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范例6篇

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

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 自媒体 高校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37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we media has been the most popular way to spread information, which brings both chance and challenge to patriotic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we media, then analyses effects of we media on patriotic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finally summarizes countermeasures for patriotic education, including channels of education, capacity of teachers, subjects of education, campus culture, laws and regulations.

Keywords We Media; college students; patriotic education

高校大学生是富有激情、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活跃群体,是推动我国时代变革发展的接班人,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和核心任务。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已成为当前流行的新兴传播手段,逐渐取代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给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已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从自媒体的含义和发展入手,对自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受到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对策。

1 自媒体概述

美国学者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We Media”研究报告中,对自媒体作出十分严谨的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 简而言之,自媒体是公民用以自己所见、所闻、所想的载体。

自媒体具有个体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多样性的特点,以博客、微博、微信、QQ空间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已迅速普及到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超级笔记本电脑等智能设备的兴起,加速了自媒体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自媒体成为大学生接收信息、发表观点、进行互动的主要渠道。

2 自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机遇

2.1 自媒体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有趣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一般通过书本、报刊、广播、课堂、讲座等方式进行,虽然可以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和积极性,但形式上往往是静态的、固定的。自媒体丰富了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同时增强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带动了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更好地传播爱国主义观念。

2.2 自媒体使爱国主义教育互动性更强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一般是知识信息的单向传授过程,大学生往往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缺少机会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互动。自媒体为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大学生创建了一个开放、自由的交流环境,使得信息的传播更迅捷、更广泛,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互动。大学生与教师和同学们的互动,能够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促使自己更好地表达爱国主义情怀。

2.3 自媒体使爱国主义教育时效性更强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一般以理论为主,案例为辅,内容陈旧,容易脱离时代背景。自媒体为教师和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接收最新的事实热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自媒体使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更强,让大学生在学习爱国主义理论的同时,也能将理论实践到现实生活中,抒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另外,当自媒体上出现曲解事实的言论时,教师可以进行及时的指正,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提高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 自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3.1 自媒体使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受到冲击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一般采用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单向模式,通过书本、报刊、广播、课堂、讲座等方式进行,这样可以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和积极性。自媒体环境下,爱国主义教育的信息资源丰富多样,信息传播快速便捷,使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受到冲击。

自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双向模式,大学生可以随时获取想要了解的社会信息资源,通过主动性的学习进而形成个性化的思想体系。另外,自媒体为大学生创造了自由沟通的平台,对各类社会新闻、热点事件等进行分享、分析和评论,使得传统填鸭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更大的影响。

3.2 自媒体使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师主导性受到冲击

在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具有很强的主导性作用,教师传授的知识和信息就是权威,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一般可以顺利展开并取得一定的成效。自媒体具有个体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多样性的特点,为大学生提供了全新的、便捷的、多样的信息渠道,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师主导性受到了冲击。

自媒体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不再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大学生不再依赖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传授,而是主动对各类社会新闻、热点事件等进行搜索、分享、分析和评论。另外,有些教师缺乏新媒体应用能力,导致师生之间距离逐渐扩大,使得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无法顺利展开。

3.3 自媒体使大学生爱国主义认知受到冲击

大学生的知识体系还在构建和完善阶段,思想和情感也在形成的过程中,导致思想认知水平有限,缺乏独立思考和辨别的能力。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不仅不仅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内容也是十分庞杂,使大学生爱国主义认知受到冲击。

2016年我国有不少特大事故发生,如银川公交纵火案件、沈海高速重大交通事故等。这些事件在真相被调查清楚和公布之前,大学生会通过自媒体进行转发或评论,非真实的信息会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扩散和发酵,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一些反动势力通过自媒体对一些重大事件进行歪曲性宣传和评论,还有一些西方利用自媒体传播西方的意识形态,这都会侵蚀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4 自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对策

4.1 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自媒体渠道

自媒体具有个体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多样性的特点,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应充分发挥自媒体的势,改变以往单调的教学模式,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具体来看,教师可以尝试搭建相应的自媒体渠道,比如博客、微博、微信、QQ空间等,为大学生创建一个开放、自由的交流环境,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率和效果。这样可以使信息的传播更迅捷、更广泛,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自媒体平台上引导大学生进行自由、平等的交流探讨,尤其对涉及爱国主义的内容和观点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评论,切实有效地将自媒体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中。

4.2 提高教师的自媒体应用能力

自媒体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应该固守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应该与时俱进,熟悉并掌握自媒体的使用方法。

具体来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媒体个体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多样性的优势,为大学生创建一个开放、自由的交流环境。同时,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包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娴熟的现代技术处理能力等,通过自媒体平台彰显教师个人魅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3 转变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形式

自媒体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平等和开放的特点,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弱化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权威身份观念,增强平等意识,通过自媒体平台与大学生进行平等、开放的交流。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以师生双方为主体,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观念和爱国主义情感。

