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粮食安全的对策范例6篇

解决粮食安全的对策

解决粮食安全的对策范文1

一、加强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十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围绕十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新的要求,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新的精神状态,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2、完善和落实干部职工学法、培训制度。做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行政强制法》等规范政府行为法律的学习宣传,提高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水平,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与粮食应急保障相关法律的学习宣传,增强粮食部门应对粮食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督促和引导粮食经营者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

3、广泛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教育活动。继续开展“放心粮油”工程,宣传普及粮油消费知识,增强粮食消费者爱粮节粮和科学合理消费的观念。利用“10?16”世界粮食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推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爱粮节粮行动。增强全社会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粮食的意识。

4、加强粮食收购政策的宣传。结合夏粮和秋粮收购检查活动,做好粮食最低收购价等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的宣传,广泛宣传“五要五不准”(要敞开收购、随到随收,不准折腾农民;要依质论价、优质优价,不准坑害农民;要公平定等、准确计量,不准克扣农民;要现款结算、不打白条,不准算计农民;要优质服务、排忧解难,不准怠慢农民)粮食收购守则,规范收购行为,引导粮食经营者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二、深化依法行政,为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5、认真做好粮食流通行政执法工作。加强粮食监督检查,开展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维护粮食流通秩序。抓好政策性粮食购销、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粮食购销政策落到实处。认真做好粮食库存检查,确保粮食库存安全。加大涉粮案件查处力度,维护国家粮食法律和政策的严肃性。把好粮食质量检验项目关,加强对“粮安工程”实施,确保涉粮政策落实到位。

6、健全行政决策程序。依法明确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和量化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对重大行政决策的提出、调研、征求意见、集体讨论、公示公布进行具体规范。完善重大决策落实情况报告、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与决策效果评估制度,通过民意调查、专项督查等形式,收集分析决策实施相关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纠偏,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7、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健全行政执法调查规则,规范取证活动,推行行政执法证据格式化。进一步完善执法风险评估和防范控制机制,有效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和行政执法效能。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严格的进、出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和资格管理,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

解决粮食安全的对策范文2

关键词:粮食危机;务实;责任;合作

中图分类号:F1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5-0139-02

一、全球性粮食危机的界定及现状

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即基本粮油制品的全球性短缺,价格上涨。“民以食为天”,“食”是人类生存最必不可少的因素。“人类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1]。”显然,粮食安全问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食品科学本身,关系到民众的身体健康,而且是一切其他生产生活的基础。粮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与一国的政治稳定以及国家间的基本关系息息相关。

早在1972―1974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的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经过世界各国的一系列措施,粮食安全问题在20世纪后期除非洲的少数最不发达国家之外基本得到了解决。

然而进入2008年以来,全球性粮食问题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三十多年来首次粮食全球性匮乏,比20世纪70年代初的粮食危机表现的更为猛烈。作为国际市场基准的泰国大米价格屡创历史新高。世界其他主要粮食作物价格也大幅上涨,截至2008年3月,小麦价格已达到28年来的顶峰。居高不下的粮价不仅加剧了各国的通货膨胀压力,而且在多个发展中国家引起了社会动荡,有的地方甚至,粮食短缺所引发的社会不安正在扩大。仅非洲粮食短缺就达3 600万吨,有1亿多人因粮价上涨而面临严重威胁,海地总理因此下台,甚至在美国和英国都出现了超市限购大米的情况;而日本40年来首次食品短缺,由于提前两个月已经耗尽粮食预算,不得不动用550亿日元的粮食储备金[2]。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为世界性的了。” [3]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3]进入全球化时代,各国间联系更加紧密,世界性的市场使得国家间相互依赖程度大大加深了。全球性粮食危机出现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包括各国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忽视、对生物能源的过度追捧、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与贸易壁垒的存在、气候的异常变化和战争、投机等人为因素。粮食危机已不是一个国家的力量所能够解决,需要国际社会的协同努力。全球性粮食危机使各国对粮食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美国总统布什表示:“我们向世界发出的信号明确表示,美国将会在未来几年对抗全球食品危机中起到领导作用。”美国计划在全球性粮食援助方面投入50亿美元[4] 。而解决全球性粮食危机为各国间的合作提供了平台。2008年6月3―5日,世界粮食安全高级别会议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罗马召开,中国农业部部长孙政才也率团参加了大会。与会各国强调国际社会需采取紧急协调一致的行动,消除高粮价带来的负面影响[5]。各国开始意识到超越个体国家利益的共同合作才能克服粮食危机。

