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范例6篇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范文1

一、近几年苏教版高考文科附加名著考查的方向分析

1.考查的范围

斯蒂夫・艾伦告诉我们:名著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可以从中得到乐趣,可以把我们带到更高的思想境界。从2008年开始,江苏高考语文的考点增加了一项内容: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苏教版的文科语文附加名著阅读必考的篇目有:《三国演义》《红楼梦》《欧也妮・葛朗台》《边城》《哈姆雷特》《呐喊》《子夜》《茶馆》《飞鸟集》《老人与海》。江苏省语文高中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要求了解有关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这句话就为苏教版的名著考查范围定下了指向标。其考查的范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考查名著的主要内容。对名著内容的掌握,是课外阅读的基础,是高考检查阅读能力的标准之一。从近几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的题目来看,对附加名著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主要情节、精彩片断、主旨、主人公的形象等范围上。在故事情节的考查上,要求考生能够高度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的分析,则要求学生能够从某个故事片断,准确地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二,考查名著的艺术特色。何为作品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名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作品或作者的语言风格是怎么的、当前对作品或对作者的主流评论等,在考查时也会兼顾一些文学常识等基本知识。笔者对近几年的高考题目进行分析发现:分析鉴赏语言和人物性格的考查比以往有所侧重。其考查的角度可归纳为四点:1)对名著中和人物形象有关的某个故事情节做简要的概述;2)写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并用简明扼要的事例来补充说明;3)对某名著标题的命名进行合理的阐述,考查其含义;4)对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文章的结构、作者所要提示的主旨、文章的表现手法以及作者的语言风格进行一番鉴赏分析。

2.考查的题型

近几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附加名著阅读考查的题型主要分为四大类:情节概述题、人物概述题、人物性格分析题以及内容提要题。

情节概述题型:把和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叙述清楚、理顺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够明确故事的重要细节以及高潮部分。

人物概述题:扣紧人物身份,把握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交代清楚人物的结局等。

人物性格分析题:通过标志性的语句,提取关键的事例或情节,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内容提要题:此题要求内容要高度概括,能够从名著的整体出发,它分为介绍名著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两个方面。

3.设题的技巧

命题者在设题时,会根据考生的一些不当阅读习惯来设置陷阱,使考生在做题时模棱两可,或者是在审题时遗漏一些关键的信息,从而不能正确的答题。特别是在选择题上更会使学生混淆视听。例如,会把本属于角色A的内容安放在角色B的身上,如果学生对名著的内容不太熟悉,就无法确定正确的答案;文学名著中的人物比较多,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较复杂,特别是外国名著。所以命题者就会利用名著阅读的漏洞,混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当然,命题者的命题技巧不止这些,笔者在此不一一罗列。

二、近几年苏教版高考附加名著考试方向对学生名著阅读及教学的影响

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虽然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仍然围绕高考的考试方向及考试内容而进行教学。学生在阅读名著时紧贴考试的题型、考试内容、答题技巧等方面去阅读名著,而不是从提高自身素养的角度去阅读名著。

1.对教学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江苏省高中语文教师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能规规矩矩、按部就班地遵照考试的大纲去辅导学生阅读附加名著。语文教师们“紧咬”这些名著阅读,自己把这些名著“细嚼慢咽”,先进行“消化”,然后把“消化”了的东西像母亲哺育小孩一样,一口一口地把这些知识教给学生。这种“压缩饼干”的知识点只是作为高考的敲门砖,并不能培养语文能力,并不能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熏陶,只能满足考试大纲的要求,而无法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除此之外,教师只是片面地、着重地指导学生进行解题。例如下题:《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分别是指谁?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去题干中找出信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和文中相关的信息“宝玉给花袭人取名时曾引用过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与“似桂如兰”相吻合。然后指导学生从中判断“温柔和顺”、“似桂如兰”是指袭人。“优伶”是指戏子――袭人的丈夫蒋玉菡。“公子”是指宝玉。

