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范例6篇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范文1

在新型医学生物工程技术和方法不断产生、新的医学观念与研究模式不断涌现的今天,王辰认为呼吸学界在敏锐、积极地运用新办法、接受新观念、实践新模式等方面仍显迟钝,学科发展仍显薄弱,研究欠活跃,以致在新形式下与其他先进学科的差距似有进一步扩大之势。

据悉,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重大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长期居我国城乡居民各系统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之首,疾病负担巨大,已成为国家极为突出的公共卫生与医疗保健问题。另外,由于吸烟、空气污染、人口老龄化、新病原与耐药病原等因素的影响,未来我国呼吸疾病发病形式将更加严峻。然而,现阶段我国呼吸疾病防治与研究体系建设严重滞后,难于应对日趋严重的发病趋势,整体防治能力亟须加强。这一严峻形势赋予了我国呼吸学界重大的历史使命,也为呼吸学科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机遇。

建多学科交融体系

在呼吸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王辰认为,呼吸学科的发展方略应构建多学科交融的立体架构的学科体系,合纵连横。“多学科交融领域的‘游戏规则’是哪个学科能够以更积极的姿态与作为投入其中,更多地承担起发展该领域的责任与使命,哪个学科就会更多地‘主宰’该领域的业务与发展。”王辰说道。因此呼吸学科需努力体现自身优点与优势,倍加重视与其他学科有广泛交叉的领域,承担建设与发展交叉领域的主导责任和使命,努力深化研究,提高预防与诊疗水平。

首先,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PCCM)有机结合、捆绑式发展才符合呼吸学科的良性发展,才能培养更专业的人才。而人员队伍建设是内科ICU建设的关键之所在,应切实推动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2013年,上海市已开展PCCM专科医师培训,作为全国第一批PCCM培训单位之一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翟介明认为,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通过推动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学科的发展,形成专科医师培训的骨干教师队伍,从而培养具有呼吸病学与危重症专业素养的青年医生,形成全国呼吸危重症专科培养体系,最终实现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的培育。

其次,提高肺癌早诊率也是呼吸学科努力的方向之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认为,找到更理想的肺癌早筛方法,让更多患者在疾病早期诊断,是提高肺癌治疗的希望所在,相关研究值得更多医务工作者投身其中。此外,为避免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成为影响“桶中”生命之水积聚的“短板”,“我国呼吸学科被动、消极的文化必须要改善。我国呼吸学界应当清醒认识自身承担的重大任务使命,以呼吸学科发展带动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王辰如是说。

学科防治需携手基层

面对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仅依靠三甲医院之力无法有效防治全国慢性呼吸疾病。需携手基层医生来共同完成。“我国很多社区医生连慢阻肺这样基础的呼吸系统疾病都搞不清楚。”王辰说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教研室主任迟春花同样也这样认为,她反馈我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体系与能力建设现状堪忧。

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HS)已建立近70年,目前用于医疗支出的费用占GDP的9.4%,其突出的特点是具有一个面向全面、看病免费的初级卫生体系,即全科诊所。全科诊所只用20%的总医疗资源,却提供了超过80%的总诊疗人次的服务,日均住院成本足够全科诊所为一个患者服务一年。全科医生的职责包括解决轻症、自限性疾病、慢性病管理等,还为患者提供基本医疗相关的预防手段,以及与综合医院进行合理转诊。从英国对基层医疗考核的项目来看,哮喘、慢阻肺等均占比重很大。

相对而言,我国呼吸疾病防控方面,未得到足够重视。首先在卫生层面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里没有涵盖呼吸疾病;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里没有将呼吸疾病纳入管理;国家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考核标准里没有呼吸疾病的内容。其次在基本用药和医保层面上,缺乏呼吸疾病常用药物。常用药物中没有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或雾化吸入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必不可少的药物。呼吸疾病未列入门诊慢病。再次从基层医生诊疗层面上来看,基层医生知识观念陈旧。我国10省市农村基层慢阻肺诊治现状调查显示,门诊及住院患者常用检查中没有肺功能检查,疾病早期诊断不足、误诊和漏诊率高。同时,公众对常见呼吸疾病认知不足,疾病知晓率低。

所幸,中国已开始高度重视慢性呼吸疾病,已将慢阻肺首次纳入国家慢病监测体系,同时被写进国家慢病防治工作规划中。提升基层医生呼吸疾病诊治能力,指导基层医生搭建呼吸疾病诊疗体系将是今后非常重要的工作。

