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尽快改善当前建设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适当加大对气象服务体系技术研究的投入预算,为提升气象科技水平和气象科技的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应当深入研究、分析自然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或者机理,以此为基础,研究相对应的防御性科技措施,以实现提升气象灾害的监测水平和防御水平。例如:相关气象工作管理人员可以综合考虑当前现有的气象设备、气象服务人员、科技人才和技术水平,遵循集农业、林业以及水利等多站合一的气象服务原则,通过人员、技术、信息互补,建设信息一体化的农村气象服务台。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提升天气预报的准确度,还可以通过对生态环境的评估,制定有效的、科学的预防措施,有利于在气象科技服务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可以提升天气预报的精准度。

2.4 建立“三农”服务专项长效机制

完善基层的气象设施,合理、科学分配相关气象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可以让应急减灾的相关组织体系或者防御机制高效发挥其功能作用。为了提升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建立“三农”服务专项长效机制。相关管理人员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相关工作进行全面性的工作划分。当地人民政府气象防灾减灾防御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气象服务站气象灾害的防范与应急处置工作,气象局负责提供气象灾害灾情预报、预警信息及专业技术指导,乡(镇)气象服务站负责按工作职责做好全乡(镇)气象灾害过程防御工作、日常气象工作。村级信息员负责完成乡(镇)气象服务站安排的各项相关工作。

气象防灾减灾防御领导小组,及时通过气象服务站了解气象灾情强度、持续时间、灾情预测信息等详细情况。召开气象防灾减灾防御领导小组工作会,研究具体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布置事项;通过指示气象服务站通过双向信息传输机制灾害预警信息,做到信息到人,做到提旱准备,提前预防。

气象服务站,及时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在上级领导的指示下及时分发灾情信息,并指导社会公众科学避灾。信息分发手段有:充分利用已有的防灾减灾设施如电脑网络、农村广播、大喇叭、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及时向村级信息员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记录本次灾害性天气的观测与记录,并及时报告市气象局。灾后本辖区内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协助市气象局做好灾情调查、评估和鉴定工作。

村级信息员,负责接收和及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利用各种渠道预警信息,及时转移危险点居民。一般通过电话、短信、锣鼓警示通知每个居民,必要时安排各村应急抢险队员到重点区域、人群进行逐户、逐人通知,必须做到人人知道预警信息。负责在灾情过后及时收集灾情信息,并向乡气象服务站上报灾情。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得气象服务体系和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有序开展,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农民的防灾抗灾能力,切实满足农民农业生产的需求。

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收成和产量,在建设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深入分析当前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注重加强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和强化气象灾害应急和防灾减灾的科普宣传,侧重于采用科学化、技术化的方法,侧重于完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网络和建立“三农”服务专项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方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和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参考文献

[1] 成秀虎,王卓妮.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理论模型初探[J].灾害学,2012(04):117-121.

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范文5

我市地处关中西部,地形地貌复杂,干旱、暴雨、冰雹、大风、连阴雨、雷电、霜冻、大雾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给全市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近几年,我市已初步建成了以人工防雹增雨作业炮(箭)点、乡镇温雨自动测报点、生态气候环境监测点和气象灾情评估调查点为主的防灾减灾气象监测网和以电视天气预报、广播天气预报、12121气象声讯电话、手机气象短信、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灾害天气预警信号和天气监测预警信息网站为主的灾害性天气预警和服务网络,在我市防灾减灾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市气象信息监测网点密度过小,监测手段自动化水平不高,气象信息传输和时效性不强,传播范围不广等问题,导致气象信息传递迟缓,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也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建设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服务网工作平台,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及早获得气象信息,实施科学决策,靠前指挥,广大群众做到及早防御,提供了快捷便利的通道。因此,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服务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支持、配合气象部门建设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服务网,确保气象信息传递准确、快捷。

二、明确任务,加快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服务网建设

按照省、市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要求,我市要在两年内建成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服务网络。在全市80%的乡镇建立自动气象监测站;90%的乡镇、40%的村安装天气监测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完成人工增雨体系建设,新增防雹增雨炮点8个,移动炮点2个;完善以“12121”气象信息电话、手机气象短信、电视天气预报、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和气象信息网站为主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并实现自动化。年实现全市100%的乡镇、70%的村建成气象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85%的乡镇建成自动气象监测站。自动气象监测站和天气监测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建设各级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市政府将对各县区加快防灾减灾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服务网建设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予以通报。

三、充分发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服务网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各县、区气象部门及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建立和不断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服务网,充分利用现有天气预报平台,建立科学监测体系,做好雨情、汛情、灾情的预测、预警,确保临近、短时、短期、中期天气预报、全市雨情以及各类重要天气信息在气象预警信息服务网上及时。要充分利用“12121”气象信息电话、手机气象短信、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和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等服务平台每天定时未来三天内的气象信息,随时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信息,不断满足防灾减灾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气象信息的需求。

