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碳生活的总结范例6篇

关于低碳生活的总结

关于低碳生活的总结范文1

摘 要:碳减排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江苏省碳排放总量较大,碳减排压力凸显,同时碳排放总量减排潜力十分巨大。江苏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应是在发展中节能减排,在挑战中把握机遇,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碳减排;低碳经济;政策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1)01-0066-03

低碳经济浪潮扑面而来,但又纷争不断。本质上看,“低碳”强调的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以高能耗、高排放、多污染为代价的新发展思路,发展低碳经济与我们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等既定目标相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既要发展又要低碳,这不是两难困境,而是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生活方式革新的倒逼机制。置身于低碳经济时代,江苏的发展策略应当是:在发展中节能减排,在挑战中把握机遇,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江苏省碳排放总量较大

由于江苏的基本省情和能源消费结构,加之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激增,碳减排总量较大,碳减排压力凸显,碳排放总量减排潜力十分巨大。

从碳排放清单看,全省碳排放总量快速上升,从2000年的8005.3万吨增至2008年的1.7亿吨,增幅为118%;碳排放结构呈工业主导性,工业碳排放占比达86%,其次为交通和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碳汇能力下降显著,碳吸收水平从2000年的89.4%下降到2008年的40.9%。

从碳排放强度看,单位GDP的碳排放从2000年的0.94吨/万元下降到2008年的0.75吨/万元,降低了20%,说明近年来江苏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人均碳排放对应的从1.09吨/人上升至2.27吨/人,说明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快速。

从产业碳排放看,碳排放强度高低顺序为: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及餐饮业>其他服务业。在工业中,制造业能源消耗量大,碳排放占比95%以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10大行业碳排放总量占全部39个工业行业碳排放总量的89%,是高耗能产业部门和主要的碳排放行业。

从城市碳排放看,最高的是苏州(2747万吨),其次为徐州(1567.7万吨),再次为无锡和南京,说明经济发达地区由于能源消费量较大,碳排放量也较大;徐州、淮安、连云港、镇江、扬州、镇江和宿迁的碳排放强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2吨/万元),说明这些地区能源利用效率普遍较低。与国内相比,江苏城市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但远高于北京、上海、浙江和广东城市,其中碳排放强度是北京的2倍多。

从区域碳排放看,碳排放量最高的是苏南(7358.5万吨),占全省总量的56%,其次为苏北,苏中最少(2233万吨);碳排放强度最高的为苏北(0.72吨/万元),其次为苏中,苏南最低(0.46吨/万元);人均碳排放最高的为苏南(3.16吨/人),其次为苏中,苏北最低(1.09吨/人)。

从外贸碳排放看,“江苏制造”通过贸易形式为国外生产承担的碳排放不容忽视。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出口的隐含碳排放量达3108.5万吨,占全省碳排放总量的17.8%,比重较往年略有上升;同时,通过进口商品避免了1311.2万吨的碳排放量。

从土地利用碳足迹看,单位面积碳排放近5年来快速上升,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足迹大小顺序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地及特殊用地>农用地和水利用地。这说明居民集聚区和生产活动集中区成为碳排放的集中区域。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思路

从当前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进程看,“高碳”型工业经济仍然有相当长时期的快速增长,碳排放大量产生仍不可避免。但从未来和大背景看,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人们越来越关注以此获得更好发展的历史机遇,越来越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效益。

在发展战略上,把发展低碳经济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不仅不会放慢经济增长,反而会通过培育发展低碳产业及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要赋予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低碳内涵,推进发展观念、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技术和管理体制的创新和转变,形成低碳绿色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路径上,把发展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有一定的承继关系和交叉重叠,并在技术层面上是一致的;与节能减排是手段、途径与目标的关系。要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推行清洁生产,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形成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产生活新型态。

在发展方式上,把碳减排与碳增汇结合起来。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植树造林、土地管理是增加碳汇的主要途径,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利用森林来间接减排二氧化碳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要在加强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减排的同时,大力推进绿色江苏建设,增加森林碳汇,增强碳吸收能力,有效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在发展机制上,把政府作为、市场作用和社会参与结合起来。低碳发展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为基础,要通过市场规则的合理设计和激励约束政策安排,建立政府推动、市场调节、企业减排、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促进节能降耗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走低碳发展之路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如果说2007年巴厘岛路线图提出了减缓、适应、技术和资金等应对气候变化的“四个轮子”,那么,产业、技术、资金和载体则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四个轮子”。

将低碳战略全面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最近确立了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等八市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具体任务包括制订低碳绿色发展的规划和配套政策。江苏也要积极行动,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符合江苏实际的低碳发展标准和低碳经济路线图,增强在低碳经济发展领域的话语权。将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纳入“十二五”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目标,鼓励地市级制定低碳发展规划,支持重点行业部门制订专项规划。打造低碳经济载体,选择典型区域、行业和企业先行试点,建设低碳产业园区、低碳示范企业、低碳社区、低碳城市等多层次的低碳经济示范。

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碳汇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外研究成果表明,服务业碳密度只有能源行业的碳密度的1/10左右,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发展低碳高效农业,优化种植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污染。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降低消耗和排放。限制高耗能产业,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减碳。考虑到各种碳排放项目的年增长速率不同,应重点加强对能源高消耗部门和碳排放量较大领域的减排,如工业能源消耗、城市生活能源消费、垃圾焚烧与填埋等,切实降低区域碳排放强度。江苏碳减排的十大工业行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饮料制造业,它们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行业。

