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生育率的原因范例6篇

影响生育率的原因

影响生育率的原因范文1

【关键词】小鼠;胚胎;体外培养

0.前言

在迈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尤其是我国的生物科技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使用,从而加快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胚胎工程是指主要针对胚胎哺乳类动物的胚胎所进行的工程技术操作,之后再将胚胎继续发育,从而使人们获得所需的成体动物的一种全新技术。当前,胚胎工程在蓄牧种繁殖预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得到了广泛推广和使用,并且在人类疾病真毒、药物研发等研究方面蕴含巨大应用价值,因此,受到人们高度的关注。

1.材料预方法

1.1实验所需的材料

实验所需的动物:清洁过的雌性预雄性小鼠,所选用的雌性小鼠年龄约在28—35日的日龄范围内,共约250只,而选用的雄性小鼠日龄在56天以上,共有32只。选用的实际预药品主要有,丙酮酸钠、青霉素钠、链霉素、探索氢钠、氯化镁、牛磺酸等。而所选用的仪器主要有倒置显微镜与实体显微镜,离心机、PH仪、显微图像管理系统等。小鼠胚胎培养液主要有三种,即HTF、CZB、KSOM溶液。在配制每一种溶液时都要进行过滤,以便除菌,并且还要放在4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保存。

1.2小鼠超数排卵

从中选用体重超过25g雌性小鼠,要在小鼠腹腔中注射PMSG20IU,待48小时之后再在腹腔中注射Hcg10IU。雄性小鼠要选用体重超过30g的,严格按照雌性鼠预雄性鼠比例为2:1的比例放在同一个笼中混合养殖,在第二天早晨要检查小鼠的阴道栓,将具有阴道栓的雌性小鼠在20—23小时范围内提取卵母细胞预卵丘细胞的复合体。

1.3采集小鼠的原核胚

在注射hCG后的22小时后,采用颈椎脱臼方法将小鼠处死,在用酒精消毒之后,剪开腹腔,在沿着小鼠卵巢端剪取输卵管,将输卵管放在生理盐水的35mm培养器皿中,然后将培养器皿放进实验室,将小鼠的输卵管放入到洗卵液培养器皿中浸泡一段时间。与此同时,要求实验人员在体视显微镜下准确找到输卵管膨大位置,再使用专门的注射器将其划破,然后轻轻挤压小鼠输卵管端部,从而大量溢出小鼠卵母细胞复合体。

1.4培养小鼠原核胚

首先,要制作一胚胎培养碟,然后将小鼠原核胚放入其中,并且在上部覆盖一层石蜡油,将其放置在碳培养箱中,调节至37度环境下预热四个小时。把细胞复合体取出放在500uLHTF溶液中,利用移液枪吹打几次,并将卵丘细胞原核胚抽取出。多次反复进行此操作,待卵细胞全部脱落后,再将其移动到胚胎培养碟中培养。在移入时标记为0小时,在24小时以后,便开始观察小鼠卵细胞的分裂情况,而在48小时之后便开始观察小鼠细胞分裂情况,在72小时后观察小鼠桑椹胚分裂,在96小时后观察小鼠囊胚分裂轻,而在120小时之后,便开始观察小鼠囊胚孵化情况。

1.5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1不同培养基培养小鼠原核胚体,将正常受精之后的小鼠原核胚分为3小组,并且分别放入到三种不同培养基中,即HTF、CZB、KSOM中,共培养约120小时。并且要不断观察小鼠原核胚发育状况,对三组胚胎发育率加以统计,此次实验要进行多次。

实验2置于不同浓度的EGF或者是bFGF的KSOM溶液培养小鼠原核胚体将受精后的正常原核胚分成7组,分别在含有EGF以及bFGF的KOSM溶液中培养120小时。并且要不断观察小鼠的原核胚发育状况,再将各组培养基中小鼠胚胎发育率加以统计。此实验重复进行几次。

实验3利用WOW法培养小鼠原核胚,在受精后的原核胚分成2组,利用WOW法以及成组培养法培养小鼠原核胚胎。在培养约120小时左右,观察其原核胚发育情况,统计各组胚胎发育率,此实验重复进行多次。

实验4将小鼠原核胚体放在不同培养气相中培养,将受精后的原核胚分成3组,分别放在不同的混合气体中培养约120小时。观察小鼠原核胚体发育状况,统计各组胚胎发育率。此实验重复进行多次。

2.结果分析

2.1三组溶液对小鼠原核胚体发育产生的影响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在这三组溶液中,其卵裂率、囊胚率、囊胚细胞并没有较大差异。其中,在KOMS溶液中的卵裂率是最大的,而CZB溶液中囊胚率比其它两种溶液要高,然而,HTF囊胚细胞数是最多的。

2.2 KSOM中EGF或者bFGF含量不同对小鼠原核胚体发育产生的影响

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溶度的EGF或者是BFGF,并不会对小鼠原核胚发育产生较大的影响。

