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合理化建议范例6篇

岩土工程勘察合理化建议

岩土工程勘察合理化建议范文1

关键词:岩土工程 勘察 监督管理 原因 对策

工程建设中岩土工程勘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目的主要是:弄清建设场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给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提供准确的岩土工程特性指标和地基基础设计参数。但目前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行业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1、存在的通病

(1)勘察方法单一。岩土工程勘察中常常运用综合的勘察手段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问题。可目前许多勘察单位仍旧按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因而显得方法比较单一。勘察报告内容多停留在定性评价,而定量评价数据较少。

(2)勘察质量不高。目前许多勘察单位已实行企业化,由原来的行政拨款改为自负盈亏,勘察任务也由原来的上级下达改为单位自寻。因此,有的勘察单位为了眼前利益,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造成勘察的质量下降。主要表现有:第一,由于勘察工作量不足,为了能争取任务,只好压低预算价,但又要利润,就减少工作量,该做的项目不做或者少做;其次,是钻探、测试及取样不符合规范要求,现场勘察时,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往往是2~3m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薄的软弱透镜体,小裂隙等。此外取样时,有的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 更有甚者个别单位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少量几个,其余的照此编造了事。

(3)勘察报告中只注重定性分析,定量数据较少,建议措施针对性较差。至今,一些勘察单位还没有摆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框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仍以描述为主,其结果往往是所下的结论和建议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设计及施工人员很难采纳,甚至无法采用。

(4)忽视面上的研究。勘察成果就某种程度而言,是经验的积累,如果没有地区性的研究成果,就难以了解该地区各地基土层的特点及其性质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的地基土就难以给予准确评价。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往往只是对工程点的研究,而忽视工程所在地区的研究。勘察报告中常常因缺乏地区性的经验成果,其结论及建议过于保守,造成很大的经济浪费。如在高层建筑地基勘察中,本来用箱基已满足要求,可有的勘察单位由于缺乏当地经验,建议采用箱基加桩基复合基础,结果不仅延长了工期,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

2、对策

(1)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第一,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其次,加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防止打假孔及不规范的编录、取样及试验等现象发生;最后,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只重视描述,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可见,勘察单位自身必须健全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同时还必须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即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以确保勘察市场健康发展。

(2)土工程技术人员培训。我国推行岩土工程体制进展缓慢,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岩土工程技术人才,而工程地质专业人员对岩土工程的理论、内容及方法等缺乏了解,习惯于工程勘察的原理及方法。因此,要全面推行岩土工程体制,当务之急是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岩土工程市场发展的急需。

(3)区性研究,尽早制订地方性勘察规程。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是全国统一的勘察准则,是根据我国各地区的特点,总结几十年来勘察经验成果制订而成的法规。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同一名称的地基土,由于成因环境不同,其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力学性质都有差异。就地基土的承载力而言,有的地区高一些,有的地区稍低一些,而规范是从工程建筑的安全角度来考虑,所建议的指标,对大多数地区是可行的。但对有的地区,可能偏于保守。因此必须加强地区性研究,尽早制定出地方性规程。

(4)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工程兴建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良岩土问题,必须作充分论证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3、初步结论

多年的经验证明,推行岩土工程体制是我国工程勘察体制改革的唯一出路。但总的说来,岩土工程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一些问题亦所难免,为此,今后岩土工程的发展应注意如下方面:

(1)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及新方法,以保证岩土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使之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2)算机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当前,岩土工程正朝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岩土工程问题日趋复杂,传统的岩土工程方法,已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岩土工程的各项工作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对岩土工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如制作岩土工程图件,进行指标统计分析等;更重要的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分析、模拟复杂的岩土问题的发生、演化过程,以便制定出正确的处理方案;还可用计算机进行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施工模拟以及岩土工程治理效果模拟。这样不但可以对岩土问题作预测预报以及防治,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3)建筑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合作,力求做到勘察、设计及施工一体化。

(4)术上和体制上的立法工作,使岩土工程逐步规范化、系统化。

(5)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长期以来,我国对岩土工程的监督管理,一直由政府部门承担,几十年的经验证明,这种管理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4、结语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工作人员应根据与岩土工程勘察相关的各类规范、规程,在勘察中认真、仔细的全面考虑,不断的总结经验以期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岩土工程勘察合理化建议范文2