另外,教师应注重培养自媒体平台下的大学生意见领袖,充分重视大学生意见领袖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为大学生意见领袖提供爱国主义教育的真实信息,培养大学生意见领袖形成积极、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和道德法律意识,使其通过自媒体积极传播爱国主义教育正能量。

4.4 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自媒体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环境,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一方面,高校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介的作用,比如校报、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等。高校应针对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进行及时、准确地报道与讲解,并大力宣传一些典型的爱国事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高校应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高校可以重要节日和历史纪念日向大学生推送特定信息,让大学生在了解和学习我国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的洗礼,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培养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4.5 建立健全自媒体的法律法规

自媒体以博客、微博、微信、QQ空间等为代表,如今已迅速普及到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然而由于缺乏实名制审核以及相应监管制度,自媒体的开设和运营均处于新闻媒体、电信增值和公共安全监管的空缺区域,使自媒体成为某些人肆意传播虚假信息和反动信息的平台。

应该建立健全自媒体的法律法规,使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规范的法治体系下顺利开展。通过法律强制措施予以监督和保障,比如网络实名制度、网络造谣法律责任、网络信息侵权行为责任等,对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不良影响的虚假信息传播行为,要依法处理,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 李平,魏,李依然.微信对大学生思维范式的影响及对策.中国高等教育,2016(9).

[2] 吴林龙.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逻辑进路.思想理论教育,2016(11).

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范文2

【论文摘要】随着人类信息技术的飞越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普及,多媒体也应用到了高职英语教学当中,正成为高职英语教师改革教学模式的首选途径。文章主要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多媒体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社会的信息化已成为大势所趋。这个社会变革的过程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对传统的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语言教学中也起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语言教学活动,在国际上通常被称为MCALL(Multimedia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在世界范围内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活动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也有20多年的历史。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成为高职英语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首选途径。

一、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论基础

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必须有现代的教学理论来支撑。从行为主义学派、认知主义学派到现在比较流行的建构主义学派,其各自理论经历数10年的发展,现已逐渐走向成熟。建构主义认为,个体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学习不是单纯的积累事实,培养技能的过程,而是根据个人根据周围的世界与个人的经历建构意义的过程。由此可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这一理论彻底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 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许多特征因特别适合于实现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而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并日益得到发展。

二、 高职英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源远流长,但只是近年来才真正得到广泛关注并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实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多媒体技术普及之前缺少建构主义实施的条件。多媒体及网络的特性与功能为建构主义学习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多媒体技术是创设真实情境最有效的工具;基于因特网的技术则为协作与会话,特别是超越时空、地域的协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多媒体交互式学习环境、多重感官的综合刺激、大量相互连接的信息对推动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即意义建构)具有重要意义。情境内外、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在这种环境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高职的学生在这种多媒体的环境下,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英语国家以及不同的人使用英语的不同习惯,身临其境,亲身感受与中华文化不同的英语语言文化,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率。

三、 多媒体辅助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依据建构主义的原则,在多媒体的的环境下,应该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协作式、研究式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一言堂”,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创造令学生满意的语言环境,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仅仅是授课教师本人所具有的英语水平所体现出来的语言环境,整个教学过程成为知识的机械的输出和输入过程。因此,必须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教师“导”的作用。“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学生面对计算机可以自行组织或自行适应学习,自定学习计划、时间和进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课本、光盘、校园网和因特网的资源,准备好学生的自学提纲和要求,倡导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进行学习全过程的监控、调节和帮助。

四、 多媒体辅助高职英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并不是解决语言问题的万能药方,使用多媒体也不是提高语言教学水平的保证。目前在教育中使用多媒体的误区之一就是书本搬家,将全部教学资料电子化,课堂上却仍然采取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虽然利用多媒体改变了教学内容呈现,课堂信息容量增大,但缺少师生互动和学生间的互动,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也难以完成英语教育的目标。教师应意识到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只有多种教学手段并存,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也要注意多媒体信息本身具有的特性所引发的问题。例如,在多媒体和因特网提供的大量资源环境中,学生虽然具有很大的自,但很可能产生下述问题:(1)迷向,即在大量信息中迷失方向;(2)漫游,即漫无目的地转来转去,所获甚少;(3)认知超载,认知负荷过重导致学生对处理繁杂信息失去信心,降低学习责任感,从而没有能力实现学习目标。事实上,这些问题正体现了多媒体环境对学习者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中判断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探索、发现的能力,监控自己学习的能力等纳入教学目标,并设计有效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发展这些能力。

五、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多媒体技术和高职英语课程的整合是一个全面的整合过程,它包括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评价体系的改革等,对高职英语教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在备课、命题、教学过程、答疑辅导、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中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要学习新的教育和英语教学理论,了解信息技术在语言教学的应用发展善不断地进行教学实验与探索,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教学内容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要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文化知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也正逐渐地更为广泛地被英语教师重视和应用,笔者相信,多媒体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将有力地促进高职英语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03,(2).

