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木雕教程范例6篇

零基础学木雕教程

零基础学木雕教程范文1

关键词:木雕花板;期刊文献;活化

木雕花板是中国传统建筑、家具、器物中嵌合的板式木雕装饰构件,包括门窗绦环板、裙板、家具嵌板、屏板等,其形式和内容承载了中国民间文化和木雕工艺的精华。

据百度学术资料显示,木雕花板的研究始于1916年,到2014年达到高峰,至今共发表258篇相关论文。内容新颖、时效性强、信息集中的期刊文献是反映当前研究状况的重要参考领域。21世纪以来,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木雕艺术的关注,相关研究日渐升温,从艺术、文化角度奠定了中国民间木雕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基础。其中,木雕花板的跨学科研究特征明显,涉及艺术学、语言学、教育学、地理学、哲学、建筑学等多个相互渗透的学科,并衍生出多个对应的研究主题。然而,国内针对木雕花板这一特定对象的研究仍很有限,国外同主题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截至2015年年底,在中国知网搜索主题中含有“木雕花板”或“绦环板”的文献,共检索到期刊文章29篇,百度学术33篇,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18篇。以上文章多数同时收录于不同学术资源平台上,内容一致。可见,以木雕花板为主题的期刊文献实际数量并不多,且内容趋同。这些文章展现了当代社会对民间木雕花板的关注情况、观点态度和研究成果,具有参考意义。当然,也有一些文章是关于木雕花板的新闻、漫谈、杂记,内容零碎主观,缺少学术含量,参考价值不高。

通过查阅总结,当前木雕花板的期刊文献内容集中在以下方面:

1 装饰美学

木雕花板是中国传统民间木雕的组成部分,其形态、手法、风格均与功用性紧密相连,在技艺和美学方面成就斐然,同时也是传递吉祥祝福和教化信息的视觉语言。因此,对木雕花板装饰美学的探讨不仅是感性的亮点,也是理性的高点。此类文章从装饰功能、工艺特色和视觉风格角度出发,梳理、解析、阐述花板特有的装饰美学,形成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观点。不足的是,文章中表面描述和概念套用过多,对民间木雕花板装饰美学的历史成因、人文内涵、地缘特色、发展趋势的研究有待深入。

2 传统文化

21世纪初始,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一直呈现稳健发展态势。毋庸置疑,木雕花板体现了中国以道为本、以儒为纲、以释为怀的多元合流民族哲学,反映了老百姓乐观积极的处世态度和审美情趣,折射出中华民族最质朴的生活愿景与传承不息的民俗气质。通过查阅,不少文章对木雕花板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但是,木雕花板应如何创造性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这是值得继续思考的问题。

3 题材寓意

木雕花板是镌刻民俗生活和社会价值观的画卷,题材广泛,寓意丰富。常见题材,如祥禽瑞兽、虫鱼瓜果、花卉草木、历史名人、民俗风情、神话传说、戏曲典故、博古杂宝、君子雅趣、自然景观、几何纹样、吉祥文字等,通过象征、表意、谐音、符号、文字的传播手法讲述故事,达到祈福攘凶、道德教化、装饰抒情的目的。时过境迁,当年家喻户晓的民间典故和祥瑞寓意日渐模糊,有些含义被淡忘和曲解。毫无疑问,还原木雕花板中所承载的文化本义,是理解、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工艺的前提。当前文献对花板题材的解读存在套用概念、主观臆测和断章取义的现象,与历史、地缘、民俗文脉脱节,造成解读的笼统甚至偏差。破译花板中尘封的视觉密码是必要而紧迫的工作,须在古今、地域、文化的语境中深入调研、辩证思考,诠释其历史含义与当代意义。

4 表现工艺

木雕工艺是体现功用和审美统一的传统民间手艺。浮雕、透雕、镂空雕、阴雕、嵌雕等传统技法在木雕花板中往往混合使用,并根据实用对象有所侧重,例如,隔扇窗因采光需要,隔心部位多采用透雕形式;隔扇门中间的绦环板接近人的视平线,常以精细的浮雕工艺表达主题;下方裙板因与人腿位置齐平,故采用不易损坏的浅浮雕或者干脆不加雕饰。家具和器具的工艺更为丰富,除雕刻外还有配套的髹漆、彩绘、泥金、铺砂、螺钿等技艺,不仅丰富装饰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木制品开裂、虫蛀等问题。工艺形式也是各地木雕花板的特色,如徽州花板精细质朴的深浮雕,东阳花板极具画面感的清水浅浮雕,宁波花板金碧辉煌的朱漆贴金浮雕,潮州花板玲珑剔透的金漆镂雕。由于木雕工艺偏于技术性,通常以章节、段落形式包含在木雕艺术的论著中,或出现在木雕技艺教材中,独立成篇的论文很少。然而,工艺对木雕花板的传承和创新至关重要,不仅需要工艺技术的学习和创新,而且需要工艺理论的探索和指引。