2.对学生阅读的影响

学生在教师如此“呵护”下,他们也不会认真地去阅读名著,而是心安理得地享受教师给他们安排的“快餐文化”,不能静下心来阅读一两本有益的名著。阅读的功利性和趣味性占据了他们大多数的阅读时间,花费了他们很多的精力。

现代高考制度对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构成了很大的阻力,教师的教学指导如此,更不用说学生的阅读观了。针对上述的情况,笔者认为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促进苏教版高中语文文科附加名著阅读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名著阅读教学的对策

对策一:视其为内在素质的需要

没有灵魂的人如行尸走肉一般,我们要想自己活得有滋有味,单单靠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源是不够的,而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人格完美,获得心灵上的愉悦。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这种问题,名著阅读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而不是为了应付高考。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时,要引导他们进入作家的内心世界,探究作家对人生的感悟、对人生的赞美,对人生的欣赏等,唯有如此,才能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美好一面,使之迸发出来,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促进自己内在素质的提高。

对策二:注重名著阅读的实际效果

饥不择食虽然能填饱肚子,但是没有任何营养可言,所以在当前“唯分数”论的形势下,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名著读完,那么该如何办呢?我们应该以退为进,让教师和学生明白: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教师当然需要熟悉大纲中所要求阅读的名著,不能越俎代庖,把学生该做的事做了。而应该要求学生选择思想内涵丰厚、文学价值俱佳的经典片断认真读下去,为自己思想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也打下文学的底蕴。这样阅读,读出了效果,读出了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思想得到了熏陶,何乐而不为呢?例如《子夜》第三章中,当唐云山和吴荪甫大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时,其他人只想着如何赚钱,只有吴荪甫的眼睛里却闪出了兴奋的光彩,在第五章中,吴荪甫和另外两个老板联合起来准备建立一个托拉斯时,他脑子里出现了一个伟大的憧憬: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他不由得微微笑了。由此可见,吴荪甫作为一个资本家,他想的绝不仅是个人赚钱发家,他已经很自觉地把自己的经商行为、企业行为,跟国家的利益、国家的前景联系起来。他想象出来的内容和孙中山所倡导的内容一样,都反映了要使中国走了富强的愿望。

对策三:与应试教育有机相连

名著阅读不但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其实对于学生的考试也能助一臂之力。只是这种作用不能很快见成效,而是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其效果。正如珍贵的珠宝一样,它们的亮点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才能被人们发现。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名著阅读的应试效果转化成现实,并使其呈现在学生、家长面前。此外,要强化学生培育优势资源、学以致用的意识,鼓励、指导学生对阅读的名著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如对名著中的某个人物进行评论、与名著中的某个人物进行对话、借名著中的人事联系现实进行发挥、名著新编等等。这些教学内容都和语文高考的考试内容相关。当学生尝到了名著阅读的甜头之后,就会“一发而不可收”,形成阅读名著的良性循环。

对策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被动地阅读名著,其效果极其低下,学生无法在名著文本中感悟人生,无法体验人文性的教育。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风格,借助现代网络、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班会平台、借助各种竞赛平台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一旦学生对名著产生了好奇心理,就会被它吸引着,被名著的故事情节所打动,或被优美的文字所吸引,从而沉浸于其中,欲罢不能,其喜悦之情自然就会洋溢于表情之中。此时文学名著阅读对于学生来说,真正会起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方法指导有效性

巴金说: “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但现实中我们对这“丰富的文学宝库”的阅读现状却并不乐观,尤其是农村的中学,几乎还处于一个应考的阶段。笔者对名著阅读效果的问题关注已久,也一直想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也摸索总结出了一些方法,以期与大家共勉。

一、“润物细无声”,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浓郁的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除了定期组织学生在图书室阅读,我还在班级建立一个图书角,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每个学生每周自带一本名著,班级组织统一管理,让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人人有书、人人读书、让图书馆流动起来,让班级飘满书香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热爱读书

1.抓住契机激趣启发。农村中学的孩子不爱阅读名著,从根本上说是对名著缺少了解。学生刚升入七年级,我就利用各种契机,向学生讲述名著里的精彩故事,让学生最初对名著产生阅读的兴趣。刚开学的阅读课,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名著里的精彩章节,到精彩的高潮部分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

