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范例6篇

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

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范文1

1.1护理方法

1.1.1对照组产妇入住是普通的病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给予传统的健康指导。

1.1.2观察组产妇入住家庭式温馨病房,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产科健康教育围绕家庭为中心,对分娩各个时期(产前、产时、产后)进行护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产前:从确定妊娠之日进行首次产前检查开始,就采取一对一模式对孕妇及家属进行孕期医学健康教育宣教讲解。从个人卫生、膳食、心理健康、运动、孕期监护、分娩用物准备、母乳喂养、准爸爸角色扮演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孕妇保持乐观积极的心里,不会对分娩产生恐惧感。(2)产时:让产妇指定一个亲人陪伴其待产、分娩,可以减轻家庭成员间的分离性焦虑。由经验丰富的助产士进行全程陪伴指导,给产妇持续的生理上的支持和帮助及精神上安慰鼓励,在待产过程中教会产妇减轻疼痛的方法,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使产妇乐于接受,积极配合,顺利完成分娩过程。(3)产后:责任护士给予产褥期保健的指导,包括饮食起居、适当运动、新生儿护理方法、母乳喂养技巧等,积极与产妇及家庭成员沟通并在日常生活的护理中给予协助。出院后给予计划生育健康指导,提供母婴咨询电话,产后访视及复诊具体时间,于出院后3d内、产后14d、产后28d由护理人员到家中进行访视,了解母婴健康状况,产后42d为母婴做健康检查并随访6个月观察母乳喂养情况,为产妇及家属提供延续性的健康照顾。整个护理过程按照产妇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家属的要求进行统筹安排,制定最优的护理方案,协调家属共同完成。

1.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情况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1.43%、剖宫产率为32.86%、总产程时间为(8.23±2.13)h、新生儿Apgar评分为(9.3±0.5)分、新生儿窒息率为3.57%,均优于对照组。

2.2两组护理方式在其他方面的比较观察组对母婴护理知识掌握情况(96.43%)、纯母乳喂养率(87.14%)、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8.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现代产科护理在原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已有很大革新,不但强调护理环境的优越,也注重健康教育以及患者自我护理的理念,试图从护理环境到产妇心理等多个层次保证护理效果,产科护士可以为产妇保健提供具体措施,强化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进而可以将整个护理理念融入产妇的日常生活,提升产妇的生活品质以及健康水平。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可以维持整个护理环境温馨、和谐,宣讲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健康教育,详细讲解各种护理方法,有效改善产妇、家属以及护士之间的关系,保证产妇具有良好的分娩环境。家庭化温馨病房配备所有家用电器,配备单、双人床各一张,婴儿车配备一辆,从而营造一个家的氛围,可以有效稳定产妇的情绪,使其具有安全感,使整个护理过程如同亲人的呵护,尽可能减少护理给产妇带来的陌生感,从而保证休息质量。整个护理计划按照产妇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家属的要求进行统筹安排,制定最优的护理方案,协调家属共同完成,使护患之间建立了信任,有利于各方面有效的沟通。该种护理方法可以对分娩的各个时期(产前、产时、产后)进行护理,出院后给予产妇以及家属相关指导,保证有效的随访次数。整个护理过程囊括了讲解、健康手册、模型演练以及示范,全方位地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维持产妇、家属以及护理人员之间的良好关系。

当然整个护理过程也需要产妇以及其家庭成员的共同配合,家庭成员需要给予正面能量,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也要积极学习产科护理的相关知识,保证可以理解护理人员的安排和意见,也可以从容处理遇到的小问题,进而可以保证从细节上关心、体贴产妇,尤其是产妇的丈夫,更需要认真学习产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尽可能亲近、体贴和照顾自己的妻子,从而保证护理的效果,提高产科护理的顺应性,最终达到各方一致的目的-产妇和婴儿健康。

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范文2

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5月至2012年9月,温馨一病房共收治产妇723人,其中初产妇有568人,年龄为22~35岁之间。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操作一对一的服务模式。

2 母婴床旁护理指导

2.1 新生儿护理指导 指导产妇及家属学会新生儿的照顾及喂养方面的知识:如何观察新生儿的哭声、黄疸、大小便等变化,更换尿布,脐部护理,新生儿呛奶预防和处理以及预防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注意事项,鼓励按需哺乳。在病房床旁为新生儿洗澡、抚触,告知洗澡时室温,水温,注意事项,抚触的好处及方法。怎样观察新生儿面色皮肤颜色、是否哭闹等异常情况,注意新生儿的安全,防止烫伤坠落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和处理。

