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工专业知识范例6篇

高压电工专业知识

高压电工专业知识范文1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紧紧围绕着学习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对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的占有和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自我建构。[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2教学模式设计

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注重任务驱动,推行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系统化专业知识为主线,以开放的教学实验室为基地,以激发学生兴趣、主动求知为动力,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在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中广泛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在“发电厂电气部分”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从工程实例方面选择适合的综合项目,通过布置任务提出工程实例项目讲解相关知识分析解决方案讨论总结经验等环节,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通过基于实践基地的模拟设备模拟实操环境,拉近理论与应用的距离,使学生得到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锻炼,为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任务设计

在讲授变压器的绝缘老化定律内容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首先提出面向工程实践的教学任务,假设某变电站的主变压器容量已经不能满足负荷需求,但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立即扩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尽量保证负荷的供电?提出任务后,首先引导学生将任务进行分解细化,然后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分析如果仍然要求变压器满足增长后的负荷,即过负荷运行时可能带来的影响,按照在电机学课程中学习的旧知识,得到结果———过负荷会使得变压器发热量增加,热量会经过散热途径散失。然后再研究当变压器过热时对变压器的作用,此部分为新知识,老师讲授变压器温度与预期使用寿命之间的关系,得到结论,变压器热点温度维持98℃,可得到预期使用寿命,另外引出变压器的热老化定律———温度每升高6℃,寿命减少一半。接着提出问题,如果一段时间内变压器热点温度超过98℃,另一段时间内变压器热点温度低于98℃,这种情况对于变压器寿命有何影响?经过分析得到等值老化原则,在此种运行情况下,只要热点温度高于98℃时多损失的寿命与热点温度低于98℃时少损失的寿命相平衡,仍然可以得到预期使用寿命。然后讨论变压器的正常过负荷和事故过负荷,正常过负荷遵循等值老化原则,不会多损失变压器的预期使用寿命,而事故过负荷为了保证事故时负荷的供电,牺牲了变压器的预期使用寿命。所以在授课前提出的工程实践问题得到解决,虽然变压器为了满足负荷用电会过负荷,但只要符合等值老化原则,就不会造成寿命的多损失。

4结论

高压电工专业知识范文2

做为一个刚刚调入供电部变电所工作的我来说,首先应该不断的去努力学习,这样才会不断的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才会有进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古人寥寥数语就将学习的重要性高度地概括出来了。学习的过程好比那未经加工的瑕玉,经过一番精雕细刻之后,呈现出一具“婀娜”的工艺品应具有的高贵与典雅。刚步入工作的我以前只知道在变电所抄表、合闸、闭闸。深入的电工知识知道的很少。通过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电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节选!

1、 培训中对煤矿安全、井下防火救灾等方面的了解

培训中,专家老师的讲座,教师的授课,使我在《煤矿生产技术基础知识》《井下通风》《矿井火灾防治》《抢险救灾》井下瓦斯防治》和《煤矿安全法律法规》等教材教法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从而也认识到了工作中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煤炭工业的安全方针。也使我认识到安全对于一个电力工作者来说是多么地重要。电力安全涉及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安全工作不能掉以轻心。“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做为一个电力工作人员更应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电力设备安全运行。这次学习还使我懂得了井下通风的重要性,什么是瓦斯爆炸等。井下遇到瓦斯、火灾如何去面对,如何去预防,如何去自救互救等粗浅的知识。

2、学习中对电工作业安全方面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和了解了电工的基础知识、触电危害和互救、电器安全工作与措施、电气安全用具与安全标志、什么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电气防火防爆、防雷与防静电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和防治等,让我从不懂到初步了解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对我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的知识和理论,为我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在工作中如何去安全操作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等。

3、对进网作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

使我受益最大的还是专业理论方面的知识,我懂得了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变电所工作的重要性。让我认识了变压器、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和熔断器等。学习到了变压器的运行,互感器的作用,高压断路器的用途和隔离开关的作用、分类和型号。在什么情况下高压负荷开关与高压熔断器配合使用由熔断器起短路保护作用;在什么情况下高压电容器组的投入或退出运行应根据无功潮流、负荷功率因数和电压等情况确定。

