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范例6篇

保证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

保证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范文1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数据智能化;中央监控系统;配电中心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7-003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7.017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建筑行业中,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实际应用逐渐强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行业逐渐走向数据智能化,也创设了基本的建筑环境。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建立过程中,无论是设备还是基础设计都需要相应的人员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积极的实践,从根本上对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进行优化升级。

1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

在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相应的人员、设备以及基本的技术,不仅要求对基本的工作人员进行强化素质要求,也要保证基本的工程设备完善以及相应的技术得到优化提升。

1.1 关于工程的相应人员,产生的是最为基本的操作影响

无论是什么工程的建立,最重要的就是相应的工作人员以及进行的实体操作,工程建设人员的基本素质对工程产生的是最为基本的影响。相应的工作人员不仅要保证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也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具有基本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意识。只有保证了人员的专业化提升,才能强化工程质量的提升。另外,相应的监管人员也要增强相应的监管力度,监督程度强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体工程实行人员的自主意识,若是相应的监管减弱,就会导致相应的工作人员减少了最基本的警觉意识,导致工程质量的降低。

1.2 针对工程中相应的基础设备是对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基本物质资源保障

在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整体工程的推进过程中,设备是基本的物质保障,任何项目都要通过基础电气设备进行工程的完结,因此,工程的基本质量也取决于设备的产出效果。设备自身的质量会直接影响项目质量的建立和升级,设备自身质量差时,相应的产出效果就会降低。所以相应的采购人员要强化对设备的质量监督,前期的质量监管会对后续工作进行优化的保持。另外,除了设备的自身因素以外还会受到环境的客观影响,在整体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周围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会对相应的设备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

1.3 关于基本的项目技术因素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进行的就是智能化的技术升级,因此技术的基本影响是决定相应工程是否能顺利推进的关键。但是在实际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技术若是没有相应的规范,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相应项目的应用质量。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步和发展,只有保证技术得到相应的升级,才能有效助推相应项目的顺利完成。若是技术一直停滞不前,则不能满足相应项目的顺利推进。相应的管理人员要进行技术指标性的检验,并对相应项目技术进行集中化的管理。当技术产生相应的管理疏忽时,就会从本质上影响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作用,进而影响相应项目的基本质量。

要保证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顺利运行和技术推动,就要对基本的影响因素进行集中的质量控制,保证对相应问题进行本质化的关注和提升,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强化基本的因素认知,优化自身的管理和监督意识,才能有效助推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

2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在整体的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生成和产生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基本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要求,其中要对设计原则进行执行,并且优化整体的设计流程,有针对性地提升设计要点。本文以某地区建设的基础建筑电气为例,着重分析了相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各项设计指标。

2.1 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在地区建立相应的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要对基本地区情况进行基本的汇总,了解当地的基础智能化数据,保证系统真正的实用性可以得到应有的发挥。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在系统进行安装和使用前进行相关的安全性测试,保证实体系统的运行环境。在对地区进行系统安装过程中,要相应地参考优秀的安装和使用经验,保证整体项目完全契合当地的人文和经济发展模式。工程管理人员要强化对技术的革新程度,保证在地区运行相应系统时没有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问题,在最终对地区的各项基础指标进行综合后,才能实现基本的项目安装。

2.2 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

对某地区进行相应项目安装的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和安装步骤,首先要进行客户基本需求的调查,对相应的数据进行优化记录,例如,相应的地区要求工程系统的操作程度为最基本的一级操作,相应的工程设计以及监管人员就要强化设计的最基础和原始情况,保证客户能实现优化的操作。相应的设计人员在和客户进行适时的沟通后,要对沟通情况进行基本的汇总,保证够沟通内容的公示。通过相应的沟通,产出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系统设计方案。在经过基本的设计对比,形成最为符合客户要求的相应设计,然后对基本设计生成整体的设计方案,再让客户进行相应的审核,经过协商和讨论后生成最终的设计方案,既要保证系统运行中的良好性能,又要保证系统的设计本身最为适应该地区的基本要求。

2.3 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关键点

在基础设计中,工程的基本设计人员最应该注意的是整体设计的设计关键点,只有保证关键项目的优化实施,才能使地区建立的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顺利发挥应有的效用。在设计过程中,对中央监控系统、配电实施系统以及基本的信息传感要进行数据化的基础考量,并在安装过程中要贴合地区的基本情况,进行项目的优化布置,形成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保证整体系统的项目合理化布局,整体形成有机的互动效果。首先,对中央监控系统的设计情况。对中央监控系统的安装和设计来说,最为关键的就在于安装地点的基本情况,设计和安装人员要对相应安装地区的客户进行实际情况的汇总,中央控制中心安装时要集中整合周边环境,要保证基本的干燥以及安静,过大的噪声会影响相应系统的集成数据的效果;其次,对配电中心的基本设计。配电中心是对基础项目的基本技术支撑,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要对基础的负荷行为进行监督,相应的安装距离也要保证,在设计中相应的人员要严格控制基本的负荷阻抗,对基础电阻的设计也要进行基本的数据考量,保证地区系统安装中配电中心能发挥最佳的配电效果;最后,基础传感器的设计。传感器是对信息的基本整合和有效的数字输出,企业和设计单位在选择相应的传感器时,要对相应的基础指标和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传感器的技术报告,尤其是对抗电磁干扰能力的情况。另外,对传感器的相应有效电压也要通过进行总有效电压的基础核算,保证相应情况的优化处理。在设计过程中,相应的传感器设计既要满足距离监控中心位置较近,也要保证对实际的基本数据进行合理化的维护。这样的基础操作不仅能优化相应的布线位置,也要保证基本线路的合理走向,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地区对基本建设成本的缩减,更加强化了对系统的集成控制。若对地区产生临时断电的情况进行基本的预估,保证相应的临时备用电源,为整体项目进行完整的合计准备。例如,地区在城郊进行相应项目的建设,整体中心控制系统要建立在厂房的中心,并且要定期进行基础性的干燥优化。

