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例6篇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1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点的疾病,且气流受限逐渐加重。患者的心肺功能下降,运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尤其严重的COPD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洗漱等简单的自理能力均需他人协助2。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GOLD)推荐肺功能分级Ⅱ级及以上的COPD患者均应接受肺康复治疗3。但由于各项康复措施收效缓慢,导致患者缺乏信心,往往不能坚持。为了更有效的落实康复教育工作,提高患者贯彻康复措施的依从性。我科开展了对在院的COPD患者先进行日常活动的节力训练,待患者出院后在逐渐加入康复训练的家庭随访活动,以督促、指导患者。从而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1 一般资料

科开设床位60张,现有护理人员40名。2011年6-9月共收治COPD患者80人,经过筛选对其中的50名慢性阻塞性肺病中、重度缓解期间患者进行训练。教育随访小组成员由10名高年资护士组成。

2 方法

2.1 制订训练教育流程、图册与岗位职责

根据台湾黄大仙医院编写的《胸肺康复计划》中有关节省体力的原则,规范、细化我科康复训练中的节省体力的训练教育内容及流程。制订教育随访小组工作制度、职责。其中指定一名护士负责随访时间、人员的安排,资料的收集整理。

2.2 实施

2.2.1 在院患者的教育

患者病情稳定后,由教育小组成员每日对患者进行15分钟的节力技巧的示范、指导。

2.2.2 出院患者的随访

2.2.2.1 随访对象 凡是在住院期间愿意并已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且出院时同意进行随访的患者。

2.2.2.2 建立随访档案 病人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时,由主管护士填写病人信息资料并在病人出院后将此信息卡交给随访小组组长,组长将该患者的资料建立档案。内容包括:病人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诊断、联系地址、电话、出院时间、康复教育的进度、患者接受程度、家属支持度等。

2.2.2.3 电话随访 病人出院一周后由随访小组分管人员通过电话对患者进行有关目前身体状况、用药情况、训练计划完成情况及效果、心理状态、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记录,并对康复训练进行指导、督促。预约下次随访时间。网络视频,对病人进行直观的训练指导、观察患者的训练效果同时详细记录各类资料。

2.2.2.4 网络随访 病人出院后随访小组分管人员定期通过网络视频对患者进行指导、督促及效果的观察。

2.2.2.5 家庭随访 对于电话随访不能解决问题,且不具备通过网络联系的患者,由分管人员定期到患者家中进行训练指导、观察训练效果、收集资料等。

2.2.2.6 召开病友会 定期组织病友会请病情较轻、出行方便的患者参加。会中讲解各类康复知识、解答患者疑问,同时病友间可以互相交流经验,最后填表收集资料。

3 效果

4 体会

4.1 开展康复训练随访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

在随访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反复指导、督促,绝大多数患者均能积极配合训练,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随访小组人员不断改进训练方式,提高训练技巧。结果显示,开展随访工作提高了COPD患者完成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4.2 开展康复训练随访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感、成就感

通过规范康复训练流程使护士明确了任务,保证每位患者可得到的是全面、系统、针对性强的康复教育,、有效地避免了内容的重复、不连续性。病人受益后的好评满足了护士的成就感。

4.3 开展康复训练随访融洽了护患关系

随访工作的开展,等于是在医患关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避免了患者从医院到家庭出现的康复训练脱节的问题。

5 结论

在COPD患者康复训练计划中将节力训练做为第一项内容,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训练的信心,家庭随访工作,保证了患者在个体化康复训练过程中得到适时而相应的指导,提高了病人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31-42.