[2]何满成.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6,(2).

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室;优点;问题;建议

摘要:课堂提问是外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课堂师生会话的一种形式。它的过程性和交际性引发了作者对其语用意义的思索。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合作原则和语用关联三方面阐述了任务型课堂提问的语用价值,以便使外语教师从课堂提问这一侧面,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践价值和理论含义。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语用学合作原则关联论

任务型语言教学渊源于交际和语用教学思想。它从语用学、语义学、语言教学法和学习论吸取了丰富的理论营养。课堂提问是会话的一种形式,也是任务型教学的一种过程和手段,其本身具有鲜明的语言交际特点。它在外语教学中沿袭运用,反映了自身固有的语用蕴涵,也反映了外语课堂师生对话语用意义的真实存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印证着言语行为理论,遵循着会话的语用合作原则,隐含着会话的动态语用意义,体现着语用关联价值。

一、言语行为理论是任务型教学课堂提问的理论依据

认为,“语用学是对语言的使用和语言交际进行的研究。”从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语言使用和交际是语用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意义和语境是语用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是存在于词语、句子本身的静态意义,而是在一定语境中表现为行为的意义因此,语言的意义见诸于行为之中。“语言即行为、会话即行为”是语用学研究的必然之义。语用学强调“言有所为”的语言观与任务型教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任务型教学倡导“做中学”的外语教学思想。把学习活动本身与语言学习目标融成一体。把个体语言习得、行为发展和生活体验有机结合一起。任务型教学主张: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教育传授性的,而是经历性的,在某些情况下学习过程是第一性的,而学习内容是第二性的;任务的过程性和.参与者语言活动量与质有助于学习者语言自动性的形成。任务型教学强调行为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行为决定语言的意义,意义在语言行为中产生。

课堂问答是师生互动的动因之一课堂提问是引动话题的动力。激活课堂会话是课堂提问内在的规定性。根据.Austin的“三种行为”模式,人在说话的时候,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同时实施着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它与传统意义上的“意指”相同;言外行为指的是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施行的一种行为,人们通过说话可以做许多事情.达到各种目的;言后行为是指说话带来的后果。首先,言内行为通过说话表达字面意义。借助于课堂提问的这一方法优化学生话语行为,矫正学生的语音语调,熟悉和掌握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使学生说得标准,讲得得体,学得有效。

通过课堂提问改进学生的言外行为。言外行为是通过字面意义表达说话人的意图。言外行为必须满足一定的恰当条件,它的结果是产生符合某种语言的使用规则的具有一定交际功能的话语。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人们每说一句话都在实施一种言外行为,每一句话所具有的言外之力体现了说话人说话的意图。意义和言外之力存在着三种可能关系。其中一种关系是句子的意义,它取决于可能具有的言外之力。

通过课堂提问激发、维持和发展学生的言后行为。言后行为是指一旦说话人的意图被听话人理解、领会和接受,便带来相应的后果和变化。课堂提问不仅能改进学生言内行为,而且能坚定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接受教师语言的暗示和鼓励,接受课堂学习情感和学习氛围的感染和影响,克服任务型语言学习中的认知复杂度、语码复杂度和交际压力所造成的困难,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建构人格的目的。

二、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提问遵循着会话的合作原则

会话的合作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会话,即问与答、听与说,是人类语言交际的基本途径。课堂师生提问与回答不是由一系列互不相干的话语组成,成功的课堂对话是师生共同努力与默契合作的结果。学校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传承文化,造就未来的目的而存在,语言教学也不例外。课堂上师生怀着共同的或相近的目的走在一起,围绕着共同的目标完成一项又一项的学与教任务。师生课堂对话在共同的目标下产生,在合作中继续,在双方受益中发展。美国哲学家Grice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他把这种原则称为会话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又可以体现为四条准则。它们分别是: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数量准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达到会话的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以及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质量准则要求说话人不要说自己认为不真实的话,以及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联准则要求说话人说话要贴切。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者避免晦涩的词语和歧义,说话要简要和有条理。

课堂提问体现了会话的语用意义。“意义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动态地生成的。利用课堂提问与学生构成语用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对话中准确把握语言意义,逐步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水平。教师在提问中解惑、授业、传道。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培养学生语用意识,练就语言技能,形成综合语言能力。语言课堂构成的语用合作关系有利于师生发现语言教与学中的问题,也有利于合理地增加语言的输入量和输出量。根据数量准则,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信息。说话人所说的话语到了极限,有利于听话人推导出话语的上限隐含意义;根据质量准则,课堂语言是真实的,师生间的帮助是真诚的,而不是虚假的;根据关联准则,说话人的语言是经济的,意义是贴切的;根据方式准则,师生在教与学中应该学会如何说话,力免歧义,使说得明了,讲得有条理,用得得体。在使用中学习外语,在做事中培养语言能力,使语言习得与做事能力的培养相得益彰。