2.2 母乳喂养指导 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早接触,早吸吮及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的及婴儿含接姿势,教会产妇如何保持乳汁充足。护理方面的知识。

2.3 产妇产后康复指导 告知产妇早下床的好处,产后及术后4~6 h排尿的重要性,排除宫腔积血,促进收缩,减少产后流血。如何预防产褥期感染,不可盆浴,保持外阴清洁,病房内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产褥期加强运动锻炼,促进机体复原,保持健康体型。以及性生活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知识。

2.4 饮食方面指导 产后饮食要富于营养、清淡易消化,含有足量的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和纤维素,在饮食结构上,要做到荤素搭配、米面搭配、干湿搭配品种多样化。

2.5 产妇情绪调节指导 因为产妇产后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体内的内分泌调节处于不平衡状态,使情绪很不稳定,家属掌握了产妇这一特殊生理变化,体谅产妇的异常情绪,给予多关心和体贴,使产妇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利于乳汁分泌和身体的恢复。

3 体会

3.1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2]。产后护理期间,母婴床旁护理可最大限度实现以家庭为中心式护理,满足产妇、婴儿和家庭的需求,促进产后母婴亲情的交流,保障母乳喂养实施,让尽快适应初为人母的转变,顺利地度过生理、心理的波动,减少产后抑郁。

3.2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提升了产妇与家庭对医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改善了家庭与医护之间的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一对一的护理服务减少了差错率的发生,并提高了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充分尊重产妇及家属的多种权利,通过护士的指导帮助,增加了护患沟通,融洽了护患关系。护士周到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赢得了产妇的信任和赞扬,大大提高了产妇对护士的满意度[3]。

3.3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有力与产妇身心康复,尽快适应母亲角色转变,让产妇能亲自参与新生儿护理及自我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体验到作母亲的幸福感,解除产妇的焦虑情绪,并能很快与新生儿互动,建立情感,树立自信心,产生成就感,使其由关注自我转变为照顾新生儿,促进了母亲角色的转变[4]。

3.4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促进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开展床旁一对一指导,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督促护士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专科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护理技术更加娴熟、规范,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王玉玲.母婴床旁护理实务手册.青岛:青岛出版社,2010,8.

[2] 张华,杨桥.母婴床旁护理观察与体会.内蒙古中医药:169.

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范文3

1 母子相依

新生儿刚从母体娩出时,外界的声、光、冷、热等各种刺激全都集中来到他们周围,赖以生存的外界环境突发如此大的变化,使得他们茫然失措。此时,他们需要听听母亲心脏博动的节奏,母亲说话的声音,嗅嗅母亲身上的气味,只有母亲在他皮肤上轻轻的抚摸、亲吻,以及母亲温馨的爱和保护,他们幼小的心灵才有在新世界生存的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后,他们情绪才会愉快,睡眠才会安稳,一切生理心理也才会健康地发育和发展。

2 抚触疗法

心理学者达维多认为,在所有的非语言交流中,触觉沟通在感官的发展中可能是最根本的,也是最早被使用的,抚触对身体的好处,来自于副交感神经对触觉的反应。具体方法为正规国际标准按摩法及改良的捏脊法,实施抚触的新生儿,他们表现为安静、顺从、愉快的情绪。

最早开展抚触疗法的上海儿研所研究发现:抚触可以使迷走神经紧张增加。尤其是捏脊,可以使胃泌素增加,从而提高婴儿的食欲,增加其热卡摄入,为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热量。

抚触可以改善婴儿的情绪,增强其愉悦感,可以使婴儿体内β-内啡肽,5-羟色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血清素分泌增加,使婴儿神经系统稳定,容易照管。

抚触可以使亲代的爱直接传递给子代,使两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密切,婴儿在欢愉的心境中,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抗病能力增强,同时良好的心情有利于婴儿心理的健康成长,使婴儿成为生理、心理均健康,对社会适应能力强的社会之人。

3 改进打包法,改善环境

传统的打包法是把新生儿捆的直直地就像“柴捆”,这样就限制了新生儿的感觉及运动的发展,减少了对大脑的刺激反应,延迟了大脑的开启,阻碍了大脑的发育。改变传统的打包方式,即把新生儿放入一个宽松柔软的包裹或睡袋内,使其活动自由、充分舒展身体的各部,如冷、热、视、听、嗅等,给新生儿创造一个舒适的外部环境;让他们放开手脚去活动、去体验外界的感觉,使大脑得以发展。

