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心得体会范例6篇

宿舍心得体会

宿舍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高职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谐;柔性化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然而近年来,大学校园恶性事件频频上演,从2004年马加爵案到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恶性事件,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由于家庭、经济原因使部分学生产生了自卑、敏感、孤僻等不良情绪特征,使学生人际关系紧张,成为事件发生的隐形因素,二是宿舍生活空间的不良刺激成为恶性事件发生的动力源和导火索。“宿舍”成为恶性事件的高发地带和主要矛盾的集散地。今天的宿舍,再不仅仅是个睡觉休息的场所,而是大学生交往最频繁、联系最密切的重要场合,是学生的“小社会”、“大家庭”,是学生停留时间最长的社区。因此,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舍人际关系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每一位宿舍成员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心理健康,进而影响着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满意程度。研究表明,处在未形成友好、合作、融洽的心理氛围的宿舍生活的大学生,常常显示出压抑、敏感、自我防卫及难以合作的特点,而在同伴关系融洽的宿舍生活的大学生,心态以欢乐、注重学习和成就、乐于与人交往和帮助他人为主[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占据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半壁江山。因此,针对我国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特殊性,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这一课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

同一宿舍的高职学生,同性且年龄相差无几,长期生活在同一狭小区域里,时空的接近容易加强宿舍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会使宿舍的人际交往呈现较强的真实性与随意性,宿舍成员会在生活小事中不经意地暴露自己的性格和想法。结合以往学者的调查研究,高职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总体较好,矛盾不多,亲密程度高,学生总体能主动调整生活习惯,给予舍友情感等方面的支持;学生进入高校之后,有着强烈的合群需要,表现出渴望与同龄人相处和相依的强烈的情感慰藉[2]。因此,他们愿意选择与自己性格适合的舍友成为朋友。日常交往中,与舍友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沟通交流,舍友之间意见不一致时,多数同学能和大家通过协商保持一致[3]。但是,不可否认,学生宿舍还是会有一些不和谐因素。笔者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以来,每年学生因为宿舍矛盾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要求调换宿舍甚至调换专业、退学的学生仍不在少数。宿舍人际关系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观、人生观不同导致的矛盾

每个大学生因为家庭背景、过往经历、经济条件、成长环境迥异,成为一个个各不相同的个体,都会各自形成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使得他们看待事物的想法、角度、喜好、思想观念各不相同,心理素质、消费水平等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常常会导致宿舍矛盾。比如,有的同学爱攀比,攀比吃穿用度等日常消费,攀比分数和名次,攀比手机、数码产品、高档化妆品等开销,一味的过分攀比使得学生心理高度紧张,也大大影响了同学、舍友之间纯洁的友谊;有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连基本生活都很难保障,在各种攀比中自知不如别人,便会产生敏感、自卑等心理问题。由于价值观念的差异,使宿舍同学之间摩擦不断,很容易产生敌对心理,引发宿舍矛盾。

(二)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不同导致的矛盾

学生宿舍是“小社会”、“大家庭”,学生的个人生活习惯不同常常会引发宿舍矛盾,成为影响人际关系的导火线。比如,有的同学不注重个人卫生,不爱洗澡不爱换衣服,袜子脏衣服塞到床底下也不洗,上厕所常常忘记冲马桶,在宿舍吸烟,烟头扔得满地都是。宿舍卫生检查时,从不主动做值日打扫卫生,还相互推诿,甚至随意破坏别人的劳动成果,乱扔垃圾和纸屑;有的同学作息时间紊乱,黑白颠倒,白天睡觉晚上通宵打电脑游戏,还不调低音量,或者成夜“煲电话粥”,严重影响了宿舍其他成员的休息;还有的同学不注重自己的行为方式,如在别人午休时间在宿舍大声说话,接打电话,旁若无人;未经过他人允许随意使用他人的用品,乱翻他人的抽屉、柜子、信件等,不注重他人隐私,侵犯了舍友的权利,影响了宿舍人际关系。

(三)性格和个性不同引发的矛盾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外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每个人拥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和个性特征,在脾气、待人接物、处世态度等方面也各不相同,容易与舍友产生分歧和矛盾。如性格泼辣、开朗的同学遇到不如意、不称心的事情往往容易在忙中生乱、殃及他人,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学生,一般不愿意主动与舍友一起活动,不爱主动发言,与舍友交往较少,我行我素,难以融入宿舍集体生活,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中;一些某方面较突出的“焦点人物”,会成为“校园宠儿”,如果他们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嫉妒、猜疑甚至排斥;一些心眼小、功利心较强的学生,在涉及切身利益的评优评奖、推优入党、奖助学金评选中容易对别人获得的荣誉和利益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产生不平衡心理,从而导致宿舍人际关系的紧张和恶化。这些不仅给宿舍同学心理之间增加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也使学生的价值观更加趋向功利化,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二、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因素:90后以自我为中心,部分学生心理失调