课堂语用合作关系融洽着师生的感情,培养着合作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演绎着师生人格的发展与变化。语言是信息传播的媒体,传承文化的载体,也是表达人类感情与思想的工具。任务型教学理论认为,有效的语言学习是经历性和过程性的。通过师生课堂对话,学生学会逐渐地把握语言的意义,完成教师和教材指定的任务,体验语言学习的过程,提炼学习的方法和思想,探索学习心理的发展,接受教师情感的感染和思想的影响,模仿优秀的学习行为。

三、课堂提问体现关联论的交际观

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思想、感情、观点等的一类行为,也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人与境之间相互关联和创造意义的过程。人类交际和认知事物总是遵循着关联原则。“任何明示性的交际活动都意味着活动有最佳的关联性”。课堂提问与回答是师生双方交际的一种形式。维系课堂交际是双方活动的关联性—认知关联、逻辑关联和语境关联。Grice

认为言语交际是一种推理交际,是听话人识别说话人意图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依赖于语境的推理过程。推理模式倡导者指出,交际是说话人提供其要表达的意图的证据,听话人根据提供的根据,结合说话人和听话人“共有知识”或共有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意图的过程。不难看出,语言交际过程主要是一个逻辑推理、认知和语境的相互关联和演进的过程。

认知关联是语言课堂任务实施的必然条件。意义学习中的“图式扩张”理论认为,语言不仅是一个有规则的符号系统,而且是一个动态的信息资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有对语言系统的认知行为,也有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行为。说语言交际过程既是语际语码的转换过程,也是推理认知的过程。

一般而言,学习可分为认知性学习、运动技能性学习和情感性学习。认知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自觉地探求知识的行为,主要表现在知识的积累、意义的获得、知觉的习得和概念的掌握。它常指学习者知识结构的构建和运作。在人的知识结构中,它以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形式,表征存储在大脑中的知识经验和信息。可想而知,语言既是认知的基础,又是认知的中介和载体。语言学习与交际促进认知的发展。认知的发展增强语言学习的意义。认知与言语交际既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因此,认知关联在语用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逻辑是语言交际意义的规定性。语用逻辑关联支撑着语言交际的全过程。美国哲学家W.V.Quine认为,真理一般依赖于语言和语言之外的事实,科学双重地依赖于语言和经验。真理与科学的陈述直接依赖于逻辑。依托着逻辑,课堂提问和回答才得以持续和发展。借助于逻辑,学生才能逐步深化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学习者对课堂任务才能保持持续的认知兴趣。课堂提问能保证师生课堂语言交际和语言能力沿着语言逻辑的演化而发展。以达到语言学习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之目的。

语境关联意味着语言在运用中言语使用者的共知语境孕育交际的意义。语境,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常说的语言环境。只要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就会构成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著名心理学家Clark(1977年)把语境分为三种情况:句子中明确陈述的内容;与话语有关的情景;说话者和听话者在句子的使用上达成的默契。语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或抑制对目标词的识别、预期句子成分、消除歧义、约束语义关系、定界搜索范围、易化语言理解和推论新知等。

实践证明,课堂提问这一对话方式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能产生语用教学效应。由于师生互动建构语境与人的意义关系,语境和互动成为语用教学的前提。课堂提问的互动性意味着教学语境构成、运作、迁移与间接言语行为间的多维意义关系。因此,可促进学生语用意识的产生和语用能力的形成。课堂提问的即时性,直接性,机动性,反馈性以及情感性拓展语言意义空间,丰富任务型语言教与学的内容,激活师生间的语言交际,体现互动与语境的语用亲合力,缩短外语教学与外语运用间的语用差距。

逻辑实用主义认为,科学的概念体系实质上是根据过去经验来预测未来经验的工具。在这一点上关联论与逻辑实用主义的主张有相似之处。关联论指出,在语言交际中,听话人对世界的假设是以概念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构成一个人的“认知环境”。一个人的认知环境是由一系列可以显映的事实或假设构成的集合。认知环境中各种各样的信息构成学生理解话语的潜在的认知环境。语言理解起重要作用的是认知环境中旧信息和旧知识或旧经验。当交际双方的认知环境中显映的事实或假设相同时,共有的语境或认知环境的重叠便产生了。成功的交际是建立在相互显映的共同认知语境之上。语境关联是语言理解本质所系,也是语言产生的必然条件之一。因此,学生在任务型语言学习中体验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积累知识,在体验中培养综合语言能力,在实施任务中发展多元智力。

毋庸置疑,课堂提问是任务型教学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它的沿袭使用蕴含着其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它内在的语用价值随着我国外语教育不断发展而得以充分体现,它深蕴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和价值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深人而得以科学的诊释和展示。

,如何使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辅相成,使教学效果、教学秩序达到最佳状态显得尤其重要。