5 地域流派

中国木雕花板的分布极广,种类繁多,巧匠辈出,流派林立,代表性的有东阳白木雕、潮州金漆木雕、宁波朱金漆木雕、徽州木雕、剑川木雕、苏州红木雕、永春木雕、泉州彩木雕、湘楚木雕、山西木雕等。各种流派基于当地民俗、文化和资源,取材不一、技艺有别、各有千秋、精彩纷呈,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对当地花板的面貌产生直接影响。近年来,东阳、潮州、宁波、徽州、剑川、湘楚等地木雕的研究较为活跃。其中,三个方面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是对面临消亡危机的木雕花板流派的抢救性研究;二是对同一文化区域内的木雕花板不同流派的比较研究;三是不同地域木雕花板流派的相互影响与演变趋势。

6 收藏鉴赏

过去半个世纪,木雕花板曾经历“”的破坏及城镇建设的冲击,大量艺术价值极高的花板惨遭毁坏。21世纪以来,那些幸存的花板纷纷被主人从旧宅或老家具中拆卸下来,流向古玩市场。今天,作为一种记载着民俗文化和工艺精华的装饰构件,木雕花板的艺术和文化价值终于得到社会和大众的认可,价格逐年走高,成为时下炙手可热的收藏品。近年,木雕花板鉴藏类文章增多,但多为零散评论或新闻报道,信息可靠度较低,尚未形成规范系统的鉴藏理论体系。

7 创新应用

相较木雕花板鼎盛的明清时期,当代社会的生存格局和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建筑的拆迁和家具的更新使花板失去其依附的原始结构,而转变为寄托传统文化和古老乡愁的孤立标本。如何重新发掘木雕花板的价值,使之适用于当代生活功能和情感所需?纵观当下,木雕花板通常被当做装饰元素应用于室内装修中,以求装点复古情怀、提升文化品位。然而问题有三:一是板原物日益稀缺,且水准不一,难以保证装饰的量化与品质;二是零散的装饰和不伦不类的装裱,割裂了花板原有的形态结构、组织体系和完整语义,这种机械套用使花板真正的魅力被掩盖;三是为了装修需要,有人对花板进行裁切、刷漆、洗白等处理,造成对文物的直接破坏。因此,木雕花板的创新应用有待于科学的思考和探索,须本着尊重和保护工艺遗产的原则,深入研究花板的文化内涵,并结合创意思维、科技手段、商业渠道,使之具备适应时代需求的再生能力,找到传统与当代的价值交集。可以预见,木雕花板的形式和语义具备与当代生活对接的巨大潜力,其活化研究序幕正在拉开,创新前景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 徐艳国.木雕花板风俗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2008(15):25-27.

零基础学木雕教程范文2

【关键词】积木式;机械;教具

0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单调局面。多媒体课件优势十分明显,音频、视频文件的交叉使用能够让学生听得更清楚、看得更明白,多媒体课件对提高课堂质量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有一个愿望,那就是除了视频之外,还非常想见到实物,而且最好能自己动手,能触摸。实物教具与多媒体教具相比有着更真实更直观的特点,其真实性是多媒体教学不可替代的。

1 问题的提出

在现实教学中,一般老师逐渐地用多媒体代替了教具,本文通过研究得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实物教具体积大,重量重,携带不方便。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大部分杆件机构教具的重量主要集中在机架上。

2 新型积木式机械教具设计

对于复杂多样和应用广泛的连杆机构中,对机构的组成和传动特点进行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是机械类核心课程《机械原理》课中的重要内容。考虑到在上课时,同学们非常渴望看到实物,更渴望自己去亲手组装的心愿。开发相应的连杆机构教具,对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是在分析现有的连杆机构教具和试验台的基础上,开发的在课堂上搭建的平面连杆机构教具,通过实物的制作和组合,完成了双摇杆机构、偏心轮机构、虚约束演示机构等多种机械教具,具体实例如图1所示。该类教具具有以下优点:

(1)固定机构:利用吸盘吸住桌面或者黑板,进而使平面连杆机构固定在平面上,在课堂上更好的演示,摆置方便;

(2)连接机构:两杆的连接中,利用铆钉连接,快捷的组装拆卸是最大的优点;

(3)轨迹生成机构:轨迹生成机构由精雕机雕出大小各异的孔,在各个杆件上可以安装铅笔或者粉笔,装夹的笔就会在纸上绘制出运动的轨迹。

该教具可以轻松放入工具箱中,方便携带。相对于传统教具,这一教具更加直观,还可以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能够演示机械原理中许多个平面连杆机构,可根据自己的想象,搭建出不同的机构。

目前在桌面上使用的教具少之又少,本成果的出现弥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它的便携特点、设计巧妙和讲解直观使之在将来必获得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成果设计的作品将有广阔的市场。

3 结论

本文对新型积木式机械教具进行了外观结构设计和研究,通过使用精雕机,对亚克力板进行加工,完成了实物制作。积木式教具具有方便、快捷、结构简单等优点,未来拥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孙恒,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吴宗泽.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马丹萍,李勇,梁勤欧.无线遥控智能小车的运动模拟及轨迹绘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8(1):116-120.

零基础学木雕教程范文3

关键词:清水木雕;“13间头”;“披屋”;“东阳帮”

Abstract:Taking advantage of both words and pictur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istory, structure, decoration and techn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folk residence of Dongyang and “Dongyang Group”, and looks forward to innovative types of Dongyang folk residence.