呼吸门诊综合治疗室

对于呼吸门诊综合治疗室,国外已有多年丰富经验。以瑞典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初瑞典发现许多慢阻肺和哮喘患者控制不佳,原因不是医生没有诊断,也不是医生没有恰当的药物治疗,而是没有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疾病管理。随后瑞典设立了慢阻肺和哮喘门诊,由专职护士负责,主要任务是对患者进行肺功能筛查和监测、控烟知识宣教、患者自我管理的培训等。卫生经济学评价显示,将有慢阻肺、哮喘门诊和未开设门诊的地区进行比较,前者总的医疗花费为3万多瑞典克朗,后者则需要5万多瑞典克朗。在医疗资源使用方面,包括患者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急诊就诊次数、非计划门诊就诊次数等均有明显差异。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范文2

【关键词】疾病谱排序;分析

甘肃省2010年开展医疗机构居民就医信息登记报告工作, 疾病谱排序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得到了极大提高。为进一步通过预警预测,及时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卫生发展的意见建议,为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民乐县2012年居民就医信息网报系统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信息来源于甘肃省民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居民就医信息及疾病谱专报系统。 资料来源于甘肃省卫生系统疾控机构进医院平台,该系统2011年建立。

1.2 基本情况 甘肃省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地势南高北低,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 海拔1589~ 5027米。 年平均降水量351毫米,无霜期140天,属温带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县境东与山丹、永昌二县接壤,南与青海省祁连县、门源县相连,西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交界,西和西北同张掖市甘州区毗邻。县城位于县境中部洪水河东岸,东北距山丹县城75公里。境内祁连山巍峨挺拔,终年积雪。

全县辖6个镇、4个乡、213个行政村,总人口24.5万,有汉、藏、回等10个民族。 民乐县卫生系统疾病谱排序报告单位为县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十三个乡镇卫生院(其中包括中心卫生院的三个分院)。

1.3 报告内容: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般项目(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生育状况、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就诊时间、就诊医院、就诊科室)和就医者疾病信息(此次就诊主要疾病发病时间、发病地点、初诊复诊、初步诊断、诊断依据、诊断结果、就医总费用、转归、住院总费用)。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我县2012年共网上报告门诊病例97976例(其中男性病例54109例、占61.04%,女性病例22589例,占51.69%,不详例11549,占8.48%)住院病例14550例(其中男性病例2614例,占37.31%,女性病例2237例,占26.47%,不详1970例,占7.38%)。

2.2 病例分布 2012年我县居民就医信息分析情况,门诊病例前三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55728例,占56.88%,消化系统疾病10828例,占9.04%,循环系统疾病6276例,占6.41%,住院病例前三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4873例,占31.38%,循环系统疾病3476例,占22.39%,消化系统疾病1715例,占8.4%,(见表1、表2)

3 讨论

通过对民乐县2012年医疗机构疾病谱排序分析情况显示,呼吸系统疾病在门诊、住院病例中均占第一,分别占门诊、住院病例的56.88%、31.38%。我县属温带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全年盛行西北风,大风和沙尘暴时有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一方面与气候及环境污染相关,另一方面,吸烟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因此,劝导戒烟,加强大气环境治理,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和退耕还草力度是一个改善环境提高空气质量的有力措施,加强人民教育群众健康知识普及,提倡文明生活方式,提高自身抵抗力,进一步减少呼吸系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秋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时段,要加强疫情监测,认真做好应急准备,及时发现和报告,防范呼吸系统传染病的聚集性发病。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范文3

对慢性呼吸疾病关注不足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肿瘤一道,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四大慢性疾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对《t望东方周刊》表示,相较于其他三大慢性疾病,近年来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和疾病负担这5个指标上都处于高水平上升趋势。

根据我国2012年的统计数据,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占城市死亡人数的12.32%,占农村死亡人数的15.75%。

“当很多重要疾病的死亡率和病死率都出现下降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五个指标同时急剧上升的情况非常罕见。”在王辰看来,我国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关注度偏低是导致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我们一直呼吁对各类疾病都要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但是大家对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关注度始终不高。”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南山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为例对此进行解释,“由于大家缺乏对慢阻肺的认知,所以人们通常是在咳嗽得很厉害,出现严重气喘等症状后才去医院就医,而这个时候患者的肺功能已经下降了接近50%,治疗难度也大了很多。”

钟南山告诉本刊记者,他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我国只有三分之一的慢阻肺患者会主动去医院诊断,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