一、我院多媒体教室的现状

(一)大屏幕投影机多媒体教室

大屏幕投影机多媒体教室指的是用大屏幕投影机、计算机、实物展示台和音频、视频播放设备等建成的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计算机仅作为教学手段,主要用来集中控制视音频设备、各种教学信息。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可以使用教学所需的任何教学媒体(如投影片、实物、模型、光盘、软盘等)来丰富教学内容。由于集中控制,操作简便、直观。通常这类多媒体教室的规模可达200-300人甚至更多,投资相对较少,但收益面广,又能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衔接,因此使用普遍。主要适用于多媒体课堂教学、专题讲演、学术交流、报告会等。

(二)交互式多媒体机房

交互式多媒体机房实际上是在一个计算机网络机房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软、硬件(如苏亚星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控制。该系统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但由于受多媒体计算机终端套数的限制(如苏亚星教学软件目前最多能够控制60台学生机),教学规模不可能像“多媒体教室”那样机动。在“多媒体机房”,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通过鼠标、键盘来演示教学内容或命令“学生机”发送屏幕信息。学生可以电子举手的形式请求帮助、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巡视每个学生的屏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实时反馈对学生练习、回答的意见。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主要适用于多媒体课堂教学、计算机培训、计算机考试、多媒体cai课件交流、演示等。

(三)多媒体网络教室

多媒体网络教室主要由多媒体服务器、多媒体客户机、分频器及多媒体计算机显示终端组成。每两台计算机显示终端为一组,一台连接服务器,一台连接客户机。在该系统中,教师可以通过服务器和客户机来演示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实验,学生通过显示终端可以观看到整个实验过程。该系统克服了单机系统无法完成的教学内容,主要适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C/S模型演示等。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

由于我院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特别是给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

(一)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二)它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解决学时矛盾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展示大量文字、图片等教学信息,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减少板书和避免语言的表达不清,从而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

(四)可免除教师上课时板书的劳累,而更多地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实践中已显示了强大的优势,但在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有待提高

有的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或者在课件中过多的使用声音效果以及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的优势得不到体现。在多媒体教学中,“声、色、光、形”等手段刺激了学生的形象感觉,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这些手段本身却以其“新颖、刺激”的独特表现,引起学生过多的无意注意,使学生的精力迁移,不能集中思想领悟知识。

(二)多媒体教学极易引发学生的“疲劳”

长时间的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有说话,思想开小差的愿望,由于多媒体教室光线受限制,整个教室的环境没有平时光亮,时间长后,眼睛疲劳、头脑疲劳,使教学效果大受影响。

(三)多媒体教学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尽管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先进的教学模式,但它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由于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大多时间不能同学生“面对面”,上课只能是人机互动,学生有时只能听见教师的声音,观察不到教师的表情,使教师的职能很容易成为放映机的操作者,而不是“讲授者”和“引导者”。对于层次较低,素质较差的学生,丰富多彩的图形,图表,不断变幻的画面不但不能启发其思维,反而使其变得烦燥不安。

(四)教师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存在盲目性。

并非所有课程(内容)的教学都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其使用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不应该“一刀切”、“一哄而上”。比如在数学、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用屏幕显示某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显得相当机械、呆板,无法体现教师生动形象的指导思路。这样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五)讲课节奏太快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加大课堂知识容量,缓解目前教学内容多与课时相对较少的矛盾。但幻灯片放映的速度也比板书快,所以学生感到节奏很快,许多知识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和吸收就又换了另外一张幻灯片,过大的课堂教学容量和过快的教学进度很难调动学生的思维情绪,而且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不可能把讲述的内容重来一遍,学生根难做好笔记,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后续新内容的学习。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多媒体课件是显示教学内容的重要形式,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无论从选材及内容,还是工具软件的运用、制作技巧的发挥,都应经过精心筛选、精心设计和制作。对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等问题,再通过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融为一体,然后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和研究。这样,在短时间内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教室不宜太暗。目前多媒体教室的设备都很好,流明很高,因此不用将灯全关闭,一般只

需将前两排灯关闭即可。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切记不要把课堂教学变成报告会。不要一上课就坐在机器前一桢桢的播放幻灯片,要注意讲课的语气、声音、手势,什么时间播放、什么时间使用激光教鞭;要注意学生的反映,加强与他们的沟通,最好站着讲课,需要时可坐下来寻找或切换文件等。同时还要注意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如适当地增加板书等。

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范文4

一、新媒体带来的机遇

1.新媒体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优势

新媒体具有的交互式大数据与云计算、主体的自主性与参与性、信息来源的全球化与即时性、内容的数字化与交互性等特点,决定了新媒体以极广的普及面和极高的使用率,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主观思维和生活方式。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新媒体平台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展了空间和领域;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传播增强了超时空性和无障碍性;新媒体文化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自主学习各类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过各种平台发表观点,参与讨论,改变在传统教育方式下理论灌输和被动学习的方式。