2.3 WOW对小鼠原核胚体发生产生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从卵裂率方面来分析,WOW要高于对照组,但是,效果不是十分明显;从小鼠受精细胞的囊胚率、囊细胞数角度分析,利用WOW法分裂能力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便得出培养小鼠原核胚应该最好利用WOW法,其培养效果较好。

2.4培育气相不同对小鼠原核胚胎发育产生的影响

通过实验证明,在氧气浓度为5%的KSOM培养液与在肺气组CZB溶液中的的培养效果最好。

3.讨论

3.1不同溶液对小鼠原核胚体发育影响

对于哺乳类动物胚体的发育来说,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但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培养基。然而,当前,哺乳类动物胚体体外发育往往会选用集中溶液包含HTF、CZB、KSOM等。虽然其它类型的胚胎培养液也可以支持哺乳动物胚胎的体外发育。然而,在体外培育胚胎过程中,常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发育阻滞。在通过大量实验证明,HTF培养效果最好。

3.2不同浓度EGF或者是BFGF对小鼠胚体发育带来的影响

通过实验证明,小鼠的早期胚胎在体外发育过程中,因小鼠胚体原性生长因素在胚体发育中有较强的分泌调控能力,能够快速使胚体发育至囊胚时期。然而,只依靠内源性生长因素,会导致胚胎发育非常缓慢,并且囊胚的发育率偏低,最终导致囊胚细胞较少。因此,胚胎发育需要来自怒踢生殖管道分泌的生长因子的共同参与。但是,如果不具有外源性生长因素,那么会严重阻碍小鼠胚胎发育。

3.3培养方法不同对小鼠胚体发育产生的影响

在体外培养胚胎时,采用微滴方式可以促进胚胎的发育,但是,在选用WOW法培养胚胎时,因胚胎间相互隔离,能够使胚胎分泌的因子不被稀释,通过自分泌的方式作用在胚胎上,与此同时,又可以阻碍有毒物质作用在胚胎上,阻碍其发育率。

3.4培养气相不同对小鼠胚体发育产生的影响

通过上述实验证明,在氧气浓度为5%的条件下,KOSM培养溶液效果要高度其它几组,但是,其它两组培养效果没有较大差异。虽然小鼠胚体能够在高浓度的氧气环境中生长预发育,然而,在低浓度氧气环境下,能够提高胚胎的存活率,更会促进胚胎的发育。

【参考文献】

[1]刘洋,马兰,周红林.胰岛素对不同时期ICR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11).

[2]钱怀剑,丁彪.小鼠胚胎体外发育培养基中氨基酸含量变化[J].动物学杂志,2010(1).

影响生育率的原因范文2

【关键词】 高原低氧 精液常规

目前精液常规检查在不育症的诊断中应用较广泛,精液常规分析是评价男性生育能力的主要方法,对精子活动力,存活率等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可为不育症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健康男性青年28例,年龄(30~38)岁,曾居住海拔3600米以上西藏拉萨、昌都等地区3~14年(已返回平原地区1~2周),所有检查对象均为汉族,结婚三年以上性生活正常,并排除女方生殖系统疾患。

1.2 标本采集及处理 所有受检者要求禁欲3~5天,手淫法采集全部精液于干燥洁净容器中立即送检置37℃温箱孵育液化30分钟,液化后进行精液常规检验分析。

1.3 方法 严格按照精液常规操作方法进行检测分析。

1.4 精液质量分析标准 (1)精液量:2~5ml; (2)精子计数: 90~150×109/L; (3)精子活动力:具有向前运动的精子(a级+b级)×大于50%或a级大于25%;(4)pH值:7.2~7.8; (5)精子存活率大于或等于75%; (6)精液白细胞计数

2 结果

2.1 28例移居高原地区健康男性青年精液检测结果 见表1。

表1 移居高原地区的健康男性青年精液检测结果(略)

3 讨论

精液检测是评价男性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标。我们检测的28例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男性青年不育中,其中精液液化不良占46.4%、白细胞精液占25.0%、精液量异常占17.9%、精子计数少占10.7%、精子活动力异常及存活率低分别占14.3%和17.9%。从结果看精液液化不良远高于其他各项指标的异常,精液的液化有多种酶参与,精液的液化作用依靠前列腺分泌的液化因子,即纤维酶原活化因子,当前列腺感染或病变、精囊腺及尿道球腺病变时分泌这种活化因子会减少,导致蛋白水解酶缺乏或破坏,使精液不液化或液化不良。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可能会引起营养物质大量消耗,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锌,铁等营养素会降低,影响睾丸发育不良,还可影响精子一系列酶的活性,从而使精液不液化或液化不良,这些影响因素也可导致精子的数量减少,当然,精子计数少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如精素静脉曲张、内分泌功能紊乱、生殖道感染、微量元素缺乏、精子免疫等。精液量异常见于精囊腺和前列腺的病变,内分泌因素也可影响。白细胞精液提示有生殖道感染可能,如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应进行细菌学检验和鉴定。引起精子活力异常及存活率主要是内分泌因素,精索静脉曲张,静脉血回流不畅,睾丸组织缺氧等,这与高原低氧环境是有关系的,精子运动需要消耗作为能源的三磷酸腺苷(ATP),而ATP的合成需要氧,海拔3600米以上,空气中氧含量降低[1],血氧饱和度下降,必然导致ATP合成减少,从而使精子的运动能力下降,精子的存活率降低。过度饮酒、吸烟、某些药物、慢性疾病、身体虚弱等都会影响精子的活动力。