4、实际操作的学习和掌握

高压电工专业知识范文3

特高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分析

特高压人才现状

按照国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标准进行初步测算,四川省电力公司在2010、2012、2015年需要特高压人员数量分别为183、360、429人,在特高压方面缺乏生产经营管理、电力试验研究、科技攻关、输变电线路建设、运行管理与检修维护等领域配套的人才队伍。这些人才队伍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培养、培训手段来建立。

特高压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按照“统筹规划、超前培养、满足急需,保障投入”的原则,计划通过2-3年时间,储备一批掌握特高压电网技术知识,熟悉特高压电网建设、生产运营管理、设计、调度、试验和运行维护的特高压电网工程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一批熟悉特高压电网建设、运行和检修维护的生产技能人才。

培养方向拟选定在特高压工程管理和专业技术、特高压输电线路、特高压变电检修与试验、特高压交流变电站(特高压直流换流站)运行这四个专业进行培养。在培训方法上采用校企合作、项目实践和自主培训等多种培养方式,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此外,特高压培训还将继续加强技能训练,增强人员的动手能力。

特高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强化生产人员特高压理论知识

通过依托国内知名高校如武汉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在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方面有着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开展特高压集中培训。培训形式可以采用短期培训进行特高压知识普及;或采用时间较长、脱产学习的方式,系统深入地学习特高压的专业理论知识。

建设试验、实训基地,搭建人才培养硬件平台

建设特高压相关专业的试验基地,满足公司特高压重点课题的试验、研究需要,为锻炼和储备特高压人才提供硬件支持。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检修与运行,特高压变电站(换流站)检修与运行的实训基地,满足大规模运行维护人员实际技术技能培训的需要。

培养培训师资,满足自主培训需要

采用选拔和培养的方式,在研究院所、建设单位、运行单位、修试单位和培训中心选拔技术技能成长较快、成熟较早的技术技能佼佼者,通过专业技术技能知识的深化培训和内训师授课技艺培训,形成一支稳定的特高压内训师队伍。内训师队伍重点倾向于人员需求量大的运行和检修两大专业。

进行多样化的人员培训,完善培训模式

跟班实习。在公司各单位选派人员到已建成的特高压变电站学习特高压运行经验,熟悉特高压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运行维护等专业技术知识,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提升特高压人才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题研究。组织公司各单位人员对特高压规划方案、特高压对本省区电网影响、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特性等进行研究,进而掌握特高压电网的规律和特性。通过课题研究方式,一方面解决了特高压电网发展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直接锤炼了公司系统的科技人才,使之掌握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的规律和特性。

项目锻炼。在公司各单位选派人员参与特高压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电气安装调试等工作。通过项目锻炼方式培养一批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工程技术人员。这将对特高压电网建设和运行人才培养和储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技术交流。探索多种方式,组织省公司相关单位和部门,深入开展科研、设计、施工、制造、运行单位之间的交流,让施工和运行单位更深刻地了解设计意图,也让设计单位和制造单位在设备或材料细节的设计上能更好地考虑施工的可行和便利。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跨领域的交流和研讨能更好地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和考虑问题的视野。

特高压人才培养的实践项目

校企合作,全方位打造特高压人才

校企合作为全方位开展特高压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平台,为公司特高压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从2009年起,公司已与武汉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开展过多次特高压培训项目。2012年6月,公司分别与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五所高校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

特高压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及输电线路技能人才的培养

从2009年起,公司邀请了华中电网公司、国网电科院、中国电科院以及相关设备制造厂家、施工企业、设计院所等领导、院士、专家、教授授课,重点培训了交、直流特高压输电技术基础理论、实践研究成果、设备研况、工程管理、智能电网知识。参加培训人员普遍反映通过培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掌握了技能,该培训班已顺利结业。

特高压仿真培训系统建成,为公司特高压人才培养提供平台

自2012年,公司在技术技能培训中心建成特高压仿真培训系统。该仿真培训系统以国内已经运行的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为仿真背景,可满足变电运行、变电监控、变电运维等多个岗位的生产技能人员培训,为特高压人员技能培训提供了优质的实训平台。

