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未来趋势范例6篇

碳中和未来趋势范文1

(一)专业生产要素和创新体系加速形成和构建

发展低碳经济,创造其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是首要条件,低碳经济需要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专业的生产要素,比如低碳技术型人才、专业化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良好的碳金融融资渠道等。同时,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低碳技术创新,高效的低碳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专业生产要素的获得和创新体系的构建需要长期投资和建设。以2008年清华大学率先成立的“低碳经济研究院”为标志,企业通过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我国在低碳技术性人才培养、先进的低碳知识生产和技术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

(二)区域性的低碳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近年来,中国低碳环保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5%~20%,未来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十二五”期间,国家环保部等部门将通过多种措施推动低碳环保产业发展,预计我国低碳环保产业投资将超过3万亿圆,这将进一步促进相关低碳产业在一定区域内聚集,形成低碳产业集群。在集群内部,低碳产业、相关产业及支持性产业共用某些技术、共享营销渠道或服务,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这些产业通过空间集聚而形成经济增长极,这个经济增长极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增长能力,并能通过扩散效应以自身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和周围腹地的发展。

(三)经济活动主体通过市场或非市场的行为获得合理的低碳发展成本收益

低碳经济是作为市场经济的经济形态之一而出现的,它从属于市场经济,但在市场经济之外又有所突破。它在运行和发展过程当中,受市场机制的调节,市场机制仍然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建立一个同时获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低碳经济市场体系。同时,它又允许或者说是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等非市场行为,以此来推动可持续性的低碳经济市场体系的构建和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的拓展。任何一种理论分析都要以一定的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作为前提和基础,在大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践行主体,研究其经济行为目标演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制度的选择与安排方能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

二、低碳经济发展新趋势关联并加速

国有企业经济行为目标的演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证经济循环正常进行的动力应该是经济利益。由于我国在经济体制发展过程当中曾经出现过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种体制,所以我国国有企业的经济行为目标的演变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中,国有企业经济行为目标先后出现过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四种倾向。但这种“最大化”的目标是一种极端化的要求,带有浓厚的单边治理色彩。在47低碳经济框架下,微观经济主体往往处于多边治理的情境中,若仍以“最大化”作为行为目标,将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微观主体的目标确定存在较大冲突。因此,在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和重要性日益显著时,国有企业经济行为目标发生演变则高度关联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前所述,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非常特殊的经济主体,它不仅在主要领域和关键行业中拥有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而且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和产业政策调整的重要工具。在国际低碳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显性化环境成本和环境激励机制等新措施也不断出现,我国国有企业应该很好地利用自身在政策、资金、人才和技术上的优势,和国际接轨,率先践行绿色技术创新,引导全社会企业关注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这是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应当肩负的特殊社会责任。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法看到,企业由传统耗能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成本收益比是会发生变化的,由于我国碳金融市场长期发展滞后,碳金融活动没有很好地开展,加上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上缺乏定价权和政府在节能减排补偿方面量化政策模糊,导致在经济发展中,以国有企业为主的经济主体成本收益比一直居高,企业很难自发产生走低碳经济转型之路的动力。这种市场失灵情况的出现,使得政府干预成为了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在此情形下,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之一就是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低碳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在一定区域内低碳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经济行为目标沿着市场化和公益性路径的演变步伐势必加快。

三、低碳经济发展新趋势支撑国有企业改革路径

不管是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定位为公益性还是竞争性,都是为了优化国有企业发展模式、整合各种资源、打破国有企业改革瓶颈,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公益性国有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需要提供保障,是国有企业当中能够率先践行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在体现公益性企业性质的同时,它也面临着政策性亏损的状态。我们可以采用市场化的手段,吸引和鼓励非公资本共同参与公开、公平的竞争。也要从政策层面及时纠正和弥补出现的问题,优化公益性国企的内外部环境。竞争性国企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同时,要意识到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针对竞争性国有企业,在践行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方面,既要按照市场化规则来考察其企业价值增值能力,又要考虑到竞争性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注重对其承担社会责任的考核。公益性和竞争性两种国有企业改革路径,是从服务经济和发展经济两个方面来设计的,排除非经济等因素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阻碍,如果两种类型的国有企业能够运用各种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的经济手段获得自身发展的动力来源从而走向改革成功的话,那么未来我国经济成功实现低碳转型发展之路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四、结语

