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与肿瘤外科的区别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肿瘤内科与肿瘤外科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肿瘤内科与肿瘤外科的区别

肿瘤内科与肿瘤外科的区别范文1

关键词 超声 卵巢肿瘤 扭转

资料与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7月手术治疗超声提示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30例,年龄17~59岁,平均30岁。

仪器与方法:使用仪器为PHILIPS HDI 40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4-7MHZ,经腹超声检查,膀胱适度充盈,超声观察子宫、附件、重点看附件区,扫查面积尽量广一些,肝肾间亦应扫查,观察是否有积液。如因肠气干扰或年龄较大卵巢显示不清,需更细心探查肿块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及肿物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应用CDFI仔细寻找肿块及其周边血流显示,寻找蒂扭转形成的团块样或管蒂样回声,观察其内血流显示,并用彩色多普勒记录其血流频谱,测量血流阻力指数。已婚患者必要时采用经阴道超声扫查相结合。

结 果

30例超声提示卵巢肿瘤蒂扭转的患者,1例见于右侧正常卵巢,一侧卵巢肿瘤蒂扭转的23例,双侧卵巢肿瘤蒂扭转的2例,误诊4例,盆腔积液3例。经手术证实为畸胎瘤的16例,其中囊性畸胎瘤11例;单纯卵巢囊肿6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1例。卵巢肿瘤蒂扭转位于子宫前上方的17例子,位于腹正中线的3例。肿块直径5~7cm 2例,7~10cm 20例,10~16cm 3例。3例肿瘤蒂扭转,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见肿块旁似管蒂状回声内无动静脉血流显示,病理证实肿瘤已坏死。余多数扭转蒂内均可偶见点状血流信号,彩色多普勒部分内可探及血流频谱。

讨 论

卵巢肿瘤蒂扭转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妇女,尤以年轻女性多见,为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为突发下腹部剧痛,10%卵巢肿瘤可发生扭转,较大,重心偏于一侧的囊肿,突然改变或向一侧旋转时是常见的诱因;肿瘤发生浸润、黏连致位置固定,则不易发生扭转。卵巢肿瘤的蒂由骨盆漏斗韧带、卵巢固有韧带、输卵管等组成。卵巢肿瘤蒂扭转如能自行复原,则疼痛为发作性、短暂性,如蒂扭转不能自行复原,则疼痛为持续性。一旦发生蒂扭转可引起静脉血供受阻,从而导致卵巢肿瘤广泛水肿,甚至出血坏死。

超声图像显示:肿物多位于子宫前上方,患侧卵巢消失;以囊性、囊实性肿物多见,多为中等大小,直径8~10cm,过大、过小均不易发生蒂扭转。不完全性蒂扭转,卵巢肿瘤的壁可因水肿而增厚,边缘模糊、粗糙,肿物的囊性部分透声减弱;CDFI:常不易探及血流信号;完全性蒂扭转时,重度血液循环障碍可导致瘀血性出血形成类似实质性病变的不均质回声区及黏连带,酷似囊实混合性肿瘤,囊性肿块的无回声区内可因出血坏死有不规则光团出现。扭转的蒂部回声杂乱,蒂长者扭转时,同一侧附件区可出现双肿块图像,即近子宫的“实质性肿块”系肿瘤的蒂将输卵管阔韧带血管和(或)肠管扭转而成,形态不规则,轮廓欠清晰。值得注意的是,发生蒂扭转的卵巢肿瘤位置多较高。常位于腹正中线或子宫左右前上方,肿瘤内部回声多为囊性和混合性,以囊性为主者多为中等大小,其平均直径8.0cm左右。位于子宫底部的皮样囊肿最易发生蒂扭转。

