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孩数学思维方法范例6篇

培养小孩数学思维方法

培养小孩数学思维方法范文1

关键词:抽象思维;能力;幼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属于理性认识阶段。儿童,特别是0~6岁幼儿,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幼儿进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对孩子未来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抽象思维能力较好的儿童往往在未来进入学校后,在学业上有更好的表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孩子提高相关能力的引导者。家长对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必然会对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对抽象思维不了解,因此认为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不知道该如何入手。

本文就是为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提出建议,让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1.引导孩子读数字

孩子刚学习数字时会对数字特别感兴趣,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找找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数字,让孩子读。比如,读读家里的号码本,读读街上的广告牌,在乘坐汽车或者逛街时,也可以引导孩子去读路过广告牌上的号码。这样既能让孩子在乘车和逛街时不吵不闹,对出行充满兴趣,又培养了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

2.陪孩子数东西

孩子学会数字之后,不仅喜欢读数字,还喜欢数数。所以我们也可以多让他们数一数周围的东西。 1,2,3,4,5,...陪着孩子一起数,比如数一数小区里有多少盏路灯,有多少棵树,多少辆汽车,这会让幼儿很有兴趣。

3.带孩子唱数字歌

除了带着孩子读数字和数东西,还可以和幼儿一起唱数字歌,从而加强幼儿对数字的敏感性,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和幼儿一唱数青蛙歌:“一只青蛙一张嘴,筛鲅劬λ奶跬龋涣街磺嗤芰秸抛欤四个眼睛八条腿……”这不仅是有趣的亲子游戏,还能加深和幼儿之间的亲子联系,也可以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

4.教孩子打电话

幼儿天生对按键有着特别的兴趣,很喜欢按各种各样的按钮。并且,幼儿们对拨打电话总是有着莫名的兴趣。很多幼儿会背着父母偷偷去拨打电话,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电话有好奇心,他们想知道为什么按这些数字电话就会响,就可以和别人通话。如果我们和幼儿讲清楚电话会响的原因,然后让幼儿去学着拨打电话,这不仅可以训练幼儿读数字、认数字的能力,也会降低家长不在时他们乱打电话的次数。

5.带孩子整理家庭用品

有时候你可以让你的幼儿帮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长的工作量,也可以借机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你可以把要洗的衣服交给你的孩子,让他帮你进行深浅颜色分类;也可以把洗完的袜子交给他,让他按大小进行分类,帮你分出哪个是爸爸的,哪个是妈妈的,哪个是自己的。

6.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图形

幼儿们在家的时候总是喜欢到处翻,到处乱动,这为家长增加了很多工作量。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在房间找图案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样也是培养其抽象逻辑思维的好方法。我们可以和幼儿说:“宝宝,我们来找一找家里什么东西是长方形的,然后画下来给妈妈猜你找到的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幼儿认识图形,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让幼儿画出所看到的东西,也可以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关注和培养对孩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对幼儿的未来发展影响很大。所以家长要更多关注他们,发现生活中能借机培养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小事,从小事出发去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希望各位家长可以从本文中受到启发,发现生活中的小事,从生活点滴做起,多关注幼儿的成长,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世琼.看图讲述课应注意培养幼儿抽象思维能力[J].幼儿教育,1987(3).

培养小孩数学思维方法范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A-0029-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改变机械模仿、过于重知识落实而轻能力培养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引问中点燃创新火花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建立在创新思维的基础上,对现有条件的超越,是个人创新能力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问的方式,培养孩子们善于质疑的品质和创新思维的意识。

例如,笔者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在导课环节出示了课题后,问道:“小朋友们,你们看了本课的课题后,想通过本课学习哪些知识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商不变是什么意思?商在什么情况下不变呢?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商不变呢?还有同学大胆设想:既然商有这样的特点,那么和、差、积有没有这样的特点呢?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既大胆又有一定的意义。教师要鼓励学生这样的质疑,以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习惯。

受知识、视野等的局限,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也许天真可笑,也许无知,但都是他们创新能力的体现。我们不应采用粗暴、武断的方式打击孩子们提问的积极性,应该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大胆探究,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在求异中激发创新意识

小学生可塑性特别强,教师教学的方式往往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老师总是习惯于引导孩子们朝着自己教学设计的方向去思考,对学生中的不同声音、不同想法缺乏尊重,这无形中打击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容易导致孩子们养成循规蹈矩、迷信权威等不良习惯。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树立学习的主体意识。在数学课堂中,鼓励孩子们提出“标新立异”的见解、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让他们养成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提高思维的广度。