在班级的宣传橱窗,开设“名著推荐”栏目,每月介绍一部名著,内容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主要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图文并茂。班级设立图书角,形成“名著共享”的读书观念。学生还可以组成4—6人的读书小组。

2.利用机会赏识激趣。阅读课,教师推荐和学生自选阅读名著。让学生按个人的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由地尽情地“悦”读。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我还经常组织“阅读汇报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激发孩子的阅读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注意和媒体的结合。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之前,利用学生喜欢影视媒体的特点,关注影视节目,如《西游记》、《水浒》等四大名著以及很多的名家名作都已经被拍摄成为电视剧,可以利用电视情节,引导学生阅读原著,享受阅读,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原本抽象的文字渐渐形象化、立体化、具体化,更容易理解名著,既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又提高阅读的兴趣。

4.教师和学生共读共写。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写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让学生在不知觉中更加喜爱阅读,喜爱名著。

三、“涵泳工夫兴味长”,指导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引领学生热爱阅读,热爱读名著,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教师懂得用适当的方法引领学生阅读名著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阅读中积累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①读书的方法主要有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赏析法、摘录法、作批语等。②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主要有:A摘抄式、B、提纲式、C、感想式 、 D、评议式。阅读并不难,难在长期坚持看下去。只要学生能够去看,在没有太大的作业压力之下,学生必定能够大量阅读,此时,我们发现一种情况就是“看完就忘”,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读书笔记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

2.在运用中鼓励阅读效果。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就会不自觉的在作文中、日记中等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

3.在阅读中感受和体验。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独立阅读原著,让学生获得直接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使生动有趣的名著阅读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教学。

4.在阅读指导中提升能力。在名著阅读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对学生的阅读书目进行推荐,还要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培养或激发,对学生笔记或者习作进行面批面改。通过“查、批、导、激”的教学手段,全方位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才能迅速提升。

四、沐浴经典的阳光,师生同步阅读,共同成长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由于学生阅读理解水平不同,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不同,对原著的理解就有很大的不同。这时,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指导,没有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就可能会使有些学生缺乏发展的平台,影响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质量。

1.重温原著,指导有法。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会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做到课堂充实,体验学生阅读的难易,找到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话题。所以,当发觉学生的某种感受或体验有道理时,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种肯定,从某种角度来说就会涉及到教师对原著的熟悉程度。

2.重读原著,指导得力。语文教师要上好名著阅读版块,应当把阅读原著作为应当备的第一课,只有备好这一课,我们的名著课堂才有可能闪现文学光彩,我们也才有可能在各种备考复习资料中对问题的回答应对自如。要提高语文教师名著阅读指导课的质量,其重要途径就是要多读原著,多带着问题思考,师生在名著的同步阅读中共同成长。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范文3

笔者曾经在所任教班级做了一次“名著阅读情况”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6.7﹪的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真正喜欢阅读文学名著的学生比例只占32.4﹪。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从教学实践来看,部分教师存在着对名著阅读教学不够重视的问题。通常采取“放羊式”阅读管理,教师只是向学生推荐一学期需要阅读的名著,而缺乏阅读中的引导,及阅读后的检查、监督。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去改变初中生名著阅读的堪忧局面呢?笔者认为应从激发兴趣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阅读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

(一)语文教师提前熟读名著,以对名著鲜活独到的解读,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树立读书榜样,并以丰厚渊博的知识,形成强大的磁场感染吸引学生,使学生萌发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其次,语文教师提前熟读名著,将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鲜活的个人体验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透过文本表象深入文本,去感受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爱上名著阅读。第三,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名著,对学生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精神鼓舞,学生从内心深处会滋生一种被关注的温暖;而且,师生共读,能够让教师对整个阅读过程感同身受,能更细腻地去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明白无误地知道学生阅读中的苦与乐,知道学生什么时候需要老师指导帮助,什么问题需要引导他们思考探究。这些自然会激发学生更浓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即使在阅读兴趣衰退,读不下去的时候,想起老师还在阅读,学生也会有一种无形的推动力。