二、中国应对全球性粮食危机的方法与对策

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和平发展的模式使得中国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实现这些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需要全方面的改革开放,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下发展与各国、国际组织的友好关系,广泛、深入的进行经济、科技、文化等交流。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不同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目前西方国家民众对中国存在一定的误解。借助应对全球性粮食危机,可以展示中国是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我们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处理国际事务。

1.以务实的态度在维护好中国粮食安全基础上注重共同利益的构建

首先,力求在粮食安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解决好自身粮食问题。要学会用各种方法振兴农业,振兴工业,发展农业和工业中的流转。建立良好的市场流通秩序[6]。最大程度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包括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等。做好危机预案,以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注意定期对全国粮食储存进行检查,坚决处理虚报瞒报、获取私利的行为。通过政策调节和市场机制保证农民对粮食种植的积极性,对国内的粮油企业加强监管,保证粮油产品的卫生安全,进一步杜绝公款吃喝和铺张浪费。

其次,积极与相关各国寻求共同利益。“共有利益”的建构同时基于物质形态和社会形态,并且超越这两种形态,获得相关行为者的一致认同,显然,全球性粮食危机是属于共同利益的范畴。加强粮食安全方面的合作有利于维持国际秩序的和平与安全。发展中国与各国的共同利益,使他们认识到中国并不是一个崛起的对其有威胁的大国,或者要崩溃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会对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稳定发挥巨大的作用;以粮食安全问题的形成的共同利益而进行的合作为跳板,加强其他各方面的合作,使中国更好地融入到世界发展的潮流中。

2.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发挥建设性作用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加入WTO以后,食品方面的法律法规多以国际同行的为约束。现存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战后发达国家主导的色彩依然浓厚,而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并不是许多规则的制定者,中国需要在一般性的国家组织中按照主要是西方国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全球一体化进程和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和国际体系的步伐可以得到加快,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出现,也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结果,这使得中国有机会代表自身的利益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参与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的构建。中国不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更应当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中国遵循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力主通过谈判、对话等诸多方面来协调各方立场,建立国际粮食安全体系,达到共同解决全球粮食危机的目的。

中国在国际粮油市场中既是进口国,又是出口国。了解国际市场和需求,制定合理的粮食进出口战略政策,可以更好地保证自身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消除不稳定因素扩大改革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而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对于发达国家,我们主要是出口初级粮油产品,要严把质量关,通过粮食安全问题来实现某些中国继续物资和原料的交换,加速自己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我们加强经济合作和无私援助;对于周边邻国,要积极帮助它们解决面临的紧迫问题,树立良好的周边发展环境。在解决危机中增强互信和文化交流,促进地区认同。2003年以来,中国对外提供粮食援助近30万吨,援建14个农业类成套项目,在海外建设了20多个农技示范中心,在农业领域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了4000多名管理官员和技术人员[7]。

3.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促进全球性粮食危机的解决

不仅重视政府官方的努力,还要重视行业协会、民间组织在解决全球粮食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好官方和民间的协调互动机制。一方面,努力借鉴先进国家的现有经验和教训,建立良好规范的粮食安全体系模式,总结出一套粮食危机预防、处理、善后等制度。对于全球性的突发性粮食危机,积极参与协商,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粮农组织的等国际机构的框架内积极合作,努力提出妥协的方案解决问题;不仅仅要参与世界性的组织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协调和解决,还要注重地区性的组织,如东盟、APEC、上海合作组织等,不仅要注重多边协商,更要注重发展双边关系,以粮食安全为平台,促进全球贸易环境的改善,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民间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促进粮食问题的国际学术交流。特别注意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进行磋商,比如优质粮食品种的引进与种植、各国粮食进出口配额调节、国际基准价的制定与浮动、贸易壁垒的消除、国际粮食援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等等。将普通民众的诉求与专家的意见概括上升到政策理论层面,与实现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多元共治使得社会各个阶层均有亲身参与的感觉,其自身利益能得到最好的表达和尊重,可以从根本上促进解决全球性粮食问题。

三、全球性粮食危机的解决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中国在社会变迁加剧时,要主动融入世界的大潮,只有根据中国国情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国的行之有效的应对危机的方法,维护好国家利益,注意处理问题的原则性与具体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才能抓住全球性粮食危机中的机遇,使得中国更好的和平发展,进而促进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和国家间的和谐关系,推动世界和谐和和谐世界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79.