2.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媒体形式的转变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在数量庞大的中国网民中,年龄在10~19岁和20~29岁的分别占网民总数的24.5%和30.7%,在网民的职业分布中,学生占到了25.1%,是网民数最多的群体。在大学校园里,几乎每位学生都有QQ号、计算机上网账号、微博、博客或相对私密的微信圈,这一切说明新媒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最便捷、常用和重要的手段,他们正通过迅速发展的新媒体将自己变成自媒体,置身“云端”获取个人需要的信息,并发表各自的见解。

二、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1.新媒体对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

新媒体时代,为各种信息的大量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并悄悄改变了过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新媒体的大量运用一方面推动了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得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搜索资料的手段先进而得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因海量信息的比对筛选和已有成型资料的帮助而明显增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高人指点”而更加灵活有效;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的教育带来不利影响,具体现为知识点获取的繁多和易得,造成大学生对核心理念印象不深,对关乎根本立场的大是大非问题因参考过多的个性意见而滋生模糊认识,“拿来主义”式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导致认识不够深入而容易随波逐流。

2.新媒体成为不良思潮传播的媒介

各种信息肆意传播,限制越来越小,一些西方的意识形态和各种思潮也通过新媒体进行广泛传播,它们有些与我国的意识形态产生了强烈的对立和冲击,传统教育方式下单一的思想内容受到挑战,世界变得多元化,这就要求教育者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内容。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些不同的思想形态冲击,不能适应大学生的需要,在教育方式上不与时俱进,其所产生的传播效果必然很难得到保证。

3.新媒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冲击

新媒体条件下,时间、空间已经不是大学生进行交流的障碍,网络的虚拟性更使大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畅所欲言,他们利用新媒体来张扬个性,表达情感。久而久之,容易造成他们价值观的随意性,使其思想变得混乱。网上一些错误的观念、一些国家别有用心的宣传,都容易造成大学生在认识上的错误,而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其价值观则可能走向错误的方向,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对策略

1.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权

首先,根据当下信息传播特点搭建好教育服务网络平台,将不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陈旧信息传播方式升级改造,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加强校园媒体资源整合,推动全媒体融合发展。一方面,要发挥高校宣传教育优势和特色,拓宽核心价值观教育信息来源,加强正面宣传,彰显时代精神,引领道德风尚。另一方面,利用高校富集的人力资源不断提高新媒体应用技术研发水平,以新技术促进媒体融合与转型升级,通过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等自媒体新业务,做大做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媒体传播交流平台。

2.学校应提高教师的新媒体应用能力

学校应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出努力,如在校园网站上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种论坛、社区中展开积极讨论,给大学生指明方向,同时还要提高教师对新媒体的应用能力。大学生对新媒体较为了解,十分期待教师能够以最新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如果教师对新媒体认识不够,不但在一些前沿问题上难以和大学生保持一致,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带来不利的影响。

3.大学生要正确对待新媒体,自觉树立核心价值观

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大学生要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利用新媒体获取各种信息时,应提高甄别能力,自觉规避各种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完成学业,成长成才。总之,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很多有利的因素,但同样也存在许多挑战。新形势下,只有政府、高校、大学生共同努力,积极面对,才能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良好效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新一代的人才。

4.拓宽师生交流渠道,建立新型师生交往关系

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 多媒体辅助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 教师角色 教学方法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进入课堂教学,使传统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MCALL)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中,由于融合了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许多新特性和新功能,相比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交流式英语教学,多向互动型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无可比拟地具有了诸多特征与优势,因此这一教学模式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理论涉及计算机科学、教育心理科学等多门学科,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构建提供指导思想和科学力法。新兴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构成了该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石。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20 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新的学习理念,最早是由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J • Piaget)提出的,它是现代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对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支撑的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的,而不是从外部注入的,知识的获取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来获得的。这一理论强调学习者是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要使学生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也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也就是说,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顺应了这一要求,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一体的特点以及它的人机交互能力,网络环境下提供的资源信息,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最好的技术支持。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以其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很受广大教师的青睐,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但是随着多媒体更加广泛而深入的使用,其缺点也不可避免的显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讲课的过程中恰当运用,使教学锦上添花,否则将会事与愿违,甚至对课堂教学产生消极的影响。目前,在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过分注重展示而忽略了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每次使用多媒体课件要解决什么问题,必须十分明确。但是有的课件过分追求形式,甚至喧宾夺主,在注重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忽视了教学内容,主要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突出,学生真正的收获很少,导致多媒体教学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2.信息量过大而抑制了学生思维

部分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组织教学,目的是为了避免写粉笔字,电子教案成为手写教案的翻版,授课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忙于作笔记,学习非常被动。我们都知道,学生接受信息和掌握知识需要一定时间的跨度。假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超过了一定“度”的教学内容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教学内容过于饱满!