心理学家范兹在1963年研究证明,新生儿出生24h内就有听觉反应;并具有和成人几乎一样的触觉神经,对冷和热的感觉比痛觉灵敏;其嗅觉也相当发达;出生第二天即具有味觉形象,所以将新生儿室温度控制在22~24℃,相对湿度55~65% ,这样可刺激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并且在室内不同的方位放置一些红、黄、兰、绿等色彩鲜艳的气球、玩具、图片等,丰富环境,这样即开阔了新生儿的视野,也启发了大脑的思维,这是符合心理发展规律的护理方式,使之尽快适应环境变化。

4 采取多种睡眠姿势

新生儿睡眠时间特别长,每天一般在20个小时以上,睡眠成为其主要的生活方式。而现实生活中,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看的头型,多数人习惯让新生儿采取仰卧位。许多小儿因长期仰卧而至成“扁平头”、“年画脸”,有的因头部没完全放正,而出现“偏头”,致颅骨部分位置有骨缝重叠,视野狭小,影响转头翻身等,甚至影响小脑的发育,致使孩子4~5岁时,跑步容易摔跤。采取仰、侧、俯等多种睡眠姿势,每1小时左右更换一次,摆好头位,舒展耳廓,在婴儿床各个侧面装饰一些色彩鲜艳的能使新生儿喜欢注视的图案,既锻炼了他们翻身、抬头能力,也促进了大脑的发育。

对早产儿来讲仰卧位时,由于头立不住,用小毛巾垫在两侧,使其面部朝上,颈部和脊柱保持一条直线;侧卧时,注意将耳廓放于生理位置,以免贴于面部;一般不采取俯卧位。虽然俯卧位对早产儿有多种生理益处,有利于早产儿呼吸系统的发育,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但是,俯卧位时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国外有学者认为,早产儿避免采用俯卧位。

5 观察情绪变化,满足其需要

情绪饱满、肯定、安然的这类新生儿吃奶、睡眠、大小便比较有规律,她们出生方式多为顺产,也可以是剖宫产,新生儿评分在8~10分,体重一般都在2500g以上,很容易护理。

新生儿啼哭时声音比较响亮,而且有规律,似有号召力,是一种满足的需要。当婴儿饥饿时其哭声会由小变大,平稳,保持时间长,哭时婴儿头会向两侧转动、出现觅食反应,嘴唇有吸吮动作,给予吸吮后,哭声会立即停止。如果婴儿饥饿过度时,哭声会由强转弱,绵长而无力,有的婴儿会因为出汗多而出现短时间的虚脱。

婴儿尿布潮湿时,会感到不舒适,表示出两脚乱踢,大哭或哭一阵,停一阵,给予换尿布或清洗后即会停止哭啼,平静地入睡。

当婴儿过暖时,额头及全身出汗,面色红,大声哭闹,手足骚动不安。当婴儿襁褓内热气较大,有时会有一过性体温升高。护理人员应给婴儿更换尿布,并喂少量糖水,必要时给温水擦浴,达到散热作用,婴儿会感到舒适,哭声也会停止。

当婴儿需要母亲怀抱时,会无明显原因的哭闹,查看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面色红润,四肢活动自如,反射正常,也不是饥饿或尿布潮湿等原因。把婴儿抱起贴在左侧近心脏部位,轻轻拍背或抚摸时,婴儿可以感受母亲心跳搏动的节奏(如同在子宫内听惯了母亲的声音),产生一种安全感而停止哭闹,安然入睡。

6 讨论

新生儿虽然不会说话,不能用语言表达,但是新生儿天生具有情绪反应能力[1],当他们发现饥饿,尿湿,过冷,过热,疼痛等都会表现为情绪异常,以哭、笑、吃或不吃来反映他们的心理活动,其行为表现是新生儿和我们护士进行“交流”的惟一方式,通过这种情绪信息传递,护士能够判断其健康情况。

由于新生儿出生后对母亲仍有高度依赖感[2],我们必须了解新生儿的心理情绪,满足新生儿的心理需求,绝对不能对婴儿发脾气,如情绪不好时,应调整心态,用微笑的表情去护理婴儿。新生儿时期做好心理护理,对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尤其是以后小儿的性格形成都有重要影响[3],因此,新生儿不仅需要精心的生活护理,心理的护理也必不可少,新生儿尤如一棵待培育的小树苗,只有辛勤的浇灌,科学合理的培养,才能使其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杨存珍.新生儿心理护理的体会.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1.