目前,高职学生的主体是90后。随着时代的变迁,新一代的高职学生身上烙上了独具特色的个性特征。一方面,他们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关心时事和社会,掌握丰富的资讯,求知欲强,善于独立思考,敢于不断尝试,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生活质量和品位有着更高的追求[4]。另一方面,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适应能力较差,个人主义突出,凡事要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别人重视自己、关注自己,遇事先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很少为他人着想。随着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自我意识觉醒,在人际交往中追求平等、自尊,讨厌霸道无理,随性而为生活的行为。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识较弱,对他人依赖性强,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较弱,容易急功近利、见利忘义、自作主张。因此,对宿舍公共事务缺乏责任心,不愿意承担卫生值日等日常小事,并且遇到冲突和矛盾,容易把问题推到对方身上,又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不懂得宽容和换位思考,不愿意主动承认错误和好,使得宿舍成员之间产生误解,不良情绪进一步加深。加之随着现在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渐密切,网络新媒体也催生了许多新的思潮和社会现象,校园正受到大量冲击,其中不乏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冲击。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风气在一些学生当中弥漫,他们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中。网上混杂的思想和观点增加了学生辨别真伪的难度,他们迷失在网络世界中,好吃懒做,贪图享乐,做事情只求结果不考虑过程,只求自身利益从不为他人着想;与同学之间缺乏信任感,变得更加浮躁,功利,心理严重失调。这些都对宿舍人际关系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外部因素: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忽视宿舍人际关系问题

随着学生人数和学生住宿需求的快速增长,各大高校纷纷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目前比较常见的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有两种,即物业公司直接管理或者学校与社会共同管理。单纯的物业管理模式,由于文化层次和受教育程度差异,物业管理人员和学生之间容易产生不必要的摩擦,会忽视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影响物业公司服务的质量。加之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学生宿舍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但由于体制不顺,管理力量薄弱,教育观念滞后等导致软件管理落后。这种管理模式也只是权宜之计。学校与社会共同管理模式中校方、物业管理单位、学生都投入到了管理和服务过程中,齐抓共管,管理力度较强。但由于三方利益相互交叉牵制,容易出现相互埋怨和推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位、房产维修滞后、学生宿舍矛盾得不到及时处理和解决等现象时有发生[5]。当前的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无法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忽视了宿舍人际关系的问题,管理出现“真空地带”。仅仅把宿舍当作学生休息的地方,无法充分发挥学生宿舍潜在的育人功能。再者由于宿舍管理人员有限,一旦宿舍内部出现问题,没有积极正面的中介因素介入,难以调和矛盾,导致缓解矛盾的周期加长。

三、柔性化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构建路径

构建和谐的宿舍“心理场”,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使大学生身心得到放松,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有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心理素质提升[6]。构建柔性化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势在必行,对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质量和满意度,对于构建和谐校园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柔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

学生宿舍管理中出现的“真空地带”,亟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宿舍,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过程中,引入柔性化管理理念。柔性化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相对于刚性化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思路。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采用灵活、弹性的非强制管理方式,依托组织内的共同价值观、文化和精神对组织成员进行人格化管理,在成员心中产生潜在的说服力,使成员产生自我约束力[7]。强调以情感交流为主要方式,进行平等、真诚的交流与沟通。在高职学生宿舍管理中引入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理念,就是改变过去刚性化教育手段,一是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成立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管会”),并设立舍长、楼长、会长三级管理制度,由学生自管会负责检查宿舍卫生,开展宿舍文化活动,评比“星级宿舍”“文明宿舍”“示范宿舍”等,并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质和自身特点,协助宿管员和辅导员及时了解宿舍情况,化解宿舍矛盾。二是增强服务意识,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辅导员办公室可设在宿舍区,辅导员进驻学生宿舍,深入了解学生宿舍人际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满足学生生活方面的合理诉求。对于有矛盾的学生和宿舍,起到调解的作用。同时,辅导员与宿管员多沟通,齐抓共管,共同解决问题。三是采用倾听、信任、渗透、创新的教育方法开展工作,以互相尊重为前提,以引导和鼓励学生为手段,以赏识和理解为核心内容。在高职学生的宿舍管理中,创建富有个性化的激励机制,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肯定多于否定,身教重于言教,坚持以表扬为主,大力开展赏识教育。如在学生宿舍中建立党团组织,设立宿舍党团活动室和“党员之家”“党员示范宿舍”等,通过树立身边的典型和优秀宿舍,充分发挥朋辈群体的教育示范作用,发挥学生党员、团员青年的先进性和骨干作用。用身边榜样的力量感染引导学生。通过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起到规范和软约束的作用。

(二)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进宿舍

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生宿舍,解决高职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失调、人际紧张、孤单感等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一是聘请有资质、有经验、学生喜爱的教师成为兼职宿舍心理辅导师,由他们深入学生中间,为各宿舍长作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让专业心理教师与学生近距离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问题咨询和解答。二是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机构,采用个体和团体辅导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服务,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方面的帮助。对于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有困扰的学生,辅导者以尊重、同感、真诚、保密为辅导原则,进行热心、真心、耐心的心理辅导,有效解决他们的困扰和问题,让他们在心理辅导中及时化解心理压力,释放紧张情绪。对学生反映集中的问题,通过团体辅导、沙龙等方式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和咨询,让学生在安全、接纳、支持的氛围下,交流观点、分享情感、解决问题,并形成良好的认知和情感的冲击力,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并接受他人的建议、反馈等,澄清价值,梳理情绪,形成新的行为模式,获得更多的成长契机[8]。将由宿舍人际关系问题衍生的心理失调消灭在萌芽状态,促使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三)多样化的文化活动进宿舍