推进低碳技术进步。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环节。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包括终端用能部门技术进步和能源工业技术进步)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度将长期保持38%左右,2050年的贡献度将达50%左右。要大力推进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着重在清洁生产、交通运输、能源供应与装备、废物处置与资源化等方面,加快先进技术替代和重大技术突破(见下表)。对江苏来说,重要的是大力推进节能技术开发应用,逐步改变目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换代,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碳排放。深化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低碳经济技术的区域交流与合作,包括长三角区域合作。

探索碳金融和碳交易发展。当前碳排放的“准金融属性”已日益凸显,并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要尝试构建江苏省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和碳交易场所,为发展低碳经济打开国际融资渠道。关注国内各地区之间的“碳源―碳汇”交易市场,以及国内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之间的碳交易市场,加强与国际国内的联系和对接。尝试设立地方碳基金或专项资金,扶持低碳技术先行先试、进入商业化运作。注重低碳经济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相结合,促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资本的引进与转化。

建设低碳新型城市。城市交通和生活能源消耗碳排放是仅次于工业能源活动的碳排放源。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产业特性和运行机制直接影响碳排放,要通过发展低碳工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缓解“城市病”,探索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一是构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协调的大中小城市发展体系,合理配置城市内部功能区,避免资源浪费和结构冲突。二是创建低碳机动化城市交通模式,积极发展快速公交系统、轻轨、地铁建设,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和公交换乘枢纽,构筑以公共交通为骨干、多种交通方式联运的城市交通体系。三是推广建筑节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1/3左右。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全面建设节能环保型建筑。四是提高城市碳汇能力,建设城市绿化工程,多渠道拓展绿化空间,把营造城市森林作为城市“氧补偿”和气候“降温”的重要措施。

降低土地利用碳足迹。江苏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转变,但可以在土地利用方面寻找碳减排的空间。通过合理规划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能够促进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调整,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根据相关研究,从各类土地管理政策效果来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碳减排潜力最大。要加强对高碳排放的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控,在土地规划中考虑碳足迹效应,开发低碳排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区域生态管护,推进“绿色江苏”建设,营造江海河湖防护林、绿色通道、城郊人居森林等生态林业工程,增强生产性土地的固碳效率,降低区域的碳排放水平和强度。

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从政府、企业和个人不同层面,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消费观念,建立理性、适度、节约的消费模式,推动全社会向低碳转型。建立和推广“低碳生活”和“低碳家庭计划”,因地制宜地鼓励太阳能光热、光电、生物质能、沼气能等在家庭中的使用,鼓励使用节能灯具、节水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

参考文献:

[1]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修订版,第418-424页.

[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一版,第415-416页.

关于低碳生活的总结范文2

[关键词]低碳经济 理论基础 价值

1、低碳经济及其相关理论学科对比研究

生态经济、绿色、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相关学科,其中生态经济主体探究生态与经济体系的复合结构、具体功能以及规律特征。循环经济则基于生态自然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以及能量变换规律构建经济系统,令其引入至自然生态体系物质循环中,构建了新一类经济形态。其本质层面体现为一类生态经济,需要利用生态学规律引导人类社会各项经济活动。英国经济学家提出了绿色经济理念,基于对人们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有限资源的合理维护以及能源规划,创建体现健康意识、平衡属性的特色化经济模式。由本质层面来讲,循环经济、生态、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均为三高一低逐步向三低一高发展转变的形式。也就是高水平资源投入、大排放、高能耗、效率低,逐步发展为降低投入资源、控制消耗与排放量,提升生产服务效率的优质模式。上述四类经济类型均为新型发展构建经济思想。其中,生态经济主体传递理念为,经济活动应符合生态规律,其构建体系则应符合生态系统特征。循环经济主体由循环视角构建生态化的经济发展活动。绿色经济为排除自然资源的消耗价值以及形成环境污染造成的价值损失之后创设的生产总值,其主体侧重对资源利用的有效节约,追求最终实现绿色的GDP价值。发展低碳经济主体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提升对人类生活形成的显著影响威胁,其关注经济发展不应以加大二氧化碳总体排放量作为付出的代价,总体追求经济发展应脱离于碳排放。由本质层面来讲,低碳经济可归于生态经济理论范畴。其提法相比于他类经济形势,则更加凸显了当前经济建设发展阶段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发展追求目标由高碳向低碳模式过度。由哲学辩证视角来看,低碳经济可由明确主要矛盾出发进而应对发展经济阶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该经济思想是社会大众面临资源濒临枯竭、环境恶化污染、生态系统受到不良破坏等问题,进行自我反省与优化更新的实践结果,是对自然与人们实践活动关系的新一轮审视与科学总结。

2、低碳经济理论基础研究

近年来,持续恶化的温室效应对全球经济建设发展均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其作用程度并不次于世界大战以及全球经济危机。为此我们应主体针对碳排放量持续提升造成的温室效应产生的显著经济影响,探索新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深化理论基础,拓展研究领域,方能促进低碳经济的良好、优质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学理论的分支之一,主体基于经济学相关原理及规律,探究发展经济同二氧化碳排放间的矛盾问题,促进经济建设及环境发展的良好协调性。低碳经济同环境气候的变化涵盖较多学科理论内容,因此对其要想进行整体的研究把握,需要我们树立综合视野,深入至多学科领域。可采用继承传统方式,开展边际研究、弹性分析、结构衡量、总量研究、均衡分析等实证研究,同时还应对各地域碳排放标准规范进行深入分析。再者我们可借鉴他类学科研究分析方式,例如环境经济领域学科之中的波及性研究、成本有效性以及成本效益研究等。还可进行碳足迹、金融、碳权以及碳循环的综合研究分析。