Key words: Qingshui wood carving;“13 rooms”;“penthouse”;“Dongyang Group”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09)06-53(5)

东阳是一个县级市名,位于浙江省的中部,距古越国都会稽(今绍兴)及河姆渡文化遗址均不足百公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建材资源丰富。素有“百工之乡”、“木雕之乡”、“建筑之乡”的誉称。

一、东阳住民

东阳住民是由土著乡民(古越山民及河姆渡湮灭时期幸存者的后裔)和中原士族移民共融而成的群体。现已难分彼此,完全汉化。

二、东阳住民的住宅

东阳传统民居舒适、实用、美观。是土著乡民和中原士族移民之间相互尊重、和谐融合的智慧结晶,是河姆渡建筑文化与中原儒家道德文化的完美结合。前者表现于杆栏式构架,后者表现于装饰、题材及美学追求。

1.东阳传统民居的发展进程

东阳传统民居是从江南地区原始人类的巢居方式发展而来,是河姆渡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以下七个时期:

(1)原始人类的巢居时期

(2)杆栏式时期

(3)荆笆抹泥墙茅苫顶楼屋时期

(4)泥板墙茅苫顶楼屋时期

(5)泥板墙青瓦顶楼屋时期

(6)砖墙青瓦顶楼屋时期

(7)鼎盛时期(清后半期至民国抗日战争以前)。此期的特征是“粉墙黛瓦马头墙,镂空‘牛腿’浮雕廊,阴刻雀替‘龙须梁’,风景人物雕满堂”。成为融三雕、塑、画和园林艺术于一体的形、神、气兼具的,独树一帜的东方住宅明珠(如图1)。

2.东阳传统民居的主要特点

东阳民居除讲究风水宜居环境外更具与众不同的显著特点:

(1)建材、工匠全部本土化

(2)外观讲究宏伟气魄,黑白主调,融合自然(如图2)

① 平脊楼房,马头山墙;② 石库台门,陡砌砖墙;③ 轴向对称,形弄廊;④ 层高庭广,空气流畅。

(3)内观建筑美学与儒家道德教育完美结合(如图3)

① 模块组合,尊崇礼教; ② 结构合理,贯穿美学;③ 清水木雕,风格独具;④ 廊轩雕饰,独树一帜。

3.东阳传统民居的类型

(1)按建筑功能可分为宗祠、厅堂、住宅、庙阁、凉亭等类

① 宗祠、厅堂、庙阁类:除山榀外其他各榀架多采用插柱式抬梁,三至五间敞通可获150多平方米的大空间。并施砖、木、石三雕,庙阁更有施塑、画艺术。② 住宅类:各榀架均为穿斗式构架,廊轩、门窗大部施雕饰。③ 凉亭类:构架式样随意,无固定格式,为防白蚁有的施石柱。

(2)按建筑材质可分为以下四类

① 青砖青瓦木构架两坡顶楼屋(宗祠、庙阁、凉亭多为单层石柱);② 泥(版筑)墙青瓦木架构两坡顶楼屋;③ 砖墙木构单坡“披屋”;④ 泥墙木构单坡“披屋”。

(3)按建筑(山墙)外形可分为以下六类(如图4)

①有腰檐复式马头墙式;②无腰檐复式马头墙式;③有腰檐单马头墙式;④无腰檐单马头墙式;⑤盔式双马头墙式;⑥金字头墙及单坡“披屋”式。

(4)按建筑装饰可分为以下三类(如图5)

① 豪华型――用材硕大、材质高,施三雕精雕细刻并画;② 普通型――用材一般,牛腿、月梁、门窗均施木雕;③ 简朴型――材质规格随意,多为格子窗,梁枋无雕饰。

4.东阳传统民居建筑的布局

(1)村落布局

东阳人,氏族观念很浓厚(指新中国成立前),一般村落都是同姓同族,以宗祠为向心,支祠厅堂为支轴,向四周分布住宅,并按房系群落分片而居。有很多以姓为村名,如李宅、郭宅、孔村、许庄、程畈、王嵌头、夏楼等。极少数多姓聚居的村落,也不是杂姓混居,而是隔溪,隔巷分片而居,以溪南、溪北,巷东、巷西等称之。所以,东阳的村落都由若干建筑群落构成,建筑群落又由若干单体建筑组合而成。除宗祠、厅堂、住宅、庙阁、亭桥外,更有河溪、池塘、水井、广场等与之配套。

(2)单体建筑

东阳传统民居以“间”为单位,以“3间头”为基本单元,以“13间头”为典型三合院(如图2),这也是单体建筑的基本模式。此外,还有“7间头”、“9间头”、“11间头”、“15间头”、“18间头”、“24间头”、“25间头”等,都是在“3间头”平面基础上增加2-4间勾厢(廊)和在“13间头”平面基础上减去2-4间厢房,或增加倒座房,或纵向横向组合而成。规模不同、布局各异的东阳民居建筑群落也都是“3间头”和“13间头”三合院为模块的组合。如白坦村的“务本堂”是6个三合院的组合(如图6a),前后9进的卢宅“肃雍堂”和南马镇船埠头村的“9退(幢)头”都是9个三合院的组合,厦程里的“位育堂”更是20多个三合院的组合(如图6b)。