关键词:岩土勘察;问题;措施

Abstract: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report writing, examination and use as are based on survey, the continuous of geotechnical data integrity and accuracy, high quality of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is to guarantee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the key and the key link. This article from the civil engineering projects with the status quo of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ppeared in the process of qual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Keywords: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Proble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P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建筑中使用的勘察手段及方式面临着被淘汰的结局。由于今后建造的建筑将逐渐的倾向于高层建筑、大型建筑以及智能型建筑,在施工中的岩土勘察尤为重要。岩土勘察可以为设计施工提供所需的各项参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报告质量直接的影响到工程的造价及施工安全。但是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所得到的结果不尽如人意。

1. 岩土工程勘察存在不足

1.1勘察纲要编制不完整

在实际的岩土勘察过程中,某些单位的勘察提纲出现了内容不健全、没有勘探点平面布置图以及提纲未经审查就开始施工的情况。有的单位甚至没有指定相应的勘察纲要,或者是没有仪器编号以及责任人签名。例如,野外施工记录、室内的土工试验或者静探试验没有实验的日期与责任人的签名,或者部分情况出现自动记录而没有责任人签名,使得记录缺乏追溯性。这些漏洞的存在使得原始资料的整理、归档以及校审存在很大的困难。

1.2勘察方法的单一

岩土工程的勘察只有使用综合的手段才能真正的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各种苦难,单一的按照旧有的工程勘察手法就显得难以概括全面,致使报告内容仅仅的停留于定性的分析,很难做到深一步的量化处理。

1.3忽视地区性的研究

勘察工作不仅仅是通过对本工程的地基土层的掌握与分析,还要兼顾的考虑到工程所处的地区的土层特点及性质的变化规律。如果仅仅局限于对本工程的分析,而忽视了在此地区经验的积累,就会因为缺乏地区性的经验成果而得出较为保守的建议及结论,也就很难对地基土作出准确额的评价。例如在面对高层建筑的地基的勘察中,原本使用数量较少的箱基就可以满足施工的要求,但是由于缺乏形影的地区性的经验,在建议中使用的箱基与桩基的复合基础,这样的建议不仅增大的施工的成本,还延长了施工的工期;再如,当遇到某一地区含有砾粘土层,而这种土层具有一定的蠕变特征,特别是在遇水后以及受到扰动后其强度会明显的下降。但是在一般的稳定条件下,在室内试验土以及原位试验都显示出此土具有较高的承载力。此时如果不了解当地的经验结果而是用了承载力较高的承载力值,其结果势必造成资金与时间的浪费。

1.4定性分析多,建议措施缺乏针对性

由于原有的地质勘查报告的框架多时以对于岩土工程的描述为主,而至今仍有许多的单位沿用这样的框架,其结果必然是得出较为笼统以及没有针对性的结论。从而导致得出的建议难以付诸实施,甚至无法实施,造成了低效能或者无效工作。例如据某开发公司给出的关于某项目的高层建筑的桩基承载力资料,由于勘察结果给出的建议值偏高,经研究决定将系数从215降为210,原设计的32米与38米的桩改为18米与22米的桩,仅此一项就减少了预算30万。而如果勘察工作没有给出定量的建议报告,那就不可能发现问题,也就不可能节约预算。

1.5忽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

现阶段的工程建设施工与前一时期有着明显的特点:工程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逐渐的恶化,工程的高度更高、难度更大以及结构越来越复杂,以及岩土问题更为的复杂。由于新建工程周围一般已经树立了好多已有的高大建筑,各个工程的基础之间的联系及影响更强,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但是由于部分的勘察单位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的岩土勘察工作中,其施工设计缺乏论证,从而导致了不可预知的结果。例如当即将建设的项目紧靠高大建筑或者是道路时,在进行岩土勘察工作时不仅要按照一般的勘察工作实施,还要充分的考虑到施工及运营的过程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