[2] 护理管理杂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2009,9(2):34-35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2

(泉州市光前医院化疗科,福建 泉州,362321)

【关键词】  COPD ;呼吸功能锻炼;效果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肺功能进行性降低,尤其FEVI降低为COPD特征之一。目前的研究提示稳定性COPD患者肺功能仍进行性下降而无理想药物控制,90%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都是COPD。在呼吸系统疾病中,COPD是最早运用康复治疗手段的疾病,从COPD康复训练中发展的原理和方法也可以被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中。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40 例,均符合COPD诊治指南诊断标准[2]。其中男22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56.21±3.31)岁。均符合进行呼吸锻炼条件:①必须是稳定期患者,有稳定的维持用药、支持治疗②有合适的运动量和时间;③患者居住所在均为某二甲医院附近管辖范围内。1.2  方法1.2.1  对COPD 稳定期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呼吸锻炼计划,进行呼吸锻炼教育培训,直至其完全掌握并适应。嘱患者院外坚持呼吸锻炼,定期回院复查。1.2.2 患者呼吸锻炼前及锻炼6 个月后,分别监测其肺功能。测患者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呼气峰值流速(PEF)。1.2.3 呼吸功能训练:①缩唇呼气法:缩唇呼吸的技巧是通过缩唇形成的微弱阻力来延长吸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延缓气道塌陷。病人闭嘴,用鼻吸气,缩唇做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受拢,做吹口哨样的动作,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缩唇大小程度与呼气流量,以能使距口唇15~20cm处,与口唇等高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至于熄灭为宜[3]。 ②膈式或腹式呼吸:病人可取立位、平卧位或半卧位,两手分别放于前胸和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最大程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凸出,手感到腹部向上抬起。呼气时用口呼出,腹肌收缩,膈肌松弛,膈肌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推动肺部气体排出,手感到肺部下降。另外可以在腹部放置小枕头、杂志或书锻炼腹式呼吸。如果吸气时,物体上升,证明是腹式呼吸。③控制性缓慢呼吸:能减少阻力功和死腔通气有利于气体在肺内均匀分布改善通气/血流的比例。可在行走时,停下深吸一口气,然后再行走同时缓慢的呼气。每天可重复以上的动作10~15分钟。④呼吸体操:呼吸运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肢体伸展动作和一定外力,更有效的增加横隔的活动范围,改善气促症状,增进体力。第一节:单握拳并举起,举起时深吸气,放下时缓慢呼气,吸气∶呼气= 1∶2 或1∶3 或做缩唇呼吸;第二节:双手握拳有节奏的缓慢举起并放下,举起时吸气或呼气,放下时呼气或吸气;第三节:双手自然放松,做下蹲动作同时吸气,站立时缓慢呼气。第四节:双替抬起,屈膝90°,抬起吸气,放下放气。 ④体能训练:定量散步、医疗行走、踏车试验、太极拳,上肢拉力器训练,重量0.5~2.0 kg,连续拉10~20 次。训练时,要配合呼吸进行,拉起吸气,放松呼气。训练时间、次数、方法应据患者状况而定。1.2.4 训练安全保证及注意事项 要掌握运动强度,运动中学会观察心率,(一般以心率最高指标:心率=170-年龄)。如果不能掌握患者心率,可指导患者以在锻炼中不影响与人交谈为强度界限。训练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在呼吸康复训练中,对于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COPD急性发作期及其他原因不能接受康复训练者,暂停止训练,待缓解并评估后在进行康复训练。运动前后及时休息、吸氧。锻炼中注意保暖,防止产生诱因加重病情[4]。1.2.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 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各种肺功能指标用x±s 表示,用t 检验进行显著性测定。2  结果