[2] Food prices and protest――Taking the strain[J]. The Economist. May 8th 2008.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4] 日本40年来首次出现食品短缺[N].南京日报,2008-05-04.

[5] 郑兴,程璐.粮食安全牵动全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06-07.

[6] .中国粮食安全与财政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57.

[7] .在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7-10.

Practical, Responsibility, Cooperation

――China's Countermeasures to the Global Food Crisis

HUA Ling-zhi

(Colled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210097,China)

解决粮食安全的对策范文3

关键词:粮食安全战略成本管理粮食安全价值链成本优化成本抑减

Abstract:One of important aspect of potential accidents of national food security is that the increasing cost of food security result the heavy financial burden.In order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under a reasonable cost,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of food safety should be implemented,which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such as openness management space,comprehensiveness management object,dynamic management approach,perse getting information,and so on.The main way of optimize the value chain of Chinas food security is:integrating resource of the current value chain of food security,enhancing the grain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capacity,reducing the institutional cost form in history,and appropriate increasing food imports.

Keywords: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of Food Safety Value Chain of Food Security Cost OptimizationCost Reduction

从长期来看,我国粮食安全的隐患不仅表现在资源对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的保障乏力,还表现在粮食安全成本的持续增长所导致的财政负担。因此,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定位应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之间寻求平衡点,为了通过成本管理有效地支持粮食安全的战略目标,需要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法方法,在粮食安全成本管理中心引入战略管理理想。本文就粮食安全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特征及其优化粮食安全成本的路径加以探讨。

1.粮食安全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战略成本管理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提出,其核心是“成本优势”[1](P294)。美国学者麦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的专著中列章探讨“成本优势”。在波特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学者于1993年出版《战略成本管理》(J.K.Shank等)的专著,是战略成本管理具体化。日本学者又进一步将战略成本管理扩大到企业界。近年来,在英、美、日等发达国家、战争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取得竞争优势的有力工具。国家粮食安全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应运用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关注成本驱动因素,运用价值链作为分析工具,明确成本管理在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功能性定位。它要求成本管理要注重内外环境影响,其信息提供和控制程序要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相适应。

结合粮食产业的特征和粮食安全成本的功能,笔者以为,粮食安全战略成本管理是指在对粮食安全价值链和粮食生产、流通、贸易及其需求趋势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粮食安全的成本结构、成本配置行为进行优化与控制,从而实现以合理成本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粮食安全战略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和以往粮食安全政策的绩效与代价,将成本信息贯穿于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的过程中,通过对粮食安全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以达到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粮食安全环境的目的。

2.粮食安全战略成本管理的特征

粮食安全战略成本管理的一切活动以保证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其主要特征如下:

2.1管理空间的开放性。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开放系统的特征。它把粮食安全成本管理纳入国内外以粮食供求信息为核心的国际环境中予以考察。一方面,表现为成本管理信息涉及范围的拓展及控制视角的扩大,如成本控制与约束要扩展到粮食安全成本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战略成本管理所倡导的核心是以变应变。在既定的粮食安全战略目标下,粮食安全活动要适应环境变化并及时进行调整。为了真正发挥粮食安全成本的能动作用,必须改变传统管理中诸多的静态假设,在变动的外部条件下进行粮食安全决策。对不断变化的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因素进行正确分析和判断,才能预测和控制粮食安全风险,确定和实施正确的粮食安全战略,主动适应和驾驭粮食供求形势。

2.2管理对象的全面性。战略成本管理以整个粮食安全价值链为对象,根据粮食安全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战略成本目标,具有结果控制与过程相结合的特征。从粮食安全活动的环节上看,克服传统成本管理只主张结果分析的片面性,而将结果控制与过程控制相结合,通过过程的控制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粮食生产、粮食收购、粮食储备、粮食运输、粮食加工、粮食销售等各个环节与粮食安全的整体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以过程的控制实现对结果的影响和保证预期结果的实现。与此同时,战略成本管理既重视主要活动,也重视辅助活动,如产业政策的制定、市场体系建设、粮食科学研究、粮食对外贸易、政府行政干预等活动都作为价值链分析的内容,从而达到洞察全局的目的,并由此形成价值链的各种策略。