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范文4

关键词:健康教育;母乳喂养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对于新生儿母亲来说,我们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新生儿母亲认识从婴儿的成长发育而言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怎样才能有足够的乳汁喂养孩子,并告知注意事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2010年在我科住院的430例新生儿母亲,其中正常顺产母亲256例,剖腹产母亲174例。对所有新生儿母亲进行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1.2 健康教育的方法 我院将母乳喂养的好处和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制成小手册,发放到每位新生儿母亲手中,医师和护士在查房时不断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并督促她们执行,登记母乳喂养的次数和数量,指导怎样才能有足够的乳汁喂养孩子,并告知注意事项。责任护士和当班护士具体指导。对在医院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没有成功的新生儿母亲,我们采取电话指导、举办家长学校、开办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宣教。

2 结果

430例新生儿母亲中有306例自愿进行母乳喂养,其余124例中101例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后在院内接受母乳喂养,16例在出院后在进行电话随访以及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后接受母乳喂养,7例因为身体疾病和其他特殊原因没有母乳喂养。经过健康教育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由原来的71.16%提高到98.37%。

3 讨论

3.1说明母乳喂养对婴儿和母亲的好处,能增加新生儿母亲采用母乳喂养的决心

3.1.1母乳喂养增进母子感情 母乳喂养刺激母亲体内催产素的释放。"现在已充分证明,催产素不仅刺激子宫收缩和乳汁分泌,还促进母的发展和母子间亲密关系的形成。

3.1.2母乳比配方奶更易消化 母乳相比其他动物的乳汁,宝宝更易消化母乳,这是因为人奶中含有一种能够帮助消化的酶。与牛奶相比,母乳在婴儿的胃里形成更软的凝乳,能更快地被人体系统所同化。尽管母乳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牛奶,但几乎全部都是宝宝能够利用的。相反,牛奶中大约有50%的蛋白质被当作废物排出了宝宝的体外。同样,母乳喂养的婴儿对铁和锌也吸收得更好。

3.1.3母乳提供完美的婴幼儿营养 母乳中含有婴儿出生后4~6个月内生长发育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如适合新生婴儿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盐、钙、磷,足量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母乳清洁、卫生、新鲜、无菌,经济、方便、温度适宜,是初生婴儿理想的食物。母乳尤其是初乳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能保护婴儿少患病,提高婴儿对消化道、呼吸道和某些传染病的抵抗力。母乳中的某些物质为婴儿脑神经细胞发育所必需,有利智力发展。

3.1.4母乳喂养降低母亲患乳腺癌的风险 哺乳可以减少母亲产后出血,有利于子宫恢复,而且可抑制排卵,降低产妇日后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概率,如果所有的没有进行母乳喂养的或母乳喂养不到3个月的妇女都母乳喂养4~12个月,相对目前的概率,绝经期前经产妇患乳腺癌的几率要减少11%。如果所有有孩子的妇女都进行24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母乳喂养,同样的几率将减少25%。在早年就开始喂母乳的妇女中,患病几率则更低。

3.2指导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增强新生儿母亲母乳喂养的信心

3.2.1早吸吮、早皮肤接触,婴儿娩出称重后,立即抱到母亲胸前协助吸吮。母婴皮肤接触,每侧各吸15min,确保出生1h内母婴皮肤接触30min以上。剖腹产母亲有应答后,让母婴拥抱,进行肌肤接触,协助早吸吮。

3.2.2母婴同室,让母亲随时可以与孩子接近,24h按需哺乳。有意识地训练宝宝,使喂奶间隔时间逐渐延长,让宝宝的胃肠和妈妈的身体都有时间进行休息;不让宝宝含睡觉。含睡觉一方面容易使妈妈的受伤,另一方面对宝宝牙床的发育也不利;如果妈妈有事需要和宝宝分开暂时不能哺乳,一定要坚持定时挤奶,以保障乳汁的分泌。