表1 肺功能主要监测指标比较(x±s)3  讨论3.1  患者做吹哨式呼吸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缩唇呼气与非缩唇呼气相比,气道的等压点更向气道远端推移,可防止呼气时小气道陷闭和狭窄,有利于肺泡气排除;呼气时间的延长也有利于肺内气体充分排出,防止气道陷闭[5]。缩唇呼气可提高气道内压,防止气道过早陷闭,使肺内残气更易于排出,增加潮气量,使CO2排出增多.3.2  腹式呼吸可锻炼呼吸肌的功能。呼气时,腹肌收缩帮助膈肌松弛,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增加呼吸潮气量;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腹肌松弛,保证最大吸气量。腹式呼吸能使胸廓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张使肺下部的肺泡得以伸缩,患者潮气量增大,改善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提高呼吸效能和动脉血氧饱和度,从而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活动耐力,改善肺通气功能。3.3 控制性缓慢呼吸:减慢呼吸频率,可改善吸入气体分布不均匀状态和低氧现象,提高气体交换的效能。锻炼后肺顺应性增强,膈肌运动加大,从而加大了潮气量,低氧血症得到改善。但是由于重度COPD患者已有明显的充气过度,也不可能有足够的膈肌运动,并且这些患者呼吸肌已经极度萎缩、纤维化,成为呼吸肌功能损害不可逆性的病理基础。所以,虽然深慢呼吸训练方便易行,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应该根据病情决定,在循序渐进中筛选适合康复训练的患者,以免适得其反。3.4 本次观察结果显示,呼吸功能锻炼后,肺功能中度COPD患者FVC、PEF、FEV1指标明显改善(P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3

方法:将20例尘肺患者,分别给予八段锦体操训练、呼吸训练,柔韧性训练及康复教育等综合性肺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6min步行测试距离(6Min Walking Test,6MWT)、血氧饱和度(SpO2)和SF-36量表测试。

结果:实施综合性康复计划训练3个月后,患者6min步行距离和SF-36量表得分明显提高(P0.05)。

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改善尘肺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使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生存质量得以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康复治疗 尘肺 运动耐力 SF-36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16-02

尘肺病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职业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1]。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尘肺按其吸入粉尘的种类不同,可分为无机尘肺和有机尘肺。我国法定十二种尘肺有:矽沛、煤工尘肺、电墨尘肺、碳墨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佛、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针对并发症的治疗还没有太好的办法,主要以预防为主,我院物理治疗科在提高尘肺患者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方面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治疗尘肺患者20例,通过康复治疗明显地改善了尘肺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在广东省尘肺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30-45岁;其中矽肺8例,煤工尘肺8例,其他尘肺4例;长期吸烟者6例,中途戒烟者9例,未吸烟者5例。按照GBZ70-2002分期标准,Ⅰ+期4例Ⅱ期8例Ⅱ+期8例,受试者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3个月。

1.2 治疗方法。

1.2.1 八段锦体操。包括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射大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望后焦等,并强调注意配合呼吸进行,呼吸即鼻吸口呼,吸呼气时间比例为1∶2。

1.2.2 呼吸训练。包括厥唇呼吸法,头低臀高法,横隔呼吸法,呼吸控制法等。

1.2.3 柔韧性训练。包括哑铃阔胸训练,体操棒上举训练,下肢牵拉运动(弓步压腿)等。

1.2.4 康复教育。①健康饮食一天三餐中饮食均匀。适量的主食、蔬菜、肉、鱼、蛋、豆制品、乳制品以及水果,少油、少盐、少糖。多食萝卜,冬瓜,菠菜,海蜇,海带,黑木耳,白木耳,梨子,蘑菇等有利于化痰热、止咳喘生津、润燥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用比较辣的辣椒,高盐食品高脂花椒,戒烟、戒酒;②运用合适的身体力学,掌握节省体能的方法,将活动简单化,适当的安排活动繁重和轻巧的工作交替进行,避免上肢剧烈活动,避免站立时间太久等。以上治疗每周6次,每次60分钟。

1.3 评定方法。治疗开始时对患者进行初期评定,3个月后末期评定,作为参考依据。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强调的是主观感觉,而这种主观感觉在观察运动对机体健康影响的过程中往往被忽略,因此,本研究主要是以6min步行距离测试(6Min Walking Test,6MWT),SF-36量表,血氧饱和度作为评价工具,从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的角度评价综合康复治疗的治疗效果。

1.3.1 SF-36量表[2,3]。即健康调查简表(MOS 36 items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是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中心在Stewartse研制的医疗结局研究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short form,MOS-SF)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SF-36量表目前被认为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存质量测量工具。SF-36量表由36个条目构成,可以测量8个健康维度和1个健康变化自评,详细内容见表1。