3.课件风格与教师教学风格不一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为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所以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应亲自创作,自然地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到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让学生易于接受,有些教师却因为使用了多媒体,把本来简明的内容,非要搞得花里胡哨、添枝加叶,这样只能使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措,也就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辅助”的本意,更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4.只注重多媒体而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

确实,一些教师在初尝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甜头后,便唯其命而是从,丧失了自己多年来形成的鲜明的教学风格,只知计算机多媒体固然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却忽略了其它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

三、如何合理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1.转变最适合的教师角色

在现代社会,教师不再像以往古圣先贤那样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所谓间接的方式就是以多媒体等手段来实施辅助教学。教师若能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必将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则在于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要求,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的转变。在多媒体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设计自己的课堂活动角色,改变传统教师的“主讲”作用,要设计丰富有趣的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环境中的主体,避免将课堂教学软件当作一种教师讲课的辅助工具。这就需要在教学软件的制作及运用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主动参与,而教师则给与适当及时的指导,纠正及进行合理的教学组织活动。

2.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有的教师发现,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生中产生强烈的反响。根据学生平时的反映、课堂表现,以及最后的反馈意见可知,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的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但是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取民补短,才能将产生更佳的效果。因此对教学法的选择上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活动做出最优的选择。具体来讲:语言结构部分以示范教学法最佳,对话部分以情景教学法为佳,阅读和写作部分以语法翻泽法为佳,互动活动部分以任务型教学为佳。最佳的教学方法要求使用最佳的多媒体组合。比如对话部分以情景教学法为佳,但是情景教学法要求多媒体再现或是创设教学所需的情景。以投影仪和媒体播放的声像材料必须是与对话内容最佳关联的;在媒体的选择上,媒体播放工具优先于投影仪,因为媒体播放工具能够非常方便地再现情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精神的集中和愉悦并存的境界,从而加速对情景的感知和理解。但是不论在哪个环节使用多媒体,教师都应抱定一个目标,那就是我们之所以要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挖掘教材的情景语言点,是为了“活化教材”创造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的“海洋”中学会“游泳”。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中,教师必须对教学法及其需要的多媒体组件做出最佳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对于语言教学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自媒体环境;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挑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4-0181-02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批又一批富有爱国情怀的有志青年。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建设的接班人,有责任和义务不断加强自身爱国主义意识和做出爱国主义行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但是,如今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面临着简单陈旧、脱离时代的严重问题,加之自媒体舆论平台的快速发展,也为高校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全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完善与提高。为此,针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做出有效的分析,制定符合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

一、自媒体的含义

自媒体,即普罗大众的私人化传播平台,通常依托现代化的手段向某个人或某群人传达信息的一种新媒体形式。其中典型代表包括博客、BBS(电子布告栏系统)、手机群发、SNS(社会性网络服务),微信公众平台等。

二、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淡化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认识与情感

高校教育应该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列为重点培养内容之一。只有及时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价值观,才能让他们建立起爱国主义信念,并在其驱动下慢慢学会做出理性、持久的爱国主义行为。但是受到自媒体视域的影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认知面临着正在弱化的挑战。自媒体形式的网络中隐藏着一部分反动势力,这些人主要以歪曲事实真相的手段对某些重大事件和新闻进行颠覆式恶化,他们会在自媒体平台恶意散播消极反动言论,其中涉及、的恶劣主体,混淆人们视听,侵蚀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还存在一些西方和极端民族分裂分子气焰嚣张地对我国发出舆论攻击,他们借助自媒体平台放肆地违背事实的反动信息。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而言,如果不能及早接受足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他们很容易被大量虚假反动信息冲击影响,导致部分人产生质疑社会甚至的不良心理,动摇对社会和党的信任,后果不堪设想。与此同时,在自媒体环境驱动下,信息的传达和接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交流不分国界和民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更多地关注具体的网址或者信息的者,而国家地域观念日益淡化,一些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淡薄,丢失文化根基。

(二)冲击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教师队伍的主导地位

在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中,教师掌握的信息就是权威,在教育过程中能够较容易树立威信,相对而言,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可以顺利展开并取得很好的成效。可是面对自媒体的不断发展,满怀好奇心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取需要了解的信息,而不再完全依赖教师的引导。从而导致教师的主导地位渐渐淡化,失去原有的优势。以自媒体的主要形式之一微博为例,据一项调查统计表明,在样本为1 500的数据中,大学生微博使用率高达97%,其中有87%的学生对热门话题感兴趣,83%的人习惯浏览他人动态,还有74%的人会参与话题讨论和意见表达。在这样的情况下,爱国主义知识的获取和培养就在这样的开放性、互动性平成。教师本应具备的话语权和解释权失去原有的力量,在学生心中已经开始动摇。这样一来,显然会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另外,教师队伍中难免有些教师缺乏网络技术使用能力,从而更加无法与学生融洽接轨,并且师生之间距离逐渐扩大。这成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又一富有挑战的课题。