在鉴别诊断方面,主要依靠对病史的询问,并结合各自的图像特征加以区分。浆膜下子宫肌瘤与实质性卵巢良性肿瘤在超声图像鉴别上存在一定困难。鉴别时要注意瘤体与子宫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活动关系。此外细致观察肿瘤内部回声水平及其分布状态并与子宫相对照,对鉴别诊断亦有一定帮助。即浆膜下子宫肌瘤超声图像常显示子宫体形态不规则,表面有球状或结节状突出,呈现弱回声或中等回声,加压进行超声扫查时,瘤体与子宫无分离现象,且浆膜下肌瘤常与壁间肌瘤同时存在,肌瘤内发生坏死液化时则超声图像在肌瘤部位出现无回声区,边界往往不规则,后壁回声增强。阑尾周围脓肿位于右下腹部阑尾区,为一边界模糊的非均质肿块图像,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异位妊娠破裂后常在附件区形成较大的血肿,多呈混合型肿块图像,且在子宫直肠凹内亦可见到积血无回声区,结合尿妊娠试验及血HCG检测结果。严重卵巢肿瘤蒂扭转内坏死出血,内部回声不均匀,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误诊的原因多是因为对该病认识不足或考虑不周,需仔细扫查盆腔情况,多了解急腹症的知识,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7.

2 汪龙霞.妇科和产科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

3 唐军.妇科疾病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肿瘤内科与肿瘤外科的区别范文2

【关键词】 口腔;颌面;肿瘤

Statistical Aanalysis on 771 cases of Neoplasm Maxillofacial Region

YANG Min,CHEN Xiao-tao,A Si-ya•ya-sheng.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Xinjiang 830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constituent ratio,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age and sex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neoplasms.Methods A total of 771 cases of benign and m alignantoral maxillofacial tumors visited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Department of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from 1960 to 2008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Of the 771 patients,44.9%had benign tumors,55.1%suffering from m alignant tumors.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1.55:1. Most Neoplasm cases occurred in patients between 30 to 39 years old.The most common benign tumors were mixed tumor,while squamouscell carcinomacomposed the main part of m alignant tumors,common in the lip.Conclusion The common pathological type and patient age and sex in our hospital are similar with those of other places inside or outside the country,but the ratio of lip squamouscell carcinoma are different.

【Key words】Oral; Maxillofacial; Neoplasm

口腔颌面肿瘤是头颈部常见肿瘤,随着人民保健意识的增强及医疗卫生知识不断普及,口腔颌面部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患病状况随地区、生活习惯不同而有所差异,国内对这方面的统计分析已有较多报道。但对维吾尔族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统计分析尚未见到。我们现收集1960~2008年12月经病理诊断为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维吾尔族住院患者771例,进行了分类、统计。现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来源 研究资料来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自1960年至2008 年12月的住院病案,按出院时主要病理诊断分类,同一患者多次住院按1人次计算,共计771例。

1.2 肿瘤分类 肿瘤临床按UICC 1987年的临床TNM分类,肿瘤病理分类参照WHO1990年的国际肿瘤疾病分类及WHO1991年的涎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法。

2 结果

77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口腔颌面鳞癌部位、年龄与性别,及其中123例涎腺肿瘤患者的部位及性别构成,见表1~4。

3 讨论

3.1 本资料来自住院患者的病理诊断,不能代表发病率,只能说明维吾尔族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一般构成比。

3.2 71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良性肿瘤占44.9%(346/771),恶性肿瘤占55.1%(425/771)。恶性略高于良性,这与陈龙[1]报道的良性48.2%,恶性肿瘤占51.8%相似,但陆先韫[2]等报道的良性59.38%,恶性40.62%,良性高于恶性不同。这种比例的差异可能与医院的规模及患者来源有关,在本院诊治的病例很多是基层医院难以诊治的复杂病例。

3.3 771例患者中,男469例,女302例,男女之比1.55:1,高于浙江地区统计的1.30:1[3]。其中良性肿瘤346例,男女之比0.97:1,恶性肿瘤425例,男女之比2.35:1。从恶性肿瘤的部位上看,除了颊部鳞癌是女性多于男性外,其余都是男性多于女性。发生在唇,颧,舌的鳞癌,男性比女性多发更加明显,甚至达到15:1,分析可能是由于就诊意识在维吾尔族患者中的性别差异。

3.4 在良性肿瘤中,就诊年龄以30~39岁年龄组最多(19.65%),其后依次为10~19岁(17.92%),20~29岁(17.63%),40~49 岁(15.03%);恶性肿瘤高发年龄组依次为50~59岁(20.71%),40~49岁(19.53%),60~69 岁(18.35%);>70岁(12.71%)。鳞状细胞癌以50~69岁多见,占49.08%,低于陈龙[1]报道的41~70岁,占68.17%。