评分方法:SF-36的计分方法是根据各条目不同的权重,计算每个维度中各条目积分之和,得到8个维度的粗积分,再将粗积分转换为0~100的终得分,各维度终得分和综合评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健康变化自评不计分,以分类变量的形式进行独立分析。

1.3.2 6min步行距离。6MWT是一种简捷、快速评价心肺功能的有效方法[4-6],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测试前让受试者熟悉测试过程和环境,了解测试目的,然后尽最大可能迅速在走廊行走,在6分钟内完成他能完成的最远距离。分别在运动测试前、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测试过程中应用Borg量表进行评价病人的基础呼吸困难和整体疲劳程度分级,若量表评分达7-8分,受试者出现气短、头晕等明显辛苦状况,就立即停止测试[7]。

1.3.3 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是将探头指套固定在病人指端甲床,利用手指作为盛装血红蛋白的透明容器,使用波长660nm的红光和940nm的近红外光作为射入光源,测定通过组织床的光传导强度,来计算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氧饱和度。

测量SpO2的原则是,虽然距离是主要的相关因素,在多数的评定中,步行距离的增加和相同距离病人症状的下降可以显示病人的进展[8]。测试方法:分别在实验开始前、实验开始3个月后测试患者SpO2(每次测试在6MWT前测试)、6MWT和让受试者填写SF-36量表。两次测试均在上午8∶00-8∶30完成;测试当天排除精神和健康状况不佳者。

1.4 统计分析以。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显著性水平取P

2 结果

实施综合性康复计划训练3个月后,患者6min步行距离和SF-36量表得分明显提高(P0.05)。见表2。

3 讨论

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疤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临床症状有胸闷、咳嗽、咳痰,随着上述症状加重并有气紧气喘、呼吸困难,并且伴有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下降。尘肺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者多年来研究了一些治疗药物,可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9]。从临床统计分析,尘肺病除原发病外,还罹患心脑血管等多系统多器官的病征,如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高达50~60%以上。单一的抗尘肺病药物治疗收效甚微。治疗原则是尘肺病人应及时调离粉尘作业,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及其它并发症,以期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病人寿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其并发症的防治为主的综合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抗肺纤维化治疗,超声气溶胶雾化治疗,静脉输注高氧液体,配合用药如丹参滴丸、银杏叶片、维生素E、C,麦塞莱茵等[10],而应用康复治疗的方法报道相对较少。目前评价心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方法主要有12分钟跑,台阶实验,肺活量测定,6分钟步行;SF-36、EORTCQLQ-C30、诺丁汉健康调查表,NHP等[3,11]。

对本组20例尘肺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和评定疗效,其目的是验证现代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如何,也是一次总结,旨在对尘肺病人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提高方面探索一条简便快捷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治疗前20例患者均不同程度的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痛和消化功能减退,以及运动无力、耐力下降,肢体柔韧性下降等。造成患者家庭生活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患者极度渴望恢复原有的生活。日常活动的减少,导致患者肌肉萎缩和肌力不同程度低下,给患者心理蒙上一层阴影。

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深受人民喜爱。早在北宋时已有记载,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八段锦功,能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可以行气活血,导气引体,八段锦的动作柔和缓慢。柔和缓慢的运动能让生命机体充分放松自然,更好地发挥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八段锦第一、二段对心肺疾患有防治作用,第二段还使胸胁部和肩柔韧性、灵活性增加[12]。通过3个月疗效观察表明八段锦体操配合呼吸训练,可缓解呼吸道症状又可改善通气/流比值失调所引发的低氧血症;呼吸训练配合肢体牵伸可以增加躯干肢体柔韧性,扩张胸廓,改善呼吸道症与肺功能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力,康复教育使患者对生活充满信心,改善了其生存质量。在治疗过程中强调患者主动参与,采用集体治疗,提高患者治疗兴趣和积极性,并传授医疗体操,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成为治疗的主导者,将康复理念和运动体操带给其他尘肺患者。然而本研究仅进行了八段锦体操训练、呼吸训练,柔韧性训练及康复教育等协同应用的组内研究,尚缺乏各治疗方法的对照研究。