特高压知识讲座

按照国网公司建设智能电网,实现清洁能源的目标,公司组织实施了“大讲堂”活动,举办了《智能电网》、《新能源知识》、《直流输变电知识》等新知识、新技术讲座,由公司领导带班学习,并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向基层单位转播,基层单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8560人次收看,同步学习。同时在中青年后备干部、中层干部、后备干部、新进大学生等各类培训中加入了特高压、智能电网方面知识的培训,加强人才储备培养。

特高压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特高压人才总量不足

根据四川省特高压电网发展规划,大规模交直流电网在四川省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特高压人才。由于特高压技能属于世界领先的尖端技术,我国特高压工程也仅处于交直流示范工程投运初期,无论从我国还是四川省的社会资源和企业内部资源来看,现有人才总量都难以满足需要。而按照特高压电网建设规划,推进工程项目实施的人才总量缺口更大。

省级电网公司缺乏特高压试验、实训条件

国网系统对特高压专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训主要集中公司直属的三个研究单位,即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培训设施依托于“四基地二中心”,即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国家电网公司高海拔试验站,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杆塔试验基地,国家电网计量中心,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四基地二中心”同时承担了科学研究试验和实训的任务。

省级电网公司缺乏进行特高压研究的试验基地和相关硬件条件,尚不能利用自身硬件条件开展特高压交直流系统的有效研究来锻炼和储备人才。

高压电工专业知识范文4

1.1特高压是当前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有力载体。我国的水能、电能、风能、太阳能等能源资源的分布规模大且相对集中,而所在地区很多负荷需求水平相对要低,因此要走集中开发、规模外送、大范围消纳的发展道路。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入以及疏散,特别需要电网的有力支撑。特高压输电线路具有容量大、距离远、能耗低、经济性好等优点,建设特高压电网可以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远距离运输,大大地提升清洁能源的高效、经济、安全使用。1.2建设特高压可以有力地带动电工制造业的发展作为电力工业技术创新的有力体现,特高压电网同样也是研究及掌握重大装备制造核心技术的重要载体。发展和建设特高压电网,能够促使电力科技水平的迅速提升,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抢占世界电力科技最高点具有重大意义。当前,特高压输电技术被纳入我国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等部级重大技术工程研究规划。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创新实践提升了我国电工装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专业制造的发展步伐,顺利实现了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和专业制造水平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我国电力试验的专项研究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高电压、强电流等关键技术和专业试验能力达到世界第一。发展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用于全系列高压设备科研开发的专业方法及设计软件,有力地提升了常规500kV、750kV等电力设备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经济性。一旦特高压项目研发成功,国内专业企业就可以挑战更高技术水平,特高压串补、升压变压器等一系列新研发的设备,将有力地填补了国际上的空白。我国特高压的关键设备目前具有主研发能力的产品,包括特高压变压器、特高压并联电抗器、特高压GIS和HGIS设备、复合套管、绝缘子、特高压避雷器、6英寸晶闸管、容量换流阀、特高压换流变压器以及特高压的平波电抗器等。1.3特高压电网的安全性大小取决于合理的电网结构、完备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以及周密的调度和管理“三华同步”电网使用1000kV交流线路联网,电网联系紧密,等效电气的有效距离与500kV联网的1/4大体相当,电网的技术形态由以前的东北-华北-华中“长链式”变成了具有坚强电网支撑的华北-华东-华中“团状式”,与西北、东北、南方3个同步电网之间通过直流互联。在特高压电网规划论证阶段,中国电科院为有效地验证“三华同步”电网技术的安全性,对每一个水平年、每一个规划方案、以及多种形式的运行方法进行了大规模的仿真计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三华同步”电网结构科学合理,安全稳定性能较高,抗干扰能力强,,完全符合DL/T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相关要求。

2基于“三华同步”新形势对电网调度的思考

2.1加强对电网调度专业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电网调度的学习,进一步拓宽电网专业知识视野,熟悉掌握特高压电网的基本知识、国家电网发展规划、特高压技术的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发展“三华同步”电网的必要性,进一步加强对建设特高压以及智能电网、发展“三华同步”电网技术的重要性及紧迫性的认识,坚定建设特高压和坚强智能电网的信心和决心。2.2建立健全智能电网调控中心按照智能电网建设、“大运行”体系等重点建设工程,利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来进一步提升对调度安全管控的水平,严格防止大面积停电事故以及专业调度人员的责任事故发生,保证在重大活动中不出现任何用电事故,加大力度保障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有力贡献。2.3加大对“三公”调度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深入落实“信息公开、调度合法、流程规范”的电力运行平台准则,大力维护好“三公”调度的社会秩序,强化落实“三公”调度“十项措施”等,加大创新“三公”调度有效服务工作的力度,不断完善和丰富“三公”调度内涵,努力,加强“三公”调度服务的建设水平。

