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语文的初步认识范例6篇

对大学语文的初步认识

对大学语文的初步认识范文1

一、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初中语文课堂管理所采用的仍是传统模式

我国各初中现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道德、能力、体育方面的考察力度,这是我国传统管理模式的特征,而初中语文课堂管理模式也是如此。其造成的主要后果就是无法与时展的脚步一致,而致使初中语文教育无法正常得到展开,无法取得相应的预期结果;学生课堂效率低,对于语文的兴趣不浓,这对于我国而言是严重的一个现象;教师教课内容乏味以及管理实施力度不强,因此,其的发展较为缓慢,易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对于我国稳定的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教师对于语文课堂的管理认识错误

教师对于语文课堂的管理缺乏详细的了解,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对此进行看待,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认识,认为课堂管理是一项教师完全控制的模式,而其主要作用是使教师上课时受到的干扰减少,保证上课的顺利进展,而没有考虑具体的效果,这种错误的概念导致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管理的发展受到进一步的约束和限制。

3.初中语文课堂管理的形式单一以及课堂环境欠缺

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即教师对于课堂的控制时间过长以及控制过度,采用完全强制性的管理,教师完全处于主导地位,这会使得学生的自由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造成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骤减。这对于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判断的初中生而言,易产生语文课乃至中国文化较为无聊的观念,这对于我国的文化传播以及继承都极为不利。

二、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发展的对策

1.宣传新课程管理模式,推广其使用范围

对新课程下的新型管理模式进行宣传,主要宣传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其主要的应用方式,使各学校对此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要明白初中语文课堂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否则无法得到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会下降,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不到及时的提高,最后容易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对此有了全面的认识后,各初中会对此引起重视,从而达到新管理模式的广泛使用,从而到达所期望的目标。

2.改变教师的认识和观念,制定相关的规定

教师需要对此进行一个全面的认识,学校需要要求教师及时补充相关知识,对此进行及时的了解,同时尽快改进自身的管理模式。学校也需制定相关的规定,主要是对教师在语文课授业中的学生反馈情况,对学生进行较为灵活的测试,其中不单单包括书本的知识,还应包括对教师平时的教课进行突击检查等进行全面的评分,最后根据评分的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改正措施。如出现学生满意度低,授课管理中绝对掌控等情况则进行相应的知识普及以及一定的培训,从而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能够向前进一大步。

3.针对具体课堂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善

对大学语文的初步认识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初中语文;衔接

一、当今关于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衔接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

小学语文基础相对于简单,以识字为主,课文短小,而且大部分蕴含故事童话色彩,以便学生能够在生理上、心灵上符合这个阶段接受的范围,所以学生对于语文的初步认识是具有一定文化色彩的,但是初中语文就不一样了,由于小学语文对于文字的拼写认识都有一定的基础了,而初中语文所要教学的内容就要以理解性为主,已经告别最初识字阶段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小学学习的诗词,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种简单意思明确的诗词,而初中学习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在意义上开始引入爱国情怀,注重品德教学精神上了,这个转变跨度非常大,就是因为这样如今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没有老师正确引导衔接其中的意义,提前没有进行铺垫,会使得很多学生理解不了,甚至有些抵触,对于语文的学习呈现出很多不利的条件。

二、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衔接处理策略

1.在教学理念上进行初步教导,这个程序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响应,也就是在小学生接触语文这个科目时,语文老师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机会面前进行衔接铺垫,例如小学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在小学阶段是简单明了的,就是表达诗人思故乡的,但是首先要离开了故乡才可以思念,但是为什么要离开故乡,就引出一连串问题,所以初中就要进一步学白深层次的诗句,其中包含了他人生的坎坷、遭遇,对此小学老师就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全面分析诗人的生平经历,为学生升入初中进行学习做好铺垫,初中语文将会学到哪些方面,并且其中蕴含很多诗词学习方法,包括写作手段,一些词语的升级,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就可以在教学理念上进行衔接,让学生初步了解初中会接触的内容,以便做好准备。