除了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识有限之外,王辰认为,政府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投入与关注也存在不足。“现在高血压、糖尿病都纳入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而呼吸系统疾病却始终未能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王辰说,“目前老百姓都知道高血压、糖尿病,也都知道可以通过测量血压和血糖来关注相关指数,但是却很少有人了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阻肺应被纳入大病医保

为改善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管理状况,近日国际非营利性健康培训组织――世界健康基金会携手医疗健康领域领先企业和组织共同宣布成立中国呼吸疾病联盟。

世界健康基金会全球执行副总裁琳达・海兹曼(Linda Heitzman)对本刊记者表示,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在慢阻肺、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上的防治意识还有待提高。

早在15年前,欧美国家就开始加大对于相关疾病的防治,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意识则相对欠缺。钟南山介绍,“我们必须把医学医护专家,包括呼吸系统疾病专家p公共卫生政策专家、卫生经济学专家和生产企业团结在一起,从研究相关政策、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能力p普及肺功能检测等方面入手,在政府的支持下,提高对以慢阻肺和哮喘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王辰表示,目前我国基层社区医院对慢阻肺、哮喘等相关疾病缺乏科学的诊断与治疗,且医保体系也未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纳入最重要的覆盖范围。

“以慢阻肺为例,政府在医保政策上也应该对慢阻肺的诊断、治疗和用药给予一定保障。我几年前就大力呼吁慢阻肺应该纳入到大病保障里面来,这种高发疾病如果没有医保报销,老百姓是很难承担的。”王辰说。

吸烟与污染也是祸因

除了在预防和保健体系上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有着良好的管理之外,在社会环境方面,欧美发达国家与我国有着较大的区别。

王辰表示,对于吸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也是导致我国慢性呼吸疾病盛行的重要原因。

“我国不但吸烟率极高,而且在吸烟的行为方式上也有非常突出的问题。比如说在公共场合抽烟会造成大量被动吸二手烟的人群;另外我们在无烟区的设置上也有一些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是只要建筑里有人抽烟就是有烟区,而我们只是简单划一个有烟区或无烟区的范围。”王辰指出,要想有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就必须对控烟加以重视。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进表示,美国加州大学曾经作过香烟与疾病对国家收支状况的计算,结果发现,尽管香烟会为国家带来一定收入,但是吸烟所导致的疾病负担是高于这项收入的。“我们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作过一项研究,由于我国的烟草消费量巨大,所以一包烟在当时每增加一毛钱的税,这笔钱就可以建立起农民的医疗保障体系。这个办法现在仍然适用。”

除了吸烟问题之外,在钟南山看来,环境污染也是导致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范文4

【关键词】电子支气管镜;呼吸系统疾病;儿童

近年来随着支气管镜技术在儿科临床应用的开展,呼吸系统疾病病因诊断及治疗有了新的途径。本文对行电子支气管镜术的220例不明原因或难治性呼吸道疾病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在儿童呼吸道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价值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我科呼吸系统疾病患儿220例,经过常规检查及治疗病因尚不明确或治疗效果不理想者。男155例,女65例;年龄22天至14岁,其中6岁60例;病程5天~10年;临床上反复咳喘56例,迁延性肺炎9例,弥漫性肺部病变21例,肺不张84例,咯血或咳血丝痰13例。

1.2方法

1.2.1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术前均获得家属同意并签署同意书,应用“边麻边进”的利多卡因气管内局部粘膜表面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1]。根据患儿年龄及病情选择富士能EB-470P(外径3.8mm)、EB-470S(外径4.9mm)电子支气管镜经鼻插入,依次观察会厌、声门、气管、隆突、叶支气管、段及亚段支气管,结合胸部影像学,观察病变部位,根据病情进行局部灌洗、刷检或活检,收集灌洗液行培养及涂片检查。

1.2.2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 对炎症性肺不张患儿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将电子支气管镜伸至病变部位支气管开口处,用37℃生理盐水进行灌洗,每次注入0.5~1ml/kg,若镜下示分泌物较多,可反复灌洗。术后随访2周。

2 结果

2.1 支气管镜检查结果 镜下结果见表1。本组病例多数镜下表现为支气管内膜炎症改变,142例/220例,占64.5%,镜下可见粘膜充血、水肿,病程较长的患儿表现为粘膜肥厚、纵膈皱襞形成。其次为气道狭窄,包括先天性及后天获得性狭窄病例47例,占21.4%,以及气道异物23例,占10.5%。220例患儿中4例镜下未见异常。