(二)开设名著阅读课程,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一直以来,学校开设有课文教学课,写作指导课、训练课、复习课等等,但没有开设名著阅读课,这样的课程设置难免让学生滋生名著阅读不重要的错误想法。在这一错误观念影响之下,名著阅读的兴趣自然无从培养。要引起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首先要让他们发自内心地重视名著阅读,对名著阅读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从教学这个环节来看,让学生重视名著阅读一个最直接的措施和手段就是将名著阅读课程化。本学期,笔者每周各抽出一个课时来开展名著阅读教学,并且像写作等课程一样进行细致的规划。比如,第一课时把它作为名著推介课,后面的课时根据需要分别设置为师生共读课,阅读交流课、成果汇报课等等。课后,很多学生纷纷反映,“名著阅读不再是课外的事情了,我们自然对名著阅读多了几分心思,也在名著课堂中收获了几分乐趣,名著阅读的热情自然也更浓了。”

(三)选取精彩片段,创设悬念情境,让学生参与探究,维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极强的年龄段,喜欢探究问题。笔者为了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特意选其中一段精彩章节跟学生分享。在品析时,不把所有内容讲白、讲透,尤其讲到了精彩之处,笔者会适当设置悬念,或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参与创作、积极思考。如,为了让学生自愿主动地去阅读《骆驼祥子》,笔者特地节选了《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一章节跟学生分享,让学生思考: “祥子是个吃苦耐劳、坚忍的人,这样的人最后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吗?”问题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很多学生对祥子的命运表现出极大的关切。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悬念情境,充分释放了学生们的想象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还牢牢维系了他们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四)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保持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初中生好奇心强,但持久性差。很多名著都是鸿篇巨制,完成整本书的阅读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加之读图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们对于长篇累牍的文字难免产生倦怠心理。因此,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状态,一旦发现阅读倦怠,审美疲劳的现象,就组织开展一些与阅读相关的趣味活动来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譬如笔者让学生分阶段阅读名著,并在此期间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名著故事会”、“诵读大比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样既放松了心情,让学生得到了休整,而且还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交流、相互切磋、互相启发,为接下来的阅读储备了能量。

(五)进行多元的量规评价,延续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常常视考试、检测为评价的法宝,造成学生为考试而阅读,学生的阅读存在功利性的倾向,没有真正培养起阅读的兴趣。为了最大限度延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笔者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进行了多元的量规评价,注重对学生阅读态度、方法习惯与阅读体验等的评价,而不只看阅读活动的成果。笔者在班级开展了评选“读书积极分子”、“最佳合作者”、“最佳问题奖”、“最有创意者”等一系列的活动,端正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态度。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方法与阅读体验,开展了“名著知识知多少”、“朗诵会”、“我的阅读我的心得”等活动。对学生的评价,力求多表扬、多鼓励。这些再次激起了学生积极的阅读动机,产生了更为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初中生刚从小学升上来,识字量有限,阅读量更有限,阅读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缺乏理解和分析能力,阅读方法和技巧也很单一。名著阅读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为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语文老师要经常给学生以有意义有目的的帮助和指导,培养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一)制订名著阅读计划,通过有计划的,大量扎实的名著阅读,提高阅读感受能力。

中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敏感性很强烈,吸收知识的能力也很强,这个时期是阅读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但同时他们的阅读也最易陷于无序、无效的泥沼。因此,要想让名著阅读成为长期机制,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师应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并进行有效督促。每学期笔者都会根据学生的阅读任务制订一套较为细化的阅读计划,并把它落实到每部名著。诚然,每个学生的阅读情况都会因其个人阅读能力而异,笔者还会针对个别学生的客观实际对阅读计划进行微调。比如阅读能力稍差的学生,阅读的进度调慢一些,训练检测的内容相对简单些,指导方式也体贴细致些。实践证明:阅读感受能力的提高,阅读量是前提。制订名著阅读计划,让名著阅读得到了切实落实,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扎实完整地阅读了名著。三年坚持下来,学生的阅读量、知识积累都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学生在感受经典魅力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感受能力自然得到了培养、提升。