2.3管理方式的动态性。对于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不仅是短期供求平衡问题,而且关系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2](P17)。传统管理立足于短期的成本管理,常常根据短期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对成本支出方向进行随机性调整,导致政策变化无常,市场大起大落,“一放就乱,一收就死”。战略成本管理则立足于长远的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实现。它不局限于单一的粮食年度分析,而是以长期粮食安全状态的变化来确定粮食安全成本配置与优化的方向,使成本配置服从于长期的粮食安全目标。此外,由于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确定始于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环境相适应的,在环境发展变化时,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战略成本管理又是一种动态的管理。

2.4获取信息的多元性。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超越会计主体范围的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国家粮食调控政策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内外粮食生产、流通、消费、库存、质量、价格等信息准确分析的基础之上,才能保证政策的科学性,以达到预期的调控效果。当前,涉及国家粮食政策制定的相关部门有发改委、财政、粮食、农业、农发行等。各部门对粮食问题占有信息只侧重于某一个方面,在制定粮食调控政策上,部门之间很难达成一致意见,政策形成的结果往往是部门博弈的结果,哪个部门掌握的权力大,决策就会倾向于哪一方,至于形成的政策是否是最科学的选择就很难说了[3](P21)。战略成本管理要求突破会计主体本身的限制,获得与粮食产业有关的各方面信息,为政府粮食安全决策提供系统性、权威性和准确性较强的多方面信息。

综上所述,粮食安全战略成本管理是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粮食安全战略中的成本动因、粮食安全价值链以及粮食产业在一个更大的国民经济活动价值链中所处位置进行成本决策。其基本内容是关注成本驱动因素、运用价值链分析工具,明确成本管理在粮食安全战略的动能定位。因此,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构成了粮食安全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

3.粮食安全成本优化的路径选择

3.1粮食安全价值链整合路径。粮食安全价值链整合是指将价值链的各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各环节协调互动,产生协同效应和提高资源聚合质量,从而降低粮食安全成本。粮食安全价值链是指与粮食生产密切相关的产业群,包括为粮食生产做准备的科研、农资等前期产业部门;粮食种植等中间产业部门;粮食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后期产业部门。粮食安全价值链体现了粮食有关各产业之间以及与外部相关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即产业之间的投入与产出,供给与需求的内在联系。

粮食安全价值链整合就是要将被人为割断的粮食安全价值链的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各环节之间的合理连接和协调运行。通过整合解决以下问题:其一,整合粮食产业链的形态要素,实现粮食物流的整合、信息流整合、价值流整合和生产经营主体的整合。其二,整合价值链的时空分布,实现空间上的价值链整合、区域内的价值链整合和跨区域的产业链整合。其三,整合产业链微观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形成合理价格机制、利益调节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通过整合使粮食安全价值链的结构更加合理、产业环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得粮食产业链的运行效率不断提高,为降低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创造条件。

3.2建设性成本重点配置途径。这里所说的建设性成本是指对中长期粮食安全保障具有关键作用的支出和重要的粮食流通设施建设成本。建设性成本重点培植战略的基本思想是:粮食安全成本的配置不能追求在粮食安全价值链所有环节的平均分配和面面俱到,而应实现对粮食安全关键环节的重点支持。而粮食综合供给能力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综合流通能力的结合体。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和粮食自然风险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在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采取了根据农业形势进行“相机抉择”的投入政策。这种做法应该改变。应通过制定稳定、规范的农业投资政策,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形成分工,形成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转贴于

粮食综合流通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是由中国粮食供求地区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所决定的。只有具备较强的粮食综合流通能力,粮食从生产或储备到消费的通道及其通畅且通达时间较短粮食安全风险才能得以化解。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应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流通设施建设成本重点予以配置,逐步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并形成可靠的科技支撑体系,使粮食安全的战略环节得以不断强化。