2.2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 104例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培养,有病原菌生长14例,阳性率13.5%,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肺炎链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鲍曼氏不动杆菌2例、大肠埃希氏菌2例、马尼尔菲青霉菌1例。通过细胞学分类计数及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嗜酸性粒细胞肺炎2例,肺泡蛋白沉着症1例,肺含铁血黄素细胞沉着症30例,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2例。

2.3 治疗 对痰液阻塞所致的52例肺不张患儿进行电子支气管镜灌洗治疗,2周后复张率在86.5%。

2.4 电子支气管镜检的安全性 见表2。

3 讨论

3.1电子支气管镜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作用

支气管镜因其能直接窥视病变部位,清楚看到病变在成人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较广。近年来随着电子支气管镜设备的引入及适用于儿科的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在儿童难治性肺炎、反复喘息、弥漫性肺部病变、肺不张等疾病病因诊断上有了较大帮助。

本组病例多数镜下表现为支气管内膜炎症改变,其次为气道狭窄及气道异物。通过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不仅可以直接看到病变,并可以通过灌洗液培养及涂片检查明确病原菌。104例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培养,有病原菌生长14例,阳性率13.5%,其中1例培养出马尼尔菲青霉菌,而该患儿痰培养阴性。对于难治性肺炎,通过电子支气管镜检及灌洗液检查可以提高病因诊断率。

喘息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反复喘息的原因主要为气道腔内阻塞、管壁疾病及腔外压迫[2]。本研究中56例反复咳喘患儿其原因有气道狭窄、气道异物、气管支气管软化、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及会厌囊肿等。

既往对肺部弥漫性改变病例认识不足,检查手段较局限,病因难以确定,确诊需要开胸肺活检,创伤较大。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留取灌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查及培养,结合临床资料及高分辨肺CT检查,结果发现部分患儿为感染所致,其它诊断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肺炎,肺泡蛋白沉着症,肺含铁血黄素细胞沉着症及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肺不张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复杂,胸部影像学方法对肺不张病因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焦安夏等人报道儿童肺不张的原因以炎症、异物和结核最常见[3]。肿瘤是儿童时期少见病,但本组病例中引起肺不张的1例患儿为气管内肿瘤。

3.2电子支气管镜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电子支气管镜不仅可以明确肺不张病因,同时还可以针对肺不张的病因进行治疗。本组52例感染后痰液阻塞所致的肺不张,通过支气管镜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灌洗、清除分泌物,灌洗后复张率86.5%。支气管异物是慢性肺疾患的病因之一。异物的长期滞留可引起肉芽组织增生、异物远端支气管扩张等多种表现,通过电子支气管镜可进行异物钳取或套取,尤其适用于三级以下的支气管异物[4]。近年来随着介入肺脏病学的发展,儿童介入治疗亦不断开展,包括对支原体肺炎所致的气道炎性狭窄并肺不张患儿通过支气管镜进行球囊扩张术,肉芽及瘢痕组织致下气道阻塞和狭窄儿童在支气管镜下进行冷冻治疗以及儿童支架的应用[5-7]。

3.3电子支气管镜诊治呼吸道疾病的安全性

电子支气管镜常见并发症有一过性低氧血症、鼻粘膜出血、喉头水肿等。在本组患儿中一过性低氧血症最常见,其次为鼻粘膜出血。发生一过性低氧血症的患儿多为肺部病变弥漫或病程较长,肺功能较差的患儿,经过加大氧流量吸氧处理,大多可以缓解。5例咯血的患儿为行支气管粘膜活检者,1例因术后大咯血转PICU治疗,该患儿为气管内肿瘤。无1例出现呼吸心跳停止。

电子支气管镜具有较安全、快捷、能直接查看病变等优点,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诊断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科支气管镜协作组.儿科支气管镜术指南(2009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0):740-744.

[2] 陈志敏.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喘息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5-8.

[3] 焦安夏,刘玺诚,江沁波等.儿童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下的病因诊断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11):656-658.

[4] 江沁波,刘玺诚,江载芳等.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诊治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2):734-737.