2.在教学思路中进行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教学衔接,例如小学语文教学是以被动为目的的,学生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主,并伴有课后学生家长考查签字为主,学生一路下来都是在老师、家长的督促下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的,但是到了初中就不一样了,首先初中生的思想开始有一定的独立变化,也就是他们不会是小学时没有主见,初中又是学生的叛逆阶段,这也是随着生理、心理成长所呈现出来的现象,所以要用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就会适得其反,学生那种叛逆的思想会完全激发出来,所以要在思路上教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以理解为主,不用死记硬背,不仅是初中学习,乃至将来都应该以理解为主,要学会主动学习,所以需要小学老师进行提前教导,让学生有所领会,而进入初中后再由初中老师继续引导并督促,以确定能够让学生从中领会其学习要点,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3.由于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的出入,如小学不会接触文言文,而初中就开始接触简单的文言文教学内容,在文章的层次上难度也开始增加,可能一开始学生有些不适应,所以,就需要老师来进行指导,保证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来接受初中语文内容的引入。所以这需要小学语文老师在小学生即将升入初中时多加鼓励,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信心,以确保完成初中语文教学。

三、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衔接之处引导带来何种意义

1.首先对于学生来说,可以使得学生对语文这一科目学习有更清晰的思路,让学生了解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差别,以至于不让学生升入初中后没有准备,变得很盲目,学生通过语文不同阶段的衔接对语文学习达到一定的学习要求,多方面完善学生的习惯,对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起着一定的推进改变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2.在教育上,教育就是在学生学习阶段发生的问题进行处理完善,通过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衔接教学引导提高教学层次。完善教育,使得教育理念更加严谨、更加规范,让学生得到益处。以配合如今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达到教学目的的实现。

总而言之,为了让学生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有个全新的认识,所以就需要严格把关,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衔接处进行合理的观念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思想上有一定的准备,以便学生对接下来所要面对的学习任务不至于产生茫然。提高学习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对大学语文的初步认识范文3

关键词:视听法;认知法;母语功能;双元结构系统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014-02

一、前言

认知教学法(以下简称认知法)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心智活动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习惯形成过程,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学习语言,强调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由于该教学法主要是针对认知结构系统趋于完善的成年人提出的,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机械记忆旺盛、认知能力相对较弱的大龄儿童来说,则普遍采用的是视听教学法(以下简称视听法)。视听法强调应通过“刺激—反应”的重复练习达到形成习惯的目的,排斥或抑制母语的使用。笔者认为,认知法不应只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也应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所体现。因为尽管大龄儿童的认知能力还相对较弱,可较弱并不是没有,他们已通过母语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些概念,这些知识和概念构已建起了母语认知—思维系统框架。而且双元结构理论也告诉我们,在外语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母语的认知—思维系统都始终参与着外语语言信息的加工,尤其是在外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学习者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在母语认知—思维系统内进行的。所以忽略母语及大龄儿童在母语平台上构建起的认知能力在外语学习中作用,一味只采用视听法进行教学的话,势必会影响其语言能力的运用,造成不能举一反三,只能在固定情境下死套句型的结果。因此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在突出视听法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应适时采用认知法进行教学,让两者相互相称共同提高初学者的外语学习效率。

二、视听法运用在初中外语教学中的优势及不足

视听法来源于直接法和听说法,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在听说法的基础上,利用视听结合的手段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法。将视听法运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沿袭听说法优点的情况下,让语言与视觉形象相结合。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练习听说,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达到使看到的情景、听到的声音自然地与要学的知识联系起来的效果。认知心理学认为,进入大脑的信息不仅以词条的方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也以表象的形式储存,即所谓的双重编码。那么视听法在听说法的基础上,除了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听觉刺激外还加入了视觉刺激,让学生在接受语言信息的同时也接受非语言信息。这样不仅有助于语言信息的储存,更拓宽了语言信息回忆的渠道,使得学生不再是看到文字才能回忆出相应的词句,而是在听到、看到或是利用脑中的表象就能回忆,提高记忆效果,减轻回忆负担。除此之外,配合了声像的教学过程变得相对有趣,这对注意力还不是太集中的初中生来说起到了一定的吸引作用。二、在句型操练中加强口语的训练。因其理论基础的原因,视听法也非常重视句型的操练和口语技能的培养,而针对机械记忆能力旺盛的初中生,采用反复背诵句型的方式来达到对口语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对他们优势的最好利用和发挥。通过反复操练,形成刺激-反应,让学生在某一情景的刺激下就能大胆地说出英语,减少了哑巴英语的情况。