碳中和未来趋势范文2

关键词:碳交易 市场机制 减排

一、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国际上的碳交易市场大致分为强制减排市场(管制市场)和自愿减排(VER)市场两类。强制性减排市场又分为基于配额的交易和基于项目的交易两类交易。其中,以“总量控制-交易”(Cap-and-Trade)型的配额交易为主,如欧盟的EU-ETS、美国的RGGI、澳大利亚新威尔士的NSW GGAS等;基于项目的交易,是履约发达国家在联合履约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下分别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碳减排项目合作产生的交易。自愿减排(VER)市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市场规模很小,主要的参与者是一些比较大的企业或机构。

从国际碳交易市场的金融属性来看,目前有现货市场、期货气场和期指市场。从碳交易市场上的品种来看,有强制市场上的联合履约(JI)减排单位ERUs、清洁发展机制(CDM)的经核证的减排单位CERs、自愿减排交易单位VERs、欧盟排放交易单位EUAs、国家分配的配额单位AAUs等多个品种,且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有形产品。

从国际碳市场的市值来看,近年来碳交易市场呈现迅速增长趋势。2011年碳市场总值达1760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11%;交易量创下10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新高,比2005年增加了13倍,年均增长率为55.6%。其中,欧盟配额市场依然占据国际碳市场的主导地位,2011年欧洲排放配额(EUAs)估值1480亿美元,占国际碳市场价值的84%。

二、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趋势

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呈现出总体利好局面,但也存在一定的隐忧。

一方面,呈现出有更多的国家或地区开始利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势头。2011年,澳大利亚议会通过《清洁能源法案》并于今年7月起开征碳税;美国加州空气资源理事会批准了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法规;加拿大魁北克省通过了总量控制与减排计划,并朝着2013年与加州计划挂钩的方向努力;墨西哥和韩国都通过了综合性气候法案,为未来市场化机制打下基础。其他的碳交易体系也在巴西、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中积极孕育。

另一方面,国际碳市场发展也受到来自经济波动和国际气候谈判等方面的不利影响。欧盟的ETS受欧债危机影响,出现供过于求、碳交易价格下跌等情况。另外,《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前途目前尚不明朗。

三、对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启示

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也明确,“十二五”期间将通过开展碳交易试点,逐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七省市碳交易试点工作已启动,其中北京的试点方案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上海和广东的试点方案也已浮出水面,其他省市的实施方案也在抓紧制定之中。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对减排方法学的开发和自愿减排项目的开展进行了规范。

鉴于国际碳交易市场当前的发展形势,中国在碳交易市场建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碳交易法规与政策研究。国外的碳交易体系建立与运行都以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政策作为保障,中国在推进易试点工作的同时,应加强政策法规研究,抓紧建立健全碳交易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保障措施。

二是吸引金融机构促进碳交易发展。从国外碳交易体系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来看,大型国际金融机构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应吸引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建立与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尤其探索碳交易融资模式,以现货市场、期货市场的发展与成熟,推动碳交易体系的发展。

三是加强碳交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碳交易体系的建立在结合本土国情的基础上,应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国际主流碳交易体系的建设经验与主要做法。

参考文献

[1]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网站,ec.europa.eu/clima/policies/brief/eu/index_en.htm

碳中和未来趋势范文3

针对这一课题,笔者尝试提出如下几方面低碳时代现代室内设计发展走向:

1在人性化设计方面

以人为本,为人服务,这是21世纪室内设计的核心,也是人性化设计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由于现代室内设计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为人服务,以满足人们生活、工作、休息与娱乐等的需要,因此为人们创造理想的室内生活环境,使人们感到生活其中,能够受到关怀和尊重。此外,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由此说来,“以人为本”观念是成就为来室内设计发展的最佳契机,这是因为科学技术越发展就越要体现人类自身存在的价值,把人的权利和自由从束缚中释放出来,对人性的关怀,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必将成为未来室内设计为之努力的方向,人性化的设计将成为未来室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

2在生态化设计方面

室内设计必须生态化,这是21世纪室内设计面临最迫切的研究课题。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减少对地球资源与能源的高消耗,这无疑是室内设计将要面对的重要任务。同时,室内设计发展的生态化主要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设计师必须有环保意识,应尽可能多地节约自然资源,少造垃圾;其次是在设计中应尽可能地创造绿色室内环境,不仅在室内环境中广泛运用各种绿色建材,还利用各种设计手段让人们在室内环境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自然,这也是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设计对室内环境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3在科技化设计方面

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主宰未来室内设计的发展,促使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为此,面向未来的室内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实现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等的值得人们赞叹的理想空间环境来。而未来室内设计的科技化趋势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以实现,即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电脑化、施工科技化,以及新型建筑材料、工艺与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同时,利用科技将人文、艺术、自然、形态元素等因素融合在一起,并应用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如智能化办公室、智能化住宅、智能化娱乐环境等将逐渐发展,这就是未来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

4在本土化设计方面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世界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双向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走向。今天的人们也比过去任何时期更加珍视从传统内部衍生出来的东西,以有意识地表现自身的独特性。随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种文化反弹现象的出现,人们越是对本土文化具有迫切的需求。因此,未来的室内设计应努力挖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遗产,用现代设计理念进行新的诠释和传承,是室内设计富有文化的内涵,在风格、样式、品位上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并促进新的设计风格的形成。

5在多元化设计方面

未来室内设计将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势。随着多元文化并行发展时代的来临,未来室内设计从观念到手法都出现了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交融,并影响到室内设计风格流派多元发展的趋势。其中,绿色派必将发展形成设计流派中的主流,发展过程还会派生出支流,去发展深化室内的绿色设计。而新现代主义重视功能,强调理性的合理成分以及对室内设计的多元化改良、发展和完善,均将推动其多元化设计新局面和新趋势的不断出现。

6从设计领域拓展层面

从室内设计涉及的范畴来看,室内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人为设计,是一种以技术为功能基础,运用艺术形式表现来为人们生活与工作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而采用的理性创造活动。为此,在未来室内设计的发展中,起室内设计的领域涉及的范畴更加广泛,人们能够在不同的内部空间体验到设计为其带来的舒适,快乐及视觉上的感受。此外,时尚也将对未来的室内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室内设计应把握时尚的价值体系和发展脉搏,以通过想象力好创造力来引导消费者和消费市场。当然,室内设计决不仅仅是为了制造一个可供使用的场所而已,而是为了使人们能够不断地感受到时尚的魅力。

碳中和未来趋势范文4

关键词:黑龙江;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经济水平

黑龙江的产业结构变动是在近几年开始逐渐进行的,受到经济发展的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从现阶段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来看,目前的产业结构已经受到严重的打击,想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有有利优势,就要将改变产业结构作为最基本的发展问题。对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确立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是目前的首要目标。

1黑龙江省大庆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概况

1.1从产业结构偏离的角度分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在近些年中较为活跃,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经济水平的提升。从总体趋势来看,现阶段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偏离的情况正在逐渐减弱,产业结构处于逐渐平衡的发展趋势。在进行产业结构偏离的计算中需要利用产业结构中产业各自的劳动力比重值与产业结构中各产业的产值比重值。计算结构表明黑龙江省在近些年的发展中虽然产业结构偏离数值正在逐渐的减小,但是仍然处于产业结构偏离的状况。事实表明黑龙江省农业的劳动效率低下,农业所需的劳动力要比其他产业所需的劳动力多,但是随着人均经济水平的提高,从事与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要比以往有很大的减少,这更加使得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偏离的状况严重化。除第一产业农业来说,第二产业所表现出的特点是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少,劳动效率也是处于低下的状况。第三产业在近几年来的发展较为稳定,越来越多的第三产业进行扩大与发展,这对劳动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1.2从产业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分析