[5] 孟晨,于华凤,倪彩云等.应用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肺不张的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4):301-304.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呼吸内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054-02

呼吸系统疾病为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位医学生必修的医学内容。传统的呼吸系统疾病教学通常从某一特定疾病的发病机制着眼,重点围绕临床表现展开,并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知识的讲授,授课过程中需综合医学基础与临床的多方面知识,是临床医学生理论学习中的重要阶段,直接关系到医学生临床实践过程中是否具有细腻的爱伤观念、浓厚的求知欲望、严谨的治学作风、开阔的辩证思维等,为培养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过渡的关键环节。然而,一言堂模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单向灌输为主、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课堂气氛较沉闷、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等。为改善上述局面,我们尝试在呼吸系统疾病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最初于1870年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Christopher C.Langdel1引入法学教育,后在西方的众多高校广为流传。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逐步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医学、法学等专业应用。临床案例教学法是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理解掌握临床医学的知识,并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1]。我们根据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初步尝试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现将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呼吸系统具有与外界相通的特点,由于烟草依赖、环境污染等诸多因素影响,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尤其是肺癌、气流阻塞性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呼吸内科与其他许多专业学科相比,病种繁多,学习内容具有普遍的实用性。肺部体格检查为全身体格检查中的重点与难点,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不仅可有咳嗽、咯血、胸闷等典型的表现,也可表现为纳差、晕厥等非特异性症状。呼吸系统疾病与呼吸生理、病理生理及解剖学等基础学科联系密切,涉及血气分析、呼吸功能检测等较多抽象的理论基础,不少疾病需结合现代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治,学生往往反映学习难度较大,无法将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效地结合起来,易造成基础与临床脱节的情况出现。案例教学的突出优势为通过典型案例的引导,将基础及临床相关的知识整合至病例中,高情境性的案例教学使医学生提前体验了临床医生诊治的过程,避免了单一的知识灌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繁杂枯燥的理论能通过典型病例的引入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医学生临床辩证诊治的能力[2]。其次,案例教学的另一特点是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间的协作。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担任知识的传授者,更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和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相互辩论、协作,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现代医学迅速发展,学术界定期公布修订后的疾病诊治指南或专家共识,一些新的诊治技术不断地发现并运用,上述因素导致医学教科书中的部分内容可能滞后于真实医疗的现状。案例教学可适当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紧跟学术前沿,使医学教学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案例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教材的选择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这对授课教师教案的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呼吸系统疾病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医院信息化系统进行“肺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进行检索,并分门别类进行筛选,剔除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建立案例教学病例库,所选择学的病例需具有以下的特点:(1)临床表现具有代表性。对照教学目标,选择能反映教学内容的典型病例,在病例准备阶段做到去粗取精,剔除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有的放矢地开展案例教学。(2)具有临床启发意义。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病例的讨论中。所选择的病例可以是诊断明确、治疗有效的正面案例,也可能为临床中漏诊、误诊或者治疗失败的案例。举个例子来说,在进行肺脓肿的教学章节中,在结束肺脓肿的理论讲授后,我们选择了一个老年病例进行讨论:患者,老年男性,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因发热胸痛一周入院。入院后查CT提示肺内空洞性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①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多数学生回答:肺脓肿。接下来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围绕肺脓肿这一诊断进行讨论以下内容:②原发性还是继发性?③需与其他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④选择那些检查协助诊治?通过气管镜检查,我们发现患者右上叶支气管开口处异物阻塞,取出后证实为义齿。该病例诊断为继发性肺脓肿(气管异物吸入)。接下来引导学生讨论在异物取出后进行的治疗原则(正确答案为抗感染治疗)。然而,在正规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没有意料中理想。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下一步的诊治措施。该病例最终通过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患者肺鳞癌晚期,所以最终完整的诊断为①肺鳞癌;②气管异物吸入;③继发性肺脓肿。在该病例的诊治过程中,讨论随着病例的逐渐展开有峰回路转之势,讨论涉及到内科学、诊断学、影像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锻炼了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并且避免了照本宣科的灌输,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治学作风。(3)体现真实性。好的案例应该具有真实性。若为使用PPT进行教学,部分病史资料、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使用截屏等手段直接由导入至教案中,增加案例的可信度。(4)尊重患者的权利。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避免透露不必要的个人信息。