对实际的系统操作要进行两项优化控制:一方面要对系统进行集中式的监控,设计人员要和相应安装地区的客户进行基本情况的考量,为了更好地维护相应的系统和设备,要进行集中式的项目监控。保证对全部项目产出全天监控的有效数据,并且集中监控有利于整体数据的优化收集,从而建立完整的数据库,相应的工作人员能对基本项目进行更优化的整理,从而促进项目进一步的稳定发展。设计人员和相应地区的项目负责人要保证对基础操作的正确性,集中式控制整体设备的运行情况;另一方面是对设备安装远程监控的设施,随着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优化生成,对远程控制技术来说是发展的高速期,对企业来说也是技术革新的关键时期。既要保障数据传输的便捷和迅速,相应的工作人员还要保证数据的基本准确性,建立与实际通讯量匹配的相应控制系统和传输系统。设计人员要和地区的项目负责人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利用远程控制只是进一步便捷的手段,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的逐步革新,形成与地区情况相匹配和相应控制系统。除此之外,最为普遍的就是总线监控模式。设计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PLC系统的使用,保证自动化的优化使用。在装置运行过程中,中央控制系统会对整体数据进行有效收集,各组成元件之间形成的是相对独立的运行结构,系统在整体安全行进的过程中能保证最基本的稳定。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建立健全的过程中,相应的设计和安装人员要充分结合客户的实际需要,强化设计系统的使用价值,提升整体技术的革新,更好地促进相应建筑工程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立.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测试,2014,29(24).

[2] 刘秀云.关于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若干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4,39(7).

[3] 宋苏婉.电气自动化控制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9(20).

保证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范文2

电厂在近些年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电厂工作具有较大的危险性,所以在电厂的工作过程中,安全教育一直是十分关注的内容。在电厂新进员工的时候,对于员工的进行安全教育也是培训中重点进行的部分。主要对于如何规范的开展对于电厂新进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

电厂;新员工;入厂;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工作是电力企业在发展中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只有保证了电力生产过程的安全,才能更好地维护电厂工作人员安全,同时保证电力运行以及使用的稳定。在电厂中,由于安全防护不当造成的事故多有发生,所以对于电厂新进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已经成为了电厂发展中的重点关注内容,只有保证提高了电厂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才能更好地保证电力企业的生产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1电厂入厂安全教育重要性

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我国发展较晚,基础较为薄弱,并且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专业的人才较少,所以在电力企业的人员素质、劳动机制上存在很多的问题,电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支柱产业,其生产运行系统较为复杂,而且由于电力生产设施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自我安全管理功能,很多电力设备质量较为粗糙,而且较为陈旧,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所以在电力企业的运行与发展过程中,如果电力企业员工不具备严禁的安全意识,就很可能在对于设备进行操作的时候造成安全隐患,导致事故的发生,影响自身以及整个电厂的安全。所以在电厂进行入厂的安全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确保了员工具有安全意识,才能在电厂的生产运行过程中尽可能的较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员自身以及企业的安全。

2电厂安全威胁因素的主要特征

电厂的电力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生产的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能量转换过程,不仅涉及了燃煤、燃油、蒸汽,其过程中还存在着易燃易爆气体以及有毒化学物质,在生产中噪音、辐射以及粉尘问题的存在也给电力生产以及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在电厂生产以及运行过程中,可以造成电力安全问题的隐患有很多。随着现阶段人们用电量不断地增多,大容量的需求不断增多,随着电网的不断扩大,电力安全运行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电力企业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会造成严重的设备损坏以及人员损伤的问题,机械伤害、触电伤害、灼伤损害、坍塌损害、中毒损害以及爆炸损害等都给电厂工作人员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3电厂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内容

在电厂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时候,主要是要对于员工进行“三级”安全生产进行教育培训,分别是要对于车间级、厂级以及班组级三级进行安全教育,在厂级的安全教育中主要是对于电厂的基础安全生产情况、安全生产基础及时以及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厂级人员基础权利以及义务、电厂基本典型事故等进行培训;车间级的培训主要是对于车间的基本规章制度、典型事故案例、基本防护方式、作业场所主要事故因素以及紧急事故救援进行安全培训;班组级的防护则主要是对于基础岗位的安全责任、安全操作规范、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进行培训,特别是要对于一些通用的基础安全知识进行培训。新人作为刚接触电厂的人员,对于基础的安全防护知识并不了解,所以入厂后进行基础的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保证了第一认知的正确,才能确保今后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

4电厂安全教育培训课程

4.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电厂内部的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制度较多,很多都和员工的人身安全具有直接的关系。在培训中主要要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安全生产责任主要制度、安全生产活动管理主要规则、事故的主要分析解决制度、特殊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方式、劳动防护用品的主要管理模式、工作器具的安全使用方式、职业病防治方式、消防管理制度等进行培训。设计内容较广,所以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培训工作,在新人刚刚入厂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介绍,主要要着重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规划、安全生产基本要求、安全生产监督体系进行介绍,具体的内容可按照不同岗位进行调整,主要由不同车间进行统一管理培训。