2. 改善勘察工作措施

2.1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培训

我国当前岩土工程体制不健全的现状主要是由于相关方面的技术人才的缺失。由于工程地质人员对于基本的岩土工程内容、理论以及方法缺乏学习,因此很难在此方面作出大的进步,也影响了勘察的分析结果。当务之急是进行人员的管理、培训,以适应岩土工程发展。

2.2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

针对上述提到的勘察漏洞的存在问题,可以通过管理与监督实现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提高:通过实施勘察纲要与勘察合同的管理监督以及审查,避免盲目的勘察或者越级勘察;加强对于勘察现场的指导监督,及时的发现不规范的取样、编录以及实验现象的发生或者打假孔现象;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的对勘察报告进行工作量、资料数据以及勘察质量的评估,对施工建议以及场地的稳定性评价的内容严格把关,杜绝一味的定性分析以及浅显的分析。

2.3重视地区性研究,制订地方性勘察规程

我国有统一的勘察准则,但是由于国土面积达,其内容没有体现地区性的特点以及复杂环境的物理力学性质。因此根据此准则建议的指标并非通用的,应该尽早的研究制定地方性的规程,以给予岩土勘察工程有力的指导。

2.4重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

对于处于复杂环境的工程,要全面的分析运营及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在充分的预测与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治理措施。

结束语:

岩土工程的改革是时代的大趋势,通过相关方面问题的解决来不断的发展、完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日后的岩体工程勘察的发展重点是: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以及计算机科学来增强勘察的科学含量;加强与施工单位、建筑单位的合作以及体制与技术上的立法;建立推行工程的建立体制。

参考文献:

[1] 赵明华,蒋冲,曹文责.岩溶区嵌岩桩承载力及其下伏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的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 年11期.

岩土工程勘察合理化建议范文3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对策;质量

1 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问题

1.1 勘察手段单一。岩土工程勘察中常常运用综合的勘察手段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问题。可目前许多勘察单位仍旧按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因而显得手段比较单一。勘察报告内容多停留在定性评价,而定量评价数据较少。

1.2 勘察质量不高。目前许多勘察单位已实行企业化,由原来的行政拨款改为自负盈亏,勘察任务也由原来的上级下达改为单位自找。于是,有的勘察单位为了眼前利益,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有:第一,由于勘察工作量不足,为了能争取任务,只好压低预算价,但又要利润,就减少工作量,该做的项目不做或者少做;其次,是钻探、测试及取样不符合规范要求,现场勘察时,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往往是2~3m 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薄的软弱透镜体,小裂隙等。此外取样时,有的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更有甚者个别单位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少量几个,其余的照此编造了事。

1.3 勘察报告中只注重定性分析,定量数据较少,建议措施针对性较差。至今,一些勘察单位还没有摆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框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仍以描述为主,其结果往往是所下的结论和建议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设计及施工人员很难采纳,甚至无法采用。根据某开发公司提供的资料,某新村五幢高层住宅的桩基承载力,由于勘察单位建议的安全系数偏大,经建设、施工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后将该系数由215 改210,原设计为38m 和32m 的桩,分别改为22m 和18m,仅此一项,每幢高层即可减少工程预算费用约30 万元。

1.4 忽视面上的研究。勘察成果就某种程度而言,是经验的积累,如果没有地区性的研究成果,就难以了解该地区各地基土层的特点及其性质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的地基土就难以给予准确评价。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往往只是对工程点的研究,而忽视工程所在地区的研究。勘察报告中常常因缺乏地区性的经验成果,其结论及建议过于保守,造成很大的经济浪费。如在高层建筑地基勘察中,本来用箱基已满足要求,可有的勘察单位由于缺乏当地经验,建议采用箱基加桩基复合基础,结果不仅延长了工期,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又如某地区有一层含砾粘土层,该层土具有蠕变特征,遇水及扰动后强度迅速下降。但在一般条件下,无论原位试验,还是室内土工试验,都表明该层土承载力标准值较高。如果不了解当地经验成果,而建议该土层采用较高的承载力值,其结果必将造成时间与资金上的浪费。