4 结论

尘肺在原发病治疗缺乏特殊疗效的情况下,实施八段锦体操训练、呼吸训练,柔韧性训练及康复教育等综合性肺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和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治疗手段。尘肺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由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恶劣,尘肺病发病率又极高,因此,做好防护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发病率才是我们下一步应该做好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苏冬梅,梁宏立,赵风.尘肺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中国职业医学,2006,12:478-479

[2] 李春波,何燕玲.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介绍.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116

[3] 吴秦,金先桥,陈文华.生存质量测评中量表、特殊量表及其使用问题.现代康复,2000,4:1140

[4] 陈协兴,洪华山,陈良龙,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与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的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9:561-564

[5] King S,Wessel J,Bhambhani Y,et al.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6 minute walk in persons with fibromyalgia.J Rheumatol 1999,26:2233-2237

[6] Guyatt GH,Townsend M,Keller J,et al.Measuring functional status in chroniclung disease: conclusions from a random control trial.Respir Med 1991,85(Suppl B):17-21

[7] Borg GAV.Psycho-physical bases of perceived exertion.Med Sci Sports Exerc,1982,14:377-381

[8] Niederman MS,Clemente PH,Fein AM,et al.Benefits of a multidisciplinary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improvements are independent of lung function.Chest 1991,99:798-804

[9] 朱贵卿,主编.呼吸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4:58-458

[10] 宗淑杰,等.静脉液体供氧新方法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教材,2004:1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4

【关键词】训练;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功能;影响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18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554-01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气流受限同时伴有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危害公共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1]。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范围内COPD的致死率居第4、5位。COPD全球防治创议(GOLD)定义的有效管理目标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减少急性加重、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健康状况、降低死亡率。呼吸操是COPD患者康复治疗和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呼吸操锻炼,能增加呼吸机的工作效率,提高换气功能,减轻呼吸困难,达到进一步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研究通过60例临床观察,训练呼吸操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有明显的效果,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的选择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8月在呼吸科住院60例患者,男48人,女12人,年龄50-8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均为自愿参加并排除严重心肺疾病、病情处于稳定期、有稳定的维持用药及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干预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呼吸操方法

1.2.1缩唇呼吸法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缩口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吸气4-6s,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有患者自行选择调整,以能轻轻吹动面前30cm的白纸为适度。

1.2.2缩唇腹式呼吸法取卧位、半卧位或立位,将两手分别放在上腹部和前胸部,嘱患者采取较慢、较深的呼吸经鼻吸气、升高腹部达最大隆起,缩唇缓慢呼气并用手适当加压帮助收腹。呼吸期间,保持胸廓部最小活动幅度或不动。

1.3临床平稳期试验方法每天做缩唇腹式呼吸法及缩唇-腹式呼吸法2-3次,每次15-30min,出院后也坚持锻炼(期间通过电话随访)3个月后来院复查肺功能,观察两组肺功能的变化,观察指标包括:第一秒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前后对照比较用t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见表1。

3讨论

COPD患者由于病程长,活动能力下降,社会交往减少,易产生焦虑心理。呼吸操训练可改善因慢性呼吸疾病引起的骨骼肌功能障碍,增加患者四肢肌肉力量[5]。轻松环境下的呼吸训练,练习者往往暂时忘记疾病带来的困扰,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从而缓解精神压力,同时,配上有节奏的音乐效果会更好。研究表明,通过呼吸操训练,让COPD患者从了解到掌握缩唇式呼吸及腹式呼吸的目的和意义,并配合坚持锻炼。经过临床正规治疗与呼吸操的训练,使笔者所在科室COPD患者坚持长期适度的呼吸功能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耐力及减轻呼吸困难症状,从而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6],减少住院次数。本文资料显示,进行呼吸操训练后,干预组好于对照组,肺功能监测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训练呼吸操确实可以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肺功能,从而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此方法操作简单,易学易懂,只有早期、长期坚持锻炼效果会更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蒋玉兰,代友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规范化治疗[J].护理研究,2008,22(1):123.