市、县、乡凡涉及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监测、雷电防御等领导机构成员和村级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定制手机或小灵通气象短信服务,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拨打“12121”气象信息声讯电话,及时掌握气象信息,一旦有重要天气情况,迅速采取得力措施,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接收防灾减灾气象信息人员的手机、电话、小灵通号码分别由市、县区气象部门负责收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做到传递准确。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网通分公司要积极配合各单位工作,及时办理“12121”气象信息电话和手机气象短信的定制和开通业务,确保各类气象信息畅通,做好科学防灾减灾气象服务的通讯保障工作。

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范文6

关键词 农业气象服务;灾害防御体系;新农村建设;山东兖州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297-01

近年来,兖州市气象局按照中国气象局提出建设“两个服务体系”的要求,统一安排和部署,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当地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的需求,开拓创新,积极工作,在全局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使农业气象服务等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做大做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1]。做好为农业生产搞好气象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工作的明确要求,是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要求,也是气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构建

加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在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农村防雷减灾管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制定上,公共气象服务向农村延伸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积极推进以强化4项保障、实施4项工程、建立4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了人民生命财产损失[2]。

2 强化4项保障,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网络

一是组织机构保障。兖州市政府成立了由市气象局、农业局、水利局等十几个部门组成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在市气象局设立了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人工影响天气、防雷减灾管理3个办公室,负责气象灾害防御管理日常工作。为发挥气象部门在防汛抗旱第一道防线作用,由市气象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市防汛抗旱小组副组长。10个乡镇、开发区按有职能、有人员、有场所、有装备、有考核的“五有”标准建立气象工作站,强化责任考核。二是队伍建设保障。10个乡镇开发区和农业局、水利局等十几个相关部门设立气象信息协理员,为所有村设立1名信息联络员,主要承担本辖区或单位气象信息传播、气象灾害防御、灾情收集报告等工作。突发气象灾害来临时,气象部门立即将预警信息发送给气象信息协理员和联络员,并通过他们在第一时间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通知本辖区的人员,及时开展防灾避险工作[2-3]。三是工作机制保障。将乡镇部门气象工作网络体系建设纳入市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市、乡镇政府与各部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职能与责任,加强分工协作,联动处置。市政府先后颁布实施《兖州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兖州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等规范性文件,建立了气象灾害应急响应预案,并逐步向农村延伸,预警广播覆盖村户。四是投入机制保障。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多元化投入机制,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应急指挥等气象防灾减灾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规划,同时还纳入了财政年度预算,加大对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

3 实施4项工程,提升气象灾害防御综合能力

一是农村防灾减灾工程。全市10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气象信息视频监测点和平台,开展现代设施农业旱涝、墒情监测业务,并提供测墒仪器和预警中心[4]。二是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在全市60个行政村建立了预警电子信息显示屏,在10个万人以上的大型社区安装电子显示屏、宣传牌,并开通了乡镇信息终端;为100个村庄安装了农村广播大喇叭直播系统;乡镇所有中小学安装电子信息显示屏;通过手机短信向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乡镇村领导发送气象服务信息1万余条,服务群众达40万人次;并为2处高产试验田安装六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同时推进科普宣传工作,建立了全市中小学科普实践教育基地,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万余册。三是防雷减灾工程。针对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现状,开展并完善了全市农村雷击史、地质条件及防雷环境调查,开展农村雷电预报预警服务。四是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在市气象局成立了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负责天气监测预报和增雨作业等工作。

4 建立4项制度,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长效管理

一是灾害性天气评估制度。组织气象及农业部门的专家对灾害天气气候进行综述,对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并编制报告。二是风险评估制度。对城乡规划和正在建设的项目面临的气象灾害威胁、防御中存在的问题弱点,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以及三者综合作用带来风险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并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纳入城乡规划和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内容。三是应急准备认证制度。制定了《兖州市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办法》,并认真组织实施,有效地促进和提高基层单位的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和主动防御能力。四是报告制度。各乡镇气象工作站以及乡镇部门协理员、信息联络员收集上报本辖区内发生的灾害天气造成的损失,并协助气象部门进行灾害调查,评估签定工作。

5 结语

兖州市气象局通过“两个体系”创建活动,进一步清晰了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定位作用,进一步推动防灾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发挥气象在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前瞻作用和在农村雷电灾害防御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推动全社会接收和应用气象信息能力的提升。以农民需求为牵引,建立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保障机制;以气象科技为支撑,不断完善农业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手段;以农业结构调整为突破,不断拓展气象服务领域;以现代气象服务为主抓手,大力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作用[5]。

6 参考文献

[1] 矫梅燕.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J].求是,2010(6):56-57.

[2] 齐军岐,陈卫东.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问题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2,32(2):122.

[3] 朱明.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6):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