(二)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对名著的自我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视阅读方法的传授和点拨,让学生熟悉不同文体阅读与欣赏的一般方法,可以减少学生阅读中的困难。名著的具体阅读方法有多种: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圈点批注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

教学实践中,笔者引导学生根据书籍的特点来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比如,对于长篇小说,笔者引导学生选用跳读法和提纲挈领法。对于短篇小说,则让她们选用精读法和圈点批注法;对于诗歌、散文,就选用朗读法和谈心得体会法。

同时,笔者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的同时,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同时有意识地让学生赏析、圈点、摘录、批注、比较等,逐渐掌握阅读名著的门道,提高名著自我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引导学生通过检索查阅资料,开展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阅读疑惑的能力。

文学名著博大精深,含英咀华。如果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完成作品阅读,而缺少对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阅读和智慧都还很有限的初中生来说,常常会出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学生往往会陷入迷惘困惑中。因此,笔者经常鼓励、倡导并积极组织学生,对于阅读中产生的疑惑,主动检索查阅各种资料来解答疑惑;对作品中有价值的焦点问题或困惑不解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讨论、辩论,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范文4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对学生阅读名著的培养极其重要,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投入到阅读中去。对于故事会、漫画书等学生可能很容易提起兴趣去阅读,但是名著以经典著称,很多故语言设置学生很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在名著的阅读中,帮助学生了解名著故事,引领学生走近名著,在激发阅读的兴趣时还要对他们进行鼓励政策,农村学生的学习更需要教师的肯定和关爱。只有在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下,才能让学生保持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选取耳熟能详的名著片断,让学生一起分享,比如通过“美猴王”或者“孙悟空调芭蕉扇”等故事,来调动学生学习《西游记》的兴趣,教师展开讨论,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进行名著的详细解读。对于这些片断选取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帮助教师充分的讲解,达到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的目的,有利于增加农村学生的知识面。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关键,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对阅读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效率。

一是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做好阅读的引导工作,在阅读前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的发展怎样?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名著,有利于疏通知识点和文章大意。

二是养成阅读时做笔记的习惯。阅读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比如读到优美的词句或者精彩的片段时,用笔把它们勾画出来,反复阅读和摘抄,并试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把这些优美的语言牢记在心,进行模仿写作,日积月累,就会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是养成写阅读心得的习惯。很多名著深奥难懂,这就更需要学生去深入体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好名著的思想精髓,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写阅读心得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加强学生对名著的理解。

三、立足课本,阅读名著

随着新课标的改版,名著的选择越来越具代表性,由于农村学校教学的局限性,再加上农村的孩子的阅读量大多仅限于教材上的选取,所以,教师就更应该立足课本,通过教材上的名著选集,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合理的利用教材,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例如,通过《荒岛余生》的学习引入《鲁滨孙漂流记》,通过《智取生辰纲》这篇文章推荐《水浒传》原著,教师可选择性的选取其中的经典故事来讲解。教师一定要重视教材,严格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充分地利用教材资源,最大程度地增加农村学生的学习面,提高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指导阅读名著的方法

培根在《论求知》中提到,有的书只需要读其中的一部分,有的书知其中梗概,而有的书则要精读反复的读。阅读名著的方法可分为略读和精读两种。所谓略读,就是简要的浏览式的读,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中心来了解文章大意。在精读时应引导学生采用品读、摘抄等方法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但是精读和略读是相互作用的,两者并不是独立开来的阅读方法。

例如,《骆驼祥子》这本书,常常是先浏览故事情节,通过初步了解祥子拉车的故事情节,再通过感知去发现其中的精髓内容,最后在选择精读的内容,反复推敲,比如当读到某些语言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大启迪时,就可以细细品味,深入体会,如果读到有关祥子失败后仍然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挣钱买新车时,这股冲劲和坚韧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帮助时,就把它摘抄下来背诵,感悟。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工作,正确指引学生阅读更多更好的文章。