3.3喂奶时母亲取舒适的,用湿热的毛巾敷和乳晕3~5min,同时按摩以刺激排乳反射,挤出一些乳汁,乳晕变软后便于婴儿含吮。将及乳晕的大部分含入婴儿的口腔中。母亲将拇指和四指分别放在上、下方,托起整个。避免剪刀式夹托。尽量让婴儿身体与母亲身体相贴,这样孩子吃起来很香甜。如果宝宝一次没能吃完一侧,下次喂奶时还要记得先吃这侧的,让它排空后再吃另一侧的。就是让每侧都有排空的机会,防止乳汁淤积在里导致乳管不通,乳核形成,甚至乳腺炎的发生。如果要中止喂奶,母亲用食指轻轻将婴儿的下颌按压一下,婴儿会自动吐出,千万不要强行将拉出,这样会损伤。

3.4母乳成功喂养的5要素 ①全家的信心是前提:全家人都应该关心她、鼓励她,帮助她实现母乳喂养。但也不能过分关注她,以免给产妇更多心理压力。②.充足的休息是基础:要保证产妇的休息,尤其是要保证她每天有足够的睡眠。 ③全面的营养是关键:全面充足的营养不但关系到乳汁的分泌,还影响乳汁的营养。 ④.早吸吮是诀窍:让宝宝尽早吸吮是保障泌乳的关键。⑤还应注意夜间喂养:在保证产妇充足睡眠的前提下,夜里也应喂奶1~2次,因为夜间泌乳素的产生是白天的50倍。

国内外大量调查事实证明,母乳喂养的婴儿体格、智力发育均明显优于人工喂养儿,一个妇女只要能生育小孩,就必定有足够的乳汁喂养自己的婴儿4~6个月,甚至1~2岁,充足的信心和正确的喂养方法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杜红梅,王敏.根据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护理健康教育[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5):47.

[2] 刘汝河.不同喂养方法与小儿生长发育的关系[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2,20(6):446.

[3] 徐鸣鸿.母乳喂养的问题和误区.护士进修杂志,2006,3:22-25.

[4] 金红.医学院校中医养生学教育的实施及意义[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范文5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的产妇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将56例母婴分离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取产后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28例,同时实施社会支持和放松训练。结果干预2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母婴分离;产后;抑郁症;社会支持;放松训练

近年来,产后抑郁症得到了普遍的关注。有研究显示,由于新生儿疾病转新生儿科治疗造成的母婴分离是产后抑郁症的可能原因之一。这些初为人母的新妈妈们,刚刚尝试做妈妈的喜悦,却遭受婴儿患病母婴分离的挫折,易出现情绪低落、自责感;再则由于婴儿不在身边,过分担心婴儿疾病状况,情绪极不稳定、忧虑易哭;另外由于母婴分离,护理人员忽视对其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的健康指导,使其对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缺乏信心。所有这些均导致母婴分离产妇抑郁程度增高,更易发生抑郁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9年10月至2011年1月到我院住院产妇480人,随机抽取了56例进行分析。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干预对象均无精神病史,无母乳喂养禁忌证。根据产次、年龄、文化程度、婴儿转科及转归情况,将产妇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28人,对照组28人。

1.2.2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对产妇及陪护人实施针对性健康指导:

①全面准确评估产妇社会关系及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的支持系统,是否感觉到家人提供的情感和物质支持。严密观察产妇言语、动作、行为及非语言情绪反应,注意产妇有无注意力无法集中,对事物缺乏兴趣、健忘、心情不平静、时常哭泣或流泪、依赖、焦虑、恐惧、疲倦、伤心、易怒、烦躁,无法忍受挫折、负向思维,对自身和新生儿健康过度担忧等症状;并针对不同情绪表现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②指导产妇饮食的营养和均衡,膳食要清淡易消化,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高蛋白。指导家属给予产妇清淡营养且色香味俱全的饮食,适当补充使产妇心情愉快的食物,如巧克力或甜点等。如果缺乏维生素和氨基酸等某种单一营养物质也能引起忧郁症,所以可以多吃维生素B 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粗粮、鱼等。

③以同情、温馨、关心的态度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必要的精神安慰和疏导,加强与患者的感情交流,让其树立正确的生育观,不重男轻女,并帮助产妇协调好家庭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帮助和提高她在家人心目中的地位,尽快消除心理负担,从精神抑郁中解脱出来[1]。