产业劳动生产率就是产业结构中各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除以产业结构中各产业就业的比重,产业劳动生产率能够很好地说明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在进行分析时作为重要的数据参考。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是现阶段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目标,只有使黑龙江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才能保证经济效益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水平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中,表现出的各产业劳动生产率趋于平均则说明地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均衡,对提供就业机会的能力以及经济水平实力都较强。相反,表现出的各产业劳动生产率相差较大则说明地区各产业发展不均衡,这对未来发展十分不利,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

2黑龙江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能源结构与消费结构不均衡

能源结构与消费结构不均衡是黑龙江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想要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就必须要解决能源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矛盾。黑龙江省的能源占有量在发展的初期还是较为充足的,但是随着发展的不断进行,越来越多的能源用于黑龙江省的建设与人均利用,这就造成能源短缺的情况发生。能源结构从以往的较为平衡逐渐遭到破坏,缺少能源的支持使得黑龙江省的未来发展受到极大影响。黑龙江省的消费结构在近年来也呈现大幅增长的状况,消费水平的提高虽然能够促进经济水平的发展,但是在促进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增加了资源消耗的负担。能源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发展特点使得它们的整体发展不均衡,能源结构的减弱提供不了消费结构逐渐增加的能源需求,所以在现阶段发展中两者的矛盾变化趋势对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平衡化目标的达成十分不利。能源结构与消费结构的不均衡状况如果持续恶化,这对于地区的产业发展具有严重不良影响,最终将拖垮整个地区经济,这种结果十分严重。从整体上来说在黑龙江的工业中还是以制造业和采矿业为主,这两种产业都属于重工业。在制造业与采矿业中不能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调整,对资源深加工比较少,使得后期增值比较小。这种状况的产生对黑龙江产业结构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如果不改变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黑龙江的整体发展就会落后。

2.2重工业与轻工业比例失调

黑龙江省大庆市的产业结构中重工业的数量较多,最为突出的重工业就是石油业。大庆市的石油储备量较为充足,所以在石油开采方面占有很大优势。除石油业以外,其他重工业经过石油业的带动也呈现出发展较快的趋势,重工业的发展使得大庆市的经济发展得到基本的保障,在就业职位提供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为黑龙江省的劳动力安置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虽然在重工业方面有较好的发展,黑龙江省大庆市的轻工业却一直处于较为低迷的发展趋势,轻工业作为重要的产业之一是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平衡的重要因素。目前在黑龙江省的整体发展中,轻工业的数量较重工业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这种重工业与轻工业比例失调的状况引发了很多严重的问题,重工业和轻工业比例失调是高碳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状况的存在首先使得不同技术人才的就业机会不相同,轻工业数量较少使较多的轻工业技术人才不得已去往其他地区就业,这将进一步恶化轻工业发展较慢的问题,对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十分不利。重工业与轻工业比例失调还会使得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滞后,经济水平的提高是保证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对经济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

2.3对国有企业改革缓慢

在黑龙江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重要的发展目标,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无法做到彻底改革,改革的速度也处于缓慢的状态。国有企业在黑龙江省的比重较大,国有企业的数量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减小的趋势,作为支柱产业国有企业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发展模式的落后使国有企业不能很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想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有有利优势就要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现阶段黑龙江省的劳动力数量正在不断地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得不到就业的机会,国有企业作为主要的企业形式应当对劳动者增加情况进行缓解,加速国有企业的改革,使国有企业扩大规模从而能够使更多的劳动力得到就业的机会。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所以在现阶段黑龙江省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对国有企业进行必要的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发展前景,这对黑龙江省经济水平的稳定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国有企业改革缓慢的状况也将引起其他企业的发展,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企业相互竞争的关系对于所有企业的共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国有企业的发展缓慢将打破这一平衡关系,其他企业的发展势头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3黑龙江省未来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及定位