3、低碳经济核心经济学价值

3、1解决国际经济发展合作困境问题,优化整体经济体系

经济发展阶段中,提升整体竞争力,仅利用贸易手段远远不够。倘若由经济效益视角来讲,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可令合作成员国形成良好的合作剩余,对各自发展极为有利。而由生态效益层面来讲,国际经济发展合作则会形成更多负效应影响,引发环境问题。基于国际经济合作中将制造环节逐步向欠发达国家实现转移,其技术水平较低,且能源结构不佳状况,会在制造生产阶段中形成显著环境问题。例如过度开发资源、提升碳排放总量等。而基于碳流动属性,则会对国际领域各国均形成不良影响。为此我们应科学树立低碳经济合作发展思路,通过开展碳贸易与交易,科学解决潜在不良问题,化解国际经济发展合作困境。再者,低碳经济基于国际经济全面收益视角进行发展,因此其理论应上升到国际经济发展范畴领域,令其研究视角进一步拓宽。应利用低碳经济做好国际经济学的有效补充,优化整体经济体系,进而真正促进国际经济的全面发展。

3、2创建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石,引导更新消费方式

传统经济学发展理论其研究主体目标为提升财富,尤其将物质财富作为核心任务,形成了显著的温室效应问题。基于现代经济学主体任务为提升国家GDP,倘若仍旧应用传统理论作为行动指引,则会无法符合经济全面发展的核心需求。为此,我们应基于低碳经济学相关理论,创建完善研究体系、夯实理论基石,做好生态经济、绿色与循环经济的有效补充,促进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良好转变。物质消费的扩充可拉动经济增长,并促进经济循环。基于现行能源体系结构,提升物质消费势必令碳排放总量显著增加,而降低碳排放则会对物质消费形成相应抑制,体现了两环节的矛盾问题,即目标冲突。为此我们可利用低碳经济理论做好矛盾冲突的良好化解。摒弃物质消费是发展经济根本动力的理念,令低碳经济促进生产发展方式的优化更新,并进一步转变人民的生活与消费形式,进而将低碳经济促进物质的过度消费良好转变为精神消费,令人们全面关注智力投资,进而为经济发展建设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3、3进一步丰富低碳经济主体研究内容

低碳经济研究发展阶段中,形成了一定工具。例如碳交易、货币、经营贸易、碳期货以及关税与期权等。该类理论概念仍旧包含一些不完善的问题,同时为金融领域、贸易学科与虚拟经济创设了新型研究内容。为此,我们应进一步探究低碳经济发展风险因素以及其中包含的不确定性问题,丰富主体研究内容,做好经济学原理概念的新一轮审视、更新传统观念,方能提升研究水平,真正促进低碳经济的持续、优质、健康发展。

4、结语

总之,针对低碳经济内涵与相关理论学科分析,我们应做好实践探究设想,明晰低碳经济发展核心经济学价值,才能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丰富低碳经济内容,实现经济建设全面升华。

[参考文献]

关于低碳生活的总结范文3

[关键词]低碳经济 城市转型 产业结构升级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4-0055-04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城市转型的研究,西方学者从城市社会经济改良角度提出了许多理想的城市发展模型,如19世纪末由英国社会学家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1922年霍华德学派专家L·翁温提出的“卫星城市”理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关注度增加,城市的环境问题也开始得到重视,城市消费了全球能源的75%,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80%,不少城市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以城市为单元开始实践低碳发展的理念。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新能源的开发和能源利用。把低碳经济与城市经济转型相结合是人类寻求可持续发展途径的重要研究思路。本文以深圳为例对其进行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积极探索。

一、低碳经济是城市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因素

城市经济转型受到多方面动力因素影响,如经济全球化、低碳经济、区域整合、信息化、技术创新、交通运输等。其中,低碳经济是城市经济转型的核心因素。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政府可以不断调整政策措施,企业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可以不断转变自己的生产方式,最终推动产业结构和经济空间布局的转变,进而推动了城市经济的转型。图1所示的就是各种因素对城市经济转型的影响过程。

二、深圳低碳转型的主要动力因素

低碳经济的发展可避免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浪费和大量的碳排放,有力推动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深圳低碳经济作为主要动力因素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从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来看,深圳地少人多,能源和主要资源依赖外部,这决定了深圳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集约化道路,注重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深圳发展低碳经济能促使城市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这不仅要求节约能源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也要求更加关注其他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更加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更加关注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从产业特点来看,深圳致力于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既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也要坚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此,深圳培育发展低碳经济能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服务经济发展,促进低碳经济与服务经济的融合。

从人文特点来看,深圳具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精神,市民受教育程度和基本素质总体上较高,对新事物、新理念的接纳程度也较高。深圳倡导和实施家庭低碳消费,绿色出行,形成低碳化、低能耗的消费习惯,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和探索可替代、可回收材料,引导企业生产低碳产品,实现生产领域的低碳化、生态化,大力倡导传统产业的低碳革新文化。因此,深圳培育发展低碳经济能促使城市社会文化环境理念进一步提升。

三、推动深圳低碳城市转型的思路——构建四大低碳体系

深圳城市转型发展需要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撑体系,包括四个方面。

(一)资源体系:以低碳能源系统为基础

低碳能源体系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能源生产、运输和供给体系低碳化。低碳能源体系是城市低碳经济的支撑系统,与低碳产业体系、低碳基础设施体系、低碳社会消费体系密不可分,并对其他体系起着支持和保障作用。