4.2消防知识

发电企业是重点防火单位,火灾因素比较多,消防设施配置要求高,一般分为固定和移动两类,因此,培训时除了讲解基本的消防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教授各类移动式灭火器材、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火灾紧急逃生方法,并结合公司防火预案开展实战灭火和逃生演练;讲授固定消防设施的配置及使用方法,从以往的情况看,这部分内容往往会被部门、班组打折扣,主要是班组掌握有限,能力和时间不能保证。

5电厂安全教育培训方法

5.1安全意识培训

新员工的安全意识是比较淡薄的,需要通过教育引导,使新员工对自我安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育引导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安全介绍。以授课方式介绍电厂安全生产特点、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基本要求、员工安全生产权利与义务、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二是警示教育。通过参观电厂安全教育室、讲解典型案例、员工现身说法,介绍电力系统内因缺乏自我安全意识造成的事故;三是现场参观。组织新员工到生产现场进行参观,了解电厂生产特点及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增加员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感性认识。通过安全意识培训,就是要建立“要安全”的意识。

5.2安全知识培训

安全知识培训就是要解决“懂安全”的问题,安全知识培训以讲解安全生产理论知识为主,但应避免单一的授课,课件形式应多样化。可以通过制作Flas、观看录象带、观看各类展板、组织知识竞赛等,将安全生产知识寓教与乐,达到容易吸收的效果。

5.3安全技能培训

安全技能的培训应以培训老师演示和新员工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掌握如何正确佩戴安全帽、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模拟使用消防器材扑救初起着火和火灾逃生演练,利用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法训练,模仿正确解脱电源、止血、简单包扎、搬运伤员、急救中毒等。为了保证培训效果,事先应设立模拟场景,让每一位新员工都进行操作,并且划定严格的合格标准,直至训练合格为止,实现“能安全”的目的。

6结论

生产安全是电力企业发展中永恒的话题,电力企业在生产运行中,由于其产品带有很大的危险性,一旦有环节出现问题,很可能给电力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也会给电力企业员工的人生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想要保证电力企业的安全,就需要对于刚入厂的员工进行仔细的管理,从基础进行管理,从入厂就帮助员工建立用电安全的理念,同时通过规范的电力生产安全教育,树立其安全工作习惯,才能更好地确保员工在工作岗位上重视自己的职责,保证整个电力企业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作者:徐辉 张吉刚 单位:白山发电厂 浙江仙居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保证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范文3

[关键词]核电;施工班组;安全管理;安全评估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228-02

引言

在当前国内的核电工程建设中,存在两大客观条件对班组安全管理造成重大影响。一是用工模式转变,施工承包商自有工人比例下滑,大量劳务工涌入。二是受人工价格的影响,加之国内劳动力需求方面的信息日益发达,工人流动率日益上升。在此背景下,中广核工程公司提出了“直线式班组安全管理”模式。然而,有了外驱动力还远远不够。如何提高施工班组自我安全管理水平,形成班组安全管理的内驱动力,需要建立一套核电特色的班组自我安全管理模式。该模式必须简单、可行、有效。

1 核电安全管理的特点

核电安全管理基于安全文化,践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保护员工、保护环境”等理念。受到核这一特殊行业的影响,核电安全管理还带有浓厚的核安全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

(1)纵深防御,保证活动均置于重叠措施的防御之下,即使有一种故障发生,它将由适当的措施探测、补偿或纠正。核电的安全管理往往建立起了多道管理屏障。

(2)严谨的工作方法,理解工作程序,遵守工作程序,对未预计的情况保持警觉,发生问题时停下并思考,需要时寻求帮助,注意有序、及时和整洁,保持细心,不走捷径。

(3)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4)三个认真,即事前认真计划、事中认真操作、事后认真检查。

(5)四个凡是,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检验,凡事有据可查。

(6)五个零宽容政策:对于发生或发现事故隐瞒不报的,决不宽容;对于质量达不到设计标准而未按不符合项要求彻底处理的,决不宽容;发生事故却没有找出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的,决不宽容;对于违反安全规章、野蛮操作的,决不宽容;对于在工地内闹事、偷盗、破坏的,决不宽容。

核电安全管理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核电施工班组的安全管理要比常规火电和民用建筑工程的班组管理严格。在建立核电特色的班组自我安全管理模式之前,首先应识别施工班组的安全管理要素。

2 施工班组安全管理要素

结合中广核数十堆年的核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实践,提出带有核电色彩的8个班组安全管理要素:班组构成、班组实名制、人员入场管理、培训授权、班前/班后会制度、兼职安全员制度、器材和定置化管理、班组安全绩效管理。下面对每个要素的具体要求进行阐述。

2.1 班组构成

班组的构成包括人员数量、人员组成和知识水平几个方面。工程实践表明,为确保对班组的有效管理,班组人员不宜超过30人[1]。30人及以下的班组,应设立班组长和兼职安全员,兼职安全员由班组长兼任,其他班组成员轮流担任;超过30人的班组,应设立班组长、专职安全员和技术员。为了能够理解、落实安全管理要求,班组长应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了解并认同中广核安全文化、核安全文化,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熟悉相关工种的操作技能。

