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措施范例6篇

防灾减灾措施

防灾减灾措施范文1

关键词:防洪减灾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有能力修筑水库和堤防,并在这些防洪工程保护下不断向洪泛平原的高风险地区扩张。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防洪工程一直是防御洪水最主要的措施。

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发现:①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即使已修建了大量防洪工程,但洪灾损失仍有增无减;②在经济发达国家,继续修建防洪工程遇到了越来越大的阻力和困难,而经济欠发达国家则因防洪工程投资巨大和防洪工程效益费用比日趋下降等因素,也深感修建大型防洪工程十分困难;③各地超标准洪水频繁发生,迫切需要提高防洪标准。基于上述事实,人们开始反思人与洪水的关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意义下的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被提出来并受到了广泛的认同。

因此,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可以定义为:通过约束人类自身行为,以改善人与洪水关系,从而达到防洪减灾目的的一种措施。基于这一定义,本文对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进行了分类。

基于洪水物理属性的非工程措施

洪水的形成和传播特性是洪水最重要的物理属性。利用这种物理属性,能够预见洪水的形成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洪水预报技术。早在公元15世纪,中国黄河中下游已开始利用原始的洪水预报作为防洪减灾的重要措施。当时,沿黄河自上游向下游每15km设一驿站,每站换一队骑手和快马,将水情不断向下游传递,由于马的速度快于洪水传播速度,所以下游居民能提前知道洪水情况,作好防汛准备或及时撤离。

随着水库、堤防等防洪工程的兴建,为了充分发挥防洪工程的作用,现代意义下的洪水预报迅速发展,并在洪水预报的支持下进行洪水调度,形成了洪水预报调度系统。借助洪水预报调度系统,防洪工程可以改变洪水特性,例如削减洪峰、延长洪水传播历时等,也可以使沿河居民有较多时间根据洪水情势采取有效防洪措施或及时撤离将被淹没的地区。由此可见,洪水预报调度是基于洪水物理属性并依托防洪工程,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以减轻和避免洪水灾害的重要措施,因此它是一种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估计,洪水预报调度系统在全球防洪减灾中的贡献率约为防洪总效益的10%-15%。

基于洪水风险的非工程措施

基于洪水风险的非工程措施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的,洪水风险管理是其核心内容,它的最重要实践,是编制洪水风险图和推行洪水保险制度。

一、洪水风险图

洪水风险图是一种标明不同重现期洪水在泛滥时最大淹没范围的防洪减灾专用地图。图中有地形等高线、微地貌、行政区划、重要设施、淹没范围边界线等,详细的洪水风险图中还标识了淹没范围内各处的淹没深度、淹没历时、居民疏散道路等。编制洪水风险图的目的是:①提示居民识别自己所处地点遭受洪水淹没的风险程度,增强公众防洪意识;②为制定洪泛平原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洪水风险方面的依据;③提高易淹地区(高风险区)的财产和经济社会活动对洪水破坏的适应能力,④是推行洪水保险的基本依据。综上所述,洪水风险图既反映了洪水的淹没特性,又展示了人们所在地点的洪水风险程度,为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因此,编制洪水风险图是防洪减灾的一种非工程措施。中国于1990年绘制了海河流域永定河、子牙河洪水风险图。目前浙江等省已绘制了全省洪水风险图。

二、洪水保险

洪水保险是一种灾害保险。承保人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一旦投保人在保险期内因洪涝灾害蒙受损失,承保人按既定契约予以经济赔偿或按契约规定的其它方面的赔偿。洪泛平原的开发是一种风险开发,长期的实践表明,虽已修建了很多的水库和堤防,而洪泛平原开发所冒的洪水风险依然在增大。透过这些事实人们认识到,造成洪泛平原洪水风险增大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洪泛平原长期无序和过度的开发行为,是人水争地矛盾在洪泛平原长期发展和扩大化的结果。