3.5 在346例良性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瘤最多见,为77例,占22.3%。在425例恶性肿瘤中,鳞状细胞癌最多见,为216例,占恶性肿瘤的50.8%,且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1。鳞状细胞癌发病部位以唇最多见,为64例,占29.6%。其原因可能是本组病例中,大部分患者来自全疆各地的农牧民,均是户外工作者,受新疆气候干燥,地理条件欠佳,日照时间长,及饮食习惯和吸土制烟草等因素影响,还包括口腔保健意识差,预防和宣教力度不够,特别是口腔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措施不当有关。其次为牙龈和舌。Tiecke &Bernier[4]的统计中,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部位,舌癌占半数以上(52%)。在Krolls& Hoffman[5]报道中以下唇(38%)和舌癌(21%)最常见。

3.6 涎腺肿瘤123例,占总数的15.82%,其中良性77例,占62.6%;恶性46例,占37.4%,良恶之比为1.67:1,见表3。高于后军[6]报道的1.3:1。国内统计[7,8]表明,我国是男性优势口腔癌类型国家,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男女比为2∶1,且涎腺癌瘤的男女患者之比在逐渐缩小[9],本组统计提示女性患者有增加趋势,可能与女性的吸烟和饮酒习惯有所增加有关。123例涎腺肿瘤中大涎腺肿瘤66例,占53.7%,其中良性49例,占74.2%;小涎腺肿瘤57例,占46.3%,其中良性28例,占49.1%,恶性29例,占50.9%。由此可见,涎腺肿瘤在大涎腺是良性多于恶性,而在小涎腺是恶性多于良性,与李树玲报道相似[10]。涎腺肿瘤在病理分型上以多形性腺瘤多见,为77例,占22.3%。其次,是恶性混合瘤14例,占11.4%。腺样囊性癌是涎腺癌中多见的,本组有11例,占8.94%。这与国内、外资料相近[3,11]。

本文通过对771例维吾尔族口腔颌面肿瘤患者进行较详细的统计分析和对比后小结:

3.6.1 维吾尔族口腔颌面肿瘤恶性略高于良性。从恶性肿瘤的部位上看,除了颊部鳞癌是女性多于男性外,其余都是男性多于女性。

3.6.2 维吾尔族口腔颌面肿瘤患者鳞状细胞癌以唇部最多见,与国内多数好发舌不吻合,但与国外报道相符。

3.6.3 维吾尔族口腔颌面肿瘤多发年龄在50~59岁,提示应该在广大基层加强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口腔保健教育,及早处理不良病变。

参考文献

[1] 陈龙,王安宇,朱小东.5201例口腔颌面肿瘤统计分析.肿瘤防治研究,2000,27(1):71-74.

[2] 陆先韫,汪阿冬.1203 例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统计.中华口腔科杂志,1959,7:354.

[3] 陈关福,平飞云,钟来平.713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囊肿与瘤样病变的统计分析.实用肿瘤杂志,2005,20(3):238-242.

[4] Tiecke R w,Bernier JL.Statistical and 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four hundred and one cases of intra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 Am Dent Assoc,1954,49:684.

[5] Krolls So,Hoffman S.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oral soft tissue: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14 253 cases by age,sex,and race of patients.J Am Dent Assoc,1976,92:571.

[6] 后军,颜雨春,曾贺.722例口腔颌面部涎腺肿瘤构成比分析.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6,41(2):229-230.

[7]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2-312.

[8] 俞光岩.涎腺疾病.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111-206.

[9]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7-765.

肿瘤内科与肿瘤外科的区别范文3

关键词:脑胶质瘤;手术治疗;显微

 

 

 

脑胶质瘤属于颅内恶性肿瘤,是颅内肿瘤最常见的类型之一[1],手术切除仍是当前最主要的临床治疗手段。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将手术损伤的程度减到最低,最大程度地保护脑组织的功能,减少术后复发,是神经外科医师努力的方向。显微镜和显微器械的改进,显微技术的不断提高,使脑胶质瘤显微手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我科2001~2008年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脑胶质瘤56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12~57岁,平均34.5岁;病程1周~2年,平均6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疼、恶心、呕吐、肢体无力、意识障碍、视力降低或视物模糊、癫痫等。CT扫描显示低密度或等密度灶,部分瘤有囊性灶或高密度钙化灶影,增强扫描显示病灶不均匀,强化瘤周水肿明显。MR检查均呈不规则的长T1、T2信号,增强后肿瘤内斑点状或不均匀强化。肿瘤位于额叶32例,颞叶12例, 顶叶6例,丘脑2例,小脑及小脑蚓部4例。 