1.5 忽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目前工程建设的发展主要三个特点:工程愈来愈复杂(建筑层数增加,结构及功能复杂化) ,工程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愈来愈差,岩土问题愈来愈复杂。新建工程周围往往早已高楼耸立,工程建筑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愈来愈强烈。有的勘察单位对此认识不足,表现在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其结果是导致灾难性后果。如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对于这种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一般要求进行外,还应重点论证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勘察报告中常常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致使无法满足岩土工程施工及设计的要求。基坑开挖时使用的很多技术手段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反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 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对策

2.1 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第一,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其次,加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防止打假孔及不规范的编录、取样及试验等现象发生; 最后,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只重视描述,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可见,勘察单位自身必须健全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同时还必须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即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以确保勘察市场健康发展。

2.2 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培训。我国推行岩土工程体制进展缓慢,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岩土工程技术人才,而工程地质专业人员对岩土工程的理论、内容及方法等缺乏了解,习惯于工程勘察的原理及方法。因此,要全面推行岩土工程体制,当务之急是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岩土工程市场发展的急需。

2.3 重视地区性研究,尽早制订地方性勘察规程。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是全国统一的勘察准则,是根据我国各地区的特点,总结几十年来勘察经验成果制订而成的法规。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同一名称的地基土,由于成因环境不同,其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力学性质都有差异。就地基土的承载力而言,有的地区高一些,有的地区稍低一些,而规范是从工程建筑的安全角度来考虑,所建议的指标,对大多数地区是可行的。但对有的地区,可能偏于保守。因此必须加强地区性研究,尽早制定出地方性规程。

2.4 重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工程兴建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良岩土问题,必须作充分论证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3 一些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个人意见

多年的经验证明,推行岩土工程体制是我国工程勘察体制改革的唯

一出路。但总的说来,岩土工程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一些问题亦所难免,为此,今后岩土工程的发展应注意如下方面:

3.1 要大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及新方法,以保证岩土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使之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3.2 加强计算机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当前,岩土工程正朝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岩土工程问题日趋复杂,传统的岩土工程方法,已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岩土工程的各项工作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对岩土工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如制作岩土工程图件,进行指标统计分析等;更重要的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分析、模拟复杂的岩土问题的发生、演化过程,以便制定出正确的处理方案;还可用计算机进行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施工模拟以及岩土工程治理效果模拟。这样不但可以对岩土问题作预测预报以及防治,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3.3 加强与建筑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合作,力求做到勘察、设计及施工一体化。

3.4 加强技术上和体制上的立法工作,使岩土工程逐步规范化、系统化。

3.5 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长期以来,我国对岩土工程的监督管理,一直由政府部门承担,几十年的经验证明,这种管理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合理化建议范文4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对策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地质勘察成果及各项岩土工程参数,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勘察成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工程安全和工程造价。

1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

1. 1勘察的前期工作:资料收集不全,任务不明确

当前不少勘察公司为了减少成本,节约工作时间,报告前期资料收集不全,拟工程的结构形式、地面整平标高等情况不清,设计单位的勘察技术要求缺乏,不能很好地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

1. 2野外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勘探点布设不合理。目前很多时候由于经济或时间等因素而改变原勘探方案,造成场地工程地质情况无法查明,埋下工程隐患。这种情况在工程勘察市场竞争剧烈而盲目压价的地区经常发生。

2)勘探工作量不够及测试取样不合理。取样、原位测试勘探孔数量过少,达不到强制性条文规定。一些勘察报告在取样、原位测试数量上不考虑取样、测试的代表性和均匀性,只求满足取样或测试6件(次) 要求,对软弱下卧层不进行取样分析,甚至于为满足每层岩土6件要求而将应当分层的层位加以合并,对数据的变异性不作分析、剔除异常值。实际操作中不按规范要求布置勘探点的情况却十分普遍,比如在建筑物周边、角点无勘点,孔间距超过规范要求,孔深不符合要求等;一些对需要进行液化判别的场地勘探孔孔深达不到深度要求。

3)岩土和野外地层分类、描述欠准确。在目前业类中,很多勘察第一手资料的原始记录质量低劣极为常见,岩土分类、描述与相关分析测试结果不一致的现象突出,这些都已严重影响到勘察成果的质量,甚至导致错误性结论。