男性不育的病因较为复杂,高原低氧环境下是否存在多种对男性生殖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检测分析对移居高原前后男性进行诸如有关生殖机能相关检查,如:精浆生化分析;免疫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及遗传基因检查等,能进一步对高原低氧环境下是否对男性精液的影响进行病因学及病理学的研究和探讨。

影响生育率的原因范文3

【关键词】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率;影响因素

母乳是唯一能满足4-6个月婴儿全部营养需要的食物,被全球公认为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了保障婴儿健康成长,全力向世界推广的科学育儿方法[1]。早期母乳喂养可预防婴儿黄疸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肥胖,并且很少致婴儿HBV感染,减少婴儿呼吸道感染的发生[2]。本研究通过调查南通市通州区金沙镇辖区内的母乳喂养喂养情况,探讨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以期提高母乳喂养率,为孕期产期保健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选择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的居住在金沙镇的婴儿母亲,共发放450份调查问卷,回收合格问卷438份,问卷回收率为97.3%。

1.2 调查内容: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此问卷参阅了国内外文献后自行设计而成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分娩方式、母乳喂养状况及孕期是否接受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的宣传教育,进行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现场调查。

1.3 质量控制:问卷发放前均对调查人员进行了统一专业的培训,经考核合格上岗,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指导母亲填写,并向被调查者说明本问卷的调查目的,让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问卷调查后当场收回。

1.4 资料分析:对本次调查的问卷进行了筛选,筛除了不合格的问卷,收到合格问卷438份,问卷合格率为97.3%,将数据用EXCEL录入,应用SPSS软件统计软件,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了整理与数据分析,并进行了统计学描述与分析。

2 结果

2.1 母乳喂养宣教与纯母乳喂养的关系 接受母乳喂养宣传教育的纯母乳喂养率为94.1%,而未接受母乳喂养宣传教育的非母乳喂养率为5.9%。见表1。

2.2 年龄因素与纯母乳喂养的关系 调查对象为母亲年龄,非高龄产妇(年龄

2.3 文化程度与纯母乳喂养的关系 高中及以下267人,纯母乳喂养150人,纯母乳喂养率为56.2%。大专及以上171人,纯母乳喂养54人,纯母乳喂养率为31.6%。见表3。

3 讨论

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的有利影响已经得到世界公认。母乳喂养同时增进亲子感情,有利于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对其儿童和青少年期发展有着长远影响[3]。我国一项基于全人群乳腺癌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哺乳对预防乳腺癌发病的保护稳定作用[4]。

3.1 喂养知识宣传教育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 健康教育可提高群众母

乳喂养知识水平和掌握母乳喂养技巧,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5]。接受宣教的比未接受宣教纯母乳喂养率高,原因是部分产妇不了解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不知道早吸吮对母乳喂养的影响,认为产后半小时乳汁分泌很少,不给新生儿早吸吮,而用代乳品、奶瓶喂养,婴儿产生了错觉。甚至有些产妇认为奶粉比母乳营养价值高,而放弃母乳喂养。说明了母亲对母乳喂养的认知直接关系到哺乳行为。本研究结果表明接受母乳喂养宣传教育的纯母乳喂养率为94.1%,而未接受母乳喂养宣传教育的非母乳喂养率为5.9%。差异有显著性。提示健康教育是促进纯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3.2年龄因素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 原因是年轻的母亲多为独生子女,

她们在孕期受到各方面的保护,而且自理能力相对不足,产后母亲角色转换慢,加上有的产妇追求苗条的身材,不愿给孩子哺乳,导致乳汁分泌减少。高龄产妇身体较成熟,营养充足,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深入全面,更具有深厚的母爱,生活经验丰富,生活压力小,有利于母乳喂养[5]。本研究表明高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76.9%,非高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42.5%。两组年龄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P

3.3文化程度与纯母乳喂养的影响 调查显示,文化程度高中及高中以

下为主,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其纯母乳喂养率递减,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为56.2%,大专及以上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为31.6%,探其原因是大专以上妇女多为职业妇女,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越来越大,许多母亲忙于事业甚至未满产假就重返工作岗位,故采用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因此建议应延长产假时间。表明文化程度高低与纯母乳喂养有关。

3.4分娩方式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 自然分娩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明显