1.2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设计手术切口,以充分暴露肿瘤为目的,利用有效的骨窗,减少无效的脑组织暴露,最大程度地保护神经功能。采用冠状入路、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后正中或旁正中入路等手术入路。开颅前半小时用20%甘露醇250 ml加地塞米松10 mg快速静脉滴注,减轻肿瘤周围水肿,并静脉滴注头孢曲松2.0 g,预防感染。开颅后选择距离肿瘤最浅部位的脑沟切开蛛网膜,放出脑脊液从而降低颅内压,以获得足够的手术操作空间,经脑沟直达肿瘤。对肿瘤分界不清而且肿瘤较大者先行瘤内切除,内减压后再沿周边胶质增生带逐一切除。 

2 结果 

术中肿瘤全切除30例,占53.57%;次全切或大部分切除26例,占46.43%。出院时恢复良好32例,好转16例,偏瘫、失语8例,无一例死亡。42例随访1~3年, 28例患者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能自理, 14例复发,其中,8例再次手术,死亡4例(非手术死亡), 6例拒绝再次手术,死亡5例。病理性质:星形细胞瘤38例, 少枝胶质瘤8例,胶质母细胞瘤6例,髓母细胞瘤2例,室管膜瘤2例。

3 讨论 

脑胶质瘤亦称神经胶质细胞瘤,是由神经上皮组织衍化来的肿瘤,在颅内肿瘤中最为多见,国内统计约占颅内肿瘤的44.6%[2]。胶质瘤具有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高和治愈率低等特点,除低级别的星形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疗效较好外, Ⅲ、Ⅳ级胶质瘤预后还很不乐观。美国最新资料显示,在所有胶质瘤中占半数的胶母细胞瘤患者1年生存率约为30% , 5年生存率不足5%[3]。传统开颅肿瘤切除术是根据视觉来确定肿瘤与浸润组织之间的界限,切除肿瘤时容易损伤正常脑组织及重要功能结构,所以有时很难全切除肿瘤,术后易复发。手术过程中在肉眼下很难分清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边界,不利于全切及重要功能结构的保护。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脑肿瘤可明显提高肿瘤的切除率,为随后的其他综合治疗创造时机[4]。微侵袭操作是显微手术最重要的特点和优点, 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尽可能将手术损伤的程度减到最低,最大程度地保护脑组织的功能,对周围结构损伤小,术后患者身体机能好,饮食起居等能较好地自理,提高了生存质量,从而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信心,容易接受术后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延长生存时间。笔者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56例与以往传统开颅手术切除比较,手术效果有明显差异。手术原则是尽可能多的切除肿瘤,并尽可能保护大脑重要功能区。肿瘤全切除对延长生存期和部分切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成人低度恶性胶质细胞瘤全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大约为80%,而部分切除后仅为50%[2]。

在安全和全切除难以求全时,首先要把保护神经系统功能,把保证患者生存质量放在第一位。即使在脑的重要功能区,应用现代的外科技术及术中监护技术,可做到肿瘤的次全切除,手术切除的程度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呈显著正相关[5]。由于显微手术可帮助术者更清楚地辨别肿瘤组织、肿瘤增生带、瘤周围组织水肿带和正常脑组织,限于肿瘤周边进行分离,既可能做到镜下肿瘤全切除,又可以更好地保护重要功能区脑组织及重要的脑功能血管,较好地保留神经功能[6]。 

笔者认为显微手术切除胶质瘤有以下优点:①肿瘤与正常脑组织更易于分辨,显微手术操作是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 视野扩大,正常脑组织是光滑的、白色的、血管相对较少而质地相对较韧的组织,而肿瘤组织则色泽较暗,常常是灰色或黄褐色,质地较脆,血运较丰富。②由于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常常有水肿区,因而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则容易将肿瘤全切除,使胶质瘤的全切除率大大增加,从而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③选择距离肿瘤最浅部位的脑沟切开蛛网膜,放出脑脊液从而降低颅内压,以获得足够的手术操作空间,经脑沟直达肿瘤,最大限度地保护重要功能区脑组织及重要的脑功能血管,较好地保留神经功能。④显微镜和显微器械改进,显微技术不断提高,扩大了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使原来不能用手术切除的重要功能区如丘脑、脑干的胶质瘤也能进行手术切除并取得一定疗效。显微外科脑胶质瘤切除术,可以完整或部分切除肿瘤,保留重要血管和神经功能,减少损伤正常脑组织而明显提高手术效果,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36-537. 