宿舍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大学生宿舍是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社交及其他活动于一体的综合场所,也是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如何利用这块阵地,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高校学生宿舍管理者共同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一、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知识与文化并重的年代,如何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如何拓展课外知识,宿舍文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技论文。所谓宿舍文化建设是指学生在以宿舍为主要空间的共同学习生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它包括宿舍的布置、宿舍管理条例、宿舍成员的生活方式、闲暇活动、整体的精神风貌,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构成的动静相融的,充满文明、智慧、道德、艺术的文化氛围。因此,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以良好的舍风促进班风、校风、学风建设、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特性

宿舍文化建设从精神文化方面来看,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性。科技论文。一是感染性,大学生宿舍文化使宿舍成员这一特殊群体在感情及情绪相互交流、相互感染中形成了心理上的认同,其感染性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二是倾向性,倾向性是指宿舍成员受他人的心理感染而形成自己的判断,遵从、模仿他人,再现他人的行为和意见,从而形成统一的看法或行为,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外部特征,对事物抱有相同的看法或喜好等,这些都是宿舍文化倾向性的具体表现。三是动态性,大学生容易受社会上各种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在心理、情绪等方面易变。如兴奋点经常转移、思维跳跃跨度大、涉及领域广、转换节奏快,这些都使大学生宿舍文化处于一种不稳定的易变状态。四是潜在性,大学生宿舍文化是通过宿舍文化所形成的精神氛围和相应的物质环境,于潜移默化之中形成的,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虽不具强制性,却能引起个体感情上的共鸣,使个体有意无意地受到启发和感染,进而形成一种自觉、内在的驱动力。

三、宿舍文化建设的作用

1、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高等院校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宿舍这个场所,从卫生、环境等各个方面来构建和谐的宿舍文化,从宿舍建设这个角度寻找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大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大大缩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还有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通过与室友进行交流和心灵的沟通,彼此之间可以加深了解,建立友谊,增进感情,学会忍耐与宽容,学会尊重彼此的人格,学会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

2、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需要。心理素质主要是指人的心智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应付环境和生活压力的能力。大学生年龄相仿,文化素质接近,很容易产生心理互动,如果一个宿舍群体和睦,宿舍将成为大学生的家,都愿意把个人的喜怒哀乐在这里向大家述说,以期从集体中得到理解和支持,能够使大学生保持心态平和,形成情绪稳定、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科技论文。其次,宿舍文化作为独特的群体,使大学生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能够使学生增强客观认识能力,完成自我批评、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因此,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能够使宿舍成员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心境和愉快的情感,使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可持续人才。

3、是学校进行学风建设的需要。大部分刚从高中的“题海”中脱离出来学生对大学生活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在这三、四年间学有所成,他们会在完成规定课时的学习之后,把课余时间安排得非常充实,使课余生活变得非常有意义。那么,这些同学的表现就会在宿舍中形成榜样力量,就会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的出现。对于那些缺乏自制力的同学来说,这种氛围对他们有很好的督促作用。因此,以学生宿舍为基础,以学生寝室为重点,建设良好宿舍文化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需要。

四、宿舍文化建设的措施

1、加强宿舍管理队伍建设。搞好宿舍文化建设领导是关键,领导对宿舍文化建设重视程度如何,宿舍文化管理队伍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宿舍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首先要增强领导的责任感和鲜明的政治态度,其次,加强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另外,要选拔有责任心,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同志对宿舍文化建设进行指导。

2、抓好宿舍环境卫生,为宿舍文化建设奠定基础。要建设宿舍文化,首先以宿舍卫生为突破口,打好宿舍文化建设的基础。建立“宿舍卫生值日制度”、“卫生检查制度”,并把量化了的宿舍卫生状况与优秀学生干部评比、学生奖学金评定、优秀班集体的评比相挂钩,调动学生干部的内在模范潜力,在同学还没形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情况下,起到辅助制约作用。其次,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亲临现场检查,主要检查床下面、卫生间地面、墙壁和卫生死角等,并指导他们进行卫生打扫和保洁。平时要督促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有力地推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开展。

3、加强协同配合,提高共管意识。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综合治理,齐抓共管是搞好宿舍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党、政、群、团一齐抓,定期检查,层层落实,各方面要从起居作息,组织纪律,道德规范及思想文化意识和政治觉悟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行政部门要把宿舍文化建设的“硬件工作抓好,责任到位,一抓到底”。

4、举办全方位,多层次文化节活动。有组织地举办“宿舍文化与大学生成才”征文比赛,“温馨之家”宿舍美化设计,舍标设计大赛,宿舍手工艺品制作大赛,宿舍舍歌大赛,宿舍自创曲艺大赛,宿舍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竞赛等。这对于活跃宿舍文化,形成健康文明的宿舍风气,陶冶个体情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树立榜样以点带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学校要抓好宿舍文化建设标兵班,班级要抓好宿舍文化建设标兵宿舍,让大家学有榜样,学有目标,以点带面,共同提高。

五、总结

总之,宿舍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重要场所。和谐校园首先应从和谐宿舍做起,我们必须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只有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好的文化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华香.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调查[J].青年.