高于剖宫产术后的纯母乳喂养率。自然分娩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为61.1%。剖宫产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为36.9%。二者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5 非纯母乳喂养相关影响因素 其中自觉乳汁不足为主要原因(70%),其次是担心体型变化是52.6%,内陷扁平、乳汁稀担心婴儿营养不良、因上班不能保证哺乳时间、认为配方奶粉更有营养、自身健康原因及他人建议等因素。母亲的心理状况对母乳喂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妇保持愉快的心情,注意休息和睡眠,多喝汤汁,增肌哺乳次数,适当锻炼身体,就可以达到既可以母乳喂养又不影响体型的目的[6]。

综上所述,宣传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下大力气持之以恒地开展健康教育,广泛进行母乳喂养宣传与指导,创造爱婴、爱母的社会氛围,降低剖宫产率,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同时要指导产妇早吸吮,教会产妇正确哺乳的方法和按需哺乳的重要性,并帮住他们纠正错误认识。为了增进母婴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我们呼吁全社会继续关心、促进、支持母乳喂养。

参考文献:

[1] 江,吴佩雁,黄海星et al.影响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J].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65.

[2] 迟克强,毛定安.母乳喂养与疾病关系的研究新进展 [J]. 中国儿童保健,2010,18(3):234-236.

[3] Wendy H, Oddy GE, Kendall.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breastfeeding on 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A pregnancy cohort study followed for 14 years [J]. The Joumal of Pediatrics, 2010, 156(4):568.

[4] 李旭东,饶克勤. 中国六城市女性生理生育因素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2009,25(6):431.

影响生育率的原因范文4

【关键词】玉米;空杆;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玉米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当前种植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几年我县玉米播种面积进一步增大,密植品种的广泛应用,玉米空杆现象也有所增多,下面就出现的空杆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症状

玉米通常都结1~2个穗,一般一个穗的居多,但在生产过程中,常出现空秆,影响产量的提高。通过对我县的玉米地块进行调查,平均空秆率为7.6%,最低为1.9%,最高达10%以上,667m2减产50kg以上,常见有先天不育型空秆和不稔穗型空秆。

2.病因

2.1 先天不育型空秆

又称“公玉米”,产生的原因是种子内在问题。如种子生理机制衰退、新陈代谢失调、输导组织受障碍,致茎秆中的养分不能输送给果穗,幼穗腋芽因缺乏营养物质而不发育,但雄穗正常。

2.2 不捻穗型空秆

是指植株上有幼穗雏型,但不抽花丝,不结籽粒。其原因主要有:

2.2.1 土壤瘠薄,养分不能满足玉米生育所需,生殖器官不能形成。

2.2.2 密度过大,群体郁蔽,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光合生产率低,个体瘦弱,影响雌穗发育。

2.2.3 管理跟不上,田间缺水少肥,造成植株早衰。

2.2.4 抽穗前出现掐脖旱或中期遇有低温冷害,影响或抑制了幼穗的分化,有时发育终止,造成空秆。

2.2.5 机械损伤或蚜虫、叶螨、穗虫等为害猖獗。

2.2.6 品种选择失误,不能适应或不能完全适应当地的条件,影响了穗分化,从而导致空秆。

2.2.7 气候因素。①干旱。生长期间6月份干旱造成了小苗率高,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株矮秆细,难以正常结穗,空秆率增高。②高温。玉米抽雄、吐丝前后5天,温度过高易降低花粉生活力,影响授粉结实,空秆率高。②多雨、低光照。7、8月份在春玉米抽雄、吐丝期间出现的多雨连阴天气是影响玉米授粉,导致空秆的一个重要原因。

2.2.8 栽培因素。从品种看,生产上春玉米空秆发生程度较夏玉米高,这是因为夏玉米抽雄、吐丝期比春玉米受高温多雨影响小。从密度和投入看,据多年田间密度试验结果看,春播、夏播玉米的空秆率是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每667.7m2超过4500株,空秆率明显上升,目前4600株已达到密度饱和点。因为大群体的玉米生长前期,供应养分不足,难于达到苗齐、苗壮,植株个体生长不健壮,影响雌、雄穗的分化,从而导致玉米空秆。

2.2.9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施肥量。同一品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空秆率低。生产上肥料施用不足空秆率上升。

2.2.10病虫害的影响。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诱发病害种类多,面积广,为害重,也会加重空秆的形成。

3.防治方法

3.1 在玉米品种选育或引种上,应重视和加强品种适应性研究,选用适合当地的综合性状好的品种。

3.2 在目前地方水平条件下,每667m2留4600株的密度已基本达到群体饱和,不宜再增加。

3.3 采用地膜覆盖新技术。

3.4 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有机肥,加强两茬秸秆还田,逐步提高地力。要求保证底肥和苗期施肥,小苗率高的田块要施偏肥,千方百计减少小苗,防止形成空秆。