4)原位测试不翔实。目前在原位测试施工中常会出现如下一些问题:静力触探不按规定要求调零,造成数据采集不准,在气温与地温相差较大的冬天、夏天造成触探指标相差很大;标准贯入试验不按规定进行杆长和孔深校正,在缩径和孔底有残留时,不能发现标贯器是否没落至应测试孔底位置,造成标贯数据与实际相差甚大;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放弃连续贯入,使得对碎石土评价本来就缺乏相应手段的触探指标数据变得不够翔实,最终造成对碎石类土的评价相当困难。

1. 3室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室内测试不规范。很多岩土样在送达实验室后,不按操作规程要求进行试验操作,甚至不及时采样测试,很多单位对于高烈度地区在规定的抗震判断深度范围内的粉土不做粘粒含量测试,导致把高粘粒含量的粉土错定为可液化土,造成极大的投资。

2)内业资料整理不规范。很多相关工作人员对统计概念与理论不明确,比如在岩土参数的统计与分析中,不剔除异常值,将其参与统计分析,导致标准差、变异系数过大,最终得出场地分析不合理的错误结论;对岩土参数的取值不理解,比如对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理解片面,不论什么岩土参数均提供标准值,还有对于工程特性指标必须提供基本值或特征值、标准值,根据土的一般性物理指标统计其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就可满足要求。

1. 4勘察报告书编写方面的问题

1) 报告内容表达不规范。2)所选参数不完整、矛盾多。3)只注重结论,不重视建议。

2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勘察市场相当不规范。目前各勘察单位几乎都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在市场上互相压价,导致中标的勘察费很低,致使勘察工作无法按相关规定进行,只能通过不合理的勘察手段进行,更有甚者凭经验进行报告的编写。

2)缺乏岩土工程专业人才。目前很多勘察单位大量雇用农民工来承担开钻机、取样、测试、量测地下水位等工作,甚至还做起了野外对土层鉴定与记录等重要工作,因为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所以难免会出现原位测试、地下水位量测等诸多野外作业的不规范。只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才能正确的分析评价岩土工程,而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人做勘察,地基评价力度不足,基础设计参数不准确,造成工程的浪费。

3)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水平低。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勘察单位还采用传统的勘察方法和勘察手段,但随着科学和经济的发展,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急需解决。很多岩土工程勘察人员没有掌握先进的勘察技术,还有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甚至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

3对岩土工程勘察改进的建议

3. 1加强勘察市场规范、监督和管理

1)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盲目、无用的勘察。2)加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防止勘察造假的产生。3)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严格审查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重点把关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防止勘察报告中只重视结论不注重相关重要建议的提出。4)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相关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防止恶性竞争的发生。

3. 2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培训

要想全面推行岩土工程体制,就得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岩土工程市场发展的急需;加强实施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3. 3加强地区性工程地质研究,制定地方性勘察规范

目前所使用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是全国统一的勘察准则,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条件各种各样,同一名称的地基土,在不同的成因环境下其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力学性质都有差异。比如地基土的承载力,有的地区高,有的地区低,建议的指标可运用于大多数地区,但对有的地区可能偏于保守。因此,加强地区性研究,制定出地方性规范很有必要。

岩土工程勘察合理化建议范文5

关键词:砂岩;软弱夹层;成因;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1 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发展,高、重、深建筑物不断增多,因此对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越来越趋向于“精”、“准”、“细”。在鹰潭市信江区公租房拟建19#楼岩土勘察中,在强风化岩层中,钻探取芯出带有灰黑色条纹的棕红色全风化砂岩,岩芯呈土柱状,埋深20~35m,厚度2~19m不等。全风化砂岩分布范围较小,形状呈椭球状。在鹰潭市军民路公租房拟建1#楼岩土勘察中,在中风化岩层中,钻探揭露紫红色全(强)风化山岩,岩芯呈土柱状、砂土状、碎块状,埋深,10.8~24.3m,厚度1.9~26.7m。分布范围较大,形状呈条带状。软弱夹层的存在导致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变差,尤其对高层建筑的基础方案的设计明显不利,导致工程费用显著提供。