[2]郭俊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能力培养问题[J].陕西教育2005.10.

宿舍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宿舍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1高校宿舍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1高校宿舍文化的内涵

高校宿舍文化指在大学生宿舍这一特定环境里,宿舍全体成员依据宿舍客观条件,在从事各种可能的活动中形成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包括宿舍设施、卫生状况、宿舍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等[1]。宿舍文化以宿舍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由涉及宿舍生活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组成,是由宿舍成员共同建立的长期形成的潜移默化的氛围和影响力[2]。宿舍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起基础性作用,精神文化引领宿舍文化的发展导向,制度文化是保障。相对于班集体、社团来说,宿舍是非正式群体,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面影响。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对大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落后的宿舍文化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1.2高校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

1.2.1学风引导功能宿舍文化通过自身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可对宿舍成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它指引着宿舍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舒适的休息环境、便利的学习条件以及充足的娱乐设施对良好学风形成起着基础性作用;卫生制度、用电制度、出入制度以及作息制度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起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宿舍成员热爱学习、刻苦钻研、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会对彼此产生感染激励作用。1.2.2感染激励功能人们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会受到他人或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变化。宿舍文化是宿舍成员在感情、思想相互交流、相互感染中形成的心理认同。宿舍文化的感染性使得宿舍成员希望融入宿舍这个小家庭,并使自身行为与群体保持一致。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1.2.3身心愉悦功能宿舍是集休息、学习、娱乐于一体的场所。宿舍成员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习俗、爱好,成员间通过真诚的感情及语言交流,会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多样的宿舍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舞台,可增强其自信心,促使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同时,宿舍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情绪调控平台。1.2.4素质优化功能宿舍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同伴间的交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竞争合作意识,使学生们学会宽容理解,将心比心等为人处世的技巧。同时,通过多样的宿舍文化活动,大学生能充分施展个人才华,锻炼创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为以后走入社会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2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学校层面

2.1.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学生的生活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文化的传播需要物质作为载体。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尚得不到满足,宿舍冬无暖气,夏无风扇,隔音效果不理想,公共空间脏乱差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缺乏娱乐和休闲设施以及学习空间,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困扰。究其原因,部分高校管理人员不重视宿舍管理,对于宿舍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只要保证学生宿舍水电供应,搞好楼道卫生就完成任务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宿舍文化建设[3]。2.1.2后勤管理水平落后教育和管理密不可分,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科学的后勤管理可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人们对法规、纪律、制度产生认同感并自觉遵守[4]。随着大学扩招,在校生规模扩大,学生管理难度增大,但高校宿舍管理人员的素质未有明显提升。他们多为学校聘请的临时工,文化程度偏低,思想政治素质一般,对于学生的管理仅停留于检查卫生、安全保卫、规范舍规舍纪等方面,对于违纪学生,仅仅是用扣分、通报的方式进行惩罚,未能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教育学生、感化学生。此外,高校在宿舍管理方面过于重视形式化的评比和检查,如开展“优雅宿舍评比”“宿舍文化建设月”“宿舍文化节”等活动,短其内成效明显,但从长远看对于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意义不大。此外,现在的高校辅导员很少主动深入学生宿舍,对宿舍内部学生人际关系、宿舍管理问题不甚了解,也使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大打折扣。

2.2个人层面

2.2.1网络文化充斥着宿舍文化生活现代化、信息化的推进使得网络成为与每一个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习、娱乐工具,它占据了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学生带来海量学习信息,使他们不出门就能了解世界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网络文化稂莠不齐,若不能准确辨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然会占据学生的学习时间,甚至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目前,网络游戏、、网购、网络交际、网恋正在以极大的比重侵占宿舍文化,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的事例屡见不鲜。有效的规制是发挥宿舍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2.2.2宿舍内部关系紧张,矛盾普遍存在首先,宿舍“小集体”现象严重。学生们大多愿意和同宿舍的人一起吃饭、学习、休闲娱乐,从而画地为牢,形成宿舍小圈子,封闭排外,导致与其他同学缺乏交流,关系冷漠。其次,宿舍内部“小集体”问题突出。部分大学生从小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不懂得分享和理解,为人处世以个人为中心,缺乏包容精神,造成宿舍成员人际关系紧张,形成排他的内部小集体,不利于身心健康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形成。最后,宿舍成员利益纠纷屡见不鲜。高校给大学生提供的各类物质奖励、资助政策越来越优越。一些大学生不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同宿舍的成员通过努力获得奖励,部分同学内心不满,产生嫉妒、自卑等负面情绪,导致宿舍成员人际关系紧张。

