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例6篇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1

以编者意见为索引。为了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教材编者精心撰写了要言不烦的提示意见。这些意见概括了名著的轮廓内容、主要成就、情感倾向、手法特点等。针对某个“精彩片段”的具体内容,有的附带“阅读建议”与“点评”,有的编排了一段醒目的总结性话语。所有这些,都可看作是阅读整本书或节选内容的向导。可以说,如果把编者意见撇在一边置之不理,一切全凭感觉走,要么走弯路,要么瞎胡碰。同时,编者意见仅为“索引”,决不能条分缕析编者意见取代名著阅读。至于教材中另行提供的有关作者、作品、时代背景等其他信息,只作阅读参考,不可喧宾夺主。执教中,只要引导学生理清编者意见的要点,阅读实践就好具体把握了。

以精彩片段为例子。精彩片段是从整本书中节选的。课堂上阅读精彩片段是为课外读整本书打基础、作准备的。因而,执教精彩片段就不能像讲读课文那样。如果离开了“读整本书”的教学目标,把精彩片段类同讲读课文去处理,就与教材编者意图相去甚远,也同课程改革精神格格不入,教学过程也就严重“错位”了。把精彩片段当成阅读整本书的例子,从文本特征出发,让学生在掌握读整本书的方法,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课外坚持广泛阅读,才是课堂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教学追求所在。

以阅读策略为重点。就整个阅读教学乃至所有学科的教学而言,有关方法的传授是最重要的。名著的主要阅读策略,有时在编者意见中已有粗线条式的勾勒,执教者的注意力则应集中于引导学生着力实践、主动实践方面。就整个名著阅读过程而言,有共性的阅读策略,也需要就“这一本”坚持实践、反复揣摩,以求在运用自如中达到融会贯通。

以探究思考为切入。要让学生在阅读名著的精彩片段中取得成效,不妨就以探究思考为切入。教材编者精心设计了指向集中、言简意赅的探究思考项目,而且颇有启迪性,又具有发散性。有的还由精彩片段涉及“整本书”,并且要求学生在归纳思考收获的基础上,在一定范围内展开交流讨论,为的是把探究思考引向深入。不难看出,教材编者对阅读名著的推崇意向是探究思考。从教学实践看,不少执教者正是引导学生从探究项目入手,在阅读精彩片段中完成思考探究,并将主要收获推而广之到整本书的阅读实践中去,从而不断进入新的“阅读天地”。

以体验感悟为途径。阅读活动是个性化行为,阅读过程是一个“内化”过程,其中体验感悟必不可少。体验感悟是成功阅读的必由之路。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着眼点:引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学会读整本书的方法,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培养读整本书的习惯。不难看出,无论是兴趣、方法,还是能力、习惯,哪一样都少不了体验感悟。唯有体验感悟,才能滋养兴趣、习养方法、涵养能力、修养习惯,进而不断提升语文整体素养。因此,引导阅读名著,就是要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体验方法、点拨感悟思路。

以培植素养为归宿。从根本上讲,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素养。语文素养的构成是多方面的,只有把各类优秀文化要素积淀于心,才能自觉化为生活规范与生命态度,达到“学语文”与“学做人”和谐同步长进。通过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就能不断扩大文化视野,这样既发扬民族文化传统,又尊重多元文化内涵,既吸收历史文化精髓,又关注当代文化潮流,在积淀人类文化中,全面培植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把培植素养作为执教策略的归宿是恰如其分的。从实践操作层面看,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为的就是去读整本书。那种放弃读整本书,仅仅要求学生记住名著的名称、作者、主人公等几个名词,用以应付检测填空,完全立足于应试获得分数的做法,实在是不足取的。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2

然而,深入学生调查了解,名著阅读的情况让人担忧。在电子图书的冲击下,速食作品大量充斥着高中生的阅读空间,它以其快速更新、贴近学生生活为优势,迅速地抓住了高中生的阅读时间。长此以往,学生们没有时间阅读名著、更不愿意花费课余时间阅读名著了。