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列出算式14-9=?,让孩子们自己设计解题的方法。有的学生用14减去9个1的方法得出差是5;有的学生用小木棒来计算得出5;有的学生根据加法9+5=14,算出14-9=5等。其中有个学生说:“14-9,14的个位数4-9不够减,于是我把它倒过来,变成9-4=5,然后10减掉5等于5,得出14减9等于5。”这样的解题方法,很是反常规,大多数同学都说不对,这是凑巧。对于这样的情况,我首先表扬了这位同学大胆的解题方法,然后鼓励他用同样的方法去验证其他的算式,看是不是都能成立。然后引导孩子们将以上的算式进行合并就变成10-(9-4)=10-9+4=10+4-9=5,所以以上的算法其实就是拆分法,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

以上案例中,教师对于课堂中出现的思维亮点及时捕捉,作为课堂中的生成资源,鼓励孩子们大胆探究,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见解,以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三、在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抓住孩子们的这一特点,构建活动化的学习情境,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落实到游戏活动中,创设“学”“乐”“玩”结合的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进行数学探究。

例如,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游戏化教学情境:课前每位孩子都准备好10枚1角的硬币;在课堂上,孩子们进行抛硬币游戏,记下正面的硬币有几枚、反面的硬币有几枚;接着鼓励孩子们根据以上的结果,设计加法和减法的算式;然后孩子们相互交流,看谁设计的算式多,看谁计算得准确。

在这样的数学活动中,孩子们动手动脑,在快乐中积极探究、大胆思考,不仅很好地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而且获得了快乐的体验。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火花被充分点燃,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培养小孩数学思维方法范文3

1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九年义务的小学数学课程中,以促进学生快速、持续和全面发展作为基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求遵循知识学习规律,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新时期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特点和要求,立足实际,将学校情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对其应用和进行解释,让学生对小学数学教育与学习进行重新审视和理解。同时,在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和思维方面,得本文由收集整理到进步和发展。其中,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制定科学高效的策略和措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大力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方式

2.1 分类法和比较法

分类法是加工整理的一种基本方法,比较是对研究的对象和现象之间进行对比,确定其的相同点或者不同点。比较是人们开展思维能力和发挥想象力的基础。分类法和比较法贯穿在小学的数学教学难之中。

2.2 演绎法与归纳法

这两种都是小学数学常用的推理方法。对于推理法而言,其主要是由个别、特殊的数学知识向普通的规律逐渐类推和延展,实践中可以看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其概念、性质以及定律等,均是通过推理归纳将其概括出来。

2.3 抽象与概括法

所谓抽象法,实际上就是将原本比较抽象的事物从客观事物中分离出来,将非实质性的东西舍弃;概括法,则是将同种、同类事物有效地归纳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4 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就是将两个或者多个对象综合起来对其进行研究,从整体上对事物的本质加以认识和了解。分析法是指将研究对象分成多个部分进行研究,进而获取对象本质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3 培养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人们的思维意识具有多种多样性和广泛性,对事物的好奇欲望、想象能力等都有很大的改观。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维意识,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而且与小学培养思维能力和数学的教学特点相结合。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基础,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如果缺少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将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不利。基于此,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有计划性、针对性和有目的的对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予以培养,这是当前小学教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从当前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其知识变得更加的丰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通过具体演示与操作,小学生很容易理解与掌握,这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小学生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实践中,虽然其并不能作为一项教学目标和任务,但是在讲解学习方法时,教师若能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则可在培养学生穿线思维能力方面见到很大的效果。

4 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措施

4.1 联系合理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的数学课程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若想有效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教师必须要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尤其要注意对每节课堂、每一个数学问题都要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关注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数学课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和有趣。作为教师,应用旧知识来培养孩子们对新知识的认知,进而获取发展和成功,对事物的探究乐趣。

4.2 立足实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解题技巧和方法的教授,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小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引导小学生对知识内容展开想象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指导和帮助学生探究解题技巧。在此过程中,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对小学生解题模式进行耐心的讲解,由于解题模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数学本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教师不能只是依靠局限的解题方式或者逻辑思维应用在教学中,而是在保证正常思路的情况下,积极探析新的解题技巧。