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便无法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在开展案例教学前授课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知识讲授,并提前与学生沟通,介绍案例教学的方法,取得学生的认可并预先以思考题的形式进行课业布置,使学生充分地准备与思考后再进行案例教学的尝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计划地设置好病案的编排、讨论、解疑、理解、掌握等知识点[3]。对于典型病案的设置要按教材要求,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并结合临床进行。与海外留学生相比较,我国学生较为腼腆,不愿意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极少积极主动地参与病例讨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组内讨论后,推选一位代表进行发言或者进行组间辩论,这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冷场的局面发生。同时授课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以点及面地活跃课堂气氛,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应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为主,循循善诱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参与讨论的热情。值得重视的一点是,授课教师须关注那些相对沉默的学生,必要时可进行提问,以点及面地尽可能给每位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医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由于同一种疾病可能有完全不同的临床表现,而不同病因的疾病却可能表现得十分相似,故即便是典型的临床病例,也很难完全体现出疾病诊治的全貌。因此,案例教学无法取代传统理论教学的地位,传统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有助于构建疾病诊治的基本框架,仍旧是医学教育的主要方法,而案例教学可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有助于将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医学生见习、实习阶段打下基础,值得在临床教学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田金娜,李建保.中医儿科学案例教学法改革探析[J].中医儿科杂志,2013,9(2):61-62.

[2]徐忠,艾清龙.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神经内科硕士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524-526.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范文6

【关键词】昏迷;急诊急救;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59―02

急诊昏迷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通常涉及心脑血管意外、内分泌障碍、外伤以及中毒等多个领域疾病,其死亡率高达20%左右,是急诊科比较常见的急危重症。急诊昏迷患者在病初往往无法给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相关临床资料,给急诊急救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加强急诊昏迷患者的临床分析对急诊诊断和后期救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对82例急诊昏迷患者急诊急救的临床观察资料进行分析,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82例急诊昏迷患者,所选病例无瘫痪样假性昏迷表现及精神疾病史。其中男46例,女36例;年龄在20岁到75岁之间,20-25岁患者6例,26-35岁患者10例,36-45岁患者28例,46-59岁患者21例,60-75岁患者17例;浅昏迷者20例,中度昏迷者62例。家属提供的资料显示:高血压病38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11例。发病到急救的时间在15分钟-1小时。

1.2治疗方法

加强急诊昏迷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记录心电监护、血糖监测、尿量以及头颅CT检查结果等相关情况。尽力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强患者呼吸道管理;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以维持循环功能;如果患者大脑出血,颅内高压表现明显者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控制颅内压,头部置冰帽,加强对患者脑部的保护,血压高者滴注药物控制病情,血压控制到理想状态;中毒患者,要为其彻底洗胃、清除毒物;呼吸机辅助呼吸救治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患者不同的昏迷原因给予不同的急诊处理方法,维持呼吸及循环功能,行急诊CT、床旁彩超、心电图等检查,待昏迷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专科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1]。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2.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

2 结果

82例急诊昏迷患者中,心血管系统12例,占14.63%,脑血管系统34例,占41.46%,内分泌系统27例,占32.93%,中毒9例,占10.98%。详细情况如下图表1。

82例急诊昏迷患者临床急诊效果中,昏迷患者心血管系统急诊急救成功10例,占83.33%,脑血管系统急诊急救成功28例,占82.35%,内分泌系统急诊急救成功27例,占100.00%,中毒急诊急救7例,占77.78%。详细记录看下表2。

3 讨论

患者的昏迷状态是因意识和觉醒状态以及躯体的运动功能障碍,对外在的声音、光线甚至疼痛刺激产生异常的反应,临床急诊诊断难度大,治疗比较棘手。因此,急诊医生必须加强对昏迷原因的分析能力培养,提高急诊急救处理能力,挽救昏迷患者的生命。

通过对82例急诊昏迷患者的临床观察,显示昏迷患者通常由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中毒等原因引起,病情不同,存在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例如呼吸困难、心率失常等表现[2]。因此,急救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判断的同时,必须制定出有效的急救方案,做到“快速识别、有效处置、安全转运”。随着近些年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压力增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增高,因而疾病早期干预以及加强药物监管和合理使用十分重要。加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能够明显地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有效减轻人们生活工作的社会负担[3]。

在急诊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还必须遵循“缩短无效救治时间,先抢救生命,后辨别病情”的急救原则,在急救早期要畅通患者呼吸道,维持循环功能,准确确定病因,再根据病因情况对症处理,做到体检与治疗同步进行[4]。

综上所述,详细查询昏迷患者相关病史、严格查体并借助辅检结果,能有效地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进而及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提高急诊昏迷患者急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王会芳,朱四民.急性昏迷患者65例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2,10(04):168-169.

[2] 刘净,张世清,王慧斌.急诊急救性昏迷患者98例临床分析.黑龙江医学,2010,34(08):61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