[2]俞森洋.现代呼吸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492-498.

[3]廖飞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01,10(4):294-296.

[4]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颅脑外伤、脑出血、脊髓损伤(颈段)并行气管切开患者共32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16例,对照组16例。在肺部影像学显示患者病变在肺下叶,以发热,大量浓痰等肺部感染为主,常规接受抗生素治疗。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呼吸肌训练法、机械辅助排痰、分泌物松动的技术、正确摆放及引流等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1.2.1呼吸肌训练方法行腹式呼吸、膈肌呼吸训练及胸廓扩张练习,控制呼气流率,吸气后保持几秒,使肋骨弹起。

1.2.1.1辅助呼吸训练患者取卧位、半卧位、坐位或立位,护士一手置于患者前肋角下缘的腹肌上,采用腹式呼吸,吸气时手随腹壁上抬,呼气时向上后方轻度按压加强腹部回缩。

1.2.1.2负荷膈肌呼吸训练于腹部置重物抗阻练习,如沙袋。可减少呼吸频率和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及辅助呼吸肌的使用,并增加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提高SpO2,防止气道痉挛。

1.2.1.3缩唇呼吸练习鼻吸口呼,腹肌不收缩,吸气:呼气=1∶2或1∶3,尽量深吸慢呼,可行吹蜡烛练习,7~8次/min,每次10~20min,每天训练2次。

1.2.1.4肺活量训练呼吸肌训练器或者吹气球训练。

1.2.2机械辅助排痰原理是通过不同振动频率,在患者身体表面产生特定方向且周期变化的治疗力,其中垂直方向治疗力产生的扣击、震颤可促使呼吸道黏膜表面黏液和代谢物疏松和液化;水平方向治疗并产生的定向挤推、震颤帮助已液化的黏液按照选择的方向(细支气管-支气管-气管)排出。每天3次,每次10~15min。

1.2.3分泌物松动技术

1.2.3.1胸壁震荡法操作者双手重叠并将手掌置于欲引流的胸廓部位,吸气时手掌随胸廓扩张而慢慢抬起,不施加任何压力,从吸气最高点开始,在整个呼气期手掌紧贴胸壁,施加一定压力并作轻柔的上下抖动,以震荡患者胸壁约5~7次,每一部位重复6~7个呼吸周期。

1.2.3.2有效咳嗽一般采立位或坐位。不能耐受者,自己取舒适,先行5~6次深呼吸,而后深吸气屏气数秒,然后张口连续咳嗽数次使痰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排除。患者排痰后应充分休息,以免消耗体力。

1.2.3.3叩击法使手背隆起,手掌呈空心状,通过重力的作用,叩击胸背部或一手压在另一手上在胸背部振动,根据其耐受力,力度由轻到重,自下而上,由快到慢,在胸腔肺部产生振动作用,使肺部分泌物松动,易于排除,一般拍打3~5min。目的:松动支气管内分泌物,使之脱落并移至较大支气管使痰液易于排出。

1.2.4正确摆放及引流根据病变部位,使患者处于不同的。病变在双上叶尖段前部引流,患者取躯干后倾坐位;病变在双上叶尖段后部,患者取躯干前倾坐位;病变在双上叶前段,患者取卧位;病变在左上叶后段,患者取右侧卧位,病变在右上叶后段;患者取左侧卧位;病变在双下叶前基底段,患者取仰卧位;病变在双下叶后基底段,患者取俯卧位。

1.2.4.1引流的时间选择不宜饭后立即进行引流,雾化吸入后进行引流效果更好,选择在患者休息之前进行引流,每天可坚持做2~3次,每次5~10min,耐受后时间可增至每次20min。在引流过程中,如出现紫绀,呼吸加快时,应立即停止。当PaO2<50mmHg,PaCO2>60mmHg时,需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1.2.4.2引流的禁忌症头颈部的损伤,活动性出血,颅内压超过20mmHg,近期有脊柱外伤,不能控制气道反应及有误吸的风险的患者禁引流。