深圳发展低碳经济,需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技术、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关系到深圳经济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重点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大力推广分布式供能系统,提高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此外,要在确保深圳能源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应用能源环保技术,促进化石能源的低碳利用,依托能源环保技术,促进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高效利用。发展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逐步提高新能源的使用比例,缓解深圳碳排放压力,为深圳经济发展预留碳排放空间。

(二)动力体系:以低碳产业为核心

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方式。是深圳实现低碳发展的核心内容。应对气候变化,减缓碳排放增长,核心的对策就是要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包含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发展战略性低碳新型产业,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根据深圳的产业方向和比较优势,构建低碳的产业体系包括两个层面。首先,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其次,要大力发展有利于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为促进深圳乃至全国低碳发展提供装备、技术和服务支撑。目前,在深圳的产业版图中,高新技术、金融、物流和文化四大产业比重超过60%,现代产业体系日臻完善。要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淘汰落后工艺、技术,促进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材料和文化产业等新兴战略产业快速发展。

(三)社会体系:低碳理念的生活方式

深圳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包括政府、城市、企业和居民。政府应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加强低碳发展的宣传,培育低碳发展意识。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要引导市民逐步加深对节能减排、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等相关知识的了解。逐步形成主动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消耗和排放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

(四)评价体系:建立深圳发展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

深圳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反映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深圳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应包括碳交易、碳排放、低碳产出等。不仅要关注碳排放总量,还要关注单位GDP的碳排放。分层次建立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形成对深圳建设低碳生态示范城市这一总体目标的层层分解,具体包括四个层次:(1)总指标,可对应深圳市规划和国土委编制的《深圳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规划纲要》中的总目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地制定总指标。(2)支撑系统子层,对应深圳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的各项分目标,可以建立不同的子系统。(3)路径层,为达到各分项目标的路径选择。(4)指标层,为约束路径的具体因子,可作为评价考核的各项量化指数。

四、深圳低碳转型的切入点

2010年1月,国家住建部和深圳市政府签订了《关于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深圳正式成为全国第一个部市共建的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重点探索在城市发展转型和南方气候条件下的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模式。本文基于深圳的城市发展特点,推出率先启动低碳经济转型的切入点。

(一)低碳实践区:以现代服务业、物流业为主导的区域

前海中心区、蛇口工业区和光明、坪山新区这三大低碳实践区,既各具特色,又有较大空间,有利于综合而系统地推进低碳理念、低碳技术、低碳产业在区域内的全方位发展。

1 前海中心区

前海合作区从地理位置看来,不仅位于整个珠三角湾区的核心位置,而且还处在对于构建珠三角国际大都市圈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香港——深圳——广州”核心位置之上。其功能定位为:深港合作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结构调整引领区,它可发展成为深圳主要的大规模综合性产业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物流服务中心。前海中心区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带和重点产业园区的生活配套,促进居住、就业的平衡,减少大规模、长距离的通勤出行。因此在前海中心实践区推进低碳发展。可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以低碳能源和低碳交通为突破口,带动低碳产业发展和产业低碳化发展,使重装备产业更轻,产业链更绿,物流业更净。

2 蛇口工业区

城市更新改造是深圳重要的城市规划方向。要从建设低碳城市的总体战略目标出发,科学梳理蛇口旧工业区的城市发展与产业转型、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先进技术与基础条件之间的有机联系,从功能、空间、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等角度全面开展规划研究工作,制定实施方案,为蛇口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客观、全面的科学依据,最终将蛇口建设成为深圳市、广东省和国家低碳城区建设的先进示范区,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宜居宜业城区。

3 光明、坪山新区

光明、坪山两个新区是深圳的新型功能区。新区的定位为科学发展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区,深圳未来新的经济增长区。在光明新区可重点推动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照明、低冲击开发模式的规划和建设。坪山新区可以引进项目规模大,低污染、低能耗,具有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和项目,以“动感绿都”行动为重点,提高对资源的再生利用,重点建设低碳试点小区、低碳社区、中心区低碳生态体系、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示范项目。

(二)对城市低碳化的改造方向

1 城市交通低碳化改造

贯彻“推动低碳出行、倡导零碳出行、鼓励减碳出行”的基本思路,一方面制定机动车二氧化碳排放标准,转变机动车类型结构,积极推广交通新科技及新能源应用,包括开发利用智能交通系统,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等。另一方面用征收机动车碳税等方式,通过价格信号和低碳信号引导企业生产和机动车市场结构改良和优化。还可加大推进绿色道路规划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开展自行车公共租赁服务,在改造和新建道路中推广应用绿色材料。

2 城市建筑低碳化改造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和设备制造、施工建筑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中几乎占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因此要重视低碳建筑的技术开发,从规划设计阶段就贯彻绿色建筑理念,积极推行本土适宜技术,加强节能设计标准执行情况检查,确保新建建筑100%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以政府机关及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提倡绿色施工,推进建筑工业化,全方位推进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3 城市废弃物低碳化改造

关于低碳生活的总结范文4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大学生;低碳生活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9-0129-02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加剧,几乎历届世界气候大会都在呼吁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一种理念,而不是能力[1]。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大学生,要树立低碳生活意识,这既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责任,也是对赖以生存的地球应尽的义务。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绿色发展”,成为“五大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理念是党关于政治生态、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文化和绿色社会“五位一体”的全面系统的生态文明理论的创新与实践。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笔者认为有五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绿水青山既是生产力,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认识水平的动力;二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三是绿色发展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四是不仅当前甚至今后任何一个时期都将坚持绿色发展,因为这是为适应未来发展方式转变而提出的;五是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人化自然”的思想,绿色发展理念正是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融合的新的发展理念。