3.3体制成本持续抑减途径。成本抑减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地运用各种方法以降低各项成本的措施[4](P315)。粮食安全战略成本抑减是指通过分析粮食安全成本链上各个环节成本配置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确定降低成本的方法与途径的活动。粮食安全战略成本抑减不是一项为应付当前出现的财政支出能力不足问题而采取的应急措施,而是一个提高粮食安全成本利用效率,在必要和可能的环节降低成本的持续过程。笔者以为,在粮食安全价值链上抑减的成本项目是体制缺陷带来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政府作为单一主体直接经营粮食储备的体制成本。长期以来,政府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委托—制度的设计导致了较高的体制成本。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不管是在粮食收购环节、批发环节,还是粮食对外贸易,多元化的粮食经营主体已经形成,但是,政府作为单一主体直接经营粮食储备的做法并没有改变。笔者认为,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使粮食储备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逐步实施粮食储备经营招标制度。逐步改变由政府作为单一主体直接经营粮食储备的办法。由政府委托申标企业粮食储备,不论国有粮食企业还是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都可以参与招标。政府作为委托方支付费用,仓储企业因承揽储备粮保管业务而获得相应的储备费用。

战略成本抑减的另一个方面是过高的粮食储备成本。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与国家储备粮目标错位有直接的关系。从国家粮食储备运行的实际情况看,价格支持和稳定生产者收入日益成为专项储备的主要目标,使粮食储备的基本目标偏离保障粮食安全需要而出现错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将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减少国家储备规模的趋势,各国不同程度地减少了政府储备的规模,对国际市场和社会储备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根据笔者的测算,中国目前的粮食储备规模是合理级储备规模的5倍以上,因此,降低粮食储备规模是降低粮食安全成本的重要途径。

3.4适度增加进口的路径。在国内粮食生产处于比较劣势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粮食自给率意味着支付较高的粮食安全成本,相当于牺牲部分经济安全来保障粮食安全。为了选择成本较小的供给模式来实现粮食安全战略,应该采取控制产量与适度增加进口并举的战略。

适当控制粮食生产总量,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张平衡状态,对缓解粮食生产和流通中的众多矛盾具有积极的作用[5](P31)。这是由于,较高的自给率是以恶化环境、牺牲经济和社会福利为代价的。适当控制产量有利于减少盲目追求产量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的环境代价。对于资源匮乏环境脆弱的地区,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尽管暂时可以增加产量和消费量,但随之带来的资源耗竭、环境恶化、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迅速下降;在总面积难以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和消费量也跟着下降。过度开垦还必然在单位面积产量下降的同时造成单位产品成本的上升和农民收入的下降,从而限制了它通过市场交换区的食品补充供应的能力[6](P142)。因此,适当控制产量既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农民增收。

笔者认为,有必要实施“存量立足国内生产、增量面向国际市场”的粮食安全战略。这一战略的基本含义是:以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为前提,保持每年粮食产量大体上稳定在当前规模(存量)不变,通过逐年扩大粮食进口规模来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在粮食产量大体稳定的同时,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增加生产保证口粮供给的比重,降低用于工业用粮的产量,形成立足国内确保口粮供给,依靠国际市场解决工业用粮缺口的格局;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条件允许情况下,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粮食贸易依存度,将进口粮食占国内粮食需求总量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笔者认为,小于10%的粮食贸易依存度不会对粮食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还可以缓解国内粮食僧产的压力,降低粮食安全成本。

参考文献

[1]乐艳芳等.成本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张宏宇.建立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机制研究[J].新视野,2005(5)

[3]鲁晓东.2007年中国粮食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J].北京:调研世界,2007(7)

[4]王志彦、刘志远.成本管理会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解决粮食安全的对策范文4

程国强说,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实质,结构矛盾比总量问题更突出;质量安全问题、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真正而且将是长期挑战;还没有形成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供给体系。

程国强表示,按照中国目前的农业资源条件,粮食增产只具有总量统计学意义。短期内粮食增加,并不能缓解目前我国粮食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更严重的是,已经超过资源承载极限。如大米重金属污染、耕地资源退化等。

程国强称,粮食线性增产,并非粮食安全的唯一内涵。粮食增产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但并非唯一内涵。从现在开始,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线性增产的外部性:国内粮食的可持续、安全供给;农业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与代价;农业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代际传承。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历史的责任,留一点良田,好地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敬畏自然、休养生息、不再竭泽而渔;当下要积德留仁,千万不要为一时功利,断了子孙的福荫。

程国强提出,必须重塑粮食安全战略边界。需要战略智慧和远见卓识,必须明晰粮食安全战略的目标、边界与重点;必须升级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针对国际格局的变化调整粮食安全的思路和理念,根据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整个现代化新形势、新要求,升级粮食安全战略。程国强称,必须面对国内耕地缺口达20%的现实。目前中国土地资源自给率只有80%,只能满足国内90%的谷物、油料等农产品消费需求。亦即从国际市场进口10%的国内农产品需求,相当于用国外农业资源补充20%的国内土地资源。从战略上看,今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进口国外农产品、利用境外农业资源将不可避免。