由此可见,防洪减灾政策与法规是通过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以期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达到减轻洪水灾害的目的,因此,防洪减灾政策与法规是一种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

三、结论

1.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是通过约束人类自身行为,以改善人与洪水关系,从而达到防洪减灾目的的一种措施。它是一种独立的防洪减灾策略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观和社会发展观。

2.基于洪水的物理属性、风险概念、管理科学、政策与法规,将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划分为四类,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蓄滞洪区则具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双重特性。

3.在各种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中,洪泛平原管理是具有综合性的,事实上,洪水风险图、洪水保险、政策法规、蓄滞洪区等措施均是实现洪泛平原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它们反映和遵从洪泛平原所具有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同时,应注意它们在防洪系统中所担负的角色和因地制宜的原则,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种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功能。

防灾减灾措施范文2

一、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分工协作,协调一致,服从全局,紧急处置,权责一致。

二、地震分类:

根据地震强度和其造成的破坏或影响程度分为5类:

一类: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相当于本地发生6.0级以上的地震,或距本地100千米范围内发生7.0级以上的地震。

二类:严重破坏性地震。相当于本地发生5.5-6.0级地震,或距本地100千米范围内发生6.5级以上的地震。

三类:中等破坏性地震。相当于本地发生5.0-5.5级地震,或距本地100千米范围发生6.0级以上的地震。

四类:一般破坏性地震。相当于本地发生4.5-5.0级地震,或距本地100千米范围内发生5.5级以上地震。

五类:强有感地震。相当于本地发生3.5―4.5级(含4.5级)地震,一般不会导致人员伤亡,但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三、事权划分

1,震后应急按地震分类实行分级负责制。

2,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地震应急工作由上级幼教管理机构负责:

3,五类地震应急工作由各园自行负责。

4,各幼儿园在实施地震应急工作中,须随时将了解到的震情、灾情向上级幼教管理机构报告,并酌情提出救援请求。

四、应急机构的组成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主要职责:接受和迅速执行上级领导的各项指令;组织实施本预案,实施抢救行动;收集上报灾情、保证幼儿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幼儿园还要成立抢险救灾组、通讯组、交通组、医护组等组织机构,下设组长及成员。分工负责,紧急处置。

五、应急措施:

1,教师要沉着冷静地面对地震,不能惊慌失措,要先保护幼儿。

2,发生地震时,要先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要有序组织幼儿避震。

3,平时要训练幼儿地震中的逃生及自护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

4,教育幼儿遇到地震不能慌张、哭闹或随意乱跑,绝对听从老师的指挥。

5,指挥幼儿在相对安全地带避震:

①如果在室外活动要把幼儿集中到操场中间空旷场地或集中在树木周围。

②如果在室内,地震时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应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洗手间、厕所等,也可以躲在坚固的桌、柜、钢琴等旁边,或房间内侧的墙角。如果正值午休要尽快叫醒幼儿,并组织幼儿躲在教室上述地方,注意:千万不要去窗下躲避。

③注意保护好头部,可用枕头、小棉被或书包顶在头上。

④注意保护眼口鼻。趴下时,头靠墙,使鼻子上方双眼之间凹部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

6,教师应时刻与幼儿在一起,及时给幼儿心理上的安慰。

六、震后应急行动方案

地震发生后如果能撤离要迅速组织教职工及幼儿撤离到安全地带,并由通讯组及时上报灾情,房屋损坏及人员伤亡情况,同时抢险救护人员及医护小组要实施救助工作。其它水、电等维护工作由幼儿园协调组织并做好师生思想工作,消除地震谣言。

七、其它

1,要求各园长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到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不防,切实把保护教职工及幼儿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地震发生后一定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擅自脱岗和。凡因不负责任,造成幼儿园财产和幼儿生命安全事故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对在抢险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要给予表彰奖励。

2,幼儿园内必须坚决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要加强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防灾减灾措施范文3