在民用建筑或火电,对班组人员的数量或班组长的文化水平的要求并未如此严格。这种做法提高了班组构成的门槛,有利于保证班组成员的相对固定,从而不断培养成为合格的核电产业工人。

2.2 班组实名制

班组实名制是指以班组长的真实姓名为班组的命名依据,并结合班组的工种特点来命名的一种制度,是以“某某某木工班”、“某某某电工班”替代“木工三班”、“电工一班”的一种做法。具体做法主要有:建立班组实名制,完善相关规定,对实名制的做法制度化;班组名字以“班组长名字+工种”命名,如“陈子冲木工班”、“陈子冲管道班”等,并制作帽贴粘贴在安全帽显眼的位置;对班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定期更新。

以上做法有两点好处:一是增强了班组成员的归属感,增强了班组成员对班组的感情。二是增强了班组长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班组长对班组管理的投入,当班组受到褒贬时,班组长感同身受。核电施工班组安全管理班组实名制这一要素基本与火电、民建相同。

2.3 人员入场管理

人员入场管理是指对人员准入许可和行为规范的管理,通过对人员的入场控制,确保其身体健康条件满足施工要求,并且无不良记录,从而规范其行为标准。

具体来说,在人员入场方面建立了入场制度。人员办理入场手续时,由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或工作当地派出所出具证明,证明其无违法犯罪记录。一个核电施工项目往往是两个、四个甚至更多的机组,由于机组间的施工进展一般相差8个月,建设中的机组和投入运行的机组同时存在的情况比比皆是。为防止不法人员的蓄意破坏,核电施工项目的安全保卫要求比民用建筑或常规火电项目要高得多。杜绝有不良记录的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举足轻重。除提供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外,人员在入场时需到县级或县级以上医院进行身体检查,身体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血常规、血压、视觉、胸透、内科、外科等项目。体检结果合格,无影响正常工作的疾病,方可允许其到施工现场进行作业。

在规范行为标准方面,施工人员需统一着装,由施工承包商为其配备统一格式的劳保服、劳保鞋和安全帽。由总承包方统一人员行为标准,规范各个施工工种的作业要求,形成标准的劳动纪律―“三铁六律”。

该要求与火电、民建不同之处在于:核电工程建立了保卫边界,人员持证、刷卡通行;核电工程统一了各承包商单位的劳动纪律,所有工人一个标准。

2.4 培训授权

培训与授权是指建立“培训-考核-授权-上岗”制度,通过对人员进行入场三级教育和基础安全授权培训,完成理论考试和实操技能验证,对满足考核要求的人员给以授权,允许其承担相关的工作。这里的培训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安全生产法》要求的入场三级教育,另一部分是具有核电施工特点的基础安全授权培训,即核电施工的管理要求、行为标准和技能。对特种作业人员,需持有相关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并经过实操技能验证。对作业负责人、班组长及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技能方面的培训,培训考核合格给予注册、授权,持证上岗,佩戴红袖章。

核电工程还借鉴国外经验,如KYT[2]、JSA、BBO[3](Behavior based observation)等,定期开展风险辨识活动。KYT是针对生产的特点和作业工艺的全过程,以其危险性为对象,以作业班组为基本组织形式而开展的一项安全教育和训练活动;它是一种群众性的“自我管理”活动,类似作业安全分析(JSA)。开展KYT活动时,班组全员参与,通过对某一项施工活动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源,发动集体智慧,找出风险控制措施,从而提高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除入场安全培训外,班组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如:定期组织安全程序、制度的宣贯,开展知识竞赛和技能比武,开展事故/事件原因分析、经验反馈,优秀工长、班组长经验传授,讨论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等。

与火电、民建不同的时,核电工程增加了基础安全授权培训环节,在完成入场三级安全教育的基础上,还必须通过总承包方组织的授权培训和考试。危险源辨识方面的手段也较为多样化。

2.5 班前/班后会制度

核电工程班前会建立分层讲评制度,根据频率分为班组长层、工段(分队)长层、队长(主任)层,其系统性比火电、民工更强。班组长层班前会每天进行,工段长层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而队长层每月至少进行一次。

班组长层:由班组长每天组织班组成员对上一班作业情况进行点评,进行本班工作安排和安全注意事项交底,安全先决条件检查 。班前会交底内容需进行记录,与会人员需签到。班组长层班前会流程如图1,班组成员集合后,由班组长进行点名,由兼职安全员进行劳动保护用品和人员精神状态检查,随后由班组长进行交底,兼职安全员或其他成员对上一班作业情况进行点评,全体人员填写班前会记录并喊安全口号(如:“我要安全”),然后解散。

工段(分队)长层:工段(分队)长每周一早晨组织本工段作业班组召开“周安全讲评”,主要介绍本工段本周主要作业内容,辨识可能存在的作业风险,开展伤害预知预警活动。班组成员集合后,由班组长对其负责的班组进行点名并进行劳动保护用品和人员精神状态检查,由工段(分队)长介绍作业内容和风险辨识,回顾上周安全状况,指出不足和改进要求,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最后由全体人员喊安全口号、解散。

队长(主任)层:队长(主任)每月组织本队全体员工召开“月安全讲评”,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工作点评,内外部安全事件/事故经验反馈等。班组成员集合后,由班组长对其负责的班组进行点名并进行劳动保护用品和人员精神状态检查,由队长(主任)进行月度安全生产情况点评,并进行事故事件反馈,最后由全体人员喊安全口号、解散。