程国强提出确立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粮食安全新战略是十六个字:立足国内、全球供应;突出重点,有保有放。立足国内,目标是立足国内保障口粮主食供应。重点: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高效的市场体系;粮食战略储备,应对非常规冲击的能力;低收入群体和敏感群体粮食保障体系。全球供应,主要是多元化战略,全球供应链战略,新型农业国际合作战略。

在讲到粮改总的思路时,程国强指出,上一轮改革主要是解决粮食的市场化问题,新一轮改革一是解决粮食的基础和机制问题,二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构市场体系。今后若继续实施现行政策,将可能带来的影响:粮食进口有可能持续大幅增加;政府粮食调控陷入“国家收储一进口增加一国家增储”的不利局面,财政负担不断加重;粮食市场被严重歪曲,粮食市场化改革功亏一篑;有可能突破WTO承诺的黄箱约束水平,将受到国际规则的挑战。他强调,目前以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为重点的粮价支持政策已经到了亟待调整的重要关口。但是,保护和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是今后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和基础。

解决粮食安全的对策范文5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从实际出发,在确保粮食安全、继续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造作用和妥善分流安置职工的前提下,以产权制度改茸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主攻方向,通过改组形成合理的企业布局和组织结构,实现粮食产业化经营,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更好地发挥在粮食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县粮食局负责,统筹规划,因企施策,稳步推进。改革要面向市场,合理利用国有资产优势,实施企业兼并重组、消化历史包袱、分流富余人员、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改革的主要方式和基木程序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式是:以现有仓储设施为依托,按照国有资本有序退出的改革思路,对现有14个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通过改革改制,实行国有控股或参股,组建新的粮食购销企业,形成具有一定实力和优势的市场化购销网络。

1、全县14个粮食购销企业,除李家堡省储库按粮改政策保留实行国有控股外,共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组建新的粮食购销企业,实行国有控股、参股或民营化等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产权结构,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根据省、市改革方案的意见和要求,全县拟组建2——3个国有控股或参股的粮食购销企业,对其余企业可划归为购销网点,也可实行租赁、出售或承包经营。

3、全县粮食购销企业重组兼并由县粮食局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报县粮改办和县政府审定后组织实施。

(二)改革实施的基本程序

1、建立机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草按照县粮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县粮食局具体指导和组织下开展工作。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也要建立工作机构,落实人员,积极配合和支持改革,确保企业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实施。

2、清产核资。清产核资工作由县粮食局与财政局协调组织,会同企业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专业中介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3、资产评估和报损。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按规定实施资产评估,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并出具资产评估报告。报损资产要专项报县粮食局和财政局审核确认,经审批后按有关规定调整帐务。

4、财务审计。财务审计和法人代表离任审计由县粮食局安排内审机构或有资质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局配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5、民主决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方案,要明确提出改制形式、资产处置、职工安置和债权债务的处理意见,广泛征求意见后,报县粮改办和县政府审批。

三、改制企业的职工安置

(一)安置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公开公正,自愿选择,协商一致的原则,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二)安置对象。全县国有粮食企业在册职工、离退人员以及原企业代管人员。

(三)安置形式。对现有在册职工全部实行身份置换,依法与原国有粮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采取办理退休、内部退养、协议保留劳动关系、择优聘用、自愿解除劳动关系等办法进行分流安置。离返休人员和原企业代管人员移交有关机构代管。

(四)资金来源。分流安置职工,依法解除劳动关系所需资金,采取企业自筹、财政补助、资产处置变现、粮食风险基金和银行贷款等多渠道解决。对粮食企业处置净资产的收入,优先用于安置职工和交纳社会保险费。对企业文付职工分流安置成本形成的债务,允许企业冲减国有资产或国有资本金。

(五)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按照县政府确定的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提交企业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上报县粮改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

四、改制企业的资产处置和债务处理

(一)资产处置:

1、对企业经审计认定的逾期应收怅款损失、待处理资产损失、短库损失和其它已成损失的资产,按照“先核实,后申报”的原则,在查明原因,分清责任,酌情处理的基础上,由企业申请,报县粮食局和县财政局审批后核销。