关键词:城市;洪灾;因素;防洪减灾;措施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 A

每年全球范围内都会暴发许多自然灾害,据统计结果分析,大概有40%的损失是因为洪涝灾害造成的,所以,洪涝灾害已经成为现阶段主要的自然灾害形式之一。洪涝灾害的发生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洪涝灾害进行有效的预防,减少因洪涝灾害而造成的损失,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

1城市洪灾形成的因素

城市洪灾的发生将会给当地的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根据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导致我国城市洪灾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1地理环境的因素

我国有将近一半的城市在江河的中下游地区,且属于平原地形,这些城市由于地面比江河水位低,在洪水大量来袭时易造成蓄泄能力不足,这种低洼的地势很易造成洪灾的侵袭。

1.2气候的影响

气候是非常容易引起城市发生洪灾的一种因素,一般来说导致洪灾的主要气候原因有台风、大潮,由于我国紧靠海洋每年都有至少7次以上的台风入侵,这些台风强度较大并且造成的危害也很大。据资料显示,深圳在1993年的一次台风入侵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3亿元,而1997年的特大风暴潮灾中浙江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70多亿元,因此,城市洪灾的发生将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1]。

1.3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中的建筑更加拥挤、马路也都成为水泥和沥青,这种路面对雨水的吸收能力很弱,降低了水土交换作用。同时,部分城市将雨水排除管道和排污水管道共用,且城市中的排水设施不够完善,投入的资金比较少,相应的排水管理系统不能满足大量雨水的侵袭。

2城市防洪减灾的有效措施

减少洪灾对城市的危害,减少由于自然灾害给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生活带来的损失,是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2.1增加对城市洪灾预防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面对城市洪灾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影响,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加强城市洪灾预防管理的重要性,根据城市洪灾预防管理工作的需要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增加对城市洪灾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城市防洪预防建设资金的投入要落实“谁受益、谁投资、谁建设”的原则,实施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满足城市防洪相关设施的建设。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和“国家河道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向城市中相关河道的受益单位收取一定的城市防洪工程维修管理费用;有国家拨取专项资金用于对城市防洪设施建设或维护,或是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响应,利用社会资金和股份制的模式开展城市建设和河道综合治理[2]。

2.2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防洪工作中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一项理念,科学发展观主要是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落实全面的发展观,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实现经济发展的协调、可持续。城市洪灾的发生将会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相关城市建设部门应该在城市防洪工作中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城市洪灾是一种自然灾害,是由于地理环境、气候以及人为的一些因素而导致的,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杜绝这类灾害的发生,但是要通过自身的行动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应该转变工作态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避险意识放在防洪工作的首位,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安排,发挥防洪工程效益并通过调度蓄水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大程度的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3]。

2.3完善城市防洪管理体系

要做好城市防洪工作建设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为了减少洪灾给我国城市带来的损失,相关部门应该尽快根据城市发展的特点形成一套完善的城市防洪管理体系。非常规防洪工程和常规防洪工程以及防洪非工程体系,洪水灾害保障体系和灾情、水情评价体系是我国防洪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规防护工程主要是通过一些基础设施的维护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常规防洪工程主要是建筑堤坝和水库等措施,这些完善的防洪体系的建设对于减少洪灾对城市的威胁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时,洪灾管理部门要根据各地的洪灾发生特点加强科学研究,制定适合城市的减灾对策,将更多的现代技术运用到城市防洪减灾的预防和管理中,做好城市防洪、排涝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减少城市洪灾给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损失,实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2.4定期对防洪设施进行维护与维修

维护和维修是确保防洪工程完善良好的根本措施。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确保维修费用充足和资金落实到位。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对现有体制进行改革,来解决一些体制不顺,管理不灵活、管理经费不足的弊端。并且,要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协调好各个区段的管理和维护[4]。

2.5大力宣传、增加人们的水患意识

在城市防洪中,我们应大力宣传一些相关知识,增加百姓水患意识,提高百姓防洪素质水平。积极宣传与城市洪涝相关的法律,使百姓意识到城市防洪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以及城市防洪的重要性,使百姓养成人人关心,自觉维护河道环境,自觉维护防洪措施的好习惯。对一些无故破坏宣传活动或防洪措施的个人或单位,应依法从事,给予严惩。

