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文化的起源范例6篇

白酒文化的起源

白酒文化的起源范文1

文化空间决定市场空间,对于意图走出国门建立世界品牌的中国白酒来说,首先要让国外消费者接受并欣赏中国白酒所代表的独特的中国意义,既而才有可能让他们喜欢并消费中国白酒。对于充满激烈竞争的白酒行业来说,白酒品牌也只有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文化气质,展示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才可能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吸引,既而形成自己真正 的市场优势。所以说,酒文化与白酒行业、白酒企业的竞争战略是密切相关的。

白酒全球化的战略制高点——中华酒文化哲学

对于立志于市场全球化的中国白酒来说,它是中国文化的代表,然而中国文化缺代表吗?中国的产品数不胜数,传统的手工艺品、瓷器、唐装、茶叶、丝绸、文房四宝,现代的中国电影,中国汽车、中国书画,等等包括黄酒,它们都可以使用“中国概念”,对外宣称代表“中国制造”,在这样一个商品海洋里,白酒的“中国代表”声音能否被外国消费者听见并重视呢?

白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重要到什么程度,却很少有企业能说清楚,不同层次的中国文化其影响力度是大不一样的。

中国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外层物的层次,中层心物结合层次,内层心的层次。外层物的层次的产品最多,手工艺品、瓷器、唐装、茶叶等,它们的精神意味较少,大多表现为一种物的存在。心物结合部分,指制度、礼仪、规范等方面的东西,比如中国的习俗,中国的制度,中国的人情来往等,它们表现了社会性的一面,规定了文化的性质。心的部分表现为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价值观、审美偏好、宗教信仰等,心的部分是文化成为类型的灵魂。心的部分的中国产品有中国电影、中国功夫、中国舞蹈、中国的音乐等。

那么在这其中,中国白酒的定位应该在哪里呢,不同的白酒厂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厂家认为白酒就是一种饮料,这就把白酒定位为物的部分了,这部分白酒是以满足消费者的生理需求为主,如果口味不适合那么必然就会被淘汰,持有这种心态的厂家是最容易在海外市场吃败仗的。大多数白酒厂家是倾向于把白酒定位为一种文化产品的。他们认为白酒是一种非常神秘的产品,是可以代表中国文化的,是能够反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这就把白酒定位在中华文化中心的部分了。事实上,在国内白酒市场上,白酒正从以物的部分为主的品牌酒,向以心的部分为主的文化酒过渡,表现为仅谈自己的酿酒原料、器具、作坊、窖池的少了,而谈情感、风俗、时尚和深层次民族文化的正逐渐增多。

在心的部分中,还是有许多产品的,那么白酒如何与它们相区别呢。我们说文化的核心是哲学,在中华文化心的部分中其实还有一个最核心的部分——哲学部分,哲学部分是中国文化的智慧之所在,灿烂之所在:哲学部分有生命力,则中国文化有生命力;哲学部分丧失竞争力,则中国文化也会变得晦暗起来。中华文化浩瀚五千年,积淀了强大而又丰富的哲学思想精华,在现有的产品里,能真正反映这些文化哲学精华的只有中国白酒。

中国白酒本身的确具备了承载中国哲学思想精髓的条件:白酒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酒的客观能动性的辨证统一,具备能动性和变化性;白酒文化具有矛盾性的特点,这反映了全面性和客观性;白酒的水的外型,火的性格也体现了对立统一性;中华酒文化和中华文化同根同源,共同成长,见证并传载了中国文化的精华,白酒文化是中华酒文化的集大成者,它也见证并传载了中国文化的精华;此外酒文化所具备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影响深远的中华酒文化”“凸显精英文化色彩的酒文化”等诸多特点也说明了白酒全面动态地见证中华文化哲学的积淀过程。

中国白酒是最能反映中华哲学精华的文化商品,这就为白酒赢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制高点。在这个战略制高点下,白酒文化又涉及到中华文化物的层次,心物结合层次,心的层次,这就使得白酒的文化纵深变得非常开阔,白酒的全球文化定位非常高远,白酒的文化影响力也才会真的强大。

中国白酒最宝贵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中华酒文化哲学,这是其他酒种所不可代替的,也是其他商品所无法取代的,这是白酒魅力的最充分体现。因此白酒定位为“中华哲学思想精华的传播者”,会使中国白酒在众多的“中国概念”中,鹤立鸡群,占到最有利的文化制高点。