新时期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绿色发展理念的新思想和新观点,但由于其自身认识水平、实践能力的局限,应在大学阶段就树立低碳的生活意识和生活观念,立足眼下,展望未来。低碳生活是当代大学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前提,更是未来坚持和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基础。因此,调查和研究新时期大学生低碳生活观念就显得非要重要而且必要。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调查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2017年3月中旬对成都大学在校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发放问卷350分,回收问卷312分,回收率89.14%;对24位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主要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程度,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低碳生活以及低碳意识应如何落实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听取了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

(二)调查内容及结果

1.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意识有较强的认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50%的大学生对低碳生活非常了解,48.96%的大学生对低碳生活了解不够深,1.04%的大学生不了解低碳生活。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低碳生活认知度较高。

2.低碳生活对生活有利。从问卷调查结果看,100%的大学生认为低碳生活方式有利。显然,当代大学生认为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对生活更加有利。

3.低碳生活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你认为低碳生活在哪些方面可以采取行动”结果中,85.42%的学生认为从交通工具的选择入手,53.13%认为应注重家庭用水用电,42.71%认为应从餐饮方面着手,41.67%认为要采购环保的家庭用品,30.21%要注重废弃物的排放。总而言之,低碳生活涉及生活方方面面。

4.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践行有待提高。问卷结果显示,96.88%的大学生在生活中未完全做到低碳生活,1.04%的学生完全做到低碳生活,只有2.08%的学生从未做到低碳生活。所以,低碳生活还需要加以行动和落实。

5.低碳生活需要全社会共同倡导。结合调查数据,71.88%的大学生认为低碳生活需要政府积极引导、社会积极倡导、个人自觉履行结合起来,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应从单方面来落实。

三、低碳生活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低碳生活含义的理解。宣扬低碳生活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绿色低碳的认识,增强节约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从意识上影响大学生,让正确的意识去指导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

2.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中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不仅能使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标准提高,更能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学生应坚持低碳理念,践行“3R”[3](即削减碳排放Reduce、物品再利用Reuse、废品回收再利用Recycle)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践行低碳生活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有利于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觀、价值观和世界观。

4.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节约资源、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在大学生中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打造绿色低碳社会积极奋斗,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自己。

5.低碳生活方式能减轻大学生经济压力。低碳生活和节约有莫大的联系,在很多方面,低碳生活和节约几乎可以画等号,节俭的生活方式能降低大学生生活成本。总而言之,大学生坚持低碳生活理念,能减轻经济压力。

(二)负面影响

当然,低碳生活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可能会花费更多时间,给出行带来不便;低碳生活的践行对自身的日常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及会提高生活的成本;对低碳生活的要求使得许多企业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减小规模,导致大学生就业机会减少;可能会造成资源的闲置等。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些负面影响都是可以克服和转化的。

四、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困境

第一,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参与度不高。学校、班级和社团经常有举行低碳生活倡议、团日活动等,但大学生的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绝大多数学生有低碳环保的意识,但没有与切身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消息等关注较少,通过课堂和新闻被动了解较多,主动了解低碳环保知识较少。

第二,日常生活中低碳生活的践行力度不够。当前的大学生往往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嘴上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应该说,大学生都知道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但在一些日常生活中,往往出现“两张皮”,比如使用电脑后不立即关机,用水后不关水龙头,离开教室后不关灯,甚至少数同学完全没有节约意识。

第三,就餐依赖外卖,不仅造成精神颓废,更是低碳意识淡薄。当前,越来越多的学生依赖“外卖”送货上门,不仅缺乏运动而造成精神愈发颓废,而且也增加了一次性餐盒和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这些都是白色垃圾大量产生的源头。在食堂就餐也未做到节约粮食,践行光盘行动。在平常人际交往中,聚餐聚会奢侈浪费,少有打包行为。

第四,当代大学生喜欢购物,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缺乏低碳意识。一是喜欢网购。根据2016年天猫对双11网购的全国高校统计报告显示,武汉6所高校的大学生总花费达1.1亿元,其中武汉大学达到3374万元[3]。网购会产生大量塑料袋和纸箱等垃圾。二是实体店购物。大学生购物总会购买一次性塑料口袋,少有同学自带环保购物布袋。三是促销活动购买大量不必要的商品,造成闲置浪费。

第五,交通工具的选择,缺乏环保意识。在选择出行交通工具时,大多数同学会选择滴滴、优步或出租车出行,只有部分低碳意识较强的同学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校内上下课会选择校园巴士,少有学生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对教学楼有电梯的,很多同学倾向于乘坐电梯。

五、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对策及建议

(一)高校应帮助和教育大学生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低碳生活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而普及低碳知识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和教育大学生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1.大力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宣传党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及我国环保的成就;举办低碳生活知识讲座,介绍低碳知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以及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认清当今世界环保的严峻形势;举行团日活动、“光盘行动”等,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生活文化,树立正确的低碳生活理念。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低碳生活宣传教育活動,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2.培养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是校园文化构成中的一个隐性成分,建立低碳绿色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的前提。高校环境育人的最高境界是悄然无息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高校应注重低碳绿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形成低碳、绿色、生态等多方面理念,从而使大学生在高校低碳绿色文化的氛围中养成低碳意识。