1.2.5心肺物理治疗的禁忌症肺水肿;肺栓塞;肋骨骨折;大量胸水;皮下气肿;烧伤、开放性创面、胸部皮肤感染;怀疑有肺结核;主诉有胸部疼痛等患者不宜做心肺物理康复技术。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①观察组经过治疗后,PaO2上升及PaCO2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6

方法:将80例住院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40例)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呼吸操康复训练6个月。对康复前后的肺功能、6min行走距离进行测评。

结果:试验组康复前与康复训练6个月后比较肺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康复后6min行走距离明显延长,SPO2提高,自主活动能力得到改善,与康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坚持长期、不间断的呼吸操锻炼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来增强呼吸肌肉群对气息的控制协调能力,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及生活质量,且简单易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呼吸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活动耐力 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02-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由于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和病情的进行性加重,不仅影响气道、肺泡和肺血管,同时它还影响肺外组织,如骨骼、骨骼肌、心脏以及其他器官,甚至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痛苦,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据WHO 估计,在未来几年中,COPD 将取代肺结核和呼吸道感染,成为呼吸系统疾病中致死和致残的第一大原因,居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5位[1]。因此,必须重视COPD的预防、治疗与康复[2]。本研究旨在探讨呼吸操锻炼对COPD患者康复的作用与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入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内科的80例COPD患者,肺功能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在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排除标准:严重心肺功能衰竭;肝、脑、肾、精神等方面的疾患。试验组:男33例,女7例,年龄61~80岁,平均(64.2士7.9)岁,病程6~28年;对照组:男35例,女5例,年龄63~79岁,平均年龄(65.6±7.5)岁,病程7~25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肺功能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由呼吸科专职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和常规康复训练(缩唇呼气法、腹式呼吸锻炼)。

(1)缩唇呼气训练。参照周玉兰等[3]呼吸操方法锻炼方案进行锻炼如缩唇呼气锻炼缩唇呼气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使等压点移向中央大气道,可防止气道过早闭合。教会患者闭口经鼻吸气用口呼气4~6,呼气时嘴唇缩成吹笛状,气体经缩窄的嘴唇缓慢呼出,吸气与呼气之比为1∶2或1∶3,15~20min/次,3次/d。呼出气流以使距口唇15~20cm处的蜡烛火焰倾斜而不熄灭为宜。缩唇呼吸可以有效提高气道内压力,防止呼气时气道过早塌陷,利于减轻二氧化碳潴留,延缓呼气流速,减慢呼吸频率,增加气道内压,便于肺泡内气体的排空,减少残气缝,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缺氧状况,吸气后屏气2S或3S,可改善吸入气体分布不均的状态和低氧现象,并可使部分萎陷的肺泡有机会重新张开。

(2)腹式呼吸训练。采用卧、坐、立位练习,用吸鼓呼缩方式,一手放胸前,一手放腹部,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腹部尽量回缩,吸气时则对抗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呼气时配合缩唇呼吸,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1~2倍。开始每次训练5min,逐渐增加至每次10~15min,每日2~3次。熟练掌后.可以逐渐增加次数,并可在卧位、坐位、立位或行走时随时随地进行锻炼,最终形成一种自觉的习惯呼吸方式。腹式呼吸可使胸腔扩大,心脏得到充分舒张,有利于心肌供血、供氧[4]。

(3)有效咳嗽练习。先缓缓吸气,同时上躯向前倾,咳嗽时将腹肌收缩,腹壁内缩,一次吸气,连续咳3声,停止咳嗽,缩唇将余气尽量呼出;再缓慢吸气,或平静呼吸片刻,准备再次咳嗽,如深吸气可能诱发咳嗽,可试断续分次吸气,争取肺泡充分膨胀,增加咳嗽频率;屈前臂,两手掌置于锁骨下,咳嗽时以上臂和前臂同时叩击前胸及侧胸壁,振动气管内分泌物,以增加咳嗽排痰效率[3]。