3.1优化能源结构

优化能源结构是黑龙江省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能源作为重要的发展基础受到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目前黑龙江省的整体能源所有量处于逐渐下降的趋势,优化能源结构已成为现阶段最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优化能源结构要从节约能源方面入手,能源储备量的逐渐减小迫使黑龙江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寻找新型的能源物质来代替不可再生能源。积极建设新型清洁低碳能源基地,利用清洁的新型能源进行替换,对新型的能源进行合理必要的研究,分析其使用过程中的特点,保证新能源的安全性。低碳环保意识也是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内容,提高低碳意识将有效地减小能源的浪费。在进行低碳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传统的生产过程中对于能源的利用量十分大。传统的生产方式需要进行必要的改变,改进生产方式,解决能源加速减少的问题。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作为省级管理部门的未来长期目标,长期的机制能够有效地对低碳经济进行实施,能够很好地保证能源不被浪费。在建立长效机制的同时还要加强法规标准的确立,严格的法规能够最大程度上制约能源浪费的发生,加大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力度。

3.2调整重工业与轻工业的产业结构

重工业与轻工业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是现阶段黑龙江省面临的难题,所以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想要平衡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就要将调整重工业与轻工业的产业结构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内容。发展低碳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使得黑龙江必须改变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的现状。以建立重工业低碳发展模式为切入点,将低碳经济的发展观念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低碳经济的实行需要在重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严格进行。在重工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还要对黑龙江省的轻工业进行提高与发展,根据黑龙江省的发展状况,引进合适的轻工业进行投资,合理的增加轻工产业的数量,使轻工业的发展促进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平衡。调整重工业与轻工业的产业结构不仅能够使黑龙江省的产业发展更加全面,还能够对黑龙江省的经济水平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传统的产业结构中,重工业一直是支柱产业,其生产成本也十分可观,低碳经济下的重工业发展能够使生产成本进行大幅的减小。轻工业的发展对于黑龙江省的经济水平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轻工业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产业,所以想要使黑龙江的经济水平在短时间内进行提高就要发展轻工业。

3.3加快对国有企业的改革

国有企业在黑龙江省占有重要的发展地位,所以想要调整目前的生产结构就要加快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使国有企业在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大,有利于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就要对现阶段黑龙江省的国有企业的发展状态进行细致的研究,根据黑龙江省的未来发展方向来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以及发展目标进行确定。将国有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应合理的解决措施来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使国有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有有利地位,促进黑龙江省的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4结语

现阶段黑龙江省大庆市的产业结构变化较快,这对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现阶段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够均衡,但是经过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对产业结构加以调整,这就能够很好地改善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使未来应该加强发展的产业进行加强,对产业结构平衡不利的产业加以调整。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平衡将促进经济水平的提升,对未来的发展十分有利。

作者:金丹 单位:佳木斯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国林.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J].天津政协,2013(9).

[2]闫成磊,刘超,李宇欣,等.低碳经济域下的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18).

[3]尚慧丽,姜述弢.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效益研究[J].商业研究,2012(3).

[4]何小川,李国祥.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调查报告[J].黑龙江金融,2014(10).

碳中和未来趋势范文5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必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01

近年来,随着全球性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人们对工业革命以来的高碳发展模式不断质疑。经济危机以后,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低碳经济的理念。毫无疑问,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当前,中国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抓住战略机遇,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一)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从国际上看,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正由科学共识转变为实际行动,全球经济向低碳转型的大趋势逐渐明晰。英国2003年了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又于2009 年7 月了《低碳转型计划》;美国于众议院2009 年6月通过了《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设置了美国主要碳排放源的排放总额限制,相对于2005 年的排放水平,到2020年削减17%,到2050年削减83%。美国政府投巨资于生物能源,太阳能设备等新能源产业,鼓励企业实施自愿减排。日本于2008年提出要打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低碳社会,并于2009年8月了《建设低碳社会研究开发战略》。 除英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外,巴西、墨西哥、韩国等发展中国家也主动减排、限排,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主流的战略选择。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