3.丰富大学生低碳生活实践活动。实践是培养低碳生活理念的主要手段。高校培养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要倾向于实际操作。比如培养自觉节能习惯,提倡简约生活,做到垃圾分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低碳生活的好处,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在低碳生活上的主动性,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最终使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二)学生应主动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1.交通出行方面。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绿色出行并不是难事。但随着中国家庭的收入也随之增长,大多数家庭拥有私家车,家长接送变得普遍。同时,随着滴滴、优步等新型行业的发展,大学生对这类工具的使用量也陡然增加。这些交通工具不仅造成污染废气的排放、路况的拥堵,也增加大学生出行成本。现在几乎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校内交通工具,共享单车也进入了校园,自行车的使用变得格外简单。大学生应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地铁等,即使选择滴滴、优步等打车软件时,也可以选择顺风车或者拼车降低污染。

2.生活方面。对电器的使用。大学生应做到随时关闭电源,并拔掉插头。因为插头依旧会浪费电能,同时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对垃圾处理而言,应将垃圾分类处理,一是减少环卫工人工作难度;二是能减少有害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风险;三是废物回收,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对用餐而言,当前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铺张浪费问题,应尽量在食堂就餐,并减少一次性餐盒、一次性筷子以及塑料袋的使用,同时做到光盘行动。在用水方面,我国水资源极不丰富,且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受季节、地域的影响很大。大学生应该节约用水,必要情况下应进行水的多次利用。

3.购物方面。近年来,由于低碳经济的兴起,低碳之风在各大商家、商场兴起。作为消费的重要群体,大学生应当选择环保用品、低碳食品、绿色饮料、节能电器等物件,养成自备购物袋、少用甚至不用一次性塑料袋的习惯。如今电商与网购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一个重要的购物方式。大学生在网购时应注意包装袋的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张美梅. “低碳生活”是一种责任和态度[N].通辽日报,2010-05-01. 

[2].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宋兴怡,苏天照,姜峰,苏果云.在大学生中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意义与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12(16). 

关于低碳生活的总结范文5

城市居民作为城市活动的主体,其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每天都在产生巨大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是低碳生活模式的主要影响要素之一。其次,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标准和实施纲领,不仅对城市居民起着引导和管制的作用,而且为低碳生活模式创建指明了方向,对低碳生活模式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再次,另一个影响低碳生活模式的重要角色———企业,起着拉动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又是城市居民生活的血液和消费的推动者。本次科创即利用调研成果尝试构建一个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和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低碳城市模型。

二、研究框架设计

本次科创重在通过调研扬州市市民低碳生活现状,对该市低碳生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关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公共管理对策与建议,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以扬州市为试点,为以低碳生活为主导的现代城市的构建出谋划策,真正达到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目的。在前期准备阶段,我们了解了实践所在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团队成员展开讨论;同时,我们还设计了调查问卷、低碳常识宣传单,并打印问卷、宣传单。在实践实行阶段,可阐述为“四步走”战略,第一步,对整个社会实践做了个较细致的工作安排、散发低碳常识宣传单以及通过电话联系,与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预定见面时间;第二步,散发调查问卷、采访市环保局的负责人,做好相关记录;第三步,整理、改进问卷以及取得苏宁电器的联系方式,并与相关负责人预定见面时间;第四步,拜访苏宁企业的负责人,做好相关记录以及继续散发调查问卷。在后期资料整理阶段,主要的工作有以下五点:首先,整理了调查问卷,总结归纳实践所得,对所得数据、资料等进行整理汇总;然后,对两次采访内容进行整理和交流;

其次,寻找各种此方面的论文和文献;再次,采取部分走访,就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反馈和小结,并完成活动报告填写调查报告;最后,向有关专家老师咨询。背景分析:国际国内背景当前,世界各国已着手为后金融危机时代谋篇布局,面对气候变化日益严峻,走低碳之路已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绿色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2009年8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表明了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向低碳转型。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科技行动计划的四大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上海世博会园区的低碳排放,同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也提醒我们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如何使城市更健康更合理的发展。此外,整个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道路中,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对碳排放的控制与管理成为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建构城市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以及采取相应的公共管理对策就具有研究的现实意义。

扬州市内背景近几年来,扬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更加秀美的新扬州为目标,以生态市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三大建设,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城市发展模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努力探索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因此,扬州市低碳生活模式的前景总体是光明的。但是,基于调查的实际情况而言,我们更应该大力普及低碳知识,加强环境文化建设,以此来提高广大市民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使广大市民善待自然,自觉环保,形成与环境友好的低碳城市。

二、现状总述

本次科创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对扬州市居民区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扬州市居民的消费正渐趋低碳化,但是,扬州市民的低碳生活现状不容乐观,较多市民对低碳生活都没有太强的认知度与认可度。此外,较多市民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意识淡薄,缺乏构建低碳生活、保护地球环境的自觉性和使命感,且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全面实现低碳生活的信心。

(一)特点

1.低碳意识淡薄,认可度低下

对于“低碳”这个名词,有70%的当地居民虽听说过,但具体不了解,只有27%的少数居民非常地清楚。此外,在杜绝塑料袋的使用方面,有46%的居民选择了“偶尔这么做”,只有少之又少的1%的居民选择了“一定会这样做”。对此,从广大市民自身角度讲,应逐渐培养成一种对待低碳生活的态度,借助政府机构的现有资源,积极加入到环保志愿者的队伍中,努力践行“低碳”,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从政府相关部门角度讲,政府应真正地携手民众共同去创造美好幸福的家园,真正地走进与深入群众,而非“走近”,更非仅仅停留在无回应的宣传和讲座上。诸如采取官民互动的方式,调遣一批专业人员加以引导和指导由广大市民组建的“心民团”共进一绿色网站建设作业,不仅可以达到在亲自践行的过程中广大市民了解和习得相关低碳知识的效果,而且又能在无形中实现官民互动、互通和互进的局面。