3结束语

高压电工专业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职;电视原理;专业技能

《电视原理》课程是应用电子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也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它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路分析、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技术等基础课程的综合应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标准,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知识的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知道什么,更要注重学生能干什么,从专业技能培养出发,着力从三个方面来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电路的识图能力、电路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能力、电路的原理分析与检测能力。

识图能力培养

识图能力培养就是要使学生能读懂电路图,读懂电路图是一个电子专业技术人员所必备的专业素质,能否正确看懂电视机电路原理图是电视机电路分析和故障判断的关键。而电视机电路图又是集高频、中频、低频电路,放大、振荡、变频等电路以及单片机技术的应用于一身,并且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应用技术几乎涵盖了电子专业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通过电视机电路的读图训练,除了可以让学生了解电路的结构原理、信号的产生与传输过程、电流与电压的变化以及元器件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读图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读图能力训练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在以往教学中,只是针对电视机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介绍一下,对读图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每个章节的电路介绍也是单一的,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且电视机型已经淘汰,对电路新技术的应用很少。因此,学生在学完理论后仍然看不懂电路图,更谈不上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了。

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加强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通过读图来使学生去实现对电路原理的消化和吸收。在读图训练中,给学生提供了社会拥有量比较大的几款机型的电路图,如日本东芝两片机型电路图、飞利浦TDA两片型机电路图、三洋A3、A6机芯电路图等,这些电路实用性强,应用广泛,学完就可以见到相关的机型,学校也提供了东芝两片机和三洋A3机芯的实习实训。为适应开阔视野,增加了数字电视的理论、电脑遥控技术的应用、音视频数字化处理技术、变频技术、平板电视部分的相关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的、符合潮流的、先进的彩色电视技术。另外,将实用的测量、检测以及故障排除方法纳入教材,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读图训练中,着力培养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步骤和技巧,其中包括:

(一)单元电路图读图训练

单元电路图就是将电路化整为零,将整体电路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电路,然后再根据单元电路的特点来分析其在整体电路中的作用以及信号的流程,并利用单元电路图化简法、模拟电路的等效图画法以及脉冲电路等效图的画法对单元电路来进一步分析,读单元图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单元图就是专业基础课中的内容。通过单元图的读图训练,既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读图方法,也让学生学会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同时也提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系统电路图读图训练

系统电路图是相对于整体电路图而言,它是由几个单元电路组成,如场扫描电路是由场同步、场振荡、场推动、场输出四个部分组成,我们在单元电路已经对各单元电路进行了分析,因此只要确定系统电路的类型、作用和输入、输出的信号的流程,信号的变换的规律等。

(三)整机电路图读图训练

整机电路图是由很多系统电路模块组成,因此,把系统模块分析透了,整机电路就很容易上手了。在读整机电路时,先从直观入手,例如电源电路,首先找到220V输入端,然后查找整流、滤波、开关变换、取样稳压、电压输出等,这样就对整体电路有了一定的认识。其次就是寻找易读电路,如伴音电路、高频接收电路、行场扫描电路等。最后再读较难的电路,如彩色解码电路、鉴频器和鉴相器电路等。在读整体电路时,切忌胡子眉毛一起抓,要就简避繁,逐步培养读图能力。