五、按时按量的阅读计划

教师可对学生进行一些严格规定,来约束帮助他们阅读名著。名著阅读贵在坚持,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坚持,阅读时间上的保障是最为重要的。教师在时间的安排上,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思想,进行开设定量的阅读课,来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注重阅读质量。有的学生只喜欢阅读故事情节,把故事看完就算完成任务,而这些远远不够,更达不到阅读的效果。教师在学生阅读名著时,引导学生关注作品里的主要人物性格、学会欣赏、品味、评析等,将人物作为阅读的突破口,来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变化等梳理故事情节以及作品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重视阅读交流。 语文是一个交流互动的学习过程,因此,名著阅读的能力和交流有着重要的联系。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名著,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出更多的阅读条件和环境,让学生有一个可以展示阅读成果、感受交流的平台。比如,每个月安排一次交流性课堂,让学生各抒己见,讲述自己阅读名著之后的感想。教师可提出推荐环节,让学生为身边的同学推荐自己认为有趣的名著书籍,相互去学习和交流,学生之间相互推荐书籍的方法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教师引导农村学生阅读名著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艰巨而复杂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不断总结和反思,通过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充分调动农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尊重农村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的主体地位,多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学习。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 教学对策 教学方法 语文素养

阅读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阶梯。高中学生处于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高中学生应学会自主科学地阅读,高中语文教材专门设计“名著导读”板块,目的是用名著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力,使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但是,当前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许多教师仍将高考作为主要支撑点,对“名著导读”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投入,急功近利地泛读和粗读,将精力放在习题训练和死记硬背上,致使许多学生的文化视野狭窄,语文根基薄弱,制约了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给“名著导读”的深层次推进带来难度。高中语文教师应树立“精读”名著的理念,选择有效的导学方法,真正发挥“名著”的文学引领功能。

一、倡导学生从整体感知“名著”

名著阅读教学应关注三个组成部分:作者、文本、读者,应教会学生从三个要素的有机联系中把握名著,遵循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实现对名著的深层次、立体化的理解。以考试为目的机械地搜集信息,会将作品变得支离破碎,让学生从读者的视角感悟文本,寻找作者写作当时的心境、主旨、情感,用心走进文本情境,体会文本的本真价值。“名著导读”教学首先要重视“读”的落实,必须让学生亲自阅读名著,名著梗概介绍、改编的影视作品等,虽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省略阅读时间,但是剥夺了学生直接感知的能力。转述与曲解的教学方法不是真正的阅读,是对作者和名著的亵渎。只有让读者与文字直接接触,在对语句的理解和欣赏中披文入情,在整体把握中,才能体会作品中的情绪、心境,进而勾勒出文本传递的意义与主旨。比如,以《雷雨》为例,必须亲自体会青年曹禺满含激情的文字控诉,才能体会戏剧中人物心理的矛盾与冲突,对封建制度的黑暗与腐朽进行更加深刻的鞭挞。通过阅读鉴赏,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其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和积极,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产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度思考。

二、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自主体验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可以通过听课与识记掌握,“名著导读”板块必须借助个性化阅读,结合学生已有认知经验进行自主体验,“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积极调动知识内存和情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在深度阅读中,探究问题,锻炼思辨思维与创造力。个性化阅读强调每个学生积极进行名著阅读体验,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语文基础、文字感知能力等存在差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尊重个性,保护学生的阅读热情,引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自主阅读,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环境,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形成自己的阅读兴趣与风格,挖掘阅读的意义和价值。大多数名著篇幅较长,高中学习压力较大,语文教师可以制订系统科学的阅读计划,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布置任务,将长假和日常业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做到长篇与短篇兼顾,各种文体都涉猎其中,让学生自主阅读,积累知识,享受阅读的快乐与轻松,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增长心智,积累写作素材。这样的安排较好地处理了应试和素质教育的矛盾,有利于学生对名著进行整体了解,同时,又不耽误其他科目的学习。高中学生自主阅读可能受到纸质图书的成本和资源限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网络阅读理念,善于运用网络资源,提高名著阅读的效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自主创建名著阅读校园网站,师生共同开发和维护网络名著资源,选择和上传优秀的读物,实现多地多校资源共享。语文教师可以组建班级的阅读交流群、微信平台,定期发送名著导读相关信息,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方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可以随时在网站跟帖留言,与教师和同学在群里针对某个问题发问和交流,在自主阅读中,实时受到教师的指导,吸收外界新鲜观点。