中华酒文化哲学是最神秘、最有生命力,最有魅力的,它能和消费者进行最有效的文化沟通,这是其他的酒文化层次所不可比拟的。这时的外国消费者(其实也包括国内消费者)就不再是喝不喝白酒的问题了,而是要不要品味中华文化精髓的问题了。

白酒行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酒文化战略制高点

酒文化战略制高点是白酒行业内稀缺的有巨大市场价值的酒文化资源,它们代表酒文化建设的最高水平,在行业内有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对消费者有强大的文化吸引力。

目前,随着白酒企业竞争的逐渐加剧,白酒文化资源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个企业能整合越多的文化资源,它的文化空间越大,它的市场空间才可能越大。在这其中,文化战略制高点又是文化资源的精华提炼,更有文化拉动力和市场影响力。许多白酒企业都纷纷抢占自己的文化战略制高点,以加强自己的竞争力,从文化上压倒其他竞争对手,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茅台夺走“国酒”称谓;泸州老窖夺得“中华第一窖”的称号;水井坊取得“中国白酒第一坊”的称号。这些文化战略制高点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资源,它们有独占性、全局性、震撼性,在白酒文化中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企业赖以征战市场的最核心竞争力。前几年,五粮液曾经挑战过茅台,提出“国酒不能搞终身制”,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文化战略制高点对其他企业而言是非常有威慑力的,甚至是场“不公平“的竞争。其实,战略制高点就是凭借其高人一等的身份,以及超强的整合能力,用最小的投入来取得最大的收益的。常规的文化沟通、广告宣传都是围绕这些战略制高点来进行的,如果没有战略制高点则很容易被替代。

白酒的文化资源很多,但酒文化战略制高点却很少,白酒的文化战略制高点是树立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最佳捷径,可以使本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尽先机:首先它可以对其他品牌形成文化壁垒,许多品牌想挑战“国酒”的酒文化地位,但是都无功而返,酒文化战略制高点一旦形成,其他品牌是很难将其颠覆的。其次,它可以拉大自己的文化空间,从而拉大自己的市场空间,酒文化战略制高点使企业拥有强大的行业话语权,形成了自己的酒文化权威形象,比如汾酒为清香型白酒代表的身份就使得它在行业和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非常强势,这些优势不是其他企业其他品牌简单的广告宣传所能比拟的。第三,它可以为各细分品牌提供文化支持。“中国酒业大王”的酒文化战略制高点使五粮液旗下众多白酒品牌都可以得到强大的文化支持。可以说,未来的白酒名牌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围绕各自的文化战略制高点之间的竞争。

酒文化战略制高点的挖掘创新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对酒文化重新思考定位的过程,它是一个体系而不是一些片断,它有内在支撑而不是虚无缥缈。金六福能从“好日子离不开它”走到今天的“中国人的福酒”,全兴集团能在短短数年内打造出“中国白酒第一坊”,这些都是挖掘创新酒文化战略制高点相对比较成功的例子。

白酒企业在两个战略制高点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1999年泸州老窖董事长袁秀平一句“统治白酒消费的是文化”,把白酒消费的特点总结的淋漓尽致,在白酒行业引起强烈的共鸣。白酒文化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全行业的认同。白酒的“暴利”来自于它的情感溢价,来自于它的酒文化。白酒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产品,它本身所传扬的应该是一种优秀的文化,是一种能与时俱进的先进酒文化。但是目前,白酒行业整体素质偏低的事实也在提醒着我们——白酒行业缺少为整个社会提供先进酒文化的能力。白酒行业和白酒企业对酒文化的挖掘创新工作仍然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层面。

中国酒文化已经渊源五千年了,但是到现在,我们仍然没有一个成系统的酒文化体系,酒文化割据现象比较严重,鲁酒、贵酒、晋酒、川酒、徽酒等酒系各有各的文化影响,各有各的势力范围。白酒企业多是从自己企业的角度或一个小区域的角度来建设酒文化,而很少有站在行业高度,站在全国一盘棋的高度来建设发展酒文化,这导致白酒行业的许多重大问题并不明晰。比如,白酒的文化魅力是什么,白酒的核心内涵是什么,白酒的哲学思想是什么,白酒的文化性质是什么,白酒的生存使命是什么,白酒的文化意义是什么,白酒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等等这些重大的文化问题并没有企业去考虑过,而这些对提升白酒行业和白酒企业的竞争力又十分重要。所以说,现阶段白酒行业的酒文化建设水平是比较低的,白酒文化的建设与提升空间是比较大的。