我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甚重,从1986年至今已经续出现了22个全国性暖冬,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水资源短缺和区域不平衡加剧,农业生产损失巨大,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威胁。未来30年内,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仍处于推进在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速度的阶段。13亿人改善生活质量也将有一个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生产、消费和流通中的高碳经济的状况,必然导致高排放的温室气体,产生严重后果。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必须将低碳经济提到国家战略层面思考,并履行我们的“世界公民”的责任。

(三)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前提来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理念或发展形式。“低碳”强调的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高能耗、多污染为代价的新发展思路。“经济”则强调了这种新理念根本上不排斥发展。因此,广义上,“低碳”可以被视为经济发展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方面新的约束条件。但是这类条件并非一味消极地限制和约束发展,而是可以通过与新约束条件相匹配的技术和制度,创造和扩大市场规模,激发人的创造性和盈利能力,从而促进发展。目前,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不会放慢经济增长,反而会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发展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设施效率等,都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我国的低碳发展宜采取既基于国情又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渐进式路径,制定清晰的阶段目标和可行的优先行动计划。

(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经济发展是以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生态的巨大破坏为代价的。因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控制碳排放量的重要措施。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所以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煤、石油、天然气是高碳能源,对大气变暖影响极大,必须开发新能源,建立低碳能源产业。建立生物能源,利用沼气技术,发展沼气产业;充分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潮汐能、 地热等能源都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二)明确政府在低碳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我国应从组织、管理方面解决目前低碳教育责任不明确的问题,把低碳教育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去,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重要职责,使低碳教育由目前的个体自发行为,变成政府行为。政府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低碳教育内容,不断完善低碳教材体系,加大低碳教育的师资培训。

(三)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能效低碳排放的产业可以避免重化工业过度发展带来能耗高、物耗高、碳排放高等问题。一要将低碳发展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二要提高“高碳”产业的准入门槛,避免留下长久不利的影响。三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以降低GDP的碳强度。

(四)制定相应政策保障机制,营造低碳经济环境。有效的政策建构是低碳发展的根本保障,制度安排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先导。我国目前尚未制定系统的专门的低碳经济制度与政策,现有政策也仅体现在节能减排措施之中,且以行政手段为主。显然,制度与政策的不完善成为导致我国经济长期陷入减排治理缺损的重要根源。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创新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加以深度推进:第一,加强低碳发展立法,完善法治,深化相关配套改革,强化环评制度和能评制度,探索生态补偿新机制。第二,从以行政手段为主的政策向主要依靠市场为主的政策转变。第三,完善现有以目标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低碳经济统计、监测、评价和考核体系。第四,建立低碳经济信息披露制度 和举报制度,强化企业家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有序引导低碳消费。

(五)积极研发低碳技术,形成低碳技术体系。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注重科技创新和先进低碳技术的推广,同时保护知识产权。应高度重视能效提高技术和低碳技术的战略意义。通过推广和应用新型低碳经济技术方式,引领我国向新型低碳经济发展。我国不仅需要大力发展先进低碳技术,更要注重科技创新和低碳技术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

碳中和未来趋势范文6

【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恶化,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低碳节能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我国,低碳减排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而低碳建筑作为建筑领域的理想建筑,其发展将成为大众趋势,但低碳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针对目前低碳建筑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从低碳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低碳建筑 发展 现状及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质量的建筑倍受人们的欢迎和关注,低碳环保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并受到消费者的持续关注。以“节能、环保、绿色、低排”等为特点的低碳建筑应运而生,随着此种建筑模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接受,低碳建筑地推广也势在必行。

一、低碳建筑的概念

低碳建筑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全球建筑界发展的主流趋势。在中国,低碳建筑的概念也在近几年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低碳建筑已经越多越多的融入到人们生活,主导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主流。

二、低碳建筑发展的意思

1、符合城市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恶化带来的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因此,从政府层面到建筑公司的层面都要加强对低碳环保建筑的重视,深入研究低碳建筑。