三、辅导学生对“名著”展开精读

“名著导读”亟待改革的弊端是学生阅读过浅,泛读影响了阅读的效果,教师让学生速记名著情节和主人公,将经典句子印制成提纲,对文本的意义和中心总结归纳。名著的泛读,使一幅幅名篇佳作变成知识点总结,失去了原著的意境和文学积淀功能。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辅导,充分利用教材中“名著导读”篇幅,将其中内容、写作意图、阅读建议、点评、探究思考等板块分析清楚,体会出编者的设计思路,让学生在教材的引导下理解名著。名著涉及的人物、性格、情节、意义、价值等是多层次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规划名著阅读的方向,让学生有侧重点地展开研究,带着问题和思考徜徉在文字的海洋。比如,在《家》的课堂中,教师可将“鸣凤之死”作为导读切入点,进而揭开全文的悲剧面纱,将小说中的女性群体详细研究,思考人物命运坎坷的社会根源,学生带着悲悯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语文教师要实时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平时可以书写阅读日记,摘抄优秀段落,对存疑部分批注,书写读后感等,从文体、立意、文采、风格等方面获得启发,全方位汲取名著中的精华。新课改提倡研究性学习,因为依靠一个人的智慧不能完成较为复杂与深刻的名著阅读任务,要对名著深层阅读,并且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挖掘名著内在隐含的价值,需要在小组合作中精细阅读,搜集与阅读相关的背景资料,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优势,筛选与整合阅读课题和信息,对名著中难以理解的地方、存在争议的话题、重点段落等进行集体突破,从深度和广度等角度审视作品。例如《巴黎圣母院》中的加西莫多是经典的文学艺术人物,教师可以布置小论文――加西莫多艺术形象分析,学生在探究主人公命运和性格的过程中,深入地领会作者鲜明的对比手法,对善良的内心与丑陋的外貌产生全新的认识,提升了审美层次和思想高度。

四、指导学生开展“阅读”综合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展示平台,让学生沟通与交流名著阅读的收获,展示自己的文学修养与风采。“名著导读”课堂中,教师应给学生制造互动对话的机会,在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将学生个体感受当众抒发出来,加强师生对话与生生交流,师生的思维与心灵在课堂上多重碰撞交融,在协作谈论中彼此了解和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分享喜悦和收获。新课改下的“名著导读”教学,必须消除教师代替学生阅读总结的弊端,但也不能让学生任意发挥和解读。受到知识与阅历的限制,学生对名著的解读和体验有局限性,尊重个性化与差异不代表放任自流,教师要把握好学生阅读和活动的脉络,根据课堂互动生成过程及时点评,对阅读中存在的偏差与问题点拨和指正。例如《红楼梦》阅读中,有的学生在对话中说出讨厌林黛玉的小心眼,对贾宝玉不愿意考取功名理解为不思进取,教师应该强调作品的创作背景,启发学生运用历史与阶级的分析方法深入思考。学校和班级可以定期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校园活动,例如阅读报告会、名作朗诵会等,引起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向往和兴致,使之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入探究文学内核,走进名著的本质与灵魂。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文学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每堂课的前几分钟开展名著推广演讲,让学生走上讲台,介绍和推荐自己影响深刻的名著,抒发阅读感受和心灵上的震撼。通过当众表达的方式,调动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极性,学生的相互推介和谈心,使每个人的智慧与思想得到交流和分享。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促进,在阅读中书写内心的感叹与情绪,拓展对名著的认知与体会;在模仿名著中提升思维方式与写作水平,培养鉴赏能力。例如,组建“名著导读”改编合作探究小组,每个学期可以组织一两次话剧表演,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同学集体参与名著改编或续写创作,体现了较高层面的文学性和创新性。例如《雷雨》、《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是戏剧性较强的文本,涉及的人物和情境丰富曲折,既可以直接作为剧本进行演绎,又非常适合艺术加工和再次创作,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和参与面。合作小组集体讨论编写或改写剧本后,由小组协商设置角色和演出服务人员,争取发挥各自的才干和优点,使每个成员都得到锻炼,增强团体协作意识和能力。语文教师可以集体备课安排任务,由同一学年的学生在班级先评比表演,推荐优胜者参与全年级表演,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参与名著阅读。