2.全面实现低碳生活,信心缺乏

在全面实现低碳生活公众认可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0%的市民认为一定会全面实现,更多的51.3%的市民持有“可能会”的态度。为了引导广大市民树立全局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从政府相关部门角度讲,应该大力加强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

3.绿色交通工具和节能环保型电器普遍为广大市民接受

在乘坐绿色交通工具的调查情况显示,有35.3%的市民选择“经常会”,有52.7%的市民选择“有时会”,政府部门可以采取与客运公司合作的方式,利用绿色交通工具这个平台,将潜在的52.7%市民逐渐归为原有35.3%的队伍中去。此外,在空调、脱水机等电器的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又显示了23%的市民选择“一定会这样做”,19%的市民选择“经常这样做”,31%的市民选择“一般会这么做”,这些数据,对于我们政府部门和当今企业,何尝不是一种契机。对此,为了推进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和方向,政府部门可以加大使用环保型电器的优惠政策力度,从而逐步引领广大居民步入低碳化的小康生活,相应,企业也应逐步实现产品从高能耗向低能耗的全面转型,从而降低了企业成本,节约了社会资源,实现了企业盈利,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双赢局面。

(二)研究启示

关于低碳生活的总结范文6

【关键词】新时期;低碳经济;审计;框架;体系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提出。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在于减少自然资源消耗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1]。在低碳经济中,审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给予了低碳经济审计以高度重视,国内学者也纷纷围绕低碳经济审计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地研究。但是,整体而言,目前的研究依然缺乏系统性,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本文中将主要围绕新时期我国低碳经济审计框架体系展开研究。

1.低碳经济审计的基本概念

低碳审计是一种新兴的审计活动,隶属于环境审计范畴,指的是审计主体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气体排放而引发的环境问题,或是与环境治理有关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判断其是否真实有效、符合法律规定,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经济监督活动,最终落脚点在于促进可持续发展。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环保问题倍受关注,在合理配置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过程中,低碳审计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2]。

2.低碳经济审计框架体系的构建

2.1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是指审计主体在实施审计活动后形成的某种结论,是审计活动要完成的各方面任务的总和[3]。低碳审计目标由两方面组成,即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从总体目标来看,要最大化发挥出审计的监督作用,使国家出台的低碳政策、技术指标得以落实,客观公正地发现我国低碳经济建设中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维护生态平衡,避免子孙后代的利益受到损害。具体目标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审计活动为低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提供可行性分析;二是确保低碳税收得到有效推广;三是尽可能提升低碳产品使用的效果。当这几种目标达成后,便可以为低碳政策的落实提供有力支持。

2.2低碳经济审计的内容

围绕低碳审计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制定出审计内容,在低碳审计过程中,国家机关要发挥出审计主体的宏观调控作用,负责相关审计活动的具体实施,涉及到以下三方面内容[3]:首先,对企业制定的低碳政策进行充分解读,以国家法律为准绳,客观公正地做出判断,判断其是否与低碳经济发展存在冲突。对企业低碳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时,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以科学的目光来审视政策的合理性、可行性,重点围绕节能产品标准的设置进行分析;第二,对政策的执行途径进行检查,敏锐地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第三,对政策执行的效果进行评判。审计过程中,要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汇报,使政策得到有效落实[3]。其次,严格审计低碳财税资金的流向情况。该项资金的设立,足以证明政府层面对低碳经济的重视,为企业的低碳生产提供保障,包括减免税收、贷款补贴等多个方面。再次,对企业生产的低碳产品进行把关,通过审计对各项低碳经济行为给予认证。采取科学的方法对产品进行鉴定,合乎标准者发放认证资格。此外,其也能够督促企业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落实。

2.3审计主客体

2.3.1审计主体。从传统环境审计来看,审计主体由三方面构成,即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低碳审计是环境审计的分支,其主体形式涵盖在传统审计框架之内,也是由这三部分组成。首先,政府审计。是指国家审计部门进行的低碳审计活动,如各个国家的审计总署,当审计主体为国家审计署时,审计工作应该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企业低碳政策的拟定及落实情况,国家低碳财税补贴的分配情况,对低碳产品及经济行为进行资格认证等。其次,内部审计。是指企业自身的审计部门对生产经营进行的审计活动,我国企业通常会设置审计委员会,并将其作为常设部门,由于企业对自身的生产、管理活动较为熟络,便于审计工作的开展,为长期连续审计活动做好了铺垫。再次,社会审计。是由社会机构对企业的低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此项任务一般由会计事务所、环境交易所承担。伴随着经济的提速,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以满足后,便将目光投向低碳生产、可持续性发展,企业低碳责任的履行情况倍受关注,第三方社会审计机构便发挥出积极的监督作用。从审计能力来看,社会审计具有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等优势,当低碳审计任务日益繁重,社会审计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低碳审计成为审计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传统审计融为一体,则意味着碳交易市场的稳定与成熟,由此可见低碳审计工作的重要性。2.3.2低碳经济审计客体。低碳审计的客体通常可以理解为是围绕能源消耗这一核心内容二形成的各项资金收支等经济活动[3]。在世界范内,我国被称为“制造工厂”,合理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是每个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企业理应承担起相应的历史使命。因此,低碳审计的目光理应投向企业。从这一角度出发,则可以将低碳经济课题理解是与能源相关的各项经济活动。