“务本堂”是6个三合院的组合(如图6a),前后9进的卢宅“肃雍堂”和南马镇船埠头村的“9退(幢)头”都是9个三合院的组合,厦程里的“位育堂”更是20多个三合院的组合(如图6b)。

三、“东阳帮”

研究东阳传统民居不能不研究“东阳帮”。“东阳帮”就是由东阳亦农亦工的乡民们结合而成的一个以建筑业为主的行帮,是东阳工匠的代称。本地人称他们为“出门侬”,外埠人称他们为“东阳佬”,建筑行称之为“东阳帮”,它形成于南宋京都临安(杭州)的建设时期。当时与苏南的“香山帮”、浙东的“宁波帮”三足鼎立。

1.“东阳帮”的崛起

唐宋以远,东阳是婺州(金华)6邑中最富绕的歌山画水之地,那时的东阳人,满足于丰足的自给生活,只重工读农耕,蔑视经商,有“不轻去他乡”的习俗。那时的亦农亦工也仅限于本乡本土乡民之间的互帮互助,属于特长互补的社会“协作”、“便工”性质,是古时一家有事大家帮,一家造屋全村上的古风传承,一般只管饭不计劳酬。对掌握有一定技巧和特长者为众人所请,并称之为“老司”,如木匠老司、泥水老司、雕花老司。

宋室南迁至临安后,东阳亦农亦工的老司、乡民被征召至临安参加京城建设,当时的建设队伍中主要有东阳、宁波和苏南香山(吴县)的工匠。人们习惯以工匠所属的地区来分帮派,并以地名称帮。“东阳帮”与“宁波帮”、“香山帮”就此而生。东阳人在京城建设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体会了酬劳和技能的价值,促进了建筑、木雕、竹编、制桶、灰塑、制粽、裁缝等70多种手工业和“东阳帮”队伍的发展壮大,为“东阳帮”以后走出本土跨县、跨省去谋生,提供了观念和技术实力准备。

2.“东阳帮”的领域

南宋以后“东阳帮”开始了走南闯北。但因他们都是亦农亦工者,要兼顾播种收藏,所以做工地点不能太远。明清时期主要活跃于北起湖州,南达处州(丽水),东自新昌、嵊州,西至婺源、徽州地区,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公里;另有一小部分做细木(即小木,专做装修及家具者)及雕花的工匠被征召至北京故宫参与宫廷建设;清后期开始进入上海滩。徽州屯溪(今黄山市)、严州(今新安江)、淳安、昌化、富阳、湖州、绍兴、嵊县、肖三等地都有他们的联络集散落脚点。

3.“东阳帮”缔造了东阳传统民居建筑体系

“东阳帮”在上述领域里活跃了近600年,不仅为这里的人们建造了不知其数的房子、桥和路。还有为当地带徒弟,传授技艺,有的是祖孙几代都是“出门侬”,有的落户于当地。

因此说,东阳传统民居虽起源、发展、成熟于东阳,但它不仅是东阳本土的住宅形式,而且是一个建筑体系。上述地域的古民居都属于这一建筑体系,是东方住宅中的一颗明珠。是“东阳帮”历经几十代缔造了这个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公里的东阳民居建筑体系。

四、展望

1.东阳传统民居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西风压倒了东风,衣、食、住、行、观念全盘西化成了社会时尚,不知其数的文物古迹在城镇改造的响亮口号下被划上拆字,被推倒了。在这场毁灭历史文化的灾难中,东阳也是重灾区。据调查在东阳本土目前保存较完整的宗祠、厅堂和住宅总数不过200处。另外,每个村落都残存多处1~3间不成气候的零星旧宅(多数是产权人在外埠、国外定居,或地理位置欠佳)。

2.传承与发展东阳传统民居

已拆的不能复生了,对幸存的应该倍加珍惜、重点保护、合理使用。在历史文化文物古建保护意识有所提高的今天,展望前景应该是乐观美好的。

(1)对现存较完整的建筑,应尽力原地保护,及时修缮并恢复原有格局。修缮时应贯彻“修旧如故”的原则,使用原材料、原结构、原工艺,确保恢复原状。合理利用时要避开机械用电、易燃、化工等不利安全的工业生产型单位进入。

(2)收购村中零散旧宅,异地集中,利用旧料规模重建。如选择具有旅游资源的山坡地新建一个“古村落”,开展原生态游或民族风情游。修建时也应采用传统材料及工艺,保持古村落风貌。

(3)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传承发展东阳传统民居。东阳传统民居是木构建筑,在目前木材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大量新建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创新发展。东阳传统建筑的历史本来就是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和人们生活追求的提高而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的创新发展应从下列几点着手。