白酒文化的起源范文2

北大荒的粮食酿制的白酒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这些加快形成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是东北“粮食酒”的金色光环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眼球。一提起东北,自然会想到肥沃的黑土地,众多的粮食资源为东北白酒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东北酒赢得了“粮食酒”的金色光环。充足的粮食酿酒原料,独特的地理气候、纯净的清冽水源,酿造出了喝了不上头的醇厚浓烈的东北酒。优良的酒质,憨厚朴实的东北人,给广大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东北酒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重要原因。

二是东北独特悠久丰厚的酒文化底蕴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想象空间。东北文化本身是非常源远的,从东北的二人转到饮食文化,从满族皇帝到张大帅和少帅的传奇,以及东北肥沃的黑土地和寒冷的气候赋予了酒文化的深厚内涵。北大仓、北大荒、满族传统工艺……无一例外都是东北所独有的,具有自己个性的东西。同时东北独特悠久的酒文化表明白酒的主体就是文化。东北人好客爱喝酒是东北文化的组成部分,东北人待客的真诚与喝酒的豪爽也是全国闻名的。风靡全国的“道光廿五”不正是凭借源远的东北文化才发展壮大起来的吗?其实,“道光廿五”品牌的背后是文化,道光以来200年的历史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一笔珍贵的巨大的资源优势。她以文化裂变和文化渗透的形式,树立“道光廿五”的品牌形象,促进了品牌价值的提升。

三是我国酒市场特别是部分区域市场自身的不成熟为东北酒热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白酒诚信问题已成为白酒企业界反思的热点问题。而东北酒的“粮食酒”的光环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在健康观念日益深入白酒消费的今天,巧妙地甩出“东北纯粮”的概念牌,东北酒首先突破了消费者的感情关。就区域市场来说,缺乏忠诚度,一年一个主,风水轮流转。以石家庄为例,它是一个年轻的省会城市,外来人口占绝大多数,文化底蕴浅,消费跟风,广告的影响力很强。因此,在石家庄先是“黑土地”占领了市场,后是承德“板城烧”进入,后来辽宁的“道光廿五”利用其百斤贡酒拍卖出350万元天价、基尼斯纪录、国家出土文物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等优势将板城烧驱出石家庄。因此,东北酒的活跃与市场特征不无关系。

四是东北酒的合理定位为其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东北酒朴实简易的包装,降低了生产成本。东北酒营销靠终端,致使营销成本相对偏低,因此,东北酒整体定位在中低档区间有其成本基础。10元~25元,是科学合理的价位区间。实践证明,10元~2 5元区间不仅是白酒市场的主流价位,而且也是当前销量最大的市场区间。东北酒的定位科学合理,符合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白酒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因此东北酒保持了强劲的发展趋势。同时,当前市场上的东北酒多为不知名的小品牌或新品牌,不透明的价格给了经销商更大的操作空间,高额的利润回报成为东北酒打开通路渠道的敲门砖。这样的价格定位与营销理念有力地促进了东北酒的发展。

近期东北酒板块的崛起恰恰可以看作是“东北虎”沉睡后的苏醒。把东北酒做大做强,还是一个时间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因此东北酒山高水长,路还很远。从现实来看,东北白酒产业发展必须在克服以下问题上获得突破: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克服同质现象,培育强势品牌和骨干企业。东北酒存在着产业结构问题。一个好的产业群应该是由一个领军品牌带动两到三个强势品牌,再带动一批优势品牌。而目前东北酒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而且以中低档品牌为主,这使东北酒产业群的发展缺少了后劲。要重点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扶持和培育有发展潜力的优势品牌和强势品牌,控制品牌规模,减少小散酒厂对市场资源的稀释,集中优势资源构建和谐的产业品牌结构。

二是冲破体制和观念的束缚,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品牌文化。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北酒的生产及营销单位都保持原来的国有或集体所有制模式,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转制。因体制改革较晚,东北人的观念意识(生产经营观念)还比较传统及保守。东北白酒宣传力度不够,主要是未能充分挖掘东北白酒本身的历史文化内涵,媒体对东北白酒文化宣传甚少,以至于消费者对其认识不足,众多消费者对东北白酒缺少认同感和亲和力,造成东北白酒的消费面仍然很小。