但是视听法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教学法,它仍然有着明显的缺陷。视听法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不使用母语,那么在初中教学中,由于初中生还不可能掌握关于词法、语法的专业术语,不使用母语必然造成对语法词法无法进行讲解分析的结果。教师不讲解,学生自然是对词法语法一头雾水,某个词放在操练过的句子里知道该如何使用,一旦放在没有背诵过的新句子里就犯糊涂,这种情况长久了必然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产生厌学情绪。除此之外,学生一贯操练的都是固定情景下的固定用语,一旦情景转换很多学生还是处于不敢开口的状况。究其原因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母语作用的结果,那么母语在学生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中的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与功能?双元结构理论对此做出了很好的解释。

三、双元结构理论对母语功能与作用的探讨

双元结构理论探讨的是整个外语学习过程中心理机制的加工特点,由于这里谈及的是初中英语教学,是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下文只涉及母语在初始和后续阶段信息加工、储存与途径中起的功能与作用。

1、母语在初始阶段信息加工、储存与途径中的功能

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虽然从小开始学习英语,但开始正式地大量接触英语应该是在进入初中后。这个处于阶段的学生,大脑中有关母语的认知-思维系统已经基本形成,只是还没有成年人那样完善而已,因此所有进入头脑中的信息都是在这个系统内进行加工的。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大脑接受到语言信息的刺激后,会将信息在语义编码系统内进行编码加工,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外语的语义概念系统,无法在外语语义概念系统中对输入信息的物理特征加以辨别,因此只能在母语语义概念系统的参与下进行语义编码及所谓的知觉-联想,加工好后的词条也只能储存在母语的语义概念系统内。在这一阶段中,外语语言的原型概念均来自母语,即便已经积累了许多外语的语言信息,但这些外语的 信息符号(语音、词汇、简单结构等)也仅仅是母语语言符号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不自觉的翻译则成为学生内在受母语认知-思维控制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翻译受阻,那么接受到的外语语言信息则无法被记忆或回忆。“这一阶段之所以会出现知觉-联想的加工机制,是因为学习者尚处于外语语言知识的初学阶段,外语的知识-认知结构仅仅处于构建初始阶段,外语的语言-思维结构更无从说起,外语的信息输入及其加工是不可能直接通过符号-认知系统来进行的,只能通过母语的相关加工系统来完成。”①

对大学语文的初步认识范文4

同时,系统论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在研究和处理事物时,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始终着重从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从系统的结构以及动态的角度,综合考察和处理对象,以求得到整体功能的最优化。这些无不告诉我们的确应该重视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衔接”。