2.4低碳经济审计标准

低碳审计的目标,指的是相关工作人员对企业低碳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判,与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的指标进行比对。鉴于此,在进行低碳审计活动中,审计标准的制定成为最关键的一环,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审计主体能否成功地实施低碳审计活动,取决于与低碳经济相匹配的法律法规是否完善。要以发展的目光审视现有的法律体系,或是对法律条款进行修订,发挥出法律的震慑性与权威性,使市场不足的遗憾得到有效弥补,使民众利益得到保护,实现社会效应的最大化。自低碳经济这一概念自问世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倍受关注,我国低碳审计主要针对的是保护生态资源,为了对低碳审计行为提供保障,相继颁布了许多法律条款。尽管每部法律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约束企业的生产行为,使之向着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方向发展,将能源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有效助推作用。第二,环保技术标准与技术经济指标。近年来,环保成为全球性热点话题,我国也以此作为发展的基石,为了保护大气层、严控控制污染物排放,及时分布了各项技术标准。制定各项指标的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都是保护环境,也使低碳审计的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三,为了维护生态平衡,缓解气候变暖造成的负面影响,国家及时拟定了各方面的发展规划,如《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等》。除了法律法规,这些规划政策也为低碳审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依据。

2.5低碳经济审计步骤

低碳经济审计旨在实现人类与生态的友好相处,共同发展。众所周知,财会报告审计有规范的审计过程,那么,低碳经济审计也不例外,也应当有相应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流程,下文将进行具体论述。首先,确立低碳经济审计项目。低碳经济审计项目的确立对于保证审计成效而言特别关键。低碳经济审计是以碳能源开发、碳排放为对象开展的审计活动,其应当将企业平常的运营管理作为立足点和突破点,找出能源管控的不足之处加以深度发掘,寻找企业的潜能。因此,在确定低碳经济审计项目时,必须立足于已经掌控的各类资料进行整体考量。其次,整体审计策略。鸡腿而言,其内容包括了审计的客体、重点、内容以及主要目标、整体活动部署、配备相关审计工作者等。在配置审计人员的时候,应当着重考量其对生态保护、能源节约等各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应当以合约形式招聘专业人士,依托其拥有的专业技能开展审计活动。低碳经济审计计划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整体审计方略,其二是具体审计方案。具体审计方案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审计工作者开展审计活动的属性、开展审计活动的日期、审计的范畴等。再次,审计工作者应当依据低碳经济审计的目的和任务,且依据审计证据客观性、全面性、有关性的准则开展实际调研,搜集到精准、客观、可信的审计证据。实质性流程是审计流程中最关键的一项活动,具体包含检查、监督、洞察、核算、剖析性复核等方式。通过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实现低碳经济中各项内容的有效审核,另一方面则能够获得相应的审计证据。同时,应做好完成相应的底稿。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者在开展审计活动过程中所做的文字记录,其包括低碳经济审计运用的方式、搜集的证据、得到的观点、发现的不足等。

2.6实施低碳经济审计程序

低碳经济审计程序的实行具体包括两个内容,其一是调查取证,其二是编制工作底稿。调查取证大多依托实质性程序与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指的是对审计对象内控机制的实效性加以测试,通常可以采用问询、观察、检测等方式,掌握审计对象的内控情况,看其内控机制的设计恰当与否,实行成效理想与否,并且是否进行了全面的贯彻落实,最后对内控的实效性进行评定。根据结果反馈程序执行的情况。通常以抽查为主要形式。编制低碳经济审计报告是在对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加以归纳、剖析以后,低碳经济审计工作者应当将相关的审计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记录,且认真考量所提意见的实操性与实施成本的多少等,向审计对象经营层上交审计结果草稿且一同探讨,以此为基础编制最后的低碳经济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自身效益,审计结果的运用人员会以此为依据调整自我和审计对象的利益关系,其额能够反映出企业低碳经济活动的成效状况与有关制度落实状况的需求。

2.7低碳经济审计报告

低碳经济审计报告,指的是审计工作者依据审计活动有关要求,在完成审计以后,对审计对象碳排放社会职责的践行状况出具有关意见的文件。其的内容通常包含下述几个方面:(1)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构成部分具体包含:审计范畴的明确、审计方法的运用、材料搜集的途径、各方面的总排放水平也就是CO2当量和各种类型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数值等。经过编制温室气体排放表,能够明晰企业中每个审计对象温室气体排放数量和其在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中占据的比重。此外,商品制造流程,对每个机构、每道工序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加以核算,以明晰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状况。(2)企业进行低碳经济审计的目标,并非核算其的碳排放具体数量。这时,应当以审计获得的具体结果来分析当下碳排放以及碳使用多功能相关数据,找出企业减少碳排放量的渠道,结合当前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减少碳排放数量的可行性举措。无论是社会审计,还是政府审计,低碳经济审计报告都应当全面公开,即便是企业内审,假如不牵涉到公司的重要机密,也应当公开,以此满足金融机构、顾客、投资人员等利益有关方对审计报告的相关[4]。这就要求审计报告应反映出审计客体碳排放社会责任的践行状况出具恰当的审计观点,依据具体的审计内容确定有关指标,最后整体判定应该给出什么样的审计结论。对于审计结果没有达到有关要求的审计对象,根据具体状况,依据审计工作者的专业判断,给出保留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