1.2.2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全身呼吸操锻炼,3~4次/天,15~20min/次,时间为6个月。全身呼吸操,主要是将腹式呼吸、缩唇呼气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的锻炼方法。主要动作要领及要求:①双手放于身体侧面,交替沿体侧上移下滑,上移吸气,下滑呼气,10~20次。②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击拳,出拳吸气,还原呼气,10~20次。③双替抬起,屈膝90°,抬起吸气,放下呼气。④吹蜡烛火焰训练又能使距离口唇15~20cm 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以不熄灭为度,10~20次。锻炼时以患者自己感觉稍累而无呼吸困难为宜。呼吸保健操注意事项:①锻炼前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吸烟和有无慢性咳嗽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括皮肤、甲床的颜色等。②患者锻炼时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每节操根据需要可重复3次或4次;③重症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操节进行锻炼;④锻炼中出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⑤病情不允许下床时可选择采取坐位或卧位。⑥护士要有耐心,不厌其烦,认真做好康复指导并派发呼吸操宣传单张。

1.3 观察指标。① 锻炼前后COPD患者6min的步行距离。②锻炼前后COPD患者的SpO2、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等肺功能的主要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与标准差对COPD患者锻炼前后6分钟步行的距离及肺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患者锻炼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及肺功能的变化差异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统计结果显示,两组COPD患者锻炼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进行比较,锻炼后试验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改善好于对照组。(详见表1)。

2.2 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锻炼前2组患者肺功能各项主要指标的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后2组患者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本研究发现,持续的呼吸操锻炼可以增强COPD患者的体力和活动能力,能明显延长COPD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见表2)。谢湘梅[5]报道,患者接受呼吸康复操锻炼后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延长,自主活动能力得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亦有提高。增加适度的呼吸操锻炼可以有效的刺激呼吸肌的运动,使呼吸肌劳逸结合,增加呼吸肌肌力,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了运动耐力。

3.2 这种呼吸操锻炼由运动引起的支气管扩张利于减轻患者的胸闷气憋症状,同时也为运动训练提供了依据。本研究认为,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治疗后肺功能均会恢复,但均不能恢复如前,本文采用肺功能Ⅱ~Ⅲ级,而没有采用Ⅳ级(终末期),且专人一对一进行康复治疗,是临床疗效更显著的一个重要因素[5]。

3.3 人工呼吸阻力训练可防止小气道过早闭合,有效排除肺内残留气体,改善通气功能[7]。缩唇呼吸可以有效提高气道内压力,防止呼气时气道过早塌陷,利于减轻二氧化碳潴留,延缓呼气流速,减慢呼吸频率,增加气道内压,便于肺泡内气体的排空,减少残气缝,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缺氧状况,吸气后屏气2S或3S,可改善吸入气体分布不均的状态和低氧现象,并可使部分萎陷的肺泡有机会重新张开[8]。故全身呼吸操更能锻炼膈肌的收缩能力,促进腹肌参与呼吸运动,提高肌力强度,增加肺活量,故取得更好的效果。

4 结论

本研究发现,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配合全身呼吸操锻炼,能有效提高PaO2及降低PaCO2 纠正COPD患者长期低氧状态,并且能有效地改善肺功能各项指标和改善生活质量状况,而且呼吸操训练可在家完成,需时短,可行性高,长期坚持呼吸操锻炼可使呼吸肌组织结构和生理代谢方面发生改变,从而在减轻炎症反应、舒张小气道等多方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措施,关键要持之以恒,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等主编.内科护理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5-50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 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 周玉兰,刘枢晓,查云,等.呼吸肌功能锻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16-619.

[4] 赵文芳,周卫.呼吸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5):1317-1018.

[5] 谢湘梅,徐伟英,章小庆,等.呼吸操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8):96-99.

[6] 张骞云.王慧玲,邱庆国,等.呼吸肌功能锻练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05,12(6):101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