2、促进内需。目前,我国各城镇地区均存在大量危房、旧房,将于10-20年内进行改造重建,如果将这些房屋都改造成低碳建筑,就会存在很大的低碳建筑需求。大批量低碳房屋的建造,也能满足消费者对低碳绿色住宅的需求,从而扩大消费者市场,扩大内需,打破当今建筑与消费者需求市场的僵局。

3、符合“节能减排”的趋势。环境保护是全球普遍关注的话题,是全世界人民共同面临的挑战。因此,发展低碳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趋势,是业界亟待解决的任务,符合全球呼吁的“节能减排”主题。

三、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

1、建筑建设设计与建设阶段。建筑是否具有节能减排的功能几乎完全取决于建筑的设计与建设阶段,设计、建设的得当,则建筑更加绿色环保。目前很多建筑设计单位由于人T知识结构单一,并没有非常完整的环保意识,有的虽然在设计上也引入了节能的环节,但是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同时在设计阶段加入节能设计环节,势必造成各设计专业工作量的加大,如若在设计的初始阶段未能较早考虑,随着设计的深入进行,很可能造成各工种的返工,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出图速度。

2、政府管理方面。虽然审查监理工作政府负有一定的责任,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给监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政府对于节能减排建筑给予的帮扶力度不够大,由于开发成本比较高,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很多开发商根本就不会建造节能建筑。

3、科技水平达不到节能技术的发展要求

由于我国整体科技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在建筑节能水平方面不可与发达国家同日而语。在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已经大大降低的情况下,我国的一部分地区仍然走高能耗、高排放的道路。所以国家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

4、大众的建筑节能与低碳节能意识有待提高

我国民众对于低碳节能的认识度还不是很高,随着这几年低碳理念的推广,人们逐渐将低碳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时尚,但是这仅仅只是局限在一个城市化的范围内,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的理念推广还有望进一步提高。虽然近年来相关部门对低碳建筑以及建筑节能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但效果仍不理想。

四、低碳建筑的发展方向

1、建筑建设设计与建设方向。设计上要加大监管的力度,优化建筑空间设置,在条件允许的条件的下,尽量减少场地内硬质路面的使用,增加绿地,以形成有利的小气候,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来降低能源的使用。在建筑选址时,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包括阳关、湿度等,尽可能选择有利朝向,满足日照间距要求,避免与周边建筑物的相互遮挡干扰,在外部空间环境中,尽量减少场地内硬质路面的使用,增加绿地,以形成有利的小气候,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来降低能源的使用。

2、提高政府重视度。各级政府要把发展低碳建筑与建筑节能提高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上认识,完善建筑节能规划的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规范与要求,使建筑能耗满足标准要求。对新建设的建筑走“能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达到最小”的发展道路,对老的旧的建筑进行完善和改造。

3、高科技带来的福音。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不断的寻求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与材料。在建筑行业,自然界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都可以作为低碳建筑的可利用资源,同时建筑材料也应尽可能的采用绿色建材。同时还需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在施工的过程中尽量就近取材,减少材料的运输能耗,以此降低建设能源的消耗。

4、提高建筑节能与低碳建筑的民众认识度。为了适应“低碳生活”的时代潮流,提高民众对低碳建筑认知度加大低碳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政策的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应鼓励民众参与到低碳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宣传当中去,这样可以使民众深入地了解发展低碳建筑的意义,清楚建筑节能对自己乃至子孙后代的生活带来的好处,进而能够自觉地抵制高能耗建筑,这样将对低碳建筑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力宣传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新工艺,令民众认识到低碳建筑与建筑节能的真实可行性,并宣传低碳建筑的相应实例,增加民众对低碳建筑的信心。

5、加大经济支持力度。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低碳建筑的经济投入,加强科研机构的科研力度,促进低碳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同时,各建筑公司还应加大在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的投入,力争在每个企业内部形成一批具有先进环保概念,丰富经验知识的建筑设计人才和建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