(三)冲击了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

传统教育中,采用“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单向模式。这个模式下的教师处于绝对的引领支配地位,而学生却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很少展现出自主性的东西。但是在自媒体环境下,丰富的信息资源和高速的传播方式让这种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学生可以即时获取信息,不再受教师一味的灌输,他们能够通过外界构建自己的思想,信息的选择与获取全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做决定,并且还能将他们自己的观点传播出去。学生们的自主性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开始反感“填鸭式”的思想灌输。这让教师的教育开始变得举步维艰。

(四)导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更加复杂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已经率先融入这个环境之中,它也为大学教育方式带来日益复杂的挑战,其中在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尤为突出。传统的爱国主义教学以课堂为重要渠道,同时受到父母长辈的协调控制协同教育,这样的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基本可以形成准确的、权威的、深入人心的爱国主义思想。但是这种格局却被自媒体等开放性的网络媒体破坏。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大学生迎来了越来越烦琐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教师的教学管理和学校的日常管理的不断更新,主要还有以自媒体为载体的各种言论、思潮以及虚拟团体等等。这些虚拟世界中呈现出来的花样百出的思想言论不断渗透到大学生活之中,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此外,自媒体的虚拟性特点无形中加大了协调爱国主义正确思想教育的难度。由于自媒体环境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为各类良莠不齐的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而这些是现代教育工作范围无法彻底控制的因素,如此看来,自媒体环境下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显困难。

三、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一)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有效将自媒体融合到爱国主义教育中

自媒体的兴起从表面上看是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一番挑战,但是客观分析以后,未尝不是教育方法改革的一个重大契机。自媒体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将互动理念结合到教学方法之中。自媒体的开放和互动也可以使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呈现平等、互动的状态。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点,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与学生之间建立多元的交流活动,以主流意识为尚显稚嫩的大学生引导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自媒体建立相关的博客群、QQ群、微信群、BBS论坛等,在上面引领大学生自由交流探讨,通过有效地将自媒体融合到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方式,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的洗礼,培养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提升教师培养自媒体环境要求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自媒体的广泛应用给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教师当头一棒,同时为教师们敲响了警钟并对他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抓住自媒体便捷、即时的使用特点,掌握自媒体相关的技术信息,做好平台搭建,将教学中应该传达给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贯穿到自媒体平台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动发起者,其主导地位并没有被彻底改变。这时,教师就应该顺应新环境的爱国主义教育需求,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教师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娴熟的现代技术处理能力等方式彰显个人魅力、引起大学生求知兴趣。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各高校各部门也需要积极构建自媒体舆论平台,结合实际情况发挥校园自媒体平台的育人作用。最后,可以适当强化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思想,让教师时刻保持教学先进性和政治敏锐性,发挥好导向作用。

(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针对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不能适应当代新环境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发展和创新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必要做出改革,把它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辅助爱国主义教育。首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的实际角度考虑,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方法应该结合新时展加强创新,比如可以向学生征集当前最新鲜、最热门、最有意义的国家大事和新闻话题,如中日问题,然后让学生热烈讨论,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让大家纷纷发表言论,使学生顺其自然地接受爱国主义的洗礼。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思想状态,引导学生理国,坚决遏制非主流的极端思想,及时调整具有社会仇视心理的学生的思想态度。其次,针对自媒体环境下,学生的自主性和民主性不断增强,所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施展才华和自由发表言论很重要。这样的做法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共产主义理论的积极情绪,进而在实践中开始践行爱国主义行为。最后,教师的教学手段应该逐渐利用先进的媒体技术,通过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有机结合,向学生们介绍爱国主义的基本知识,使课程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四)强化校园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随着自媒体形式涌入大学校园,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承受着越来越严苛的环境。如果要继续营造出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就要协调好多方面因素,努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第一,对校园网应该加强建设、加大管理力度。其中要遵循引导正确的、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建议开设独立的、醒目的爱国主义教育板块,传递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以及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还可以设计专门的时事要闻的交流评论平台,供学生们自由发表看法,并互相点评。第二,发挥传统信息平台的作用,如校园广播站、校报学报。其中可以实时报道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策略,大力弘扬爱国事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第三,利用手机优势。手机是现代社会中几乎人手必备的社交工具,所以在营造校园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时,可以充分利用手机优势,比如在重要的节日和历史纪念日向学生群发短信,提醒学生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勿忘历史残留的国耻,振奋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四、结束语

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正在受到自媒体等现代环境下的挑战,在大学生思想意识中产生众多负面影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是关系着国家发展和前途的大事。所以,尽快探索出创新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方法迫在眉睫。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必须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并通过掌握大学生心理状态进行言传身教,同时与时代接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吸引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兴趣,将爱国主义正确思想渗透到每个大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娄超.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2]卢昌军.新媒体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8).

[3]王洪波.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证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2(10).

[4]葛超.微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2(6).

[5]向绪伟,蒋冬玲.培育大学生理国情感的实践反思[J].湖北社会科学,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