① 创新的原则应该是:“保持外观传统化,推进室内现代化”。即保持马头墙的神韵和廊轩雕饰特色,改进室内格局,完善生活设施。

② 用现代结构替代传统的木结构及木板装修,以解决木材资源奇缺和隔音、防火问题。

零基础学木雕教程范文4

关键词:立体;材料;加工

中图分类号:F626.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立体构成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运用分解重构的方法对材料加工,创造出新的立体形态,并与空间共同构成新的环境,因此,立体构成也称空间构成。任何立体形态都脱离不了材料,材料是立体构成的重要元素。材料的属性直接影响着作品最终的效果,不同的材料属性和表现形式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构成并不是仅仅停留在材料的原始属性上,而是要通过艺术手段,选择最恰当的材料和加工方法,从而获得最佳的视觉和触觉艺术效果,使材质赋予作品更强的艺术生命力。我们必须了解材料的特性,正确的运用在设计之中。

一、常见材料的加工

先将各种材料进行分类,然后加工制作。其造型手段有以下几种:

1.减法创造,即解构与破坏是对原材料的初步加工。在《交换空间》栏目中的废物利用这一环节时,主持人在每期都拿出一些破旧的废品,红蓝两队分别利用手中的原材料废弃物可以添加一些其他材料进行辅助和装饰,最终创造出实用、美观的创意新品。这可谓将废物破坏解构的典型案例,可以让学生们有意识的多借鉴,形成一种特殊效果,给人的视觉新刺激。

2.重组

“加法创造”,即将破坏、拆散后的材料或是简单形体重新进行组合连接,创造一个新的整体造型。可以将多个废弃物或者闲置物品打散后运用新的不同的材质相连接或者黏结在一起,组成和原来单形物体完全不一样或者有一定联系的新型组合整体形态。可以说是种以零散取得整体的一种方式。

3.扭曲和变形

对较规则的原材料、实体造型进行变形处理,使其异化,把一些单一呆板的形体变成复杂活力的形态,使平面形态转变为更加丰富的立体形态,如:曲面、凹凸面的形态等。当然这就要借助一定的辅助工具来实现了。

二、立体形态的工艺制作流程

材料不同,制作方法也不尽相同,而且,材料对立体构成的形态、肌理等效果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有两种方式,一是先出设计方案,再选择相应的材料,二是先根据材料的属性,语言寻求表达的内容,确定造型设计方案。下面列举几种比较适合在课堂中加工的材料,具体如下:

1.纸质材料

纸:光滑、质轻、便宜,易加工,是最方便、最基本的学习立体构成的理想材料,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定形性、可塑性。其工艺有折纸、纸雕和纸塑三种。每年的这门课程这种材料是运用最多的,不管是薄纸的曲面空间造型,还是厚纸的几何形态切割折叠都无疑是学生们认为最易达到的并且好控制的制作方法。

2.软性布绳材质

可以塑造各类的“软雕塑”造型作品。表现方法有:包缠、折叠、剪切、镂空、系结、编织等。通过这些可塑造出二维半立体浮雕感和三维立体的装饰造型。

3.玻璃材质

坚硬、透明、气密性,抗腐性能。用其空间构成有视觉扩展感,是开放性的理想材料。可以采用玻璃胶、玻璃刀辅助切割,黏贴造型,可以运用于展示空间的模型制作。

4.竹木天然材料

竹、木、藤是天然的造型材料。美丽的纹理,质朴、亲切、温馨、易加工、切削性良好。其加工手法有弯曲、刨削、锯割、雕刻、结合等。既有硬性,也有柔性,拉伸强度大,外表美观。但由于竹、木是有机体,会扭曲胀裂、变形,因此加工时要注意适应材料特性,并可上蜡或油漆以防腐。

5.金属材质

一般常以钢、铁、铜、铝、铅为主在立体构成与雕塑中应用。金属有坚固、持久、光泽、磁性、韧性、有较强的视觉感,加工技术多样,故其造型种类繁多、形式丰富、且精致美观。但其加工工艺条件受设备所限,基本上切割、弯曲、打造、组接、抛光这五个方面。而且由于教室场地狭窄,作品尺寸一般不宜过大,追求小巧精致,如同雕塑小样。

6.废旧材质

指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废弃的轻工业产品、生活用品和现成品。如:泡沫块是立体构成练习中最方便的材料。可利用抠挖、切割、甚至烧、烤等不同方式进行造型制作。包装盒袋、布、竹、绳、木、碎玻璃、塑料各种瓶罐的边角料及废机器零件、废五金材料等等。也就是这些垃圾,成为我们立体构成、雕塑装置中的“宝贝”,成为后现代艺术里的经典“垃圾文化”。这些废旧材料的材料肌理、形态结构和视觉语言都能启发我们的创作灵感,所以,我们在上本门课程时,先到铁工厂或废品收购站去,寻找材料,寻找灵感。并通过“相面法”进行选择,创作构思也就随即而来。