班后会制度指作业结束后,全员在班组工棚集合,开展班后总结会(10分钟左右),分析当天安全状况,制定改进措施,并填写班后总结会记录。

在核电施工实践中,班前会交底的内容和班后总结的内容已逐步固化,总承包商方通过《班前会安全交底及安全检查记录本》形成固定格式,供各承包商班组人员使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结合《核电工程安质环标准化及国际标杆评价手册》中JSA要求,改进班前会,具体做法如下:在班组集装箱内召开,班长分配任务,每名员工自评或互评当天工作风险1~2条,班长总结并结合JSA(如有)进行交底,并记录在班前交底记录本上,全员签字。

2.6 兼职安全员制度

为提高班组所有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兼职安全员制度,班组成员轮流当兼职安全员。当班兼职安全员佩戴红袖章,承担日常安全巡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报告上级管理员并做好记录。

在核电施工实践中,兼职安全员的检查内容已逐步固化,总承包商方通过《兼职安全员记录本》形成固定格式,供各承包商班组人员使用。兼职安全员需每天参与现场安全检查,并记录检查情况,防止走过场。

2.7 器材和定置化管理

器材管理,即对施工工器具的管理。工器具应实行出入库登记管理,建立《工器具台帐》、《工器具检查记录》、《工器具发放、领用记录》,领用、发放、回收配备专人管理。为保证施工工器具安全可靠,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设立专人对班组工器具进行维修、保养。个人防护用品需定期检查,确保性能满足要求,并做好检查记录。工器具每季度全面检查一次,经检验合格的器材粘贴合格标签。工具箱张贴标识,标明编号、使用单位、联系人姓名和电话。

定置化管理,是施工总平面管理的进一步细化,即对施工现场的作业区、材料堆放区、通道等进行布置,确保作业区、材料堆放区整齐有序,通道畅通;对工棚的材料工具、防护用品、文件资料等分区摆放,保持工棚整洁。具体要求为:作业时通过实体围栏或警示带建立作业区,悬挂作业信息牌;材料堆放采用许可证管理制度,现场存放物料需办理《物料存放许可证》,现场临时存放危险化学品需办理《危化品存放许可证》;消防通道临时占用也实行许可证管理制度,占用消防通道前需办理《消防通道占用许可证》。

2.8 班组安全绩效管理

为使上述各项管理要素得到落实,对班组安全绩效进行管理,建立安全绩效考核制度。首先是建立班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班组长为班组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签订年度班组、个人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班组年度安全目标和安全保证措施。其次是建立班组安全绩效考核制度,每月开展班组绩效评比和员工评比活动,评选优秀班组和先进个人,奖励先进。第三是建立班组、员工“红黄牌”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借助人员数据库,对重大违章人员和排名末位的班组给予黄牌警告,屡教不改的人员和管理状况持续得不到提升的班组列入黑名单,给予清退出场处理。

3 基于主观能动性的考核

以上要素重点解决了班组安全管理要做什么、怎么做,至于管理的效果如何、是否到位,则需要通过一个方式进行考核测量。考核测量的目的旨在提高班组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对上述各要素的归纳、整合,形成班组安全管理的四个标准化,即“绩效标准化”、“现场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和“行为标准化”,建立班组安全管理有效性评估模型,如附表1。

该评估模型中,每个标准化包含班组安全管理的要素和管理标准,提供管理有效性的检查方法和量化评分方法,给予相应的标准分,将管理水平的高低转化为一个相对得分。通过得分情况反映管理的漏洞和短板。

模型采用量化评价的检查手段。每一部分内容的标准分,都按照该部分内容中所包含的工作项目进行规定。每一要素的标准分按照其工作的频繁性、复杂性、重要性,按照10至35分的标准进行规定,全部项目标准分之和为300分。每一个要素,按照班组是否执行到位进行扣分,直到扣完为止,不倒扣分。其中,标“”的要素为安全标杆班组必须具备的要素,该要素得满分为安全标杆班组的前提条件。对不得分的要素,列为该单位的重大整改项目。该评分标准在非主体工程的班组上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但对于评判同类型班组则有显著优势,可以通过得分率来反映班组管理的水平。施工承包商可以通过该模型评估其自身班组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提升自身班组安全管理水平;施工总承包方也可通过该模型评估其承包商班组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促进承包商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检查人员水平的高低制约着评分工作的质量,要通过集中培训提高检查组成员的自身素质,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尽量做到评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 总结和建议

通过对施工班组安全管理特点的分析,结合在建核电工程的实践经验,提炼出中广核核电施工班组安全管理8大要素。在8大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可量化的班组安全管理有效性评估模型。该评估模型已应用于中广核工程公司在建所有CPR1000核电工程项目,并收到良好效果。该模型也适用于其它技术路线的核电工程项目,如AP1000,EPR。

保证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范文4

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一方面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扩大了档案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存储介质的不稳定、技术过时、黑客入侵、电脑病毒破坏等都使得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2002年国家档案局颁发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和近期各省市的“十一五档案信息化建设纲要”中都提出了“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但仍缺乏深入、系统的探讨。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产品,我们不能期望通过一个安全产品就能把所有的安全问题都解决。对各档案管理系统来说,解决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识别自身信息系统所面临的风险,包括这些风险可能带来的安全威胁与影响的程度,然后进行最充分的分析与评价。只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模型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价,才能真正掌握内部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状况,分析各种存在的威胁,以便针对高风险的威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提高整体安全水平,逐步建成坚固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二、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电子档案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硬件,又有软件,既有外部影响,又有内部因素,而且许多方面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必须有一个规范的、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根据国内外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估标准,国家对电子档案信息和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基本要求,结合电子档案管理和网络管理经验,综合考虑影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各种因素,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五个大项二十个小项的评价指标。