3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提升育人效果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但是人的自主性决定了人对于环境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改变环境。所谓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充分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并将消极因素转化成积极因素[5]。教育者可通过优化宿舍文化,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实现。

3.1加强宿舍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宿舍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宿舍的功能不仅在于吃饭和休息,更在于学习和休闲,这就要求高校投入足够的资金到宿舍硬件建设上来,改善学生的居住环境。在选址方面,要注重采光通风,同时避免噪音干扰,要为学生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和休息场所;在设计方面,要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提供上网端口、制冷保暖设备等,可在宿舍楼内增设自习室、图书室,为学生提供学习场所,此外休闲娱乐设备也必不可少,可在宿舍周围开发出足够的公共活动空间,如乒乓球台、羽毛球室等。在软件建设方面,可通过宿舍文化环境的改善激励和感染大学生,如在宿舍大厅或走廊挂置励志名言条幅、绘画、书法优秀作品,突出人文气息,体现艺术情怀。

3.2优化宿舍管理,体现寓教于管

宿舍管理队伍是学校各项宿舍管理措施的落实者,这就要求有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认真负责、关爱学生、善于说服教育的教师对学生宿舍进行管理。他们要积极组织宿舍文化活动,并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提升自我,把宿舍打造成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及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合理利益,尽可能取得学生的支持和理解。

3.3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越来越跟不上时展,学生更愿意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思想政治教育要需要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先锋人物的感染和激励,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杰出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宿舍长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号召力与影响力对普通学生起到指导作用[6]。学生管理人员要注重培养和选拔思想先进、作风优良、善于组织和沟通的学生,以其良好的思想和行为感染宿舍群体,带动身边大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身修养。

3.4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既是宿舍管理的客体,又是宿舍管理的主体,因此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7]。大学生应积极配合宿舍管理人员的工作,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主动参与宿舍文化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学校后勤工作的开展,自身也会受益无穷。和谐优雅的宿舍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宿舍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学生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真诚以待,学会宽容和谅解,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影响和感染宿舍成员。

参考文献:

[1]晁爱丽.浅析宿舍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2(6):152.

[2]洪满春.“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及其建设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1.

[3]黄敏森.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J].亚太教育,2015(32):43.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宿舍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宿舍;班级管理工作;多元化经济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人民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愈演愈烈,人际关系也愈加复杂,知识爆炸性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1]。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许多特殊问题。大学生所处的青年中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问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2-3]。如何使大学生避免或消除种种心理压力造成的心理应激、危机或障碍,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4]。

1大学时期学习生活特点及存在问题

1.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的拔高 大学专业知识学习的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大学生需要具有较强自学能力,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学生新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1.2集体生活为主体 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挑战。这种变化给他们也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1.3人际关系及沟通的复杂化 跨进大学后,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新同学的到来使同学间关系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易产生孤独感。

1.4社会性工作的增多 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大学生班级管理工作从宿舍管理切入有其必要性

2.1从宿舍管理入手的可行性 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活、社交、沟通、学习等,并不仅仅是个体的行动,往往以班级、宿舍及社团等群聚活动为主。在面临当代大学生思想问题时,尤其在新疆,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特殊问题:维吾尔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之间的友谊与交流,如何能让"民族团结之花"开得更绚烂,如何更好地做好多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尝试着从宿舍管理下手,因为,我们从实践工作中也发现,学生在课堂、班级甚至社团花费的时间远不及在宿舍的时间,学生吃、住及休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因此以宿舍为单位的班级管理办法更易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2从宿舍管理入手的优越性 在建立一个有效班委团体时,不可忽略宿舍这个同学朝夕相伴的小单位的调整和建O。宿舍为班级的最小单位,也可以说是学生入学以来最亲密无间的小团体,离开家庭的孩子需要一定的心理适应期,宿舍管理在学生工作和心理健康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担任班主任时期对宿舍管理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这对后期面对的班级管理工作及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整方面都显示出了很重要的作用。

2.3宿舍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

2.3.1对宿舍进行有效的人员安排和管理 事先对学生的生源地、经济情况等各方面进行预了解,一般一个宿舍安排6名同学,采取贫困同学分配2人,本市同学分配1人,同一或相近生源地的同学尽量分配在一个宿舍;考虑到饮食习惯、民族友情,尊重民族同学和汉族同学在宿舍分配上自由组合原则,鼓励民汉同学同宿舍的住宿方式。

2.3.2小单元管理在生活、学习管理方面的优越性 宿舍为小家的思想。通过班级中每个宿舍轮流做值日的方式,同学们劳动也比较积极,很少有意见,集体荣誉感也容易体现。鼓励宿舍之间及宿舍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结成"友谊宿舍"、"友谊对子",提前预防一旦出现就变得很难处理的宿舍内部矛盾。在早操、班级考勤时主要由各宿舍长负责,之后由其反馈给纪律委员,这样考勤工作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到位,班级管理工作也变得有条不紊。