肿瘤内科与肿瘤外科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 栓塞;骨盆肿瘤;手术

骨肿瘤特别是骨盆肿瘤由于血供丰富,其外科手术治疗中失血过多,手术视野不清,往往难以全部切除,或失血过多导致术中休克、甚至死亡,而成为骨科医师面临的棘手问题。近年来,骨盆肿瘤的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为骨科医师解决了这一问题。1998年以来我院利用术前栓塞治疗骨盆肿瘤9例,初步结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材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14~59岁。术前照骨盆平片、CT或MRI并作活检病理证实。其中脊索瘤、软骨肉瘤、神经鞘瘤各2例,骨母细胞性肉瘤、神经纤维肉瘤、巨细胞瘤各1例。发生部位:骶骨5例、骶骨及髂骨2例、髂骨2例。

l. 2 方法:在局麻下,应用Seld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插入腹主动脉下端,或髂总动脉先做造影,明确肿瘤部位及供血动脉,后将导管选择性插入供血动脉,并用明胶海绵碎粒栓塞。栓塞后复查血管造影见肿瘤血管完全闭塞,手术一般在栓塞后3d内进行。

2 结果

术前血管造影均表现相应区域内的肿瘤染色及供血动脉增租。本组9例均进行一次性栓塞,共栓塞21条动脉。栓塞后造影示肿瘤供血动脉中断,肿瘤染色明显减少,6例患者疼痛立即缓解。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失血量为730~3000ml,平均失血量为1640ml,而且使肿瘤部分坏死,肿块完全切除,手术过程顺利。

3 讨论

自从Feldman于1975年首次报告应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骨肿瘤以来,骨肿瘤动脉栓塞术的临床应用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特别是骨盆肿瘤因其血供丰富,肿瘤的术前栓塞则更加受到骨科的重视与采用。

骨盆肿瘤术前栓塞包括血管造影和肿瘤栓塞两部分。血管造影的目的是显示肿瘤侵犯范围和肿瘤供应血管。骨盆肿瘤的供血比较复杂,既可单支血管供血,亦可多支血管供血;可一侧髂内动脉供血,亦可双侧髂内动脉供血,甚至髂内外动脉同时供血,腰动脉、骶正中动脉亦可参与供血。因此栓塞前的血管造影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显示所有肿瘤血管、以及肿瘤的大致范围,为随后的肿瘤血管栓塞,防止漏栓、误栓提供依据。本组9例中,肿瘤由一侧髂内动脉供血3例、两侧髂内动脉供血3例、一侧髂内外动脉供血2例、一侧髂外动脉供血1例。

骨肿瘤病人特别是恶性骨肿瘤病人,其主要症状为严重的顽固性疼痛,影响患者休息,从而影响手术。而动脉栓塞后能够使疼痛缓解或减轻,使病人能够休息好为手术成功提供条件。 Soo利用动脉栓塞治疗13例恶性骨肿瘤,结果12例疼痛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本组5例恶性骨肿瘤疼痛均得到缓解。动脉栓塞术减轻疼痛的机理尚未明了。O’Reilly认为栓塞后使肿瘤中静脉池缩小,降低了肿瘤扩展所致的压力,使脊髓压迫缓解或骨膜上神经纤维引起的疼痛缓解。

肿瘤内科与肿瘤外科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规范化培训;教学;肿瘤学;放射肿瘤学规培基地

作者简介:宋泉毅*,张大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一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中国肿瘤学起步较晚,1972才正式重组肿瘤内科。作为与内科、外科、妇科、神经内科和儿科等并行的二级学科,其却未能在中国临床医学的本科教育中有一席之地,开设肿瘤学课程的医学院校寥寥无几。现肿瘤专科发展速度较快,为规范化中国肿瘤科诊治团队,拉齐基层住院医师水平,本文结合现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不同方面阐述放射肿瘤基地的改革建议。