只有加大东北白酒文化的宣传力度,深刻挖掘东北白酒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消费者了解什么样的酒才是正宗的东北白酒。在当前“川酒挺立、皖酒崛起、黔酒改组与名酒品牌化”的局面下,东北白酒走鲁酒的广告路子和五粮液集团的贴牌政策都是不可行的。必须进行宣传创新,因地制宜,可以借鉴东北市场上发展比较好的几家白酒企业的成功经验。榆树钱,榆树王,百年榆树,这些都是榆树大曲集团生产的系列酒,他们在吉林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并且开拓了部分省外市场,目前已有相对高档的酒被消费者认可。辽宁的道光廿五、老龙口,黑龙江的黑土地、北大仓、龙江家园等,近年来在东北以外的市场都有着上佳表现。

三是强化营销创新工作,实施差异化战略,树立东北酒品牌形象。东北白酒营销理念单一,营销手法落后。多数东北酒仍然停留在瓶盖费和搭配促销的简单营销阶段,不注重细分市场和挖掘潜在消费者。实践表明,东北白酒崛起的关键在于更新营销理念,整合营销手段,整合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内外资源,应该不断进行营销创新,以整合营销为利器,实施差异化战略,开拓国内新市场,走跨区域发展的道路,打造酒类强势企业和品牌。《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里的“奇”就是有别于竞争者的策略、手段等,只有这样才能谋求竞争的胜利。东北白酒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商战中取胜,只有使自身产品、营销策略与竞争者有所差异,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为每个重要差异,都代表着竞争优势的一种潜在资源。所以必须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并构建支撑这种优势的潜在核心能力。要培养锻炼出一支有实战经验又有先进理念的营销队伍。同时要重视战略、品牌定位问题。东北酒要取得市场突破必须客观地评价自身位置,制定出有效的战略定位。有了准确的战略定位之后,如何树立东北酒自身的品牌形象并有效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东北酒还应结合自身产品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战略战术,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策略,巩固阵地,稳步推进。

白酒文化的起源范文3

中国白酒国际化之路异常艰难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内在原因即是中国白酒自身的问题。

1 中国白酒国内市场混乱市场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混乱,白酒企业大量的营销资源集中于国内市场,虽然有白酒巨头为白酒国际化做出过努力但效果不明显。很多名酒企业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认为要进军国际市场必先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今年来伴随国内高档酒市场的升温,国家对白酒税收的调整,虽然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但是国内白酒市场的利润仍然十分客观,五粮液的毛利可以达到70%以上。因此白酒企业更愿意将营销资源投入国内市场,特别是投入到中高档白酒和高档酒的开发上。而开发白酒国际市场风险大,现在还没有真正成功的案例。因此白酒企业虽然很早提出白酒国际化的口号,但是真的落实在行动上却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是以此作为一种手段,来反向操作国内市场。

2 在白酒国际化上人才缺乏。白酒国际化不同于白酒国内市场的开拓,它需要白酒专业的知识,白酒营销知识,还需要专业的国际贸易知识。但是中国白酒企业缺乏这方面专业的人才。白酒国际化仅仅有热情有资金这还不够,还要有人才。但是由于白酒出口的数量交少,从事白酒国际贸易的人员数量少,从事白酒国际化的操作和研究的人员,国内鲜见。

第二部分是外在原因即是白酒国际化存在外部困难

1 白酒国际化这个提法本身就是很大很困难的一个题目。即使我们把白酒走出国门就看成是白酒国际化,那也意味着我们究竟要把白酒出口到哪一个国家或则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每一个国家对其进口的商品的都有一定的规定,完全自由化毫无壁垒的国际贸易是不存在的。

2 不同的国家对酒精饮料的消费方式不同,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性的酒精饮料。白酒国际化就是要让其他国家的消费接受中国白酒的消费饮用方式这不是轻易能够办到的。