根据系统论理论,如何研究“衔接”, 如何做到“最优化”,下面我就谈谈对“衔接”在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 研究大纲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语文不如数理化之清晰,因而语文教学往往陷入了一种不可知论的状态,有人还美其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这是不可许的。作为一线教师如今须做到以下三点:1、研究92年大纲与2000年大纲之异同。2、研究2000年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之异同。3、研究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之异同。这三者的研究正如法律的确定,它使教师有了准绳,有了依据。 例如,92年大纲与2000年大纲之异同,也说明它们存在着继往开来的衔接关系:92年大纲对语文的人文性提得不是很明显,着重于工具性。而2000年大纲则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相提并论。那如何做好这理念的认可与改变就尤其重要了。其实,语文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文的运用,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阅历和素养的参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低年级应着重于工具性,而高年级再侧重人文性也不迟,那问题就是要如何做好这阶段过程的衔接工作。如初一年在小学识字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字,更加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书写,并引导学生去认识书法家练字的经过;还有背诵默写等等都不能一下子松开。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他在起始年段也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某一方面给予大胆的出其不意的肯定,从而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是从小学到中学“衔接”的典型,同时也是语文教坛一个佳话。发现两个大纲之异同,我们就能了解新大纲的意图所在了。其实,这就是新旧大纲间的衔接。只有真正做到对大纲之异同而心中有数,那在实际衔接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大启示的。这样才能找到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法,才能遵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再如,新大纲分明一体化设计,整体考虑,互相衔接,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由此可见,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了。就背诵篇目而言,大纲规定小学不少于150篇,以绝句为主;初中背诵不少于80篇;高中背诵古文20篇,诗词、曲50首。这些无不说明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的连贯性和层次性已尤为突出了。作为教师认识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对此,我采用每天一诗,先诵再背再懂,至于有些诗词懂与否,我认为随着孩子长大或年龄的增长会懂的。或在起始年段不提,在初二、三年再继续训练也不迟。这既能体现训练的层次性与序列性,也符合人的认识与发展规律。

二、 研究教材之间的衔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熟悉中小学教材,处理好衔接,明确教法学法。

现在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种种迹象表明了,小学生升初中后,往往觉得小学学过,初中还在学,甚至于高中还学,教材内容的重复性,因而使学生产生厌学畏惧心理,这些表明了小学与初中、高中等在教材的衔接上出现了不应有的“软”的问题。这就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这往往也造成一种怪异现象的出现:大学厌高中,高中厌初中,初中厌小学;小学厌初中,初中厌高中,高中厌大学的恶性循环现象。其实,问题就在于“衔接”上,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正如飞驰的火车,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就象一节节车厢,如何使之能与火车头一块向前奔,这每一节车厢的交接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后果就难以设想了。这次新大纲很明显就给予了一定的考虑: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进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与想象的关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50%;高中加强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在整套教材的选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约占课文总数的60%,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这就使三个层次的教学侧重有所分清,再也不会出现那种高中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小学学,小学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高中学的不大正常的现象。简而谈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教学生画知识树又何尝不是如此的想法呢?在画知识树的同时,实际理清了各知识之间联系。这正如新大纲所说的“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意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境之间的联系。”应该说在这一点上,新大纲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情况下,作为语文教师应将教材吃透了,研深了,才能充分把握意图,把语文教学带到新天地里。

(二)、初中阶段教材之间衔接问题的再认识。

92年的教学大纲曾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命力,全国各线教师高兴劲甭说了。在注重主体作用方面,这套教材给予了极大的体现。试用修订本教材又进一步给予了重现,但更重要的是本次修订对三个阶段的认识有所变化。三个阶段体现着互相衔接,逐步递进的学习程序。第一阶段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能力;第二阶段,进而分解为三种表达方,使对实用文体学习得到提高和逐步加深;第三阶段,从文章的学习过渡到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样,由简及繁,由浅及深,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样,三个阶段的过渡衔接很显然地突出来了。这可关系到学生学习递进和加深,因此,教师应从宏观角度入手,及时思考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并将之施于教学备课中,充分考虑课堂各个环节的衔接,正所谓:有所侧重才能有所收获。

(三)、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

早在湖北省宜昌市语文教改课题“课内外衔接”的实验中,刘国正先生将此概括为“内引,外联,对比”,充分肯定了课内外衔接的好处和作用,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双冀”。究其实质,语文四种能力的培养无不与生活联系。新大纲特别注重这点“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班渠道,增强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刘国正先生又说“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而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透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同时,大纲也提出“小学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有问题提出来,能与别人商量;初中要求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高中要求学生能对课文阐发、评价和质疑。”这是需要建立在对生活有着直接感受与间接感受的基础上的。为此,我大胆在课内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根据速读的要求,即一分钟要500字左右,我适当选择了课外材料为内容,开展了听力训练。由缓而急,由简而繁,逐渐地使学生认识到听力训练单靠课本材料是不够的。如今经过一阶段的训练,部分同学的听力能力很明显地进步了。