综上所述,落实新课改理念需要多环节全方位的改变与创新,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名著的本质与内涵,运用符合学情的教学策略,让师生穿越时空界限,与名著中优秀的思想与心灵碰撞,形成对现实与自我的反思。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独特感受,指引学生从名著中汲取智慧的养分,不单纯为阅读而阅读,让名著为高中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王彦力.让教育名著“活”起来――上好教育名著导读课[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109-112.

[2]龙祖胜,梁莉.“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的有效“导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1:55-57.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要求广大学生对名著进行认真的阅读,积累知识、提高素养、启迪智慧以及塑造性格。然实践中因诸多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逐渐趋于功利化,名著阅读教学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当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贯彻落实,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实践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师生对名著阅读的作用缺乏准确的认知

实践中可以看到,由于广大师生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导致学生阅读量急剧下降,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师生对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学习的育人意义严重忽略掉了,为了应对考试,而将名著分解的支离破碎,侧重写作知识,名著教学只不过是为考试而教;同时,日常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师生们忙于课堂教学与练习,用于名著阅读的时间非常的少。

1.2教学设计以及阅读引导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调查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初中生喜欢较为深奥的文学名著,更多的学生喜欢快餐式文化、简单易懂。而对于传统名著而言,特定地区风格、人物以及时代痕迹非常的明显,而这与现代初中生的生活和时代相差甚远,他们通常会感觉到名著阅读难度非常的大,因此不愿意深读、甚至感觉那是一种负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学设计以及阅读引导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与当前的初中学生实际情况不相符。

2. 名著阅读让孩子们心灵再次奔放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问题的分析,无论师生对名著阅读的作用缺乏准确的认知,还是教学设计以及阅读引导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都说明当前初中名著阅读未能深入人心,学生对其缺乏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笔者认为若想全面提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质量,让名著阅读促使孩子们心灵再次奔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因时代、思想观念上的隔阂,多数初中生对名著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亲近感,因此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对于提高阅读质量非常重要。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名著节选, 利用这些节选吊学生深入阅读之胃口。比如,传统名著中惯用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让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感觉,以此来激发他们阅读原著的积极性和兴趣。 同时,还可以应用新型的现代资源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比如,利用名著改编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百家讲坛以及名家名著讲坛,如于丹的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以及周思源的品红楼等。先让学生看影片、听讲解谜,通过层层渲染来造声势,诱导学生主动去阅读。

2.2给学生创造空间和平台,开展辩论活动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给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自由交流、展现自己的空间和平台,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智慧和潜能,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以引爆学生的情绪。在名著阅读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为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物的形象,理解名著所处的时代背景,可设计课堂辩论,以深化主题。比如,《骆驼祥子》一文中,祥子会成好车夫吗?其梦想能够实现吗?在此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彻底甩掉所谓的“标准”答案给思想带来的束缚,可以各抒己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交流和争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该作品的了解和认识,而言名著自身的魅力也表露无遗。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个“骆驼祥子”,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和想法,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祥子形象,这就是名著的魅力所在。

2.3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辅助手段,特别是一些影视资源,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被多次拍摄为电视剧,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不同版本的名著影视作品区别在哪里,改动后的影视剧与原著的区别在哪里?由此可引导学生对原著进行学习,并激发他们的阅读、探究兴趣。

结语: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过程中,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才能让名著阅读成为孩子们心灵再次奔放的导火线。

参考文献

[1]周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11) .

[2]张元媛.走近经典 走进名著——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初探[J]. 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