1、物理安全评价指标

物理安全是指存储档案信息的库房、计算机设备及管理人员工作场所内外的环境条件必须满足档案信息安全、计算机设备和管理人员的要求。对于各种灾害、故障要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万一发生灾害或故障,应能采取应急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物理安全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载体安全三个方面。

(1)环境安全:主要指存储档案信息的库房、计算机机房周围环境是否符合管理要求和是否具备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如库房是否建在电力、水源充足,自然环境清洁,通讯、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有无防火、防水措施;有无监控系统;有无防雷措施等。

(2)设备安全:主要是指对电子档案信息系统设备的安全保护,包括设备的防盗、防毁、防电磁信息辐射泄漏、防止线路截获、抗电磁干扰及电源保护等。

(3)载体安全:保证设备安全的同时,也要保证载体安全,要对载体采取物理上的防盗、防毁、防霉等措施。

2、管理安全评价指标

安全管理在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中起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加上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最终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电子档案信息的管理安全评价指标具体包括:

(1)专门的档案信息安全组织机构和专职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档案信息安全组织机构的成立与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任命必须有相关单位的正式文件。

(2)规章制度:包括有无健全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档案信息安全人员的配备、调离是否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设备与数据管理制度是否完备;是否有登记建档制度;是否有完整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培训计划和培训制度;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是否明确,能否保障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3)是否有紧急事故处理预案:为减少电子档案信息系统故障的影响,尽快恢复系统,应制定故障的应急措施和恢复规程以及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应急预案,制成手册,以备及时恢复系统运行。

3、网络安全评价指标

越来越多的电子档案在网络上传输,而网络作为一种构建在开放性技术协议基础上的信息流通渠道,它的防卫能力和抗攻击能力较弱,可能会遭受到病毒、黑客的袭击。为了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必须保证其传输的媒介——网络的安全,网络安全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有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2)是否有防黑客入侵设施:主要是设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等设施。

(3)是否有访问控制措施:访问控制是指控制访问网络信息系统的用户,当用户之间建立链接时,为了防止非法链接或被欺骗,就可实施身份确认,以确保只有合法身份的用户才能与之建立链接。

(4)是否有审计与监控:审计与监控是指应使用网络监控设备或实时入侵检测设备,以便对进出各级局域网的常见操作进行实时检查、监控、报警和阻断,从而防止针对网络的攻击与犯罪行为。

4、信息安全评价指标

在网络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我们要保证在系统中传输、存贮的电子档案信息是安全的,不被截取、篡改或盗用。

(1)是否采取加密措施: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而计算机和网络的不稳定性使得电子档案信息的这一特性难以保证,而且有些电子档案信息有密级限制,不能公开在网络上传输,所以电子档案信息在网络传输时必须通过加密来保证其安全。

(2)是否有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网络上的传输使得电子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无法保证,黑客的攻击可以改变信息包内部的内容,所以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完整性控制,这对于电子档案信息来说至关重要。

(3)是否确保信息数据库的安全:一个组织最核心的信息通常以数据库的形式保存和使用,保证数据库安全对于电子档案信息来说有重要的作用。

(4)是否有信息防泄漏措施:信息防泄漏包括信息审计系统和密级控制两方面。信息审计系统能实时对进出内部网络的信息进行内容审计,以防止或追查可能的泄密行为;另外,可以根据信息保密级别的高低划分公开范围,并对用户划分访问权限,进行分组管理。

(5)是否有防抵赖技术:防抵赖技术确保用户不能否认自己所做的行为,同时提供公证的手段来解决可能出现的争议,它包括对数据源和目的地双方的证明,常用方法是数字签名。

5、系统安全评价指标

这里的系统安全是指计算机整个运行体系的安全。在计算机上处理信息时,硬件、软件出现故障或误操作、突然断电等都会使正在处理的信息丢失,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系统的稳定,确保信息的安全。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价指标有:

(1)是否有系统操作日志:系统操作日志详细记录了系统的操作状况,以便事后分析和追查系统损坏的原因,为系统提供进一步的安全保障。

(2)是否进行系统安全检测:运用系统安全检测工具对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安全检测,可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漏洞或恶意的攻击,进而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和安全策略,达到增强网络安全性的目的。

(3)是否有操作系统防破坏措施:操作系统集中管理系统的资源,是计算机系统赖以正常运转的中枢,它的安全性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操作系统应当建立某些相对的鉴别标准,保护操作系统本身在内的各个用户,阻止有害功能的运行。

(4)是否进行系统信息备份:日常备份制度是系统备份方案的具体实施细则,应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日常备份,否则将无法达到备份方案的目标。

(5)是否有灾难恢复系统:当系统因人为或自然因素受到破坏时,我们应保证能够尽快地恢复正常工作,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方法

用若干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时,其对评价对象的作用,从评价目的来看,并不是同等重要的。指标越重要,权的数值就越大;反之,数值小则可以说明其重要程度相对较低。

合理地确定和适当地调整指标权重,体现了系统评价指标中各因素之间的轻重有度、主次有别,更能增加评价因素的可比性。在安全评价中,具体确定权重的方法很多,如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环比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比较适用于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评价。