2 软弱夹层的工程地质研究

2.1 软弱夹层的成因类型与分类

软弱夹层是地质历史的产物,与成岩条件、构造作用和地下水活动等密切相关。按其成因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原生型、次生型和构造型。具体成因说明详见软弱夹层成因分类表(表1)

软弱夹层成因分类表 表1

2.2 软弱夹层不同成因的区别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2.2.1 不同成因的相互区别

原生型(包括原生构造型)与构造型软弱夹层的区别在于:①原生型厚度软薄而构造型厚度变化很大;②原生型一般只限定一种岩性而构造型可通过几种岩性;③原生型大都产状变化小,一般不相交,而构造型倾角变化大,有时各层彼此相交。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软弱夹层,不少属于综合作用成因。

2.2.2软弱夹层对工程的影响

通过多个工程软弱夹层的成因分析,积累了较多经验。在鹰潭市信江区公租房拟建19#楼岩土勘察中,在强风化岩层中,有5个孔钻探取芯出带有灰黑色条纹的棕红色全风化砂岩,与其他钻孔揭露的全风化砂岩仔细对比,地质特征明显不同,可断定软弱夹层。主要区别详见鹰潭市信江区保障房软弱夹层工程地质特征对比表(表2)。结合2008年本工程附近的杭长高铁补勘揭露的软弱夹层的分布特征,可断定本工程的软弱夹层成因属次生型。

在鹰潭市军民路公租房拟建1#楼岩土勘察中,在中风化砂岩中,有三个钻孔钻探揭露紫红色全(强)风化砂岩,与其他钻孔揭露的中风化砂岩地质特征明显不同,可断定为软弱夹层。主要区别详见鹰潭市军民路公租房软弱夹层工程地质特征对比表(表3),分布宽度较窄,形状呈条带状。结合贵溪幅工程地质图,场地有北偏西530正断层,断层倾角450。综合确定鹰潭市军民路公租房拟建1#楼的软弱夹层成因属构造型。

鹰潭市信江区保障房软弱夹层工程地质特征对比表表2

鹰潭市军民路公租房软弱夹层工程地质特征对比表表3

3 工程勘察措施与建议

3.1工程勘察措施

软弱夹层,尤其是连续性强,倾角小于30°的软弱夹层,对工程基础的抗滑稳定影响严重。陡倾角的软弱夹层对工程基础的影响较小,但数量多,累计厚度大,对变形也是不利的。此外,对高层建筑、深基坑边坡、地下洞室的稳定,影响也很大。

为了保证勘察的精准,针对不同的软弱夹层成因、发育范围及强烈程度,采取不同的勘察措施。发育范围较小、发育不强烈的软弱夹层,可以依照勘察程序,通过初勘、详勘逐渐掌握情况。如地质情况仍达不到的工程精度,可结合具体设计基础要求,扩大勘察范围或加密钻孔,如根据设计桩位,进行逐桩勘察。发育范围较大、发育程度强烈的软弱夹层,可以通过增加勘察程序,多种勘测方法综合利用,查明地质情况。如增加地质调绘了解初步情况,指导勘察方向;增加施工补勘阶段,详细查明特殊部位岩土特征。采用物探、钻探、原位测试、工程试验等多种方案综合利用,精准查明工程软弱夹层的地质特征和工程力学特性。

3.2 工程措施建议

针对软弱夹层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工程方案。发育范围较小、发育不强烈的软弱夹层,可通过多种设计方案优选后,经工程测试后确定。发育范围较大、发育程度强烈的软弱夹层,将会造成工程造价高昂,首选科学合理地避让方案。在无法避让的情况下,可通过适当降低设计高度或经济合理的基础处理方案改善工程岩土力学性能,设计方案应经充分论证后选用。

岩土工程勘察合理化建议范文6

关键词:岩土勘察;测量工作;承载力;工程监测

中图分类号: U4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岩土工程勘察需要采用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和取样、原位测试、室内实验、检验和检测、分析计算、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其勘察对象包括岩土的分布和工程特征、地下水的赋存及其变化、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等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近年来岩土勘察行业发展迅速,建设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岩土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1、岩土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勘察设计工作程序的协调和对勘察分阶段性的重视