当然白酒国际化上的困难远远不只以上四点,有人提出中国白酒基础性研究不够白酒的成分标示不能达到国际要求,中国白酒在国际上的宣传不够,市场开发工作滞后,缺乏资本运作等等问题。这些观点都在很多文章中都有详细的论述。白酒国际化之路困难重重,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洋酒冲击国内酒水市场以及传统白酒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内不断发展壮大的白酒企业对白酒走向国际市场越来越渴望。因此白酒国际化成为中国白酒企业产于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白酒的国际化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 加强白酒的基础性研究,使白酒在工艺成分上能够符合国际上通用的食品安全标准。近几年来中国白酒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取的了很大的成果,如在对浓香型白酒的研究上,不论是在白酒的生产还是成分上都取得一系列的成果。已经分析出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成分己酸乙酯,助香成分其他的酸酯醇醛酮等等。特别是在浓香型白酒中分析出有助于人体健康成分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这些研究成果都对白酒的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这些还不够因为白酒的成分复杂,只有比较详细的弄清白酒的成分才能顺利的通过国际上的食品检验标准。同时要认真研究白酒的有益成分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为白酒在国际上的市场推广打下基础。

第二 发挥行业协会或者政府的作用整合白酒企业营销资源,加强白酒在国际市场的推广。从博弈论看白酒的国际化,现在基本上还是在开拓市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风险大投入大。如果市场开拓成功虽然自己有利可图但是中国白酒在品质上相差不大别的企业也能依样画葫芦占自己的便宜。如果失败则投入的大量的人力物力则是巨大的损失。因此我国的白酒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上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即使有企业走在前面也不愿冒险投入太多。要真的实现白酒的国际化则必须要对中国白酒企业的营销资源进行整合,能够整合国内酒企的营销资源只有是白酒的行业协会或则是政府。在这方面四川就做出了榜样,2006年11月22日到2006年12月1日由四川省商务厅举行的“天府美酒醉宝岛”活动成功的在台湾举行。通过这次活动扩大了四川白酒在台湾的知名度,为川酒在台湾的销售打下了基础。

第三 用创新的思维探索白酒海外推广的方式。既然单纯的依靠广告来向海外推广中国白酒已经被证明此路不通,那为什么我们不用“曲线救国”的方式呢。将白酒的融入他的产品来向海外推广,比如说是把白酒和中餐整合到一起。既然我们能够做到吃西餐喝红酒,吃日本菜喝清酒,很自然我们就要告诉海外的消费者吃中餐当然就要喝白酒。这样做的能够告诉国外的消费者什么时候喝白酒,该怎样喝白酒。营销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白酒海外推广的创新思维就是要从消费者出发,不仅仅要将白酒卖给国外的消费者,更要教消费者如何饮用和欣赏中国白酒。

白酒文化的起源范文4

关键词:津门酒文化津门酿酒发展延伸

天津作为我国北方重要口岸、酿酒发源地之一。自明、清以来,就以盛产烧酒及各种改制酒而驰名国内外。天津酿酒行业兴于明代,盛于清代,发展于现代,酒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据《天津县志》和《直隶通考》记载,明朝初期,燕王扫北,各路人马顺南北大运河直趋津沽大地,随之这里经济得以沟通,工商贸易日臻繁荣。在这其中,独具风格的白酒酿造技术也接踵传来,于是,天津就成为我国北方的酿酒发源地之一。明代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发展,史称“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之盛世。作为海河五大支流汇合处的天津卫,漕运兴盛,商业繁荣,这为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从那时起,天津的酿酒业方兴未艾,“御河之水”成为这里发展酿酒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在《射阳先生存稿》中描写天津水乡风景时,就曾有“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青”的诗句。

当时的津门美酒曾使很多酒仙豪客陶醉,又博得众多诗人墨客为之挥毫讴歌。清代诗人崔旭曾作诗:“名酒同称大直沽,香如琥珀白如酥。南中也爱烧刀好,一斗葡萄博得无”。实际上当时天津烧酒厂云集的地方又岂止大直沽一处!西沽同样盛产好酒,正如一首竹枝词所写:“西沽佳酿尤醇酽。”崔旭的《咏西沽》中又说:“五云北望是皇都,且买垆头酒一壶。回首津城三里外,行人小住在西沽。”嘉庆年间,天津著名文人樊彬的诗词还有这样的记载:“津门好,诗酒兴飞扬。风雅吟成沽上集,烟波人访水西庄,美月醉千觞。”这些诗词把西沽一代的景色与美酒融为一体,饶有韵味。