电路元器件识别与检测能力的培养

由于电视机电路涉及的电路非常广泛,因此其元器件的应用也很繁多。除了电阻、电容、半导体管和高、中、低频变压器以外,还有选频变压器、消磁电阻、声表面滤波器、滤波器、陷波器、行输出高压变压器、开关电源脉冲变压器、延迟线、光电耦合器等元器件,而每个器件的工作原理都涉及专业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既要学会识别、检测,还要了解其工作机理,这样才有利于对电视机电路原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消磁电阻的检测,首先要了解消磁电阻的特性,它是一个热敏特性的电阻,常温下阻值很小,通电后电阻温度升高,其阻值也随之增加。知道这一特性后然后再去测量,通过测量结果来解释消磁电阻进行消磁的工作原理。又如,为实现信号选频,电视机电路采用了滤波器,也采用了陷波器。通过对滤波器和陷波器的频率特性的分析和对元器件的识别,很快就对滤波和陷波的工作原理有了认识,同时也知道了滤波器件和陷波器件的不同点和在电路中的作用。在实际电路中,这两种器件虽然标识不同,但形状基本一样,往往容易混淆。通过对6.5MHz的伴音滤波器和6.5MHz的伴音陷波器实际电路的讲解和对元器件的识别,进一步加深了对器件的认识,正确区分开这两个器件。

电路原理分析与检测能力训练

通过前面读图能力的训练,学生对整机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电路的组成结构有所认识。在这一部分训练中,加强学生对电路信号流程的认识和对单元电路、系统电路以及整机电路的检测和分析。

(一)电路信号流程的训练

在电路分析和检测中,要对电路基本的工作原理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如该部分电路由那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电路在电视机中的作用,电视信号的组成和流通途径,信号如何变化,如何变换等。在电路分析中思路要清晰,只有弄懂了信号的来龙去脉才能知道怎样去检测电路。

例如,电视机行扫描电路的分析,首先要知道行扫描电路的组成,通过单元电路分析知道行扫描电路由行同步、行振荡、行推动、行输出、高压产生电路等组成。信号流程为行振荡产生15625Hz的行扫描信号,为和发送端保持一致必须受行同步信号的作用,然后送至行推动、行输出通过偏转产生行扫描锯齿波电流,形成行偏转磁场,完成电子束的行扫描;同时行输出利用其行逆程脉冲形成反峰高压或其他电路所需的电压等。在教学中要始终一环扣一环,让学生保持清晰的信号流程分析思路,通过对信号流程的分析来加强对电路工作原理的进一步理解。

(二)电路检测能力的训练

电路检测是应用电子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在以往教学中,由于实践性时间环节短,因此,学生检测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很少通过实际的真实实例去讲解、去测试。因此,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实际遇到的问题还有很大的距离,很多学生在机器面前不知如何下手去检测,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检测,这样,离专业技能要求相差甚远。

因此,为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要敢于实践,善于实践,而不是盲目地实践。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实践,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并通过故障现象对电路进行分析,在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突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在检测之前一定要熟悉电路的工作原理,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检测中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

电路不带电检测训练不带电检测是电路检测最先要做的,可以通过目测法、电阻测量法和温度测试法对电路进行判断,以求对电路有初步的了解。如电路有没有损伤、有没有变色、有没有熔断等。

电路带电静态检测训练电路的静态检测是指没有信号状态下对电路电压、电流进行检测,可以判断电路是否满足正常工作条件,元器件是否工作正常等。如检测放大电路时,通过对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可以判断电路是否工作在放大状态;又如对振荡电路的测量,是否满足振荡的条件等。

带电动态检测训练电路的动态检测是指电路在接收信号后对电路电压和电流值以及波形进行检测。如电视机电路中的AGC电路测量,其电压是受信号变化影响的;又如同步信号的检测,行、场扫描信号的检测;频率特性的检测等。如果所测量的电压值反映不出问题,还要用示波器进行波形和波幅的测量。

在检测训练时给学生设置不同的故障现象,让学生先分析故障的可能部位,再通过对关键点的检测,检查故障原因,只有通过大量的检测和比较才能对电路不断了解,对所学的理论才能更进一步地应用,并证实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断加大学生的技能实训力度,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对这种教学训练,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电视机原理》课程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学以致用”,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

参考文献:

高压电工专业知识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教育;液压与汽动;课程项目化改造

作者简介:刘棣中(1962-),男,江苏宜兴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实验师;陈为民(1962-),男,广西玉林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2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050-02

高职课程教学既要体现职业性、开放性,又要体现实践性,如何实现三者的融合,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师作为高职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应该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突破口,把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改造、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等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力求使整个专业培养过程达到工作过程导向,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的目标。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借鉴国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经验,能够实现高职课程学习与工作、学生与员工的融合,是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促使课程改革走向优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就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整体性教学改革中“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实施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案例,探讨课程项目化改造的途径。