2、根据课本中安排的活动课材料,进行了多次语文实践活动。如家乡崇武是个新兴旅游单位,为此我请学生到游览区作调查,写题为《我爱美丽的家乡------崇武》、《欢迎你到崇武来做客》的文章;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过去,我让学生就姓氏的来源作为调查,写题为《我从哪里来------“寻根问祖”姓氏来源调查活动》的报告;对中小学生错别字尤其严重的情况,我就开展了《请讲普通话 请用规范字》的活动;对中小生看电视非常严重的事实,我就开展了《关于中小学生看电视利与弊》的书面争论等等,不一而足。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生活的再认识,体现生活主人翁的作用,使所学的不是死知识。

3、就课内而言,我主要围绕课文开展有关衔接工作,如学习了《数字杂说》,我就让学生写《也谈数字的妙趣》,(可填对联、谜语、诗词等等);学习了《皇帝的新装》,我就让学生编话剧(曾在校五四晚会上演,效果还好);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我就让学生写《浅谈闽南农谚》等等。应该说这“读”,就是让学生投入到别人的直接的感受中去,对学生来说这其实是间接感受,因此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否则的话,只能又回到那种令人生厌的学习中。而“写”是一种直接感受的表白,这就需要学生很真实地再现了。如何衔接,实际是离不开生活的。这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的“……脱离生活,写就变成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而与生活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由此可见,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是必不可少的。

三、 研究学生是做好衔接,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

1、心理学告诉我们;研究好各阶段学生的特点,各年段学生,各类学生的特点,这包括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现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视这一点,才能做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考虑这些环节的衔接。教育是没有小事,因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后给学生产生这样那样或好的或坏的影响。

2、作为语文教师,了解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语文水平,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衔接。特别是中下生应侧重于基础的再现与反复,优生可着重从拓展、加深方面考虑。

对大学语文的初步认识范文5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提高途径

英语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英语教学的存在是学生学习内容丰富性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初中教学面向现代化的、面向未来的客观要求。国家高度重视初中英语教学的开展,尤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科技的发展,初中英语教学收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初中英语教学可以说是影响到初中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全面发展的事情。在此背景下,研究与分析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促进初中英语教学的方法意义深远。

1.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表明兴趣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兴趣作为学生的主观心理的一种状态,对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意义重大。学生兴趣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速度,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学习兴趣高也能够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度,能够提高教师的成就感,对教师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提高。研究发现,很多初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具体表现为课堂听课不认真、课后作业完成也不理想,造成英语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有不及格现象的出现。很多农村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英语学习,升入初中后对英语学习的方法掌握不当,是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重要原因。同时很多学生由于英语成绩长期的提高不上去而降低学习兴趣,还有很多学生由于教师等其他因素降低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客观地了解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并积极地、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疏导和辅导,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能动因素,对教学过程的开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非常重要。在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在作为教师的角色不变的前提下,教师还要担当起朋友、长辈等角色,同时教师对待学生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孩子、朋友等角色,因此,在现在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合理的认识和判断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学过程的开展意义重大。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还存在着某些不协调的关系,部分学生对教师出现畏惧、敌视、排斥的思想,而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当代的初中生进行科学的判断和认知,与学生建立师生情、朋友情、亲情等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怀,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的吸引力,这样才能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有利。

3.不断进行教材创新

英语教学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材体系,为英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纵观我国初中英语教材的发展历程,英语教材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更换了不同的版本,同样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环境下,英语教材的创新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材的不足,发挥自己的能力,通过其他途径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同时将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反映,促进教材的完善。

4.进行跨文化语境教学

英语是一种外来语言,与汉语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英语的发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人文特点与汉语本来已存在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等存在很大差异,同时英语的单词组成、理解方式、发音方式、语句构成等均与汉语存在很大区别,因此很多初中生,尤其是小学没有学习英语的初中生在学习英语时很不适应。英语是一门语言工具,而语言性的知识学习需要具有相应的环境和氛围,也就是说英语的学习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跨文化语境,要将英语的学习,尤其是有关英语历史方面的学习放到原有的文化环境中,不能简单地以汉语的语境来指导英语的学习,避免形成“汉式英语”的状况,避免造成学习对英语学习的误解,影响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跨文化语境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必须对英语知识和异国的风土人情、历史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必须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和营造良好的教学语境。