2.6颁布相关法律,将城市防洪纳入法制轨道

在城市的建设当中,难免会有一些侵占河道的违规建筑物,因此,国家应颁布相关法律,对这些违规建筑物限期无条件拆除。对于一些违反规定、抗法不拆和破坏防洪措设施的恶劣行为,应按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严惩。此外,有条件的城市应设立相关资金,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2.7城市防洪应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城市防洪和城市建设应该是一个整体不应该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如果这两者相结合,不仅能节约城市道路占地面积,还能更好地维护河道堤防。对与城市建设留下的垃圾应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致力于加固堤坝。增加水土面积,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乱伐。

2.8建立一套完善的水文自动检测系统

我们应采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对城市附近的河流进行各项水文参数的实时收集和处理,及时准确的进行水文测报和洪水预报,为防洪相关决策人员提准确数据,从而科学合理的调动用水。除此之外,要设立各级城市防洪相关部门,实行行政长官责任制,还要对各个部门实行责任制,责任到人。

3结语

城市防洪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将会最大程度的减少自然灾害给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危害,相关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应该从增加对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理念以及建立适合城市防洪的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更好的开展城市防洪工作,为实现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士奎,郭淑君.城市洪涝灾害与防洪减灾对策分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2]于卫红,于冠瑞.与洪水和谐相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防洪规划[J].城市规划,2010(04).

防灾减灾措施范文4

【关键词】防雷减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一、防雷工作现状

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目前,金华市防雷减灾工作包括雷电防护服务、防雷组织管理、防雷行政许可、雷击风险评估等,特别是加强建筑物工程防雷工作及其预警预测越来越成为气象服务向气象灾害防御领域的延伸和拓展。伴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防雷减灾愈发重要,防雷已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信息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因而愈来愈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市、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在机构设置、工作流程、职责、运作机制等方面较前些年规范,但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全市防雷安全形势严峻,防雷工作有待加强。目前全市防雷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贯彻落实不到位,安全隐患较大,防雷覆盖率(即图纸审核率、竣工验收率、常规检测率)偏低。如部分建设单位在防雷减灾意识方面还比较淡薄,存有侥幸心理;有些新建项目未将防雷设施纳入整个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有的单位拒绝防雷检测或接受检测但拒绝整改;有些部分学校的建设施工不能正常履行图纸审查手续即进行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大部分小产权房建设不履行防雷手续。图纸审查是防雷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如未经防雷图纸审查将导致防雷工程的先天不足,后天很难弥补;对此应引起足够高度重视。拒绝防雷检测、图审、验收等现象时有发生,防雷执法难度较大。

2、技术力量薄弱,难以适应防灾减灾的需求。目前,全市防雷人员队伍建设不容乐观,应引起足够重视。从管理体制、人员年龄、学历等方面看,存在主要问题:一是高学历、高素质防雷专业技术人员偏少,人员编制较少,年龄结构尚可;县局受人员编制、管理体制等因素所限,防雷技术人员较少,不可避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人兼“数职”,既从事防雷技术服务又从事管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况。二是技术人员对防雷新理论、新技术、新文书掌握不精,即使专门从事技术服务的人员在知识、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等方面也存在欠缺;特别是防雷装置设计图纸技术审核、竣工验收、雷击风险评估等工作,对技术人员要求更高。

3、体制不够规范。一是市、县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在防雷管理、防雷工程及与气象局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界面还不十分清晰,防雷工程人员与检测验收人员重叠;由于县局人员少,服务项目多,部分防雷减灾技术服务人员有多重身份,存在既管理又服务收费的现象,政、事、企界面不清、职责不明。县级防雷技术服务机构不具备相应设计、施工资质,如承接防雷工程存在着违规违法的情形。