对于一般单体建筑物及低层小区域建筑物,进行一次性详勘是可行的,但对于建筑群住宅小区及机场等大型工程和特殊性工程以及缺乏建筑经验的场地,勘察阶段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配合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两阶段,分步进行初步勘察与详细勘察。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与业主对勘察程度、作用的认识不足,监管部门对勘察阶段划分不如对设计阶段重视等原因,绝大部分工程没有初勘直接进行详细勘察。许多应该分布勘察的工程,在建筑总平面图未出前就按方格网布置勘探点进行一次性详勘。不分阶段的超前勘察现象比较普遍,忽略了初步勘察成果对于建筑物后期地基处理方法选择、基础选型以至工程投资估算的重要作用。其后果是勘察方案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复杂场地,经常造成勘察工作量的浪费和不足。工作中经常发现勘察时钻孔深度按条形基础或独立基础考虑,而施工图设计时为筏板基础或桩基础,最后还得补充勘察,不仅多花了钱又耽误了时间。

1.2勘察手段单一,取样、测试工作量不足

资料整理时经常发现,取样测试工作量不足,测试工作目的不明确,不重视利用试验、测试资料等进行综合评价的现象很普遍。所用的勘察手段仅有钻探,为了降低勘察成本,许多有效的原位测试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取样间距过大,达不到评价场地均匀性的要求。取土样不管场地大小和工程情况、不论土层的分布变化或数据离散,只满足“6件”的要求,例如,土层厚度达到5m以上时,每层仅取一个土,还有的取样间距达到4m以上。

1.3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下降

从审查和检查中经常发现一些内容不实际的勘察报告,报告装帧漂亮,内容却无实质性陈述,更谈不上如实反映实际地层,本质上问题严重。同时还存在取样质量低劣、深度记录不准、地层描述不清、野外描述与实际不符、资料不齐等等,甚至个别单位和个人出现编假记录的情况。一些技术人员不去现场、不去试验室,编造数据,出假报告。

1.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估算值不准确

在黄浦江两岸,由于河道变迁和附近沟汊的影响,常会有特殊沉积土层的分布。该土层岩性一般为粉土,物理性质与其他地区没有多大区别,但属新近沉积土,沉积历史短,工程性质较正常土较差,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在上海高桥地区局部区域就有这样的例子。如在某化工二厂装置区进行预制桩单桩静力载荷试验时发现,实际单桩承载力比正常估算值低30% 分析其原因,其中就有上部部分浅层新近沉积土被错误地认定成正常沉积土。一般情况下,新近沉积土中粘粒(粒径小于 0 .005mm)含量要比正常沉积土多一些。

尽管有一些成熟的区域性经验,但是勘察单位仍应根据实验并结合地区经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地区的地区经验还是很不成熟。一些勘察单位及工程师在没有地区经验的情况下,为了节约成本减少工作量,便以地区性经验为标准。建立地方经验不容易做到,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设计勘察等多个部门相配合。因此,各地区的主管部门和勘察单位应有意识积累这方面经验,建立权威性的本地区承载力确定方法。

1.5地下水的问题

有时会遇到建筑场地内存在多层地下水,通常情况下钻探揭穿多个含水层后,并未作任何分层止水措施,最后测得水位为混合水位。而当我们在评价地下水对地基承载力和基坑支护的稳定性影响时,采用混合水位将导致结论的偏差。所以规范规定“对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应采取止水措施,将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隔开”。岩土工程中的许多技术问题和地下水有关,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直接影响力学计算;水位位于基坑以上,开挖时带来了复杂的基坑降水、排水等问题;同时渗流变形可能产生基坑失稳,严重时甚至发生严重事故。所以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1.6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有一定的随意性

建筑场地类别划分的依据是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在不实测剪切波速时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按规范先划分土的类型,再利用当地经验估计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值。但不同单位,不同技术员估计的剪切波速值差异较大。覆盖层厚度的确定除了极少数布置波速测试孔进行实测外,绝大多数仅是依据地区经验确定,给出的覆盖层厚度往往相差较多。因此场地类别的划分有时高有时低,有较大的随意性。甚至人为地提高或降低场地类别,致使建筑设计有时偏于保守、有时偏于不安全。