零基础学木雕教程范文5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162-02

广西具有丰厚的民族手工艺资源,民族手工技艺十分发达。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十分突出。壮锦、绣球、铜鼓、画扇、贝雕、坭兴陶、牛角雕、红木雕、人工宝石、服饰银饰、奇石盆景、编织制品、竹木根艺等手工艺生产逐步发展成为专门产业。这些手工艺术民族风格鲜明,地方特色突出,富有实用性、观赏性和艺术性。然而,随着时展,这种手工技艺因为社会大环境影响,营销不力,设计创新不足,市场不看好,产业凋零,后继乏人。民族手工艺产业或已经衰落,或濒临危机,发展陷入困境。如何挽救民族手工技艺,促进产业再生和后继人才培养,是政府、社会、教育、产业等多方共同努力的大问题。作为培养地方性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院系,应该担负这份重任。具体来说,要实现广西民族手工技艺在高职设计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可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将传统民族民间艺术元素融入基础教学

将民族手工艺术元素融入设计基础教学,是我国很多艺术院系的做法。广西手工民族技艺内容广泛,技艺精湛,文脉深厚。壮锦、民族服饰、苗族银饰、玉石雕刻、铜鼓、刺绣、传统陶艺、编织等手工技艺中的装饰图案与造型语言也十分丰富,可以归纳整理成一个庞大的学习资源库,成为学生的设计素材和可以吸收利用的艺术元素。以壮锦为例,图案来源于生活,生动活泼,反映壮乡生活与文化。图案有:蝴蝶恋花、鸳鸯戏水、宝鸭穿莲、团龙飞风、狮子滚球、四宝围兰、双凤朝阳,以及大小五彩花、大小菊花、茶花、五福捧寿、福禄寿喜、马鹿穿山、鲤鱼跳龙门等传统花样,反映了壮族淳朴健康的审美情趣,地方特色浓郁。壮族色彩多喜重彩,以红、黄、蓝、绿为基本色,配点其他色泽,形成鲜明的强烈对比。“红配绿,看不俗”,是织锦艺人配色俗语与乡土艺术特征,“简练中见多彩,粗犷中见细密,纯朴中见真切,素雅中见艳丽,对比鲜明强烈”,显示了壮族人民热情、爽朗、勇敢、朴实的性格。壮锦图案纹饰都可以成为《图案》《设计色彩》等基础课程内容。同样道理,苗族蜡染色彩单纯、素朴,以蓝色为主,图案严谨精细,纯而不腻,纯净素雅,是大家一贯喜爱的色彩而纹饰,也是典型的民间艺术代表。蜡染图案和配色方法用于基础教学,早就是很多国内艺术设计院系的做法。苗族扎染的手工技艺也令很多艺术家、设计师着迷。抽象、随意的扎染效果是艺术院系师生永远乐于探索的命题。此外,广西“绣球”,小巧玲珑、精致艳丽,有独特的堆绣技艺与花瓣造型,惹人喜爱;铜鼓见证了广西文明起源,铜鼓上面镌刻的鹿纹、船纹、羽人纹、兽纹,还有各种几何纹样如云雷纹、方格纹、水波纹、圆圈纹、栉纹、菱纹、凹纹、钱纹、席纹等,是广西代表性的原发图案之一。它们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完善基础教学内容。可以说,民族工艺是地方设计院校基础教学用之不竭的资源库。

二、将传统手工民族技艺融入专业教学

广西民族技艺后继乏人,大学生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在设计专业中融入民族手工技艺教育尤为必要。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参与民族技艺,还能够启发民间工匠的创意思维。常采用措施为:在产品设计专业融入民族产品造型和图案元素,装饰设计专业融入民族工艺图案与造型,建筑装饰设计融入传统民族建筑符号及其装饰技艺,包装设计融入本土文化和民族色彩民族图案,在服装设计装也中融入民族服饰文化与元素等。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产品造型和装饰专业,长期探索民间艺术与专业课程结合,不仅开发了部级民族陶艺精品课程,还创办了大型的民族技艺实训中心。学校将钦州坭兴陶的制作技艺引入以上产品设计和民族装饰专业,采用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等方式,有效地将民族技艺传授给学生,在多次部级行业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一批毕业生进入坭兴行业,为坭兴陶界培养了可用之才。广西地方高校贺州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的艺术院系也都纷纷挖掘民间艺术,将民族服饰、民族陶艺、苗族银饰等用于专业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学校正日益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一个平台。