说到津门酒文化,就不得不说进门的酿酒行业了。津门酿酒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兴衰而几经起伏。解放前夕,天津酿酒业历经磨难,几乎奄奄一息,多数酒坊规模较小,形体参差不齐。据“天津酒业公会”资料记载,解放后开业的会员仅有义聚永等10余户。曾经拥有雄厚底蕴的天津酿酒业已经支离破碎,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为推进民族工业发展,实行酒类专卖,酿酒企业由国家经营。1951年,轻工业部决定在天津投资兴建新型一级酿酒厂。在周密勘察测试调研的基础上,有关人员最终选择了风景秀丽、水资源俱佳的西沽与丁字沽交界处这一“风水宝地”,意在吸取地下优质水源酿制美酒。他们将市内大直沽、西沽等地的10余个分散小酒厂的技术、管理精英汇集在一起,于1953年9月建成了新型酿酒工业基地———国营天津酿酒厂,俗称“白酒厂”,它也成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投资兴建的三大白酒酿造厂之一。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天津酿酒厂已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能够同时生产浓香、清香和滋补三大系列产品的酿酒骨干企业。为做强做大天津酿酒业,1999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天津酿酒厂改制为天津津酒集团有限公司。

提到津门酒,最值得一说的就是津酒了。津酒———这个天津地方特色酒的研制成功一鸣惊人,立即博得国内酒业专家的一致好评,成为我国名优酒苑中的一枝奇葩。它以优质高粱、大麦等4种粮食制成高温大曲,结合大曲酒生产、窖泥发酵等独特工艺,酿制出具有天津特色的浓香低度白酒。酒度为38度,酒香浓郁,口味醇和,而且产品包装新颖美观大方。1980年,它在全国轻工业包装评比大会上获得优秀包装装潢奖。1984年在全国第四届名酒评比中它一举夺魁,荣获“国家优质酒”荣誉称号。我国酿酒界泰斗秦含章先生品评津酒后非常欣喜,又特意为企业写了一首词《忆江南》以示祝贺:“谈勾兑,技巧超群伦。口味香醇风格纯。中华美酒出天津,外国也迎珍。”津酒的研制成功,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于1985年指定其为市政府招待专用酒。津酒也成为本市的标志产品。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市领导的关怀下,企业投资千万元扩建了津酒基础酒生产车间,为津酒的全面开发奠定了基础。

经过几代津酒人的辛勤努力,今天的津酒集团已发展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同时生产浓香、清香型白酒和滋补保健酒三大系列产品的酿酒骨干企业。

白酒是我国四大国粹之一,也是都市文化产品,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大都市是不能没有自己的好酒的。因为它既体现这个城市丰厚的文化底蕴,又代表着这个城市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实力。因此,研制生产既代表天津新形象又体现天津酒文化内涵的精品白酒奉献给家乡人民,将是对天津酒文化发展的最好诠释!

参考文献

[1]张博著:《天津老烧锅》津门酒文化丛书

[2]何满子:《中国酒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

白酒文化的起源范文5

我个人认为,巴拿马金奖绝对是中国白酒行业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资源,不仅值得挖掘,而且要善于在专业上“善诠涵义”,在商业上“泛化创新”。

首先,白酒行业属性决定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重要资源价值。众所周知,历史上有很多品类酒种获得过中国名酒,如啤酒行业山东青岛啤酒;葡萄酒行业北京夜玫瑰葡萄酒、山东味美思;果露酒行业山东金奖白兰地、北京特制白兰地、山西竹叶青;黄酒行业浙江绍兴加饭酒、福建龙岩沉缸酒等等;为什么只有白酒坚持拥抱中国名酒,而其他酒种基本上已经放弃中国名酒符号化标识?最为重要原因就是白酒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品牌十分看重历史传承与文化信息。啤酒,属于典型舶来品,其话语权并不在中国企业手里,并且其工业化、规模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中国名酒认证对其几乎没有市场影响;葡萄酒也是典型舶来品,其消费文化严重西化,中国文化对葡萄酒价值提升并无多大帮助;黄酒与果露酒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价值需求,但目前来看其规模过小,缺少普遍影响力;以这样标准对照白酒行业发现,巴拿马金奖对于物质性属性强烈的小食品领域并无多大价值,但是对于追求历史价值与文化性格白酒行业来说,其品牌价值凸显,白酒行业对巴拿马金奖争夺当然十分重要;