2、对企业在改制前自行撤消处理的逾期应收帐款损失或在处理后另行建立债权各查帐薄、有望清收及部分清收回来的应收帐款,其责任人和有关人员要如实说明情况,一并在审计时作出定论。

3、对企业在站外投资建造或购置的房地产、租用土地及以物顶债尚未变现的资产等,在企业改制进行资产评估时一并纳入评估范围,改制时原则上作价变卖、收回投资,一时难以处置变现的,在新企业组建时一并接收。

4、改制前企业已将房产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抵押或担保给银行或其它债权人的,除政策规定解除抵押以外,企业可用其它资产置换抵押资产,或在资产过户后由新纽建企业重新办理抵押手续。

(二)债务处理

1、历史财务挂帐处理。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历史财务挂帐,经审计清理认定后,政策性挂帐全部从企业剥离,上划到县粮食局集申管理,按省、市有关文件规定消化本金和支付利息,经营性挂帐按照债随资走的原则划归新组建企业,以挂帐资产作为股权,行使对挂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分享挂帐企业的收益,并以所得收益支付挂帐利息和消化挂帐本金。

2、债权债务处理。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全部债权债务,在改制时由新组建企业在清产核资核实确认后全部接收和承担。对原企业在经营中赊欠的应收货款,要按照“谁主管,谁经手,谁负责清收”的原则及时清收,一时难已清收的,要通过审计和清产核资落实清收责任和措施,并对相关责任人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在此基础上由新组建企业接收全部债权,负责追缴与清收。原企业债务在核实后一并移交,由新组建企业负责清偿。

3、企业改制前欠缴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个人集资款、欠发工资等一次性采取措施进行补交和清偿,不得断档和拖欠。

(三)库存粮食处理。对改制企业现有库存粮食,在核实“"三帐”、清查实物、帐实相符的条件下由新组建企业如数接收全部库存粮食。对现有库存中经县粮食局、财政局核定的尚未销售的按保护价收购的老库存粮食数量,依照凤财发(2005)21号文件,在2006年5月底前按分期销售计划继续给予利息和保管费用补贴。

(四)国有资产处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兼并重组,其国有资产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拍卖等形式处置,具体处理办法和实施在县财政局和县粮食局指导监督下进行。

五、企业改制有关政策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此改制时,由县粮食局统一划拨处置资产、统一补偿标准、统一实施粮改方案。新组建的企业要接收安置原企业离退休、内退、协保和代管人员:落实有关政策规定的待遇。

(二)职工身份置换安置补偿全由县粮食局统一计算到人,其办法以企业2005年7月31日在册人数为准,按宝鸡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总额,到人时体现工龄差别;对改制中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按规定绘予经济补偿,免征个人所得税。

(三)自行脱离企业的人员,按《劳动法》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有关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

(四)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男55岁、女45岁以上),符合特殊工种条件的办理提前退休。对于年龄较大(男50岁、女40岁以上)、工龄较长(男30年、女20年)的职工在本人自愿的情况下办理协议保留劳动关系。

(五)改制企业离退休人员医疗费和非统筹支付约有关补贴以及五、六十年代精简下放人员的生活困难补助费、死亡职工遗属生活补助费等从企业净资产中量化切块预留,由改制后企业负责管理与落实。

(六)改制费用。改制企业办理注册、税务、土地、房产变更登记及水、电、电信、车辆过户等手续时,有关部门要热情服务,减免收费。

六、建立新的企业经营机制

(一)组建为国有控股或参股的粮食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经营管埋制度。经政府授权,县粮食局对其国有资产行使管理和监督,承担保值增值责任,不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新组建的粮食企业,要继续在农业发展银行开户,争取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支持。粮食企业接受政府委托,承担粮食政策性业务,政府要给予必要的相关费用和价差补贴。

(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企业内部约束机制。新组建的粮食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废的要求,依照《公司法》,逐步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明确企业管理层的权、责、利,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

(三)改革企业内部用工和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新组建的粮食企业实行定编、定岗、定员。企业经理实行选聘制,员工实行竞争上岗制,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要按照平等自愿、双方选择,协商一致的原则,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确定劳动关系,落实劳动合同变更、解除、终止和续订等政策,建立职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和收入能增能减的分配制度。

七、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顺利进行

解决粮食安全的对策范文6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抓好春耕生产的紧迫性(略)