1中国肿瘤学教学现有问题

1.1缺乏本科课程设置

中国大多数医学高等院校未开展肿瘤学本科必修课程。据笔者调查获悉,仅少数几所医学专科院校教授本科肿瘤学,比如中山大学设置了肿瘤生物治疗、病理诊断和临床肿瘤学等课程[1];首都医科大学在北京世纪坛医院设立了《肿瘤影像学》《临床肿瘤学》及《恶性肿瘤诊疗学》等课程[2]。但其他的大多院校包括华西医学院这样的医学类先进院校,临床医学本科肿瘤学仅为选修[3]。

由于课程设置的缺乏,大多医学本科生甚至部分住院医师均缺乏肿瘤学相关基本概念,包括放射治疗为何、放射外科的先进程度和肿瘤综合治疗等。对本科生来讲,肿瘤学就是盲区。如若研究生就读专业为肿瘤学,那其专业基础几近为零。这将严重影响当前中国肿瘤事业的发展以及人才储备。肿瘤学发展极其迅速、知识体系过于庞大,解剖学、影像学和免疫学也在掌握范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一年至少更换四版。建设基础肿瘤课程设置以便学生及早掌握尤为重要。

1.2放射肿瘤学发展全面不足

中国肿瘤学发展滞后,其三级学科放射肿瘤学发展受到较大制约。且放疗设备大多昂贵,医院经济条件不足也是牵制因素之一。一个完整的放疗科室应该具备4种医学人才:医生、物理师、技师和护士。放射科医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在某种程度上要高于肿瘤内科医师,除了内科、肿瘤内科知识,还需具备解剖学、影像学和放射生物学的知识及勾画放疗靶区的能力。放射物理师也为完整放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放疗计划的设计与质量控制。2011年发布的中国放疗人员与设备调查显示,按模型推算本应具备放射物理师2400~3200人,实则仅为1887人。某些医院甚至不具备专业的放射物理师[4],如此放疗计划的安全施行将受到极大影响,患者生命安全难以保证。

分析人才不足的主要原因有开设专业院校不足、专业报考人数偏少、教学模式不完善、社会认知不够等。目前全国仅有华西医学院、苏州大学医学院等少数几所医学院校开设放射肿瘤学,而放射物理师则更多是半路出家,放射肿瘤学的根基之作《肿瘤放射治疗学》也未能将靶区勾画标准详尽描述。放疗科医师缺乏便捷直接的“入门”之路,仅能通过林林总总的资料或学习班提升自己,成长缓慢。

1.3肿瘤患者心理治疗缺失

中国在肿瘤患者临床诊治过程中的心理干预及对肿瘤科医生的心理学教育方面严重短腿,主要原因无非一点,即对心理学重视不够。肿瘤心理学的中文书籍仅有1本《心理社会肿瘤学》,且还不是规划教材,心理学授课内容多半泛泛而论,一言以盖之。目前多个国家已经将痛苦(Distrss,疾病相关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的识别筛查放入了肿瘤诊疗程序[5],而中国医师却连基本的心理治疗都未予以重视。

在美国住院医师需要具备的6条核心能力中,有2条关于人文——“患者关怀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流技能”,可见美国对于沟通与心理的重视程度。中国住院医师规培效仿美国,却如东施效颦、管中窥豹,只模仿其表面,未钻研其本质。

2016年发布的《中国肿瘤心理治疗指南》已经明确提出,肿瘤临床所有学科的医护人员都要了解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心理社会问题,并且还要注意出现其对周围所有人员及关系的影响。肿瘤相关医生要学会如何告知患者及家属坏消息,掌握医患沟通的艺术及医学人文的理念[5]。肿瘤患者大多心理焦虑、抑郁和脆弱,给予及时的、有愈合力的沟通不仅可以让患者得到心理治愈,还会极大的获得患者的信任程度,避免医疗纠纷与不配合治疗等行为[6]。面对以上标准,中国肿瘤医师应快速提升心理治疗的地位,重实践、轻理论,从身体及精神双重层面安抚患者,以提高生存质量。