其次,巴拿马金奖属于中国白酒行业重要公共资源,龙头企业应该以自身品牌影响力将巴拿马金奖塑造成为中国白酒整体走向世界一个重要符号,成就中国白酒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从历史记载来看,巴拿马金奖真的不是某一个企业私产,而是中国白酒行业一段重要公共资产,即使是甲等大奖章也是如此。如今,谁可以回答当年直隶(官厅)高粱酒是谁?河南(官厅)高粱酒属于哪家?前一段时间不断有河南白酒企业向我咨询,究竟谁是当年巴拿马金奖获得者?我建议河南白酒企业以“百年豫酒 荣耀世界”共同方式纪念河南(官厅)高粱酒获得巴拿马金奖这一盛况。其实,中国白酒主流企业完全可以用“传世百年 中国荣耀”方式开展集体性宣传,我相信最大收益者肯定还是一线白酒主流企业;

白酒文化的起源范文6

自从有了“突围”之说,“文化酒”的概念便粉墨登场。围绕着所谓的“酒文化”,一幅字画、一处陈迹、一眼泉水、一段传说、一个名人,都成为文化的代表。矫饰伪诈之风,可谓登峰造极。但是折腾了许些年,仍然是热闹多多,佳作不见。然而它却启示人们,白酒仍然存在着某种未知的价值有待于开拓。 业内人士不断地呼吁文化酒,许多品牌高举着文化的大旗,可是,究其根源,究其实质,都是粗浅模糊的概念游戏——甚至是“挂羊头卖狗肉”。

所谓的“文化酒”、“品牌文化”的概念,其实是品牌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体现品牌与历史、品牌与时尚、品牌与消费者的联系度方面的价值。从文化本身的涵盖的范畴来说,她是一个歧义很大的概念。它可以是一种历史的积淀,也可以是一种民风的写真,也可以理解为某种情感的张扬,其中包含了人类所创造的精神因素。如果没有深刻领会文化的精髓,没有点文化的实质,白酒业也就无法以“文化”突出“重围”。

泸州老窖可以说是文化的先行者,但是,他们高举几年的文化营销大旗,却没有见到品牌形象、企业形象从老化走向新生。“天下第一窖”比不上“天下第一坊”;“国窖1573”在市场的表现也是不尴不尬;众多的老产品,头曲,二曲依旧在市场上缺乏表现力,缺乏张扬——大旗下面的品牌总是显得羞羞答答。文化营销怎么啦?在文化的角度上,白酒的内在价值就其形式而言,体现为人的心理、意识活动状态;就其内容而言,则是品牌生命的跳动,它积淀了传统、超越了现实、启迪了未来,流淌在一切的生命活动之中。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白酒因成为凝聚生命意旨的标识,传递价值信息的媒介——这是文化的根本。

从白酒的消费者体验出发,白酒的内在价值,就是融会在口感、香味、酒体之中的人类的生命觉知,它根植于酒质,发韧于消费者的感受价值,最后成型于消费者的享受。因此,文化的魅力在于从过程中吸取养分,为品牌不断地输送有意义的题材。在中国白酒发扬文化的道路上,文化的价值是由于高知识创造的价值优势引发的。在目前的中国白酒竞争格局中,市场总量是难有增长了,企业的成长将突出地表现在量的瓜分上。任何一个企业都力图在蛋糕上分得多一些,而支配这种瓜分成果的,则是企业开发内在价值的实力——就是开发文化价值的实力。传统的技术、质量、价格、广告、渠道的竞争转化为高知识的竞争,转化为开发品牌资源、文化资源的竞争。

为什么白酒的品牌价值,品牌形象,品牌的文化内涵在众多的白酒企业喧闹到现在还赶不上“万宝路”、“百威”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呢?品牌文化的内涵是由企业本身内在价值的“质”与“量”决定。知识实力雄厚的企业,既可以象万宝路、百威那样以一种带有普遍价值观的品牌横扫市场,也可以用众多的特色品牌分占各个价值领域,从而拥用绝对的市场占有率。从这种层次上我们理解了,文化是由于人类的创造实现的,文化是由于知识价值的表现实现的。当然,从这里我们发现,我们中国白酒的文化是那样的苍白,那样的空洞,那样的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