三、加快民族技艺实训基地和艺术匠师工作室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是开展民族技艺教育的便捷途径。由于民族技艺保护政策的加强与高职教育经济投入的加大,民族技艺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可能。校企联动,匠师协作,合作研发是实训基地采用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实训基地建设采用教学模式为:建立民族技艺工作室、聘请民间工艺大师入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形式。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专门的民族装饰工艺实训中心。中心聘请了3位工艺美术大师,设立坭兴陶艺、贝雕、壮锦3个国家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担负培训师生,合作研发新产品,从事民族技艺创新与传承重任。实训中心采取产品研发、参与竞赛、课堂教学、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还承担了国家陶艺师资培训。实训基地配置有专业制图室、陶艺制作实训室、雕刻制作实训室、民族织锦实训室、图形工作站、产品陈列室、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其中陶艺实训基地有电窑炉、拉坯机、工作台、展示台等设备,将制陶流程中的造型设计、雕刻技艺、烧制技艺引进教学,开展实训活动,使学生获得更为便利的实训条件。该中心被评选为首批国家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学校实训基地虽不比工厂中的生产车间,但也可以实现部分流程的陶艺实训生产。开发陶艺课程不仅可以作为设计专业的特权,还作为公选课成为全校同学与陶艺体验者的乐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传承与创新手工民族技艺作用。匠师工作室是比较理想的学习民间民族技艺教学模式,可以由工艺美术大师、工匠以及经过培训的教师担任。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梁显飞老师的蜡染工作室,将苗族蜡染工艺应用于室内设计专业,开发设计出一系列具有民族文化气息的软装布艺与饰品,如苗族蜡染室内软装配饰作品,风格独特,既时尚又民族,深受欢迎。他创作的蜡染作品《手工蜡染――时钟》《苗族餐桌布艺》《蜡染抱枕被》分别获得2014、2015、2016年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展“金凤凰”创新大赛优秀奖。更有甚者,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刘子龙的蜡染艺术工作室,在2013年12月举办了“刘子龙蜡染艺术工作室师生作品汇报展”,展出一百余幅蜡染绘画作品,受到学术界高度重视,并召开了相当高层级专题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对基于以传承为目的而建立的刘子龙工作室及其已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此外,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构筑凤巢,引进54位部级、省级、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建立起玉雕、牙雕、木雕、骨雕、榄雕、蛋雕、广彩、广绣、陶塑、剪纸、宫灯、掌画15个大师工作室。同样采用了大师工作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四、构建实训基地教学模式

无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还是大师工作室,总结其引进企业工艺流程,开展教学实训方法有三种:半工艺流程引入、全工艺流程引入和校企合作完成流程。例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坭兴陶实训基地,引入坭兴陶产业中的半工艺流程,而非全套引进。学校实训舍弃了采泥、练泥、灌浆、注浆等工艺流程,只保留了雕塑、设计、雕刻、烧制等部分流程。全工艺流程引进,也是可行的,但并不是所有民间技艺适用。一般来说造价不高,工艺不复杂比较好。如蜡染、扎染、刺绣等实训工作室教学。由学校方面采购一套蜡染、扎染、刺绣等制作设备,在校独立完成设计与制作产品。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该项民族技艺,达到基本掌握民族技艺的目的。民族技术的完全掌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在校两三年,很难像民间工匠那样熟练掌握全套技能技巧。为了快出产品和出高质量产品,也可以采用第三种方式,校企合作完成的方式。学校师生与苗族蜡染原产地的工艺作坊或企业相结合,将设计图稿通过电子邮件发往产地,由民间工艺作坊工匠制作更快速简便。这就是“学校创意+企业技艺”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易行,缺点是对民间技艺掌握欠佳,是校企结合的初级层次。但也可以产生一定效果。由于艺术院系的师生参与设计,创新意识比较强,理念与时代接轨,容易受到大众喜爱。而民族技艺工匠技艺熟练,制作效率远高于大学生,二者结合,可以互补。

零基础学木雕教程范文6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漆艺这一传统工艺在古代和现代家居装饰中的应用,以及漆艺作为装饰材料开发的可能性方面探讨漆艺如何进一步与现代家居装饰相融合,使之成为现代家居装饰中的新元素,更广泛的服务于现代生活。

关键词:漆艺;漆画;漆家具;木漆

中图分类号:J 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3-0000-01

一、古代的“漆”文化

“漆”文化经历了曙光初露的史前漆艺,到了商周时期逐渐成熟,伴随着奇丽浪漫的春秋战国史,漆艺进一步发展,秦汉时期趋于繁荣,随后又经历了日臻完美的魏晋漆艺,富丽堂皇的隋唐漆艺、工艺精湛的宋元漆艺和千变万化的明清漆艺等几大阶段。

中国漆艺自产生起,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初的漆艺是以实用为主要目的。西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漆艺的黄金时代,它的成功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艺术表现必须服从于实用需要,在注重实用倾向的同时,决不能导致艺术性的降低,将艺术感染力与实用性完美的结合起来。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瓷器的兴起,漆器在生活中的作用逐渐被削弱,以审美为主要目的陈设性漆器登上了漆艺舞台,成为室内陈设中的新形象,当时这种以审美为目的漆艺主要出现在宫廷,无论水平或技术含量,都应是上乘之作,代表着当时的最高水平,漆艺过早的退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而进入贵族化的趋势。由于漆器的产业规模与艺术水平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提高,还将完整的漆艺制作工艺移植应用于建筑、园林装修与家具制作中。知道南宋时期,由于当时存在着众多的官宦私办的漆器工厂店铺,注重实用、贴近生活的设计理念形成了漆艺的产业化,漆艺的形式多见于家具制作、建筑以及各种器皿,因此漆艺在这一时期有广泛的进入社会各阶层。明代漆树的种植业为社会高度重视,漆艺得到极大发展,由于家具制造业、建筑以及宗教造像等方面需求增加的原因,漆艺品种几乎包括了日常所需的产品,如家具、贮存工具、屏风及文具等,有重大意义的重大成就十明式家具表层的漆工艺及少量填漆金漆器的出现。清代的漆艺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变化,室内中的家具仍是漆艺主要的产品之一。到了民国时期漆艺的发展远不及清代,以家具、陈设性产品以及日用品为主要载体的中国传统漆艺开始一蹶不振。