2放射肿瘤学规培基地的改进意见

中国当前医学研究生学位培养与规范化培训并轨,学员多为本科学位。结合以上本科肿瘤学构建不足,放射肿瘤学规培基地应作出相应改进以迎合学员知识层次。

2.1增设入门教材

中国目前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肿瘤学仅有4本,《肿瘤学概论》《临床肿瘤学》《肿瘤放射治疗学》和《临床肿瘤学(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有教材1本《肿瘤放射治疗学》。其中《肿瘤放射治疗学》是以提问、回答模式,逐个疾病开展讲解,此版本获得学生较多好评。放眼望去,中国尚缺乏一本肿瘤学入门书籍,需浅显易懂,具有整合思维[7],切不可过于详细甚至引入研究实验。目的让学生能快速学习本书,走入肿瘤医生角色,对常见肿瘤疾病有基本掌握且能说出大体治疗方案。

2.2完备课程设置并增设沟通与心理学课程

课程设置方面,可以上大课的方式或小讲课方式进行,各有所长。参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研究生院在网站上公布的课程信息[8],其课程设置不仅有临床常见病种的大体治疗,还有前沿进展如“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进展”“乳腺癌靶向治疗新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开展了肿瘤心理学及医患沟通课程,如“谈肿瘤患者的灵性和临终关怀”“医患沟通你准备好了吗?”。课程难度高低不同,兼备沟通与心理。各地方培训基地也可以如此效仿、全面设置。

面对首诊即表现出痛苦的患者,学员还可通过问卷、访谈或其他方式对其进行痛苦筛查[9],如患者有明显的痛苦倾向,可利用MDT多学科合作模式让患者接受精神科、心理科的专业治疗,以改善患者低落状态。

2.3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肿瘤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涉及全身各个器官系统与不同学科范畴。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加快学习进度。

国内学者目前展开了一些对于教学模式的探索,接受程度较高、实施较为成熟的为PBL、CBL[10],其他的还有循证医学法、临床路径法、研讨会(seminar)教学法、蒙特卡洛教学法等。与跟随带教教师从事一切临床活动的传统带教模式相比较,PBL、CBL分别围绕问题、案例,将授课主体由老师转换成学生。虽然其实施起来较为麻烦,准备工作细致、缜密、繁多,但学生能通过较短的时间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及梳理,并融入情景,带入心理角色,锻炼沟通技巧。PBL教学法还能改善医学生的心理情绪,减轻抑郁、焦虑、躯体化和强迫等[11],十分值得推广。

迎合美国住院医师6大核心能力中的“体系内资源利用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如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让学生自己准备讲课资料的过程,提高知识搜索能力与归纳能力,培养了主观能动性。

2.4其他

除以上论点,放射肿瘤基地还应挑选具有敬业精神与责任心的带教教师,教师专一化,时间充足化;注意示范讲解支气管镜、鼻咽镜、间接喉镜的操作并给予丰富的实践机会;充分锻炼学员放疗靶区勾画能力并指点改正;主动为学员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比如如何利用PubMed、CNKI等数据库下载外文文献,介绍各类外文肿瘤学杂志的名称、网址及刊登文章的特性,还可推荐像“放疗微达人”“肿瘤时间”等优秀的微信公众号;加强床头考核、日/周间考核,勤于提问,每日强化知识点;检查病例书写,收集患者反馈并确立明确、公开的奖惩制度。

放射肿瘤基地当前接收的学员来自放射治疗专业及肿瘤内科专业,在培训细则中应设置不同的科室轮转计划,各有侧重。在全国备受争议的薪资待遇方面,应尽可能提高以消除规培学员的工作回报失衡感[12],提高学习工作热情。

3期待与展望

肿瘤内科与肿瘤外科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颅脑肿瘤;不同入路;临床途径;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9.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a)-0029-02

颅脑肿瘤发病无年龄限制,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及复杂多样的特点[1],其主要临床表现有恶心、头痛及视力模糊等,因这些临床表现不够典型,所以常常造成误诊[2],直至晚期,才会出现较典型的癫痫或剧烈疼痛等症状,但此时给治疗以及患者的预后带来了巨大困难[3]。目前,临床中治疗颅脑肿瘤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显微外科手术[4],并且目前关于该手术的安全性、手术效率、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研究探讨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及不同入路途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3月来本院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70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24~67岁,平均(41.9±8.2)岁。病灶部位:岩斜区肿瘤12例,脑桥小脑角肿瘤19例,蝶骨嵴脑膜瘤9例,丘脑-基底节区肿瘤8例,小脑肿瘤13例,颅前窝底肿瘤9例。纳入标准:①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昏或肿瘤压迫脑部神经所致癫痫等颅脑肿瘤临床表现;②脑脊液检查出现白细胞、压力和蛋白升高;③脑部MRI及CT扫描有信号强度变化(肿瘤病灶部位)。在进行研究前均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1.2 手术方法