3.5 合理轮作,重视整地和播种质量。做到适期播种,密度适当,并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和蚜虫等。

3.6 巧追幼穗分化肥,重追攻穗肥。如春玉米的中晚熟品种,在适期早播条件下,于拔节期13-14片叶时已进入雌穗座胎期,此期是决定穗胎大小和籽粒行数、每行粒数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抽穗前5-7天重施攻穗肥,是实现穗大粒饱、力争双穗灭空秆的根本措施之一。

影响生育率的原因范文5

中华鳖人工繁殖比自然繁殖有优势。在自然条件下,昼夜温度变化较大,湿度、通气等条件不恒定,加上易受敌害侵袭,因此鳖卵孵化时间长,孵化率低。在人工孵化中,给予鳖卵以良好的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消除外界的不利影响,不但缩短了孵化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鳖卵的孵化率。影响鳖卵正常孵化的关键因素是温度,在温度为33℃时胚胎发育最好,孵化率最高,同时,此温度条件下,仅需要45天即可完成发育过程;超过33℃后,虽然胚胎发育有加快趋势,孵化率却下降。这是由于鳖卵属于卵白少的卵,温度越高相应消耗水分就越多,胚胎容易因干燥而死亡。因此鳖卵的孵化温度一般不宜超过35℃。人工孵化应留有一定的余地,温度控制在30~32℃,孵化期为45~50天比较合适。■ (广西柳江县百棚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柳江545102柏韦军等发表于《水产养殖》2009年第2期)

患病螯虾可导致螯虾暴发性疾病

试验结果证明了①患病克氏原螯虾组织(肢体)中的致病微生物可以通过进食而感染健康克氏原螯虾;②患病克氏原螯虾组织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对青年螯虾和成年螯虾的致病力更强;③患病克氏原螯虾组织经过抗生素处理去除其中可能存在的致病菌后,仍然可以导致试验克氏原螯虾发病死亡,说明患病克氏原螯虾组织可能存在有致病能力的病毒病原;④未经处理的患病克氏原螯虾组织投喂健康克氏原螯虾会引起大量的死亡发生,可能是由于患病克氏原螯虾组织存在的致病性病毒和细菌共同感染供试虾的缘故。因此,在克氏原螯虾的人工养殖过程中,制定预防疾病的策略和研究疾病的治疗方法时,都需要特别注意克氏原螯虾具有同类相残的习性这一点。■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武汉430070陈昌福等发表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黄鳝对蚕蛹的利用率好于泥鳅

以鱼粉为对照,评价黄鳝和泥鳅对蚕蛹的消化利用能力。结果表明,黄鳝和泥鳅对蚕蛹干物质、粗脂肪消化率均显著低于鱼粉,泥鳅对蚕蛹的粗蛋白消化率与干物质、粗脂肪消化率类似,黄鳝对蚕蛹的粗蛋白消化率极显著高于鱼粉;黄鳝对蚕蛹的利用率好于泥鳅。研究认为,蚕蛹作为蛋白饲料可部分或全部替代黄鳝饲料中的鱼粉,而泥鳅饲料中应控制使用蚕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刘丹丹等发表于《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第1期)

黄鳝饲料蛋白质的适宜含量

在饲料蛋白质含量适宜的条件下,黄鳝能够对蛋白质充分加以利用。但若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低于或超过适宜范围,都会影响其对饲料的利用率,从而限制黄鳝的生长。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时,首先是肠道黏膜及其消化腺体细胞更新受到影响,肝脏和胰脏不能维持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引起消化机能障碍,降低饲料利用率。若长期不足,鱼类生长发育受阻,增重率下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时,不仅不经济而且还会增加黄鳝的负担,造成蛋白质中毒,采食量降低,过量的蛋白分解排泄耗能而降低生长速度,同时过量的氨氮被排入周围水体,造成水质恶化,使水体富营养化,也不利于黄鳝的生长。用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饲料对黄鳝进行了养殖试验对比。结果显示,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5%~45%时,黄鳝生长速度快,饵料系数低,但黄鳝的终体重、相对增重率和相对增长率以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5%时最好。采用55%的蛋白质饲料组投喂黄鳝时,黄鳝的生长缓慢,可能是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过高反而抑制了黄鳝的生长。因此只有当蛋白质含量适宜的饲料才能实现黄鳝的最佳养殖效果。■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武汉430070闫建林等发表于《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第1期)

山药加工的护色剂新配方

以市售新鲜山药为主要原料,分别研究了柠檬酸、燕麦提取物、抗坏血酸这些常用护色剂对防止山药加工过程中褐变的情况,选择以柠檬酸和D-异抗坏血酸钠为护色剂,在考虑时间的基础上,正交试验确定了山药的最佳护色方法,即:0.3%柠檬酸,0.1%D-异抗坏血酸钠溶液浸泡45分钟可有效防止山药后续加工过程中的褐变。■ (滦县技术监督局河北滦县063700刘海滨等发表于《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第4期)