可见中国漆艺之所以过去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正是由于根据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需求、审美倾向和人文背景不断推陈出新的结果。漆艺同样也是日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如同瓷器在中国一样。从远古至现代,日本漆艺始终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一直应用于室内装潢、家具、建筑、餐饮器、贮存器等方面,是一种贵族与贫民文化兼容的艺术形式。江户时代经济的繁荣使得作为武士首领的大名们,喜爱用漆艺来装饰自己的房间,除了房屋建筑的许多木结构外,贵族们都拥有与之配套的漆家具、漆器具,这些产品大都按系列整体设计,一次制作完成,往往气派很大,数量惊人,这促成了日本传统漆艺在审美风格、技能系统化方面的定性。平民漆艺主要来自各地的民间漆器产业,经济的繁荣,平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使各地民营地方特色的漆艺产业生意兴旺。总体说来,日本漆艺在社会各阶层有着广泛的覆盖面,始终如一的植根于全民族的意识和文化氛围中。

二、漆艺在现在家居装饰中的表现与应用

漆艺不仅表现力丰富,表现题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而且漆材料性能稳定,对环境的变化适应性强,具有坚固、不易变色褪色,便于清洁等优势,近些年来,漆艺在家居装饰中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漆画

漆画天然的木质材料易与室内风格取得和谐。在家居装饰中我们常会遇到由于窗户、柱子将墙面分割零碎的现象,过去我们常用一些美术作品来装饰这些部位,但仍然显得不够整体。今天,出现了一种新颖的壁画形式――漆壁画,漆板尺寸可与这些物体相吻合,不加外框,画面风格一致,与墙体,窗框不为自然衔接,浑然一体,能获得和谐的视觉效果。漆壁画不但装饰了墙面,而且弥补修正了空间,事实上漆板已经取得了装饰材料的功效,是的装饰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这种设计形式在宾馆、饭店、会议厅等空间较大的室内中效果尤其突出。

2.漆家具

漆家具是漆艺立体造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漆艺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的典型代表。漆家具在保留古香风韵的基础上,还体现了时尚特征,突出人性化,它的造型、线型、漆色、工艺和图案非常和谐。用整套漆艺家具布置卧室和书房,不但具有较强的民族风格,而且极具装饰效果。如成套的雕填家具:彩绘填雕类风格鲜活艳美;素地填雕类,风格清新淡雅。如果在于明清式实木家具、欧式家具和现代家具为主要风格的室内,我们可以点缀几件漆艺类条案、琴桌、茶几、花台、绣墩则其到相互映衬、互为补充的艺术效果。

3.屏风

屏风是家具的一种形式。具有现代装饰风格的屏风实在传统屏风的基础上设计的,屏风文化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自诞生起,他就是室内分割与室内装饰的重要手段,在古代屏风还具有富贵吉祥、镇宅驱邪、平和性情、江山永固的文化内涵。屏风可灵活放置,将它位于两个不同区域之间,可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如果将它靠墙放则其到装饰效果。漆艺屏风种类丰富,从形制上分,有插屏、折屏、挂屏和桌屏;从木质和工艺上分,有木雕和漆艺,但以漆艺居多,他最容易种工艺综合应用,熔于一炉,题材上有更广泛的包容性,具有极强的现代感。此外,一些厂家还开发了一些室内陈设产品,如红雕填鞋柜,外观庄重大气,更能体现工艺性和使用性;雕填CD架,将古典元素运用自如,堪称古典与时尚相融合的杰作。

如中小型挂屏有单件的,有成对的,也有多件组合的。除山水、人物、花鸟外,还有福字、寿字等字屏。还有花板挂屏。花板装饰产品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木雕方面有深浅浮雕和镂雕,髹漆后大多敷贴金银箔。花板散件广泛搜集、采购于民间,多为清末民国时期旧货。以古旧花板为中心,配以漆艺边框,使之相映成趣。有的花板挂屏还配以玉件或珐琅制品,愈显高雅别致。

结语

数千年来,先辈们积累了这些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这正是我们不断发展、丰富漆艺的源泉,同时也是漆艺能与家居装饰进一步融合的根本,拥有这些宝贵的财富,并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家居装饰的需求,使漆艺真正成为室内设计中新的设计元素,我们应克服自身的不足,注意以下几点:(1)漆艺师和室内设计师加强合作,才能将其已融入室内装饰中;(2)在传统漆艺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漆艺新材料,挖掘新技法,满足现代装饰材料的环保型和美观性;(3)扩大漆艺在国内的覆盖面,使之渗透到社会各层面,尤其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设置漆艺专业和增加这类课程的学习;(4)加强交流和沟通,不断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

装饰设计正处于一个多元的世界,主要体现在材料和技法的多元,内容和风格的多元,作者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多元等方面。我们探讨漆艺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是为了在现代家居装饰与漆艺之间找到最恰当的结合点,不仅可以拓宽漆艺的发展,振兴中国漆艺,同时还能丰富现代家居装饰的创作语言,才是它深远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乔十光.漆艺.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