笔者试图从元认知策略的内涵入手,探究在高中生课外阅读中如何运用元认知策略,使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阅读,提高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来的。元认知实质上是个体以自身认知活动为对象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和监控。阅读中常见的元认知活动包括建立阅读目标、根据目标调整阅读速度和策略,评价阅读材料等。因此,一个有效的阅读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元认知活动过程。

元认知策略是指控制信息的流程,监控和指导认知过程进行的策略。在阅读过程中,元认知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体现出来,即:计划、监控、评价。

1、计划。计划是选择相应的阅读理解策略以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并有计划地安排认知资源和时间,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在名著阅读前的计划制定中可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以帮助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例如:阅读苏教版必修课本中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教师可以先激活知识,帮助学生回顾《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梳理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打下基础,也是下一步阅读计划制定的良好依据。

2、监控。监控也称调节,它是在阅读中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监控和调整以达到预定目标。在课外阅读中,指导监控调节策略会增长元认知体验,丰富元认知知识。

首先,要明确阅读目的,确定阅读的方式。如请学生概述《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个故事情节。首先指导学生寻读,在章回目录中找到“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章回,再运用细读方法仔细阅读,在整体把握故事情节的同时还要关注刘备和曹操语言、动作和心理上的不同表现,从而在复述故事的时候能抓住主要细节来复述。之后,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典型细节来回顾整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其次,学生必须边阅读边思考,通过上下文和相关线索判断信息,完成相关的阅读要求。例如《红楼梦》中“宝玉挨打”这个情节,如果仅仅单看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这一章回的话,虽然可以分析宝玉挨打,一是贾环向贾政诬告金钏投井自杀乃宝玉不遂引起;二是宝玉在与贾雨村见面之时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让贾政很是不满;三是宝玉因和戏子蒋玉菡交往过密而被告了状。但是,金钏之死乃是王夫人所为,不通过前文的阅读是不可知的,也通过这个情节可以看出贾环的卑劣行径。尽管如此,这些都是宝玉挨打的表层原因。可以再引导思考:宝玉挨打可以避免吗?如果贾环不诬告宝玉,如果他在贾雨村面前表现得好一些,如果他不跟戏子蒋玉菡交往过密,是否宝玉就会逃脱一打呢?肯定不会,早晚都得挨打,因为宝玉不听话。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宝玉不听话正是父子之间价值观不同的表现。只要两人的价值观不统一,宝玉就免不了一打,这正是宝玉挨打的深层次原因。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边思考边不断向自己设问,以此来检验自己的思维分析、推理判断是否正确。

3、评价。评价是对阅读材料的特点以及个人的理解能力作出分析。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有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他人评价等等。而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即使是将自己阅读的结果与参考答案对照,学生在对照过程中明确自己是没有答对、答全还是不够深入,并将吸取教训在下一次的阅读过程中自觉调整方法并加以实践。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3

【关键词】名著阅读 指导策略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03-02

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市中考也加入了该部分的考查,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名著阅读得到了一定的强化,中考试卷里所占的分值也越来越高。然而,学生在中考中得分率低,平时学习兴趣不大。要改变学生在名著阅读方面的学习现状,作为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名著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主动去接近纯粹的、经典的语言环境,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尝试。

一、保障阅读时间

名著一般篇幅比较长,不能单纯靠课堂时间读完,要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怎样保证其有序进行?我觉得时间的合理安排是关键。

首先教师要做到统筹安排。初中三年,一共六部名著是必考篇目,我们可以不用拘泥于教材安排的顺序,将一些简单的,低年级学生容易阅读的放在初一阶段,将篇幅较长并且比较有深度的名著放在初二、初三阶段。

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科学安排阅读计划表。一本书有多少页,计划在多少天内读完,每天要读多少页,都要做个计划,这样才能循序渐进,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

第三,合理安排阅读的密度。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语文还有学习其它学科,随着年级的上升,科目越来越多,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越来越少,更不要说是阅读名著了。所以我们要抓紧初一、初二和寒暑假的时间,尽量让他们多读一点。最好能在初三学年之前将必读篇目都大致阅读一遍。

二、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对于名著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阅读氛围的营造

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我们可以这样做:

(1)教师的魅力影响

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才能教出喜欢阅读的学生,一个热爱阅读的老师,才会有丰富的内容来充实自己的教学课堂,才能体会到学生在阅读中的苦与乐,才会和学生产生共鸣。我们可以开展“共读一本书”的活动,时不时与学生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以营造一种共同阅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开展各种班级活动,促进班级阅读氛围的形成

我们可以在班级设立一个图书角作为“交换空间”。让每位同学带来一本书与别的同学进行交换阅读,以激发学生乐读爱读的思想。

我们还可以利用预备铃后的两分钟时间,开展“我来推荐活动”。每次由一名同学来推荐一个名著的经典片段或一位名作家,并说说推荐理由,将每周同学们写的推荐词进行评比,选出“每周一读”让其他同学都来读一读同学们选出来的最经典的,时间久了,名著就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学生也才能从中读出点乐子。

(3)开展校园阅读活动,形成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

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就要让阅读成为习惯,单单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借助学校大环境的力量,来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

我们可以请一些爱好阅读的老师,以大讲堂的形式来举办名著讲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学生的思路,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

还可以举办一些读书月、读书周的活动,让学生与经典有约,接受经典的熏陶,激发阅读愿望。

还可以举办读书征文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名著后写一些读书感,设立奖项,以促进学生阅读成就感的形成。

2.以点带面随文推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那些与名著有链接的课文作为基点,适时向学生推荐名著,完成由课内向课外的辐射。

例如,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一定会对文章中百草园中的趣事颇感兴趣,我们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朝花夕拾》这部名著,让学生怀着从中探寻鲁迅同年趣事的心理走进名著,相信他们读起来也会更有亲近感。

三、指导有效阅读

学生产生了阅读兴趣,如果盲目阅读,也只能事倍功半,这个时候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关键。

1.教会学生有针对性地读

学生读名著,特别是读小说类名著的时候他们大多只关注情节,而忽略了其他。而小说是以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反映生活的,其实人物更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关注点,我们可以教会学生以人物为突破口,去欣赏他,品味他,关注他,评论他,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的用心,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名著,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汇。

2.教会学生反复多遍地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标组组长巢宗祺教授来校指导的时候曾经说过,名著要反复地读。每次都要读出不同的味道来。第一遍可以读情节,第二遍可以读人物,第三遍可以读手法,第四遍可以读经典篇章,我相信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吧。相信在这样一遍遍的反复阅读之下,学生才能真正沉浸在经典名著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教会学生有批判地读

曾经做到过这样一个习题:“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你如何看待这句话?在讲解后,班级一名男生就提出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我们来读《水浒》这样的异议。我就顺势利导,让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在《水浒》中寻找答案,最后以辩论的形式作为收尾。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被很好地调动了起来,最终也懂得了要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作品。

4.教会知人论世理解名著的主旨

任何作家的作品都带有那个时代和作家本身的烙印,所以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知人论世,才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名著的主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名著的时候查阅相关资料,阅读一些好的文学评论,这对于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把握都是有帮助的。如《格列佛游记》中一些离奇的情节虽然吸引学生,但如果没有合适的指导,学生是很难把握作者对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宗教势力的抨击。所以在阅读时可以指导学生借鉴评论文章以加深对主旨的理解。

总之,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希望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能骄傲地说一句:名著,想说爱你真的很容易!

参考文献:

[1]张献礼.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硕士

[2]洪宗礼.初中语文培训手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4

【关键词】 名著阅读 指导 活动 方法 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082-02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而阅读能力成为现代人一项极重要的能力。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还在附录部分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建议”;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也兴师动众营造“书香校园”,这些都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然而,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网络、电子等各种信息工具的年代,我们的学生如果不是守着电视机,就是伺候着电脑,或者抱着游戏机、手机,上QQ,玩微信和各类游戏,学生与课外阅读越来越疏远。另一方面,由于名著教学本身难以操作,缺少一个可依的“范”;而教师对提高自身素质需求的缺失,对中考急功近利思想作祟,导致了名著阅读教学处于“放羊”的状态:教师对学生名著阅读的指导力度不够,学生缺乏阅读名著的兴趣,中考评卷中,“名著阅读”成为失分较严重的一个板块。如何改变这一令人头疼的现状,还名著阅读一片蓝天呢?近十年来,许多语文老师在不断思考、交流、探索、总结着。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奏效甚微,推广不起来。近年来在许多老师频频发出“名著阅读指导课该怎么上”的疑问与求助声中,我们抓住了“名著阅读指导课”这个突破口,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强化学生阅读方法指导的针对性和如何保证其常态性、长效性等方面,总结归纳了一些有效方法进行推广实验。以下介绍的就是我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一、用心预热,做好阅读前的鼓动宣传工作,激发学生走进名著的兴趣,为名著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好铺垫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只有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才能水到渠成地将学生带进名著阅读的天地中去。鼓劲激趣的方法很多,比较有效的方法有:

1. 利用自习课或特别安排相应的时间,按年级人数分批组织学生看相关的由名著改编的电影,再组织学生“说电影”,教师可以根据电影“粗略”和文学作品描写细致的不同特点,指导学生如何欣赏电影,如何品赏文学作品,激发学生走进文学作品去了解更多细致内容的兴趣,自觉地在电影的影响下,完成名著阅读的学习任务。

2. 利用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开展“好书我推荐”活动,从学生的视角欣赏文学作品。教师对“好书我推荐”活动要做明确指导,以便更好地达成目标。如作品主要写了什么?你认为值得去品读的是什么?最触动你心灵的情节(事件)是什么?等,再用同伴的力量指引学生阅读的方向。这样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由于是同学之间的交流、研讨,撇开了老师的“指手划脚”,学生会觉得更直接、更贴切、更真诚,当然他们也更乐意接受,并自觉去尝试、探究。

3.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举办班际“名著阅读手抄报”展示活动。在活动中展现学生初读名著的感受与见解,在交流学习中,互相补充知识养分,纠正认识的偏差,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完成对作品比较全面的把握。

二、教师先把名著读“薄”读“厚”,再进行分班教学:精心预设侧重方法指导,大班小班教学相辅相成

平日里,老师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一经过考试检验,往往出现指导了还是考不好的结果。我们把目光聚焦于课堂教学,在“名著阅读指导”课这里,发现了可以逆转的玄机。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自能作文,不用老师改。”还告诫我们:“语文教学不仅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 名著阅读指导”课,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掌握阅读的方法,自觉主动地进行名著阅读活动,自主完成对“名著”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名著阅读方法,再把这些方法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这样才能达成“指导”课的目的。为此,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

1. 教师分组合作,共同研读一部名著。教师选择一部所教年级必读名著,三两人一组进行研读,先读“薄”,再读“厚”。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读书要领,积累经验,筛选有效方法。备课组老师分别把年级必读名著分摊消化,作为集体备课资源备案,以便学科组教师都能分享教育教学资源。

2. 分班教学,将阅读指导与落实消化的功效放大,充分发挥“名著阅读指导”课的领航作用。将“名著阅读指导”课分为大班课和小班课两种形式来设计:大班课可以视场地大小确定2-3个班一起上课,小班课即回到自然行政班课室由科任老师主持。上大班课的老师即是负责某部名著专题研究的老师(负责整个年级该名著的大班授课任务),上课的内容由专题研究小组的老师共同策划、设计,着重突出阅读方法的指导;小班课的老师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尝试用大班课上老师教的阅读方法,完成大班课上布置的延伸作业,检验学生是否落实了该名著阅读的要求。

3. 多种阅读方法指导并行,指导学生把名著先读“薄”,再读“厚”。许多老师会教给学生根据阅读的需要,选择浏览、略读或精读的阅读“三读法”,尽管老师反复强调了这些方法很重要,却常因缺少针对性和具体的范例,学生接受的效果总是差强人意。从小学所习得的做读书卡片、摘抄好词好句等方法也是比较有效的读书方法,有良好读书习惯的学生,都会保持这个习惯。但到了中学,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要求高了,这些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了,要求教师要相应地补充更多的阅读方法指导。在对学生已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普及、强化的基础上,还可以做以下的尝试:

首先要教给学生的是根据作品的体裁、特点来选取阅读的方法,不可生搬硬套一刀切。落实到名著阅读,再具体到某部名著的阅读方法,其实应该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着重体现同中有异的方式与要求。

其次是教给学生把名著先读“薄”,再读“厚”的方法。

古人有先把书读“薄”,再把书读“厚”的读书法。读“薄”就是取其精华,知其要点;读“厚”就是反复吟咏,含英咀华。名著阅读指导的大班课上,我们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把名著先读“薄”再读“厚”,最终把名著啃下来。比如,指导学生在读“薄”的过程中,如何理清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介绍采用做读书卡片的方法,让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展示小组中的优秀作品,最后进行明确点评,让学生清楚该怎么做,并给机会学生课后自我完善。指导学生在读“厚”的过程中,如何反复吟咏、批注及积累,可以向学生特别介绍“批注阅读法”。文字批注法一般有这几种方式:

(1)质疑式批注,即在阅读中针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

(2)赏析式批注,即从语言表达角度的分析认知。

(3)评价式批注,即对书中人物的评价,及对某事的看法等。

(4)感想式批注,即就文章内容所展开的想象和联想方面的文字表述。而在名著阅读指导小班课上,教师则需要在学生交流、探讨名著阅读情况和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反馈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如何运用所学方法,达成学习的目标。

第三是陶行知先生在“八位顾问”这首歌里,就告诉我们学习时要联系八个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的兄弟,多提几个问题问问自己,学会举一反三的本领。我们也应该向学生强调在我们的阅读理解中,多和这八个姓“何”的兄弟交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达成我们的阅读目标。

三、课内外兼顾学以致用,多元生成落实于活动

要让学生对名著阅读保持长久的兴趣,要让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的素养,就必须想方设法为师生创造展示自我学习力的机会,搭建展示师生风采的平台。从多年的摸索、实验与总结来看,近年来我们所推广的几种做法还是比较有效的。

1. 创建班刊:“名著阅读经典回顾”。每个学生把自己在阅读必读名著中最有感触的事件(情节)、人物加以分析点评,并把内容制作成一张唯美的A4纸(简单易做),按学号或内容、形式的分类编辑、装订成册,让每个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审美”精彩的同时,都能欣赏到别人和别人眼中、心里最精彩的一页。为了这个“经典”的精彩,学生会尽心尽力去打造自己的那一页。坚持做下去,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了学生审美、欣赏等多方面的能力。

2. 每学期重点组织好一、两项学生的读书专题展示活动。关于读书专题的学生活动展示方式有很多,比如讲故事比赛、辩论比赛、写读书笔记的比赛等,学生比较感兴趣并易于推行的有这两种:

读书百题知识竞赛。建立学校读书百题知识库,可由学生、班级自行命题,提交到备课组、科组,还可以统一提交到有关教研部门,建立区域性知识库;再由年级、学校或教研部门命制题目,根据需要采用口头或卷面答题的方式进行比赛(口头比赛适用于精英赛,卷面比赛适用于每个学生都参与的普及活动)。试题每年都有改变,而命题权交给学生和老师,这样的命题知识面广,既帮助教师完成了名著阅读有关知识的检查,又不脱离学生所读之书的范畴,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好奇心和挑战自我的斗志,是比较受师生青睐的竞赛活动。

3. “读书杂谈”演讲比赛。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会有许多感想和体悟,他们希望能把自己的思想与大家分享。通过“读书杂谈”这个途径,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名著之于自我成长的重要,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丰富自己的心灵、思想,传递读书的正能量。

4. 关注名著阅读中师生都是“读者”的事实,组织好两个评比活动,搭建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促进师生的教学相长。

(1)每年(有条件的话每学期)组织一次“名著阅读指导教学设计评比”。在学校开展“名著阅读指导”专题研究,并通过这一评比促使老师更深入地研读名著,对所研读的名著有更深的体悟,使其所承上的“名著阅读指导”课(大班课)能越上越好,以保证课堂的高效。

(2)开展“寒(暑)假师生同读一本书”征文比赛活动。用征文活动促学生在假期能自觉走进名著,主动去完成这一自由的寒(暑)假作业;用“师生同读一本书”激发老师的斗志,用心读名著,写出更高水平的读书心得。