2.3.3有利于宿舍文化的建立 每一个宿舍都有自己宿舍的文化氛围,氛围的影响是相互的。鼓励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喜好布置宿舍,并定期进行宿舍卫生评比。学生宿舍评比中,有的走小清新路线、有的走浪漫蕾丝路线、还有古典文艺范等,班级中各种不同主题风格的宿舍生机勃勃。在周末时间鼓励同学们相互交流,读书,绘画,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学跳民族舞,学习民族语言及外语交流等,不仅增加了民族同学与汉族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增进了民族友谊。

3 讨论

采用宿舍为单位形式的班级管理方法后,发现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方便快捷、有序。同学们以宿舍为家观念的培养,也利于其心理健康成长,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和依托,尤其利于对独生子女利他行为的锻炼和培养;同时也有利于班主任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解铃还需系铃人",让学生之间的矛盾消失或自我消化才是真正管理之道。通过对不同背景宿舍成员的合理搭配,让自卑的孩子找到可以说话的伴,让家境优越的孩子逐步提高自己的利他情商。这种安排方式也为生源地相近的同学在过年回家买车票,相约同来等方面带来一定便利。通过对宿舍文化生活上的管理,同学们相互影响,相互学习,我带领的班级在参加文艺汇演,尤其是一些外语竞赛、演讲及大学生科创课题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

综上所述,大学生宿舍管理-小单元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以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关键切入点。抓住了这个环节, 诸多琐碎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当今社会, 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点上, 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必须要取得共识。当然,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单靠某一个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奏效的, 也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能实现。通过从宿舍管理为切入点,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以此为契机,希望能与广大同仁进行交流和学习探讨,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周川.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9-12.

[2]郑玉梅,郭福林,邸波,等.医科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与统计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1):1-8.

宿舍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宿舍心理联络员;心理健康教育;朋辈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50-02

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高校的重视,许多院校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积极开展构建高校心理预警机制与网络的研究,以宿舍为基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广西唯一一所“幼师”特色鲜明的高职高专学校,学校根据办学需要实行跨区域办学模式,这无疑给该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一、设置宿舍心理联络员的必要性

宿舍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最先接触的环境,宿舍是他们睡眠、休息、学习和人际交往的主要活动场所,有资料显示,除去睡眠,大学生每天在宿舍中的活动时间仍有5-7个小时[1]。可见,宿舍是学生相对集中的地方。笔者所在的学校女生居多,女孩子扎堆、独生子女间个性冲突、生活习惯各异等问题往往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调查以及开展日常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发现宿舍成为学生心理问题发生频率最多的场所。

据此,该校在拟制的相关文件明确提出要“完善学校、系(部)、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立健全逐级逐层、反应迅速、覆盖广泛的心理防护网络体系。”但学校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心理预警机制,宿舍级的心理工作网络还在孕育中。如何充分发挥宿舍的育人功能,如何更好发挥学生间同辈人心理辅导工作,解决学校跨区域办学条件下学生管理瓶颈以及目前心理辅导“生多师少”的局面,借鉴兄弟院校的做法,我们在宿舍区域开始设立宿舍心理联络员,这将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更好开展学生心康健康教育工作拓宽了思路。

宿舍心理联络员的产生,进一步壮大了原有的心理社团、班级心理委员这一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学校面临的专业心理辅导人员不足的状况。朋辈心理辅导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辅导的帮助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辅导形式[2]。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具有半专业性、自发性和义务性、简单有效性、直接干预、覆盖面广等特点[3],目前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模式,学校也在努力推动朋辈心理辅导队伍的建设与完善,致力于朋辈心理辅导与专业的心理辅导彼此互相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及时为学校学生提供心理服务,共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二、做好宿舍心理联络员选拔、培训工作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繁杂的工程,其对开展此项工作的人员具有严格的要求。宿舍心理联络员的选拔条件一般包括:由宿舍全体成员选举产生,在学生中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较强的心理自助能力,如责任心强、积极乐观、乐于助人等;具有较强的交往、沟通和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由于学生情况各异,在初选时他们不一定都符合这些要求,这就需要在平时定期对宿舍心理联络员进行相应的培训,经过系列严格考核,筛选可胜任强的人员担任心理联络员角色。

通过对宿舍心理联络员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强化学习,使得他们具备一定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心理咨询能力。同时,要加强宿舍心理联络员心理保健意识,帮助他们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比如如何识别心理危机;遇到心理危机如何给予他们心理疏导;遇到舍友产生心理危机如何处理、应对;学校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工作流程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各种知识和常识,提高他们识别心理危机和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宿舍心理联络员难免还需要对同学进行心理咨询工作,对其进行心理咨询方面的培训也是必要的。培训教师可通过互动式教学为主,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心理剧等形式让宿舍心理联络员在体验中感受朋辈咨询的理念与具体方法的实施,还可以在他们上岗前安排见习咨询,由心理咨询专业教师对其进行一对一的督导,并通过现场观摩实际案例等来提高自身的朋辈咨询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还要不断强化宿舍心理联络员的责任意识,他们与宿舍同学朝夕相处,能够及时调节同学的情绪,主动化解心理困惑,积极协调同学关系,主动帮助有心理需要的同学,为他们进行一般的心理辅导。宿舍心理联络员能够较早发现同伴中存在的心理危机倾向,一方面可以进行紧急干预,同时及时上报到系部或校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这使得学校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存在心理危机的信息,使心理干预成为可能,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做到心理危机事件早预防、早发现、及时解决。