影响生育率的原因范文6

摘要:本文把性别选择和生育政策作为影响出生性别比的两个主要因素,通过定量的方式分析了性别选择和生育政策各自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越高,出生性别比就越偏高,两种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绝对差值就越大,相对差值较稳定。当性别选择率一定时,出生性别比本身值越高,两种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绝对差值就越大,相对差值也较稳定。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4-2563(2009)03-0026-05

近年来,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已经严重失调。五普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为119.92,已远远超过正常值范围。根据联合国人口司提供的2000~2005年全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的婴儿出生性别比数据显示,177个国家在104~107之间,6个国家为101~103,5个国家为108~109,超过110的国家仅有4个。可见中国的出生性别比的失调在世界上是非常严重的。从城乡来看,农村的出生人口性别比要高于城镇。2000年,中国城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15,镇为119.90,乡村为121.67。从胎次出生性别比来看,第一胎出生性别比为107.1,第二胎为151.9,第三胎为159.4。

一、研究背景

关于出生性别比失调的影响因素,不少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解振明认为,人群、技术和管理系统,即男孩偏好的增强、性别选择技术的普及和综合治理乏力,管理不规范这三个因素是影响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原新等把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因素归因为三个,第一个是基础性因素,即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尤其是生育文化;第二个是促进性因素,即现代社会少生孩子的愿望;第三个是技术性因素,即性别鉴定技术和人工流产技术。穆光宗则把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归结为“生育选择空间的狭小”和“偏男生育意愿”相互冲突的结果。认为由于现行生育政策导致有男孩偏好的人群无法在狭小的生育选择空间内保证有至少一个男孩,再加上B超技术的普及,因此使得人们通过选择性人工流产干扰了人口出生的生物学规律从而引起了出生性别比的偏高。乔晓春把出生性别比作用因素分解为四个变量,其中男孩偏好和计划生育政策是确定性变量。女婴漏报、选择性人工流产和溺婴是中间变量。并且认为男孩偏好是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本源,而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孩子数量的限定使这种愿望得到了强化。本文认为出生性别比失调严重的地区主要是生育率偏高的广大农村地区,把这些地区的出生性别比失调归结为是少生孩子的愿望显然是有失偏颇的。而中国城市居民的生育率低于农村地区,按照上述观点少生孩子的愿望应该更强烈,出生性别比的失调也应该更严重。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城市出生性别比远远低于农村地区。同时,本文认为男孩偏好是一种传统观念,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观念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小,不可能会增强。因此,本文提出,男孩偏好和计划生育政策是影响出生性别比失调的两个主要因素。从最终影响因素来看,性别选择和计划生育政策是影响出生性别比的两个主要因素。男孩偏好作为一种观念导致生育过程中的选择性人工流产,即性别选择行为,从而导致了出生性别比的失调。但有男孩偏好的人并不一定做选择性人工流产,选择性人工流产的成功率也并非百分之百,因此,成功的性别选择行为才是最终影响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重要因素。男孩偏好、人工流产技术和管理不规范通过作用于成功的性别选择行为而对出生性别比产生了影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男孩偏好思想作为一种固有的观念不会受生育政策的影响,即性别偏好引起的性别选择和生育政策互不影响,两个因素彼此独立。

关于这两个因素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目前还缺乏定量的研究,穆光宗和乔晓春曾进行定性分析,对于二者各自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大小仍难以确定。笔者认为通过定量方法分析这两个因素各自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是十分有意义的。否则,可能会夸大某个因素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尤其是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比如有不少学者通过定性的分析认为目前的生育政策是导致出生性别比失调的主要原因,只要把生育政策调整为二孩政策,出生性别比的失调问题就会大大缓解乃至解决,“导致性别比失调的直接诱因则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应该改变这种状况,使农村和城市执行同样的计划生育政策,即无论农村和城市,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胎。”“由于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导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取消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二孩的限制,同时以立法的形式保护生育二孩父母的合法权益,使生育二孩合法化。”那么,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影响出生性别比的一个因素,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仅仅把目前的生育政策调整为二孩政策能不能大大缓解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现状?笔者认为,要分析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首先必须控制性别选择这个变量。在同样的性别选择率下分析不同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才能真正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二、分析与推理

(一)现行生育政策及其导致的出生性别比失衡

我们首先简要说明中国目前的生育政策。中国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分地区和城乡来执行的。城镇主要实行一孩生育政策,而广大农村地区则多数实行“一孩半”和二孩政策。“一孩半”生育政策在19个省(区)的农村地区实行,二孩生育政策主要在5个省(区)的农村地区实行。另外,实行三孩以上生育政策的主要是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孩生育政策和“一孩半”生育政策的人口占绝大部分(88.8%)。从实行不同生育政策地区的出生陛别比来看,实行三孩以上生育政策的少数民族地区并未出现出生性别比的偏高。实行一孩生育政策的城市出生性别比为114.15,略微出现了偏高,实行同样的一孩政策的城镇出生性别比则达到了119.90,高于城市,而实行“一孩半”和二孩政策的广大农村地区的出生性别比更为严重,为121.67。