4.3 把握数学练习题设计之难度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其原本是基础教学的内容,习题练习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大小来适当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其思维,以得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加强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成就感,使他们乐意去学习数学,乐意去思考数学中的难题。

4.4 要重视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都是通过问题引发出来的,数学知识就是一种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数学课堂就是在老师的提问下,学生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作答的一个过程。如果想把这门课程教好,则教师应当积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应当借助问题进行探讨,如果想要学生牢固记住数学知识,并且想要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则教师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提问内容,积极引导孩子们对问题思考,然后通过相关的比对、归纳、抽象概括,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积极性。

培养小孩数学思维方法范文4

关键词:创新;个性;灵活

在数学逻辑思维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和个性,人性化、合理化地引导孩子,并且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数学学习不再单单依赖于课本和习题,而是变成学生成长的一片乐土,我所能够想到的方法如下:

一、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充分发挥教师个人魅力,

用良好的教师印象引导

教师印象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在数学课上,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备好课,并与班主任沟通了解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例如,针对比较文静的孩子可以采用数学习题创新板书竞赛的方式,而对于特别活泼爱动的孩子,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表演等让他们参与其中。用不同的方法去贴近每一个学生,老师也要从不同的方面展现自己对数学的热爱和对独立思考能力的热爱,例如,给孩子们讲一些数学家学习的故事,数学家小时候学习数学的故事,引导孩子们向数学家们学习,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大胆地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情境模式创造法

首先,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而且大多数中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从具体思维到逻辑思维能力的过渡,可根据不同的题目将学生分成小组表演情景话剧,例如,买东西、打折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买家和卖家,加深学生对习题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做题。其次,对于涉及实际问题的题目,例如,“摆火柴”此类题目,可以拿一些火柴到教室里,上课前先让孩子们猜想要做怎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后根据习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比赛。使他们将数学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既能将学生顺利地带入数学领域,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互相学习,合作拓展法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而面对数学问题会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他人方法,例如,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选出一位组长负责整理方法,先让学生在本组内讨论,然后让不同小组互相自由交流,了解其他小组的解题方法,由组长汇总。然后让每个小组分别发言说出本小组和其他小组讨论出的方法,教师对总结方法最多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做,既能加强他们互相学习的合作能力,又能使得解题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孩子们在了解自己方法的基础上,了解其他人的解题方法和思考方式,享受分享的乐趣。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注重创新,灵活变通

培养小孩数学思维方法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创新思维;逻辑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就应“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由此,不难看出,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很重要。

对于数学学习和个人发展来说,有很多重要的思维品质,如创新性、灵活性、发散性、逻辑性等。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将这几种思维品质进行整合,以培养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为核心,促进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思维的新方式、新角度,它是处理事物的思维过程,具有主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爱因斯坦说:“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这就告诉我们,思维的创新性对社会发展有多么重要。那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呢?

1.利用“求异”性培养创新思维

即使是小学生,也会具备想要与众不同的心态,即发散思维。传统教学模式习惯打造一模一样的“考试机器”,对孩子在课堂上的“特殊”表现,不但不给予鼓励,反而认为多此一举,这极大地挫伤了孩子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要大力鼓励孩子们从多个角度、多种方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2.利用“迁移”培养创新思维

迁移是一种“活学活用”的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运用迁移规律,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如比较“9+5和8+5的大小”时,有些学生需要计算出两边的结果才能比较,这时教师要让学生观察、思考,若将问题直接转化为比较“9和8”,则可灵活解题。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人们借助概念、判断和推理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

1.指导学生用比较和分析法区别易混淆的数学概念

例如,教学质数和互质数时,很多学生常把它们弄混。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然数先分类,理解质数的特点(所含约数只有1和本身),再比较找出互质数和质数的异同,明确质数指某一个数,而互质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用分析和综合法解决复杂的应用问题

分析是把问题分解或者把整体的个别特征方面分离出来解决,综合是将问题的各个方面或单个特征联合起来。在解决复杂的概念问题,如复合应用题时,这两种逻辑思维方法就显得很重要。例如:“甲、乙、丙三个人用600元合买了一台潜水泵,付款办法是:甲付的钱是其他两人应付总数的一半,乙付的钱是其他两人的三分之一,丙应付多少?”经过分析,可把这道题分成三个简单的 问题:

(1)三人共付600元,要求丙付多少,就要知道甲和乙付 的钱;

(2)甲付的钱是其他两人应付总数的一半,可将乙和丙付的钱分两份,一份钱正好和甲付的一样,那么甲付的钱就是三人付钱总数的三分之一;

(3)用同样方法知道乙付的钱数是三人付钱总数的四分之一。

总钱数是600元,可得:

3.指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判断和推理

解决数学问题需要严谨的判断和推理,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研究问题的严谨的科学态度。课堂上,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要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例如,“两个正方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是否正确,学生回答不正确。这时就要问“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两个正方形不知道是否相同,只有相同的两个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这时候,思维在学生的头脑中就是推理过程。

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朝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渗透对思维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各种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史莉莉.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 2011(11).