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是对决策对象进行评价和选择,并对它们进行优劣排序,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定量形式的决策依据。它充分利用人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适用于结构较为复杂、决策准则较多且不易量化的决策问题。它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具有高度的简明性、有效性、可靠性和广泛的适用性。而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指标体系因素多、主观性强且决策结果难以直接准确计量,因而可以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是:

1、将复杂问题概念化,找出研究对象所涉及的主要因素;2、分析各因素的关联、隶属关系,构建有序的阶梯层次结构模型;3、对同一层次的各因素根据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4、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因素对上一层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5、计算各层次相对于系统总目标的合成权重,进行层次总排序。

四、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

综合评价是指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客观、公正、合理的全局性、整体性评价。可以用作综合评价的数学方法很多,但是每种方法考虑问题的侧重点各有不同。鉴于所选择的方法不同,有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同,因而在进行多目标综合评价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被评价对象本身的特性,在遵循客观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在信息安全领域,目前存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属性评估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基于灰色理论的评价方法、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评价方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目前还没有评论认为哪一种方法更适用于信息安全领域的综合评价。鉴于此种情况,本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就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从评价对象来看,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评价信息安全系统是可行的。首先,对于信息的安全管理而言,“安全”与“危险”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即安全与危险之间存在着一种中间过渡的状态,这种中间状态具有亦此亦彼的性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模糊性。因此在安全的刻画与描述上大多采用自然语言来表达,而自然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模糊性。另外,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中,对一些评价要素的评价是具有模糊性的。如组织管理中的评价很难量化,一般只能用“好”、“一般”、“差”等等级概念来描述,具有较强的模糊性。而且一些评价要素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具有不确定性,如网络攻击、安全设施失效、人为失误等偶然性较大,难以准确评价。对于这些模糊的、不确定性的问题通常采用模糊数学来研究。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就是在对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总的评价过程中涉及到模糊因素或模糊概念的一种评估方式,它通过运用模糊集合中隶属度和隶属度函数的理论来刻画这种模糊性,以达到定量精确的目的。

总之,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适用于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进行系统评价的可行方法,其基本步骤为⑦:

1、确定评价集。评价集是以评判者对被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总的评判结果为元素组成的集合,例如我们可以对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采用五个等级的评语集合(很好,好,较好,一般,差)。

2、建立因素集。因素集是以影响评判对象的各种因素为元素组成的集合,在本文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体系中,主因素层的因素集有物理安全、管理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系统安全五个指标,其下层又有各自的影响因素集,由各自的具体影响指标组成。

3、建立权重集。由于各评价要素在评价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因而必须对各要素按其重要程度给出不同的权重,权重集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

保证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范文5

【关键词】水利输电工程建筑;管理;施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但是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已经开采和利用过度,人类急需开发新的能源,而水利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逐渐的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

1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中管理与施工的作用

(1)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作用。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措施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顺利展开的基础,如果没有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进行管理与约束,将不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只有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保证水利水电施工质量的同时,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能够顺利的进行,进而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完成后能够发挥良好作用。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作用。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来说,不仅需要良好的管理,还需要先进的施工技术。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技术,只有过硬的施工技术做保证,才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质量,并且还能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能够顺利的进行。也就是说,只有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才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作用,从而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管理的内容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施工安全管理,俗话说“百年建筑、安全第一”,任何建筑施工都应该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对项目的安全要求格外严格,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中,应该涉及安全问题的所有细节,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及时的处理各种安全隐患,保证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安全;其二,成本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的成本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成本管理应该从准备阶段开始,严格的控制材料成本、施工成本等,从而保证施工单位的施工成本;其三,施工进度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进度指的是根据施工合同的进度进行施工,保证施工在施工合同规定的竣工时间内完成,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进度管理,应该有专门的施工管理人员做出详细的计划进度,并对实际的施工进度进行记录,确保施工进度在控制的范围内进行;其四,施工质量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有严格按照施工质量标准,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质量管理,对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很大的作用。

3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的施工

(1)软基施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堤防施工中,经常会遇到软基础的状况,对于淤泥软弱基础应该采用水泥搅拌桩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砂基础或者其他软弱基础应该采用震冲碎石桩、锚杆静压桩、沉管灌注桩等方式进行处理。软基处理施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严格的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对保证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锚固施工。锚杆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最常用的施工技术之一,这种施工技术的优势在于其能够传递拉应力。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的锚固结构为锚束与锚孔,其中预应力岩锚是一种固定锚固方式,把锚固设置在基岩上,通过锚固、锚束、锚固传递预应力,从而起到锚固的作用。锚固施工对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质量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应该引起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3)混凝土施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离不开混凝土施工技术,具体的来说,应该根据混凝土坝的施工特点,然后通过动态仿真系统,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工程量计算、调仓选块、选择施工机械、比较设备与方案、表达进度、处理图形等,再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混凝土具体施工,先划分混凝土浇筑段,将后浇带最为分界线,在水平方向将其分成6个施工段,并且分段进行浇筑,上段混凝土厚1.30m,下端混凝土厚1.90m,对上段混凝土的水平施工缝涂刷2层水泥净浆,以此增强上下段混凝土的结合强度。

(4)减载排水施工。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减载排水技术,主要用于解决水利水电工程的后坡滑动问题,当雨水渗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滑坡后,能够增强坡体的滑动力,影响坡体的稳定性,并严重的威胁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安全。通过利用减载排水施工技术,可以采用分层修建拦水沟、排水沟的方法,降低雨水对滑坡的侵害,减载排水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辅助设施,直接关系整个建筑的完善程度,应该引起水利水电管理部门的重视。