①12例岩斜区肿瘤患者,入路途径:经改良的乙状窦前入路。由岩上窦下方与乙状窦前弧形将硬膜切开1.3~1.5 cm,由岩骨后和小脑幕下抬起小脑,在蛛网膜切开后引流出脑脊液,肿瘤部位在脑塌陷后即被暴露出来。12例患者中11例全切,1例次全切。②19例脑桥小脑角肿瘤患者,入路途径:由乙状窦后入路。本组全切18例,次全切1例,全切率为94.7%。③9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入路途径:于右侧眉间上沿额纹或眉上作2 cm×2 cm骨窗及4 cm直切口,将额叶抬起,外侧裂池蛛网膜切开后,放出脑脊液,肿瘤部位在脑塌陷后即被暴露出来。9例患者均全切。④8例丘脑-基底节区肿瘤患者,入路途径:于肿瘤侧作一个弧形皮肤切口,并颅骨开骨窗,然后电凝切开一个皮质切口,牵离脑组织,充分暴露病灶行切除术。8例患者中7例患者全切,1例患者次全切。⑤13例小脑肿瘤患者,入路途径:切口取枕下旁正中。肿瘤侧皮肤作直切口,同时颅骨取骨窗(3 cm×3 cm),将小脑皮质用电凝切开,显微镜下切除肿瘤。13例患者中,12例全切,1例患者大部切除。⑥9例颅前窝底肿瘤患者,入路途径:右额眉间上或眉上切口入路。9例患者均全切。

1.3 疗效观察

手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治疗(抗感染、营养支持等)。于1年内随访患者,记录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参照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价表[5])并与治疗前比较。以MRI和CT对患者进行头部扫描,记录患者肿瘤变化情况,了解患者的预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分别于患者手术后4、6、10、12个月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显示,手术后各月生活质量较手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x±s)

2.2 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的比较

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预后情况良好,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手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颅脑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据统计,其在男女中的发病比例约为5∶4[6]。由于肿瘤生长位置、大小、生长速度以及对生长处邻近部位影响的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了颅内肿瘤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特点[7]。大多患有颅脑肿瘤的患者均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及其他肿瘤压迫症状的表现[8]。

临床传统治疗颅脑肿瘤常应用开颅手术,但开颅手术具有创口大、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易感染等缺点[9],且开颅手术常常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心理负担,患者往往担心手术的安全性,拒绝配合手术,给手术的执行带来较大困难[10]。关于开颅手术预后不理想的报道也屡见不鲜。临床对于颅脑肿瘤还有内科治疗和放射治疗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大多存在疗效不理想、患者负性心理发生率高等缺点[11],因此,选择一种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是保证颅脑肿瘤疗效的关键。

本研究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根据患者颅脑肿瘤部位的不同选取不同的入路途径,结果显示,70例患者中,颅脑肿瘤完全被切除者66例,次全切除者3例,剩余1例患者颅脑肿瘤大部分被切除。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较手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

[参考文献]

[1] 王树青,陈淑玲.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102-103.

[2] 张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156-157.

[3] 芮奕峰,徐德明,万默各,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70例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4):104-106.

[4] 徐学君,高晋健,冯文,等.颅底大型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2):102-103.

[5] 马如钧,张伟,刘永,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9):38-39.

[6] 刘之一,徐宏,韩杨云,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底大肿瘤临床价值探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4):63-64.

[7] 文建平,陈冬萍,李卫峰,等.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和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7-9.

[8] 罗红伟,甘渭河,陆伟水,等.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J].广西医学,2011,33(12):1621-1622.

[9] 刘建军.颅脑肿瘤手术应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40(27):2742-2744.

[10] 王庆珍,辛金玲,路潜.颅脑肿瘤患儿家属术前焦虑状况与需求的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8,8(6):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