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宿舍心理联络员实质上扮演着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朋辈心理辅导员和同学们生活在一起,他们空间距离近,交往频繁,能在日常中非常便利地为同学提供安慰、鼓励、劝导等心理支持,而不像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那样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同辈之间往往有共同的经历和情感体验,他们容易相互理解,便于沟通交流,具有其他心理辅导模式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此外,宿舍心理联络员在接受团体辅导、心理素质拓展、心理兴趣小组等活动的培训后,可以把所学的迁移到日常的工作中,在宿舍及班级内举办类似的活动,让身边的每一个同学切实体会心理的成长与感悟,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关爱自我意识。宿舍心理联络员在帮助别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自身各种能力的提升,在助人中锻炼自己,在助人中不断成长,真正做到了心理辅导“助人-自助”的理念。

三、宿舍心理联络员积极发挥其在宿舍心理文化建设中的优势

对大学生来说,宿舍对他们起着“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学校”的作用[4]。有研究表明,创建和谐的宿舍文化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5]。那么,作为宿舍心理联络员,又该如何在宿舍区域内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呢?

一是宿舍心理联络员可以在宿舍建立微组织,而微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就是宿舍心理联络员本身。宿舍心理联络员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舍友的心理状态,如通过浏览QQ、微博、校内网等同学们抒发感情、发泄不快的地带,了解到同学们的思想状态。同时,宿舍心理联络员要在许多方面做出榜样,正确地引导和规范宿舍行为。

二是宿舍心理联络员积极带头参与和谐宿舍文化建设。和谐的宿舍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洁净整洁的宿舍物质文化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促进身心健康,而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使学生更具归属感,为学生提供社会支持系统。有研究表明,不良的宿舍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关系都会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4]。宿舍心理联络员作为宿舍成员之一,要以身作则,合理布局空间有限的宿舍,保持宿舍整洁干净,同时积极配合校园宿舍文化艺术节、宿舍门牌设计赛、星级宿舍评比等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宽松友爱、健康温馨和谐的宿舍环境。尤其是在宿舍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方面,宿舍心理联络员要通过开展生动、深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运用真诚、共情、自我揭露等心理学技术让舍友们打开心扉,擦亮心灵的火花,体会集体的温暖。从而使得宿舍人员间能够进行深入沟通,而不再停留在表面的交往和肤浅的猜测,舍友间学会关怀和理解,这为个体心理发展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系统。

四、学校重视宿舍心理联络员的工作,及时对其进行督导

宿舍心理联络员本是心理问题学生与老师沟通的纽带,是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而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在与宿舍心理联络员交流中,笔者了解到,他们有不少“抱怨”的声音,如很多时候感到开展工作有些吃力,被同学误会成班主任辅导员的“间谍”,有种费力不讨好的感觉;身边同学担心隐私被泄露,不敢找宿舍心理联络员谈心或咨询,导致有些心理联络员的岗位形同虚设,没能发挥到一定的作用,使得宿舍心理联络员面临着角色尴尬带来的心理压力。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担任这份工作的人员具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责任心以及抗压能力。有人说,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人就像一只精神垃圾桶,如果不能及时地清除这些精神负担,就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和烦恼,他们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所以,学校要对宿舍心理联络员的工作给予一定的鼓励,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同学要给予物质和精神鼓励,同时要定期了解心理联络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感受,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中的疑难。各系部、学校层面都要关注宿舍心理联络员的成长,不定期为其进行心理疏导,还要安排专业心理教师对其进行业务督导,不断提高宿舍心理联络员的工作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从而使得他们在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网络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总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宿舍,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进而提高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率,而且提高了学生对自身心理问题的积极关注和求助意识。宿舍心理联络员的出现,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来源支持,同时它的有效干预,更加成为学校和老师在工作过程中的得力助手。然而,目前仍存在诸如宿舍心理联络员自身素质、其在大学生宿舍中实施朋辈心理辅导的特殊性,以及目前该队伍还尚未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等问题,宿舍心理联络员如何有效开展工作有待于我们深入思考。如果能抓好在宿舍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宿舍心理联络员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朋辈心理辅导的优势,那么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能事半功倍,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灵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智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措施[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

[2]王嫣,周贤,孙潇.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模式与效果探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12).