4、转变防雷服务发展方式的观念有待改变。部分单位和同志程度不同地存在重创收轻服务思想,影响防雷减灾工作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应从部门效益驱动向社会责任驱动转变,切实履行防雷组织管理职责和公共服务职能;从粗放式的追求经济效益发展向提升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进一步提高防雷管理与服务的社会效益。

5、县级防雷机构在财务管理上存在政、事、企不分的现象。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成立了分支机构(防雷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无检测资质从事防雷技术服务,主体不合法的问题;但由于暂没有申请到独立的基本账户,其服务收费目前仍与其他科技服务收入混在一起,存入气象科技服务部账户,存在着事、企不分的情况。同时还存在出具收费发票财务印章与签订服务合同用章不一致的现象,容易引起用户质疑,影响气象部门形象。

6、受地方政策保护措施制约。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发展地方经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投资建设部门进行政策保护,要求对一些服务性收费减免,甚至要求只服务不收费,导致市、县级气象部门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工作开展困难;在收费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核定的技术服务性收费标准进行收费有一定难度,在工作中主要通过与用户协商,降低收费标准收取防雷技术服务费。

三、应对措施

1、一是针对防雷相关法规、规范性文件贯彻落实不够到位情况,建议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气象法制意识;二是加强部门间横向联合,开展联合执法检查,通过执法督促管理对象方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完善防雷手续,消除防雷安全隐患,在社会上形成遵守气象法制环境。

2、人才问题制约防雷技术服务发展。针对地、县级防雷技术服务工作科技含量低,高学历、高素质技术人员偏少等实际,一是建议理顺管理体系,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加大技术人员培训力度;二是通过社会招聘引进防雷专业技术人才。

3、严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营利机构与非营利机构分开”的原则,以集约化发展市县防雷减灾技术服务、规范部门所属企业或实体运行为重点,进一步明确行政管理、技术服务和市场经营等三种不同性质机构的工作职责,并严格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不得相互交叉。县级技术服务机构要实现银行账号分离及印章分离,建议在全市推行财务集约化发展,解决暂无独立的基本账户问题。

4、应从片面追求防雷工程效益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图纸审核、竣工验收为总抓手的行政审批引领,突出防雷技术服务,雷电服务的公益性,以竣工验收督促发现防雷工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对重点行业,新建工程要依法严格审查,认真履行审批管理职能,同时加强对农村、学校等弱势群体的防雷服务进行援助。

5、在发展理念和定位上找准位置,从公共气象服务的高度探索防雷技术服务集约模式的发展,实现人员一体化、资金一体化、管理一体化,促进人力、财力资源的整合2.5县级防雷机构在财务管理上存在政、事、企不分的现象。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成立了分支机构(防雷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无检测资质从事防雷技术服务,主体不合法的问题;但由于暂没有申请到独立的基本账户,其服务收费目前仍与其他科技服务收入混在一起,存入气象科技服务部账户,存在着事、企不分的情况。同时还存在出具收费发票财务印章与签订服务合同用章不一致的现象,容易引起用户质疑,影响气象部门形象。

6、受地方政策保护措施制约。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发展地方经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投资建设部门进行政策保护,要求对一些服务性收费减免,甚至要求只服务不收费,导致市、县级气象部门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工作开展困难;在收费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核定的技术服务性收费标准进行收费有一定难度,在工作中主要通过与用户协商,降低收费标准收取防雷技术服务费。

【参考文献】

[1]黄海平.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之我见[J].广西气象,2005(01)。

防灾减灾措施范文5

关键词:白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P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93-1

1 地震形势与社会需求

1.1自然地理概况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的西北部,地处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全市呈东西长211公里,南北长230公里,幅员面积25767平方公里。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南略有抬升,海拔300~662.6米。