条条大路通罗马。改善学生名著阅读状况的方法有很多,但我们可以探索、选择更有效的捷径来走。同时,一定要牢记:“不管采用怎样的方法学,都要注意把‘思’放在重要的位置。学思结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一切为了孩子未来的发展,一切服务于师生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注:本文获珠海市2013年度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2YQJK158”。

[ 参 考 文 献 ]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5

关键词:课内学习;课外阅读;有效结合;整合策略

在“课堂教学如何进行课内外的整合”主题研究实践中,我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了更好地体现课内外的有效结合,让课外阅读有效地为课堂服务。我首先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在教室窗台上、书架上、没人坐的课桌上等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摆放上一本本学生喜闻乐见的书籍,学生可以随时进行阅读。一、二年级放童话故事或《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拼音读物,到了中高年级就放几本名家名著、科普读物等。每逢课间休息时,便有三三两两的学生,翻翻这本书,比较一下那本书,有借书的,有还书的。那些不爱读书的学生在这样的读书氛围中自然而然也会受到熏陶。

学生愿意读书了,在学习课文时就有意识地找一些与本组有关的文章、资料来读,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时,学生就找了大量的资料,进行阅读后筛选出对理解本课有用的一些图片、文字等信息,在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与大家进行充分的交流,有学生介绍了威尼斯的狂欢节,有同学介绍了威尼斯的木桩这一独特景观,还有学生介绍了与威尼斯特点相似的苏州风光,也有介绍威尼斯地形存在隐患的……让大家对威尼斯的风情有了更多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资料的整理运用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整合课内外阅读的策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他们让我们感动”,文章的内容离学生来说都比较遥远,我就利用课外阅读来辅助课上理解。在学习《再见了,亲人》一课,我准备了抗美援朝的故事让学生阅读,下载了电影《上甘岭》让学生看,在学习《金色的鱼钩》一课,我向学生推荐《丰碑》《草地夜行》等文章,学生通过阅读,联系教材,达到了“无师自通”的目的。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解决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选择同类阅读材料,与课内教材形成鲜明的对比,把两者放在一起,更加突出了作品各自的特点,这是另一个整合策略。比如,学习了《威尼斯的小艇》,我引导学生阅读课后阅读链接的《威尼斯之夜》,在比较阅读中,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学生认识到表达同一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这也是学习写作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拓展延伸阅读也是整合课内外阅读的最佳策略。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根据原著进行改编的,在教学前后,我把原著推荐给学生。如,学了《将相和》,我引导学生读《史记》;学了《草船借箭》,就让学生读《三国演义》……使学生更立体地、深刻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读名著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我不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最常用的就是做好摘录,并定期检查。目的是保证课外阅读的质和量,养成习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阅读,在学习实践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在校期间,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每天大课间定时阅读,学生每天阅读,完成一定量的积累――不少于5个好词,1个佳句。每周专设一节语文课用于课外阅读交流。通过班级读书会,让学生在课堂的交流中理解主题,品味语言。

在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没有养成之前,读书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枯燥的工作”。在校大课间组织学生阅读时,我以身示范,自己也拿起课外书来读,或者与学生共读一本书,然后利用上课时间与学生一起聊读书的心得,从而教会学生一些阅读和思考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增进,又有利于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坚持一段时间的课内外阅读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学生爱上了阅读,语文素质也越来越高。学生每次开学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图书室找自己喜欢的书阅读,图书管理员主动承担给学生找书的任务,让大家到校第一天就有书可读。很多学生自己买了《森林报》《儒林外史》《史记》等书籍。我班学生在这五年级上学期背诵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阅读了《爱的教育》《鲁滨孙漂流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书,部分学生还阅读了《史记》《儒林外史》。在课内阅读课上,学生都运用课堂所方法来阅读课外书,或读或记或写,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抄了厚厚一本摘抄,写了大量的感悟。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日渐提高,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学完《威尼斯的小艇》后,学生写的小练笔《家乡的星空》《自行车》《学校的成长园》……读起来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这是我班学生写出来的。

参考文献:

[1]周玉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33).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6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教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其中存在着功利性和盲目性的问题,同时,学生也缺少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用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阅读方法;阅读效率;名著教学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瑰丽而宝贵的精神遗产,那就是经典名著,各个时期的经典名著,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滋养人们的心灵。新课改的实施一来,越来越多的名著被纳入到初中语文新教材中,由此可见名著导读的重要性。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经典名著,丰富了语言知识,培养了人文情怀,更是在学生之间引领了健康的读书风气。为使学生在阅读名著时认真领会文章精神,在阅读名著后提升自我修养,我浅谈几点名著导读的有效方法。

1利用互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在名著阅读中,兴趣也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初始动力。如果学生被激发起了阅读兴趣,阅读时才会如鱼得水,乐在其中,否则也只是蜻蜓点水,敷衍了事。为此,我发起了“互动讲故事”的教学活动。首先,提出活动要求,要求学生必须讲述自己熟悉名著中的故事精髓和闪光点。比如,《水浒传》中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与传奇色彩、《三国演义》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等等,这些闪光点,犹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导火索,一旦点燃,学生就能很快投入到认真阅读中。其次,要求学生借助一定的名家名言对名著进行推介。古今中外,很过名家名人都对名著做过评价,甚至也有民间俗语也评价过名著。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的名人效应,为学生进行引荐。利用这样的“诱饵”,“诱导”学生进行阅读,更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汲取其中的精华。

2消除学生阅读心理障碍,让学生轻松走进名著

初中生的知识储备水平有限,又面临着考试升学压力,所以,对名著作品基本是不了解的,甚至学生还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认为读名著无用。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必须先消除学生的阅读心理障碍。有些同学一听到名著,就容易联想到图书室中厚厚的一本本图书,有一种“黑云压城”的感觉,产生压抑和紧张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读一些国内外文学史上短小精悍的篇目,比如,我们可以读《巴黎圣母院》中经典的篇目,也可以读鲁迅小说集中家喻户晓的篇目。此外,我们在阅读之前,必须对该著作的作者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在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教师先给学生介绍作者饱受磨难的一生,正是基于作者有这样的经历,在苦难中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财富,才更值得我们去认真阅读,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沉浸在著作中,更能提升阅读效率。

3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得出了很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如:简略阅读与深入阅读想结合,阅读后写读后感,自读等等,在名著导读中,这些方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自己形成的阅读方法各不相同,所以,在阅读名著时,不要相信所谓的阅读模式,尽量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并且灵活变通。教师在进行名著导读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名著的基本内容,制定多种变化形式,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效率。

3.1片段式阅读法:阅读方法,犹如茫茫书海中的灯塔,找到了它,就找到了阅读的方向,很快就能到达瀚海的书海,吸取名著的精华。每本名著中,都有自己精华的部分,教师可以将这些熠熠生辉的精华招取出来,让学生阅读这些精彩片段,并且师生之间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与学生在一起,不需要所谓的阅读指导,只需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文学名著带来的芬芳。精选片段的阅读方法,可以从精彩的人物性格表现出发,比如,《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七擒孟获,《水浒》中的三打祝家庄、武松醉打蒋门神等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片段,以他们为起点,让学生找到阅读的乐趣,提高自己的精神修养。

3.2阅读知识问答法:在通常情况下,事实性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名著的了解。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之前,我会对名著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采编,形成知识竞赛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名著中找到相关答案,然后在阅读欣赏课中进行回答。这样的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名著的印象,此外,还能提升学生资料搜集的能力。

3.3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对于名著中的一些重要环节,或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应该指导学生采用精读的方式,沉寂下心来,慢慢揣摩作者的构思,体会其精巧之处,欣赏其美词佳句。精读重注的是阅读质量,从文章中汲取最瑰丽,最精华的部分。而与之相应的略读法,是指快速阅读文章中的非重要环节,在保证文章前后贯通的基础上,简略阅读。以国外名著为例,其中有很大的篇幅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这种情况,可以采用略读的方式进行阅读。我们必须注重阅读名著,因为它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心灵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姜霞.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年05期.

[2]张中礼.浅谈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常见模式[J].学周刊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