[3]杨思帆.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在高校心理辅导中的效能性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宿舍心得体会范文6

班级管理宿舍化可以充分实现班级与宿舍的联系,将管理分块实施,将难题分担解决,在整个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班级管理宿舍化还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管理目标不变,管理目标分割到宿舍,管理目标“变小”,易于管理;其次管理者由辅导员转变为宿舍长,分割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再次管理方式从辅导员管理全班变为宿舍长管理宿舍,辅导员管理宿舍长,管理压力大大减小;最后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管理能动性,为实现班级管理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班级管理宿舍化策略

(一)变班级管理目标为宿舍管理目标

班级管理目标,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是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级管理目标就是让班级工作最优化,创建优良学风、文明班风,具体目标可概括为:学习上,我要优;纪律上,我能优;生活上,我会优。但是班级管理面对学生面较大,实现班级管理目标难度增加,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变班级管理目标为宿舍管理目标。管理目标的转化有以下几个优势:管理目标不变,管理目标“变小”;管理者由辅导员转变为宿舍长,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方式从辅导员管理全班变为宿舍长管理宿舍,辅导员管理宿舍长,管理压力减小;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管理能动性,为实现班级管理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变班级管理策略为宿舍管理策略

班级管理策略变为宿舍管理策略,关键是将班级管理以宿舍为单位分块管理,挑选好宿舍长管理好宿舍,代替班长管理班级,以细化代替统筹,以局部代替整体,以部分管理代替整个班级管理。

1.精心挑选宿舍长,统筹安排宿舍工作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开学初,要精心挑选宿舍长,推选的宿舍长要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做事大方,乐于助人。这样产生的宿舍长才会工作扎实,工作干练,一个舍长的选择,将会对本宿舍能否建立公平合理的卫生保洁制度,保持宿舍的干净整洁,树立的良好的学习气氛,建立一种互帮互助,团结向上宿舍风气起到关键作用。

2.班级管理诸多工作以宿舍为单位实施

以宿舍为单位,进行班级轮流值日。传统的班级管理使卫生委员日常工作量比较大,主要是卫生值日是每天的必修课,这要占用一定的学习时间。而以宿舍为单位轮流值日,实行宿舍长负责制,较为方便。舍长会在闲暇之余,进行值日分工,同学们也不会计较,即使分配不公,他们沟通也方便,弥补机会也多。将一人负责的工作转换为几个人负责,压力减小,工作效率也大有提高,互相抱怨减少,班级更趋于和谐。由舍长负责,进行平时班费收纳或者其他资料的发放。以宿舍为单位,由舍长进行平时班费收纳或者其他资料的发放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个别宿舍不能及时交齐,往往会耽搁整个宿舍辅导书发放,也会让其他同学看到自己宿舍的不团结,这是有责任心的舍长没办法容忍的。从已经实施的过程来看,各个同学都会主动配合舍长,自觉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以免对整个宿舍的利益造成影响。

从这学期开始,不仅是收钱,回收家长签名单、会考准考证发放等等,全部由宿舍舍长负责,完成的又快又好。以宿舍为单位,参加班级的各类活动。班委在组织整个班会的过程中,如主题选择、材料收集、人员分工、会场准备、甚至连发言的任务的“摊派”,都是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我想是因为他们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这次自然地扩散到了班级。另外,为了保证班会的成功,还给宿舍原先没有参与每个同学“摊派”了发言的任务。班会最大的收获在于发动班委组织的过程中,让每个同学能以宿舍为单位,对班级的活动尽自己可能去进行参与,充分发挥了每个同学的潜能,这才是最重要的。以宿舍为单位,轮流组织实施主题班会。宿舍轮流组织主题班会,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将每周班会课交由各宿舍负责,以宿舍为单位,自行选定一个适合班级和学生实际的班会主题,按照抽签顺序,轮流组织实施主题班会,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提高。目前已经有三个宿舍分别以《寝室室歌大比拼》,《社会热点大讨论》,《家之侃》为主题组织了班会。同学们材料准备充分,并借助多媒体,播放幻灯片,效果较好。唯一不足的就是很多宿舍担任主持班会的同学还不能完全放得开,这需要在以后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让更多的同学能有上台演讲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口才和应变能力。

3.丰富班级管理干部队伍,抓好宿舍长工作

将宿舍长纳入班级学生干部考核,将权力下放,给予宿舍长充分的权力。这样宿舍长可以大胆的运用自己的思维和能力,班主任及班长统筹安排,抓好宿舍长的工作即可。丰富了班级管理干部队伍,减轻了班主任及班长的工作压力,调动了宿舍长这支队伍的主观能动性,必将对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变被动为主动,转换学生角色

变班级管理为宿舍管理的一大好处就是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及丰富的热情。将班级主题班会等班级活动交给宿舍组织实施,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学生首先由被动接受,被动做观众,变为主动参与,主动组织,这一角色的转变,让学生体会到了组织者的快乐,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增强了宿舍,乃至班级的同学感情,使同学们的能力得到了极大地发挥,学生内心深处的潜力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真正优化了班级管理工作策略,提高了班级管理工作的管理效率。

(三)变班级管理评价为宿舍管理评价

将班级管理评价变为宿舍管理评价具体结合宿舍管理目标做考评:宿舍是否已经挂星,挂的是四星还是五星;各宿舍成员是否有挂科,挂科成员有几个;宿舍成员技能考核是否全部合格;宿舍成员之间关系是否和睦、融洽;宿舍成员有无违纪现象。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