二、强化措施,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各项工作

(一)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要落实到位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是实现我市粮食生产规模化、效益化的创新,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一定要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目前全市52个市级功能区建设项目已经确定,总面积为19.9万亩,1470多万元预拨补助资金也已经下达。有关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建设。要着重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要筹足功能区建设资金,并及早下拨到实施主体,确保建设顺利进行。这里要特别一下,县级配套资金一定要足额到位。市农业、财政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对配套不足的县(市)区要通报批评并扣减市级补助资金。二是要加快建设进度,保证建设质量。要求连作稻区在4月底前、单季稻区在5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已启动的要抓紧建,还未启动的,分管领导要督办,要马上启动并尽快建设。县级功能区建设要同步推进。要严格按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标准,在农田基础设施、地力提升等方面达到建设要求。根据省里统一部署,市里已确定5个县(市)区开展5万亩的标准农田地力提升试点,这项工作要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结合起来,各地要抓紧做好规划,尽快实施。三是要健全服务组织。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加快在功能区内合理配置生产服务组织,规范管理,为粮食生产者在土地流转、技术培训、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方面提供服务。四是要积极开展“双千”示范。要求在每个市级功能区内确定一个高产示范区,力争每个示范区实现粮食亩产千公斤、亩效益千元的目标。

(二)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要落实到位

目前,中央、省、市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都已经明确,各级各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但从基层反映的情况看,由于工作力度不够,部分农民对今年相关政策还不太了解、不太明白,部分地方粮食订单数量不足,农民反响很大。对此,一是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通讯工具,广泛宣传各级扶持粮食生产政策,通过制订、发放种粮明白卡、宣传单等形式,让农民群众真正弄懂明白。同时要认真研究完善具体操作办法,切实做到政策落实不走样、农民实惠不缩水;二是要努力扩大粮食订单,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各县(市)区政府要把做好粮食收购订单作为当前春耕及粮食生产重要工作来抓,防止出现因我们工作不到位,订单不足,引起农民对政策的误解。这里我再一下,对小麦、早稻订单应满足农民需要,晚稻要确保大户订单需求,在此基础上,要尽量扩大其它农户的订单。各级粮食部门要做好过细的工作,严格把关,防止出现“串户顶大户”的做法,套取国家补贴,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配合好。三是要加强对粮食种子生产的扶持。稻麦良种收购享受订单粮食收购同等政策,实行同等的价外加价和大户补贴。常规早稻种子收购每50公斤价外加价14元,大户再补贴6元;常规晚稻和小麦种子收购每50公斤价外加价12元,大户再补贴4元(杂交水稻种子按1:5折算成常规晚稻种子)。市、县两级财政根据当地种子企业实际收购数量,按上述规定和确定的分级负担机制给予补贴。四是要加强监督检查,对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出现违规现象,要严肃查处。

(三)粮食生产面积任务要落实到位

今年省政府给我市的考核指标是:粮食播种面积209万亩,总产量77万吨,市政府已经将指标分解到了各地,并明确了40万亩的早稻任务。各地要根据计划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确保完成任务。一要充分挖掘早稻种植潜力。我市的粮食生产难点在早稻,潜力也在早稻。*有种植早稻的习惯,从今年出台的政策看,种植早稻还是有一定效益的,只要我们做好工作,农民种植早稻的积极性是能够调动起来的,完成40万亩的早稻种植面积是完全有可能的。各地要加查、指导和服务,摸清当地季节性抛荒情况,协调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恢复早稻生产,提高粮田的复种指数。二要落实好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目前,省政府与市政府签订了《粮食安全责任书》,市政府也与各地政府签订了《粮食安全责任书》,实行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本行政区域安全第一责任人,明确了政府各有关部门在粮食安全工作中的职责和具体的考核办法。各级政府要把《责任书》层层签下去,明确措施和责任,各级农口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承担起责任,完成好任务。

三、加强领导,扎实推进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一)切实加强对春耕生产的领导。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中央、省和市的要求,切实把春耕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摆上重要位置,政府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调研,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切实承担起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职责。前段时期备春耕调研中,有种粮大户反应与粮食生产相配套的仓库等辅助用房还未落实,农机动力还存在不足,农户非常着急。关于大户建设仓库等辅助用房的政策市里已经出台,请各县(市)区分管领导牵头对春耕生产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逐个梳理、逐个解决,切实解决种粮大户的后顾之忧。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着深厚的感情,全力以赴抓好春耕生产,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