5.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相继出现,并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多媒体设备的发展又促进了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时至今日,多媒体教学已经遍布各级教学中,成为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初中英语教学知识量大,尤其异域知识量大,因此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现英语知识的背景,而多媒体正是展现英语背景知识的良好工具,通过多媒体教学法能够将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应用情境等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客观、详细、形象地理解有关的知识,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6.继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和把握,要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要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判断,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要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创新,因此教师教学水平是影响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继续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修养,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7.做好专门课外练习

作为语言知识的学习,实践的锻炼与课堂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只有课堂知识的传授是不行的,必须有课后的练习。初中英语的课外练习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课外练习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同样能够让学生建立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好的作用。初中英语的课外学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比如开设“英语角”、“读书会”等学习团体,开展课外读书比赛和英语征文比赛,进行课外英语知识竞赛等。但是,这些课外练习在起到辅助课堂教学作用的同时,不能够取代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8.小结

英语教学对初中教育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高度重视初中英语教学的作用,并客观认识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促进初中英语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瑞川.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初探[J].吉林教育:高教,2010(6):76

对大学语文的初步认识范文6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目前教学的重要任务以及基本途径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初中各学科构成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以下作用:首先是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思维以及习惯,其次是在培养学生语言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对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条件以及前提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出有效解决策略,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具体措施,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准备好课前工作,实现游刃有余教学

课前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准备好课前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使用到教学教材,同时还要分析学生的特点,从而对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安排设置。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一个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就可以保证教学课堂环节存在足够的流畅性,并且促使教学途径进行进一步创新。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掌握课堂主动权。想要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从根本上重视学生预习效率。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最大程度地贯彻落实课前预习工作。例如:学习《最后一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完成以下练习思考题目的设置:第一点,需要学生对课文进行大致的浏览,对小弗郎士对法语的态度以及认识有了怎样的转变进行思考,并且找出相关能证明转变的句子。第二点,找到促使小弗郎士态度以及认识转变的根本原因。第三点,韩麦尔先生存在哪些古怪的行为。经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学生就可以在进行预习的过程中带着这些问题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从根本上确定该篇文章的总体学习方向。

(二)完成教学情景创设,促使课堂效率实现进一步提升

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一般会因为枯燥的学习生活产生一种乏味感以及枯燥感。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一成不变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程序,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导致其学习效率受到影响。例如:在《故乡》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完成多媒体课件设置,课件需要在包括简单语言以及人物画像的基础上,还要包括字词知识,在上述基础上还要增加能力迁移练习、重点难点联系等重要内容。多媒体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而言,多媒体课件可以包括丰富的更为广泛的教学内容,带给学生一种直观上的感受。这样一来,通过一节课的开展就可以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实现。使用课件可以将内容非常直观以及可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感受和体验进一步加深,聚集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进一步创新教学手段以及教学途径,对学生学习热情进行积极调动

在提高教学效率过程中,游戏的设置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地使用相应的游戏教学方法,因为游戏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非常愉悦的感受,不仅如此,还可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例如:在复习古诗《观沧海》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击鼓传花”的方法促使学生背诵,进而考察学生背诵结果,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这样一来,学生情绪既可以处在一个紧张的状态,同时也处在一个非常兴奋的状态,从而促使诗词背诵进一步加快。

(四)促使学生兴趣得到激发,完成高效初中语文课堂构建

想要学好每一门课程,首先需要具备足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想要完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就需要从根本上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出来。想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需要跟学生构建一个平等的合作关系,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在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需要参与学生讨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探索,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使课堂教学实现高效进行。比如,在进行《变色龙》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需要完成情景创设,同时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变色龙》一文中提到的一些新颖的句子使用画面表示出来,促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一步提升。例如: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在课件中融入大量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基本元素,逐一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从根本上认识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