1.2地震形势与灾害风险

根据中国第4代区划图圈定,我市的洮北区、镇赉县和大安市为Ⅶ度以上高烈度地区。我市邻近的松原市前郭县曾在1119年发生过6(3/4)级地震,内蒙通辽市和黑龙江省绥化市曾在1940-1942年发生过4个6.0级地震,2003年至2006年在我市周边地区连续发生4次5.0级以上地震。因此,我市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背景。

2 白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现状

自有地震记录以来,白城市境内共记录地震47次。近几年来,我市邻近的松原和内蒙东部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地震活动性显著增强,对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2.1监测预报

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我市的地震监测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增加了一个地震综合观测站,在大安和通榆两县增设了2个数字化测震台(土建与仪器安装完成,2006年底投入使用);在全市5个县(市、区)成立了遍布各乡(镇)的180个地震动物宏观观测网;与以前相比,地震观测手段得到加强,装备得到更新,地震监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与处理能力明显增强。

2.2震灾预防

根据《吉林省防震减灾条例》规定,我市五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市公众震灾预防的观念淡薄,广大农村民居基本处于不设防的状态。

2.3应急救援

根据吉林省地震局的要求和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白城市地震早期快速判定工作预案》和《破怀性地震应急预案》。但是,我市还缺少必备的地震现场使用的交通、通信和救援物资。

3“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

根据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需求,结合吉林省的防震减灾重点建设项目,在“十一五”期间,我市需进行吉林省西部地区数字地震观测台网建设工程;地震应急救援及物资储备;吉林省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

3.1吉林省西部地区数字地震观测台网建设工程

该项目属于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建设”的子项目。吉林省西部地区地处松嫩平原,白城地区属大兴安岭隆起带的一部分。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分布有洮儿河断裂、嫩江断裂带、第二松花江等活动断裂带。松原地区为Ⅷ度高烈度区,历史上曾发生6(3/4)级地震,具有发生强烈地震的构造背景,目前白城仅有1个台站,“十五”改造完成后,我市台站增加到3个,基本达到我省台站分布的平均水平。但是台网密度还远远不够,台站分布也不尽合理,并且没有数据汇集、快速定位的市级区域台网中心,因此需抓紧建设我省西部数字地震台网。增设镇赉、洮南、大岗子三个数字化地震台。地震台总数达6个,台网距离由100公里降至50公里左右;建设白城区域台网中心,作为省数字地震台网中心的区域节点,负责本地区数字化地震数据的汇集,地震快速定位及同省台网中心进行数据共享。

3.2白城市地震宏观观测站

作为吉林省西部地区数字地震观测台网建设工程的配套工程,为我市地震速测速报提供更完备的基础资料,使我市地震预测预报更有实效性。在原白城观测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地震宏观观测站。该观测站主要以宏观观测为主,采用井水位和动物生活习性立体观测的方式,捕捉临震前地震异常信息。

3.3地震应急救援及物资储备

地震应急是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为减少灾害损失采取的系列应急行动。为了迅速获取地震灾区灾情信息,进行有效的地震应急行动,必须要有地震应急现场交通车、通信设备和物资作保障。

3.4吉林省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

该项目是国家“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的子项目。我国大量的地震灾害教训表明,农村房屋抗震能力薄弱是造成“小震大灾”的重要原因,通过引入和推广适用的农村房屋抗震技术和示范工程建设等手段提高农居抗震能力是全面实现国家和我市防震减灾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5年时间,初步建立农村房屋抗震设防的理论机制,推广适用不同经济水平、地震环境、不同房屋类型和风俗习惯的房屋抗震技术,通过示范工程建设、农村工匠培训、防震减灾教育推进农村抗震工作,通过编制地区性村镇房屋抗震技术标准。房屋抗震构造图集的形式,指导村镇房屋的建造。

4 白城市防震减灾工作保障措施

4.1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全民法制观念

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吉林省防震减灾条例》、《吉林省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地方标准,加快防震减灾地方性法规建设,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加强法制队伍建设,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使防震减灾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法制化。