4 强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管理和施工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进行分级管理,划分班组、车间、厂站,并且建立三级管理工作网,然后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并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分,采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的所有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对施工中出现的故障、事故等进行分析,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并对处理的结果进行记录,为以后出现类似的事故或故障提供一定的参考。

(2)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中,应该以安全施工为目标,不断的提高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安全施工组织制度,约束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记性培训,以此提高所有人员的综合素质。

(3)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管理和施工中,其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随着施工进程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形式,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建立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该评价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并且对施工中用到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检修和维护,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质量的同时,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能够稳定的运行。

5 结束语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特殊性,其施工具有不安全因素多、施工复杂、周期长、只要要求高、工期限制严格、规模大等特点,给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管理和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重视管理和施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的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强化管理,对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功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树峰,张会竞,李志彬.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

[2]韦诗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管理分析[J].赤子,2012(9).

保证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范文6

关键词: 送变电;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 A

1 送变电线路工程施工概述

1.1 送变电线路工程的基础施工

基础工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防止外力过大对杆塔产生破坏,基础施工中一定要掌握科学的施工技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保证杆塔的稳定性。因为杆塔的稳定性关系到整个送变电工程的安全和承载力。在实际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基础下沉、大面积积水、基础开裂等,这些质量问题会影响送变电工程正常功能的发挥,严重的还会引发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损失。所以,要保证基础施工的质量,避免上述质量问题的出现。

1.2 送变电线路工程的杆塔施工

送变电工程的杆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杆塔施工的质量控制也至关重要。杆塔有耐张型和直线型两种,两种杆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在实际的施工中,要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杆塔。不同类型的杆塔也有各自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在选择杆塔的时候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形条件,施工地的地质环境综合考虑,另外送变电流量的大小也是选择杆塔类型要考虑的因素,总之,选择合适的杆塔类型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为了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施工难度,一定要选择最合适的杆塔。

1.3 送变电线路工程的架线施工

架线施工首先要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施工准备工作会给后期的施工带来巨大的方便,还会降低施工难度,能够提前预测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施工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的配备,施工地质情况的充分掌握、施工机械及时到位等。准备工作完成后要进行线路的链接、强度检测等工作。

2 送变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的影响因素

2.1 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对送变电线路施工工程有着巨大的影响,外部环境涉及的内容很多。主要的天气因素,天气恶劣会对施工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增加施工难度,增加施工成本,还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施工最好避开雨季和温度太低的天气。雨季施工难度加大,危险系数也提高了,低温施工难度也不小,对工程质量也有不利影响。

2.2 施工设计因素

设计对送变电线路施工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不断地提高设计水平,才能设计出实用、可靠的工程。设计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也工程建设的成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做好工程设计工作意义重大,不仅能够节约建设成本,还能提高送变电工程的使用价值。为了设计出更合适的线路,设计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查工作,掌握全面的资料,为设计提供有用的参考和指导。另外,客观条件是不断变化的,设计也不能一成不变,要不断地根据实际需要改进设计方法,更新设计理念,这样才能符合时展的需要,才能解决更多的现实问题。

2.3 赔付及政策处理问题

线路施工占道占地是很常见的问题,做好工程施工中补偿问题也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建设,以及提高线路施工的社会效益,一定要依法办事。首先相关部门一定要完善相关的补偿方面的法律法规,目前由于我国的补偿用地征地不够重视,很多法律制度都存在缺陷和漏洞,还很不完善,为了使补偿有理有据,一定要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再者,施工单位一定要严格按要求进行补偿,既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也要保证工程的造价成本,既实现社会价值,又实现经济效益。

3 加强送变电线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措施

3.1 确定施工进度目标

送变电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要保证工程的如期完成,首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制定具体的工程进度计划,施工进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必然施工材料是否准备齐全,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是否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机械是否能够正常运转等,所以为了保证工程如期完成,一定要做好材料的管理工作,保护材料的及时供应,保证材料的质量。另外,还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工程进度,关系到送变电线路施工工程的质量,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包括掌握熟练的施工技术,能够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某些基本问题,能够发现施工中存在的不足和各种质量问题等,所以要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施工人员素质的提高途径很多,包括定期的专业培训和再教育等。施工机械也是影响施工进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要定期对施工机械进行维修和管理,施工机械不仅管理到送变电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还关系到整个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为了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要加强对机械的日常检修。

3.2 工程材料的管理

工程材料管理的管理第一是为了节约材料成本,减少对材料的浪费,第二是为了保证材料的基本质量,对质量不过关的材料拒绝使用,材料质量不合格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第三是为了保证材料的及时供应,保质保量,实现整个工程的效益,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材料管理的措施很多,包括定期的抽检制度,制定材料的质量标准、严格的入场制度、合理保存、分类保存等。材料的管理一定要有专人负责,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提高材料的管理效率,实现材料的基本价值。材料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除了要由专人负责外,还应当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做好材料的管理工作。目前,我国材料管理方面的人才还很缺乏,导致材料的管理工作不如人意,所以,一定要加大力度培养专门的材料管理人员,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4 结语

送变电线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送变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加强送变电线路的施工项目管理,要根据施工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保证送变电线路工程项目的进度,提高送变电线路施工的工程质量,降低线路工程施工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屠强.总承包项目中的进度控制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