一、课程项目化改造的必要性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机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为机电类企业的生产与管理岗位培养具有机电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检修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课程原来实施的是理论为主,实践应用为辅,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是一堆枯燥的概念、公式、专业术语,学生难以理解;加之长篇累牍的文字叙述和模糊的二维图形来描述液压系统结构和组成,学生在学习时更感觉枯燥无味,教师在台上满堂灌,学生台下昏昏欲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缺乏与职业活动的联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影响了后续课程的学习与应用。针对高职学生活泼好动、怕理论而爱动手、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欠缺、基础薄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特点,必须遵循高职学生“从形象过渡到抽象,以感性引导理性”的认识规律,对“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通过实施项目化教学以期达到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探索高职课程教学改革途径的目的。

二、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思路

课程项目化改造是指根据课程特点和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将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性、开发性、实践性原则设计成能覆盖整个工作领域或者某一工作过程,承载工作过程需要的所有知识的教学项目,根据项目整合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以项目实施、项目完成的方式引导课程内容的学习,以达到知识在应用中学习、巩固和掌握的目的。所设计的项目源自实际生产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便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改造,课程体系逐步由传统的学科体系向职业能力为导向转变;专业培养目标逐步由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职业能力为主转变;课程开发逐步由以知识体系为主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转变;教学组织逐步由以教师的“教”为主体向以学生的“学”为主体转变;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逐步由考核学科知识向考核职业岗位要求的能力转变,并由原来的终结性考核向过程性考核转变。

三、课程项目化改造的实例

课程项目化改造就是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遵循“从形象过渡到抽象,以感性引导理性”的认识规律,依据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情境化,以机电设备生产、操作、控制与维护过程为主线,以机电行业中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工作过程为基点进行课程重组,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实践中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装置的知识和技能。对“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具体做法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广泛征询行业专家的意见,对就业岗位做出正确分析,结合社会与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各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课程的教学项目,以项目贯穿教学内容为目标增删、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

1.明确课程定位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继“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传感器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后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将前修课程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序化和应用,同时,为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毕业后所从事的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是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为主体,辐射其他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核心课程,在各专业的教学中起到知识应用与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作用。

2.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深入机电类行业企业调查本课程能力目标对应的具体岗位,广泛听取生产一线实践专家对专业涵盖的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分析,确定机电类专业核心课程“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目标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系统地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设计及技术改造的能力,具备简单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的能力;能正确选用和使用液压与气动元件,并熟练地绘制出液压与气动回路图,能分析、设计液压与气动的基本回路;能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一般的液压与气动系统,能诊断和排除液压与气动系统的一般故障;认识到这门技术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打下专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自学能力。

3.设计课程的项目

本课程以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工作任务为基点进行课程项目化改造,用两个综合性项目:挖掘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下设3个子项目)、气动PLC控制实验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贯穿全部教学内容。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强调学生主体、师生互动、情境真实、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遵循学习性工作任务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应用性强,工作任务的选择由易到难,教师的传授由多到少,学生自主学习程度由低到高的原则,把原课程知识点解散并重构于四个任务中,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训练内容,设计出以项目为驱动、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通过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工作中掌握液压系统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故障诊断方法、液压系统维修技能。详见表1。

四、典型项目设计举例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以设备安装调试与故障诊断维修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使教学具有“任务驱动”及“教、学、做一体化”的特点,工作任务由安装调试到故障诊断、维修,符合了由易到难的原则;项目的设计及教学模式的选择强调学生主体、师生互动、情境真实的教学特点。下面以子项目1:“YC85-8挖掘机液压传动系统安装与调试”为例介绍项目设计的思路。详见表2。

五、课程项目化改造后的教学效果

根据戴士弘教授的“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的精神和原则,围绕着为专业服务和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思想,对“液压与气动技术”进行了课程设计,课程项目化改造后直接以项目为载体,教学目标明确,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做中学、学中做,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同时,以项目任务的形式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掘和提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学生在后续学习和设计中的独立性、工作能力和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六、结束语

实践证明,课程项目化改造是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项目化教学使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但是,在课程项目化改造的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普遍存在着课程体系仍然是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的传统模式,师资及教学条件等无法满足课程项目化改造的要求等难题,需要各校因势利导,寻求多种途径以弥补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才能确保达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