1.2.3放松训练:①有意识的放松 通过有意识地对身体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肌肉进行收缩——放松训练,最终达到可以有意识地放松紧张部位肌肉的目的。包括渐进式和选择式放松训练。具体有9个步骤:即收缩:脚-腿-骨盆底-手-臂-肩-脸肌肉,几秒钟后的放松:收缩右臂,放松左臂,全放松;收缩右腿,放松左腿,全放松;收缩双臂,放松双腿;收缩双腿,放松双臂,此疗法的指导语多暗示慢松弛语言,如“舒适的躺好,放松。”“体验一下你的左手松弛,注意和紧张作对比,”“好,很好。”“不要着急,慢慢来。”等等,训练时间为每天中午和晚上临睡前30分钟。②触摸放松。当产妇某一部分肌肉,如颈部、前臂紧张时,触摸产妇的紧张部分并指导其放松。③意念放松 产妇通过其想象某一美好的事物,消除头脑中的一切杂念,以达到一种身心转移的状态。④音乐放松 产妇双耳戴耳机在静坐或静卧欣赏,选择产妇喜欢的舒缓音乐,指导其完全沉浸于音乐之中,从而达到身心平衡的一种状态方法。但这种方法要求产妇具有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对观察组中28例产妇实施此疗法,2次/天,每次30分钟。

1.2.4产后恢复训练运动前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穿着宽松衣服,排空膀胱,移走枕头在硬扳床上运动。①仰卧深呼吸,收腹部然后呼气。②仰卧 两臂伸直放于身旁,进行缩肛与放松运动。③仰卧 髋与腿放松,分开稍屈,脚底紧贴床面抬高臀部。④仰卧两臂伸直放身旁,双腿上举与分举,与身体成一直角。⑤仰卧起坐。⑥跪姿 双膝分开,肩肘垂直,双手平放于床上。腰部进行左右旋转动作。⑦全身运动 跪姿,双臂支撑于床上,左右替向背部高举,产妇可按照由弱到强的原则以及自身条件,进行自由选择,如有不适或出血应立即停止。一般产后两日开始,每1-2日增加一节。⑧增加一节,2-3次/日,每次15分钟,剖腹产产妇可先评估执行第一项的深呼吸运动,其他项目等伤口愈合后再逐渐执行。

婴儿心理健康的维护范文6

为进一步提高家庭成员健康水平和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市卫生计生局决定开展“流动人口健康家庭”评选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加强组织建设

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分工明确,制定具体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二、加强摸底调查工作

底数清工作明,开展入户调查,填写“流动人口健康家庭”推荐表。入户调查内容围绕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家庭收入状况和财产状况、家庭类型(婴幼儿、青少年、老年等家庭类型),了解健康服务需求。

三、加强宣传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平台,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媒体及编制宣传单、宣传彩页、宣传手册、精美宣传品等多多种形式对“健康家庭”评选活动进行大力宣传,营造健康家庭活动的良好氛围。

(一)家庭保健活动

1、开展健康保健活动。选取家庭健康责任人,对其进行重点健康教育及家庭保健知识培训。家庭健康责任人督促指导家庭成员关注家庭环境的危害、培养个人卫生习惯、促进改变抽烟喝酒等不健康行为、帮助家庭成员及时监测血糖患病就诊、关注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等。

2、开展“营养科学进万家活动”,开展合理饮食和三种主要的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预防的健康教育。

3、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包括青少年本人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识的知晓程度,提高家长和青少年的沟通能力,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4、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如开展心肺复苏、120急救知识专题讲座及培训。开展灾害逃生等相关技能演习,如烟雾逃生、火灾逃生、地震逃生等掌握正确的逃生技巧。

(二)科学育儿活动

1、开展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等科学育儿知识专题讲座,提升婴幼儿看护人在婴幼儿营养喂养方面的能力。

2、积极聘请专家及早教咨询师等,通过专家讲座和资料发放,增强婴幼儿看护人对婴幼儿常见病的识别能力,提高对一般疾病的日常预防和护理方法的知晓程度。

3、积极组织婴幼儿亲子阅读活动、游戏互动、亲子竞赛活动,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婴幼儿看护人对亲子互动重要性的认知率,提高婴幼儿在思维、记忆、动作等方面的发展能力。

4、开展宣传早教知识。

(三)养老照护活动

1、开展老年人生活方式及日常保健主题活动,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健康等方面服务。

2、建立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档案,通过定期看望、电话问候、谈心交流等进行情感沟通。

3、开展老年人运动与康复咨询活动,指导老年人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4、成立“家庭服务中心”,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日托、餐饮服务,代收水电费,有娱乐活动场所,提供娱乐,图书阅览室等文化服务。

(四)家庭文化活动

1、开展相关家庭教育、夫妻关系、子女关系、邻里关系等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