培养小孩数学思维方法范文6

关键词:计算教学能力;培养孩子;具体方法;课堂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194-01

计算教学占小学低段整个数学教学的70%左右,计算又是一个人在数学上入门的基础,是人一生中用得最多的“数学知识”。《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学以致用。小学低段又包含了加、减、乘、除各种计算,可以说计算是低段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重中之重,那如何提高低年级孩子的计算能力呢?

一、培养计算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入学的孩子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各种事物兴趣浓厚,包括数学上的计算,加上这时候的家长对孩子信心百倍,积极性很高,个个都想成为优秀家长,人人都能辅导。低年级的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一时机,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计算兴趣,如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讲一些名人、数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孩子在家和家长进行计算互动,主动参与,调动积极性;也可以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计算练习,提高孩子的兴趣;还能通过游戏、比赛、选拔计算高手、评计算王、动手摆一摆、奖励小红花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计算热情,培养计算兴趣。

其实,我不赞成现在个别学前教育的教学模式,幼儿园就把10以内、甚至20以内的加减法教了,6岁以前的孩子无论从思维还是从注意力都不适宜这样拔高要求,拔苗助长适得其反,还大大摧残了孩子的身心,扼杀了孩子对学校的美好憧憬,再谈培养学习兴趣那就很难了。

二、提倡算法多样化

《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明确提出计算技能要求: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现在的孩子聪明、思维灵活。教师在计算教学时越来越多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想法,如在教学12-8时,我营造了一些生活情境,充分让孩子思考,就得出很多种算法。我的实践是这时教师要组织孩子展开充分讨论和争辩,针对孩子的思维进行有效的调控,加上在应用中的体验,孩子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他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这样就学得深刻。既克服了计算教学的枯燥,又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孩子,即处理好多样化和优化的关系,20以内的加减法都可以这样尝试。

当然,教师在讲每一种计算的算理时,应讲清、讲透,多渠道、多角度帮助孩子分析这样算的道理,揭示、总结一些计算规律,再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三、口算训练经常化

计算能力的提高大多通过口算来体现,因此口算练习应经常开展,且大多安排在学校,在课堂上完成。有教师也常常把口算挂在嘴边,每天要求孩子回家做口算,甚至把检查、督促寄托在家长身上,往往落不到实处,没什么成效。我的做法是每节数学课前5分钟是固定的口算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如开火车、抢答、夺红旗、争上游等。现在每个孩子都配了一本口算题卡,一次一页或一半,通过孩子自改、同桌互改、小组长固定改、教师随机抽改,既花不了多少时间,又达到集体训练的目的,孩子的积极性高,效果不错。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计算正确的前提,单纯的计算对大部分孩子来说不是难题,不是不会做,而是疏忽、不重视、习惯差造成的。计算错误又往往是抄措数字、看错运算符号、忘记进位或退位、口诀不清等,归结一点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态度不端正,良好计算习惯没形成。怎样做呢?

1、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是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是关键。

2、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观察事物的本质,寻找事物的特点,揭示事物的规律是培养观察力的三环节。就计算而言,首先要观察数字特点,有哪些运算符号;其次观察此题有几步计算;最后想一想计算顺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即养成审题的习惯,忌讳拿到题看都不看就动笔做。

3、培养孩子算不离本,养成验算的习惯。本,指的是草稿本,孩子计算用不用草稿本、验不验算与教师的示范和要求有很大关系,一遇到计算题,教师首先检查孩子桌上是否有草稿本,加上教师经常在黑板上也打草稿,时间长了孩子们也就习惯了,因为小孩子最会模仿了。

4、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统一、规范的书写格式不仅可以表达计算者的计算思路、计算方法、计算步骤,而且可以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写错运算符号,甚至把对的答案抄错了,教师的示范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