4.2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建立高效管理机制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为把防震减灾各项工作抓紧抓好并落到实处,应设立独立的地震主管部门,不能单独设立的县(市、区),借鉴外地做法,合并到建设部门管理。

4.3理顺投资渠道,多层次投入保障机制

防灾减灾措施范文6

一、会商的部门和人员

防御应对气象灾害和灾情会商会议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召集,也可由县气象、水利、矿管等部门动议提请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实际需要召集,由防汛抗旱指挥部一名副总指挥主持,由县气象局、水利局、矿管局、安监局、水保局、农粮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业务承办人参加,必要时可将会商部门扩大至防汛抗旱指挥部其他成员单位和有关乡(镇、场、管委会)。

如遇较大灾情,或有重大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时,会商会议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主持,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参加。

二、会商形式

防御应对气象灾害和灾情会商形式分为会议会商和电话会商。

会议会商:根据气象条件变化形势、灾害程度及其发生、发展、结束的不同时期和抗灾救灾工作的需要,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会商会议。

电话会商:根据防范应付和抗灾救灾工作的实际需要,部门之间采取电话、传真、网络邮件等快捷形式及时沟通联系。

除召开会商会议和电话会商外,也可采取互通简报、信息、工作通讯等形式通报相关情况。

三、会商内容

1、互相通报有关部门所掌握的雨情、汛情、旱情、山洪地质灾害点和尾矿库、拦砂坝安全动态等信息;人员受灾、农业受灾、房屋受损、水利、交通、设施受损、人员紧急转移安置以及经济损失等情况;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以及救灾工作进展情况等。

2、互相通报有关部门抗灾救灾工作的阶段总结、好的经验与做法、重大举措以及下一步计划措施等。

3、针对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布置工作任务。

4、其他需要会商的内容。

四、职责与分工

县气象局:负责提供专业气象预报信息及其可能造成的灾害形势分析,对防范应对期间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测报,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建议等。

县水利局:负责对会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会商报告报县委、县政府;组织、指导水库、山塘、河道等水利工程灾害隐患排查、预案落实和险情处置;统计分析全县防汛抗旱动态信息,提出措施建议等。

县农粮局:负责提供农业生产灾情信息,依据可能发生的气候灾害和灾情发展提出农业减灾对策,提出工作措施等。

县矿管局:负责组织、指导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预案落实和险情处置,提供相关工作动态信息以及采取的措施等。

县安监局:负责组织、指导尾矿库等安全隐患排查、预案落实和险情处置,提供相关工作动态信息以及采取的措施等。

县水保局:负责组织、指导拦砂坝等安全隐患排查、预案落实和险情处置,提供相关工作动态信息以及采取的措施等。

县民政局:负责提供人员受灾、财产受损、紧急转移安置、倒损房屋恢复重建、救灾款物分配以及保障灾民基本生活的情况和措施,负责统筹全县防范避让山洪地质灾害转移安置点建设等。

县林业、果业、交通等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结合本单位职能,分别负责组织开展灾害性气象条件下林业、果业、涉河(水库)交通工程等方面安全隐患排查、预案落实和抢险处置,提供相关灾情动态信息,提出防灾减灾的措施等。

各乡(镇、场、管委会):负责辖区内雨情、汛情、旱情、山洪地质灾害、尾矿库、拦砂坝以及林业、果业、交通工程等方面隐患排查,落实具体预案,组织抢险处置;掌握提供相关动态信息和工作措施等。

五、有关事项

1、强化会商组织。各乡(镇、场、管委会)和有关部门要将防御应对气象灾害和灾情会商作为防灾减灾的一项根本措施抓紧抓实,安排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精于业务、掌握情况、责任心强的承办人员参与会商和抓日常工作,人员名单请于文件下发之日起3日内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2、科学分析雨、水情变化趋势。气象部门应及时掌握天气变化,对灾害性气象时段进行科学测报分析,并提前1-2天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动议召开会商会议;灾害性气象时段内,准确做好雨情统计分析,科学预测天气变化。