从分胎次出生性别比来看,第一胎出生性别比为107.1,基本是正常的。而第二胎出生性别比则高达151.9,第三胎更是达到了159.4。也就是说第一胎基本没有性别选择行为的发生。性别选择往往是在第二胎和更高胎次时进行的。对于城市的出生性别比略高,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一小部分夫妇违反了一孩政策,生育了二胎或二胎以上,并且在生育过程中有性别选择行为。也就是说,对于执行一孩生育政策的城镇来说,遵守一孩生育政策的人群对城镇出生性别比偏高是没有影响的。违反一孩生育政策的人有一部分在第二胎甚至更高胎次时进行性别选择才是引起城镇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对于这部分违反生育政策的人来说,他们相当于遵守了“一孩半”和二孩生育政策。由此我们得出,遵守“一孩

半”和二孩生育政策的人群是引起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群体。因此,在性别选择率不变时,分析“一孩半”生育政策和二孩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差异才是最有意义的。

那么对于遵守“一孩半”生育政策和二孩生育政策的育龄夫妇来讲,当进行性别选择的人所占比例一定时,两种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有无差异?如果有差异,那么差异究竟有多大?通过把“一孩半”生育政策调整为二孩政策能否引起出生性别比的大幅下降?笔者通过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推导出这两种不同的生育政策下性别选择率和出生性别比的关系,比较在性别选择率相同的情况下“一孩半”生育政策和二孩生育政策的出生性别比差异,同时论述在特定生育政策下性别选择行为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

(二)推理的前提

在推理之前我们必须说明几点情况:

首先,笔者认为性别选择即男孩选择主要通过对孕育的女婴进行人工流产来实现。而溺杀女婴由于在实际中较少存在,对女婴减少产生的影响极小。此外,女婴漏报导致的只是统计上的出生性别比失调,并不是真实的出生性别比失调。而我们在本文中讨论的是真实的出生性别比失调,因此要剔除溺杀女婴和女婴漏报这两个因素。

第二,对于遵守“一孩半”生育政策和二孩生育政策的育龄夫妇来说,我们假设他们的生育意愿是两个或超过两个孩子,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数量的限制,他们都会选择生育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由于计划生育对超生的处罚较严,他们都严格遵守国家的生育政策,即在一孩半的政策限制下,第一胎是男孩时不再生育,而第一胎是女孩时则再生育第二胎。而且由于惧怕超生带来的政策性惩罚,生育子女数最多为两个。

第三,育龄夫妇中有男孩偏好的人群在生育第一胎时不会进行性别选择,同时在有一个男孩的情况下也不会再进行性别选择。也就是说,育龄夫妇中有男孩偏好的人群一旦满足了生育男孩的愿望就不再计较以后出生的孩子的性别。

第四,假设在性别选择中被流产的100%是女婴。

(三)两种生育政策下出生性别比的差异分析

根据出生性别比的生物学规律,在没有人为选择的自然生育状态下出生性别比大约为1.05:1(注:笔者取的是世界出生性别比的平均值),即男孩在正常情况下出生人数占总出生数的比例为0.512,女孩为0.488。我们可以得出,假如没有性别选择,一孩半和二孩政策下出生的男女数量之比符合自然生育状态下的出生性别比,二者没有差别,大约都是105。下面我们再来分析有性别选择存在并且性别选择率相同时两种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差异。

1 “一孩半”生育政策下出生性别比与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的关系式

我们假设有10对处于生育年龄的夫妇,在“一孩半”生育政策下,第一胎出生的男孩数为5.12,女孩数为4.88。第一胎生育男孩的妇女不再生育第二胎,而第一胎生育女孩的4.88个妇女在生育政策的允许下生育第二胎。在第二胎生育过程中生育妇女怀孕男孩数为4.88×0.512,这些男孩全部被生育下来。怀孕女孩数为4.88×0.488。由于其中部分育龄夫妇有男孩偏好的思想,因此会有一部分人通过选择性人工流产堕掉女婴,而通过再生育获得男孩。我们假设第一胎为女孩并在第二胎怀孕女婴时通过流产女婴和再生育成功进行了男孩选择的妇女占这4.88×0.488个妇女的比例为a(我们称之为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那么第二胎出生的孩子数中,因性别选择而出生的男孩数为4.88×0.488a。这4.88×0.488个妇女中未进行选择性人工流产而自然出生的女婴儿数为4,88×0,488(1-a)。这样,男女出生性别比Ral就可以表示为关于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a的表达式:

Rsl=[5.12+4.88×0.512+4.88×0.488a/[4.88+4.88×0.488(1-a)]

化简可得:

Rsl=(7.62+2.38a)/(7.26-2.38a) (1)