在许多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都明确写出,上海地区地基土一般属软弱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V类。现在发现在一些潮滩地貌和河口砂岛地貌单元区,由于在浅层地基土以稍密~中密的粉土(一般为②3层)为主,致使20米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一般为150~160m/s,按国家抗震设计规范判应属中软场地土,覆盖层厚度大于50米,场地类别则为III类,与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中的规定的一般地区的建筑场地类别为IV类不相符。在上海南部地区星火工业园和漕泾化学工业园区的一些工程都有这样的例子存在。而建筑场地III类和IV类的不同将会很明显地影响工程的造价,因此,场地及场地土类型的判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7基础选型与地基处理方案建议缺乏科学性

勘察报告建议基础形式与地基处理方法时,缺乏深入的经济技术分析对比,过分考虑安全与依赖经验,过分考虑设计习惯或屈从业主意愿,缺乏科学合理性及可行性,常造成基础形式的不合理、施工困难或基础投资浪费。

1.8忽视环境地质条件和边坡、基坑的勘察

对地形地貌条件复杂或临近边坡的场地、高层建筑与深基坑开挖的场地,只进行地基勘察与评价,不进行或不认真进行环境地质条件调查分析及基坑与边坡的勘察。基坑降水支护建议不明确,即使提供支护设计参数,也是经验性和主观随意性强,依据不充分。

1.9忽视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受阻

由于法制不完善,市场不成熟,勘察队伍迅速增加,市场供大于求,造成勘察市场无序竞争,竞相压价,严重缩短工期。合理有序的市场竞争,可以促进技术进步;无序的恶性市场竞争,不仅无助于技术进步,反而造成“以劣欺优”“以弱欺强”的反常现象。一些单位热衷于搞不正当手段,而对先进技术不感兴趣,阻碍了技术的进步。

2、对我市岩土勘察行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勘察行业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勘察行业的信誉,也威胁到了勘察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减少和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提出几点建议:

完善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

2.1提升勘察工作的重要性政府部门在这个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应通过宣传、呼吁以及一些有效政策措施等手段,保证勘察工作在整个建设项目中的重要地位,监督和规范建设单位的行为,对岩土勘察市场进行整顿,强化对建设单位的法定程序监督,依法对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的不合法现象进行严格的惩罚,避免弄虚作假行为,杜绝先设计、施工后补勘,将勘察工作仅当作是审批手续之一的敷衍行为。

2.2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培训

我国推行岩土工程体制进展缓慢,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岩土工程技术人才,而工程地质专业人员对岩土工程的理论、内容及方法等缺乏了解,习惯于工程勘察的原理及方法。因此,要全面推行岩土工程体制,当务之急是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岩土工程市场发展的急需。

2.3建立完善勘察见证监督制度

勘察见证监督,应该从勘察工作的初始阶段就介入,渗透到勘察工作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从源头抓起,保证勘察方案编制合理、野外勘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室内岩土试验严格规范严格操作,一直到勘察报告的提交完成以及后期的施工验槽,全程监控,并拍照及保留监督记录作为可追溯责任材料保存,确保勘察工作的真实性、有效性,勘察报告的合理性。

2.4加强岩土工程监测

岩土工程监测贯穿于工程施工和使用的每个环节,属全过程服务的范畴。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不可能全面揭露和掌握地下地质情况,由于地层本身的不均匀性、基地的起伏、地下水位随季节性变化以及场地周边环境的变化,报告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的不可预见现象。

结语:岩土工程勘察应按设计及工程需要分阶段进行。勘察报告需提供准确的地形、地貌,对场地类别及工程特性提出正确评价及合理化建议。为此,我们不仅需要提高勘察人员的技术水平,更需要多方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有序的勘察市场。

参考文献:

[1]梁婷婷.谈霍州煤电团柏煤矿东部山体边坡的勘察方法[J].山西建筑,2011,37(26):98-99.

[2]周小梅.浅谈岩土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岩土工程界,2007(5).

[3]曾添华.浅谈岩土工程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