2 二孩生育政策下出生性别比与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的关系式

在二孩生育政策下,如果以上假设条件不变,那么第一胎出生的男孩数和女孩数依然各是5.12和4.88。在生育第二胎的4.88个生育妇女中,第一胎所生是男孩的5.12个妇女在第二胎不进行性别选择,那么这些妇女所生育的男女数各为2.62和2.5。第一胎所生为女孩的4.88个妇女在第二胎中生育的男孩数为4.88×0.512,对所怀孕的女婴进行性别选择而出生的男孩数同样为4.88×0.488a,未进行选择性人工流产而自然出生的女婴数也同样为4.88×0.488(1-a)。这样,男女出生性别比Rs2同样可以表示为关于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a的表达式:

Rs2=[5.12+2.62+4.88×0.512+4.88×0.488a/[4.88+2.5+4.88×0.488(1-a)]

化简可得:

Rs2=(10.24+2.38a)/(9.76-2.38a) (2)

从上述两个关系式可以得出,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越高,出生性别比的值就越偏高。在“一孩半”生育政策下,根据计算公式Rs1=(7.62+2.38a)/(7.26-2.38a)可以得出,当a取最大值1时,即怀孕第二胎是女婴,同时进行100%的性别选择时,出生性别比Ral=205。在二孩政策下,当a取1时,据公式Rs2=(10.24+2.38a)/(9.76-2.38a)可以得到出生性别比Rs2=171。当a取0时,Rs1=Rs2=105。

对公式ns1=(7.62+2.38a)/(7.26-2.38a]和Rs2=(10.24+2.38a)/(9.76-2.38a)做差可得:

R1=Rs1-Rs2=(1218a+0.03)(7.26-238a)(9.76-238a) (3)我们称之为两种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绝对差值。

把该结果写成一个函数形式:

f(x)=(12.18x+0.03)/(7.26-2.38x)(9.76-2.38x) (4)对这个函数式进行求导可得:

f/(x)=(864.21-0.4x-69x)(7.26-238x)(9.76-2.38x)2 (5)

由于第二胎进行性别选择的妇女比例取值范围在0-1之间,因此,f(x)/的值始终大于0。所以在0-1区间上,R1=(12.18a+0.03)/(7.26-2.38a)(9.76-2.38a)的值始终大于0且是增函数,函数值随着a值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当成功性别选择率a值增大时,“一孩半”生育政策和二孩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的绝对差值也会增大。当a值为0时二者的绝对差值最小,也为0。我们也可以看出,Rs1和Rs2各自的值也是随着a值的增大而增大的。也就是说,a值越大,Rs1和Rs2的值越大,二者的绝对差值也越大,反

之,a值越小,Rs1和Rs2的值越小,二者的绝对差值也越小。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两种生育政策下出生性别比的相对差值。如果我们用二者出生性别比的差值Rs1-Rs2除以Rs1-105,可以得出与原来出生性别比的值相比下降的相对值R,即二者的相对差值。R的计算公式如下:

R=(Rs1-Rs2)/(Rs1-105) (6)

3 相同条件下两种生育政策导致的出生性别比差异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在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相同时,“一孩半”和二孩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差异。以五普数据中出生性别比失调最严重的江西为例,江西省的出生性别比为138。通过一孩半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和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关系式可以得出,a=42.35%。把该值代人到二孩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和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关系式中,可得出生性别比为128.5,二者的绝对差值为9.5。再把数值带入到相对差值计算公式中,结果得相对差值为28.8%,即相对于原来的值下降了28.8%。如果我们取“一孩半”生育政策下出生性别比为115,那么与上面的方法相同,我们可以计算出二孩生育政策下出生性别比为112.3,二者的绝对差值为2.7,明显比性别比为138时二者的绝对差值缩小了很多。相对差值为27%,基本与138时相当。通过其他一些数字我们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当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不变时,二孩生育政策与“一孩半”生育政策相比,政策范围内的出生性别比确实有所下降。下降的相对值较稳定,相对差值大约为27%,下降的绝对值随出生性别比本身值的变小而变小。

4 不同的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对两种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差值的影响

我们再来看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的变动对两种生育政策的出生性别比差值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影响两种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差值大小的因素有两个,即某地区出生性别比值的大小与该地区的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的大小。这两个因素的值的变动与两种生育政策下出生性别比差值的变动都是同向的,即这两个因素各自的值越大,两种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差值就越大。而某地区出生性别比的大小是受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的影响的。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越高,该地区出生性别比就越高。因此,两种生育政策下出生性别比差值的大小实质上只受一个因素的影响,即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a值的大小。a值越大,两种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差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当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比较小时,出生性别比也不太偏高,两种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的绝对差值也较小,将“一孩半”生育政策调整为二孩生育政策并不能使出生性别比的值显著下降。而当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较大时,调整生育政策才会使严重失调的出生陛别比有明显下降。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